一、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岩[1](2021)在《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支出预测与政策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老龄失能人口的护理需求日益增长,为应对老龄失能群体护理支出节节攀升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我国应逐步科学构建社会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保障我国老龄失能群体的长期护理需求。我国政府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迫切需要对长期护理和非正式护理的影响机制进行全面分析,从而针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系统和理论的政策设计,并基于失能转移模型对未来我国老龄失能人口和长期护理保险支出规模进行预测,构建生命周期模型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效果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并尝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常态,在当前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政府既有能力也有必要建立并完善社会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论文关于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水平与支出规模的预测研究结果为探究失能群体的长期护理需求与护理决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可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与完善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与数据参考,同时论文构建的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理论模型以及具体的政策模拟分析结果可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制定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框架与政策导向支持。论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重点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所使用的各类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并提出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其次,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叙述,将相关文献划分为国外文献与国内文献展开研究,并根据不同文献的研究重点将各类文献归纳分类,从而就当前长期护理保险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再次,对论文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具体界定,包括在微观层面界定健康与失能等相关概念,宏观层面阐述社会保障体系与人口老龄化的相关内容,并对包含非正式护理和长期护理保障体系在内的长期护理理论框架进行说明,尝试构建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核心机制的微观消费生命周期模型,从保险产品与社会制度角度深入分析长期护理保险机制,为长期护理支出预测与政策模拟贡献的相关研究贡献理论依据。论文通过参考世界各国和国内部分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系统分析研究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于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以代表性发达国家与国内首批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实践经验为例,比较不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设计构想具体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与实施方案,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模式和保险机制,为实现社会保障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拓展政策设计思路。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目前长期护理保险仍处于试点阶段,论文基于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工作,采用适当的计量模型分析核心因素对老年群体非正式护理选择的影响程度,并利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讨相关因素对非正式护理选择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渠道。从而基于实证数据探究影响我国老龄失能群体长期护理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老年群体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决策,并尝试探讨非正式护理服务模式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疾病冲击与代际支持是非正式护理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疾病冲击通过作用于家庭成员的代际支持程度影响老年群体作出非正式护理决策,代际支持又可通过改善老年群体的失能程度显着改变其非正式护理选择;失能程度作为反映老龄失能群体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年龄、城乡类型、子女数目、慢性病数目、抽烟状况均可显着影响个体失能程度,从而改变失能老龄群体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非正式护理与社会护理均可作为未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考察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水平与支出规模,论文建立了老年群体失能转移模型,并创造性地设计了归并平均的算法,结合人口预测数据对我国失能老龄人口规模进行测算,利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相关数据构建缴费率假设,从而预测并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相关成本与支出规模。预计2050年我国老龄失能人口与长期护理保险支出规模将分别达到5184万人与5025亿元左右,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未来老龄失能人口规模较大且增长速度较快,迫切需要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龄失能人群的护理需求进行保障,但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也会为我国财政支出带来严峻的政策挑战,国家需采用有效措施健全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规划与设计,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有序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论文进一步基于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核心机制的生命周期理论模型,使用模拟矩方法估计的关键参数,利用理论模型结合追踪调查数据对长期护理参保数据进行匹配和模拟,以参数估计和政策模拟等手段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机制与制度设计,以考察不同政策下我国中老年群体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参保意愿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中老年群体面临的护理风险不容小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需求较为旺盛,而采用时长补贴与城乡统筹机制的长期护理保险较为适合我国老龄失能人群特点,未来可采用城乡统筹时长补贴型为主、多种保险机制并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从而有效应对老年群体的失能风险并充分保障其长期护理需求。