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力发电新技术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侯惠文[1](2021)在《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研究》文中提出电力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行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持续深入,煤炭供给短缺且价位上涨,火电行业营业成本持续加重。新形势下的火电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降,普遍存在发展受阻且税负较重的现象,因此,通过纳税筹划来有效控制成本势在必行。本文以Z电力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作为传统垄断国有企业,Z公司税务工作面临诸多问题,税负水平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仅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占到企业纳税总额的90%以上,开展纳税筹划工作迫在眉睫。因此,本文结合最新税收政策,从Z公司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多环节、多税种、系统性地进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论文以Z公司纳税管理现状为切入点,基于供应链流程中的采购环节、生产环节、经营环节以及销售环节进行分析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Z电力公司2015-2019年的财务数据以及税负水平进行分析,找出Z公司纳税筹划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纳税筹划策略。通过研究发现,Z公司税收负担在逐年加重,纳税筹划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筹划方式较为单一、没有设置专业的纳税筹划部门、税务工作分工不够明确、筹划方案缺乏整体性等。通过本文结合供应链环节进行的筹划方案设计,预计可为Z电力公司有效节省数目可观的税收成本。本文期望能为Z电力公司提供参考,以推动Z电力公司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薛人溢[2](2021)在《A公司电力生产转型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迅速增长,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能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不可再生传统能源即将消耗殆尽,供需矛盾日益凸显,能源进口量不断加大。同时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利用,造成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已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能源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减少碳排放,加快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新趋势,是时代要求、大势所趋。在我国新的电力改革的形势下,新能源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将会持续提高,对于我国整个电力体系的影响将会更为突出。新能源发电入网也将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新能源机组的规模管控、新能源发电并网的消纳能力带来了新的要求。我们也要从新能源标准化、国家政策实施、规模管控、运维管理等方面入手,科学的推进新能源发电的发展。提倡和大力促进利用新型清洁能源发电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重要举措,有利促进实现电力生产改革目标,努力提高新型清洁能源发电占比,逐渐扩大新型能源发电范围,逐步实现以清洁、绿色、安全、新型电力能源生产方式。新型清洁能源发电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和经济性,也有助于提升A公司竞争力,推动清洁能源企业发展转型,新型清洁能源发电替代传统火力发电战略,结合A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远期目标,明确清洁能源发电相关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核能、页岩气、氢能等,中国土地广袤新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新能源对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环境改善、以及未来能源生产方式转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占比率还不足20%,新能源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单一。未来传统能源生产向新能源生产转型、应用也成为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必须面对和急需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能源现时条件和战略机遇下,开展对新能源发展趋势和现状递进式研究与分析。结合分析A公司的新能源发电业务的发展战略,首先阐述了A公司进行新能源生产转型的背景及意义,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理论,结合A公司的实际发展与经营情况,对A公司发展的优势以及存在的劣势和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潜在的威助进行分析。通过SWOT对企业竞争战略和竞争环境进行分析,希望能对A公司在实施能源技术革新改造,向清洁低碳能源结构战略转型提供一些合理、有效、可行的建议和对策,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助力解决A公司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碳排放强度下降20%,“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从而为传统能源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具有建设性及战略性的意见和对策。通过对A公司新能源发电业务战略分析,以及国内外新能源发电趋势,综合认为我国新能源发电业务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A公司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多元化发展战略形成适合自身的发展优势,逐步成为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电力生产企业。也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和绿色发展战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新能源发电企业的业务和技术的整体提升带来新的思路。
