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drenal Cortical and Medullar Hyperplasi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6Cases(论文文献综述)
姜涛[1](2021)在《后腹腔镜下三面一线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后腹腔镜下三面一线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自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确诊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患者,采用后腹腔镜下三面一线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adrenal tumor resection,RLA)和开放手术(Open adrenal tumor resection,OA)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其中RLA组98例,OA组5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取手术方式,手术均由熟悉该术式的高年资医师完成,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进行确诊,统计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引流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大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OA组与RLA组的肿瘤直径(3.61±1.66cm vs 2.44±1.23cm)、平均手术时间(118.33±21.83min vs 89.64±19.01min)、术中出血量(75.78±20.53m lvs28.47±12.18ml),RLA组和OA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OA组与RLA组在住院时间(9.94±2.20d vs 5.43±1.02d)、术后镇痛时间(2.33±0.47d vs 1.12±0.45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3±0.68d vs1.19±0.29d)、引流管留置时间(4.51±1.16d vs 2.43±0.84d)、引流量(220.59±37.49ml vs 122.96±30.76ml),RLA组和OA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OA组手术均成功,RLA组1例中途改为开放手术,RLA组术中输血1例,OA组术中输血3例,两组术中输血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RLA组术中并发症胸膜损伤1例,腹膜损伤4例,高血压危象2例,大血管损伤1例,脏器损伤2例,OA组胸膜损伤1例,腹膜损伤2例,高血压危象5例,大血管损伤2例,脏器损伤2例,RLA组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4例,术后感染发热1例,切口疼痛2例,皮下气肿3例,切口脂肪液化0例,皮质功能不全1例,OA组切口愈合不良4例,术后感染发热3例,切口疼痛6例,皮下气肿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皮质功能不全3例。RL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具有明显优势,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后腹腔镜下三面一线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步骤明确,解剖层次清晰疗效确切,为肾上腺肿瘤微创外科治疗提供了更安全的选择。2.后腹腔镜下三面一线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张怀伟[2](2021)在《304例肾上腺肿瘤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我院肾上腺肿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为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30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以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的30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6例,占31.8%,女性患者188例,占61.8%,男女比例为1:1.62,患者年龄分布在18~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97±11.54岁,其中41~70岁之间最多。肿瘤位于左侧者157例(51.6%),右侧者127例(41.8%),双侧者20例(6.6%)。304例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共计226例(74.3%),其中皮质腺瘤169例,皮质结节状增生30例,嗜铬细胞瘤15例,肾上腺囊肿6例,髓样脂肪瘤5例,肾上腺脉管瘤1例。四肢乏力共计76例(25.0%),其中皮质腺瘤48例,皮质结节状增生28例。头痛、头晕,共计38例(12.5%),其中嗜铬细胞瘤20例,皮质腺瘤12例,髓样脂肪瘤4例,肾上腺脉管瘤1例,肾上腺皮质癌1例。心悸共计28例(9.2%),其中嗜铬细胞瘤18例,皮质腺瘤6例,皮质结节状增生4例。向心性肥胖23例(7.6%),其中皮质腺瘤16例,皮质结节状增生7例。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304例患者中,库欣综合征3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6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48例,嗜铬细胞瘤2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4例。余为无功能肾上腺肿瘤,共计16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105例。病理结果显示,皮质腺瘤222例(73.0%),皮质结节状增生35例(11.5%),嗜铬细胞瘤21例(6.9%),髓样脂肪瘤10例(3.3%),肾上腺囊肿9例(3.0%),肾上腺皮质癌2例(0.7%),肾上腺转移瘤2例(0.7%),肾上腺脉管瘤1例(0.3%),肾上腺髓质增生1例(0.3%),肾上腺成熟型囊性畸胎瘤1例(0.3%)。结论1.肾上腺肿瘤患者中男性占比小于女性,平均年龄为51.97±11.54岁,其中41~70岁之间最为多见。2.无功能肾上腺肿瘤占多数,功能性肾上腺肿瘤中,以引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肿瘤最多,其次为库欣综合征,最后为嗜铬细胞瘤。3.在肾上腺肿瘤直径大小方面,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囊肿>髓样脂肪瘤>皮质腺瘤>皮质结节状增生。4.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占绝大多数,左侧多于右侧。
