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盟国家实行新的限制使用氟氯烃类制冷剂的政策及其对我国制冷行业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滑雪,李雄亚,韩美顺[1](2020)在《2019年度中国制冷剂产品市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已进入第二代制冷剂淘汰末期。2019年全球制冷剂替代已进入"基加利修正案"时间,国内外开始第三代制冷剂淘汰初期阶段。2020年中国R22配额从26.7万吨削减至22.5万吨,随着制冷剂替代工作的有序推进,中国进入了第三代制冷剂的基准年。
王帅皓[2](2020)在《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水工质对的级联吸附式热泵制冷性能系统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满足全球各部门的用电需求,大量传统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引发了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吸附式热泵可以利用低品位热能作为驱动力实现制冷,且循环工质对环境无害,是替代传统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C远小于压缩式制冷系统,能源利用率不高,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商业应用。传统吸附剂如沸石和活性炭等由于其吸附量低或吸附热过高而导致其COPC不尽如人意。同时,传统单级循环的吸附式热泵的COPC均小于1,而新型级联吸附式热泵的COPC可达到1以上。因此,开发适用于级联吸附式热泵的高性能工质对是提高其制冷性能的关键途径。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因其超高的比表面积和突出的吸附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吸附式热泵吸附剂之一。本文以Ui O-66、NU-1000和DUT-67三种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作为吸附剂,以水作为循环工质,采用四床级联型吸附式制冷循环建立了动态吸附式制冷数学模型,分别对三种吸附剂和水组成的九种工质对在热源温度为363 K和423 K下的制冷性能做了预测,并对性能优异的DUT-67(高温级)/DUT-67(低温级)吸附剂组进行了热源温度、热水质量流量、冷冻水温度等工况的优化研究。研究表明,与单级吸附式热泵相比,级联型吸附式热泵的制冷性能有较大提升。九种工质对中,DUT-67(高温级)/DUT-67(低温级)-水工质对具有最佳的制冷性能,其COPC可达1.43,循环制冷量可达2.6×10^4 k J。此外,本文还优化了DUT-67/DUT-67-水工质对的运行工况,发现373 K的热水进水口温度、较小的热水和回热水质量流量(0.5 kg/s)、1 kg/s的冷冻水质量流量、相同的高低温级吸附剂质量和1600~2000 s的循环时间有利于其COPC的提升。本文研究成果对基于金属有机骨架的级联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郑棚罡[3](2019)在《黄河三角洲大气卤代烃污染特征与来源研究》文中指出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得到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在大气中的存在十分广泛。部分卤代烃的大气寿命在几十年到几百年间,它们能传输至平流层作为催化剂破坏臭氧层。同时,部分卤代烃还具有较高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对全球变暖亦有较大贡献。因此,卤代烃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痕量污染物。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与渤海相接,距北京、天津400余公里,距青岛300余公里,是联系京(北京)、津(天津)与胶东半岛的枢纽,胜利油田遍布全境。为了探究本地区卤代烃的污染特征,本研究分别于2017年2月至4月,6月至7月在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实验站开展了两期大气野外观测实验,在站点和油田区共采集了 133个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CCl4和CH3Br外,蒙特利尔议定书受控物种(CFCs、Halons和CH3CC13)的浓度与北半球背景浓度相当。CH3Br和CC14浓度分别高于北半球背景30%和130%。氢氟氯烃(HCFCs)和氢氟烃(HFCs)的浓度约高于北半球背景浓度3 0%-70%。其他含氯、含溴卤代烃由于不受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其浓度远远高于北半球背景浓度(22%-2175%)。大多数蒙特利尔议定书已淘汰物种(CFCs、Halons和CH3CC13)在冬春季与夏季表现出相当的浓度水平,且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近二十年的历史变化趋势也表明这些物种的浓度都处于下降状态。上述结果综合表明,中国对卤代烃的减排行动对于大多数蒙特利尔议定书受控物质取得了成功。与此同时,部分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物种,如CC14和CH3Br,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依然存在着较强的排放源。我们同样对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中物种和非控制物种做了上述分析,揭示了它们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各自的特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卤代烃的风向和浓度分析表明本站点的卤代烃主要受到西南方向的城镇(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和东南方向的渤海等局地源的影响。此外,站点和油田区卤代烃浓度的对比反映了石油提取和精炼不是卤代烃的重要来源。应用后向气流轨迹模型(HYSPLIT),我们分别对到达本地区冬春季和夏季气团的历史轨迹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冬春季,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团主要来自华北平原(34%)、西伯利亚(53%)和中亚地区(12%),其中来自华北平原的气团对本地区卤代烃浓度影响最大。