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过程中细湿物料的粘合模型研究

筛分过程中细湿物料的粘合模型研究

一、Study on conglutination model for fine moist material during screening(论文文献综述)

陈广慧[1](2021)在《基于EDEM悬臂振动筛筛分效率的研究》文中指出振动筛被广泛应用于煤炭行业的粒度分级,其筛分性能的高低关系着选煤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悬臂振动筛因其筛分效率高、性能稳定,尤其适合湿细物料的筛分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筛分理论都是针对传统的有封闭式筛网结构的振动筛,对于悬臂振动筛的筛分理论还不够明确和完善。因此,研究悬臂振动筛对于我国筛分设备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总结了振动筛分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学者运用有限单元法、离散单元法以及离散单元法和有限单元法耦合的方法对振动筛进行的研究,详细阐述了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及颗粒间的接触模型,介绍了振动筛分过程中的相关理论,通过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悬臂振动筛的几何模型,运用EDEM软件中自带的球体拟合工具对煤颗粒进行建模,然后对煤颗粒在悬臂振动筛上的运动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并基于DEM-FEM耦合的方法,对筛面结构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然后探讨了筛杆长度、筛面排布方式、筛面倾角、振幅、频率、振动模式对筛面颗粒群运动速度及筛分效率的影响,还探讨了颗粒组成对筛分效率的影响,最后设计并开展了验证性试验,验证了不同频率下仿真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筛杆的长度可以增大筛面上颗粒群的运动速度及悬臂振动筛的筛分效率;在筛杆长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筛面的排布方式可以提高筛分效率及筛面上颗粒群的运动速度;在对悬臂振动筛的筛面倾角、振幅及频率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随着筛面倾角、振幅或频率的增大,筛面上颗粒群的速度也在增大,筛分效率则呈现先增加然后降低的趋势。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了响应面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振幅、频率及筛面倾角对筛分效率的影响,建立了筛分效率对三因素三水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在对振动模式讨论的过程中,发现直线振动时筛分效率最高,但是筛面上颗粒群的运动速度基本一致。在对颗粒组成讨论时,发现易筛颗粒的含量越高,筛分效率越大。通过对不同频率下悬臂振动筛筛分试验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并对比模拟研究结果,证明了运用离散单元法对悬臂振动筛筛分模拟研究的可靠性。通过对悬臂振动筛筛分过程的研究,可为筛分设备的研究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验证了运用离散单元法对物料筛分研究的可行性。

朱二涛[2](2021)在《原位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及高性能硬质合金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纳米WC-Co复合粉末是制备高性能超细硬质合金的重要基础材料。本论文采用喷雾干燥-煅烧-机械粉碎-还原碳化-气流粉碎制备原位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并以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湿磨-压力式喷雾干燥-掺成型剂-压制成型-低压烧结制备出高性能硬质合金球和硬质合金棒料。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Co含量为6%的纳米WC-6Co复合粉末,并通过增加Co含量,制备出强度、硬度高,Co含量为10%的高性能超细硬质合金。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不同Co含量对WC-Co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将WC-Co复合粉末通过干袋式冷等静压(DIP)压制-烧结热等静压(SHIP)烧结,快速评估硬质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的硬质合金,合金硬度高、强度低。为了提高硬质合金的强度,需要增加Co含量,研究了WC-Co复合粉末中的Co含量及添加Co含量对制备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WC-6Co复合粉末添加Co粉制备YG10硬质合金,Co相平均自由程小,WC晶粒小,γ相固溶W元素。同时,Co相为fcc结构,WC晶粒无择优取向,Co相分布均匀,无Co池,无孔隙等缺陷,制备的YG10硬质合金综合性能最优。其次研究原位合成WC-6Co复合粉末制备,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前躯体粉末产物和反应机理以及工艺参数,表明优化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的球形度、含水量低,物料均匀的前躯体复合粉末。将前躯体粉末在550℃煅烧,煅烧W-Co-C氧化物进行粉碎,结果表明机械粉碎制备W-Co-C氧化物出粒度分布窄、粒度小,无团聚大颗粒的W-Co-C氧化物粉末。将机械粉碎的W-Co-C氧化物中,通入CH4、H2、N2、C2H2混合气体,1100℃还原碳化,可制备出物相纯净、无成分梯度、游离碳含量低的WC-6Co复合粉末。将还原碳化WC-6Co复合粉末采用气流粉碎,得到粒度分布窄,晶粒尺寸小,杂质含量低,单一物相,组元分布均匀WC-6Co复合粉末。WC-6Co复合粉末为Co相包覆WC晶粒,Co相平均包覆层厚度≤30nm,WC为六方晶体结构,晶面间距为0.279nm。再次利用WC-6Co复合粉末,通过优化工艺,制备出了组元均匀分布、粒度分布窄、物相纯净、杂质含量低WC-10Co混合料。将WC-10Co混合料采用DIP压制、SHIP烧结,研究了压制工艺、烧结温度、晶粒长大抑制剂对DIP-SHIP制备超细硬质合金棒性能的影响,表明优化工艺可制备出抗弯强度(TRS)为4466MPa,维氏硬度HV30为19.28GPa,密度较高的YG10GI7超细硬质合金棒。同时,研究汽油橡胶比例对制备硬质合金球性能的影响,制备出YG10PR4硬质合金球耐磨性好,WC晶粒尺寸较小,WC晶粒尺寸为0.4μm,棱角分明,呈多边形。最后研究了挤压成型剂对硬质合金挤压棒材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四氢萘:纤维素:油酸:石蜡=4:1:0.1:1),SHIP烧结制备的超细YG10EX6硬质合金棒材中的Co相均匀分布,WC分布均匀且无异常粗大的晶粒。将挤压棒材采用真空烧结+SHIP烧结,研究了烧结温度、烧结机理及烧结曲线对制备超细YG10硬质合金棒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50~1250℃固相烧结时,WC晶粒并合长大,结晶较为完整,液相烧结温度较传统硬质合金烧结温度低40~60℃,共晶温度在1250~1300℃,出现液相的烧结温度在1300~1350℃。最终优化烧结工艺曲线制备的超细YG10SP4硬质合金棒材,合金硬度HV30为19.37GPa,抗弯强度TRS为4656MPa,合金WC晶粒分布均匀,晶粒尺寸为0.3~0.4μm。

