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钢2500m~3高炉料流调节阀故障诊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岚臻[1](2018)在《无料钟高炉布料过程模拟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炉炼铁是钢铁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其主要耗能排污的环节之一,高炉布料是高炉炼铁过程中的原料输入环节,同时也是炉况调节的重要控制手段之一,形成一个合理的料面形状来改善高炉炉况、提高煤气流利用率是高炉布料过程控制的主要的目标。本文以LZ钢铁二号高炉及其串罐式的无料钟炉顶布料设备为研究对象,1)首先针对单颗粒炉料在高炉布料各个过程中的运动进行机理分析,并结合高炉专家的相关经验知识建立高炉布料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离散单元法采用EDEM软件对高炉布料过程进行仿真,基于仿真结果对原有数学模型进行验证以及优化。2)随后对布料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并针对高炉布料过程控制问题,以料面形状为控制目标,提出相应的控制结构,并提炼其中的优化问题,建立相应的优化问题模型,并将其分为固定档位的问题和非固定档位的问题采用模式搜索法与遗传算法进行求解3)鉴于高炉实际料面形状难于直接测量的问题,结合LZ钢铁二号高炉上的工业内窥镜,提出基于双目视觉的料面形状检测方法,为布料过程控制提供参考料面。4)最后基于研究内容开发出相应的软件。
田杰,胡雪萍,盛正平[2](2012)在《液压缸悬臂结构料流调节阀的设计》文中指出料流调节阀能很好地满足高炉冶炼对布料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液压缸悬臂结构料流调节阀的设计过程,对阀径、布料速度、转臂的受力等进行了计算,并根据料流量Q与开度α之间的函数关系,绘制了相应的料流曲线。为料流控制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张月蓉[3](2012)在《基于瞬态模型的大流量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调节阀是流体输送系统中重要的控制部件,在流体管道输送中,合理采用调节阀对调节介质的流量、压力等参数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控制流体脉动,对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节阀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冶金、电力、轻工、水利、船舶以及航空等领域,随着工业发展的需要,流体管道输送向着更大流量、更高压力的方向发展,因此大流量调节阀的应用更为广泛。钢厂利用混合煤气进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工程中,气体供给量大,对混合煤气的流量要求高达54000Nm3/h以上,用于混合煤气压力控制的调节阀公称通径超过200mm。大流量混合煤气的稳压控制是钢厂循环发电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通常采用预防性定期检修的手段保证大流量调节阀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预防性检修存在着“维修过剩”的问题,致使维修费用过高,导致可靠性降低,故障率上升;另一方面国内工业领域对大流量调节阀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我国相关的调节阀故障诊断工作的深入研究不足,气体压力调节阀的故障诊断研究报道少见,尤其大流量气体压力调节阀故障诊断的报道就更为鲜见,高性能大流量调节阀的最先进技术都被国外公司垄断,而且许多关键的调节阀价格高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人民币。因此大流量调节阀的故障诊断方法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由于大流量混合煤气调节阀应用场合的特殊性,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很难提取故障发生时的事故特征,而且由于流场脉动,直接信号检测分析方法难以甄别异常的信号产生的原因;当开发调节阀新产品时,用于故障诊断的知识获取成为实现故障诊断的瓶颈。而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将系统的模型和实际系统冗余运行,通过对比产生残差信号,剔除控制信号对系统的影响因素,基于模型的方法适合于调节阀的故障诊断。对于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是关键问题。调节阀中的介质流动受物理守恒定律的支配,因此建立调节阀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灰箱理论”的方法,即将理论建模方法和系统辨识建模方法结合起来:机理已知的部分采用理论建模方法,机理未知的部分采用系统辨识建模的方法。输入输出数据是系统辨识的基础,由于大流量调节阀的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采取做样机试验的方法在试验室环境下获取数据难以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的现场测试数据耗时长、成本高以及试验条件下模拟实际工况的局限性等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流体流动问题的优越性和可靠性越来越明显。