而在夏季,本地区气团主要来自华东地区(60%)、东北地区(26%)、西伯利亚地区(4%)和南海地区(9%),其中来自华东地区的气团对本地区卤代烃浓度影响最大。利用正定矩阵分析法(PMF)源解析的结果显示本地区卤代烃主要来自于生物质燃烧(37%)、海洋排放(23%)、制冷剂和发泡剂(15%)、溶剂使用(15%)和CFCs库泄露(10%)。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卤代烃浓度特征和来源的分析,本研究提供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卤代烃浓度水平的资料,证明了中国对蒙特利尔议定书进行了良好的履行,并为进一步治理黄河三角洲地区卤代烃排放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志祥,张琼,董慧滋,李娇,丁江生[4](2018)在《新型制冷剂HFO-1234ze(E)及HFO-1234yf的对比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文对具有零消耗臭氧潜能值(ODP)、低全球升温潜能值(GWP)、非毒性、可接受的系统能量效率、化学稳定性、合适的操作压力、高安全性的新型可持续制冷剂反式-1,3,3,3-四氟丙-1-烯(HFO-1234ze(E))及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理化性能、用途及合成研究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通过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和共性让研究者对其有更加系统、直观的认知。
邹冠星,苏阳[5](2018)在《第5章 制冷剂产品市场分析》文中指出2017年制冷剂行业需求旺盛,在年中和年末分别经历了两次涨价热潮,从长期来看当前由HCFC制冷剂主导的市场必将在《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基加利"协议的引领下发生改变。然而,当务之急依然是将HCFC制冷剂平稳过度以及如何根据我国自身条件在未来对HFO和天然工质的使用中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取舍.目前环保部也对如何满足HCFC制冷剂在"议定书"限制下进行第二阶段淘汰制定了初步计划,或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下一步削减动作。同时,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这也势必会影响到制冷剂今后无论是在商用还是家用制冷应用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陈小云[6](2013)在《巨化股份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增强,同质化日趋严重;消费者需求向个性化、差异化升级的趋势;宏观经济环境波动日渐无规律性。为了能使企业在当前的竞争激烈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竞争市场中,找到一条引领企业发展方向的光明之路,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企业的战略管理及规划就显得必不可少。本论文以,后经济危机时代与“十二五”国家产业政策出台;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及未来愿景的需要;国际环保公约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大背景为基础,研究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氟制冷剂业务的竞争战略问题。通过对宏观外部环环境分析,中观外部竞争环境分析,公司的微观内部环境要素分析。再通过SWOT工具和战略钟模型工具综合验证,确定巨化股份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的竞争战略为差异化战略,并明确其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市场差异化等三大具体内容。强调了两大实施策略:优化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和强化公司外部竞争多样性。利用研发优势,实现产品的差异;利用品牌优势,实现服务的差异;利用研发和财务优势,实现市场的差异。通过具体的竞争战略实施策略,如优化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强化公司外部竞争多样性等。明确具体实施内容,如人才资源建设、财务保障建设、生产运作的柔性建设、市场营销及国际化经营、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研发及技术创新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要素、管理理念实现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目标。
王刚,解国珍,张丽蓉[7](2012)在《制冷空调行业HCFCs工质替代的分析》文中提出立足HCFCs制冷剂替代的进程,分析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得出HCFCs作为制冷剂淘汰的必要性和进程;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水平,提出《蒙特利尔议定书》淘汰HCFCs制冷剂的时间表,结合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淘汰进程;提出HCFCs制冷剂工质替代既要开发新工质也要从制冷设备入手减少充注量和控制设备泄漏的新路线。
