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D120调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亮,景慎旗,王忠民,张劲松,乔莉,郭建军,刘云[1](2021)在《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院前院内急救管理平台建设》文中认为目的:解决院前与院内急救数据的传输稳定性问题,提高急救信息互联互通水平。方法: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院内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对院前院内急诊系统进行标准化数据传输、医联体院前急救模式改造和统一调度平台建设,打通院前和院内急救系统。结果:院内医生可提前查看院前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等诊疗信息,并通过5G网络与患者或医生进行实时视频沟通或指导。结论:5G的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特性,可大大缩短抢救响应时间,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实现院前院内信息资源共享、院前院内急救系统信息互联互通,为院前急救、智慧医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邓光辉,王雁,蒋源,张绮凌,林艺景,黄欣[2](2020)在《韶关市心脏骤停社会急救模式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以心脏骤停为主导的社会急救运行模式,为政府制定急救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推进落实一系列社会急救相关项目,包括实施急救优先调度系统(MPDS)、设立"急救体验屋"、推进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广泛开展心肺复苏+AED急救技能培训、组建急救志愿者队伍并实施志愿者调派与120指挥调度平台互联互通等,构建城市急救"生存链"。结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众急救培训,有效提升了城区居民急救知识普及率,达1.08%;应用MPDS成功指导抢救11名心脏骤停患者(其中有4人痊愈出院),指导4名孕妇在家顺利分娩;组建急救志愿者队伍,着力打通志愿者调派与120指挥调度平台互联互通,创新心脏骤停社会急救路径。结论:以心脏骤停为主导的社会急救模式,不仅有利于缩短心源性猝死(SCD)急救"空窗期",提高现场抢救成功率,而且有利于提升城市社会急救能力和水平,具有广泛的社会推广应用价值与前景。
贺宁,杨叶,王文波[3](2020)在《融入智慧城市的“120”智慧急救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20"急救属于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同时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本地区日常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文章构建了融入智慧城市的"120"智慧急救体系,通过借助"互联网+"跨界创新的思维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以应急医疗云数据为核心,以物联网、数据传输交换为技术,促进智慧急救与智慧城市中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整合与应用,通过构建一套集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智能决策与指挥调度、智能优化路径、远程医疗信息传输、远程专家指导及分级能力救治为一体的智慧急救系统,以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应急救治医疗服务,提供更公平、合理的应急救治医疗资源供给,提供更安全、低失误的医疗保障,实现高度智能化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与监管,实现维护常州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地区安全重要作用。
李潇[4](2020)在《南国市医院大数据医疗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
廖力,邓祺丹,陈莉,胡丽,何平平,蒋穗斌[5](2020)在《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毒蛇咬伤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我院构建的"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以银环蛇为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软件创造3D情景虚拟毒蛇咬伤患者环境、病情、抢救场景等,融合实践教学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虚实结合以临床思维串联基础护理、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实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
陶鹰[6](2019)在《“互联网+”之西部掠影——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医疗健康”》文中研究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加快医联体建设,发展"互联网+医疗",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胡莉,田纪安,乔毅,杨蕴青,郝晓明,汤齐生[7](2018)在《跨区域应急联动医疗救援模式与应用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适合行政交界区域的跨区域应急联动医疗救援体系的模式,提升交界区域应急医疗救援效率和水平。方法:通过对银川周边交界区域现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不足进行分析,依托区域合作内现有的急救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理论,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授权指挥"的应急救援机制。结果:通过在交界区域双方(多方)建立联动机制,搭建指挥调度平台,制定应急预案,组织跨区域应急演练,使交界区域的突发事件处置效率大大提升。结论:以急救呼叫反应时间为唯一标准,构建"统筹、协调、联动、高效"的多层次、网格化区域医疗应急联动救援模式,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授权指挥"的应急救援机制,对提高银川周边区域交界地区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急救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不同行政区域急救体系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地区间应急救援无缝隙连接的"大急救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史俊林,周敬梅,郑洋,黄玉萍,舒俊[8](2017)在《微急救在院前急救智慧化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提出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全面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拓展和实施,微信在急救行业中也大有作为。宜昌市急救中心经过前期调研,结合宜昌市院前急救通讯指挥调度系统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开发了微急救报警平台,实现了市民微信报警的功能。