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对物理守恒定律的数学描述可以得到调节阀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定量描述流场的数值解,因此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研究调节阀流场,可以克服试验室条件的局限性,在场变量近似值的基础上获取输入输出数据,然后按照最小二乘法辨识方法,建立调节阀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混合煤气的组分相关数据的分析计算,给出了在调节阀流场中混合煤气特性的判断方法和依据;研究不同开度情况下调节阀流道CAD模型的快速建模方法和分块划分网格方法,可以满足不同情况的数值试验要求、提高建模效率,并得到网格质量较好的网格模型,从而保证计算准确性;确立调节阀流场的控制方程、离散化方法以及数值计算方法,得到调节阀流场CFD模型的建模和求解的思路,解决调节阀流场数值试验中关于试验方案、试验过程以及结果后处理等问题,并分别完成了大流量调节阀正常工作状态、泄漏故障状态以及堵塞故障状态的数值试验。根据数值试验的结果分析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确定系统辨识模型的模型类型。根据参数辨识方法建立准则函数,对调节阀流场的基于压力和开度的瞬态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利用数值试验结果分析压力损失和开度变化对流场滞后现象的影响规律,确立采样时间的函数类型,通过参数估计建立调节阀出口压力的采样时间控制模型;根据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的数值试验结果,考察瞬态模型预测的调节阀出口压力变化规律,采用实际出口压力相对于预测值的变化趋势,即出口压力相对于预测值偏差的大小和趋势作为故障征兆,为实现泄漏故障和堵塞故障的诊断提供依据。根据调节阀流场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给出调节阀故障诊断中残差的设计原则以及阈值和故障分析残差的定义,提出基于统计方法的残差算法,完成调节阀故障指示器的设计;根据确定的故障监测与诊断的详细步骤,分析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要求,确定所需硬件,选择软件开发平台,结合开发平台特点确定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过程的数据流向,为基于瞬态模型的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的相关软件开发与应用提供指导方案。选择试验平台中的测试设备和试验管路,确定相关的结构尺寸和元件安装尺寸,在稳压试验平台进行调节阀流场的测试试验;同时根据测试平台的试验管路结构尺寸,利用快速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不同开度下试验管路中小流量调节阀的三维模型并分块划分网格,进行小流量调节阀的数值试验,并根据测试元件的安装尺寸处理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建立小流量调节阀流场的瞬态模型和采样时间控制模型,对测试试验结果和小流量调节阀瞬态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证明:论文提出通过对残差信号的分析实现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的方法是可行的,即瞬态模型对于调节阀流场状态的预测结果具有有效性,同时证明采用CFD方法进行调节阀流场数值试验具有可靠性。综上所述,论文以大流量混合煤气的压力调节阀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有关理论,结合CFD软件,对大流量调节阀的瞬态压力场规律进行研究;应用系统辨识的有关理论得到了调节阀的压力场参数,建立了调节阀瞬态流场的数学模型;应用故障诊断理论提出大流量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的方法,从而既保证调节阀在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又避免调节阀的“维修过剩”问题。论文研究结果对推动钢铁厂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践价值,也为高性能大流量调节阀应用的国产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撑。本课题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钢厂循环发电工程中大流量煤气的智能优化控制及应用技术(2008AA042130)”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大流量高频响核电控制阀的多场耦合振动与泄漏自感知机理研究”(20110131110042)的支持。