赵兵晨[3](2021)在《T火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是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当前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迅猛前进当中,在此背景下,中国对能源所提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同时电力行业又切实推进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而对电力行业来说,尤为关键的部分之一则为火力发电企业。现如今,中国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增长,在此期间,在国家的指引下,电力行业展开了一系列改革运动,正因如此,火电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极为严峻。此时,怎样帮助数量较多的火电企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依赖于管理工作者对自身所拟定的发展战略展开较为深入的细致探究,为企业制定未来一段时期可行性较高的发展规划,才能够帮助企业在日益趋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态势下,夺得一席之地。在本篇论文中,主要围绕发展战略理论展开科学合理的综合探究,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借助于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围绕T火电公司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内部以及外部情况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结合T火电公司的SWOT分析结果,以及通过QSPM矩阵打分,从而进行发展战略的选择,进一步制定适合T火电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构建T火电公司的一体化发展战略体系,同时针对每一项发展战略体系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为T火电公司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有助于T火电公司拟定相对完善的发展战略,当然笔者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其余的同类型企业。
郭延勇[4](2021)在《LC电厂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如今,随着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日趋完善,环保监督体系愈加严密。我国能源领域市场化深入推进,其发展态势向低碳化、智能化、多元化等方向转移。从煤炭供需来看,受交通运输、煤矿安全等多重因素影响,煤价下降空间有限。传统垄断的经营方式已不适于当下的发展需要,火电厂经营发展正面临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因此,要想能够在火电行业竞争中避免被迫出局,火力发电企业就必须在预判市场行情及把握电厂本身特征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制定出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本文凭借核心能力、资源基础观及价值链等理论,使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采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SWOT以及QSPM矩阵等分析工具,详细解析了 LC电厂的发展战略,同时归纳出了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本文以LC电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大都侧重于理论层面,鲜有涉及当下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可实践的火电厂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发现,火电企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但也揭示了火电行业来自市场竞争、节能环保等方面带来的挑战。通过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得出,LC电厂具备的资源、能力能够使LC电厂深挖内部优势,弥补劣势短板。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LC电厂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实施措施围绕加强仓储管理、布局多能供应,积极开拓电、热等多元化市场营销,做强、做大电、热等多元生产经营以及提供多维度综合能源服务等诸多方面来进行,保障措施是从人力资源、财务资金、信息技术以及组织制度等方面来为LC电厂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保驾护航。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 LC电厂在电量、热能、供冷、工业蒸汽、氢能等方面多能供应的多元化发展战略。2.提出了 LC电厂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通过加强仓储管理、布局多能供应,积极开拓电、热等多元化市场营销,做强、做大电、热等多元生产经营,提供多维度综合服务等具体举措来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利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财务资源以及组织制度等具体措施来保障LC电厂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有序进行。
崔婷[5](2021)在《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体量的不断壮大,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世界的普遍共识。为应对当前严峻的气候变化,我国宣布碳排放总量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碳减排目标。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将成为我国采用市场调节方式达成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措施。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要方式的电力行业作为现阶段碳交易最主要的参与主体之一,其碳排放量比重较大,因此火电企业的碳减排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火电企业主动参与碳交易,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本文针对我国火力发电企业,在研究分析碳交易机制与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明确火电企业适应性评价的内涵的同时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实际情况,以ISM和AHP-模糊评价方法对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进行评价。首先,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从碳减排效果、生产流程适应性、碳交易市场参与程度、管理适应性以及碳减排技术应用五个方面筛选了影响火电企业适应碳交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详细的阐述。利用ISM模型对所选取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做出梳理,同时对影响因素的结构关系进行划分,明确了各个因素在影响火电企业适应碳交易制度的重要性层次。其次,根据ISM模型分析所得到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了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层次适应性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分别得出了目标层以及各一级指标的碳交易适应性综合评分,定量的表示出了火电企业对碳交易的适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火电企业适应碳排放权交易体制的深层影响因素包括碳排放权配额与碳交易制度体系建设情况两方面。现阶段我国火电企业对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适应程度处于‘较好’与‘一般’阶段中间。其中火电企业碳减排技术应用指标得分最高,其次是火电企业碳减排效果和火电企业生产流程适应性指标评价结果较好,火电企业管理适应性指标和火电企业碳交易市场参与度指标评价分数稍低。最后本文结合分析结果与碳交易背景,从火电企业内部与宏观层的公共政策选择和两个角度出发提出评价结果的相应管理意义。
