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产蛋率下降原因(论文文献综述)
曾丹,闫文亮,Petek Settar Turkmut,李秀业,王斌,韩晓飞,石玉祥,高亚辉[1](2021)在《海兰W-80父母代种鸡产蛋曲线数学模型分析研究》文中指出为探究海兰W-80父母代种鸡在我国饲养环境下的产蛋规律,本实验分别测定了3个种鸡场各10827、10147、21204只海兰W-80父母代种鸡全期产蛋性能,分别采用伍德模型(Woodmodel)、分室模型(McMillan model)和杨宁模型拟合其产蛋率曲线,使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其累计产蛋数曲线,根据R2、赤池信息准则(AIC)和贝叶斯信息准则(BIC)选择最优模型,并与饲养标准进行产蛋性能比较。结果显示,曲线拟合模型F检验均差异显着,可用于海兰W-80父母代种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拟合;产蛋率拟合杨宁模型R2最高(R2=0.987~0.994),分室模型次之(R2=0.927~0.977),伍德模型拟合度最低(R2=0.509~0.652),且AIC与BIC指数依次为杨宁模型<分室模型<伍德模型。Gompertz、Logistic、Von Bertalanffy模型拟合3个种鸡场累计产蛋数曲线R2分别为0.996~0.997、0.989~0.990、0.998~0.999,且VonBertalanffy模型AIC与BIC指数最低。本实验中海兰W-80父母代种鸡开产较饲养标准早4~11 d,70周龄累计产蛋数高于标准上限5~12个,但92%产蛋率高峰持续时间较短。综上,杨宁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分别适用于海兰W-80父母代种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的拟合,可评估和预测其产蛋规律。此外,应避免种鸡开产过早,以防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缩短,影响全期产蛋性能。
李玲[2](2021)在《饲粮中不同添加成分对鸡蛋品质及其功能成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成分(虾青素、叶酸、硒)对蛋鸡的产蛋率、蛋品质以及功能性成分富集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均匀一致的70周龄的坝上长尾鸡120只,白来航鸡180只,东乡黑鸡120只,随机分别分为4组(对照组和三个试验组),坝上长尾鸡、东乡黑鸡每组30只,白来航鸡每组4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在基础饲粮上添加硒0.008 g/kg、虾青素1.5 g/kg、叶酸1 g/kg;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上添加硒0.011 g/kg、虾青素3 g/kg、叶酸2 g/kg;试验3组在基础饲粮上添加硒0.014 g/kg、虾青素4.5 g/kg、叶酸3 g/kg。为研究比较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对DHA和EPA富集能力,试验按上述标准选取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各40只作为试验鸡,饲粮中添加一定含量的亚麻油粉和亚麻籽,比较三个品种蛋鸡的DHA和EPA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1.饲喂不同浓度的虾青素、叶酸和硒对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产蛋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随着不同添加成分浓度的提高,产蛋率的下降幅度减少。2.饲喂不同浓度的虾青素、叶酸和硒对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蛋品质中的蛋壳颜色、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等无显着影响(P>0.05),但对三个品种鸡的蛋黄颜色有显着(P<0.05)或极显着差异(P<0.01)。表明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的饲粮中添加硒、叶酸和虾青素能显着改善蛋黄颜色,其中试验3组蛋黄颜色最深,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53.58%(P<0.01)、22.18%(P<0.01)和24.82%(P>0.01);试验3组在试验前和试验后的蛋黄颜色加深幅度最大,分别提高了26.86%(P<0.01)、22.18%(P<0.01)和17.24%(P>0.05)。3.随着饲粮中添加硒的浓度升高,硒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的鸡蛋的富集量呈递增趋势,试验3组三个品种蛋中硒的富集量均达最高,分别为1.006 mg/kg、1.458 mg/kg、1.145 mg/kg。与对照组相比,坝上长尾鸡提高了673.85%,白来航鸡提高了865.56%,东乡黑鸡提高了663.33%。白来航鸡蛋中富硒量超过食品安全需要量(富硒鸡蛋中硒安全需要量<1.2 mg/kg)。因此,建议白来航鸡硒的添加量不宜超过0.014 g/kg。4.随着在饲粮中添加叶酸的浓度升高,鸡蛋中叶酸富集的含量呈现递增趋势。试验3组三个品种鸡蛋中的叶酸富集量最高,分别为41.0μg/100 g、44.4μg/100 g、55.0μg/100 g。与对照组相比,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分别提高了10.22%、39.62%和31.58%。研究表明,每100克鸡蛋含叶酸量为100-130μg以上为富叶酸鸡蛋。因此,本试验结果未达到富叶酸要求。5.随着在饲粮中添加硒的浓度升高,三个品种鸡硒在胸肌中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试验3组三个品种胸肌中的硒富集量达最高,分别为0.18 mg/kg、0.20mg/kg、0.18 mg/kg。与对照组相比,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分别提高了38.46%、17.65%和28.57%。