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67表达与肝细胞癌MVD的关系

Ki-67表达与肝细胞癌MVD的关系

一、肝细胞癌中Ki-67的表达和MVD的相互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杨凡,刘春伟,忻晓洁,张晟[1](2021)在《超微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 分析血管指数(VI)、微血管密度(MVD)和Ki-67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断为FLL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66例FLLs患者分为非肝细胞癌(非HCC)组(96例)和HCC组(70例)。全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SMI检查, 分析患者的Adler′s半定量分级(0~3级)和血管形态特征(a~f模式),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MI和CDFI血流特点对HCC的检测能力,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HCC组患者VI与MVD的相关性, 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VI与Ki-67的相关性。结果 HCC组中, SMI检测出高级别血流(Adler′s半定量分级2~3级)50例, 高于CDFI(22例, P=0.033)。HCC组中, SMI检测出富血供模式(e、f模式)52例, 高于CDFI(18例, P<0.001)。非HCC组中, CDFI与SMI检测出血流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HCC组中SMI检测富血供模式52例, 高于非HCC组(14例, P<0.001)。以富血供模式作为HCC诊断标准时, S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灵敏度为74.3%, 特异度为85.4%), SMI富血供模式对HCC的诊断效果最佳。HCC组中, VI与MVD和Ki-67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8和0.669, 均P<0.05)。结论 SMI对HCC微血管特征的检测能力优于CDFI, HCC较非HCC具有更多的富血供模式;在HCC中, VI与MVD和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吕佳乐[2](2021)在《动力相关蛋白1、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RP1的表达情况,检测胃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DRP1、K-i-67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2)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线粒体、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探究超微结构变化与DRP1表达情况之间的联系。(3)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DRP1表达情况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1)回顾性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样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术后病理诊断明确为胃腺癌,共收集1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胃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RP1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胃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2)前瞻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腺癌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样本,制备成超薄切片后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观察。(3)使用SPSS26.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关于DRP1、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关于DRP1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0月,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根据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eger5.3软件进行分析。异质性分析采用Q检验和I2检验,通过Begg’s漏斗图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1)DRP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1);DRP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32)、淋巴结转移(P=0.002)、脉管侵犯(P=0.047)、TNM分期相关(P=0.005),而与性别(P=0.238)年龄(P=0.308)、肿物大小(P=0.587)、分化程度(P=0.632)、Lauren分型(P=0.263)无关;Ki-67高表达与年龄(P=0.007)、分化程度(P<0.001)、Lauren分型(P<0.001)相关,而与性别(P=0.069)、肿物大小(P=0.512)、肿瘤浸润深度(P=0.317)、淋巴结转移(P=0.104)、脉管侵犯(P=0.373)、TNM分期(P=0.623)无关;DRP1表达情况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呈正相关(P<0.001)。(2)DRP1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主要集中于为固有腺体,与Ki-67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类似,(2)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胃癌细胞中线粒体肿胀、膜缺失,部分线粒体嵴断裂。癌旁组织细胞内线粒体形态、数量相对正常。相较于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中线粒体延长,网络化结构更加清晰。(3)DRP1高表达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短(HR=1.46,95%CI为1.11~1.92,P=0.006);消化系统肿瘤亚组分析结果显示DRP1高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总生存期更短(HR=1.61,95%CI为1.12-2.31,P=0.002)。DRP1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关(OR=3.24,95%CI为1.85~5.67,P<0.0001),但是与年龄(OR=0.87,95%CI为0.51~1.47,P=0.60)、肿瘤大小(OR=1.53,95%CI为0.84~2.74,P=0.17)、分化程度(OR=0.83,95%CI为0.49~1.39,P=0.47)等因素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DRP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并与Ki-67表达具有相关性,鉴于DRP1在细胞正常生物学功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DRP1表达的改变可能增强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水平,并导致了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DRP1升高还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胃腺癌细胞中出现了线粒体形态的明显改变,也可能是线粒体参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镜下表现。综上所述,DRP1有望成为胃腺癌患者预测预后的潜在靶点,靶向DRP1介导的线粒体分裂也有望成为胃腺癌患者治疗的潜在方向。

胡博[3](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CYTOR通过调节miR-125b-5p/KIAA1522轴影响肝细胞癌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治疗效果欠佳。随着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伦伐替尼,以及免疫治疗药物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其预后得到一定的改善,但5年生存率仍旧不高。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揭示了RNA间相互作用的新机制,即以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为主的非编码RNA通过竞争性共享微小RNA(microRNA,miRNA)来调节mRNA(messenger RNA,信使RNA)的表达,这种调节机制在癌症的发病机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ceRNA在HCC中的功能作用及调节机制仍未被完全解释,新的ceRNA调控轴亟待探究。lncRNA CYTOR是一种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发挥促进细胞增殖、迁移等作用的非编码基因,并可作为多种miRNA的内源性海绵。