微急救的应用提高了宜昌市院前急救工作智慧化、信息化的程度,提升了广大市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乔凡丁[9](2016)在《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分级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能做到对于每个急救呼救都立即派遣一名医生到达患者身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120呼救量逐年上升、院前医生越来越缺乏等问题,我市也不例外,如何利用MPDS解决急救需求高速上升和院前医疗力量发展瓶颈的矛盾问题十分紧迫。因而本课题根据这样的需求,设计了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分级调度系统。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分级调度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四个阶段。首先,对整个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的业务需求、功能需求以及用户需求,并结合系统流程图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结合数据流图概要设计系统运行所需的各种数据;然后,结合各个系统功能对各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具体到每个模块的流程实现、以及如何设计数据库以提高查询效率、病人信息的安全性、急救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最后,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全面评估系统功能。鞍山市120系统在现有指挥调度系统的基础上,引进国际先进的分级调度指挥系统,实现科学、快速、高效的分级调度,实现调度流程的标准化、病情评估准确化、急救资源利用的科学化,实现院前院内急救链条上的高效运转、无缝衔接。采用MPDS急救优先调度系统指挥调度管理模式,利用事先精心准备的标准对话预案进行急救电话的受理,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自救互救指导,最大程度保证所救治人员的生命安全。应用MPDS提高紧急救治能力及诊疗质量势在必行。
李天聪[10](2016)在《大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庆市120急救系统已经连续使用10多年,目前所有的软硬件基本达到使用寿命年限,且系统功能落后、系统老化、故障频发,已不能适应大庆市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需求,亟需升级开发新的12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大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通过光纤、专线、无线数字集群等方式把120指挥调度中心和分布在全市范围内急救站、医院等急救单位联成一整体,由指挥中心采用电子地图、卫星定位、电脑指挥等方式进行统一呼救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将原来的“信息孤岛”统一到120系统网络平台上。系统将实现对患者资料、医疗急救信息、医疗统计数据、应急预案、呼救受理和医疗救治过程的文字记录、同步录音、视频录像文件的归档永久保存。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了系统建设原则及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分布式体系结构、WEB SERVICE等关键技术,详细论述了大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逻辑架构设计,最后针对急救受理调度子系统和急救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给出了详细设计和实现过程。系统以计算机语音集成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以有线无线通信系统为纽带,以系统呼叫指挥调度系统为核心,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数字集群技术、无线视频传输以及计算机辅助决策预案系统为辅助,使指挥调度中心的软硬件系统有一个质的飞跃。大庆120系统经过实际运行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开发目标和要求,解决了医疗、急救资源无法顺利衔接的问题,实现了大庆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的合理化管理与应用。
二、ND120调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D120调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院前院内急救管理平台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5G+人工智能急救现状分析 |
1.1 5G医疗前景 |
1.2 人工智能技术医疗现状 |
1.3 5G人工智能院前急救现状 |
1.4 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现状 |
2 平台设计 |
2.1 平台网络架构 |
2.2 平台功能架构 |
3 实施方案 |
3.1 急救调度平台建设 |
3.2 院前急救平台建设 |
3.2.1 基于5G技术的医联体院前急救模式 |
3.2.2 院前衔接 |
3.3 院内急救平台建设 |
3.3.1 先诊疗后付费流程 |
3.3.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患者轨迹追踪 |
3.3.3 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呼叫技术 |
4 结语 |
(2)韶关市心脏骤停社会急救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来源与方法 |
1.1 本项目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应用MPDS取得显着效果 |
2.2 率先在省内地级市区部分公共场所配置AED |
2.3 国内首家在广场设置“急救体验屋” |
2.4 省内率先组建院前急救志愿者服务队伍 |
2.5 实施志愿者调派与120指挥调度平台互联互通 |
3 讨论 |
3.1 社会急救的必要性 |
3.2 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链 |
3.3 急救志愿者在院前急救中的作用 |
(3)融入智慧城市的“120”智慧急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120”智慧急救体系建设应用现状分析 |
1.1 基本情况 |
1.2 通信调度及信息化建设 |
1.3 急救服务能力与急救服务运行情况 |
2“120”智慧急救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3 融入智慧城市的“120”智慧急救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3.1 创新智慧急救建设与发展机制 |
3.1.1“120”急救体系模型设计 |
3.1.2 急救体系模型设计信息化全流程 |
3.2 完善智慧急救体系内涵建设 |
3.2.1 加快市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融合 |
3.2.2 推进院前急救信息化水平提质增效 |
3.2.3 加强院前急救健康云服务平台建设 |
3.2.4 创新建立传染病症候群和异常事件综合监测系统 |
3.2.5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 |
4 结语 |
(5)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虚拟仿真平台的介绍 |
1.1 平台的结构和功能 |
1.2 平台的教学场景模块 |