张海航[3](2020)在《肾上腺偶发瘤患者78例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肾上腺偶发瘤(adrenal incidentaloma,AI)是指患者在正常体检或在行肾上腺疾病之外的诊治过程中,影像学检查无意发现的直径≥1.0cm的肾上腺占位,不包括因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而发现的肾上腺疾病。近年来由于大众体检意识增强,行超声筛查的人群越来越普及,以及CT、MRI薄层扫描的精度日益提高,AI在一般人群筛查中的检出率高达4%~7%。在AI患者中,病理类型最多为良性、无功能性结节,大多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者髓质,其中以无功能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最为多见,约占70%,具有内分泌功能的AI约占15%,其中包括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但仍有约10%的AI患者术后病理类型表现为恶性,皮质恶性肿瘤仅有5%可在早期被诊断。因而诊断AI时必须要明确肿瘤的功能以及良恶性。目前对于AI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腹腔镜和开放手术,由于绝大多数AI患者往往缺乏典型的症状,对于此类患者的诊疗方案需要进一步结合影像检查、内分泌检查、临床表现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指南表明哪些患者适合手术,哪些患者建议观察随访。目的:随着影像技术提高和人群体检意识增强,更多既往难以发现的AI患者被检出,因此本文结合近年来我院收治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理结果分析不同类型AI的影像学特征、内分泌检查以及腹腔镜或开放治疗A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AI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1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并手术治疗AI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内分泌检查结果、肿瘤直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和术后病理结果。分别比较行超声、CT和MRI检查的AI患者,对这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定位诊断效率行卡方检验,并将三种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各自的诊断符合率。进一步探讨不同AI类型在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下CT值的特点。将AI患者分为有功能和无功能两组,对其直径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醛固酮腺瘤、皮质醇腺瘤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内分泌检查结果,探讨其在AI定性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8人,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56例、皮质结节增生5例、囊肿4例、良性嗜铬细胞瘤、髓性脂肪瘤各2例,转移癌、肾上腺皮质腺癌、肉瘤样癌、恶性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和大结节增生各1例。其中行超声检查75人,MRI检查26人,所有人均行CT检查,其定位诊断的有效率分别为78.67%、100%、100%,超声分别与CT、MRI相比较,定位诊断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67),CT与MR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诊断肾上腺皮质腺瘤方面,超声、CT、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符合率分别为74%、88.9%、84.6%,CT和MRI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优于超声。CT平扫+增强扫描CT值分析:嗜铬细胞瘤动、静脉期CT平均值高于其他类型AI,醛固酮腺瘤平扫的CT平均值低于其他类型A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皮质醇腺瘤动、静脉期CT值明显高于醛固酮腺瘤,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以平扫、动脉、静脉期CT值分别为15Hu、45Hu、62Hu为阈值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曲线下面积为1。对于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和脂肪瘤,CT往往可以在术前明确诊断。本研究中功能性AI 19例,平均直径为2.68±1.32cm,无功能AI 59例,平均直径为3.35±1.15cm,两组患者肿瘤直径未见明显差异(P>0.05)。将纳入的AI人群分为前4年和后4年两组,前4年组检出AI的平均直径为3.55±0.89cm,后4年组检出AI的平均直径为3.09±1.01cm,检出直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螺旋CT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肿瘤特征,肾上腺腺瘤在动、静脉期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且皮质醇腺瘤的强化程度高于醛固酮腺瘤;嗜铬细胞瘤的动、静脉CT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型AI。2、功能性AI的肾上腺内分泌检查结果也可正常,需进一步结合肿瘤形态、密度、CT值特征鉴别诊断。3、由于影像技术提高和人群体检意识增强,AI的平均检出直径较既往有减小趋势;功能性AI和无功能AI不能通过直径差异有效鉴别。
张丽娜[4](2019)在《均相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认为背景:肾上腺的组织学特性和解剖学结构较为特殊,且肾上腺病变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因此,肾上腺疾病很容易被漏诊或者误诊。当前,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已成为临床工作中一大难点,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可反映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及性腺激素分泌的情况,可用于评价肾上腺分泌激素的功能,对肾上腺疾病的鉴别具有较大的价值。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17-酮类固醇(17-ketosteroids,17-KS)、17-羟皮质类固醇(17-hydroxycorticosteroids,17-OHCS)、香草扁桃酸(vanillymandelic acid,VMA)等肾上腺相关指标进行均相酶免疫方法试剂盒性能验证和分析这几个指标在肾上腺疾病中的改变。来探讨①17-KS、17-OHCS、VMA这几项指标是否对肾上腺疾病具有鉴别诊断价值。