倪吉旭[3](2021)在《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的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由此导致废旧手机的产生量剧增,废旧手机电路板中的金属品位是自然矿产的几十甚至几百倍,回收价值非常高,而废旧手机电路板中非金属材料可作为塑料的填料等,也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电路板中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具有明显的密度差,在重力分选过程中施加离心力可以强化重力,扩大金属和非金属的密度差,并且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分散性较好,无水乙醇作为分选介质过滤后可以重复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所以本论文提出醇基强化重力分选法分选废旧手机电路板中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这种回收方法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根据分选理论设计出了强化重力分选装置,并进行了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实验,研究了分选装置和分选工艺的关键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不同粒级的产率和表面形貌,然后采用XRF、SEM、XPS和FT-IR等手段分析了-0.3mm粒级的废旧手机电路板的破碎产物,结果表明:+0.15-0.3mm粒级产率为22%,粒度大于0.3mm的各粒级中金属和非金属解离不充分,金属富集体和非金属富集体表面主要官能团与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官能团一致,视频接触角测试表明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与水不润湿,但与乙醇完全润湿。基于分析结果,分别进行了水基重力分选、水基泡沫浮选和醇基重力分选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醇基重力分选得到的金属富集体中,密度较小的纤维和树脂已经与密度较大的铜颗粒有效分离,金属回收率为90.25%。基于强化重力分选原理,改进了普通的重力分选装置,设计出了强化重力分选装置,实验研究了转筒的倾角、粗糙度和高度对醇基强化重力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转筒倾角的增加,精矿产率和精矿中金属回收率逐渐降低,而精矿中金属品位逐渐升高;随着转筒粗糙度和转筒高度的增加,精矿产率和精矿中金属回收率逐渐升高,而精矿中金属品位逐渐降低。转筒倾角30°、转筒粗糙度中(打印层厚0.3mm)、转筒高度35mm进行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实验,可以有效分选电路板破碎产物中金属物料和非金属物料。研究了分选工艺对醇基强化重力分选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最佳的实验参数下对-0.3mm的各粒级进行了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实验,结果表明:当电动机转速在210~240r/min、入料量4~6g、入料浓度0.2~0.3g/ml时可以有效分选回收金属富集体。强化重力分选工艺最佳实验组合为电动机转速240r/min,入料量6g,入料浓度2g/ml。在该工艺参数下,+0.15-0.3mm粒级的分选效果较好,分选回收的精矿产率为78%,精矿中金属的品位为85.23%,精矿中金属的回收率为80.49%。

刘方方[4](2020)在《物理法从废线路板中回收铜合金粉末新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废线路板是一种量大面广的电子废料,具有高品质的资源特性和环境危害性的双重性质。当前,回收废线路板中金属资源的主流技术是以物理机械法作为预处理,后续采用火法或湿法冶金工艺等回收有价金属,但是存在能耗高、流程长、环境污染较大等问题。本文以废弃线路板金属富集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物理法回收得到高附加值的铜合金粉末,并进行了材料化应用。主要结果如下:(1)研制出物理法处理废线路板金属富集体颗粒制备铜合金粉末新技术,主要工艺过程包括:预处理除杂、球磨-筛分处理、铜合金颗粒的粉末细化,并应用得到的再生铜合金粉末制备出粉末冶金铜基复合材料。该工艺流程短、避免了火法与湿法冶金过程,环境污染小。(2)选择磁选、破碎和摇床分选作为预处理除杂工艺,去除了金属富集体颗粒中大部分的杂质Fe和非金属。金属Fe去除率为95.93%,非金属去除率为76.11%,金属Cu的品位从51.80 wt.%提升至72.23 wt.%。(3)Cu的延展性好,与Sn、Pb的易磨削、非金属颗粒性脆易碎的研磨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了球磨-筛分处理工艺,进一步去除非金属,同时,及时将细粉末的Sn、Pb软相物料筛分出来,有利于Cu的富集和颗粒细化。经球磨-筛分处理后,Cu的品位从72.23 wt.%提高至94.72 wt.%,非金属降至0.11 wt.%。(4)研制出铜合金颗粒球磨细化新工艺。废线路板金属富集体颗粒经机械冲击破碎和球磨-筛分处理后,在Cu颗粒内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应力、裂纹、空位、位错等缺陷。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采用自制介质球磨片状Cu颗粒,球磨产生的冲击和研磨使片状Cu颗粒发生卷曲、折叠,表面产生裂纹、扩展,且不易焊合,导致颗粒发生断裂,加速片状Cu颗粒细化。以自制介质作为球磨介质,在球料比20:1、转速400 rpm、经球磨10 h后得到了粒径均匀、粒度为5~45μm(平均粒径约为13μm)的再生铜合金粉末;TEM结果表明,该粉末的晶粒多为纳米晶(5~100 nm)。(5)在较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富铜合金粉末中金属品位99.89 wt.%,其中Cu的品位为94.72 wt.%,Cu的直收率为82.85%;富锡铅合金粉末经去除非金属处理后可以用作粉末冶金原料。富铜合金粉末和富锡铅合金粉末的粒度均为-200目,总金属(Cu、Sn、Pb)的直收率可达到88.20%。本技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含有价金属的尾矿,可以送现有的火法或湿法冶炼处理回收。再生铜合金粉末应用于制备粉末冶金铜基摩擦材料,满足相应的性能指标。

王海旭[5](2020)在《潮湿煤跌落松散与气流分级过程研究》文中指出在动力煤工业分级中,潮湿原煤的深度分级是一大难点。潮湿原煤由于水分高导致煤炭颗粒存在着广泛的粘附现象,筛分中易产生堵孔、糊孔等现象,筛分效果较差。因此传统工艺中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多为提高分选下限至6mm。分选下限的提高导致了-6mm矸石不能有效脱除,降低了动力煤产品质量。新型煤炭风力分级机综合采用概率撞击松散脱附-风力分级的分级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分级效果,低廉的运行成本,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其碰撞松散过程与风力分级过程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本研究基于前人的成果,对潮湿煤炭颗粒的碰撞分散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风力分级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碰撞分散脱附过程,首先从煤炭颗粒的粘附、脱附规律入手研究了粘附量、脱附量与颗粒质量之间的关系;随后寻找了合适的评估颗粒撞击脱附效果的参考评价指标,通过比较整个样本组数据、不同质量级别颗粒数据、同一质量级别内不同平均脱附比颗粒的参考指标适用程度,最终从4个备选指标中认定(平均)相对质量-冲量指标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与预测碰撞脱附效果。并利用该指标与碰撞脱附程度比较了8%与11%外水分煤炭颗粒的碰撞脱附情况,发现水分增加导致的粘结更牢固、粘附颗粒更多是水分升高导致碰撞脱附更加困难的原因。针对风力分级过程,从理想球形颗粒的流场中受力分析入手,结合入料高度H、进风狭缝开度s、平均风速vs、弹性杆与竖直方向夹角α与颗粒粒径dc等参数推导出了用于该机高速气流喷射带内的颗粒运动学方程与颗粒运动轨迹,分析了颗粒分级的原理与过程,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对分级过程的影响。该论文有图46幅,表15个,参考文献83篇。

