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行密封管子快速试压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付庆端[1](2020)在《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化学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应着不同的化学反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器。固定管板式反应器作为化学工业以及其他过程工业中应用较广的化学反应器之一,并且随着化学工业生产规模和产能的扩大以及化工过程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此类化学反应器向着大型化的趋势持续发展。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在过程工业生产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顺酐的工业生产中。顺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苯酐和醋酐的第三大酸酐,其中,生产顺酐的装置中的关键设备“顺酐反应器”即为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本文以云南大为恒远化工有限公司5万吨/年顺酐装置的顺酐反应器,作为一个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一个典型例子,以顺酐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将顺酐反应器的本体结构特征、制造关键技术、制造后的各种试验和检验等方面作为重点,对整个顺酐反应器的制造过程及其技术原理、理论基础、制造质量保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针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管板的结构特点,通过控制管板的平面度、采用合理的拼接坡口、并进行无损检测和热处理等措施,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管板拼板焊接工艺和防焊接变形控制技术进行攻关,使管板拼板焊接后不平度可控制在3mm以内,最终使其制造质量优于设计要求。2.针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管板的换热管孔数量多且要求高的特点,通过先采用数控编程引孔,然后用三台钻床以优化均布的方式圆周布置,再以先钻后铰的加工工艺,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管板上列管管孔加工及孔系精度控制进行研究,最终使其管板既满足加工精度要求又提高加工效率。3.通过合理设置支撑及其辅助工装,对顺酐反应器上管板(浮动管板)与下管板、26180根反应管的组装工艺进行研究,使设备主体的组装顺利完成。4.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专门的吊装工装设计和吊装方案,对顺酐反应器组对、吊装工装设计、制作和试验进行攻关,保证了设备制造进度的顺利进行。5.针对顺酐反应器属于大型固定管板反应器,通过工艺方案的探讨到实施,对其质量检测控制(含反应管与管板焊接质量检测的氨、氦检漏、370°C条件下熔盐检漏和该反应器的整体水压试验)进行研究,通过制定合理的检测和试验方案,实现了大型顺酐反应器的质量检测控制。通过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典型实例——顺酐反应器制造工艺的研究,对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制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整个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制造、使用和管理提供技术保证,为确保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制造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实际制造以及确保其制造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也使其能够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全娇娇[2](2020)在《集输油用柔性复合管的环境适用性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金属管道运输是目前我国石油输送的主要方式,但是鉴于金属管道耐腐蚀性差、建设成本高等因素,国内外各大油田都致力于采用成本低、耐腐蚀性好的非金属管道替代金属管道。本论文通过非金属管在塔里木油田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为进一步推广非金属管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论文首先通过对金属管道、玻璃钢管线、塑料合金复合管、钢骨架塑料复合管、聚乙烯塑料管、柔性复合管等管材在集输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优缺点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柔性复合管由于自身性能优越,近年来在油田中使用较多,但大规模使用柔性复合管道还缺乏必要的施工准则和验收规范。其次通过柔性复合管的整管静水压试验、爆破试验、拉伸试验等试验表明:柔性复合管具有不易泄露、承压能力强、抗拉伸等优点,可以用作石油输送管道的管材。通过高压釜试验,对柔性复合管的内芯层材料的研究表明:柔性复合管的内芯层材料在输油介质中尺寸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密度、硬度、维卡软化温度、拉伸强度等性能会发生改变,但变化趋势较平缓,因此可以在油田环境中长时间使用而不易发生破裂、从而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论文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在充分发挥柔性复合管施工方便、建设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优点的基础上,针对柔性复合管在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施工注意事项,形成了一套适应塔里木油田环境的非金属管道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