②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各项指标在不同类型肾上腺疾病中表达的一般规律及辅助诊断价值。③尿香草扁桃酸和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在嗜铬细胞瘤患者尿液中代谢的一般规律及评估其作为嗜铬细胞瘤辅助诊断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1)方法溯源:依据相关的文件规定,对17-KS、17-OHCS、VMA的均相酶免疫检测试剂盒做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参考区间等实验室性能验证。(2)入选标本和和分组: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肾上腺相关疾病患者的24小时尿液样本共2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3例,女性121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48岁。按具体疾病种类将肾上腺疾病患者分为嗜铬细胞瘤组35例、库欣综合征组3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58例、无功能腺瘤组37例、其它疾病组48例(其中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20例、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5例、肾上腺囊肿9例、肾上腺神经鞘瘤3例等)。检测尿液样本的17-KS、17-OHCS、VMA等指标,按照肾上腺不同疾病进行统计分析。(3)214例研究对象分为嗜铬细胞瘤组和其它肾上腺疾病两组,收集尿液样本检测的E、NE、DA指标的含量,联合VMA指标,分析这四个指标在嗜铬细胞瘤中的联合诊断效能。结果:(1)性能验证实验结果:正确度实验显示:不同于本次实验校准所用批号的17-KS和VMA的5个水平校准品,偏倚均小于1/2Tea,符合验证标准。精密度实验显示:17-KS、17-OHCS和VMA低值和高值样本的批内和总精密度值小于厂家声称的值,符合精密度的验证标准;线性实验显示:17-KS、17-OHCS、VMA试剂的线性均为临床可接受的一阶线性,提示线性范围可靠;参考区间验证实验显示:20例表观正常人尿液中17-KS、17-OHCS和VMA的水平均在厂家制定的正常参考区间范围内。试剂盒性能验证符合各项要求。(2)17-KS、17-OHCS、VMA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酸性尿和中性尿中17-KS、17-OHCS和VMA的水平间有统计学差异,17-KS水平在原发醛固酮增多症组的中位数为6.52mg/24h,17-KS在肾上腺各个疾病组的水平差异显着(P<0.01);17-OHCS水平在库欣综合症的中位数为5.36mg/24h,17-OHCS在肾上腺疾病的各个组的水平差异显着(P<0.01);VMA水平在嗜铬细胞瘤组的中位数水平为21.05mg/24h,在肾上腺疾病的各个组的水平差异显着(P<0.01)。(3)24小时尿VMA、E、NE、DA含量检测在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研究:嗜铬细胞瘤组尿VMA和尿E、NE、DA水平显着高于其它肾上腺疾病组(P<0.05)。VMA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灵敏度为78.9%,特异性为92.6%,显着优于E、NE、DA这三个指标的诊断效能,与E+DA+VMA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国内自主研发的均相酶免疫法17-KS、17-OHCS、VMA检测试剂盒,正确度、精密度和线性验证结果符合文件规定,参考区间验证都在厂家制定的参考区间范围内,验证通过,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2)均相酶免疫检测17-KS、17-OHCS、VMA在肾上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3)24h尿VMA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潜在指标。
张紫薇[5](2019)在《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比较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CT检查及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效能的差异,探讨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了2012年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拟诊肾上腺疾病于核医学科行131I-MIBG SPECT/CT核素显像的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最终经由病理检查确诊。全部数据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嗜铬细胞瘤组及非嗜铬细胞瘤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CT检查及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三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的差异。绘制全身显像得分及病灶直径的ROC曲线,寻找最佳截断值。分析影响全身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因素。结果: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诊断肾上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60.0%、75.6%、70.4%、85.7%。CT检查诊断肾上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20.0%、56.1%、54.3%、66.7%。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肾上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75%、82.9%、79.2%、88.2%。其中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特异度、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大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3.55cm作为界值时约登指数最高,此时诊断灵敏度68.2%,特异度94.7%。以全身显像评分>3.5分,即13分为阴性,4分为阳性作为鉴别结果是否为嗜铬细胞瘤的界值时,约登指数最高,此时诊断灵敏度86.4%,特异度89.5%。显像结果与血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升高(P=0.026)、病灶直径(P=0.000)显着相关。