1.2.1 虚拟场景Ⅰ———“120”急救车转运途中 |
1.2.2 虚拟场景Ⅱ———急诊科抢救室 |
1.2.3 虚拟场景Ⅲ———急诊重症监护室 |
1.2.4 虚拟场景Ⅳ———急诊综合病房 |
2 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虚拟仿真平台的应用 |
2.1 教学安排 |
2.2 考核办法 |
3 讨论 |
3.1 构建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重要性 |
3.2 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科学性 |
3.3 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较同类改革的优势及启示 |
3.4 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推广方向 |
4 小结 |
(7)跨区域应急联动医疗救援模式与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银川周边跨区域应急联动医疗救援的现状分析 |
1.1 银川与内蒙交界区域急救资源分布情况 |
1.2 银川周边交界区域院前医疗救援存在的问题 |
1.2.1 院前急救力量薄弱, 急救反应时间长[3]城区急救网络密集, 而交界区域急救站点数量较少, 急救半径长。 |
1.2.2 急救信息相互不通, 不能及时调派最优急救资源 |
1.2.3 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建设落后, 缺乏跨区联动救援机制 |
2 建立基于网格化管理的跨区域应急联动医疗救援机制 |
2.1 签订跨区域应急联动医疗救援框架协议, 相互授权 |
2.2 建立跨区域指挥调度平台, 信息互通 |
2.3 制定预案, 开展跨区域应急演练 |
3 讨论 |
(9)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分级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
1.2 鞍山市120紧急救援中心调度指挥系统现状 |
1.3 鞍山市120紧急救援中心调度指挥系统问题点 |
1.4 鞍山市120分级调度系统提出的必要性 |
1.5 鞍山市120系统与MPDS系统的结合 |
1.6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2 鞍山市分级调度系统需求分析 |
2.1 对MPDS系统的分析 |
2.2 MPDS与当前急救调度系统的协作关系 |
2.3 分级调度系统的需求描述 |
2.4 分级调度系统的业务需求定义 |
2.5 系统的功能需求及系统结构 |
2.6 系统的用户需求 |
2.7 系统流程图及可行性分析 |
2.8 系统综合用例图 |
3 系统概要设计 |
3.1 系统数据流图 |
3.2 主诉预案的编码以及关键问题的分级 |
3.3 系统数据库概要设计 |
3.3.1 事件数据表设计 |
3.3.2 主诉预案数据表设计 |
3.3.3 急救编码数据表设计 |
3.3.4 其他辅助数据表设计 |
3.3.5 各表的关联关系 |
3.4 MPDS系统的物理数据库视图 |
4 系统的详细设计及实现 |
4.1 事件登记功能设计与实现 |
4.2 主诉预案功能设计与实现 |
4.3 数据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4.4 质量保障功能设计与实现 |
4.5 PDIs和PAI脚本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
5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目的 |
5.2 测试方法 |
5.3 MPDS案例测试 |
5.3.1 呼救者腹部剧痛 |
5.3.2 呼救者有突发的撕裂样的背痛 |
5.4 测试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大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大庆120系统建设原则及关键技术概述 |
2.1 大庆120系统简介 |
2.2 系统建设基本原则 |
2.3 关键技术概述 |
2.3.1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
2.3.2 分布式体系架构 |
2.3.3 基于微软.Net系统平台 |
2.3.4 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 |
2.3.5 WEB SERVICE |
第三章 大庆120系统需求分析 |
3.1 大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工作现状 |
3.2 大庆120系统总体需求概述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四章 大庆120系统设计 |
4.1 大庆120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
4.2 大庆120系统功能设计 |
4.2.1 急救受理调度子系统设计 |
4.2.2 急救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设计 |
4.3 大庆120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的命名约定 |
4.3.2 运行库和历史库设计说明 |
4.3.3 系统核心数据流程分析 |
4.3.4 系统核心数据表关系 |
4.3.5 数据字典设计 |
第五章 大庆120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基于SOA构架的系统Web功能实现 |
5.2.1 基于SOA构架的功能实现 |
5.2.2 SOA架构安全服务设计 |
5.3 大庆120系统实现 |
5.3.1 急救受理调度子系统程序实现 |
5.3.2 急救受理调度子系统的界面 |
5.3.3 急救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四、ND120调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院前院内急救管理平台建设[J]. 张小亮,景慎旗,王忠民,张劲松,乔莉,郭建军,刘云.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1(06)
- [2]韶关市心脏骤停社会急救模式探讨[J]. 邓光辉,王雁,蒋源,张绮凌,林艺景,黄欣.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06)
- [3]融入智慧城市的“120”智慧急救体系研究[J]. 贺宁,杨叶,王文波. 江苏科技信息, 2020(32)
- [4]南国市医院大数据医疗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5]毒蛇咬伤的救护思维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 廖力,邓祺丹,陈莉,胡丽,何平平,蒋穗斌. 中华护理教育, 2020(03)
- [6]“互联网+”之西部掠影——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医疗健康”[J]. 陶鹰. 人口与健康, 2019(01)
- [7]跨区域应急联动医疗救援模式与应用探讨[J]. 胡莉,田纪安,乔毅,杨蕴青,郝晓明,汤齐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8(08)
- [8]微急救在院前急救智慧化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A]. 史俊林,周敬梅,郑洋,黄玉萍,舒俊. 2017中国中毒救治宜昌论坛暨第九次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 2017
- [9]鞍山市紧急救援中心分级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D]. 乔凡丁.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7)
- [10]大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 李天聪.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