然而,lncRNACYTOR作为ceRNA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调控网络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因此,本研究以lncRNACYTOR为起点,探索ceRNA调节机制在HCC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通过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获得人类HCC的lncRNA、mRNA和miRNA数据集表达数据和相应临床信息。下载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database,GEO)数据库中GSE62232和GSE84402的HCC相关RNA数据用于后续验证。借助在线数据分析工具,分析lncRNA CYTOR在多种肿瘤类型及HCC相关数据集中的表达情况。借助R语言分析lncRNA CYTOR在TCGA数据库中HCC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以及其表达水平与TCGA数据库HC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分析lncRNA CYTOR与常用临床病理参数,如性别、年龄、肿瘤分级、临床分期和T、N、M分期之间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整合这些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lncRNA CYTOR独立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之后,识别TCGA数据库HCC样品中差异表达的miRNA,同时使用ENCORI软件(starbase3.0)预测目标lncRNA的靶向的miRNA,选择差异分析中表达下调的miRNA与预测的miRNA做交集后得出候选miRNA。同理,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HCC样品中差异表达的mRNA,并基于ENCORI软件使用6个数据库(PITA、miRNAmap、DIANA-microT、miRanda、PicTar 和 TargetScan)预测候选 miRNA 靶向的mRNA,选择差异分析中表达上调的mRNA与预测的mRNA做交集后得出候选的mRNA。使用基因集富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来识别与所筛选出的mRNA高表达相关的基因集和通路途径,探索其潜在的功能。结果:lncRNACYTOR在多种癌症的肿瘤组织(如结肠癌、肾透明细胞癌、膀胱尿路上皮癌等)及多个HCC相关数据集中(如GSE54236、GSE64041、GSE36376等)相较于癌旁组织表达上调。在TCGA数据库中,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HCC组织中的lncRNACYTOR表达水平显着增高(P<0.001);且高表达患者组的OS较低表达患者组显着缩短(P<0.001)。临床病理参数关联性分析显示,lncRNACYTOR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Grade)显着相关,且G2与G1(P<0.01)、G3与G2(P<0.05)、G3与G1(P<0.001)和G4与G1(P<0.05)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该基因在临床Ⅱ期(StageⅡ)的表达水平较临床Ⅰ期(StageⅠ)显着上调(P<0.001),在T2期及T4期的表达水平较T1期显着上调(P<0.001;P<0.05)。独立预后分析表明lncRNA可独立于上述临床参数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P<0.05)。ENCORI软件分析得出miR-125b-5p可作为lncRNA CYTOR的靶向miRNA,后续6个数据库综合分析得出KIAA1522及PODXL可作为miR-125b-5p的候选靶向mRNA。对二者进行差异分析、生存分析及与miR-125b-5p的相关分析后,选择KIAA1522作为目标靶向mRNA。相较于癌旁组织,KIAA1522在GSE62232和GSE84402的HCC组织中表达显着上调(P<0.001)。GSE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cell cycle信号通路、adherens junction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apoptosis信号通路和tight junction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集在高KIAA1522表达的表型中显着富集。结论:探究lncRNA的表达情况、生物学功能,构建新的lncRNA/miRNA/mRNA调控轴是研究HCC发病机制的有效手段。lncRNA在HC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着上调,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相关,且可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此外,lncRNA CYTOR可通过靶向miR-125b-5p进而调节KIAA1522的表达参与HCC的发生发展。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肿瘤,目前仍是人类最常见、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寻找新的、临床上有效的HCC诊断及预后生物标志物至关重要。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基于第一部分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YTOR、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125b-5p 以及蛋白编码信使 RNA(messenger RNA,mRNA)KIAA1522的靶向调控作用及该调控轴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通过脂质体将目的基因相关载体转染至正常肝细胞(HHL-5)及几种HCC细胞(SK-Hep-1、Hep3b和Huh-7)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 HCC 细胞中 lncRNA CYTOR、miR-125b-5p和KIAA1522的表达,并筛选实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KIAA1522在H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验证实lncRNA CYTOR、miR-125b-5p和KIAA1522间的调控关系。之后,利用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转染条件下HCC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后HCC细胞周期的变化,使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 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观察转染后 HCC 细胞的凋亡情况;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分析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后,相较于HHL-5细胞,Hep3b细胞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均是最为显着的,故选择Hep3b细胞进行下一步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的结果显示miR-125b-5p mimic+CYTOR-wt 共转染组和miR-125b-5p mimic+KIAA1522-wt 共转染组Hep3b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着降低;lncRNA CYTOR可直接作用于miR-125b-5p,而miR-125b-5p可直接靶向KIAA1522。CCK-8实验结合WB检测结果显示敲低lncRNACYTOR抑制了 HCC细胞的增殖,并下调了 Ki-67和PCNA的蛋白表达;抑制miR-125b-5p或KIAA1522的过度表达则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并上调了 Ki-67和PCNA的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结合WB检测结果显示敲低lncRNA CYTOR 降低了 S期及G2/M期比值,下调了 cyclin D1及cyclin E等蛋白的表达而上调了 p21表达;抑制miR-125b-5p或KIAA1522的过度表达则升高了 S期及G2/M期比值,并上调了 cyclin D1等蛋白的表达并下调了 p21表达。TUNEL细胞凋亡检测结合WB检测提示敲低lncRNA CYTOR可促进Hep3b细胞凋亡,下调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 Bax 的表达及 cleaved caspase3/caspase 3、cleaved caspase9/caspase 9;而抑制miR-125b-5p或KIAA1522的过表达则抑制Hep3b细胞凋亡,上调Bcl-2的表达并下调 Bax 的表达及 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9/caspase 9。结论:综上所述,HCC中过表达的lncRNA CYTOR可通过靶向抑制miR-125b-5p进而上调KIAA1522的表达水平,促进HCC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周期并抑制细胞凋亡。本研究为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注入了新的见解。