结论: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与单纯131I-MIBG平面核素显像相比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性能优于CT检查,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诊断肾上腺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蔡明珠[6](2019)在《能谱CT多物质参数在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乏脂性腺瘤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乏脂性腺瘤的能谱参数的差异性及能谱CT参数诊断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乏脂性腺瘤的效能。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GE Revolution机行常规C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能谱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为肾上腺结节性增生、肾上腺皮质腺瘤(平扫上CT值大于10HU)的病例。20例结节性增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564岁,中位年龄41岁)和24例乏脂性腺瘤(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2167岁,中位年龄39岁)最终被纳入研究。测量记录最佳的单能量图像与系统自动生成120KVp-like图像的SD值CNR及图像的主观评分,纳入研究的肾上腺结节性增生和乏脂性腺瘤患者动、静脉期肾上腺和同层腹主动脉的能谱参数,其中包括以10 keV为间隔的40140 keV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及各基物质对的浓度,并计算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能谱参数,能谱参数对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的诊断效能用ROC曲线分析。本研究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ROC曲线。结果:1.能谱动脉期最佳单能量图像质量优于120KVp-like图像,且结节性增生组和乏脂性腺瘤组动脉期最佳单能量图像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C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脉期结节性增生组和乏脂性腺瘤组4080keV的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脂-碘浓度、碘-脂浓度、碘-水浓度、钙-水浓度、HAP-水浓度、水-HAP浓度、水-钙浓度、碘-HA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绘制动脉期两组4080keV的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脂-碘浓度、碘-脂浓度、碘-水浓度、钙-水浓度、HAP-水浓度、水-HAP浓度、水-钙浓度、碘-HAP浓度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75、0.842、0.833、0.833、0.762、0.823、0.833、0.813、0.817、0.814、0.821、0.746、0.613、0.633。除水-钙浓度、碘-HAP浓度诊断的准确性较低以外,余指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其中40 keV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碘-水、脂-碘的AUC相对较大,分别为0.875、0.823、0.817、0.833,当动脉期40keV,有效原子序数、碘-水、脂-碘浓度分别以174HU、8.94(Z)、17.74(mg/cm3)、994.27(mg/cm3)作为预测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的临界值时,灵敏度分别为80.00%、90%、60%、85%,特异度分别为87.5%、62.5%、91.67%、75%,约登指数为0.675、0.525、0.517、0.600。动脉期两组能谱曲线均为下降型,但结节性增生组的能谱曲线位于乏脂性腺瘤组能谱曲线的下方,且keV越低,两组差异越大。两组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结节性增生组的斜率高于乏脂性腺瘤组。绘制动脉期两组能谱曲线斜率的ROC曲线,AUC为0.825;当以2.74作为预测肾上腺增生的临界值时,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0.0%、62.5%、0.525。3.动脉期结节性增生组和乏脂性腺瘤组标准化能谱数据中的4080 keV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和脂-碘浓度、碘-脂浓度、碘-水浓度、HAP-水浓度、钙-碘浓度、钙-水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标准化的40keV、50keV、60keV、70keV、80keV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和脂-碘浓度、碘-脂浓度、碘-水浓度、钙-碘浓度、钙-水浓度、HAP-水浓度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08、0.742、0.763、0.779、0.692、0.813、0.815、0.728、0.650、0.788、0.733,其中仅标准化的40 keV、50 keV、60 keV、70 keV的CT值、脂-碘浓度、碘-脂浓度、碘-水浓度、钙-水浓度、HAP-水浓度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余指标的诊断效能较低。其中标准化40keV CT值、脂-碘浓度、碘-脂浓度的AUC相对较大,分别为0.808、0.813、0.815,当动脉期标准化40keV CT值、脂-碘浓度、碘-脂浓度分别以0.278、0.57、1.10作为预测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的临界值时,灵敏度分别为80.00%、91%、81%,特异度分别为75%、57.33%、76%,约登指数为0.55、0.483、0.57。4.静脉期结节性增生组和乏脂性腺瘤组40keV、50 keV的单能量CT值、碘-HAP、脂-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绘制静脉期40keV、50keV的单能量CT值、碘-HAP浓度、脂-碘浓度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13、0.688、0.650、0.741,其中静脉期40 keV的单能量CT值及脂-碘浓度有一定诊断准确性,余指标没有诊断效能。当静脉期40 keV的CT值、脂-碘浓度以222.35(HU)、995.23(mg/cm3)作为预测肾上腺增生的临界值时,灵敏度分别为90%,56%,特异度分别为66.67%、70.63%,约登指数为0.567、0.446。5.静脉期结节性增生组和乏脂性腺瘤组标准化能谱数据中的4060keV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和钙-水、碘-水浓度、HAP-水、碘-钙、碘-HAP、脂-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标准化的4060keV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和钙-水、碘-水浓度、HAP-水、碘-钙、碘-HAP、脂-碘浓度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763、0.750、0.658、0.742、0.654、0.750、0.750、0.671、0.713、0.79,其中仅标准化的40keV、50keV的CT值、有效原子序数、碘-水、HAP-水、脂-碘浓度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余指标的诊断效能较低。