最后,论文阐述了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在充分分析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综合研究成果为应对我国老龄化挑战和提高老龄健康福利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建议,包括构建以社会性城乡统筹为核心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科学规划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筹资体系与待遇支付方式、积极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提供非正式护理服务、与护理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构建高质量护理服务体系以及持续改革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并完善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内容,为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可持续运行发展,发展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可行的政策导向支持。论文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结合我国老龄失能人口和社会发展特点,借鉴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经验,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上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研究,以期获得符合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规划的研究结论;鉴于现阶段难以取得高质量的长期护理保险直接参保数据,重点关注非正式护理选择和长期护理需求的核心影响因素,并使用来自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较为前沿的2008至2018年四期面板追踪数据,基于大样本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非正式护理与长期护理的影响机制展开实证研究,整体分析过程较为深入,研究结果对长期护理相关服务的实践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构建以离散型马尔可夫链为基础的失能转移模型,结合人口预测数据计算符合我国老年群体特点的失能转移矩阵,并创造性地设计了归并平均的算法,具体测算老龄失能人口与长期护理保险支出规模,从而有效提高了远期预测精度;构建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核心机制的微观消费生命周期模型,从理论研究角度探究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设计思路,以参数估计和政策模拟的方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具体保险机制与制度设计,使用模拟矩方法测算模型的关键参数,可避免无法使用广义矩条件进行直接估计的情况,弥补了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理论研究的空白,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目前长期护理相关指标体系较为缺乏的问题,政策模拟结果具备一定的稳健性,可为构建并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贡献理论与学术价值。
贾仓仓,何微微[2](2021)在《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再检验》文中研究说明基于2017—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分样本估计比较了不同类型老年群体的组群差异。研究发现,代际情感支持和日常照料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着的提升效应,且日常照料的健康促进效应明显高于情感支持。组群差异结果分析显示,子女代际支持可有效提升高龄老人和农村老人的健康水平;代际情感支持对独居老人和家庭居住老人的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日常照料可改善家庭居住老人的健康。在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应积极应对老龄健康问题,在充分发挥家庭支持优势作用的同时,加快完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
何娜[3](2021)在《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持续低生育率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加速了老龄化进程,我国正面临严峻的老年人口问题,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学术界关于老年健康的研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国家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到十四五中长期规划,对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已有研究来看,目前关于老年人健康的研究涉及国家、社会、家庭三个层面,个人特征、家庭支持、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力量等多方面都对老年人健康有所影响。随着社会变迁,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中国家庭的赡养功能被养老机构、社区等多主体分担,学者关注到家庭代际支持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有所影响,但由于各学者所研究的地域、人群和具体的健康指标不同,彼此的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因此,本文以自评健康作为衡量老年人健康的指标,探讨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建构起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分析框架,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借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的截面数据,通过有序变量回归模型和二分逻辑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比较了三种代际支持(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支持、情感支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目前我国老年人群体存在长寿与疾病并存的态势,且在性别、城乡、高龄与低龄老人之间存在显着差别。(2)家庭代际支持内容上,总体表现为子女多数为父母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而父母为子女提供生活照料支持。(3)统计结果表明,三种代际支持(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支持、情感支持)均对老年人自评健康产生显着正向影响,且情感支持相比于其他支持类型更具有统计学意义。(4)从老年人角度来看,代际支持的接受或者给予对于老年人的自评健康都具正向影响,接受可以得到更多生存资源,而给予可以提升老年人自我效能,增强价值获得感。
曹莎[4](2020)在《四川省山丘区家庭结构、代际支持与农村老年健康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更是高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44亿。与此同时,中国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和水平都超过城镇地区,老龄化表现出严峻的“城乡倒置”形势。但是,由于养老体制不健全,家庭养老仍是中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主要的养老模式,即通过家庭成员的代际支持来满足老人的养老保障。比如四川省山丘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当地政府对农村养老的支付能力更有限,造成老人对家庭成员的代际支持有更强的依赖性。因此,家庭结构对老人获得代际支持,提高福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隔代化等变迁都在改变传统的代际支持模式,给农村地区老人的家庭养老方式带来挑战,影响老人的健康状况。老年健康是老年福利的重要组成,对农村地区家庭结构、代际支持和老年健康的关系研究,可以在中国农村地区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模式的社会现状下,为完善家庭养老模式,提高老年健康水平提出可参考的建议。