吴俊科[6](2021)在《火力发电项目成本控制与增效研究 ——以华能玉环电厂为例》文中提出中国电力市场的日渐完善,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的要求下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其目的是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企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的内容是成本费用,这是企业实现长久盈利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要想立足当下,获得利润,就应该以精细化、价值链为手段,强化成本控制,使得成本控制为企业的经营创造发挥最大化的作用。火力发电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学习成本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践,制定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案,实现企业的最大化收益。本文从相关的背景和概念入手,以华能玉环电厂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成本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其代表了中国火力发电企业的现状,结合理论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的优化举措。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预算体系,对火力发电成本的每项费用进行预算管理,做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建立并优化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确定工作目标,兑现考核与监督。(2)燃料作业链整合,从运输环节的优化提升、存储管理和提高配煤掺烧效率等三个方面入手,并且通过智能燃煤管理系统对燃煤相关作业链进行整合,提升效率,降低燃料成本。(3)优化折旧费用管理,通过折旧年限的调整和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发电成本管理产生积极意义。(4)提高四项费用单位使用效率,对于投产运营后的火力发电企业来说,优化机组维护、检修管理,开展运行指标竞赛,建立发电成本模型,优化采购管理,规范管理费用等措施是降低发电成本的重要手段。(5)实现持续增效运行,通过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增效运行氛围,建立常态机制,实现持续增效运行,实施供热改造和燃煤耦合污泥发电,增加售电外可观收入,实施机组深度调峰和增容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指标。(6)优化人才结构,加大人才开发,推进人才强企,推进人才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最终降低火力发电企业成本。
杨洁[7](2020)在《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为了确保经济的发展速度,社会对用电量也有越来越高的需求。一方面,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电量支持,另一方面百姓高质量生活也离不开电。所以对于发电企业来说,若其无法实现供电量的提升,进一步推动电力供应量增长,就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虽然目前我国也积极拓展水电、风电等环保型发电方式,但火力发电量仍占据首位,碳减排任务艰巨。在碳减排工作践行的过程中,核心是要确保碳减排效率提升。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来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突出问题,而且不同地区的资源存在差异,所以导致我国不同省市的碳减排效率也会有不同的差异。通过研究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现状及碳减排效率变化情况,从而找出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提高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的措施,这对Y省火力发电企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意义。本文以Y省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碳排放现状,采用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火电企业碳减排效率问题。文章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奠定了文章的理论基础,确定了本研究所要采用的方法,其次选取了Y省五个具有代表性的火力发电企业进行分析,阐述了Y省火力发电行业生产、消费及碳排放现状。再次,构建了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模型,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了我国范围内所有省市的碳减排效率,明确Y省的差距。最后,对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结果提出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的改进策略,以期可以给Y省火力发电企业提升碳减排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基于本文提出的针对性举措,不仅可以促使Y省有效改善其在当前背景下的碳排放效率情况,也可以给其他省市做出参考,对推动我国的碳减排进程有一定帮助。