结论:1.动脉期最佳单能量图像下结节性增生组和乏脂性腺瘤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C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能谱CT成像动、静脉期部分单能量图像、基物质对浓度及动脉期能谱曲线对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乏脂性腺瘤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动脉期40keV单能量CT值、基物质对(碘-水、脂-碘)、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分析及标准化碘浓度、脂浓度对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乏脂性腺瘤诊断效能较好。3.能谱CT成像为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乏脂性腺瘤鉴别提供了新方法。
未跃跃[7](2019)在《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探究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确诊的1例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化验、影像学检查、病理特点等临床资料,总结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1.该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无临床表现,其家族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史应引起重视;2.家族史、实验室化验联合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术后病理证实嗜铬细胞瘤;3.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分期手术处理安全、可靠;4.对可疑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应早期筛查,术后应注意随访。结论:家族性双侧嗜铬细胞瘤可以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也有患者无临床症状,对于其诊断应包含对可疑患者的筛查、实验室化验定性诊断、解剖和功能的定位诊断,手术是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家族性双侧嗜铬细胞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徐培元,张君,林师帅,宋东奎[8](2015)在《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本组75例,男39例,女36例。平均年龄47(2074)岁。术后病理提示肾上腺皮质弥漫性增生42例,皮质结节样增生26例,皮髓质均增生6例,髓质增生1例。皮质弥漫性增生、皮质结节样增生及皮髓质增生3种病理结果比较中,除头疼外的其他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临床、内分泌及影像学表现与肾上腺病理学表现无明显的关系。
赵振华,胡卫列,郑东升,赵国平,陈仕杰,陈虎,李岱,赖建生[9](2015)在《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江门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68例接受单侧肾上腺切除手术治疗的单侧肾上腺增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患者术后血压、症状进行随访。统计分析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68例单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行患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血压正常。在6个月后的随访中(随访时间47.2±5.9个月),有25例(36.8%)患者血压再次升高或再次需要口服药物控制血压。在影响手术疗效变量的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术后收缩压水平、高血压病程、肾上腺增生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以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侧别、高血压病程、肾上腺增生类型、术前血钾、术后收缩压水平、皮质醇节律、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尿儿茶酚胺代谢物水平等作为自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影响术后高血压复发的因素有年龄>50岁,高血压病程>5年,肾上腺增生类型为皮髓质增生。结论单侧肾上腺切除对于治疗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影响高血压复发的主要因素有高龄(年龄>50岁)、长病程(>5年)、皮髓质增生类型,可为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手术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章小毅,张书贤,彭伟,郭松林,吴宜龙,王允武,徐伟,沈亚军,郑久德[10](2014)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皮质增生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皮质增生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皮质增生患者的病例特点,结合文献报道对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机理加以分析。结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以继发皮质增生,导致皮质醇或和醛固酮分泌增多,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可以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性。
二、Adrenal Cortical and Medullar Hyperplasi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6Cas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drenal Cortical and Medullar Hyperplasi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6Cases(论文提纲范文)
(1)后腹腔镜下三面一线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观察指标 |
2.3 手术方法 |
2.3.1 术前准备 |