研究认为硒含量达到0.2 mg/kg为富硒产品,因此,白来航鸡胸肌中硒含量达到富硒产品要求,而坝上长尾鸡和东乡黑鸡则未达富硒要求。6.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鸡蛋中富集DHA和EPA研究表明:坝上长尾鸡(DHA 1.0167%;EPA0.6527%)>东乡黑鸡(DHA 0.7470%;EPA0.5590%)>白来航鸡(DHA 0.7370%;EPA 0.4527%)。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的DHA含量分别比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高了37.95%和36.10%;坝上长尾鸡的鸡蛋中的EPA含量分别比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高了44.18%和16.76%。表明坝上长尾鸡对DHA和EPA的富集能力较强。
刘曙远[3](2021)在《散养鸡产蛋率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散养鸡群的发展,散养鸡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这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的养殖热情,并通过饲养散养鸡也获取了丰厚的效益,但是对于散养鸡的管理者来说,目前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是鸡群产蛋率低、高峰维持时间短、整体生产性能低下。为了提高散养鸡群的产蛋率和为广大散养管理者提供更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案,本文介绍了散养蛋鸡产蛋率低的原因:饲料营养不足,鸡群均匀度低,饲喂方式不当,外界环境变化无常,肝肾功能障碍,疾病因素;提出了应对策略:选择优良品种,提供营养全价的饲料,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及时淘汰病弱残鸡,重视鸡群保健,做好鸡群防疫工作。
张硕[4](2021)在《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从竹叶中提取得到的竹叶黄酮(Bamboo leaf flavonoid,BLF)和新型饲料添加剂包膜丁酸钠(Coated sodium butyrate,CSB),并以杆菌肽锌(Zinc Bacitracin,ZB)作为抗生素对照,研究2种添加剂对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探究竹叶黄酮和丁酸钠替代饲料中的抗生素的可行性。选用300只200日龄的仙居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基础日粮+40 mg/kg ZB(试验Ⅱ组)、基础日粮+500 mg/kg BLF(试验Ⅲ组)、基础日粮+500 mg/kg CSB(试验Ⅳ组)、基础日粮+500 mg/kg BLF+500 mg/kg CSB(试验Ⅴ组),试验为期90 d。试验期间每天记录各重复采食量、产蛋个数和蛋重等数据,每30 d空腹称重,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鸡采样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几种添加剂对提高仙居鸡产蛋率均有作用,试验Ⅱ、Ⅲ、Ⅳ、Ⅴ组产蛋率显着提高(P<0.05),添加丁酸钠提高产蛋率效果最显着(P<0.05)。各试验组合格蛋率的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前期(1~30 d),试验Ⅴ组平均蛋重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中后期(31~90 d),试验Ⅱ组和试验Ⅴ组平均蛋重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几种添加剂对降低仙居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有作用,竹叶黄酮与丁酸钠联合使用效果显着(P<0.05)。竹叶黄酮、丁酸钠单一或联合使用对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无明显规律。2.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蛋品质及其相关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竹叶黄酮、丁酸钠对蛋品质的影响主要在蛋重、蛋白高度、哈夫单位和蛋黄比例方面。两者联合使用显着提高平均蛋重、蛋白高度和哈夫单位,显着降低蛋黄比例(P<0.05)。蛋品质指标的相关性表现在蛋白高度与哈夫单位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平均蛋重与蛋黄比例呈极显着负相关(P<0.05)。3.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竹叶黄酮与丁酸钠提高了仙居鸡免疫功能,主要是血清Ig A、Ig G、IL-2、IL-6和IFN-γ水平,丁酸钠效果最显着(P<0.05)。添加竹叶黄酮与丁酸钠提高了仙居鸡抗氧化功能,主要是血清T-AOC、SOD、GSH-PX和CAT的活性,竹叶黄酮效果最显着(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MDA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竹叶黄酮、丁酸钠主要降低了仙居鸡血清TC、TG和LDL-C的含量(P<0.05),单独或者复配作用差异不显着(P>0.05)。4.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竹叶黄酮、丁酸钠对仙居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各不相同。总的来看,日粮中添加杆菌肽锌对仙居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不显着(P>0.05)。