陈永森[3](2019)在《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内防喷工具是石油钻井工程中必备的安全设备。而在现场的实际使用中,内防喷工具出现了诸多故障和问题,如通道易堵塞、密封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因此,为保障有效井控,解决目前内防喷工具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适合于不同工况下钻井的内防喷工具方案,保证下一步钻井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钻井工程中,为了使内防喷工具能够长时间保持其工作性能,需要进一步对其本身的结构、材料及制造工艺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同时,还需要规范一套对内防喷工具的试验流程。这不仅能使新设计的产品通过合适的实验装置,证明其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工厂化生产,还可以通过试验装置对出厂的内防喷工具进行产品性能测试,检测其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因此,为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在对内防喷工具的性能测试方法及原理进行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有必要对现场实际使用工况下的内防喷工具进行性能测试试验。本文设计及开发了一种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集实验环境模拟、数据采集、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循环介质下的自动压力密封测试和冲蚀测试,并编制了一套适合内防喷工具性能测试的实验流程。(1)调研内防喷工具的发展状况与内防喷工具试验装置的研究状况,立足于相关科研资料并结合实际工况得出初步的设计思路。再基于机械设计原理及内防喷工具实验装置的功能需求,确定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总体方案。(2)对测试装置的机械结构组成进行整体布局,并对零部件进行设计与计算。(3)对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测控部分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板卡等硬件的型号选择,运用工业测试作业常用的软件LabVIEW,结合编程语言G及其数据库完成对测控部分的开发。为了验证该测试装置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在给定的条件下进行内防喷工具的密封性试验。(4)根据本文设计的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编制出一套适合于该测试装置的试验流程,包括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试验内容和试验步骤。本文设计与开发的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的工作性能平稳,能够有效地对内防喷工具进行试验,为内防喷工具性能试验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和解决方案。
姚启龙[4](2019)在《BGT1扣油管密封性能影响分析》文中指出井下管柱受载情况复杂,管柱接头部位主要受轴向力、内压、弯曲及上扣扭矩的作用。这些因素会严重影响螺纹接头的密封性,在高温高压深井中即使使用高性能螺纹油管,如果接头扭矩控制不当,易出现管柱泄漏、套压升高等问题。据统计,有80%的失效发生在油套管接箍连接处,上扣扭矩对螺纹密封性失效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扭矩过小会产生脱扣和泄漏,扭矩过大又会产生粘扣现象。因此,合理的扭矩能有效地防止螺纹密封性失效。本文针对高性能螺纹油管密封性能影响进行研究,选用BG95SS88.9×9.53BGT1高性能螺纹油管接头3件,以实验为主模拟为辅进行深入研究,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探究影响高性能螺纹连接油管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其应对措施,以减少井下管柱安全事故,提高油田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工作如下:(1)调研了国内外油套管螺纹连接、有限元分析方法和试验研究现状,分析了高性能螺纹连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2)采用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模拟了在最大扭矩、最佳扭矩、中间扭矩、最小扭矩情况下的密封情况;模拟计算极限拉压80%及100%情况下不同扭矩的密封表现。(3)研制开发了一套室内气密封实验装置,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配备了制氮装置、水压装置、气压装置、实验器材、检测工具、扭矩调整仪、橡胶拉伸仪、实验必备工具及场地等。(4)第一阶段的实验,主要针对扭矩大小对高性能螺纹连接的密封性能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在最大扭矩、最佳扭矩及最小扭矩几组扭矩条件,分别进行70MPa和90MPa承压实验,并获得六组有效实验数据。(5)第二阶段的实验,主要针对拉压载荷对油管螺纹密封性能的影响展开实验。该组实验在70t拉压载荷下,反复拉压三次、九次、三十次后,在最佳扭矩及最小扭矩条件下分别开展实验,本组实验共获得了六次有效实验。(6)第三阶段的实验,主要针对反复上卸扣开展实验,研究高性能螺纹油管在反复上卸扣后,管柱的密封性能的变化情况。分别针对两套油管进行了两组实验,在反复上卸扣后进行90MPa承压实验。终上所述,本论文主要针对现场可控因素,比如扭矩大小、反复上卸扣等因素开展深入的研究,得出最佳上扣扭矩。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刘伟[5](2018)在《连续油管悬挂器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连续油管又称挠性油管、蛇形管或盘管,是一种缠绕在卷筒上,可以连续下入或起出的一根无螺纹连接的长油管。连续油管应用从最初的洗井作业发展到目前射孔、分段酸压、测录井、侧钻水平井等方面,成为推动世界石油工业技术不断进步的重要技术。最近十多年,连续油管生产管柱技术在国内特别是川渝地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本课题来源于连续油管生产管柱技术工艺应用,根据连续油管生产管柱的各种技术指标和工作环境,要求连续油管悬挂器具备连续工作时间长、性能稳定可靠、性价比高等特点。