刘楠[8](2020)在《基于区域和行业视角的中国碳强度及能源强度驱动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国,有义务承担节能减排的责任。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迅速,通过减缓经济的方式降低碳排放量是不可行的,因此,提高效率成为各行业降低二氧化碳的重要举措。强度值是普遍用于衡量能源和环境效率表现的指标。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碳强度相比2005年水平降低40%—45%。到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水平降低60%—65%。中国省市众多,且行业差异非常大。论文在对中国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及历史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研究中国碳强度和能源强度的驱动因素。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中国终端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最大的部门—工业部门碳强度的驱动因素。从多行业视角,将指数分解法与多行业归因分析法结合,构建了多行业因素分解研究框架,应用此框架研究中国工业碳强度的变化。在探讨工业碳强度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多行业归因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12个工业子行业对各个驱动因素的贡献。第二,研究中国一次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最大的部门—电力部门碳强度的驱动因素。从多区域视角,构建了多区域因素分解研究框架。首先采用时间序列指数分解法将2000-2015年中国电力部门的碳强度分解为四个因素,包括火力发电效率效应、清洁电力渗透效应、化石能源结构效应及区域转移效应。然后,通过区域归因分析方法,研究了30个省份对各驱动因素的贡献。最后,应用多区域空间序列指数分解法评估了2000年和2015年30个省份的发电碳排放绩效。基于所得结果,对我国电力部门二氧化碳减排的区域政策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三,构建了多区域多行业因素分解研究框架,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碳强度的驱动因素。首先从多区域多行业角度将中国碳强度分解为碳排放系数效应、能源强度效应、行业结构效应和区域结构效应四个驱动因素。再应用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研究30个省份及16个行业对各个驱动因素的贡献。这种将两个维度集成到一个框架中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从多个角度更透彻的理解碳强度的历史变化,如可以得到区域内产业结构变化以及行业跨区域生产转移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评估行业和区域层面降低碳强度政策的有效性。最后,由于能源强度效应是对碳强度抑制作用最大的驱动因素,故本论文将指数分解法(IDA)与生产理论分解法(PDA)结合,构建了多区域多行业PDA-IDA因素分解研究框架,进一步研究中国能源强度的驱动因素。结合生产理论的研究方法可以更进一步探索技术相关因素的驱动作用。本论文首先采用多区域多行业PDA-IDA方法,将我国2000-2015年的能源强度分解为潜力能源强度效应、行业结构效应、区域结构效应、能源使用效率效应和能源节约技术效应五个驱动因素。为了探讨行业和区域对每个驱动因素的贡献,进一步应用了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方法。本论文将生产理论分解法、指数分解法和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法集成到一个框架中对中国能源强度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刘畅[9](2019)在《漳泽电力战略转型背景下财务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民经济的发展,发电行业作为基础能源产业链中重要一环,支持国家经济发展进程,同时国家政策的制定也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火电行业不仅生产过程受到严格环保限制,上网电价受到国家管制,国家扶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同等条件下优先发电,因此火电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需要重新制定发展战略,而财务战略作为战略的支撑战略,对于总体战略的目标达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漳泽电力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财务战略、战略转型、企业战略和财务战略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其次对企业战略、战略转型、财务战略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战略管理理论、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企业转型理论等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再次,采用PES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和SWOT分析框架,分析了以漳泽电力为代表的火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状况,揭示了漳泽电力战略转型的背景。紧跟着分析了漳泽电力战略转型的动因和内容。从次,对漳泽电力战略背景下财务战略的实施路径、财务战略实施效果、借鉴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最后针对财务战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本文的研究结论来看,漳泽电力通过有息负债无息负债结合、内外源股权融资和政府补助筹资战略,解决自由现金流缺失;投资战略方面采取延伸产业链、多元化投资方式,提升整体盈利能力;营运资金管理采用严控燃料成本、设立应收账款管理小组和延长应付账款付款时间方式,保持良好短期偿债能力;股利分配战略采取不分配不转增,节约企业资金,总体而言财务战略对于整体战略转型提供支撑作用;但是财务战略实施存在债务筹资比重过大、投资非核心业务、成本管控不到位、营运资金周转效率较差、缺少员工持股等问题,因此漳泽电力应该调整筹资结构、剥离非核心业务、加强营运资金规划管理、建立员工持股机制。本文对于财务战略和战略的理论缺乏全面性的了解,对理论和案例分析存在论述不充分之处,再次由于缺乏充足的工作经验,因此本文对于漳泽电力的发展建议的成熟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商榷。
郭海鹏[10](2019)在《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以高质量发展为标志的新阶段。与之相适应,电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电力的一般商品属性逐步被还原,电力市场的竞争性不断加强,发电企业的职能定位从保障供应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综合能源服务。目前,电力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了“多买方—多卖方”博弈的复杂竞争格局,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之间可以自由的相互交易,自主确定交易电价与电量。在此背景下,火力发电企业除了传统的发电业务,逐步具有了一定的售电职能,需要自己寻找用户,销售电量,企业运营模式发生了改变,经营空间得到了拓宽。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经营不确定性的增加,对发电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以战略管理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内蒙古A发电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运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模型等经典战略分析工具,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解析,说明在当前火力发电企业兼具发电、售电业务职能的情况下,A发电公司应该以增长型的发展战略为主导战略,同时采取以低成本战略为主的业务战略,应对市场压力和变化,促进A发电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在公司总体战略的主导下,抓住电力改革的契机,提升服务品质,以营销意识、服务意识,顺应市场变化,拓展企业生产的空间,同时针对公司内部管理,建立“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的管理体系,积极提升企业专业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压缩企业运营成本。内蒙古A公司需根据具体的业务要求实行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和差异化服务,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实施,建立战略控制措施。