丁酸钠显着提高了仙居鸡肝脏PPARγ、SREBP-1c、LPL m RNA表达水平(P<0.05),竹叶黄酮显着降低了仙居鸡肝脏FAS m RNA表达水平(P<0.05),将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复配显着提高了仙居鸡肝脏中HMGCR、CYP7A1 m RNA的表达水平(P<0.05),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冯晓东,张基风,周婧娟[5](2020)在《乌鸡不同生产阶段生产性能的比较》文中指出为比较不同生产阶段乌鸡的生产性能,试验选取32周龄(E1组)、36周龄(E2组)、40周龄(E3组)、44周龄(E4组)年龄段乌鸡各200羽,每个年龄段分4个重复,每个重复设50羽,笼养,试验期为28 d,测定各年龄段乌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结果表明:E3组乌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与其他生长阶段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P <0.05),因此,这一阶段乌鸡的生产性能最佳。
廖凯[6](2020)在《TW 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致病性评价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认为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导致鸡呼吸困难、肾脏尿酸盐沉积及死亡,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TW Ⅰ型IBV毒株于1996年中国台湾首次发现。自2009年传入大陆后,该型毒株在我国迅速蔓延。近几年,TW Ⅰ型IBV毒株分离率大约占我国IBV分离株总数的15%,成为了我国仅次于QX型的IBV第二大流行优势基因型。本研究系统地评价了 TW Ⅰ型毒株对雏鸡及产蛋鸡的致病性,建立了该型毒株的RT-qPCR检测方法,有利于遏制该型病毒在我国的进一步流行。1.TW Ⅰ型IBV毒株对鸡的致病性评价(1)早期感染TW Ⅰ型IBV毒株的致病性将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0只。通过滴鼻点眼方式,试验组雏鸡分别接种105.5 EID50/0.1 mL TW Ⅰ型IBV AH1103株,对照组雏鸡经相同方式接种等体积PBS。在200天的试验观察内,评价两组鸡的临床表现、生长发育、及产蛋情况;定期采集样品,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带毒、排毒情况检查。感染初期,试验组雏鸡出现呼吸道症状,气管和肺脏充血、出血,肾脏尿酸盐沉积,以及输卵管膨大积液,死亡率约为10%。育成期期间,试验组输卵管膨大积液病理现象更加严重,生殖系统发育缓慢。产蛋观察期间,试验组总产蛋量相较对照组下降了 26%,所产鸡蛋的浓蛋白更稀薄,且输卵管组织细胞病理损伤明显,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率为50%;试验组鸡的泄殖腔内重新检测到具有感染力的病毒,并证明了盲肠扁桃体是病毒持续存在鸡体内的部位。TW Ⅰ型IBV对雏鸡呼吸道、肾脏和输卵管具有致病性,影响鸡输卵管发育,降低产蛋数量及蛋品质,从而降低了蛋鸡饲养的经济价值。(2)产蛋期感染TW Ⅰ型IBV毒株的致病性将8只200日龄SPF产蛋母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通过滴鼻点眼方式,试验组各母鸡分别接种105.5 EID50/0.1 mL TW Ⅰ型IBV AH1103株,对照组经相同方式接种等体积PBS。连续观察8天,比较两组鸡的临床表现及蛋品质,检测病毒感染组织细胞部位,测定各组织病毒载量。试验组母鸡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总产蛋量、蛋黄均重及蛋壳厚度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 14.5%,3.35%及10.8%,而蛋内肉斑率则增加了 87.5%。组织内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病毒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卵泡、伞部、子宫部、及峡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病毒感染了输卵管组织上皮细胞。TW Ⅰ型IBV对产蛋鸡呼吸道和输卵管损伤明显,可造成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影响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及鸡蛋营养价值。2.检测TW Ⅰ型IBV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通过序列比对,发现不同基因型IBV毒株的S1基因间存在部分显着差异的区域,据此分别设计了两套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TW Ⅰ型IBV毒株的RT-qPCR方法。两套引物和探针组合建立的qPCR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包括QX、MASS、TC07-2、793B和LDT3-A型在内的其它基因型IBV毒株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良好,对101~109拷贝/μL浓度范围的底物均具有准确检测能力;重复性良好,其CT值组内变异系数均低于2%,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5%。两套引物和探针组合中的任意一套检测阳性均可做出阳性结果判断,且两套引物和探针组合的检测结果可以相互印证,该方法可用于对IB疑似病例中TW Ⅰ型IBV毒株的定向筛查。