赵品然[6](2020)在《冷补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化与生产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道路里程的日益加大,道路维修与养护工作日渐增多。我国对道路的观念不断变化,从初期的“以建代养”到“建养并重”的转变,再到现在“养护优先”的观念,逐步加大了道路维修与养护的地位。道路上坑槽病害尤为常见,这种局部破坏如果不及时修补,后期道路破坏呈加速加深的破坏状态。针对此类情况,冷补料作为一种即取即用的道路修补材料,对于路面上这类小面积的坑槽病害的情况显示了其优越性。尤其是在东北的秋、冬季节,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受到限制,冷补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冷补液的成分和冷补液加工工艺是影响冷补液性能的两部分。本文通过试验方法这两部分进行确定,如:添加剂的种类与计量、添加顺序、搅拌转速和搅拌温度做了详细的筛选。本文确定了冷补液的筛选条件,从冷补液自身性能和冷补料的性能这两方面对冷补液进行筛选,最终得到最优冷补液和生产工艺各参数。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分为初始强度和成型强度两个阶段,冷补料强度随稀释剂的挥发逐渐提高。通过对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分析,确定了骨架密实结构作为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冷补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采用经验公式初步确定、马歇尔试验确定及纸迹试验检测的方案。要建立冷补料级配优化模型就要进行冷补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通过冷补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冻融劈裂试验)和低温抗裂性路用性能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级配优化模型,通过多模型比选,得出最优级配优化模型。对优化级配的冷补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预测,通过预测数据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预测模型达到预测效果。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论述冷补料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点。依托工程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检测,得出此类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平整度、抗滑性能、渗水性能等在使用阶段满足规范要求。从而确定了该冷补料应用的可行性。

董连才[7](2019)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生态公路防护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透水混凝土其自身特点具有环保、生态的优势,并且透水性特别好,能够促进“海绵城市”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再生骨料是建筑垃圾的衍生物,就透水混凝土来说再生骨料主要起到一个推广作用,且对于推动城市发展的长效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就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生态公路防护工程中的应用性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验证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生态公路防护工程中应用的优势和不足,可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防护材料更好地在生态公路中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之处,同时对推动我国生态公路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有:(1)分析了我国目前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垃圾的不规范处理导致环境污染恶化,着重分析研究了建筑垃圾再生技术;(2)通过对防护材料的性能实验,分析了骨架-空隙级配设计方法以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且进行了材料性能测试;(3)通过对实际应用中相关再生骨料的性能实验进行简述,分析再生骨料混凝土护坡砖生产工艺以及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护坡砖性能测试等;(4)通过实际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对生态公路挡土墙增值、生态公路护坡砖应用效果以及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简述分析,总结了再生骨料混凝土在生态公路防护工程中的各种应用性能。

王保强[8](2019)在《大型分级破碎机破碎机理及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型露天煤矿的持续开发,半连续开采工艺因其较强的适应性逐渐成为绝大多数露天矿煤炭生产的主流工艺,而大型半移动或全移动破碎站是该生产工艺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发展最为迅速,其核心设备都是处理量1000t/h以上的大型分级破碎机。分级破碎机原煤直接入料,混粒度物料破碎过程复杂,影响破碎性能因素繁多,由于缺乏有效研究手段,对破碎机理和破碎效果影响规律不清楚,且在大尺度入料的高能频繁冲击下,齿辊结构动态特性及损伤机理不明,导致齿辊优化设计缺乏理论依据,传统大型分级破碎机多依赖经验设计,影响其高效作业和可靠运行。论文以神华宝日希勒千万吨级露天矿破碎系统为背景开展研究,引入DEM方法模拟破碎过程数值解析分级破碎机理,利用冲击动力学方法揭示大型分级破碎设备动态特性,借助试验样机验证理论和数值模型,为大型分级破碎机设计和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了分级破碎过程的颗粒承载特性,建立了中、大颗粒齿顶咬入过程的破碎齿-光辊刺破力学模型和小颗粒齿背研磨过程的双光辊碾磨力学模型,推导了颗粒承载计算公式,发现颗粒分级破碎主要受颗粒粒度和咬合位置影响,并从颗粒承载的角度分析确定了分级破碎过程的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影响因素,对实际破碎试验的煤样进行了模拟工作环境的基本力学特性测试,明确试验模型机的破碎需求。(2)建立分级破碎机DEM唯像模型,采用虚拟破碎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分级破碎机工作参数对破碎性能的影响特性,研究了两齿辊等速下的齿辊转速、齿辊转动形式及非等速下的齿辊转速差对单位时间处理量及完全破碎时间的影响规律,发现了破碎机最优齿辊转速,且齿辊反转时单位时间处理量约为正转时的1.37倍。(3)研究了破碎齿辊结构参数(如齿辊是否等高齿、齿辊等高齿密度和齿盘布置方式等)对破碎过程的单位时间处理量和破碎能耗的影响,发现分级破碎过程齿辊输出力矩的波动特性,通过响应面法进行了齿辊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的协同优化设计,获取了处理量和完全破碎时间与各因素的定量关系及影响的显着性顺序,进而提出分级破碎机性能提升方法。(4)研究了冲击作用下分级破碎过程中齿辊承载特性,进行了四种工况条件下齿辊结构的强度分析,建立了齿辊集中参数扭转振动模型和分布质量横向振动模型,并提出了分析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方法,破碎齿辊横向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比值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近。采用离散元法-有限元法耦合方法,进行了工况下破碎齿辊的承载特性分析,发现随着入料位置处布料长度和入料高度的增加,齿辊最大变形增大。应用断裂力学原理,推导了破碎齿的局部柔度,发现随着破碎齿裂纹深度增大,局部刚度大幅降低。(5)依据虚拟破碎试验中最优破碎效果的参数配置,设计了分级破碎机实验模型的破碎试验系统,进行了破碎效果如处理量、破碎时间、累积产率、过粉碎率的影响特性,以及能耗特性和不同煤种的破碎效果的测试分析,测试值与理论值或数值模拟值接近,电源频率为40Hz和50Hz的情况下的破碎过程平均功率分别为3.0kW和2.8kW,齿辊输出力矩波动随着破碎粒度减小而增大,在74r/min时,破碎机的粒度过粉碎率最小,对多种煤样的破碎规律具有鲁棒性。