二、火力发电新技术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力发电新技术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纳税筹划基础概念 |
2.2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
2.2.1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
2.2.2 纳税筹划的目标 |
2.3 纳税筹划的理论基础 |
2.3.1 “经济人”假设理论 |
2.3.2 成本-收益理论 |
2.3.3 契约理论 |
2.3.4 博弈论 |
2.4 供应链视角下的纳税筹划阐述 |
2.4.1 基于供应链视角下的纳税筹划定义 |
2.4.2 供应链视角下纳税筹划的特征 |
2.4.3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税务筹划技术与方法 |
第三章 Z电力公司纳税管理现状分析 |
3.1 Z电力公司概况 |
3.1.1 Z电力公司简介 |
3.1.2 Z电力公司组织架构 |
3.1.3 Z电力公司经营范围 |
3.2 Z电力公司基本财务状况 |
3.3 Z公司涉税情况及税负水平分析 |
3.4 Z公司行业发展与税负情况对比 |
3.5 Z公司纳税筹划现状及问题分析 |
3.5.1 Z公司涉税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 |
3.5.2 Z公司纳税筹划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3.6 Z电力公司进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
3.6.1 从企业管理角度分析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
3.6.2 从职能角度分析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
3.7 Z电力公司进行纳税筹划的可行性 |
3.7.1 外部条件 |
3.7.2 内部条件 |
第四章 供应链视角下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
4.1 Z电力公司供应链分析 |
4.2 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设计思路 |
4.3 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方案 |
4.3.1 采购环节纳税筹划 |
4.3.2 生产环节纳税筹划 |
4.3.3 经营环节纳税筹划 |
4.3.4 销售环节纳税筹划 |
第五章 Z公司纳税筹划方案的预期效果及保障措施 |
5.1 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方案实施的预期效果 |
5.2 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方案的保障措施 |
5.2.1 基于供应链管理健全风险控制系统 |
5.2.2 建立健全企业整体流程的税务筹划 |
5.2.3 完善企业内部纳税筹划建设 |
5.2.4 优化企业税务筹划外部环境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A公司电力生产转型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目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 |
1.研究内容 |
2.论文研究框架 |
3.研究方法 |
二、相关概念理论与研究工具介绍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新能源范畴 |
2.电力生产转型 |
(二)相关理论介绍 |
1.企业转型理论 |
2.核心竞争力理论 |
(三)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
1.PEST分析 |
2.波特五力模型 |
3.SWOT分析模型 |
三、A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一)宏观环境PEST分析 |
1.政策环境分析(P) |
2.经济环境分析(E) |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S) |
4.技术环境分析(T) |
(二)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
1.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能源替代品的威胁 |
4 购买者议价能力 |
5.供应商议价能力 |
(三)A公司电力生产转型分析 |
1.A公司机会分析 |
2.A公司威胁分析 |
3.A公司优势分析 |
4.A公司劣势分析 |
四、A公司竞争力与问题现状分析 |
(一)A公司内部核心能力分析 |
1.组织结构分析 |
2.企业资源分析 |
3.人力资源分析 |
4.企业文化分析 |
(二)A公司业务能力分析 |
1.研发能力分析 |
2.生产能力分析 |
(三)A公司SWOT矩阵 |
(四)A公司电力生产现状问题分析 |
1.清洁能源占比较小 |
2.企业利润下降 |
3.新能源技术不足和研发水平不高 |
4.传统火力发电厂改造能力弱 |
五、A公司电力生产转型路径制定与策略 |
(一)清洁能源发电业务发展战略目标 |
(二)A公司电力转型升级方案设计 |
1.A公司转型方案设计原则 |
2.A公司电力生产转型模型 |
(三)A公司电力生产转型路径 |
1.向清洁能源发电转型 |
2.新能源发电核心技术创新升级 |
3.向咨询服务型转型 |
(四)A公司转型策略 |
(五)A公司转型效果预估方法 |
六、A公司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
(一)组织保障 |
1.优化组织管理架构 |
2.组织架构调整 |
(二)制度保障 |
(三)技术保障措施 |
(四)人力资源保障 |
(五)强化过程管理 |
七、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T火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战略 |
2.1.2 发展战略 |
2.2 理论综述 |
2.2.1 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
2.2.2 电力公司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
2.2.3 相关理论述评 |
第3章 T火电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内竞争 |
3.2.2 潜在进入者威胁 |
3.2.3 替代品产生威胁 |
3.2.4 供应商的议价 |
3.2.5 购买者的议价 |
3.3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
3.3.1 关键因素分析 |
3.3.2 关键因素权重确定 |
3.3.3 EFE矩阵分析 |
第4章 T火电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T火电公司概况 |
4.2 企业资源分析 |
4.2.1 生产资源分析 |
4.2.2 人力资源分析 |
4.2.3 技术资源分析 |
4.3 企业能力分析 |
4.3.1 营运能力分析 |
4.3.2 管理能力分析 |
4.4 行业吸引力和竞争能力分析 |
4.5 IFE内部因素评价矩阵分析 |
4.5.1 关键因素分析 |
4.5.2 关键因素权重确定 |
4.5.3 IFE矩阵分析 |
第5章 T火电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5.1 SWOT分析 |