滕军[7](2019)在《济宁百日鸡产蛋曲线拟合及ASMT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文中提出褪黑激素(Melatonin,Mel)是一种具备多种生物功效的吲哚类激素,主要在松果体中合成。其具有调控动物机体生理节律、内分泌,控制动物季节性繁殖等功能。ASMT,即乙酰血清素甲基转移酶,参与褪黑激素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研究鸡ASMT基因的转录调控及其与产蛋性状的关联,为育种工作奠定基础。试验以济宁百日鸡为研究材料,首先对济宁百日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分析;然后通过5’RACE确定ASMT基因转录起始位点,扩增其5’调控区,寻找其核心启动子区;最后寻找ASMT基因5’调控区SNPs,并将其与产蛋性状关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杨宁模型对济宁百日鸡产蛋率拟合效果最好,R2达到0.990,高于伍德模型(R2=0.699)、分室模型(R2=0.891)和三次方程(R2=0.887)。三种非线性模型对济宁百日鸡累计产蛋数拟合度较好,拟合度都超过0.99,其中Von 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度最好,达到了0.999;Gompertz模型次之,R2为0.997;Logistic模型最低。R2为0.990。(2)确定了ASMT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其mRNA 5’UTR长19bp,序列为GCCTCAATACTAAAGGAAG,转录起始位点为碱基G。(3)构建ASMT基因5个启动子删除载体,转染3种细胞,分析荧光素酶活性,得出-271-3为核心启动子区。该区域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存在Sp1、GATA-1、Oct-1、NF-1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4)济宁百日鸡ASMT基因5’调控区共检测到32个SNPs,多态性极为丰富。其中2个位点低度多态,其余位点均为中度多态。-672位点与总产蛋数关联显着(P<0.05),作用方式为显性效应;该位点GG型总产蛋数显着比GA型多7.41个,比AA型多2.96个。-550位点与前期产蛋数关联显着(P<0.05),作用方式为加性效应;AA型前期产蛋数比GG型和GA型分别多3.96个、3.52个。-254位点对开产日龄和前期产蛋数有显着影响(P<0.05),TT型个体开产日龄早于CC型和CT型5天,前期产蛋数分别增加4.39个、3.8个。该位点对开产日龄的作用方式为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均显着(P<0.05)。其中,-254位点位于ASMT基因的启动子核心区域。(5)所有SNP位点单倍型分析发现:-786、-550、-529、-254位点连锁,构建3种单倍型CGCC、CGTC、TATT。但是,每种单倍型均与产蛋性状关联分析不显着。综上所述,杨宁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分别对济宁百日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拟合效果最好;鸡ASMT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为碱基G,-271-3为ASMT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济宁百日鸡ASMT基因5’调控区共检测到32个SNPs,-672、-550和-254位点对产蛋性状有显着影响。其中,-254位点位于启动子核心区域,与开产日龄和前期产蛋数关联分析显着。
马如雪,赵彦超,张大山,张传生,李祥龙[8](2018)在《不同羽色及羽速坝上长尾鸡产蛋性能比较》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河北省优秀地方家禽品种资源坝上长尾鸡不同羽色群体及不同羽速群体在3045周龄间产蛋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快羽中麻羽具有产蛋率高的优势,在慢羽中白羽和黑羽更具产蛋优势;快、慢羽群体中相同羽色的产蛋率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说明快、慢羽群体间存在差异。在后期突发腹泻期间,在不同羽色间,白羽鸡比黑羽鸡、麻羽鸡产蛋率下降快。在不同羽速间,慢羽鸡产蛋率下降较快,快羽鸡产蛋率有较低的升高,产蛋率差距缩小。在抗病能力方面,白羽比麻羽、黑羽性能差,快羽比慢羽性能差。
王玲,牟抑扬,曾卫东,韩银华,胡国良,郭小权,刘佩,李婷婷,张丽媛,刘平[9](2018)在《卵黄性腹膜炎、鸡白血病对种鸡死亡率、产蛋率影响的初步调查》文中认为为了探讨卵黄性腹膜炎和鸡白血病对种鸡死亡率和产蛋率的影响,在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中旬,对江苏省常州市某种鸡场岭南黄鸡、花鸡(金茅花鸡)、草鸡(金茅草鸡)、黄脚麻鸡4个品种鸡的发病及死亡情况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及病理剖解;同时记录鸡场每日的鸡死亡数、产蛋数、每日免疫和用药情况,分析不同时期的死亡率和产蛋率,比较不同品种鸡的产蛋率及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与正常蛋鸡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参考值80%)之间的差异。从死亡鸡的剖解结果来看,腹腔内卵黄凝固黏连在肠道上,输卵管肿大,充满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样物,初步诊断为卵黄性腹膜炎;肝脏和脾脏肿大,肠系膜或胸壁有肿瘤状物体,初步诊断为鸡白血病。岭南黄鸡产蛋后期的死亡率极显着高于产蛋上升期和高峰期(P<0.01),黄脚麻鸡产蛋后期的死亡率极显着低于产蛋高峰期(P<0.01);花鸡、草鸡、黄脚麻鸡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平均值均低于60%,与参考值(80%)差异极显着(P<0.01)。综合试验结果,卵黄性腹膜炎和鸡白血病对鸡场影响严重,导致鸡死亡率上升,产蛋率下降;抗应激药和营养药可以起到缓解预防的作用,但无法根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恩典[10](2017)在《三种复方保健剂在种鸡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研究了三种复方保健剂在种鸡中应用效果。选取产蛋日龄相同、产蛋率相近的384只海蓝褐种用母鸡,将其分成四组,即试验1组(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每组96只。每组鸡被分为12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预试期7天,用生产常规饲粮(鸡场当前的饲粮)饲喂四组鸡。