论文在结合国外连续油管悬挂器结构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连续油管悬挂器结构及原理,根据连续油管生产管柱完井工艺确定配套连续油管悬挂器结构参数,建立三维模型。(2)设计三通道或双通道国产连续油管悬挂器结构,根据工艺需求实现不同通道的设计,采用解析式法对其进行基础理论计算。(3)设计连续油管悬挂器本体、卡瓦、密封组件、卡瓦防松装置的结构。(4)采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的方法对连续油管悬挂器本体及卡瓦进行有限元分析。(5)连续油管悬挂器的拉力、压力和气密封实验。(6)连续油管悬挂器在现场井的应用及应用效果。(7)结合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完井工艺的需求提出连续油管悬挂器今后设计及加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连续油管悬挂器的使用功能,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8)根据连续油管悬挂器的使用,形成连续油管速度管柱现场施工程序。连续油管悬挂器是将连续油管悬挂于井口的关键设备,随着连续油管生产管柱技术在国内油气田的广泛应用,连续油管悬挂器需求量大,目前大多从国外引进,不仅价格昂贵,供货周期长,同时也会造成施工成本高,因此,井口分配器国产化设计势在必行。本文收集整理了设计的连续油管悬挂器在现场井的应用及效果,结合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完井工艺的需求提出连续油管悬挂器今后设计及加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连续油管悬挂器的使用功能,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连续油管悬挂器的使用,形成连续油管速度管柱现场施工程序,确保为连续油管生产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实行提供可靠的设备保证。
刘兆祺[6](2018)在《40MN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相关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水压试验机是直缝埋弧焊管生产线中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用于油气输送管线以及海底石油管线所用钢管的水压试验。目前我国使用的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水压试验机主要为进口,水压试验机的国产化已成为我国油气管线装备产业需迫切解决的实际课题。液压系统作为水压试验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高效、可靠、稳定的运行是水压试验机成功运行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作为研究重点,针对该系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论证,并对该液压系统进行改进及仿真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1.阐述水压试验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结构特点,介绍了水压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确定液压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参数,为液压系统的校核设计及改进提供基础。2.对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辅助液压系统效率低、增压器液压系统溢流损失高、压力冲击大等问题,以原液压系统为基础,完成该部分液压系统的改进。重点研究密封圈频繁失效和水压试验过程中试验钢管被挤弯等问题,对水压试验过程中钢管内部压力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计算,找出问题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进。3.利用SimulationX仿真软件对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建立仿真模型,通过调整参数对比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液压系统改善了压力特性控制性能,采用改进后的液压系统进行水压测试试验,实测数据曲线与仿真曲线基本符合,验证仿真模型构建合理、计算正确。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旨在提高国产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的装备水平,延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降低密封工具更换频率,提高水压试验机的工作效率;其研究成果还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并对类似产品的设计和调试具有指导意义。
王安琦[7](2018)在《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笔者的翻译硕士毕业论文选择了翻译项目,以《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为文本进行了中朝翻译工作。此作品是一本关于交通的百科知识书籍,内容涉及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以及管道交通等多方面领域。此书籍由延边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目前尚无朝鲜语译本。此书的字数约9万字。笔者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共翻译约8万字的原文,译文的总字数约10万字。本翻译实践报告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此次翻译项目的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市面上缺少朝鲜语的交通类书籍,因此笔者选择了此文本进行翻译。第二章介绍了原作者与作品内容;在第三章阐述了对原文进行的分析以及译前的准备工作,例如仔细阅读了此作品,大量查找与书中内容相关的书籍等,并且了解书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文本类型等;此次翻译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单词的翻译,所以在第四章中介绍了专业术语、略词、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在第五章中介绍了如何翻译复合句中的并列复合句和多层次复合句。举多个例子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所运用的翻译方法。此部分也是本翻译实践报告中的重中之重。在最后第六章的结语中笔者对此次翻译实践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及不足点。笔者在此次翻译事件中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并且运用所学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翻译任务。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要通过多加学习、多加实践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