这对提高农村地区老年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公平,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健康地理学为理论基础,从多学科交叉角度出发,利用四川省山丘区农户调研数据,从居住安排、子女情况和劳动力迁移结构三个角度刻画农村老人的家庭结构,以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日常生活照料来测算老人所获得代际支持,并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综合自评健康三个维度来度量老人的健康水平。在对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老人家庭结构、代际支持和健康水平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多重中介模型探究代际支持在老人家庭结构及其健康水平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尝试性地构建老人家庭结构、代际支持和健康水平的耦合框架;最后对农户家庭微观层面调整代际支持和政府宏观层面补充社会支持,以提高农村老人健康和福利水平提供对策和建议。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四川省山丘区农村老人的家庭结构、代际支持和健康状况的特征明显。(1)就家庭结构而言,隔代化和空巢化已经成为四川省山丘区农村家庭的主要趋势,占比分别为37.78%和37.04%;老人的多子化和儿子偏好特征突出;劳动力迁移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常态。(2)就代际支持而言,老人获得情感支持状况好于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3)就老年健康状况而言,样本老人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大部分样本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功能正常,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均较好。(2)家庭结构、代际支持和老年健康之间相互关系显着。(1)就家庭结构和代际支持而言,居住安排,尤其是是否与子女同住对老人获得代际支持的影响显着;子女数量与老人获得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显着相关,但与生活照料无显着相关关系;子女的性别结构与老人获得经济支持无显着相关关系,但与情感支持和生活照料显着相关;劳动力迁移与老人获得代际支持显着相关。(2)就代际支持和老年健康而言,代际支持与老人健康水平显着相关。(3)就家庭结构和老年健康而言,居住安排与老人健康水平显着相关;子女数量与老人生理健康和自评健康显着相关,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不显着;有儿子与老人健康水平无显着相关性,但有女儿和老人健康水平显着相关;劳动力迁移与老人健康状况显着相关。(3)代际支持在家庭结构和老年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显着。(1)代际支持在居住安排和老年健康间的总体中介效应均显着。在老人居住安排及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7.23%和24.33%),而在老人居住安排及其自评健康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52.78%)。(2)代际支持在老人的子女数量与其生理、心理和自评健康水平间的总体中介效应均显着,且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分别为-11.16%、27.14%和13.97%,而在老人的子女性别结构与其健康水平间的总体中介效应均不显着。(3)代际支持在家庭劳动力迁移和老人健康水平间的总体中介效应均显着。具体来讲,代际支持在家庭劳动力迁移和老人生理健康、自评健康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11.33%和-34.85%),而在家庭劳动力迁移和老人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53.59%)。此外,居住安排和老年健康间最显着的是生活照料路径,子女数量和老年健康间最显着的是经济支持路径,劳动力迁移和老年生理健康间最显着的是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路径,和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间最显着的则是情感支持路径。(4)家庭结构、代际支持和老年健康的耦合机制明确。当三者放在同一结构关系中时,家庭结构对老年健康并没有显着的影响,但对代际支持有显着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34。同时,代际支持则对老年健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369。此外,在三个要素的内部,影响老人家庭结构的主要载荷因子是老人的子女情况;影响代际支持水平的主要载荷因子是情感支持,其次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的载荷系数最小;影响老人健康状况的主要载荷因子是自评健康,其次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载荷系数最小。
成盼盼[5](2020)在《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文中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老年人健康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民生话题,然而,城乡二元结构导致老年人在健康和所获社会支持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要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中国”战略,在提高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之外,需注重城乡老年人之间健康水平的差异。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的数据,首先,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三个维度描述了城乡老年人在健康方面的差异,从非正式支持和正式支持两个维度描述了城乡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并且对以上差异做均值差值t检验,以检验差异的统计显着性;然后,运用二元Logit模型和异质选择模型(heterogeneous choice model)分析了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各维度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Logit模型是基础模型,而异质选择模型是对Logit模型的改进,解决了异方差问题,反映了更加真实的城乡差异,两模型的结果亦形成了稳健性检验。本文研究发现老年人在健康和所获社会支持方面存在城乡差异,且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1)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状况均差于城镇老年人,差异显着。(2)非正式支持维度,农村老年人中子女每周见面、子女每周联系和参与社会交往的比例要低于城镇老年人,但有获得经济支持的比例要高于城镇老年人,其中子女见面、社会交往和经济支持的城乡差异均显着。正式支持维度,城乡老年人有医疗保险的比例均在90%以上,差异不显着;城镇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和转移收入均比农村老年人高,其中养老金收入的差异显着。(3)非正式支持中的子女见面对老年人各维度健康的影响均不存在显着的城乡差异,其余各社会支持变量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城乡差异。子女联系和社会交往对城镇老年人各维度健康的积极影响比农村老年人大;经济支持对城镇老年人身心健康呈积极影响,对农村老年人则相反;医疗保险对城乡老年人身体健康和自评健康均呈积极影响,且显着促进了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城镇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却相反;养老金收入促进了老年人各维度健康,但对城镇老年人自评健康的积极影响比农村老年人大;转移收入对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均呈消极作用,对城镇老年人身体健康亦是消极影响,但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综上,增进对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以改善其健康有很大空间,且需根据城乡原有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增进老年人的正式支持,加大力度补农村短板,以期实现健康公平。根据城乡差异,提出一系列增进老年人社会支持、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促进城乡老年人健康公平的政策建议。