罗羽田[4](2021)在《NCOA4与GPX4在胆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胆系恶性肿瘤发病率居于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末位,但其恶性程度高、手术难度大、预后差,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并且晚期胆系恶性肿瘤患者使用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后生存率并无显着提升。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4,NCOA4)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是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关键调控因子,铁死亡被研究发现在头颈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均有作用,所以细胞铁死亡可能是胆系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有希望的途径。目的检测胆系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COA4及GPX4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并取得标本的35例胆系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胆系恶性肿瘤(胆管癌及癌旁组织各16例,胆囊癌及癌旁组织各19例)中NCOA4与GPX4的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中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PX4、NCOA4表达量的差异;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分析胆囊癌及胆管癌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差异。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癌组织中NCOA4、GPX4与CA19-9、Ki-67相关性。结果1.胆囊癌及胆管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肿瘤分期上胆囊癌组更加晚于胆管癌组,有统计学差异(χ2=10.899,P=0.028)。2.NCOA4在胆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t=6.26,P<0.001),癌组织中GPX4灰度值较癌旁正常组织呈低表达(t=-5.0,P<0.001)。3.胆囊癌组织中NCOA4呈高表达(t=2.393,P=0.028),癌组织中GPX4较癌旁正常组织呈高表达(t=3.156,P=0.005)。4.胆囊癌组织中NCOA4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CA19-9水平无相关性(r=0.435,P=0.062);胆囊癌组织中GPX4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CA19-9水平无相关性(r=-0.155,P=0.525)。5.胆囊癌组织中NCOA4表达水平与患者Ki-67水平无相关性(r=0.245,P=0.31);胆囊癌组织中GPX4表达水平与患者Ki-67水平呈正相关(r=0.657,P=0.002)。6.胆管癌组织中NCOA4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CA19-9水平无相关性(r=-0.148,P=0.585);胆管癌组织中GPX4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CA19-9水平无相关性(r=0.127,P=0.639)。7.胆管癌组织中NCOA4表达水平与患者Ki-67水平无相关性(r=0.327,P=0.216);胆管癌组织中GPX4表达水平与患者Ki-67水平无相关性(r=-0.042,P=0.877)。8.胆系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中NCOA4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CA19-9水平无相关性,r=0.169,P=0.331;胆系恶性肿瘤组织中GPX4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CA19-9水平无相关性(r=-0.033,P=0.849)。9.胆系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中NCOA4表达水平与患者Ki-67水平无相关性,(r=0.220,P=0.204);胆系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中GPX4表达水平与患者Ki-67水平呈正相关性(r=0.436,P=0.008)。结论NCOA4及GPX4在胆囊癌中高表达,GPX4与患者Ki-67值呈正相关,表明其可能具有促进肿瘤增殖与转移能力。NCOA4在胆管癌中呈高表达,GPX4在胆管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表明GPX4的失活可能对胆管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高健[5](2020)在《基于TCGA数据库的肝癌基因表达谱分析及ARHGEF39在肝癌中表达模式及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文中缩写为肝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它归因于多种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改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酒精、黄曲霉毒素、肥胖和糖尿病是肝癌的其他危险因素。尽管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多新方法,但由于高复发率和转移率,预后仍然较差。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准确的HCC预后分级系统和有效的早期HCC筛查方法。因此,评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在HCC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是合理的。本研究首先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筛选肝癌预后相关的mRNA表达数据,然后对我院肝癌标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基因分析,挖掘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接着我们筛选到ARHGEF39作为候选基因并进行验证。ARHGEF39基因,又称C9orf100,是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RhoGEFs)人类Dbl(Diffiuse B lymphoma)癌基因家族成员之一,是Rho家族的小分子鸟苷酸三磷酸酶(Rho GTPases)的重要激活因子。ARHGEF39在多种人类癌症中存在高表达,比如肺癌、胃癌和肝癌。这些数据表明,ARHGEF39可能在不同的癌症类型中频繁上调,并与肿瘤进展相关。既往有报道称,肝癌标本中ARHGEF39的mRNA水平较邻近非肿瘤组织明显上调。ARHGEF39基因水平表达上调和肝癌肿瘤数目及血清AFP高低呈正相关性。然而,我们对ARHGEF39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仍知之甚少。为了探究ARHGEF39在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以及预测ARHGEF39与肝癌进程的关系,利用TCGA挖掘肝癌中ARHGEF39的表达信息和对应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RHGEF39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在我们肝癌标本中验证,结果显示ARHGEF3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ARHGEF39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呈正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RHGEF39过表达、TNM分期、Child-Pugh评分是肝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ARHGEF39可作为促癌基因在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肝癌患者预后不良,有望成为早期诊断肝癌的分子标志物和判断预后的指标。进一步地在前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探讨ARHGEF39对肝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是一类细胞中大于200bp不具有编码蛋白功能的RNA.越来越多证据表明lncRNAs参与肿瘤细胞的多种调控过程,包括分化,增殖,凋亡,转移,干细胞特性等。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属于基因进化历程中具有保守性的短非编码RNA,可以结合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对其进行转录后调控,MiRNAs也被报道在包括转移,凋亡,增殖,分化等多种细胞过程中起作用。研究报道lncRNA可作为竞争性内源RNA通过竞争性结合相同的miRNAs位点,抑制miRNAs对下游靶基因的靶向作用,提高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肿瘤的进程。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预测,我们提出了科学假说:ARHGEF39 通过与 lncRNA LINC00470 竞争 MicroRNA-4500(miR-4500)的活性位点来促进肝细胞癌的进展,于是我们通过体内细胞学及体外动物实验,证实LINC00470可通过吸附miR-4500上调ARHGEF39的表达;此外,解救实验显示,miR-4500抑制剂可以消除LINC00470抑制肝癌细胞进展的作用。因此,我们证明了 LINC00470可以作为miR-4500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通过调控ARHGEF39的表达来促进肝癌的进展,这为肝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第一部分基于TCGA数据库肝癌相关基因分析及筛选目的: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识别与肝癌发展相关的潜在中枢基因和失调通路。方法:1、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肝癌组织mRNA表达谱分析,筛选肝癌预后相关的mRNA表达数据2、收集19对肝癌及癌旁组织的新鲜标本,随机选择5对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分析,寻找癌与癌旁DEGs,并绘制火山图和聚类图。