姚本春[8](2018)在《水平井多级压裂电控滑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井筒改造方法,投球压裂工艺不仅能在一趟管柱完成多级改造,还能显着提高压后产能。然而,传统的投球滑套球座通径随压裂级数的增加而减小,总的压裂级数受限。于是,开展针对水平井无限级投球压裂技术的研究对挖掘该工艺的应用潜力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电控滑套的水平井无限级压裂系统,该压裂系统中的滑套本体几何尺寸均一致,且与管柱的通径基本相同,使用几何尺寸一致的电控压裂棒开启。针对传统投球压裂滑套“级差”现象的产生机制,提出了电控滑套的实施方案。详细阐述了该压裂系统中电控压裂棒、传感短节和滑套本体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为了给电控滑套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规程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对以下三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对电控压裂棒在压裂管柱中的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标准k-e湍流模型、壁面函数理论、刚体动力学理论、运动坐标系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电控压裂棒模型(圆柱体)在水平管中的运动进行模拟,考察了圆柱体运动规律、流场特性。对模拟中出现的圆柱体稳态运动速度及与来流速度之间线性关系进行了实验验证。提出了预测圆柱体稳态迁移速度经验公式,为电控压裂棒的泵送作业提供了理论指导。(2)对电控压裂棒的总体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对电控开关的瞬态响应环节的响应时间进行了估算。根据耐高压磁力执行器磁力和扭矩的电磁作用机制,建立了耐高压磁力执行器的电磁学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计算模型对电磁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耐高压磁力执行器的机械特性,并用实验对此进行了验证,得到了电力拖动系统的瞬态响应时间的数值计算模型。对拨爪控制机构建立了“弹簧–振子”类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拨爪控制机构的瞬态响应时间计算模型。得到了电控压裂棒总的瞬态响应时间,为电控滑套在多薄层水平井中的适用性判定提供了依据。(3)对柔性球座的压缩变形过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计算柔性球座轴向压缩力与柔性球座周向压缩变形量之间简单计算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了表征柔性球座变形的计算模型,对所提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设计了柔性球座轴向压缩实验,计算模型对柔性球座压缩闭合力的预测相对误差为-24.47%。为柔性球座的结构优化设计以及确定滑套本体开启机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试制了电控滑套原理样机,对样机进行了测试,各项测试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为电控滑套走向现场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肖志建[9](2016)在《大型矿砂船精益舾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的下滑,航运市场持续在低位徘徊,船舶行业经济效益继续下滑,造船工业面临严酷的形势;近年来,国内各大船厂都加快了船舶建造的速度,尤其是船体建造方面,效率大幅度提升,船体船坞建造周期不断缩短;但是在舾装作业方面,施工周期的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常常处于不可控状态,严重制约了船舶建造的进度,舾装作业已逐渐成为制约船舶建造提速的首要问题。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舾装技术的发展及与国外先进造船企业舾装作业的差距,结合广船国际在建大型矿砂船舾装作业实际情况,应用精益造船理论,分析了舾装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益舾装生产的措施,通过扩大中间产品划分,优化中间产品施工,提升中间产品的完整状态等入手,重点对舾装生产管理、精度管理、工艺工法改进、工装工具选型及改良、生产流程的梳理等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完整的精益舾装作业的解决方案,较大地提升了船舶出坞舾装完整率,提升了舾装作业精度,缩短了舾装作业周期,进而为缩短码头周期创造条件,基本将大型矿砂船的船坞周期和码头周期控制可控范围内。