朱威[6](2020)在《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影响 ——以CHARLS2015数据为例》文中认为人口老龄化是现在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由于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以及快速变化的社会观念,我国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养老困境日益严峻。而作为农村地区一直以来主流的养老模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核心家庭日趋小型化和“孝道衰弱”的局面下该何去何从?老年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无恙,更是老人能够完成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的基本属性,是他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反映。本文希望探讨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对他们健康的影响。本文从社会支持理论出发,采用2015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状况对其健康的影响。首先筛选相关的家庭支持数据,通过问卷调查中的父母与子女交往、生活照顾和家庭得到的经济帮助三个内容分析农村老人家庭支持现状。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衡量农村老人健康水平,把农村老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认知水平、自评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综合整理为一个表示农村老人健康水平的综合变量。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农村老人的家庭支持对他们健康水平的影响。最后对得到的结果进行解释,研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以代际支持为主,虽然农村老人大多都有兄弟姐妹,但是并不为其提供养老支持。研究还发现在经济支持上,不管是接受子代的经济支持或是给予子代经济支持,都可以让农村老人在健康上有更好的表现;在生活照顾上,虽然隔代照顾没有对老人健康水平产生显着影响,但是接受子代照顾的老年人在健康上有更好的表现;在精神慰藉上,同子女联系越频繁的老年人在健康水平的表现上越好。城镇化以及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水平,以往研究也表明传统单一的农村养老模式并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和帮助。本文建议通过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社会工作的方式弥补家庭支持弱化对农村老年人养老影响,利用社会工作政策倡导、社区力量动员和社工人文关怀方面的优势,强化老人经济、照料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支润楠[7](2020)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虽然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在不断完善,但是家庭支持依然是养老的主要力量。本文从代际支持的角度来研究家庭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关注双向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使用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数据(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分析代际支持对于低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差异。在定性研究中,围绕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主题,深入访谈了七位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年受访者。研究发现:1、老年人给子女提供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低龄老年人的影响效应大于高龄老年人。但是老年人若比较被动或者一直单向地给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会导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老年人只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且主观愿意为子女提供经济支持时,其心理健康水平才会有显着提升。子女给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对低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对高龄老年人心理健康无显着影响,物质形式的支持比金钱形式的支持更能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但是如果老年人长期单方向地接受子女的经济支持,或老年人需要靠子女的经济支持作为其主要生活来源时,反而会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2、老年人给子女提供生活照料支持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无显着相关。但是在定性研究中发现,一定程度的隔代照料行为会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当老年人为子女直接提供生活照料时,短期、低强度的生活照料支持,会让老年人在帮助子女的过程中提升其价值感,而长期、高强度的生活照料支持,一方面会增加老人的负担,另一方面会让老年人为子女的未来生活感到担忧,会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子女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支持对高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当老年人生病时,子女的照料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子女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支持与低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无显着相关性。3、情感支持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对于高龄老年人的影响效应更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更需要子女的陪伴和情感慰藉,这会有效地缓解老年人的孤独、郁闷情绪,大大提升心理健康水平。4、低龄老年人(65-79岁)和高龄老年人(80岁及以上)的异质性很大,不同形式的代际支持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低龄老年人而言,与子女间的经济交换更频繁,经济支持行为能显着地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高龄老年人来说,子女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支持的作用十分显着。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子女应该更加重视对老年人在生活上的照护和情感上的关怀。5、平衡互利的代际支持状况,往往会给老年人带来更好的心理体验;而老年人或子女方单向的付出,虽然也会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的积极情绪,但是长期的单向付出,不会给老年人或者子女方带来长期的幸福感,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焦敏[8](2020)在《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亿,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亿,分别占总人口的18.1%和12.6%。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的幸福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幸福感是依据所持的准则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老年人的幸福感关系到其是否能够幸福地安度晚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年人大多选择在家中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老年人从家庭中获得的代际支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家庭在养老问题中发挥的作用。