5.2 T火电公司的企业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 |
5.2.1 企业使命 |
5.2.2 企业愿景 |
5.2.3 战略目标 |
5.3 T火电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5.3.1 QSPM矩阵分析 |
5.3.2 T火电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分析 |
第6章 T火电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保障措施 |
6.1 T火电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 |
6.1.1 提升经营生产和盈利能力 |
6.1.2 多措并举,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 |
6.1.3 强化主营业务,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
6.1.4 扩大营业收入,实施产业链延伸战略 |
6.1.5 加大营销管理力度,搞好优质服务 |
6.2 T火电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2.1 建立一体化战略统筹协调体系 |
6.2.2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
6.2.3 加速企业科技创新 |
6.2.4 加强信息化管理 |
6.2.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6.2.6 强化财务管理水平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LC电厂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依据、分析工具与相关研究进展 |
2.1 理论依据 |
2.1.1 核心能力理论 |
2.1.2 价值链理论 |
2.1.3 资源基础理论 |
2.2 分析工具 |
2.2.1 PEST分析 |
2.2.2 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 |
2.2.4 QSPM矩阵 |
2.3 相关研究进展 |
2.3.1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
2.3.2 发电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
2.3.3 文献述评 |
本章小结 |
第3章 LC电厂外部环境分析 |
3.1 PEST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五力模型分析 |
3.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3.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2.3 客户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3.2.4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
3.2.5 替代品分析 |
3.3 EFE矩阵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4章 LC电厂内部环境分析 |
4.1 LC电厂发展历程及经营现状 |
4.1.1 LC电厂发展历程 |
4.1.2 LC电厂经营现状 |
4.2 LC电厂资源分析 |
4.2.1 品牌资源 |
4.2.2 人力资源 |
4.2.3 财务资源 |
4.2.4 信息资源 |
4.3 LC电厂能力分析 |
4.3.1 改革创新能力 |
4.3.2 成本控制能力 |
4.3.3 全员营销能力 |
4.3.4 技术改造能力 |
4.4 IFE矩阵分析 |
4.4.1 优势与劣势 |
4.4.2 IFE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LC电厂发展战略的选择 |
5.1 LC电厂的愿景、使命与目标 |
5.1.1 愿景 |
5.1.2 使命 |
5.1.3 目标 |
5.2 SWOT分析 |
5.2.1 LC电厂的优势 |
5.2.2 LC电厂的劣势 |
5.2.3 LC电厂面临的机会 |
5.2.4 LC电厂面临的威胁 |
5.2.5 SWOT矩阵分析 |
5.3 LC电厂发展战略的确定 |
5.3.1 QSPM矩阵分析 |
5.3.2 LC电厂发展战略的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6章 LC电厂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
6.1 LC电厂发展战略的实施 |
6.1.1 加强仓储管理,布局多能供应 |
6.1.2 积极开拓电、热等多元化市场营销 |
6.1.3 做强、做大电、热等多元生产经营 |
6.1.4 提供多维度综合服务 |
6.2 LC电厂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2.1 人力资源保障 |
6.2.2 财务资金保障 |
6.2.3 信息技术保障 |
6.2.4 组织制度保障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研究展望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碳排放权交易理论研究 |
1.2.2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创新点 |
第2章 火电企业与碳交易适应性的理论概述 |
2.1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理论概述 |
2.2 适应性系统模型构建方法 |
2.2.1 火电企业碳交易的适应性及其系统复杂性 |
2.2.2 ISM建模方法的适用性 |
2.3 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理论概述 |
2.3.1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的内涵 |
2.3.2 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ISM的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结构分析 |
3.1 火电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现状阐述 |
3.2 影响因素分析 |
3.2.1 火电企业碳减排效果 |
3.2.2 火电企业生产流程适应性 |
3.2.3 火电企业碳交易市场参与程度 |
3.2.4 火电企业管理适应性 |
3.2.5 火电企业碳减排技术应用 |
3.3 邻接矩阵的构建 |
3.4 可达矩阵的建立 |
3.5 划分各因素的层级关系 |
3.6 层级结构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
4.1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的目的 |
4.2 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
4.2.2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依据 |
4.2.3 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
4.3 基于AHP的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3.1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4.3.2 各指标权重 |
4.4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 |
4.4.1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
4.4.2 模糊评价集及隶属度矩阵 |
4.4.3 模糊合成 |