本文通过对大型矿砂船舾装作业相关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缩短大型矿砂船舶建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造船成本,提升舾装作业效率的提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造船企业其他产品船提高进坞前预舾装率,缩短船坞及码头舾装作业施工周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许东亮[10](2016)在《基于水压试验机检测系统中油压与水压平衡的模糊PID控制》文中研究说明铜管材作为一种常见的材料已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海、国防等重要领域,因而有着严格的品质要求,通过水压试验机对铜管材进行水压试验可以发现其存在质量缺陷,从而加以改进,确保铜管材的出厂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铜管材水压试验的工艺特点,并且基于工业控制计算机PLC,建立了检测控制系统,以解决高压试水过程中水压与油压平衡的跟踪控制问题;同时,本文对电液比例阀特性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模糊控制和传统PID控制进行比较,开发出了模糊PID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的模糊控制工具箱离线求出了模糊控制查询表,通过采用STEP7软件进行了查表程序设计,从而实现了对产生密封作用力的油压的精确控制。另外,本文也对水压试验机检测控制系统进行了阐述,该系统由工业计算机、PLC、传感器等现场仪表组成,同时开发配置了较为人性化的人机互动界面。该系统能动态反映出检测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值,能存储各根铜管的打压曲线、保压时间并对其合格与否进行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查找参数与进行质量跟踪提供了便捷。理论上来说,水压试验机检测控制系统无论是硬件和软件设计都能够很好的满足水压试验工艺流程的特殊要求,能够有效解决测试过程中因密封作用力控制不当而引起的相应问题。该系统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及时有效的检测出不良的产品,为能够生产出高规格的铜管材提供了技术保障,经济效益可观,在业界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二、自行密封管子快速试压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行密封管子快速试压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情况 |
1.3 顺酐生产及顺酐反应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 |
第二章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常见问题及原因 |
2.1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的一般结构 |
2.2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车间制造关键技术 |
3.1 顺酐反应器简介 |
3.2 主要部件制造工艺要求 |
3.3 主要零部件制造工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顺酐反应器车间制作装配工艺及检验和试验 |
4.1 穿管 |
4.2 管端定位 |
4.3 管端切削 |
4.4 管头焊接 |
4.5 胀管 |
4.6 氨渗漏试验 |
4.7 气密性试验及壳程水压试验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顺酐反应器现场制作安装工艺及其检验和试验 |
5.1 现场部分装配工艺流程图 |
5.2 现场总装工艺方案的确定 |
5.3 制作程序 |
5.4 安装程序 |
5.5 熔盐试验 |
5.6 水压试验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论文研究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集输油用柔性复合管的环境适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项目研究的意义 |
1.2.1 金属管材在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2.2 研究柔性复合管的必要性 |
1.2.3 油田集输管道材料的发展趋势 |
1.2.4 油田快速建产的需要 |
1.3 研究内容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管道现状分析 |
2.1 金属管道 |
2.1.1 金属管道的优点 |
2.1.2 金属管道的缺点 |
2.2 非金属管道 |
2.2.1 玻璃钢管线(GRP) |
2.2.2 塑料合金复合管 |
2.2.3 钢骨架塑料复合管 |
2.2.4 聚乙烯塑料管 |
2.2.5 柔性复合管 |
2.3 非金属管材使用情况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金属输油管材研究 |
3.1 非金属输油管线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
3.2 非金属输油管在国内的发展简史 |
3.3 柔性复合管的结构 |
3.3.1 柔性复合管的一般结构 |
3.3.2 柔性复合管的接头装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柔性复合管整管性能评价研究 |
4.1 静水压试验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试验结果 |
4.1.4 试验结果分析 |
4.2 爆破试验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2.3 试验结果 |
4.2.4 试验结果分析 |
4.3 拉伸试验 |
4.3.1 试验材料 |
4.3.2 试验方法 |
4.3.3 试验结果 |
4.3.4 试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柔性复合管内衬层材料性能评价研究 |
5.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现场试验研究 |
6.1 现场试验条件 |
6.2 复合管在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6.3 施工注意事项 |
6.4 柔性复合输油管线施工方案设计 |
6.4.1 运输要求 |
6.4.2 线路选择 |
6.4.3 管道敷设 |
6.4.4 试压 |
6.5 现场施工流程 |
6.6 本章总结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设计背景与意义 |
1.2.1 内防喷工具概述 |
1.2.2 内防喷工具面临的问题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内外内防喷工具发展现状 |
1.3.2 内防喷工具试验装置发展现状 |
1.4 设计目的与意义 |
1.5 设计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5.1 设计与研究的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5.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的总体设计及测试内容 |