统计四组鸡的产蛋率;根据产蛋率,对四组鸡进行调整,使四组鸡的产蛋率差异不显着。而后进入正式试验期,正试期56天。对照组鸡仍被喂以生产常规饲粮,在常规饲粮中分别添加1%牛膝复方制剂(TARCP)、1%女贞子复方制剂(LLACP)、0.5%麻黄复方制剂(CECP)后,相应地饲喂试验2、3和4组鸡。饲养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2、3和4组鸡总平均产蛋率都较对照组高,且各周次平均产蛋率都较对照组平稳,其中试验3组鸡的总平均产蛋率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组鸡总产蛋量都显着地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4组鸡总产蛋量极显着地多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2、3和4组鸡各周次产蛋量都较对照组平稳;试验2、4组鸡对饲料的转化率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3组鸡血清总蛋白质含量显着地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鸡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着地多于对照组、试验2组(P<0.05);试验2、4组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着地低于对照组、试验3组(P<0.05);试验2、3、4组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都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地高于对照组;试验3组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3、4组鸡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着地少于对照组(P<0.01)。(3)试验3、4组试验鸡肝丙二醛含量显着地少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试验3组鸡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着地高于试验2、4组(P<0.05),极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3、4组鸡胸肌丙二醛含量极显着(P<0.01)或显着(P<0.05)地少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试验2、3组鸡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着地高于对照组和试验4组(P<0.01);试验2、3、4组鸡蛋丙二醛含量极显着地少于对照组(P<0.01)。(4)试验2、3、4组鸡蛋壳厚度显着地薄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鸡蛋哈夫单位显着地大于试验4组鸡(P<0.05);试验2、3组鸡蛋蛋黄色度显着地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3、4组鸡种蛋受精率极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2组鸡种蛋受精率显着地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以上一系列试验结果推断:(1)三种复方制剂能显着(P<0.05)地提高种鸡的产蛋机能和种鸡对饲料的转化率。(2)三种复方制剂能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地提高种鸡的抗氧化能力,因而使得血清和鸡蛋中MDA极显着地减少(P<0.01),肝脏和胸肌中MDA不同程度地减少,也使得血清中GPT和GOT活性不同程度地降低。(3)三种复方制剂能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地提高鸡种蛋受精率。(4)三种复方制剂在种鸡中应用效果的次序:LLACP>CECP>TARCP。
二、鸡产蛋率下降原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产蛋率下降原因(论文提纲范文)
(1)海兰W-80父母代种鸡产蛋曲线数学模型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数据采集 |
1.3 拟合曲线模型 |
1.3.1 产蛋率曲线拟合模型 |
1.3.2 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模型 |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海兰W-80父母代种鸡产蛋性能 |
2.2 海兰W-80父母代种鸡产蛋率曲线拟合分析 |
2.3 海兰W-80父母代种鸡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2)饲粮中不同添加成分对鸡蛋品质及其功能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1.2 三个品种鸡概况 |
1.2.1 坝上长尾鸡 |
1.2.2 白来航鸡 |
1.2.3 东乡黑鸡 |
1.3 功能性添加成分的作用及应用 |
1.3.1 虾青素的结构、理化性质、来源途径 |
1.3.2 虾青素的生理功能 |
1.3.3 虾青素在动物中的应用 |
1.3.4 硒在机体中存在形式 |
1.3.5 硒的生理功能 |
1.3.6 硒在动物中的应用 |
1.3.7 叶酸的来源、结构、理化性质 |
1.3.8 叶酸的生理功能以及在动物中的应用 |
1.3.9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鸡 |
2.2 饲养管理 |
2.3 试验饲粮与设计 |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4.1 产蛋率的测定 |
2.4.2 蛋品质及测定方法 |
2.4.3 鸡蛋中叶酸和硒的测定 |
2.4.4 胸肌中硒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 |
2.6 试验鸡与饲养管理 |
2.7 试验饲粮与设计 |