3、我们筛选了两个平台的DEGs,通过选择这两个平台的交集,我们在来自TCGA数据库及本院肝癌标本队列的测序数据中找到了共同的DEGs。4、对交集的DEGs进行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5、RT-qPCR验证候选基因在19对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6、利用TCGA公共数据库中的肝癌数据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了解候选基因与肝癌生存预后关系结果:1、利用TCGA数据库,筛选出肝癌及癌旁组织DEGs共1588个,其中在肝癌中高表达1520个,低表达68个;组织样本转录组测序共筛选出1281个DEGs,其中肝癌组织对比癌旁组织有873个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有408个mRNA表达呈下调趋势。2、通过分别TCGA数据及本院组织样本转录组测序的数据交集联合分析,我们在肝癌中获得了 341个高表达的DEGs和31个低表达的DEGs。3、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生物途径主要富集在浓缩核染色体外着丝点、Ndc80复合体、染色体乘客复合体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基因DNA复制、细胞周期等通路中富集。4、通过我们的分析,NT5DC2、ARHGEF39、SPSB2、SLC26A6、SLC52A2 被筛选作为候选基因。5、上述5个基因在我们的19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使用qPCR方法成功验证。6、TCGA数据分析显示候选基因的表达高低与肝癌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为肝癌发生的转录组解读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为开发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第二部分ARHGEF39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目的:既往研究报道ARHGEF39可能在不同的癌症类型中上调表达。然而,ARHGEF39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晰。因此,我们拟开展本部分实验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方法:1、分析肝癌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集中ARHGEF39的表达水平,通过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ARHGEF39与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2、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验证我们收集的肝癌及癌旁组织中ARHGEF39的表达情况3、此外,我们还研究了 ARHGEF39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TCGA数据显示,ARHGEF39在肝癌中呈高表达(P<0.05)。高水平的ARHGEF39是不良总生存(OS)的一个重要预后因素(TCGA,P=0.006)。2、肝癌标本中ARHGEF3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邻近肝标本(P<0.05)。3、我们调查了 ARHGEF39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发现ARHGEF39高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水平(P=0.002,9.597)和 TNM stage(P=0.040,χ2=4.654)的显着正相关。4、进一步分析发现,高ARHGEF39水平与低OS(P<0.001)和短无病生存(DFS)(P<0.001)显着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RHGEF39是OS和DFS的一个独立的、不利的促进因素(P=0.000)。结论:ARHGEF39可能在肝癌的进程中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可能是潜在的肝癌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第三部分LINC00470竞争性结合m i R-4500调节ARHGEF39的表达影响肝癌细胞恶性进展目的:基于第二部分研究,本部分研究旨在探究ARHGEF39在肝细胞癌中具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方法:本部分主要通过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的手段以及一系列体外细胞学功能实验(人肝癌细胞HepG2、Hep3B)和体内动物模型(人肝癌Hep3B细胞株)探究ARHGEF39在肝细胞癌中具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1、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ARHGEF39,miR-4500和LINC00470等相关基因的RNA水平;2、通过WB验证ARHGEF39的蛋白水平表达;3、MTT assay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处理后细胞的体外生存能力;4、Caspase 3/7 activity assay 和 Nucleosome ELISA assay 检测细胞凋亡水平;5、Transwell assays检测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6、小鼠荷瘤体内动物实验评估对人肝癌Hep3B细胞ARHGEF39敲低后在体内肿瘤生长能力的影响;7、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4500对ARHGEF39和LINC00470的抑制作用;8、生物素标记的 RNA pulldown 技术检测 miR-4500 对 ARHGEF39 和 LINC00470的直接结合作用。结果: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下调ARHGEF39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2、敲低ARHGEF39抑制人肝癌Hep3B细胞株的体内肿瘤生长能力;3、ARHGEF39 在人肝癌细胞 HepG2、Hep3B 中被 miR-4500 负调控;ARHGEF39作为miR-4500靶基因,其表达水平可被miR-4500表达上调所抑制,表明在人肝癌细胞系中ARHGEF39-miR-4500负性调节关系的存在4、LINC00470扮演miR-4500的“海绵”角色调控ARHGEF39的表达;5、ARHGEF39对人肝癌细胞的恶性进程的效应依赖于LINC00470/miR-4500信号轴。结论:LINC00470通过吸附miR-4500促进ARHGEF39表达来调控肝癌的恶性进程,ARHGEF39至少部分通过LINC00470/miR-4500/ARHGEF39信号轴信号轴来促进人肝癌细胞HepG2、Hep3B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抑制肝癌细胞体外凋亡能力。ARHGEF39,LINC00470,miR-4500可成为肝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标。

孙建贺,侯计平,康永振[6](2020)在《PPP1R105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临床上常见的实体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本文拟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PPP1R105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PPP1R105生物信息数据进行验证.目的探讨PPP1R10基因(Ki-67或MKI67)在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TCGA数据中,检索PPP1R105基因在各个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情况;分析PPP1R105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应用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构建PPP1R105基因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比较PPP1R105高低表达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是否存在差异.选取我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中PPP1R105蛋白表达情况,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PP1R105基因mRNA在不同肿瘤中表达水平差异并不显着,其表达不具备肿瘤间特异性.在肝细胞癌中,癌组织PPP1R105m 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且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P <0.05).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区域聚集指数为0.99,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富集明显(P<0.01). PPP1R105及其相关基因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细胞衰老、病毒致癌及p53信号通路. KIF18B与PPP1R105正相关表达最为显着(rpearson=0.91, P <0.05);而MCELL基因与PPP1R105负相关表达最为显着(rpearson=-0.59, P <0.05);PPP1R105高表达组OS (HR=1.90, P <0.01)和DFS(HR=1.90, P <0.01)显着低于低表达组.PPP1R105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质及核仁, 81例患者中高表达者30例(37.0%).PPP1R105蛋白高表达患者肿瘤大于5cm及TNM分期Ⅲa期患者比例显着高于MIK67蛋白低表达者(P<0.05).结论肝细胞癌患者PPP1R105高表达,其与患者总生存和无疾病进展生存较短有关,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分子标志物.