2.1 测试装置总体设计 |
2.2 测试装置的测试内容 |
2.2.1 测试内容 |
2.2.2 测试装置工作原理 |
2.3 测试装置的技术要求及特点 |
2.3.1 测试装置的技术要求 |
2.3.2 测试装置的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
3.1 液压驱动液体增压泵的选择 |
3.2 泵及相应电机型号选择 |
3.3 测试装置的钻井介质循环部分 |
3.3.1 管道及法兰设计 |
3.3.2 水箱尺寸的计算 |
3.3.3 单管夹及单管夹垫板 |
3.3.4 阀类元件及辅助元件的选择要求 |
3.4 测试装置的测试连接部分 |
3.4.1 测试接头的设计 |
3.4.2 测试接头螺纹连接强度校核 |
3.5 底座结构与尺寸设计 |
3.6 测试装置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
3.6.1 测试装置的安装 |
3.6.2 测试装置的使用和维护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的测控系统设计 |
4.1 测试装置的数据采集基础 |
4.1.1 信号类型及数据采集原理 |
4.1.2 测试装置测量的物理量 |
4.1.3 数据采集卡 |
4.2 测试系统电磁阀控制原理 |
4.2.1 冲蚀测试电磁阀控制 |
4.2.2 密封性测试电磁阀控制 |
4.3 测试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 |
4.3.1 测试系统硬件选择 |
4.3.2 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
4.4 测试软件的界面设计 |
4.4.1 初始界面设计 |
4.4.2 测试参数设置 |
4.4.3 主界面设计 |
4.5 测试系统抗干扰设计 |
4.5.1 干扰源的形成 |
4.5.2 抗干扰措施 |
4.5.3 测试系统干扰因素与抗干扰措施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测试装置测试系统的仿真 |
5.1 密封性试验时的软件系统检验 |
5.2 冲蚀磨损试验时的软件系统检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试验流程编制 |
6.1 试验目的 |
6.2 试验内容 |
6.2.1 密封性试验 |
6.2.2 冲蚀磨损试验 |
6.3 试验步骤 |
6.4 判废技术条件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表 |
附录1 |
附录2 |
附件3 |
附录4 |
附录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4)BGT1扣油管密封性能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油管螺纹密封性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油管螺纹密封性国内研究现状 |
1.3 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第2章 高性能螺纹连接接头结构、性能及失效形式 |
2.1 高性能螺纹连接接头意义及分类 |
2.2 高性能螺纹连接接头结构及性能 |
2.3 高性能螺纹连接接头完整性机理 |
2.4 螺纹连接接头失效形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油管螺纹受力分析 |
3.1 高性能螺纹上扣扭矩分析 |
3.2 高性能螺纹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油管螺纹气密封室内实验装置的配置 |
4.1 气密封检测技术 |
4.2 实验装置的研发 |
4.3 操作流程的编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油管螺纹气密封室内实验研究 |
5.1 扭矩力大小对BGT1扣油管密封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
5.1.1 实验方案 |
5.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2 反复拉压载荷对BGT1扣油管密封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
5.2.1 实验方案 |
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 反复上卸扣对BGT1扣密封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
5.3.1 实验方案 |
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连续油管悬挂器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连续油管设备简介 |
1.1.2 连续油管生产管柱排水采气工艺原理 |
1.1.3 连续油管生产管柱排水配套装置及功能 |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外连续油管悬挂器现状 |
1.2.2 国内连续油管悬挂器现状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实施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措施 |
2 连续油管悬挂器设计方案及数学模型建立 |
2.1 连续油管悬挂器简介 |
2.1.1 连续油管悬挂器结构组成 |
2.1.2 连续油管悬挂器应用 |
2.1.3 连续油管悬挂器功能要求 |
2.2 连续油管悬挂器设计 |
2.2.1 连续油管悬挂器本体设计 |
2.2.2 建立连续油管悬挂器本体模型 |
2.2.3 连续油管悬挂器卡瓦设计 |
2.2.4 连续油管悬挂器密封组件设计 |
2.2.5 连续油管悬挂器卡瓦防松限位装置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基础理论计算 |
3.1 连续油管悬挂器综合应力、压剪计算 |
3.1.1 连续油管生产管柱深度和直径的选择、优化 |
3.1.2 连续油管悬挂器抗内压强度计算 |
3.1.3 连续油管悬挂器悬重支撑面抗挤压强度计算 |
3.1.4 连续油管悬挂器卡瓦强度校核 |
3.2 连续油管悬挂器有限元分析 |
3.2.1 Ansys Workbench介绍 |
3.2.2 静载条件下连续油管悬挂器有限元分析 |
3.2.3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3.3 静载条件下连续油管悬挂器卡瓦有限元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连续油管悬挂器拉力、压力试验 |
4.1 连续油管悬挂器拉力实验 |
4.2 连续油管悬挂器装置密封实验 |
4.2.1 连续油管悬挂器水压实验 |