2.8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9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饲粮中添加硒、叶酸和虾青素对产蛋率的影响 |
3.2 饲粮中添加硒、叶酸和虾青素对蛋品质的影响 |
3.2.1 饲粮中添加硒、叶酸和虾青素对坝上长尾鸡蛋品质的影响 |
3.2.2 饲粮中添加硒、叶酸和虾青素对白来航鸡蛋品质的影响 |
3.2.3 饲粮中添加硒、叶酸和虾青素对东乡黑鸡蛋品质的影响 |
3.3 饲粮中不同浓度硒和叶酸在鸡蛋和胸肌中的富集 |
3.3.1 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硒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蛋中的富集 |
3.3.2 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叶酸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蛋中的富集 |
3.3.3 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硒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胸肌中的富集 |
3.4 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蛋对EPA和 DHA的富集能力 |
第四章 讨论 |
4.1 饲粮中添加硒、叶酸和虾青素对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产蛋率的影响 |
4.2 饲粮中添加硒、叶酸和虾青素对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蛋品质的影响 |
4.3 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硒在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蛋中富集的影响 |
4.4 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叶酸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蛋中富集的影响 |
4.5 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硒在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胸肌中富集的影响 |
4.6 坝上长尾鸡、白来航鸡和东乡黑鸡对EPA和 DHA的富集能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散养鸡产蛋率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起散养鸡产蛋率低的原因 |
1.1 饲料营养不足 |
1.2 鸡群均匀度低 |
1.3 饲喂方式不当 |
1.4 外界环境变化无常 |
1.5 肝肾功能障碍 |
1.6 疾病因素 |
2 提高产蛋率的应对策略 |
2.1 选择优良品种 |
2.2 提供营养全价的饲料 |
2.3 制定科学的饲喂程序 |
2.4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
2.5 及时淘汰病弱残鸡 |
2.6 重视鸡群保健 |
2.7 做好鸡群防疫工作 |
3 结语 |
(4)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研究背景 |
2 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因素 |
2.1 遗传因素 |
2.2 环境因素 |
2.3 饲养管理及其他因素 |
3 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
4 竹叶黄酮在养鸡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5 丁酸钠在养鸡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6 研究目的 |
7 研究内容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
2.2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二章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蛋品质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蛋品质的影响 |
2.2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蛋品质相关性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2.2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2.3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血清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四章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关键基因(PPARγ、SREBP-1c)m RNA表达的影响 |
2.2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脂质合成关键基因(FAS、HMGCR)m RNA表达的影响 |
2.3 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脂质分解关键基因(LPL、CYP7A1)m RNA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 Ⅱ 试验所需引物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乌鸡不同生产阶段生产性能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指标测定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乌鸡不同生产阶段的产蛋率比较 |