于要伟[4](2008)在《无料钟高炉布料模型的研究》文中指出高炉装料制度是四套日常操作制度之一。高炉装料制度直接影响着炉料在炉喉内的初始分布。炉料的初始分布决定着高炉上部块状带的透气性、煤气流分布、气-固两相的化学反应,而块状带的透气性和化学反应是影响煤气利用率、铁水质量和产量、高炉顺行和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高炉布料的主要规律,建立起高炉装料制度和炉料初始分布之间关系的模型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无料钟串罐式高炉装料系统,利用无料钟高炉布料经验,结合物理运动学知识、数学知识、高炉工艺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建立了无料钟高炉布料数学模型,并针对一座无料钟2500 m3级高炉的装料系统和高炉上部,建立起一个1/15的缩小物理模型,就数学模型中的主料流轨迹进行了验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首先提出了课题的学术背景及意义,阐明了高炉布料模型对高炉生产的重要意义,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了综述,并指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2)详细地介绍了炉顶设备发展的历程和无料钟高炉布料方式的多样性,对无料钟炉顶布料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解析,分析了影响无料钟布料各方面的因素。(3)从炉料离开料罐后的行径建立模型,分别建立了节流阀与料流速度的模型、炉料在溜槽上的运动模型、料流轨迹模型、料面形状模型、料面下降对料面形状的修正模型、混合层对料面形状的修正模型和矿焦比预测模型等七个数学模型,并针对一座串罐式2500 m3级高炉的一套具体装料制度进行了仿真,不但可以得到每个溜槽倾角下的料面形状和整个炉喉半径上的炉面形状,而且可以得到径向上的矿焦比。(4)针对一座串罐式2500 m3级高炉的装料系统和高炉上部,建立起一个1/15的缩小物理模型。首先是对所选用的原料粒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测量了所选用原料的相关物理性质,最后对数学模型中的料流轨迹进行了验证。实验有利地说明了所建数学模型中料流轨迹模型的正确性。(5)最后对本课题所做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根据当前的研究状况对高炉布料模型的进一步研究的前景做了展望。
梁栋[5](2008)在《烧结配料、高炉生产及调度过程优化模型研究》文中提出高炉炼铁系统是钢铁冶金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整个流程工序繁多,工艺机理复杂,现象解释困难。对关键过程工艺操作建立优化模型,对维系生产稳定,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已有许多针对高炉炼铁过程优化的研究,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数学模型,但是这些研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烧结配料优化中仅着眼于化学成分的约束;高炉布料优化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模型的一些假设条件与现实难以吻合;高炉炉况判断及预测模型复杂,知识获取困难等。而对于“烧结-高炉”工艺过程的调度优化模型研究也鲜有报道。本文针对高炉炼铁系统中,烧结配料,高炉布料,高炉炉况判断以及区域调度分别建立了工艺预测及优化模型。①烧结配料优化模型中:1)运用遗传算法对重钢烧结配料进行了优化,在保证烧结矿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综合指标符合入炉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烧结矿各项指标的稳定性。2)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起了烧结矿物理性能与配矿的函数关系。对指导当前配料基础上的优化配矿有良好效果。解决配料过程中烧结矿冶金性能的约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②高炉布料模型中:1)运用传统力学理论,结合炉料布料过程中运动关系、炉料堆积堆角修正O/C比预测等模块建立了高炉无料钟布料模型。其中,对于料流轨迹采用了两条料股的方式,更符合物理规律,对于料面形状的处理采用了多段线性化处理。2)结合遗传算法,建立了基于目标O/C比布料操作优化模型,可较好的实现目标O/C比下的布料参数优化。3)建立1:15的物理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主料流轨迹及下料流轨迹;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操作参数对于不同粒度的原料布料堆尖位置的影响。4)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检测固体散料的方法,以此测量了实验布沙形成的堆角,研究了不同操作参量下堆积过程中堆角的变化规律。③高炉炉况判断模型中:1)结合遗传算法以及模糊聚类,建立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炉况判断模型。通过优化可自主选择最佳的建模方法及相应参数;可完全经由数据分析而自行生成基础规则库,打破传统专家系统知识获取的困难;模型简易,程序编写简单,易于维护与进一步的开发。今后将实时数据存库,定期重复上述过程,将会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进化功能。2)提出以小波分析结合支持向量的技术路线对高炉生产中的透气性指数进行预测,通过与其它人工智能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比较,其预测精度高,拟合与推广能力也比较好。④“烧结-高炉”工序调度优化模型中:1)以炼钢需求为订单,使用弧赋时Petri网(TAPN)对“烧结-高炉”工序进行建模,提出了包括关键操作的连续性函数、满足订单的供应函数和关键仓贮的稳定性函数在内的复合目标函数。最小化目标函数为目标通过遗传算法搜索最优的调度参数。2)以某炼铁厂生产数据代入模型,通过仿真优化后的调度参数:可以满足关键操作连续;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完成订单;可以保持关键仓储最佳的稳定性。3)将模型逆转可实现物流追踪功能。4)模型进行简单的修改,引入检修计划,可以实现检修计划下的调度优化。