王一鹏[9](2019)在《废弃线路板中金属的强化重力分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advent of the electronic network era,the world produces a large amount of electronic waste every day,and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e-waste producers in the world.Among them,the waste circuit boards applied to various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equipment such as televisions,mobile phones,and computers have become e-wastes with high pollution and high recycling value,and are resources of misplaced places.The waste circuit board contains a large amount of metal,of which copper has the largest specific gravity.How to effectively recycle the metal in the waste circuit board and recycle it is a significant issue.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efficiently enriching and recovering metals in waste circuit boards is not very mature.The paper takes the abandoned computer motherboar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udies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studies the effects of heat treatment of the circuit board on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fracture characteristics.The waste product of the waste circuit board was sorted by a Falcon centrifugal sorting machine,and the metal recovery rat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orting effect.Compare the sorting effect of the heat treated circuit board and the untreated circuit boar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waste circuit board contains metal elements such as Cu,Fe,Ca,Sn,and Al,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elements has a certain regularity.Cu and Sn,which are present in elemental form,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coarse-grained grade,and others exist as compounds.The metal elements are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each particle size.This is the result of selective fracture in the crushing process,and the selective fracture of the heat-treated circuit board is more obvious.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tal and non-metal density is obvious.The density of metal and its continuous bod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density level of+2.2g/cm3,and the yield reaches 56.37%.It is beneficial to the sorting and enrichment of metals in the enhanced gravity field.The degree of dissociation of the heat-treated circuit board in the 1.0-0.5mm grade metal reaches 98%.At this time,the dissociation degree of the untreated circuit board metal is less than 60%.The heat treatment ha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dissociation degree of the metal in the circuit board great help.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heat-treated circuit board will break when the stress is 142N,and the untreated circuit board will break when it is 215N.It is proved from the side that the circuit board after heat treatment is more easily broken.Single factor test and document test for Falcon sorting of discarded circuit boards,the sorting rules under various factors were obtained.The single factor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tational frequency has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on the recovery rate of metal in the waste circuit board.The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otational frequency,recoil pressure and feed rate factors.With the help of the software,the metal recovery rate is the highest in the experimental data,and the best sorting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the rotation frequency is 25 Hz,the backwash water pressure is 0.02 MPa,and the feed rate is 34 ml/s.With Falcon sorting,the metal recovery rate of the heat treated circuit board is higher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recovery rate of heat treated circuit board metal was 8.37%higher than that of untreated circuit boards.The paper has 31 pictures,18 tables,and 90 references.

周磊[10](2018)在《应用化学添加剂抑制褐煤扬尘和增强电除尘脱除细颗粒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其在开采、运输、储藏到最后的燃烧各个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细颗粒物,是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雾霾天气、以及人体多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因素。化学抑尘技术由于其专一、高效的特点,逐渐成为抑制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化学团聚技术作为一种增大燃煤烟气细颗粒物粒径的预处理手段,可以协同增强常规除尘设备对细颗粒物的脱除性能,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在模拟风洞实验平台开展喷雾抑尘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复合润湿型抑尘剂可以将褐煤颗粒物的总抑尘效率从采用纯水的75.11%提高到96.73%,细颗粒物浓度从83.37 mg/m3下降到15.15 mg/m3。最佳的复合抑尘剂组合为:0.1%T-1+0.9%CaCl2。此外,复合润湿型抑尘剂在内蒙古某热电厂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证明输煤车间内的褐煤颗粒物质量浓度从747.20mg/m3显着下降到22.00 mg/m3,对比采用纯水抑尘的实验结果,颗粒物的质量浓度下降了82.00%,显着增强了传统喷雾抑尘法对颗粒物的捕集效果。通过对褐煤进行工业、FT-IR分析和雾化性能实验,证明表面活性剂溶液对褐煤的润湿性能同样受到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不仅可以减小雾化液滴的中位径,而且可以同时增加喷头出口液滴的初始轴向速度。针对褐煤储存和长途运输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控制需要,采用0.7%瓜尔豆胶(GG)和0.1%Triton X-10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设计了适用于褐煤的结壳型抑尘剂。通过对结壳前后的褐煤表面进行邵氏硬度测量以及FT-IR分析,发现聚合物分子是通过液桥力转化的固桥力将褐煤细颗粒粘附在一起并形成高分子保护膜,并且褐煤颗粒与聚合物分子之间的固体桥力是一种化学力。此外,GG溶液表现出优异的固化和抗雨水侵蚀性能,最佳质量浓度为0.7%。复配的结壳抑尘剂对褐煤细颗粒具有优异的抑尘性能,可以有效减少在起风条件下颗粒物的无组织排放。通过模拟风洞实验表明,在风速为5-15m/s范围内时,0.7%GG+0.1%Triton X-100复配溶液所形成的高分子固化膜对褐煤细颗粒的抑尘效率在98%以上。化学团聚液雾化性能是影响细颗粒与团聚液液滴碰撞接触的重要因素,利用激光相位多普勒测试系统(PDA)考察了化学团聚溶液性质对雾化性能的影响。四种溶液中,聚丙烯酰胺(PAM)的雾化效果最差,而乳液型高分子聚丙烯酸乳液(PAE)和丁苯乳液(SBE)的水溶液可以在较大的浓度范围内保持较好的雾化效果。在相同的动力条件下,高浓度的团聚溶液破碎成小液滴的过程变得困难。高分子溶液的有效韦伯数会随着溶液粘度的增加而显着降低,使得在二次破碎过程中形成的液滴尺寸大于纯水液滴。当质量浓度由0.02%增加到1%及喷嘴压力为0.3MPa时,PAM的中位径从15μm提高到24.95μm,而SBE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中位径仅从11μm提高到22.50μm。此外,还考察了溶液性质对燃煤飞灰的润湿性能和在液相中的絮凝团聚性能;结果表明,相对分子量越大的高分子团聚剂对飞灰颗粒物的絮凝团聚效果越好。选择水溶性高分子瓜尔豆胶(SBG)和乳液型高分子SBE作为化学团聚剂,在燃煤热态实验平台上开展了化学团聚溶液对燃煤烟气细颗粒物的脱除与其雾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团聚液中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由于团聚溶液粘度的差异,使得化学团聚技术对团聚室出口的飞灰细颗粒物数量浓度的降低性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当质量浓度为0.5%时,SBG溶液的中位径(D50)和细颗粒物浓度的降低效率分别为24.00μm和28.44%。然而,对于SBE溶液,其对团聚室出口飞灰细颗粒物的降低效率为33.19%。由于SBG溶液的粘度较高,导致团聚溶液雾化成小液滴变得更加困难,使得SBG溶液的雾化性能比SBE溶液的雾化性能差,这不利于团聚液滴对细颗粒物的捕集。此外,通过测量电除尘出口处细颗粒物浓度的变化,考察了化学团聚技术增强电除尘对飞灰颗粒物的脱除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化学团聚作为一种对除尘器入口颗粒物的预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电除尘入口的细颗粒物粒径,使得颗粒物更加容易荷电从而被电除尘所捕集,降低了电除尘出口处的细颗粒物和总尘浓度。SBE溶液在试验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团聚性能,喷洒化学团聚溶液后,相较于只打开电除尘,电除尘出口的细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38.30%和36.60%,而相应的总尘浓度下降了47.90%。当在化学团聚溶液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xton-100后,通过增强化学团聚溶液对燃煤细颗粒物的润湿效果以及减少化学团聚溶液的粒径范围,有利于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团聚长大,相比于只采用电除尘技术,出口的细颗粒物数量浓度能够进一步下降59%。将化学团聚溶液喷入烟气中,团聚剂通过固桥力将亚微米级飞灰细颗粒粘结在一起,形成新的大团聚体。此外,飞灰细颗粒和化学团聚剂分子结合后,其相应的C1s,O1s和Si2p的峰形和位置发生变化,证明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是一种典型的化学作用力。