2.2 乌鸡不同生产阶段平均蛋重比较 |
2.3 乌鸡不同生产阶段平均日采食量比较 |
2.4 乌鸡不同生产阶段料蛋比比较 |
3 讨论 |
3.1 不同生产阶段的产蛋率 |
3.2 不同生产阶段的平均蛋重 |
3.3 不同生产阶段的平均日采食量 |
3.4 不同生产阶段的料蛋比 |
4 结论 |
(6)TW 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致病性评价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及国内疫情控制 |
1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
1.1 病原 |
1.2 病毒分型 |
1.3 国内流行基因型 |
1.4 致病性 |
2 我国IB疫情的控制 |
2.1 免疫接种 |
2.2 面临的问题 |
3 IBV的检测 |
3.1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3.2 血清学检测 |
3.3 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二章 TW Ⅰ型IBV致病性评价 |
1 材料 |
1.1 生物材料 |
1.2 试剂 |
1.3 仪器设备 |
2 方法 |
2.1 鸡早期感染TWI型IBV毒株 |
2.2 鸡产蛋期感染TWI型IBV毒株 |
3 结果 |
3.1 早期感染TWI型毒株 |
3.2 产蛋期感染TWI毒株 |
4 讨论 |
第三章 特异性检测TW Ⅰ型IBV RT-qPCR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 |
1.1 毒株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引物和探针设计 |
2.2 建立标准曲线 |
2.3 特异性检测 |
2.4 敏感性检测 |
2.5 重复性检测 |
3 结果 |
3.1 标准曲线 |
3.2 特异性 |
3.3 敏感性 |
3.4 重复性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济宁百日鸡产蛋曲线拟合及ASMT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产蛋曲线及其数学模型 |
1.2 褪黑激素的研究进展 |
1.2.1 褪黑激素的发现及结构 |
1.2.2 褪黑激素的合成、分泌和代谢 |
1.2.3 褪黑激素的作用 |
1.2.3.1 褪黑激素与动物生产繁殖 |
1.2.3.2 褪黑激素与免疫、抗氧化及其它作用 |
1.3 ASMT基因的研究进展 |
1.3.1 ASMT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
1.3.2 ASMT基因的多态性 |
1.4 启动子及其活性分析方法 |
1.4.1 启动子概述 |
1.4.2 启动子活性分析方法 |
1.5 单核苷酸多态性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和样品采集 |
2.1.2 数据库及软件 |
2.1.3 试验主要试剂 |
2.1.4 试验主要试剂配制 |
2.1.5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引物设计 |
2.2.2 5 'RACE确定ASMT基因转录起始位点 |
2.2.2.1 鸡松果体RNA提取 |
2.2.2.2 RNA质量检测 |
2.2.2.3 反转录合成c DNA |
2.2.2.4 RACE扩增目的基因 |
2.2.2.5 PCR产物纯化回收 |
2.2.2.6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连接 |
2.2.2.7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2.2.3 ASMT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 |
2.2.3.1 ASMT基因启动子预测 |
2.2.3.2 启动子缺失片段PCR扩增 |
2.2.3.3 不同片段PCR产物检测及纯化回收 |
2.2.3.4 PCR产物与载体双酶切及连接 |
2.2.3.5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2.2.3.6 阳性菌液鉴定及测序 |
2.2.3.7 无内毒素质粒大提 |
2.2.3.8 重组质粒浓度测定及酶切鉴定 |
2.2.3.9 293 、DF1 细胞系培养 |
2.2.3.10 鸡卵泡颗粒细胞的分离培养 |
2.2.3.11 质粒DNA瞬时转染 |
2.2.3.12 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 |
2.2.4 鸡ASMT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状关联分析 |
2.2.4.1 济宁百日鸡血液基因组DNA提取 |
2.2.4.2 DNA模版检测 |
2.2.4.3 混池测序筛选ASMT基因SNP位点 |
2.2.4.4 5 '调控区各SNP位点突变前后转录因子变化预测 |
2.2.4.5 济宁百日鸡ASMT基因5'调控区SNPs的大群检测和基因分型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1 产蛋曲线拟合模型 |
2.3.2 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遗传多态性 |
2.3.3 SNP与产蛋性状关联分析 |
2.3.4 单倍型效应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济宁百日鸡产蛋曲线拟合 |
3.1.1 济宁百日鸡产蛋率曲线拟合 |
3.1.2 济宁百日鸡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 |
3.2 5 'RACE确定ASMT基因转录起始位点 |
3.2.1 松果体总RNA提取 |
3.2.2 巢式PCR扩增结果 |
3.2.3 目的片段克隆载体测序结果 |
3.3 ASMT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 |
3.3.1 ASMT基因启动子不同片段PCR扩增 |
3.3.2 双酶切及连接 |
3.3.3 转化、质粒浓度检测及双酶切鉴定 |
3.3.4 ASMT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 |