刘发煇[7](2020)在《CISD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CDGSH铁硫结构域2(CISD2)在肝细胞性肝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临床病理意义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00例HCC肿瘤组织标本及46例癌旁正常肝组织标本中CISD2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CISD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增殖相关蛋白ki-67、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性;(2)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HCC细胞系BEL7404、Hep G2、SMMC-7721以及人正常肝细胞系L02中CISD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差异;构建稳定低表达CISD2的肝癌细胞系BEL7404、SMMC-7721,通过CCK-8实验以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ISD2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在线网页工具STRING构建CISD2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CISD2蛋白质功能;网页工具TIMER分析CISD2在肝细胞癌中与免疫细胞浸润含量之间的关系;Kaplan Meier-plotter分析CISD2与不同分组肝细胞患者5年生存率间的关系;GESA分析CISD2高表达在肝细胞癌中促进的信号通路。结果:(1)CISD2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CISD2蛋白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ISD2的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5);(3)CISD2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资料的Ki-67百分比值显着正相关(P<0.01);(4)CISD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表达低者;(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无饮酒史或无肝炎病毒感染史患者中,CISD2 m RNA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表达低者;(6)CISD2与B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成负相关;(7)CISD2主要参与了细胞内二价铁硫族结合,铁硫簇绑定以及金属集群绑定;(8)GESA分析表明CISD2高表达在HCC中促进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多条代谢通路。结论:(1)CISD2在HCC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2)CISD2的高表达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CISD2可能成为HCC预后判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潜在靶点。(3)CISD2可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铁离子、能量代谢和肿瘤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增殖。

范蕊[8](2020)在《微波消融联合载盐酸阿霉素微泡靶向击破在鼠H22肿瘤中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制备载盐酸阿霉素微泡与空白微泡,并检测其表征;检测载盐酸阿霉素微泡组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并观察其在体外对H22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探讨载盐酸阿霉素微泡靶向击破技术在治疗鼠H22皮下移植瘤不完全消融模型中的疗效。方法利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基于脂质外壳的空白微泡以及载盐酸阿霉素微泡并检测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等理化特性。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利用流式仪分析不同实验组细胞内药物自发红色荧光相对强度来比较不同给药方式下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差异,并用CCK-8法检测载药微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用微波消融(功率50W,时长20s)构建BALB/c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不完全消融模型,消融后将72只荷瘤小鼠随机均分为四组:单纯消融(A组)、消融+盐酸阿霉素(B组)、消融+空白微泡(C组)、消融+载盐酸阿霉素微泡(D组),给药治疗前利用超声造影图像评估各组残留活性肿瘤区域体积,随后各组从第0天(不完全消融术后第24小时)起每两天采用不同处理经尾静脉给药一次,其中空白微泡与载药微泡组在给药后立即于皮下瘤处予低频超声辐照(1MHz,3min,2W/cm2,占空比50%)。从第0天起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鼠肿瘤体积,记录生存时间构建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小鼠心、肾组织内药物浓度,病理切片检测各组残存活性肿瘤区的微血管密度(MVD)、Ki-67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备的载盐酸阿霉素微泡在光镜下呈散在球形,平均粒径2.93μm±0.012μm,Zeta电位为-2.72e V±0.26e V,包封率、载药量分别88.65%±5.6%、25.33%±4.2%;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低频超声靶向击破微泡技术能显着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P=0.011),载盐酸阿霉素微泡+低频超声辐照组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较对照组、空白微泡+低频超声辐照组、盐酸阿霉素组均有显着差异(P值均小于0.05);在体内实验中,D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有显着差异(P=0.031)。B组与D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均有延长(P=0.009、P=0.003),同时D组心、肾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显着降低(P=0.012、P=0.045)。空白微泡组与载盐酸阿霉素微泡组均能有效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P<0.05)。在降低肿瘤细胞Ki-67表达上,B、D组均具有明显效果(P<0.001)。结论微波消融联合超声靶向击破载盐酸阿霉素微泡可提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瘤内微血管的生成,弥补单纯MWA治疗适形性的不足,同时降低药物心、肾毒性。

张秋爽[9](2020)在《PGC-1a促进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结直肠癌常见病理学类型是结直肠腺癌,可占总数的95%以上。结直肠癌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新发和致死性癌症类型,近年来中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由于40%-5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即使接受了根治性手术,仍然有50%以上患者出现复发性转移,因此寻找结直肠癌转移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可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有效策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物 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α,PGC-1α)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y)的转录共激活因子,它可以与多种核受体以及转录因子结合,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如能量代谢、产热等。代谢改变已成为肿瘤的核心标志之一,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细胞为了适应体内的高代谢需求,常常适应性增加线粒体代谢。PGC-1α作为线粒体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可以通过增强线粒体代谢产能以适应肿瘤细胞的高代谢需求。PGC-1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有报道,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它在不同肿瘤中具有双重作用。