二、Study on conglutination model for fine moist material during screening(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udy on conglutination model for fine moist material during screening(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EDEM悬臂振动筛筛分效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振动筛分设备发展现状
        1.2.2 有限单元法在振动筛上的研究
        1.2.3 离散单元法在筛分研究中的现状
        1.2.4 基于DEM-FEM耦合的振动筛分研究
        1.2.5 研究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2.DEM基本原理及振动筛分理论
    2.1 本章研究内容及流程
    2.2 离散单元法
        2.2.1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2.2.2 赫兹无滑移模型
        2.2.3 颗粒模型
        2.2.4 颗粒运动模型
    2.3 振动筛分理论
        2.3.1 单颗粒透筛概率理论
        2.3.2 粒群透筛概率理论
        2.3.3 潮湿物料粘结理论
    2.4 EDEM软件介绍
    2.5 本章小结
3.基于EDEM的悬臂振动筛筛分过程模拟
    3.1 本章研究内容及流程
    3.2 几何模型及参数设置
        3.2.1 几何模型设置
        3.2.2 模拟参数设置
    3.3 颗粒筛分过程
    3.4 颗粒群的运动速度分析
    3.5 EDEM-Workbench耦合过程
    3.6 本章小结
4.影响悬臂振动筛筛分过程的参数研究
    4.1 本章研究内容及流程
    4.2 分层效果量化标准
    4.3 悬臂振动筛筛面参数对筛分过程的影响
        4.3.1 筛杆长度对筛分过程的影响
        4.3.2 筛面排布方式对筛分过程的影响
        4.3.3 筛面倾角对筛分过程的影响
    4.4 悬臂振动筛振动参数对筛分过程的影响
        4.4.1 振幅对筛分过程的影响
        4.4.2 频率对筛分过程的影响
    4.5 多因素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4.5.1 响应面法基本概念
        4.5.2 试验设计及分析
    4.6 振动模式对悬臂振动筛筛分过程的影响
    4.7 颗粒组成对悬臂振动筛筛分效率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5.悬臂振动筛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5.1 本章研究内容及流程
    5.2 试验设计
    5.3 试验平台搭建
    5.4 悬臂振动筛筛分试验
    5.5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原位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及高性能硬质合金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硬质合金的应用及国内硬质合金发展
    1.2 超细硬质合金及原材料的发展
    1.3 喷雾转化法制备纳米WC-Co复合粉末研究现状
    1.4 喷雾转化法WC-Co复合粉末制备硬质合金研究现状
        1.4.1 抑制剂对制备超细硬质合金性能影响
        1.4.2 烧结方式对制备超细硬质合金性能影响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
        1.5.3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1.6.1 Co含量对原位合成WC-Co复合粉末和超细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
        1.6.2 原位合成纳米WC-6Co复合粉末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
        1.6.3 原位合成纳米WC-6Co复合粉末制备高性能硬质合金研究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方法
    2.1 原位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工艺流程图
        2.1.1 主要原材料技术要求
        2.1.2 制备WC-Co复合粉末关键工业设备
    2.2 原位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超细硬质合金工艺流程图
        2.2.1 辅助原材料、添加剂、成型剂技术要求
        2.2.2 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高性能硬质合金工业设备
    2.3 制备纳米WC-Co复合粉末及WC-Co混合料分析检测设备
        2.3.1 成分检测分析
        2.3.2 松装密度检测设备
        2.3.3 粒度测试设备
        2.3.4 形貌分析设备
        2.3.5 物相分析设备
        2.3.6 料浆粘度测试设备
        2.3.7 热失重分析设备
        2.3.8 物质的价态分析设备
        2.3.9 红外光谱分析设备
        2.3.10 晶体或结构分析设备
    2.4 硬质合金分析检测设备
        2.4.1 合金密度检测设备及方法
        2.4.2 矫顽磁力检测设备及方法
        2.4.3 钴磁检测设备及方法
        2.4.4 金相检测设备
        2.4.5 硬度检测设备
        2.4.6 抗弯强度检测设备
第三章 Co含量对原位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硬质合金的性能研究
    3.1 Co含量对原位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超细硬质合金性能研究
        3.1.1 Co含量对原位合成WC-Co复合粉末性能影响
        3.1.2 原位合成WC-Co复合粉末制备超细硬质合金
    3.2 WC-Co复合粉中添加Co粉末制备超细硬质合金性能和机理研究
        3.2.1 WC-Co复合粉添加Co粉末制备超细硬质合金性能研究
        3.2.2 WC-Co复合粉添加Co粉末提高硬质合金性能机理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WC-6Co复合粉末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化研究
    4.1 喷雾干燥制备前躯体复合粉末形貌、产物及机理研究
        4.1.1 喷雾干燥制备前躯体复合粉末的形貌
        4.1.2 优化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前躯体复合粉末形貌及机理分析
        4.1.3 喷雾干燥制备前躯体复合粉末反应机理及产物
    4.2 煅烧温度对前躯体复合粉末合成W-Co-C氧化物的影响
    4.3 粉碎方式对W-Co-C氧化物粉末的影响
        4.3.1 球磨粉碎对W-Co-C氧化物粒度及形貌的影响
        4.3.2 机械粉碎对W-Co-C氧化物粒度及形貌的影响
        4.3.3 球磨粉碎与机械粉碎对W-Co-C氧化物成分及性能的影响
    4.4 还原碳化过程中气体对原位合成WC-6Co复合粉末碳含量的影响
        4.4.1 H_2和N_2对WC-6Co复合粉末碳含量的影响
        4.4.2 还原碳化通入其它气体对WC-6Co复合粉末碳含量的影响
    4.5 原位合成WC-6Co复合粉末还原碳化机理
        4.5.1 原位合成WC-6Co复合粉末还原碳化的机理分析
        4.5.2 还原碳化温度对原位合成WC-6Co复合粉末质量的影响
        4.5.3 原位合成WC-6Co复合粉末的形貌及性能
    4.6 粉碎方式对原位合成纳米WC-6Co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
        4.6.1 球磨粉碎对原位合成纳米WC-6Co复合粉末粒度及形貌的影响
        4.6.2 气流粉碎对原位合成纳米WC-6Co复合粉末粒度及形貌的影响
        4.6.3 还原碳化球磨与气流粉碎对纳米WC-6Co复合粉末性能的影响
        4.6.4 纳米WC-6Co复合粉末为Co包覆WC的研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米WC-6Co复合粉末制备高性能YG10 硬质合金研究
    5.1 混料、喷雾干燥工艺对制备WC-10Co硬质合金混合料的影响
        5.1.1 湿磨时间对制备WC-10Co混合料粒度及形貌影响
        5.1.2 湿磨料浆液固比对WC-10Co混合料粒度及形貌影响
        5.1.3 喷嘴喷片尺寸对WC-10Co混合料粒度及形貌的影响
        5.1.4 给料压力对WC-10Co混合料粒度及形貌的影响
        5.1.5 出料口温度对WC-10Co混合料形貌的影响
        5.1.6 优化工艺参数制备WC-10Co混合料的性能
    5.2 WC-10Co混合料-干袋式冷等静压制备YG10 硬质合金
        5.2.1 干袋式冷等静压压制压力对制备YG10 硬质合金棒性能影响