所以在研究老年人养老问题时,讨论代际支持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国发展积极老龄化的事业中,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家庭养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全国性的调查数据,关注老年人代际支持现状以及幸福感状况,探究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代际支持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政策提供相应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关于代际支持和幸福感问题的研究。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就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OLS),探究双向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经常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有负向影响,双向的情感支持对老年人的幸福感具有显着的积极影响,生活照料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没有显着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代际支持对不同年龄组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双向情感支持对低、中、高龄老年人幸福感均有显着提升作用,照料支持对高龄老年人幸福感有显着提升作用,经常给予子女经济支持会显着降低中、高龄老年人幸福感。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户口类型、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幸福感有显着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养老服务和老龄政策的建议:对于社会来说,要在全社会弘扬“孝”文化、不断完善我国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提供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等。对于子女来说,要积极传承孝文化,更加重视对老年父母的精神慰藉,加强与老年父母的沟通,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李蓬勃[9](2020)在《代际支持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务院出台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特别提到,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老年人能否获得家庭代际支持以及家庭代际支持的程度如何,都将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着影响。本研究利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简称CLASS数据),以我国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反馈理论、责任内化理论,利用定量研究方法,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基本情况做出了系统研究,从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等因素与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描述统计和交叉分析,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了双向代际支持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代际支持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十分显着,其中,子代对亲代提供的经济支持对亲代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具有显着影响,亲代对子代的经济支持对亲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具有正向作用;子代对亲代的生活照料能显着提升亲代的生活满意度,亲代照看孙辈、做家务等对子代的生活照料不利于提升亲代的生活满意度;子代对亲代的精神慰藉能显着提升亲代的生活满意度,亲代对子代的精神慰藉同样对亲代生活满意度的提升有显着作用,亲代和子代经常谈心交流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此外,我国城市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比较高,老年人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自评状况、收入水平、是否享有养老保险和社区服务等是影响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本文从构建良好的代际关系、重视精神慰藉作用、减轻老年人对子女的照料负担、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家庭代际支持、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建议。
朱贺[10](2020)在《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如何应对巨大的银发浪潮,推动老年人经济的发展是积极老龄化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年人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社会、家庭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对老年人消费行为有着显着的作用,但家庭因素对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影响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在控制住老年人的个人人口因素、健康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福利保障因素及子女因素的前提下,重点考察家庭代际关系不同维度对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现有研究,本文将家庭代际关系分为子女对老年人的向上代际支持和老年人对子女的向下代际支持,使用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了家庭代际关系与老年人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建立广义有序Logistic模型对影响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子女对老年人的向上代际支持会对老年人的消费行为产生显着影响。其中子女的代际情感支持、代际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的每月家庭总支出产生显着的正向作用,子女的代际工具支持则会显着减少老年人的支出。老年人为子女提供的向下代际支持也会对老年人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为子女提供代际经济支持和代际工具支持越多,老年人越有可能产生更多的每月家庭总支出。农村老年人的消费行为更容易受到子女提供的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但其为子女提供的代际经济支持对农村老年人每月家庭总支出的影响不大。相比之下,城市老年则更加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子女提供的代际经济支持对城市老年人每月家庭总支出的影响不大,且城市老年人对子女提供过度代际支持的程度对其支出的影响也不显着。根据研究结果,本文还提出了有利于发展老年人经济及稳定和谐的新型家庭代际关系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为充分发挥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良好效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响应我国积极老龄化政策贡献一份力量。
二、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支出预测与政策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1 长期护理保险理论模型研究 |
2.1.2 长期护理保险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2.1.3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研究 |
2.1.4 失能数据与公共卫生成本测算相关研究 |
2.1.5 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2.1 长期护理保险理论与定价的相关研究 |
2.2.2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2.2.3 非正式护理与长期护理关系的相关研究 |