徐剑峰[6](2003)在《马钢2500m3高炉料流调节阀故障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马钢2500m3高炉 PW 型无料钟炉顶料流调节阀开关异常进行综合诊断分析,从外部现象准确地确定故障部位和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故障排除方法。
二、马钢2500m~3高炉料流调节阀故障诊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钢2500m~3高炉料流调节阀故障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无料钟高炉布料过程模拟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炉炼铁生产优化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特色与创新 |
第二章 无料钟高炉布料过程简介 |
2.1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简介 |
2.2 无料钟炉顶布料设备与布料过程 |
2.3 无料钟高炉布料方式 |
2.4 无料钟布料影响因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炉布料过程建模 |
3.1 基于机理分析与专家经验的炉料运动模型 |
3.1.1 炉料的初始运动状态 |
3.1.2 炉料到达溜槽上的初速度 |
3.1.3 炉料在溜槽上的运动 |
3.1.4 炉料在空区中的运动 |
3.1.5 炉料堆积模型 |
3.1.6 炉料下降运动模型 |
3.2 布料过程计算 |
3.3 基于DEM仿真的模型验证 |
3.3.1 DEM简介 |
3.3.2 EDEM模型及参数 |
3.3.3 料流调节阀出口速度 |
3.3.4 炉料在溜槽上运动与料流宽度 |
3.3.5 料面形状函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料面形状的布料过程控制与优化 |
4.1 问题描述 |
4.1.1 布料过程控制概述 |
4.1.2 布料过程控制结构框图 |
4.1.3 优化问题描述 |
4.2 优化问题求解方法 |
4.2.1 问题分析 |
4.2.2 模式搜索法 |
4.2.3 遗传算法 |
4.2.4 非固定档位问题下的融合算法 |
4.3 反馈校正方法 |
4.4 仿真实验 |
4.4.1 优化问题仿真结果 |
4.4.2 反馈校正仿真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料面形状检测方法 |
5.1 双目测距原理 |
5.1.1 距离计算原理 |
5.1.2 双目测距中的各坐标系介绍 |
5.1.3 双目标定与校正 |
5.1.4 立体匹配 |
5.2 料面形状检测方法 |
5.2.1 料面形状检测设备与环境 |
5.2.2 料面形状检测流程 |
5.2.3 世界坐标系下的异常点检测 |
5.2.4 提取二维的料面形状函数 |
5.3 仿真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炼铁高炉高性能运行控制软件 |
6.1 软件的整体结构介绍 |
6.2 布料仿真模块 |
6.3 布料过程控制模块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3)基于瞬态模型的大流量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大流量调节阀的应用背景 |
1.1.2 大流量调节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1.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调节阀故障诊断的研究综述 |
1.2.1 调节阀的故障概述 |
1.2.2 调节阀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3 故障诊断理论综述 |
1.3.1 故障诊断理论的应用概述 |
1.3.2 故障诊断理论的分类 |
1.4 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
1.4.1 确定适用于大流量调节阀故障的诊断方法 |
1.4.2 建立大流量调节阀系统的数学模型 |
1.4.3 确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试验方法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论文体系结构 |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2 论文的体系结构 |
第2章 大流量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的理论基础 |