4.5 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结果分析 |
4.6 评价实证结果的应用 |
4.6.1 火电企业提高碳交易适应性的自身调整 |
4.6.2 火电企业提高碳交易适应性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火力发电项目成本控制与增效研究 ——以华能玉环电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框架结构 |
1.5 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 |
2.2 国内文献 |
2.3 文献述评 |
3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控制与增效管理现状 |
3.1 华能玉环电厂简介 |
3.2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构成及管理现状 |
3.2.1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构成及分析 |
3.2.2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管理现状 |
3.3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成本管理精细化方面存在问题 |
3.3.2 燃料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3 折旧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4 四项费用管理存在问题 |
3.3.5 工资费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 中国火力发电现状及成本分析 |
3.4.1 中国火力发电现状 |
3.4.2 中国火力发电成本分析 |
4 成本控制与增效理论分析 |
4.1 成本控制基本理论 |
4.1.1 精细化管理 |
4.1.2 价值链 |
4.1.3 控制论 |
4.1.4 增效理论 |
4.2 成本控制与增效分析 |
4.2.1 精细化成本管理分析 |
4.2.2 价值链成本控制分析 |
4.2.3 增效控制分析 |
5 华能玉环电厂成本控制与增效优化 |
5.1 实行精细化成本控制 |
5.2 改进燃料价值链 |
5.3 优化折旧费用管理 |
5.4 提高四项费用单位使用效率 |
5.5 实现持续增效运行 |
5.6 优化人才结构,推进人才激励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7)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
2.1 外部性理论 |
2.2 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核算基础 |
2.3 DEA模型 |
2.4 Malmquist模型 |
第三章 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现状分析 |
3.1 Y省火力发电企业现状 |
3.2 Y省火力发电生产及消费现状 |
3.3 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排放现状 |
第四章 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评价体系构建 |
4.1 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指标体系构建 |
4.1.1 指标体系选择标准 |
4.1.2 指标体系选择 |
4.2 Y省火电企业碳减排效率静态结果分析 |
4.3 全国火电企业碳减排效率对Y省的启示分析 |
第五章 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影响原因及策略制定 |
5.1 Y省火电企业碳减排效率动态结果分析 |
5.2 Y省火电企业碳减排效率变化原因初步分析 |
5.3 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策略制定 |
5.3.1 完善碳排放效率激励机制 |
5.3.2 合理引入竞争机制 |
5.3.3 改善火力发电企业生产环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区域和行业视角的中国碳强度及能源强度驱动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
1.1.2 全球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趋势 |
1.1.3 全球节能减排措施 |
1.1.4 中国节能减排措施 |
1.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创新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文献综述 |
2.1 因素分解方法综述 |
2.2 实证研究综述 |
2.2.1 国家层面实证研究综述 |
2.2.2 行业层面实证研究综述 |
2.2.3 区域层面实证研究综述 |
2.3 文献评述 |
第3章 中国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趋势分析 |
3.1 中国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分析 |
3.1.1 中国终端能源消耗结构分析 |
3.1.2 中国电力部门发电结构分析 |
3.1.3 中国碳排放趋势分析 |
3.2 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比较分析 |
3.2.1 中国各行业能源消耗现状 |
3.2.2 中国各行业碳排放现状 |
3.3 中国各地区能源消耗及碳排放现状比较分析 |
3.3.1 中国各地区能源消耗现状 |
3.3.2 中国各地区碳排放现状 |
第4章 基于多行业视角的中国工业碳强度驱动因素研究 |
4.1 研究方法 |
4.1.1 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 |
4.1.2 因素分解法 |
4.1.3 行业归因分析法 |
4.2 数据来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及碳排放系数趋势讨论 |
4.3.2 因素分解结果讨论 |
4.3.3 归因分析结果讨论 |
4.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章 基于多区域视角的中国电力碳强度驱动因素研究 |
5.1 研究方法 |
5.1.1 时间序列指数分解法 |
5.1.2 区域归因分析法 |
5.1.3 空间序列指数分解法 |
5.2 数据来源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中国电力碳强度趋势 |
5.3.2 时间序列指数分解结果 |
5.3.3 区域归因分析 |
5.3.4 空间序列指数分解结果 |
5.4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章 基于多区域多行业视角的中国碳强度驱动因素研究 |
6.1 研究方法 |
6.1.1 多区域多行业指数分解法 |
6.1.2 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法 |
6.2 数据来源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多区域多行业指数分解结果 |
6.3.2 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结果 |
6.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章 基于生产理论的中国能源强度驱动因素研究 |
7.1 研究方法 |
7.1.1 Shephard距离函数 |
7.1.2 多区域多行业PDA-IDA方法 |
7.1.3 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方法 |
7.2 结果与讨论 |
7.2.1 中国能源强度驱动因素分析 |
7.2.2 多区域多行业归因分析结果 |
