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嗜酸性肉芽肿及肝平滑肌肉瘤囊性变性误诊为肝脓肿2例

肝嗜酸性肉芽肿及肝平滑肌肉瘤囊性变性误诊为肝脓肿2例

一、肝嗜酸性肉芽肿与肝平滑肌肉瘤囊性变误诊为肝脓肿二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湛博[1](2014)在《ERG在肝脏原发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肝脏原发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种类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ERG和其他免疫组化标记物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肝血管肉瘤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预后因素和ERG蛋白在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表达方式的差别及ERG基因的变化情况。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检出的11种肝脏原发梭形细胞恶性肿瘤,共1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随访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预后情况,并对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和其他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作为对照)进行ERG,Fli-1,CD34,CD31,FⅧRag等标记物的免疫组化染色。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肝血管肉瘤和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ERG基因的变化。结果122例肝脏原发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中,血管肉瘤24例(19.6%),上皮样血管内皮瘤38例(31.1%), Kaposi肉瘤1例(0.8%),肉瘤样癌32例(26%),未分化胚胎性肉瘤8例(6.5%),平滑肌肉瘤3例(2.4%),横纹肌肉瘤1例(0.8%),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1.6%),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7例(5.7%),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4.1%),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0.8%)。肝血管肉瘤比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预后差,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6个月和34.9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血管肉瘤是否多发,就诊时有无肝外器官转移,核分裂像计数(mitotic count)分级,治疗方式等与患者预后相关。肝血管内皮瘤就诊时有无肝外器官转移,肿瘤中是否出现坏死,核分裂像计数分级,Ki-67增殖指数分级等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核分裂像计数分级,就诊时是否出现肝外转移等是肝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子。ERG在所有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100%),在血管肉瘤中胞核阳性,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有胞浆阳性现象。ERG在肉瘤样癌中的肉瘤成分有灶状表达。Fli-1在96%(61/63)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有表达,在肉瘤样癌,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也有表达;CD34在87.3%(55/63)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表达, CD31在80.9%(51/63)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表达, FⅧRAg在41.2%(26/63)的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表达。ERG基因在肝血管肉瘤和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中未见重排。结论肝脏原发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以血管内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最为常见。血管肉瘤肝内多发,无肝外器官转移,核分裂像计数分级低,选择手术治疗者,预后好。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无肝外器官转移,肿瘤中无坏死,核分裂像计数分级低,Ki-67增殖指数分级低,预后好。核分裂像计数分级,就诊时是否出现肝外转移等是肝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独立预后因子。ER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Fli-1,CD34,CD31,FⅧRag,是诊断肝内血管来源恶性肿瘤的首选标记物。ERG在肝血管肉瘤中和肝血管内皮细胞瘤中表达方式有差异,在血管来源恶性肿瘤细胞中没有发现ERG基因重排。

黄锡坤,夏秀琼,袁小玲,郭伟洪[2](2007)在《肝嗜酸性肉芽肿一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胡于凤,苏域,唐新良[3](2006)在《超声诊断肝脓肿60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胡于凤[4](2000)在《肝嗜酸性肉芽肿与肝平滑肌肉瘤囊性变误诊为肝脓肿二例》文中研究表明 病例一:男,24岁。低热二周就诊,门诊作腹部B超检查。B超示:肝形态大小正常,包膜光滑,肝内回声不均,血管走向清晰,肝右前叶见一3.4×4.0cm不规则低回声,边界欠清,内部回声欠均,后方回声无增强。

二、肝嗜酸性肉芽肿与肝平滑肌肉瘤囊性变误诊为肝脓肿二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嗜酸性肉芽肿与肝平滑肌肉瘤囊性变误诊为肝脓肿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1)ERG在肝脏原发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词汇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2)肝嗜酸性肉芽肿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2.1 病理表现
    2.2 发病原因
    2.3 诊断方法

四、肝嗜酸性肉芽肿与肝平滑肌肉瘤囊性变误诊为肝脓肿二例(论文参考文献)

  • [1]ERG在肝脏原发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 王湛博.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4(03)
  • [2]肝嗜酸性肉芽肿一例报告[J]. 黄锡坤,夏秀琼,袁小玲,郭伟洪. 临床误诊误治, 2007(05)
  • [3]超声诊断肝脓肿60例分析[J]. 胡于凤,苏域,唐新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07)
  • [4]肝嗜酸性肉芽肿与肝平滑肌肉瘤囊性变误诊为肝脓肿二例[J]. 胡于凤.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0(01)

标签:;  ;  ;  ;  ;  

肝嗜酸性肉芽肿及肝平滑肌肉瘤囊性变性误诊为肝脓肿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