2.1 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的特点分析 |
2.1.1 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的分类 |
2.1.2 基于状态估计的诊断方法的关键问题 |
2.2 最小二乘法辨识的思路 |
2.2.1 系统辨识的关键问题 |
2.2.2 最小二乘法的准则函数 |
2.3 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的应用思路 |
2.3.1 CFD模型建模和求解的方法 |
2.3.2 调节阀流场数值试验的关键问题 |
2.4 混合煤气调节阀流场特性的研究 |
2.4.1 混合煤气的压缩性假设 |
2.4.2 混合煤气流动状态分析 |
2.4.3 调节阀流场的定常与非定常假设 |
2.4.4 调节阀流场的压力场特性分析 |
2.4.5 调节阀流场的时滞现象分析 |
2.5 调节阀常见故障的机理 |
2.5.1 调节阀泄漏故障的机理研究 |
2.5.2 调节阀卡堵故障的机理研究 |
2.6 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研究的技术路线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的数值试验研究 |
3.1 调节阀流场三维模型快速建模的方法 |
3.1.1 流场CAD三维建模的主要内容 |
3.1.2 阀体内腔体素的建立方法 |
3.1.3 建立流场三维模型的布尔运算 |
3.1.4 不同开度流道模型的建立方法 |
3.2 调节阀流场网格模型的建模方法 |
3.2.1 CAD软件与前处理软件的协同要点 |
3.2.2 调节阀流场CAD模型的分块方法 |
3.2.3 调节阀流场的网格划分方法 |
3.3 调节阀流场CFD模型的建模方法 |
3.3.1 调节阀流场的控制方程 |
3.3.2 调节阀流场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3.3.3 调节阀流场数值计算方法 |
3.4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正常工作状态的数值试验 |
3.4.1 正常工作状态数值试验方案的确定 |
3.4.2 调节阀流场数值试验的方法 |
3.4.3 数值试验结果的后处理 |
3.5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故障状态的数值试验 |
3.5.1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泄漏故障的数值试验 |
3.5.2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堵塞故障的数值试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流量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的数学模型研究 |
4.1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的瞬态模型的研究 |
4.1.1 大流量调节阀瞬态模型的模型类型 |
4.1.2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瞬态模型的参数估计 |
4.1.3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瞬态模型的可信性检验 |
4.2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采样时间的控制模型的研究 |
4.2.1 大流量调节阀流场采样时间控制模型的模型类型 |
4.2.2 大流量调节阀采样时间的控制模型的参数估计 |
4.2.3 大流量调节阀采样时间的控制模型的可信性检验 |
4.3 大流量调节阀主要故障的状态征兆的研究 |
4.3.1 大流量调节阀出口压力偏差 |
4.3.2 不同状态出口压力偏差的变化趋势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瞬态模型的大流量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 |
5.1 故障状态指示器的设计 |
5.1.1 残差和相对残差 |
5.1.2 阈值与故障分析残差 |
5.1.3 基于统计方法的残差算法 |
5.1.4 故障状态指示器的结构 |
5.2 基于瞬态模型的故障监测与诊断过程 |
5.2.1 故障监测与诊断的主要内容 |
5.2.2 故障监测与诊断的步骤 |
5.3 故障监测与诊断的实现方法 |
5.3.1 软件与硬件实现的主要内容 |
5.3.2 硬件实现的重点问题 |
5.3.3 软件实现的平台 |
5.3.4 软件模块的数据流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调节阀流场瞬态模型的试验验证 |
6.1 验证瞬态模型的测试试验 |
6.1.1 测试平台的关键设备 |
6.1.2 测试试验的关键问题 |
6.2 验证瞬态模型的数值试验 |
6.2.1 建立小流量调节阀流场三维模型 |
6.2.2 建立小流量调节阀流场网格模型 |
6.2.3 小流量调节阀流场的数值试验结果 |
6.3 小流量调节阀的瞬态模型 |
6.3.1 小流量调节阀的瞬态模型的参数估计 |
6.3.2 小流量调节阀瞬态模型的可信性检验 |
6.4 小流量调节阀采样时间控制模型 |
6.4.1 小流量调节阀采样时间控制模型的参数估计 |
6.4.2 小流量调节阀采样时间控制模型的可信性检验 |
6.5 瞬态模型的验证 |
6.5.1 测试试验的数据处理方案 |
6.5.2 测试试验的数据处理结果 |