目前关于结直肠癌中PGC-1α的作用报道局限于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并且研究结果具有争议,一方面研究报道PGC-1α可能影响线粒体代谢与脂肪酸代谢转换而促进肿瘤生长,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其可能通过诱发细胞凋亡通路而抑制肿瘤生长。本研究前期组织芯片结果显示PGC-1α在结肠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说明PGC-1α可能影响结直肠癌的转移。而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细胞不断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必要前提,PGC-1α已被报道可调节正常肌肉和脉管系统的血管生成,但其在结直肠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未知。基于此,本研究探讨PGC-1α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结直肠癌转移和血管生成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组织芯片检测人结肠腺癌和癌旁组织中PGC-1α的蛋白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例资料的关系。2.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中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临床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3.构建稳转PGC-1α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购买3个包含不同PGC-1α shRNA序列的PLKO.1载体质粒和1个PGC-1α过表达的PHBLV载体质粒。随机选取两个PGC-1α表达量中等的结直肠癌细胞系DLD-1和LoVo,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同时构建稳定敲低和过表达PGC-1α的结直肠癌细胞株。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稳转细胞株中PGC-1α的敲低以及过表达效果,判断稳转细胞株是否建立成功。4.细胞增殖实验:检测PGC-1α敲低和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5.平板克隆实验:检测PGC-1α敲低和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6.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PGC-1α敲低和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检测PGC-1α敲低和过表达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s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7.细胞免疫荧光:与蛋白质免疫印迹一起检测PGC-1α敲低和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8.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敲低和过表达PGC-1α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s迁移能力的影响。9.小管形成实验:检测敲低和过表达PGC-1α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s管腔形成数量的影响。10.裸鼠皮下成瘤模型:选用DLD-1对照组(PLKO.1)和敲低PGC-1α的DLD-1(sh1)稳转细胞株进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观察敲低PGC-1α对结直肠癌体积、重量、增殖、侵袭、EMT及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1.组织芯片结果显示PGC-1α在人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结肠腺癌组织中PGC-1α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2.PGC-1α在7株人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20对临床结直肠癌样本中,有13对结直肠癌样本中PGC-1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对具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样本中有6对样本PGC-1α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3.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敲低和过表达PGC-1α的结直肠癌稳转细胞株构建成功。4.PGC-1α敲低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DLD-1和LoVo的增殖能力;PGC-1α过表达增强人结直肠癌细胞DLD-1和LoVo的增殖能力。5.PGC-1α敲低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DLD-1和LoVo的克隆形成能力;PGC-1α过表达增强人结直肠癌细胞DLD-1和Lo Vo的克隆形成能力。6.PGC-1α敲低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DLD-1和LoVo的迁移、侵袭能力,其条件培养基抑制内皮细胞HUVECs的迁移、侵袭能力;PGC-1α过表达增强人结直肠癌细胞DLD-1和LoVo的迁移、侵袭能力,其条件培养基增强内皮细胞HUVECs的迁移、侵袭能力。7.PGC-1α敲低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中Ki67、MMP9、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促进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PGC-1α促进人结直肠癌细胞Ki67、MMP9、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8.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PGC-1α敲低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抑制HUVECs的迁移能力,PGC-1α过表达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增强HUVECs的迁移能力。9.PGC-1α敲低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抑制HUVECs的血管生成能力;PGC-1α过表达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增强HUVECs的血管生成能力。10.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敲低PGC-1α的DLD-1(sh1)组裸鼠的肿瘤重量明显减小,肿瘤体积生长速度显着减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敲低PGC-1α的DLD-1(sh1)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减少,CD3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敲低PGC-1α抑制体内结直肠癌细胞移植瘤中Ki67、MMP9、N-cadherin、Vimentin和CD31的蛋白表达水平,促进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PGC-1α在人结直肠腺癌组织细胞中高表达,且与结肠腺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2.PGC-1α促进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

陈新[10](2020)在《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β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度侵袭性。其发病主要同慢性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和黄曲霉素B1等危险因素有关。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方法、多种学科共存,目前首选依然是肝切除术。当下国内的肝癌大背景依然是大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鉴于此,探究有助于肝癌复发诊断与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人类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β(GMFB)是一种17k Da、高度保守的脑蛋白。近年来研究发现,GMFB在多种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并且在预测患者的不良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就目前而言,GMFB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研究通过检测GMFB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GMFB表达水平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以及肝细胞癌组织中Ki-67表达的关系,探讨GMFB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以及临床病理参数资料均收集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B)检测36对新鲜冷冻的HCC组织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GMFB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法(IHC)分别检测91例HCC组织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石蜡包埋的标本切片中GMFB和Ki-67蛋白的表达,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划分为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进一步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HCC标本中GMFB阳性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联系以及其GMFB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共36对新鲜冷冻HC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q RT-PCR和Western bolt实验结果显示,HCC组织中GMFB m RNA与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均明显升高(均P<0.001)。