2.2.4 长期护理保险规模与成本测算的相关研究 |
2.2.5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的相关研究 |
2.3 研究现状综合评析 |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
3.1 失能与人口老龄化 |
3.1.1 健康与失能的定义 |
3.1.2 社会保障体系与人口老龄化 |
3.2 长期护理理论 |
3.2.1 非正式护理 |
3.2.2 长期护理的概念与发展 |
3.2.3 养老与长期护理保障体系 |
3.2.4 长期护理生命周期理论 |
3.3 长期护理保险 |
3.3.1 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 |
3.3.2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 |
3.3.3 长期护理保险机制 |
3.3.4 个体效用最大化的价值函数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经验与设计构想 |
4.1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状况 |
4.1.1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发展状况 |
4.1.2 欧洲代表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4.1.3 日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4.1.4 小结 |
4.2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践情况 |
4.2.1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范例 |
4.2.2 参保范围与筹资渠道比较 |
4.2.3 护理方式与待遇标准比较 |
4.2.4 小结 |
4.3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构想 |
4.3.1 基本原则 |
4.3.2 资金筹集 |
4.3.3 待遇支付 |
4.3.4 服务机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非正式护理与长期护理影响机制实证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数据来源与计量模型 |
5.2.1 实证数据来源 |
5.2.2 面板固定效应模型 |
5.2.3 中介效应模型 |
5.2.4 有序Logit模型 |
5.3 非正式护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3.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
5.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3.3 异质性检验 |
5.3.4 稳健性检验 |
5.3.5 影响机制检验 |
5.3.6 研究结论 |
5.4 长期护理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4.1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
5.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4.3 异质性检验 |
5.4.4 稳健性检验 |
5.4.5 非正式护理对长期护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
5.4.6 研究结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老龄失能人口与长期护理保险支出规模预测 |
6.1 问题的提出 |
6.2 模型设定 |
6.2.1 失能转移模型 |
6.2.2 归并平均算法 |
6.3 数据来源 |
6.3.1 实证数据集 |
6.3.2 人口预测数据 |
6.4 失能转移矩阵计算 |
6.5 老龄失能人口规模测算与分析 |
6.6 长期护理保险成本与支出预测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长期护理保险模型拟合与政策模拟 |
7.1 问题的提出 |
7.2 实证数据来源 |
7.3 模拟矩估计方法 |
7.4 参数估计与模型拟合 |
7.4.1 外生参数估计 |
7.4.2 模拟矩方法估计步骤 |
7.4.3 内生参数估计结果 |
7.4.4 模型拟合结果 |
7.5 参保率政策模拟结果与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再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设计 |
1.子女代际支持的反事实研究框架 |
(1)子女代际支持方程与老年人健康方程。 |
(2)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子女代际支持反事实研究框架。 |
2.数据来源 |
3.变量说明 |
(1)因变量。 |
(2)自变量。 |
(3)协变量。 |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
1.子女代际支持方程估计 |
2.匹配质量检验 |
3.共同支撑检验 |
4.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效应测算 |
5.组群差异分析 |
(1)分年龄阶段估计。 |
(2)分城乡估计。 |
(3)分居住安排估计。 |
四、总结与讨论 |
(3)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一、理论基础 |
二、研究假设 |
第二章 数据与变量 |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
第二节 变量选取 |
一、因变量 |
二、自变量 |
三、控制变量 |
第三章 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健康的描述分析 |
第一节 老年人健康现状 |
一、生理健康状态 |
二、心理健康 |
三、自评健康 |
第二节 代际支持现状 |
一、经济支持 |
二、生活照料支持 |
三、情感支持的现状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一节 广义有序变量回归 |
一、模型选择 |
二、模型估计与拟合 |
三、模型修正 |
四、结果阐释 |
第二节 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
一、模型选择 |
二、模型估计与拟合 |
三、模型修正 |
四、结果阐释 |
第五章 总结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类 |
三、学术论文类 |
四、英文文献 |
致谢 |
(4)四川省山丘区家庭结构、代际支持与农村老年健康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基础概念 |
1.3.1 家庭和家庭结构 |
1.3.2 代际关系和代际支持 |
1.3.3 老年人和健康 |
1.4 相关理论及发展 |
1.4.1 家庭结构相关理论及发展 |
1.4.2 代际支持相关理论及发展 |
1.4.3 老年健康相关理论及发展 |
1.5 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 |
1.5.1 家庭结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2 代际关系与代际支持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3 老年健康国内外研究进展 |
1.6 文献评述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框架的提出 |
2.2 预期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2.1 预期目标 |
2.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2.3 研究内容 |
2.4 技术路线 |
2.5 研究方法 |
第3章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
3.1 四川省农村老龄化宏观背景 |
3.1.1 四川省农村老龄化水平空间格局 |
3.1.2 四川省农村老年健康景观格局 |
3.2 研究区域确定 |
3.3 数据来源 |
3.3.1 问卷设计 |
3.3.2 实地调研 |
第4章 家庭结构、代际支持的划分及老年健康的测算 |
4.1 家庭结构的划分和现状分析 |
4.1.1 家庭结构划分标准 |
4.1.2 样本区家庭结构现状 |
4.2 代际支持的划分和现状分析 |
4.2.1 代际支持划分标准 |
4.2.2 样本区老人获得代际支持现状 |
4.3 老年健康的测算和现状分析 |
4.3.1 老年健康测算 |
4.3.2 样本区老年健康水平现状 |
4.4 研究小结 |
第5章 家庭结构、代际支持及老年健康的相互关系 |
5.1 家庭结构对代际支持的影响 |
5.1.1 家庭结构对老人所获经济支持的影响 |
5.1.2 家庭结构对老人所获情感支持的影响 |
5.1.3 家庭结构对老人所获生活照料的影响 |
5.2 代际支持对老年健康的影响 |
5.2.1 代际支持对老年生理健康的影响 |
5.2.2 代际支持对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
5.2.3 代际支持对老年自评健康的影响 |
5.3 家庭结构对老年健康的影响 |
5.3.1 居住安排对老年健康的影响 |