田华[8](2010)在《基于制冷剂减量及替代的制冷热泵系统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社会对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日益关注,制冷剂减量及替代成为制冷热泵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制冷剂替代提出两种方案,即减量延续技术和永久性替代,并针对两种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提出了在大中型冷水热泵机组中采用降膜式蒸发方式比目前广泛应用的满液式蒸发减少了30%的制冷剂充灌量,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基于此,对满液式蒸发和降膜式蒸发建立换热模型并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和蒸发压力的增大,满液式蒸发和降膜式蒸发的换热系数是逐渐增大的。而对于降膜式蒸发,液膜雷诺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液膜雷诺数的增大,存在干涸现象出现的临界值,在临界值出现之前换热系数逐渐增大,超过临界值则保持不变。本文建立水平单管满液式蒸发和降膜蒸发试验台,通过对两种换热方式进行换热试验研究,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同时发现在相同工况下,降膜式换热系数要高出满液式的6.3%。本文根据试验数据提出了新的换热关联式,与大量试验数据保持在13%以内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了直接观测到两种换热模式的换热机理,本文设计了可视化试验台。通过对满液式沸腾现象的观测和分析发现,汽泡在加热壁面上的汽化核心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汽泡从在壁面上出现到脱离壁面的汽泡生长时间大约在4ms-5ms之间;汽泡脱离直径大约在1.4-1.8mm之间;同时发现,降膜式沸腾产生的汽泡尺寸、汽泡脱离液态制冷剂的时间要小于满液式;降膜式沸腾对流现象和沸腾扰动现象更明显,但当热流密度较大时,容易出现干涸现象。在永久性替代方案中,本文提出采用CO2双级循环,并就关键部件CO2双级滚动活塞压缩机进行了设计和加工。对双级循环的分析表明,在相同工况下,双级循环效率比单级循环的效率高出12%~25%。本文对双级压缩机进行了动力学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压缩机开始排气时,各部件的受力情况最恶劣,低压级压缩机的变形量大于高压级压缩机,尤其是低压级偏心段是变形最大的地方,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而对双级压缩机的温度场模拟表明,由于双级压缩中间冷却使得排气温度不高,压缩机机体温度均不超过60℃。为了对加工的CO2双级滚动活塞压缩机进行测试,本文设计了压缩机测试试验台,并分别对低压级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和双级压缩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压缩机运行平稳,其中低压级单独运行效率为35%,高压级为45%~75%。为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出了改进方案。
董蕊,冯尚斌[9](2010)在《环保制冷剂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一概述氟利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冷冻剂,在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中广泛使用。氟利昂(freon)是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又称"氟氯烷"或"氟氯烃",可用符号"CFC"表示
黄鹏,李磊,贺婧[10](2010)在《常用制冷剂的替代现状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制冷剂的发展阶段及氟利昂制冷剂的淘汰历程,总结了常用制冷剂CFC-11、CFC-12、HCFC-22及R502的替代现状,提出了21世纪制冷剂发展的几点展望,总结出了未来制冷剂节能环保的总的发展趋势。
二、欧盟国家实行新的限制使用氟氯烃类制冷剂的政策及其对我国制冷行业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欧盟国家实行新的限制使用氟氯烃类制冷剂的政策及其对我国制冷行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2019年度中国制冷剂产品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制冷剂行业发展分析 |
1.1 制冷剂的发展沿革 |
1.2 政策法规对全球环境和制冷剂行业的影响 |
1.3 国内制冷剂行业现状 |
1.4 制冷剂革命对压缩机行业的影响 |
1.5 未来制冷剂行业的增长点 |
2 制冷剂产品市场分析 |
2.1 CFC氟氯烷烃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2.2 HCFC氢氟氯烃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2.3 HFC氢氟烃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2.4 HFO氢氟烯烃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2.5 HCs、CO2、NH3等天然工质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2)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水工质对的级联吸附式热泵制冷性能系统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能源与环境问题 |
1.1.2 制冷技术现状 |
1.2 吸附式热泵简介 |
1.2.1 吸附式热泵的发展历史 |
1.2.2 吸附式热泵制冷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
1.3 吸附式热泵制冷性能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四床级联回热型吸附式制冷循环 |
2.2 MOFs-水工质对 |
2.3 动态制冷性能计算方法 |
2.3.1 四床回热型级联吸附式制冷循环的动态制冷模型 |
2.3.2 吸附曲线模型 |
2.3.3 建模软件——Simulink |
2.4 本章小结 |
3 级联吸附式热泵动态制冷性能研究 |
3.1 热源温度363K下不同吸附剂组合的动态制冷性能 |
3.2 热源温度423K下不同吸附剂组合的动态制冷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4 级联吸附式热泵动态制冷性能优化 |
4.1 热源温度变化对 DUT-67/DUT-67 组合动态制冷性能的影响 |
4.2 质量流量变化对 DUT-67/DUT-67 组合动态制冷性能的影响 |
4.2.1 热水质量流量变化 |
4.2.2 回热水质量流量变化 |
4.2.3 冷冻水质量流量变化 |