其中,GMFB m RNA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相对表达水平依次为1.67±0.72和1.00±0.51,GMFB蛋白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相对表达水平依次为1.54±0.65和0.90±0.55。91例HCC石蜡切片IHC结果显示,GMFB和Ki-67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的比例均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均P<0.001);GMFB的表达与HCC微血管侵犯(P=0.045)、Edmondson分级(P=0.032)、BCLC分期(P=0.012)明显有关;在肝细胞癌组织中,GMFB和Ki-67的表达具有统计学上正相关关系(rs=0.265,P=0.01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MFB阳性表达的病例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及总生存时间(OS)均明显短于GMFB阴性表达的病例(DFS:4.52个月vs.10.48个月,P=0.001;OS:27.67个月vs.39.75个月,P=0.007);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GMFB与Ki-67的表达上调是影响HCC患者DFS(HR=0.441,95%CI=0.242~0.801,P=0.007;HR=1.818,95%CI=1.012~3.269,P=0.046)与OS(HR=0.504,95%CI=0.287~0.886,P=0.017;HR=1.787,95%CI=1.083~2.935,P=0.02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癌旁组织相比较,GMFB蛋白在HCC中呈现高表达,且与肝细胞癌进展及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同时,GMFB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故推测其可能通过对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调控发挥作用。

二、肝细胞癌中Ki-67的表达和MVD的相互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细胞癌中Ki-67的表达和MVD的相互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动力相关蛋白1、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DRP1、Ki-67 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收集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DRP1 在癌旁组织和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2.2 DRP1 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Ki-67 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4 DRP1 与Ki-67 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2.5 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在透射电镜下的表现
    3 小结
第二部分 DRP1 表达情况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筛选
        1.3 文献质量评估
        1.4 资料提取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1.纳入文献
        2.列入文献基本情况
        3.Meta分析结果
        3.1 DRP1 表达情况与肿瘤患者OS之间的关系
        3.2 DRP1 表达情况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OS之间的关系
        3.3 DRP1 表达情况与肿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3.4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分析
    3.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线粒体动力学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长链非编码RNA CYTOR通过调节miR-125b-5p/KIAA1522轴影响肝细胞癌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新的肝细胞癌相关的lncRNA/miRNA/mRNA调控轴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lncRNA CYTOR/miR-125b-5p/KIAA1522调控轴在肝细胞癌细胞系中的作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发生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文献综述)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作为ceRNA的ncRNA及其它ncRNA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
    第三章 ncRNA在HCC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
    第四章 结论、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NCOA4与GPX4在胆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铁死亡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TCGA数据库的肝癌基因表达谱分析及ARHGEF39在肝癌中表达模式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全文) 肝癌的现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TCGA数据库肝癌相关基因分析及筛选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图表-1(第一部分实验结果图表)
    参考文献(第一部分实验)
第二部分 ARHGEF39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图表-2(第二部分结果图表)
    参考文献(第二部分研究)
第三部分 LINC00470竞争性结合miR-4500调节ARHGEF39的表达影响肝癌细胞恶性进展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图表-3(第三部分实验结果图表)
    参考文献(第三部分研究)
全文总结
附录:文中所用所有寡核苷酸序列信息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Original article Ⅰ
Original article Ⅱ

(6)PPP1R105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PPP1R105表达水平分析:
        1.1.2 PPP1R105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1.1.3 共表达分析:
        1.1.4 生存分析:
    1.2 方法
        1.2.1 IHC检测PPP1R105表达:
        1.2.2 PPP1R105高低表达标准:
2 结果
    2.1 PPP1R105基因mRNA表达
    2.2 PPP1R105基因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2.3 GO富集
    2.4 P P P1R105及其相关基因KEGG信号通路富集
    2.5 与PPP1R105共表达基因分析
    2.6 生存分析
    2.8 PPP1R105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特征
3 讨论
文章亮点
    实验背景
    实验动机
    实验目标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展望前景

(7)CISD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临床组织样本实验
        1.2.1 临床石蜡标本的收集
        1.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3 细胞学实验
        1.3.1 细胞的培养
        1.3.2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ISD2 蛋白的表达情况
        1.3.3 CISD2低表达肝癌细胞系的构建
        1.3.4 CCK-8 实验检测CISD2 对肝癌细胞增殖效率的影响