2.3.2 手术方法 |
2.4 术后处理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临床资料的比较 |
3.2 病理类型 |
3.3 术中指标 |
3.4 术后临床对比指标 |
3.5 术中并发症 |
3.6 术后并发症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上腺肿瘤微创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2)304例肾上腺肿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适应症 |
2.2 禁忌症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入路 |
2.4.1 腹腔入路 |
2.4.2 腹膜后入路 |
2.5 手术疗效 |
2.6 手术时间 |
2.7 手术并发症 |
2.8 手术费用 |
2.9 结语 |
第3章 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临床资料 |
3.2.1 临床表现 |
3.2.2 术前检查 |
3.3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临床表现 |
4.3 实验室检查结果 |
4.4 影像学检查结果 |
4.5 病理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嗜铬细胞瘤 |
5.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5.3 皮质醇增多症 |
5.4 肾上腺偶发瘤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肾上腺偶发瘤患者78例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一般资料 |
1.4 临床症状和体征 |
1.5 肾上腺内分泌检查 |
1.6 影像学检查 |
1.7 围术期准备 |
1.8 手术方式 |
1.9 术后随访 |
1.10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和病理结果 |
2.2 AI检出原因 |
2.3 影像学检查 |
2.3.1 影像学对AI的定位诊断 |
2.3.2 影像学对AI的定性诊断 |
2.3.3 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CT值比较 |
2.4 内分泌检查 |
2.4.1 AI的内分泌功能分类 |
2.4.2 AI内分功能比较 |
2.5 手术治疗 |
2.6 AI的不同分类与直径的关系 |
3 讨论 |
3.1 肾上腺偶发瘤的流行病学 |
3.2 AI的病理类型 |
3.3 AI的内分泌功能 |
3.4 AI的影像学检查 |
3.5 AI的外科治疗 |
3.6 AI分类与直径的关系 |
3.7 本研究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上腺偶发瘤的诊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及获奖等情况 |
(4)均相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17-KS、17-OHCS、VMA试剂性能验证及参考范围的验证 |
1.背景 |
2.材料 |
3.方法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第二部分 17-KS、17-OHCS、VMA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
1.背景 |
2.材料 |
3.方法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第三部分 24小时尿VMA、E、NE、DA含量检测在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比较研究 |
1.背景 |
2.材料 |
3.方法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放射性核素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能谱CT多物质参数在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乏脂性腺瘤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肾上腺增生的临床特点及CT诊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探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病例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肾上腺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0)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皮质增生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四、Adrenal Cortical and Medullar Hyperplasi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6Cases(论文参考文献)
- [1]后腹腔镜下三面一线式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疗效分析[D]. 姜涛. 延边大学, 2021(02)
- [2]304例肾上腺肿瘤临床分析[D]. 张怀伟. 吉林大学, 2021(01)
- [3]肾上腺偶发瘤患者78例临床诊治回顾性分析[D]. 张海航. 河南大学, 2020(02)
- [4]均相免疫法检测肾上腺皮髓质尿代谢物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D]. 张丽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5]131I-MIBG核素平面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肾上腺疾病诊断的回顾性研究[D]. 张紫薇.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6]能谱CT多物质参数在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乏脂性腺瘤中的诊断价值[D]. 蔡明珠. 郑州大学, 2019(07)
- [7]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探究分析[D]. 未跃跃.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J]. 徐培元,张君,林师帅,宋东奎.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5(06)
- [9]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高血压复发因素分析[J]. 赵振华,胡卫列,郑东升,赵国平,陈仕杰,陈虎,李岱,赖建生.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02)
- [10]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伴皮质增生一例并文献复习[J]. 章小毅,张书贤,彭伟,郭松林,吴宜龙,王允武,徐伟,沈亚军,郑久德.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