        5.2.2 烧结温度对干袋式冷等静压制备YG10 硬质合金棒性能影响
        5.2.3 添加晶粒长大抑制剂对制备超细YG10 硬质合金棒性能影响
    5.3 WC-10Co混合料制备YG10 硬质合金球
    5.4 WC-10Co混合料制备YG10 高性能硬质合金挤压棒材性能研究
        5.4.1 挤压成型剂配比对制备YG10 硬质合金棒材性能影响
        5.4.2 挤压工艺对制备YG10 硬质合金棒材性能影响
        5.4.3 烧结工艺对制备YG10 硬质合金挤压棒材性能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与创新点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的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废旧电路板的回收技术
        1.2.1 火法
        1.2.2 湿法
        1.2.3 生物浸出法
        1.2.4 机械物理法
        1.2.5 回收技术比较
    1.3 强化重力分选研究现状
        1.3.1 卧式离心分选机
        1.3.2 立式离心分选机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破碎设备
        2.2.3 泡沫浮选设备
        2.2.4 强化重力分选装置
    2.3 实验方法
        2.3.1 废旧手机电路板预处理
        2.3.2 泡沫浮选实验
        2.3.3 不同介质的重力分选实验
        2.3.4 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实验
        2.3.5 实验评价指标
    2.4 检测分析方法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4.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4.5 视频接触角测试
        2.4.6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第3章 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引言
    3.2 电路板基板结构
    3.3 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粒级分析
        3.3.1 粒级分布
        3.3.2 不同粒级破碎产物的表面形貌
    3.4 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性质分析
        3.4.1 物相分析
        3.4.2 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
        3.4.3 表面官能团
        3.4.4 润湿性
    3.5 分散介质对界面分选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强化重力分选原理和实验装置设计
    4.1 引言
    4.2 强化重力分选原理
        4.2.1 强化重力分选机分离因数
        4.2.2 破碎产物颗粒在转筒内的受力分析
    4.3 强化重力分选实验装置
        4.3.1 强化重力分选装置的设计方案
        4.3.2 旋转动力传递系统
        4.3.3 转筒设计
    4.4 转筒参数对醇基强化重力分选的影响
        4.4.1 转筒倾角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4.4.2 转筒表面粗糙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4.4.3 转筒高度对分选效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分选工艺参数对强化重力分选的影响
        5.2.1 电动机转速
        5.2.2 入料量
        5.2.3 入料浓度
    5.3 强化重力分选工艺参数优化
        5.3.1 正交试验设计
        5.3.2 多指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3.3 多指标正交试验矩阵灵敏度分析
    5.4 不同粒级强化重力分选实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物理法从废线路板中回收铜合金粉末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废线路板的资源性及其循环利用
        1.2.1 废线路板的资源性
        1.2.2 废线路板的资源循环利用
    1.3 废线路板非金属物料(NMFs)的再生利用
    1.4 废线路板中金属的主流回收技术
        1.4.1 火法处理技术
        1.4.2 湿法冶金处理技术
        1.4.3 生物浸出技术
        1.4.4 物理机械处理技术
        1.4.5 组合法回收技术
    1.5 铜及铜合金粉末的制备工艺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6.3 课题来源
第二章 废线路板金属富集体的物性分析
    2.1 物料来源
    2.2 化学成分分析
    2.3 物料的元素赋存状态及物相嵌布特征分析
    2.4 金属富集体中Cu、Sn和 Pb的资源化利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属富集体物料的预处理除杂工艺
    3.1 引言
    3.2 金属富集体颗粒的磁选
        3.2.1 磁选工艺原理及分析
        3.2.2 磁选处理废线路板金属富集体颗粒
        3.2.3 磁选试验结果与讨论
    3.3 非磁性金属富集体颗粒的破碎
        3.3.1 冲击破碎工艺原理及分析
        3.3.2 冲击破碎处理非磁性金属富集体颗粒
        3.3.3 冲击破碎试验结果与讨论
    3.4 摇床分选升级处理
        3.4.1 摇床分选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3.4.2 摇床分选升级处理金属富集体颗粒
        3.4.3 摇床分选试验结果与讨论
    3.5 预处理除杂效果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球磨-筛分富集Cu的工艺
    4.1 球磨-筛分工艺原理及分析
    4.2 球磨-筛分处理金属富集体颗粒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金属富集体破碎粒度分布研究
        4.3.2 精矿中金属Cu、Sn和 Pb的品位及回收率研究
        4.3.3 尾矿中金属Cu、Sn和 Pb的品位及回收率研究
        4.3.4 球磨-筛分处理对Cu、Sn和 Pb的富集效果
        4.3.5 球磨-筛分产物的物相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片状富Cu颗粒的粉末细化
    5.1 引言
    5.2 片状富Cu颗粒的粉末细化工艺分析
    5.3 球磨细化片状富Cu颗粒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球磨介质对片状富Cu颗粒细化过程的影响
        5.4.2 富Cu颗粒细化过程中的粒径演变规律
        5.4.3 富Cu颗粒细化过程中的形貌演变规律
        5.4.4 富Cu颗粒细化过程中的物相演变规律
        5.4.5 富Cu颗粒的细化机制
        5.4.6 再生铜合金粉末的晶粒微观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再生铜合金粉末的应用及工艺评价
    6.1 材料制备
    6.2 性能测试与分析
        6.2.1 块体材料的密度
        6.2.2 布氏硬度
        6.2.3 室温压缩性能
        6.2.4 摩擦磨损性能
    6.3 工艺流程总评价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潮湿煤跌落松散与气流分级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问题分析与技术路线
    1.5 文献综述
    1.6 本章小结
2 试验准备与直观分析
    2.1 新型煤炭干法分级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2.2 试验准备
    2.3 煤颗粒粘附形态分析
    2.4 碰撞图像的直观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图像的潮湿煤炭颗粒的碰撞脱附研究
    3.1 8%水分颗粒粘附与脱附规律考察
    3.2 参考指标考察与相关规律
    3.3 11%水分颗粒脱附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试验系统结构及分级理论分析
    4.1 新型风力分级机工作原理及颗粒动力学分析
    4.2 风力分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冷补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化与生产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技术方案
2 冷补液制备
    2.1 冷补液组成
    2.2 冷补液制备