4.3 其他工况变化对 DUT-67/DUT-67 组合动态制冷性能的影响 |
4.3.1 吸附剂质量比 |
4.3.2 循环时间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MOFs/水工质对通用吸附等温线模型的拟合参数 |
附录2 修正 LDF 方程的拟合参数 |
附录3 |
附录4 动态吸附式制冷模型其他参数设定 |
(3)黄河三角洲大气卤代烃污染特征与来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及缩写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卤代烃 |
1.1.1 卤代烃简介 |
1.1.2 卤代烃的种类 |
1.1.3 卤代烃的大气寿命 |
1.1.4 卤代烃的臭氧破坏潜势(ODP) |
1.1.5 卤代烃全球变暖潜能(GWP) |
1.2 卤代烃的主要来源 |
1.3 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卤代烃管控 |
1.4 中国卤代烃的减排情况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5.1 全球基准观测站 |
1.5.2 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物种的全球背景浓度 |
1.5.3 我国大气卤代烃研究现状 |
1.6 本文选题背景、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黄河三角洲简介 |
2.2 外场实验及采样 |
2.3 样品分析方法 |
2.4 后向气流轨迹(HYSPLIT) |
2.5 PMF模型源解析 |
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大气卤代烃的浓度特征 |
3.1 卤代烃物种浓度水平 |
3.1.1 与全球背景对比 |
3.1.2 季节变化 |
3.1.3 日变化 |
3.1.4 局地源对大气卤代烃的影响 |
3.2 中国卤代烃历史变化趋势 |
3.3 石油开采对大气卤代烃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域输送对黄河三角洲卤代烃的影响 |
4.1 气团分型 |
4.1.1 冬春季气团输送特征 |
4.1.2 夏季气团输送特征 |
4.2 不同气团对黄河三角洲卤代烃的影响 |
4.2.1 冬春季气团的影响 |
4.2.2 夏季气团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卤代烃来源解析 |
5.1 黄河三角洲卤代烃来源解析 |
5.2 冬春季主要来源 |
5.3 夏季主要来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新型制冷剂HFO-1234ze(E)及HFO-1234yf的对比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生产现状比较 |
2 理化性质比较 |
2.1 理化性质比较 |
2.2 燃烧性比较 |
2.3 溶解性比较 |
2.4 制冷效率比较 |
3 传热及压降对比 |
4 应用比较 |
5 合成与降解 |
6 安全性对比 |
7 生物转化 |
8 总结与讨论 |
(5)第5章 制冷剂产品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5.1制冷剂行业发展分析 |
5.1.1 制冷剂的发展沿革 |
5.1.2《巴黎协定》对全球环境和制冷剂行业的影响 |
5.1.3制冷剂技术全球趋势 |
5.1.4国内的制冷剂行业现状 |
5.1.5制冷剂的出口 |
5.1.6制冷剂革命对压缩机行业的影响 |
5.1.7未来制冷剂行业的增长点 |
5.1.8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产品介绍 |
5.2制冷剂产品市场分析 |
5.2.1 CFC氟氯烷烃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5.2.2 HCFC氢氟氯烃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5.2.3 HFC氢氟烃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5.2.4 HFO氢氟烯烃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5.2.5 HCs、CO2、NH3等天然工质制冷剂的应用和市场分析 |
(6)巨化股份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理论及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巨化氟制冷剂业务战略环境分析 |
2.1 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简介 |
2.2 宏观环境 PEST 分析 |
2.2.1 政治环境 |
2.2.2 经济环境 |
2.2.3 社会环境 |
2.2.4 技术环境 |
2.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
2.3.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2.3.2 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
2.3.3 替代产品的威胁 |
2.3.4 客户力量的分析 |
2.3.5 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
2.4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2.4.1 价值链分析 |
2.4.2 核心竞争力分析 |
2.5 SWOT 综合分析 |
2.5.1 外部机会 |
2.5.2 外部威胁 |
2.5.3 内部优势 |
2.5.4 内部劣势 |
2.5.5 SWOT 分析结论 |
第3章 巨化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3.1 巨化股份公司远景使命和目标 |
3.2 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类型及选择 |
3.2.1 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类型 |
3.2.2 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3.3 氟制冷剂业务差异化竞争战略内容 |
3.3.1 产品差异化 |
3.3.2 服务差异化 |
3.3.3 市场差异化 |
第4章 巨化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实施 |