4.2.2 连续油管悬挂器气密封实验 |
5 连续油管悬挂器现场应用及效果 |
5.1 YH11井口安装及采气方案设计 |
5.1.1 连续油管悬挂器安装方案 |
5.1.2 连续油管采气方案 |
5.1.3 连续油管悬挂器施工方案 |
5.1.4 工艺施工步骤及要求 |
5.2 连续油管悬挂器现场试验情况及使用效果分析 |
5.2.1 连续油管悬挂器现场试验情况 |
5.2.2 连续油管悬挂器使用井效果分析 |
5.3 连续油管悬挂器应用生产井情况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A 连续油管速度工艺安装示意图 |
附录B 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工艺实施效果证明 |
附录C 连续油管悬挂器及附件工程图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40MN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40MN水压试验机组成 |
2.1 40MN水压试验机结构组成 |
2.1.1 机械设备 |
2.1.2 液压系统 |
2.1.3 水系统 |
2.1.4 电气控制系统 |
2.2 40MN水压试验机技术参数 |
2.3 40MN水压试验机主要工艺参数及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3 40MN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分析及改进 |
3.1 辅助液压系统 |
3.1.1 工作原理 |
3.1.2 技术参数 |
3.1.3 性能分析 |
3.1.4 系统改进设计 |
3.2 增压器液压系统 |
3.2.1 工作原理 |
3.2.2 技术参数 |
3.2.3 性能分析 |
3.2.4 系统改进设计 |
3.3 油水平衡液压系统 |
3.3.1 工作原理 |
3.3.2 技术参数 |
3.3.3 性能分析 |
3.3.4 系统改进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仿真 |
4.1 SimulationX软件概述 |
4.1.1 SimulationX简介 |
4.1.2 SimulationX仿真软件特点 |
4.1.3 仿真目的 |
4.2 水压试验液压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4.2.1 试验钢管变形模拟模型建立 |
4.2.2 增压器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4.2.3 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测试实验 |
5.1 液压系统测试实验准备 |
5.2 液压系统测试实验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录 |
(8)水平井多级压裂电控滑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水平井水力压裂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水平井限流法压裂 |
1.2.2 水平井多级压裂 |
1.2.3 投球式多级压裂滑套 |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电控滑套实施方案与结构设计 |
2.1 电控滑套总体结构方案 |
2.2 电控压裂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1 电控压裂棒的机械结构 |
2.2.2 电控压裂棒电控单元控制功能的实现 |
2.3 传感短节结构与工作原理 |
2.3.1 传感短节机械结构 |
2.3.2 电控压裂棒与传感短节之间的相互作用 |
2.3.3 电控压裂棒的控制程序 |
2.4 滑套本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
2.4.1 滑套本体的机械结构 |
2.4.2 电控压裂棒与滑套本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控压裂棒运动规律研究 |
3.1 电控压裂棒运动规律相关研究 |
3.2 电控压裂棒模型在水平管中迁移数值模拟 |
3.2.1 动参考系方法的理论基础 |
3.2.2 电控压裂棒模型运动控制方程与计算程序 |
3.2.3 电控压裂棒模型运动计算区域几何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3.2.4 计算域边界条件 |
3.2.5 湍流控制方程 |
3.2.6 管壁与电控压裂棒模型壁面附近流场的处理 |
3.2.7 电控压裂棒模型运动模拟结果分析 |
3.3 电控压裂棒模型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
3.3.1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 |
3.3.2 电控压裂棒模型运动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控压裂棒总体响应时间研究 |
4.1 电控单元的瞬态响应时间 |
4.2 电力拖动系统的瞬态响应 |
4.2.1 耐高压磁力执行器的控制方程 |
4.2.2 衔铁和磁铁的受力计算 |
4.2.3 耐高压磁力执行器机械特性数值模拟 |
4.2.4 耐高压磁力执行器机械特性实验研究 |
4.2.5 电力拖动系统瞬态响应方程 |
4.3 拨爪控制机构的响应时间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柔性球座力学特性研究 |
5.1 柔性球座变形过程的数学模型 |
5.1.1 柔性球座变形过程的简化与假设 |
5.1.2 基于能量法的柔性球座变形数学模型 |
5.2 柔性球座变形的有限元模拟 |
5.2.1 计算所使用的几何模型 |
5.2.2 计算模型设置 |
5.2.3 计算结果与分析 |
5.3 数学模型预测能力检验 |
5.4 柔性球座压缩变形实验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电控滑套原理样机试制与性能测试 |
6.1 电控滑套原理样机试制 |
6.2 电控压裂棒的耐热实验 |
6.3 电控压裂棒的耐高压实验 |
6.4 电控压裂棒投球实验 |
6.4.1 电控压裂棒投球实验台设计 |
6.4.2 电控压裂棒传感功能验证实验 |
6.4.3 电控压裂棒传感可靠性实验 |
6.4.4 电控压裂棒寻的功能验证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大型矿砂船精益舾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现状 |
1.3.2 国内现状 |
1.3.3 综合分析 |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重点 |
1.4.1 总体思路 |
1.4.2 主要内容 |
2 精益造船原理 |
2.1 现代造船概述 |