        2.2.1 冷补液成分用量
        2.2.2 冷补液生产工艺
    2.3 本章小结
3 冷补沥青混合料特点及油石比确定
    3.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特性
        3.1.1 储存性能
        3.1.2 冷补料分散性和整体粘性
    3.2 SMA冷补料结构特点
    3.3 冷补料的强度成型特点
        3.3.1 冷补料初始强度
        3.3.2 冷补料成型强度
    3.4 冷补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4.1 级配设计
        3.4.2 冷补液用量确定
        3.4.3 冷补料粉胶比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冷补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实验
    4.1 冷补料高温性能试验
    4.2 冷补料低温性能试验
        4.2.1 路面裂缝
        4.2.2 低温性能实验
    4.3 冷补料水稳定性试验
        4.3.1 水损害破坏原理
        4.3.2 冻融劈裂试验
    4.4 本章小结
5 级配优化设计
    5.1 分形理论
        5.1.1 分形理论概述
        5.1.2 分形特性
        5.1.3 级配分形
        5.1.4 分形维数计算
    5.2 冷补料级配优化模型
        5.2.1 高温级配优化模型
        5.2.2 低温级配优化模型
        5.2.3 水稳定性级配优化模型
    5.3 模型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冷补沥青混合料应用
    6.1 冷补沥青混合料生产
        6.1.1 冷补料生产材料
        6.1.2 冷补料生产机械及流程
    6.2 冷补沥青混合料施工流程
        6.2.1 应急修补的施工
        6.2.2 非应急修补的施工
    6.3 冷补沥青混合料应用效果
        6.3.1 冷补料平整度检测
        6.3.2 冷补料构造深度检测
        6.3.3 冷补料渗水性能检测
        6.3.4 抗滑性能检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工作和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生态公路防护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建筑垃圾再生技术概述
    2.1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2.2 建筑垃圾再生技术
        2.2.1 垃圾进行破碎的方法
        2.2.2 国内外骨料进行生产的方法
        2.2.3 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公路挡土墙中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实验
    3.1 实验原料选择
    3.2 骨架-空隙级配设计方法
        3.2.1 确定材料级配设计范围
        3.2.2 应用试算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级配设计
        3.2.3 应用贝雷法对骨架作出分析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3.3.1 再生骨料密实型混凝土配比设计方法
        3.3.2 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设计制作
        3.3.3 C20 公路挡土墙再生骨料混凝土设计配比结果
    3.4 性能测试
        3.4.1 工作性能
        3.4.2 力学性能
        3.4.3 透水性能
        3.4.4 抗冻性能
        3.4.5 抗冲刷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态公路护坡砖中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实验
    4.1 混凝土试拌及配合比检验
    4.2 再生骨料混凝土护坡砖生产工艺
        4.2.1 护坡砖的尺寸
        4.2.2 制作护坡砖和护坡砖的成型方法
        4.2.3 护坡砖养护技术
    4.3 再生骨料混凝土护坡砖性能测试
        4.3.1 护坡砖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4.3.2 护坡砖抗冻性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生态公路挡土墙植物生长性研究
        5.1.1 对植物生长有影响的因素
        5.1.2 种植媒介
        5.1.3 植生试验
        5.1.4 试验的结果
        5.1.5 护坡的施工
    5.2 生态公路护坡砖应用效果研究
        5.2.1 工程概况
        5.2.2 护坡砖应用的实际效果
    5.3 经济效益的分析
    5.4 社会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型分级破碎机破碎机理及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大型分级破碎机发展现状
        1.2.2 分级破碎机理研究现状
        1.2.3 破碎机动力学问题研究现状
        1.2.4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分级破碎过程的颗粒承载特性研究
    2.1 分级破碎机基本原理
    2.2 分级破碎过程的颗粒力学模型
        2.2.1 齿顶咬入过程的破碎齿-光辊刺破力学特性
        2.2.2 齿背研磨过程的双光辊碾磨力学特性
    2.3 物料破碎过程表征
        2.3.1 固有缺陷对动态破碎的影响
        2.3.2 破碎块度的预测
        2.3.3 物料破碎的影响特性分析
    2.4 物料的基本力学参数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级破碎机工作参数对破碎性能的影响特性分析
    3.1 分级破碎机DEM唯像模型建立
        3.1.1 DEM基本原理
        3.1.2 DEM唯像模型
        3.1.3 模型样机的破碎试验
    3.2 等速下齿辊转速对破碎性能的影响
        3.2.1 对单位时间处理量的影响特性
        3.2.2 对完全破碎时间的影响特性
    3.3 齿辊转动形式对破碎性能的影响
        3.3.1 对单位时间处理量的影响特性
        3.3.2 对完全破碎时间的影响特性
    3.4 不等转速差对破碎性能的影响
        3.4.1 对单位时间处理量的影响特性
        3.4.2 对完全破碎时间的影响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破碎齿辊结构参数对破碎过程的影响及协同优化
    4.1 齿型对破碎过程的影响
        4.1.1 对单位时间处理量的影响特性
        4.1.2 对破碎物料受力的影响特性
        4.1.3 对破碎能耗的影响特性
    4.2 齿辊破碎齿密度对破碎过程的影响
        4.2.1 对单位时间处理量的影响特性
        4.2.2 对破碎物料受力的影响特性
        4.2.3 对破碎能耗的影响特性
    4.3 齿盘布置方式对破碎过程的影响
        4.3.1 对单位时间处理量的影响特性
        4.3.2 对破碎物料受力的影响特性
        4.3.3 对破碎能耗的影响特性
    4.4 基于响应曲面设计方法的破碎性能的协同优化
        4.4.1 RSM的基本原理
        4.4.2 模型拟合
        4.4.3 模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级破碎机的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
    5.1 破碎齿冲击作用下的强度分析
        5.1.1 破碎过程中齿辊承载分析
        5.1.2 静强度校核
    5.2 破碎齿辊动力学特性
        5.2.1 齿辊集中参数扭转振动模型
        5.2.2 齿辊分布质量横向振动模型
        5.2.3 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
    5.3 破碎齿冲击动力学特性的DEM-FEM耦合分析
        5.3.1 破碎齿磨损特性
        5.3.2 入料高度的影响规律
        5.3.3 布料长度的影响规律
    5.4 破碎齿冲击作用下的损伤机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分级破碎机实验模型机的试验研究
    6.1 试验系统设计
        6.1.1 实验模型机的设计
        6.1.2 测试系统搭建
    6.2 破碎效果
        6.2.1 处理量及破碎时间
        6.2.2 累积产率
        6.2.3 对过粉碎率的影响特性
    6.3 能耗特性