4.1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策略 |
4.1.1 优化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 |
4.1.2 强化公司外部竞争多样性 |
4.2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路径 |
4.2.1 强调产品的差异 |
4.2.2 强调品牌及服务的差异 |
4.2.3 强调市场的差异 |
4.3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保障 |
4.3.1 人才资源建设 |
4.3.2 财务保障建设 |
4.3.3 生产运作的柔性建设 |
4.3.4 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 |
4.3.5 研发及技术创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制冷空调行业HCFCs工质替代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HCFCs的两大危害 |
1.1 对臭氧层的影响 |
1.1.1 臭氧层破坏的机制 |
1.1.2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
1.1.3 保护臭氧层政策 |
1.2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
1.2.1 温室气体及温室效应 |
1.2.2 HCFCs产生温室效应 |
1.2.3 减少温室效应的政策 |
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淘汰HCFCs的时间表 |
3 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 |
3.1 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实际情况 |
3.2 我国相关政策 |
4 HCFCs的替代方案及合理使用 |
(1) HFCs类制冷工质的使用 |
(2) 天然制冷剂的使用 |
(3) 混合制冷剂工质 |
(1) 减少充注量 |
(2) 控制制冷机的泄露 |
5 结论 |
(8)基于制冷剂减量及替代的制冷热泵系统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制冷剂替代 |
1.3 制冷剂替代方案一:减量延续技术 |
1.4 制冷剂替代方案二:C0_2 永久性替代技术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平单管降膜式蒸发换热和满液式蒸发换热理论分析 |
2.1 满液式蒸发换热理论分析 |
2.2 降膜式蒸发换热理论分析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水平单管降膜蒸发和满液式蒸发换热试验研究 |
3.1 水平单管降膜蒸发和满液式蒸发试验装置 |
3.2 试验内容和试验步骤 |
3.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3.4 试验结果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平单管降膜式蒸发换热和满液式蒸发换热可视化试验 |
4.1 可视化试验手段在换热实验中的应用 |
4.2 可视化试验的设计 |
4.3 满液式蒸发可视化试验结果 |
4.4 降膜式蒸发换热可视化结果 |
4.5 满液式与降膜式蒸发可视化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0_2双级滚动活塞式压缩机的设计和热力学分析 |
5.1 C0_2 跨临界双级循环的理论分析 |
5.2 C0_2 双级滚动活塞式压缩机工作原理 |
5.3 C0_2 双级滚动活塞式压缩机的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C0_2双级滚动活塞式压缩机的模拟与有限元分析 |
6.1 C0_2 双级滚动活塞式压缩机动力学分析 |
6.2 各主要部件应力及变形分析 |
6.3 主要部件温度场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C0_2双级滚动活塞式压缩机性能的试验研究 |
7.1 压缩机测试试验台 |
7.2 试验内容和方法 |
7.3 试验结果和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8.1 主要结论 |
8.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8.3 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环保制冷剂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中、印、俄与HCFCs |
1中国 |
2印度 |
3俄罗斯 |
三欧、美、日与HCFCs |
四结语 |
四、欧盟国家实行新的限制使用氟氯烃类制冷剂的政策及其对我国制冷行业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度中国制冷剂产品市场分析[J]. 滑雪,李雄亚,韩美顺. 制冷技术, 2020(S1)
- [2]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水工质对的级联吸附式热泵制冷性能系统模拟研究[D]. 王帅皓.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3]黄河三角洲大气卤代烃污染特征与来源研究[D]. 郑棚罡. 山东大学, 2019(09)
- [4]新型制冷剂HFO-1234ze(E)及HFO-1234yf的对比及研究进展[J]. 陈志祥,张琼,董慧滋,李娇,丁江生. 制冷技术, 2018(05)
- [5]第5章 制冷剂产品市场分析[J]. 邹冠星,苏阳. 制冷技术, 2018(S1)
- [6]巨化股份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陈小云. 湖南大学, 2013(09)
- [7]制冷空调行业HCFCs工质替代的分析[J]. 王刚,解国珍,张丽蓉. 制冷与空调, 2012(01)
- [8]基于制冷剂减量及替代的制冷热泵系统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研究[D]. 田华. 天津大学, 2010(10)
- [9]环保制冷剂趋势分析[J]. 董蕊,冯尚斌. 日用电器, 2010(11)
- [10]常用制冷剂的替代现状及展望[A]. 黄鹏,李磊,贺婧. 第二届中国西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