2.2 成组技术原理 |
2.3 精益造船原理 |
2.3.1 精益生产起源 |
2.3.2 精益造船模式 |
2.3.3 精益造船模式与传统造船模式的区别 |
2.4 本章小结 |
3 VLOC船先行舾装精益舾装研究及应用 |
3.1 先行舾装的类型及特征 |
3.1.1 单元组装 |
3.1.2 分段预舾装 |
3.1.3 总段舾装 |
3.2 VLOC船单元组装精益舾装作业研究及应用 |
3.2.1 VLOC船单元组装的现状及分析 |
3.2.2 VLOC船单元组装精益舾装实施 |
3.2.3 VLOC船单元组装精益舾装效果 |
3.3 VLOC船总段精益舾装作业研究及应用 |
3.3.1 VLOC船总段舾装的现状及分析 |
3.3.2 VLOC船总段舾装精益舾装实施 |
3.3.3 VLOC船总段精益舾装实施效果 |
3.4 本章小结 |
4 VLOC船船坞水下工程精益舾装研究及应用 |
4.1 VLOC船轴/舵系安装工程精益舾装研究及应用 |
4.1.1 VLOC船轴/舵系镗孔精益舾装研究及应用 |
4.1.2 VLOC船轴舵系安装精益舾装研究及应用 |
4.2 VLOC船主机安装精益舾装研究及应用 |
4.2.1 VLOC船主机安装的现状及分析 |
4.2.2 VLOC船主机安装精益舾装实施 |
4.2.3 L0016 船主机安装精益舾装效果 |
4.3 VLOC船船坞水下工程精益舾装成果 |
4.3.1 形成了完备的工艺文件 |
4.3.2 形成了合理的工艺流程 |
4.3.3 形成了标准的作业周期 |
4.4 本章小结 |
5 VLOC船货舱盖系统精益舾装研究及应用 |
5.1 VLOC船货舱盖系统的设计与功能 |
5.2 VLOC船舱口围及舱口盖制作精度控制 |
5.2.1 舱口围制作及安装精度控制 |
5.2.2 舱口盖制作精度控制 |
5.3 VLOC船货舱盖系统精益舾装研究及应用 |
5.3.1 VLOC船货舱盖系统现状及分析 |
5.3.2 VLOC船货舱盖系统精益舾装研究 |
5.3.3 VLOC船舱口盖系统调试研究 |
5.3.4 VLOC船货舱盖系统精益舾装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基于水压试验机检测系统中油压与水压平衡的模糊PID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水压试验机检测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
1.2.2 国内水压试验机检测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二章 铜管静水压试验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
2.1 铜管水压试验机设备构成 |
2.1.1 试压主机 |
2.1.2 水压系统 |
2.1.3 液压系统 |
2.1.4 检测控制单元 |
2.1.5 喷码机 |
2.1.6 电器系统 |
2.1.7 供配电系统 |
2.2 水压试验工艺 |
2.2.1 水压试验工艺流程 |
2.2.2 水压试验工艺分析 |
2.3 水压试验机检测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3.1 水压控制分析 |
3.2 密封作用力控制分析 |
3.2.1 油压和水压的关系分析 |
3.2.2 油压控制模型分析 |
3.2.3 理论推导系统数学模型 |
3.2.4 阶跃响应法辨识系统参数 |
3.3 油压控制策略分析 |
3.3.1 油压控制基本要求 |
3.3.2 PID控制器 |
3.3.3 模糊控制 |
3.4 油压控制的模糊PID设计 |
3.4.1 油压模糊PID的结构 |
3.4.2 基本论域、模糊论域、模糊子集的确定 |
3.4.3 隶属度函数、模糊控制规则的确定 |
3.4.4 模糊推理与解模糊化 |
3.4.5 仿真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水压试验机检测控制系统硬件实现 |
4.1 检测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
4.1.1 系统硬件构架 |
4.1.2 系统硬件选型 |
4.2 水压单元硬件设计 |
4.3 缺陷检测单元硬件设计 |
4.4 液压单元硬件设计 |
4.4.1 往复油路硬件设计 |
4.4.2 增压油路硬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水压试验机检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软件构架 |
5.2 监控界面设计 |
5.2.1 登录界面 |
5.2.2 系统工况图 |
5.2.3 参数设定界面 |
5.2.4 数据曲线界面 |
5.2.5 数据存储与查询的软件设计 |
5.3 控制程序设计 |
5.3.1 主程序设计 |
5.3.2 油压模糊PID子程序软件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运行 |
6.1 调试阶段 |
6.1.1 硬件调试 |
6.1.2 软件调试 |
6.2 系统试运行及分析 |
6.2.1 系统试运行 |
6.2.2 运行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四、自行密封管子快速试压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固定管板式反应器制造工艺研究[D]. 付庆端.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2]集输油用柔性复合管的环境适用性评价研究[D]. 全娇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9)
- [3]内防喷工具测试装置设计与开发[D]. 陈永森.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4]BGT1扣油管密封性能影响分析[D]. 姚启龙.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5]连续油管悬挂器研究与设计[D]. 刘伟. 西华大学, 2018(02)
- [6]40MN水压试验机液压系统相关技术研究[D]. 刘兆祺.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7]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D]. 王安琦. 延边大学, 2018(01)
- [8]水平井多级压裂电控滑套研究[D]. 姚本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9]大型矿砂船精益舾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肖志建.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9)
- [10]基于水压试验机检测系统中油压与水压平衡的模糊PID控制[D]. 许东亮. 长沙矿山研究院,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