5.3.2 子女数量和性别结构对老年健康的影响 |
5.3.3 劳动力迁移对老年健康的影响 |
5.4 研究小结 |
第6章 代际支持的中介作用及三者耦合机制分析 |
6.1 代际支持在家庭结构与老年健康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6.1.1 代际支持在居住安排和老年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
6.1.2 代际支持在子女数量与性别结构和老年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
6.1.3 代际支持在劳动力迁移和老年健康间的中介效应 |
6.2 家庭结构、代际支持与老年健康的耦合机制分析 |
6.2.1 研究方法和模型设定 |
6.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6.2.3 结构方程模型耦合结果分析 |
6.3 研究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讨论 |
7.2.1 家庭结构、代际支持和老年健康的相互关系 |
7.2.2 中介效应和耦合机制 |
7.3 关于提高农村养老水平的思考 |
7.4 研究的创新点和未来研究展望 |
7.4.1 研究创新点 |
7.4.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标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标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主要贡献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社会支持 |
2.1.2 老年人健康 |
2.1.3 城乡老年人 |
2.2 理论基础 |
2.2.1 健康需求理论 |
2.2.2 社会支持理论 |
2.2.3 机会平等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2.3.3 文献述评 |
3 城乡老年人健康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
3.1 数据来源 |
3.2 变量选取 |
3.3 城乡老年人健康和社会支持现状及差异分析 |
3.3.1 城乡老年人健康的现状及差异 |
3.3.2 城乡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差异 |
4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模型说明 |
4.2 基于二元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
4.3 基于异质选择模型(HCM)的实证分析 |
4.4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及原因分析 |
5.1.1 非正式支持对城乡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5.1.2 正式支持对城乡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
5.2 相关建议 |
5.2.1 非正式支持维度的建议 |
5.2.2 正式支持维度的建议 |
6 研究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影响 ——以CHARLS2015数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1.1.1 老龄化愈发严重 |
1.1.2 社会保障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显着 |
1.1.3 农村家庭支持功能不断弱化 |
1.1.4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村老年人 |
2.1.2 家庭支持 |
2.1.3 健康水平 |
2.2 理论基础 |
2.2.1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
2.2.2 家庭代际关系理论 |
2.3 家庭支持的研究 |
2.3.1 家庭支持的内容 |
2.3.2 农村家庭支持的影响因素 |
2.3.3 农村地区家庭支持的作用 |
2.3.4 农村地区家庭支持的对策研究 |
2.4 老年人健康水平研究 |
2.4.1 评价指标研究 |
2.4.2 家庭支持因素对老年健康影响研究 |
2.4.3 对策研究 |
2.5 研究述评 |
第3章 农村老人的家庭支持情况分析 |
3.1 数据介绍 |
3.1.1 自变量 |
3.1.2 控制变量 |
3.2 农村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
3.3 农村老人家庭支持状况 |
3.3.1 经济支持 |
3.3.2 生活照顾 |
3.3.3 精神慰藉 |
第4章 农村老人健康水平的现状分析 |
4.1 因子分析法 |
4.2 指标选取 |
4.3 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综合指标 |
第5章 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5.1 变量处理 |
5.2 理论模型 |
5.3 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的影响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1.1 农村老年人的家庭支持以代际支持为主 |
6.1.2 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人有显着影响 |
6.2 建议对策 |
6.2.1 政策倡导增强经济支持 |
6.2.2 社区动员增强生活照顾 |
6.2.3 社工服务增强精神慰藉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代际支持的定义与分类 |
1.2.2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1.2.3 代际支持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
1.2.4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代际支持和心理健康上的差异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老年人 |
2.1.2 代际支持 |
2.1.3 心理健康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社会交换理论 |
2.2.2 需求层次理论 |
第三章 方法与数据 |
3.1 研究方法 |
3.1.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3.1.2 半结构式访谈法 |
3.2 数据来源 |
3.3 变量测量 |
3.3.1 因变量测量 |
3.3.2 自变量测量 |
3.3.3 控制变量测量 |
第四章 老年人代际支持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分析 |
4.1 老年人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
4.2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
4.2.1 老年人积极情感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
4.2.2 老年人消极情感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
4.2.3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
4.3 老年人代际支持的描述性分析 |
4.3.1 经济支持 |
4.3.2 生活照料支持 |
4.3.3 情感支持 |
4.4 老年人代际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描述 |
4.4.1 分经济支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
4.4.2 分生活照料支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
4.4.3 分情感支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
4.5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个体、家庭特征差异 |
4.5.1 个体特征变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
4.5.2 家庭特征变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描述性分析 |
第五章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
5.1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回归分析 |
5.2 分年龄组样本回归分析 |
第六章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质性研究 |
6.1 受访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
6.2 经济支持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