3.3.5 鸡ASM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
3.4 济宁百日鸡5'调控区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状关联分析 |
3.4.1 目的片段PCR扩增结果 |
3.4.2 混池测序结果 |
3.4.3 各SNP位点突变前后转录因子比较 |
3.4.4 济宁百日鸡ASMT基因5'调控区SNPs直接测序结果 |
3.4.5 济宁百日鸡ASMT基因5'调控区SNPs位点群体遗传学分析 |
3.4.6 济宁百日鸡ASMT基因5'调控区SNPs位点与产蛋性状关联分析 |
3.4.7 济宁百日鸡ASMT基因5'调控区SNPs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 |
3.4.8 济宁百日鸡5'调控区单倍型与联合基因型效应分析 |
4 讨论 |
4.1 济宁百日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分析 |
4.2 鸡ASMT基因核心启动子区转录因子分析 |
4.3 济宁百日鸡ASMT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及其与产蛋性状关联分析研究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致谢 |
(8)不同羽色及羽速坝上长尾鸡产蛋性能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饲养管理 |
1.3 性能测定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和分析 |
2.1 不同羽色长尾鸡群体产蛋率差异 |
2.2 不同羽速长尾鸡群体产蛋率差异 |
2.3 各羽速、羽色长尾鸡的患病死亡率 |
2.4 产蛋率变化趋势 |
2.4.1 快、慢羽群体中各羽色的产蛋率变化趋势 |
2.4.2 各羽色群体不同羽速产蛋率变化趋势比较 |
3 小结 |
(9)卵黄性腹膜炎、鸡白血病对种鸡死亡率、产蛋率影响的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1.2 病料的观察和采集 |
1.3 测试指标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和病理特征 |
2.1.1 鸡卵黄性腹膜炎 |
2.1.2 鸡白血病 |
2.2 不同时期鸡死亡率的分析结果 |
2.3 不同时期的产蛋率分析结果 |
2.4 不同品种鸡产蛋率的比较 |
2.5 不同品种鸡产蛋高峰期产蛋率与参考值的比较 |
2.6 用药情况及效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10)三种复方保健剂在种鸡中应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 |
文献综述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用主要仪器、药品和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4 观测指标 |
1.4.1 鸡群健康指标 |
1.4.2 鸡生产性能指标 |
1.4.3 鸡血液生化指标 |
1.4.4 鸡蛋品质指标 |
1.4.5 鸡屠体品质指标 |
1.5 试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期间鸡舍温、湿度变化情况 |
2.2 试验鸡群健康状况的观察结果 |
2.3 试验种鸡产蛋率周次变化规律 |
2.4 试验种鸡产蛋量(kg)周次变化规律 |
2.5 试验种鸡各周次采食量与总采食量以及饲料转化率 |
2.6 试验种鸡血清生化指标 |
2.7 试验种鸡组织生化指标 |
2.8 试验种鸡的鸡蛋品质指标 |
讨论 |
3.1 复方保健剂对鸡健康和产蛋性能的影响 |
3.2 复方保健剂对鸡组织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复方保健剂对鸡蛋品质指标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鸡产蛋率下降原因(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兰W-80父母代种鸡产蛋曲线数学模型分析研究[J]. 曾丹,闫文亮,Petek Settar Turkmut,李秀业,王斌,韩晓飞,石玉祥,高亚辉. 中国畜牧杂志, 2021(10)
- [2]饲粮中不同添加成分对鸡蛋品质及其功能成分的影响[D]. 李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3]散养鸡产蛋率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 刘曙远. 养殖与饲料, 2021(06)
- [4]竹叶黄酮与丁酸钠对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D]. 张硕. 浙江农林大学, 2021
- [5]乌鸡不同生产阶段生产性能的比较[J]. 冯晓东,张基风,周婧娟.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11)
- [6]TW Ⅰ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致病性评价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D]. 廖凯. 扬州大学, 2020
- [7]济宁百日鸡产蛋曲线拟合及ASMT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D]. 滕军.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8]不同羽色及羽速坝上长尾鸡产蛋性能比较[J]. 马如雪,赵彦超,张大山,张传生,李祥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18(06)
- [9]卵黄性腹膜炎、鸡白血病对种鸡死亡率、产蛋率影响的初步调查[J]. 王玲,牟抑扬,曾卫东,韩银华,胡国良,郭小权,刘佩,李婷婷,张丽媛,刘平. 中国畜牧兽医, 2018(05)
- [10]三种复方保健剂在种鸡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 王恩典.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