    6.4 多煤种试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9)废弃线路板中金属的强化重力分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abstrc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试验手段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废弃线路板的回收方法
    2.2 国外废弃线路板回收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废弃线路板回收的研究现状
    2.4 离心分选设备研究现状
    2.5 强化重力场分选基础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废弃线路板工艺矿物学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仪器及设备
    3.3 材料及方法
    3.4 结构组成
    3.5 化学组成
    3.6 粒度分布
    3.7 密度组成
    3.8 本章小结
4 热处理及未热处理线路板破碎解离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3 热处理对线路板形貌的影响
    4.4 热处理对线路板解离特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废弃线路板中金属的强化重力分选试验
    5.1 引言
    5.2 Falcon分选机工作原理
    5.3 单因素试验
    5.4 正交试验
    5.5 对比试验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应用化学添加剂抑制褐煤扬尘和增强电除尘脱除细颗粒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及研究进展
        1.2.1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来源及特点
        1.2.2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的物理抑尘方法
        1.2.3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的化学抑尘方法
    1.3 燃煤电站细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及研究进展
        1.3.1 新型电除尘技术
        1.3.2 团聚促进技术
        1.3.3 化学团聚技术
    1.4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5.1 本文的研究目标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 前言
    2.2 试验系统
        2.2.1 抑尘性能试验平台
        2.2.2 燃煤热态试验平台
    2.3 采样与分析测试装置
        2.3.1 褐煤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采样装置
        2.3.2 燃煤烟气颗粒物采样测试
        2.3.3 液相中颗粒物粒径分布测试
        2.3.4 雾化性能测试系统
        2.3.5 颗粒物润湿性能测试
        2.3.6 颗粒物形貌、FT-IR和 XPS光谱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润湿型抑尘剂抑制褐煤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的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褐煤工业分析及其表面红外分析
    3.4 表面活性剂对褐煤润湿性能的研究
        3.4.1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
        3.4.2 褐煤粉尘的正向渗透速率
        3.4.3 褐煤粉尘的瓦尔克沉降速率
        3.4.4 褐煤表面的Zeta电位
        3.4.5 表面活性剂溶液与褐煤之间的接触角
    3.5 表面活性剂对溶液雾化性能的影响
    3.6 复配无机盐浓度对抑尘剂溶液蒸发速率的影响
    3.7 润湿型抑尘剂性能的实验室试验
    3.8 润湿型抑尘剂性能的工业应用试验
    3.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壳型抑尘剂抑制褐煤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的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高分子溶液的结壳性能
    4.4 高分子溶液水分蒸发实验
    4.5 固化后褐煤样品的形貌和FT-IR分析
    4.6 褐煤表面高分子固化膜的二次结壳硬度实验
    4.7 瓜尔豆胶-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褐煤颗粒物的润湿性能
        4.7.1 瓜尔豆胶溶液的表面张力
        4.7.2 褐煤表面接触角分析
    4.8 褐煤样品的模拟抗风蚀实验
    4.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化学团聚剂的筛选及其溶液雾化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化学团聚剂的性能筛选
        5.3.1 不同化学团聚剂对颗粒物在溶液中粒径分布的影响
        5.3.2 团聚剂质量浓度对颗粒物在溶液中粒径分布的影响
        5.3.3 团聚剂质量浓度对溶液粘度的影响
    5.4 表面活性剂增强化学团聚溶液对燃煤飞灰的润湿性能
        5.4.1 团聚剂-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张力
        5.4.2 团聚剂-表面活性剂体系与飞灰颗粒的接触角
    5.5 化学团聚剂溶液雾化性能
        5.5.1 纯水的雾化性能
        5.5.2 双流体喷嘴压力对雾化性能的影响
        5.5.3 团聚剂溶液浓度对雾化性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化学团聚增强飞灰细颗粒物的脱除性能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
    6.3 雾化液滴与飞灰颗粒物的碰撞接触机理
    6.4 团聚液滴蒸发的数值模拟
        6.4.1 数值模拟操作参数的设定
        6.4.2 团聚液滴蒸发特性的数值模拟
    6.5 飞灰细颗粒的化学团聚长大性能
        6.5.1 化学团聚剂种类的影响
        6.5.2 化学团聚液质量浓度的影响
        6.5.3 双流体喷嘴雾化压力的影响
    6.6 化学团聚增强电除尘脱除飞灰细颗粒的性能
    6.7 表面活性剂增强化学团聚过程中电除尘脱除飞灰颗粒物的性能
        6.7.1 表面活性剂对燃煤烟气中总尘脱除性能的影响
        6.7.2 表面活性剂对燃煤烟气中细颗粒物脱除性能的影响
    6.8 燃煤飞灰颗粒物的形貌,EDS及 XPS能谱分析
    6.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建议及展望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Study on conglutination model for fine moist material during screening(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EDEM悬臂振动筛筛分效率的研究[D]. 陈广慧.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2]原位合成纳米WC-Co复合粉末及高性能硬质合金制备和性能研究[D]. 朱二涛.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3]废旧手机电路板破碎产物的醇基强化重力分选工艺研究[D]. 倪吉旭.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物理法从废线路板中回收铜合金粉末新技术研究[D]. 刘方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5]潮湿煤跌落松散与气流分级过程研究[D]. 王海旭.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冷补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优化与生产应用[D]. 赵品然.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7]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生态公路防护工程中的应用[D]. 董连才. 长安大学, 2019(07)
  • [8]大型分级破碎机破碎机理及冲击动力学特性研究[D]. 王保强.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19(08)
  • [9]废弃线路板中金属的强化重力分选研究[D]. 王一鹏.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1)
  • [10]应用化学添加剂抑制褐煤扬尘和增强电除尘脱除细颗粒物的研究[D]. 周磊. 东南大学, 2018

标签:;  ;  

筛分过程中细湿物料的粘合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