        1.3.5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CISD2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1.4 生物信息学分析CISD2 mRNA表达、功能、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1.4.1 生物信息学分析CISD2 mRNA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性
        1.4.2 生物信息学分析CISD2 mRNA表达与免疫浸润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1.4.3 CISD2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GO富集分析
        1.4.4 生物信息学分析CISD2在肝细胞癌中参与的信号通路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样本实验结果
        2.1.1 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2.1.2 CISD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
        2.1.3 CISD2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1.4 CISD2蛋白表达水平与HCC患者预后及ki-67的关系
    2.2 细胞学实验结果
        2.2.1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分析
        2.2.2 慢病毒感染构建CISD2低表达肝癌细胞系情况
        2.2.3 CCK-8实验结果
        2.2.4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分析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2.3.1 生物信息学分析CISD2与HCC患者的预后相关性结果
        2.3.2 生物信息学分析CISD2的PPI互作网络及GO富集结果
        2.3.3 CISD2与免疫浸润含量分析
        2.3.4 GSEA结果分析
3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ISD2在人类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8)微波消融联合载盐酸阿霉素微泡靶向击破在鼠H22肿瘤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前言
第一章 全文综述
    1.1 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进展
    1.2 低频超声靶向击破微泡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第二章 载盐酸阿霉素微泡及空白微泡的制备及检测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载盐酸阿霉素微泡在体外对鼠H22 细胞的杀伤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微波消融联合载盐酸阿霉素微泡靶向击破对鼠H22 皮下移植瘤的疗效观察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PGC-1a促进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结肠腺癌组织芯片和临床结直肠癌组织
    1.2 细胞系及动物
    1.3 主要实验试剂、试剂盒及耗材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免疫组织化学
    2.3 蛋白质免疫印迹
    2.4 敲低和过表达PGC-1α的结直肠癌稳转细胞株的构建
    2.5 细胞增殖实验
    2.6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2.7 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
    2.8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2.9 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的制备
    2.10 细胞划痕实验
    2.11 HUVECs小管形成实验
    2.12 组织免疫荧光实验
    2.13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
    2.14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PGC-1α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例资料的关系
        3.1.1 PGC-1α在人结肠腺癌芯片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3.1.2 PGC-1α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高表达
        3.1.3 PGC-1α在20对临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2 PGC-1α敲低和过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以及其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3.2.1 构建稳定敲低和过表达PGC-α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
        3.2.2 敲低和过表达PGC-1α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3.2.3 敲低和过表达PGC-1α对人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3.2.4 敲低和过表达PGC-1α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EMT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3.2.5 敲低和过表达PGC-1α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s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3.2.6 敲低和过表达PGC-1α的人结直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s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3.3 敲低PGC-1α对裸鼠体内结直肠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3.3.1 敲低PGC-1α抑制裸鼠体内结直肠癌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3.3.2 敲低PGC-1α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移植瘤中增殖、侵袭、EMT和血管生成相关标志物的表达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GC-1a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β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研究不足之处
7.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GMFB 基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四、肝细胞癌中Ki-67的表达和MVD的相互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微血管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 杨凡,刘春伟,忻晓洁,张晟. 中华肿瘤杂志, 2021(09)
  • [2]动力相关蛋白1、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吕佳乐.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长链非编码RNA CYTOR通过调节miR-125b-5p/KIAA1522轴影响肝细胞癌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D]. 胡博.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4]NCOA4与GPX4在胆系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 罗羽田.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5]基于TCGA数据库的肝癌基因表达谱分析及ARHGEF39在肝癌中表达模式及机制的研究[D]. 高健. 山东大学, 2020(05)
  • [6]PPP1R105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J]. 孙建贺,侯计平,康永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0(16)
  • [7]CISD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D]. 刘发煇.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
  • [8]微波消融联合载盐酸阿霉素微泡靶向击破在鼠H22肿瘤中的疗效观察[D]. 范蕊. 东南大学, 2020(01)
  • [9]PGC-1a促进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D]. 张秋爽. 郑州大学, 2020(02)
  • [10]胶质细胞成熟因子β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陈新.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Ki-67表达与肝细胞癌MVD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