6.3 生活照料支持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
6.4 情感支持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 |
后记 |
(8)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代际支持的研究 |
1.3.2 关于幸福感和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 |
1.3.3 关于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
1.3.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的创新点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老年人 |
2.1.2 代际支持 |
2.1.3 主观幸福感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2.2.2 代际支持理论 |
第3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3.1.1 数据来源 |
3.1.2 变量说明 |
3.1.3 样本基本特征情况 |
3.1.4 研究假设的提出 |
3.2 老年人幸福感和代际支持状况 |
3.2.1 老年人幸福感基本状况 |
3.2.2 老年人代际支持状况 |
3.3 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 |
3.3.1 代际支持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
3.3.2 年龄对代际支持与幸福感关系的影响 |
第4章 政策建议 |
4.1 传承创新“孝”文化,培育敬老爱老社会风尚 |
4.2 发展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发挥家庭的养老功能 |
4.3 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提供更便捷的健康服务 |
4.4 完善社区为老服务,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
第5章 结论 |
附录1: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表) |
附录2:代际支持对幸福感十个维度的回归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代际支持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 |
1.1.2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简要述评 |
1.4 研究设计及创新点 |
1.4.1 研究设计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代际支持 |
2.1.2 生活满意度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社会交换理论 |
2.2.3 反馈理论 |
2.2.4 责任内化理论 |
第三章 我国城市家庭代际支持状况 |
3.1 城市老年人口基本特征 |
3.2 代际支持的主要内容 |
3.2.1 经济支持 |
3.2.2 生活照料 |
3.2.3 精神慰藉 |
3.3 城市老年人基本情况与家庭代际支持的交叉分析 |
3.3.1 人口学特征与代际支持 |
3.3.2 社会经济特征与代际支持 |
3.3.3 子女情况与代际支持 |
第四章 我国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状况 |
4.1 城市老年人基本情况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 |
4.1.1 人口学特征与生活满意度 |
4.1.2 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满意度 |
4.2 代际支持与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 |
4.2.1 经济支持与生活满意度 |
4.2.2 生活照料与生活满意度 |
4.2.3 精神慰藉与生活满意度 |
第五章 代际支持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回归分析 |
5.1 模型选择 |
5.2 变量设置 |
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5.3.1 回归结果 |
5.3.2 回归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建议 |
6.2.1 构建良好的代际关系 |
6.2.2 重视精神慰藉作用 |
6.2.3 减轻老年人对子女的照料负担 |
6.2.4 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
6.2.5 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老年人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
1.3.2 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研究综述 |
1.3.3 简要评述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老年人消费行为 |
2.1.2 家庭代际关系 |
2.2 理论基础 |
2.2.1 消费函数理论 |
2.2.2 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 |
2.2.3 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 |
2.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5 代际交换理论 |
2.3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家庭代际关系与老年人消费状况分析 |
3.1 数据来源 |
3.2 样本特征分析 |
3.2.1 老年人基本特征分析 |
3.2.2 家庭代际关系特征分析 |
3.2.3 老年人消费特征分析 |
3.3 家庭代际关系与老年人消费行为交叉分析 |
第四章 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消费的影响实证分析 |
4.1 模型选取 |
4.2 变量设置 |
4.3 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1 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
4.3.2 家庭代际关系对分城乡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向上代际支持对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
5.1.2 向下代际支持对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
5.2 对策建议 |
5.2.1 打造老龄化背景下创新发展的银发经济 |
5.2.2 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家庭代际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支出预测与政策模拟研究[D]. 李雪岩. 山东大学, 2021(11)
- [2]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再检验[J]. 贾仓仓,何微微. 人口与经济, 2021(03)
- [3]家庭代际支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影响的研究[D]. 何娜.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四川省山丘区家庭结构、代际支持与农村老年健康的关系研究[D]. 曹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20(01)
- [5]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D]. 成盼盼.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6]家庭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健康影响 ——以CHARLS2015数据为例[D]. 朱威.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7]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D]. 支润楠.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8]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D]. 焦敏. 山东大学, 2020(02)
- [9]代际支持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 李蓬勃. 河北大学, 2020(08)
- [10]家庭代际关系对老年人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 朱贺. 河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