6.5.3 瞬态模型的验证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4)无料钟高炉布料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 |
1.4 创新与特色 |
1.5 本章小结 |
2 无料钟高炉布料简述 |
2.1 炉顶设备发展历程 |
2.2 无料钟高炉布料方式 |
2.3 无料钟炉顶布料过程解析 |
2.4 影响无钟炉顶布料因素的分析 |
2.5 小结 |
3 高炉布料数学模型 |
3.1 节流阀与料流速度的模型 |
3.2 炉料在溜槽上的运动模型 |
3.3 料流轨迹模型 |
3.4 料面形状模型 |
3.5 料面形状长大机理 |
3.6 料面下降对料面形状的修正 |
3.7 混合层对料面形状的修正 |
3.8 矿焦比预测模型 |
3.9 数学模型的运用 |
3.10 小结 |
4 物理模型对料流轨迹的实验验证 |
4.1 物理模型实验的理论基础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
4.2 物理模型对数学模型料流轨迹的验证 |
4.2.1 实验炉料粒度的选择 |
4.2.2 炉料物理性能测量 |
4.2.3 炉料出溜槽后料流轨迹的验证 |
4.3 实验结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课题结论 |
5.2 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前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烧结配料、高炉生产及调度过程优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炼铁过程工艺简介 |
1.2 炼铁过程预测及优化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1 针对工艺设备的预测及优化 |
1.2.2 针对工艺操作的优化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1.4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
2 烧结配料优化模型 |
2.1 引言 |
2.2 烧结配料的理论计算与分析 |
2.3 遗传算法介绍 |
2.4 优化配料数学模型的建立 |
2.4.1 目标函数 |
2.4.2 约束条件 |
2.4.3 遗传算法的实现 |
2.5 模型应用与验证 |
2.5.1 模型应用 |
2.5.2 试验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3 无料钟高炉布料及优化模型 |
3.1 引言 |
3.2 高炉无料钟布料数学模型 |
3.2.1 模型假设 |
3.2.2 节流阀与料流速度解析 |
3.2.3 炉料在溜槽上的运动解析 |
3.2.4 料流轨迹解析 |
3.2.5 料面形状解析 |
3.2.6 料面下降对料面形状的修正 |
3.2.7 矿焦比预测 |
3.2.8 数学模型的运用 |
3.3 优化模型 |
3.3.1 模型介绍 |
3.3.2 实例分析 |
3.4 物理模型实验及探讨 |
3.4.1 料流轨迹的物理模型实验验证 |
3.4.2 操作参数对于不同粒度的原料布料堆尖位置的影响 |
3.4.3 旋转溜槽布沙堆积角度的实验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高炉炉况智能判断与预测模型 |
4.1 引言 |
4.2 高炉炉况智能判断模型 |
4.2.1 高炉传统炉况控制方法及特点 |
4.2.2 较成熟的炉况判断方法 |
4.2.3 建模方法介绍 |
4.2.4 操作参量对于炉况的影响 |
4.2.5 模型建立与分析 |
4.2.6 基于1200m~3 高炉数据的验证 |
4.2.7 小结 |
4.3 高炉透气性指数预测模型 |
4.3.1 高炉透气性指数介绍 |
4.3.2 建模方法介绍 |
4.3.3 预测模型的建立 |
4.3.4 与用透气性指数原始数据建模的比较 |
4.3.5 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5 “烧结-高炉”工序调度仿真及优化模型 |
5.1 引言 |
5.2 Petri 网介绍 |
5.3 调度仿真及优化模型 |
5.3.1 “烧结-高炉”工序段Petri 网模型 |
5.3.2 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优化 |
5.4 实例运行 |
5.5 物流追踪功能的实现 |
5.6 检修计划下的调度优化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马钢2500m~3高炉料流调节阀故障诊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无料钟高炉布料过程模拟与优化[D]. 李岚臻.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2]液压缸悬臂结构料流调节阀的设计[J]. 田杰,胡雪萍,盛正平. 重型机械, 2012(05)
- [3]基于瞬态模型的大流量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 张月蓉. 山东大学, 2012(11)
- [4]无料钟高炉布料模型的研究[D]. 于要伟. 重庆大学, 2008(06)
- [5]烧结配料、高炉生产及调度过程优化模型研究[D]. 梁栋. 重庆大学, 2008(06)
- [6]马钢2500m3高炉料流调节阀故障诊断分析[J]. 徐剑峰. 炼铁, 2003(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