7.3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9)漳泽电力战略转型背景下财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财务战略研究 |
1.2.2 战略转型研究 |
1.2.3 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关系研究 |
1.2.4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及研究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研究不足 |
2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战略 |
2.1.2 战略转型 |
2.1.3 企业财务战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2 生命周期理论 |
2.2.3 企业转型理论 |
2.2.4 财务战略对企业战略的支撑理论 |
3 漳泽电力战略转型分析 |
3.1 基本情况 |
3.2 漳泽电力战略转型的背景 |
3.2.1 漳泽电力战略转型的宏观环境分析 |
3.2.2 漳泽电力战略转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
3.2.3 漳泽电力战略转型的内外环境综合分析 |
3.3 漳泽电力战略转型动因及内容分析 |
3.3.1 漳泽电力战略转型动因 |
3.3.2 漳泽电力战略转型内容 |
4 漳泽电力战略转型下财务战略研究 |
4.1 财务战略总体思路 |
4.2 财务战略实现路径 |
4.2.1 筹资战略实现路径 |
4.2.2 投资战略实现路径 |
4.2.3 营运资金管理战略实现路径 |
4.2.4 股利分配战略实施路径 |
4.3 财务战略实施评价、借鉴经验及存在问题 |
4.3.1 财务战略实施评价 |
4.3.2 财务战略借鉴经验 |
4.3.3 财务战略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5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加大调整筹资结构开展多元筹资力度 |
5.2.2 剥离企业非核心业务投资 |
5.2.3 出售投资板块低效资产 |
5.2.4 稳步加大对海外项目的投资 |
5.2.5 加强自身营运资金规划管理 |
5.2.6 建立员工持股激励机制助力转型 |
5.2.7 加大对火电项目的政府补助力度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章节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比较分析法 |
第二章 战略管理基本理论 |
2.1 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2.1.1 战略和战略管理 |
2.1.2 发展战略 |
2.1.3 成本领先战略 |
2.1.4 差异化战略 |
2.1.5 集中化战略 |
2.2 战略分析方法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SWOT分析模型 |
第三章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 |
3.2.1 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宽松,发电设备利用小时继续下探 |
3.2.2 发电企业整体赢利,但火力发电企业普遍亏损 |
3.2.3 全国电力装机增长1.2 亿千瓦,连续六年新增容量破亿千瓦 |
3.2.4 电力结构得到改善,火电装机比重持续下降 |
3.2.5 市场化电量占比提升,煤电价格联动将取消 |
3.3 行业竞争五力分析 |
3.3.1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3.3.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3.3.4 替代品的威胁 |
3.3.5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
3.4 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机遇与威胁分析 |
3.4.1 机遇分析 |
3.4.2 威胁分析 |
第四章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概况 |
4.1.1 公司简介 |
4.1.2 发展历程 |
4.1.3 A公司发展现状介绍 |
4.2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组织架构分析 |
4.2.1 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
4.2.2 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
4.3 企业资源分析 |
4.4 企业能力分析 |
4.4.1 发电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4.4.2 主要指标和运营能力分析 |
4.4.3 组织效能分析 |
4.5 企业文化分析 |
4.5.1 企业愿景 |
4.5.2 企业使命 |
4.5.3 核心价值观 |
4.5.4 企业服务状况 |
4.6 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4.6.1 优势分析 |
4.6.2 劣势分析 |
4.7 公司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4.7.1 上网电价不能随市场需求自行调节 |
4.7.2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的风险 |
4.7.3 电煤价格波动较大 |
第五章 内蒙古A发电公司的战略选择 |
5.1 SWOT分析 |
5.2 内蒙古A发电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与战略定位 |
5.2.1 内蒙古A公司的战略选择 |
5.2.2 内蒙古A公司的业务战略选择 |
5.2.3 内蒙古A公司的主要业务实施 |
第六章 内蒙古A火力发电公司的战略实施措施 |
6.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6.2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
6.3 加强组织优化管理 |
6.4 实施低成本管理 |
6.4.1 优化运行指标 |
6.4.2 控制检修费用 |
6.4.3 狠抓燃料管理 |
6.4.4 加强物资管理 |
6.5 提升技术水平 |
6.6 加大营销管理力度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火力发电新技术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供应链视角下的Z电力公司纳税筹划研究[D]. 侯惠文.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A公司电力生产转型的策略研究[D]. 薛人溢.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3]T火电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赵兵晨. 山东大学, 2021(02)
- [4]LC电厂发展战略研究[D]. 郭延勇. 山东大学, 2021(09)
- [5]我国火电企业碳交易适应性评价研究[D]. 崔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6]火力发电项目成本控制与增效研究 ——以华能玉环电厂为例[D]. 吴俊科. 浙江大学, 2021(01)
- [7]Y省火力发电企业碳减排效率评价研究[D]. 杨洁.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基于区域和行业视角的中国碳强度及能源强度驱动因素研究[D]. 刘楠.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9]漳泽电力战略转型背景下财务战略研究[D]. 刘畅. 贵州财经大学, 2019(05)
- [10]内蒙古A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郭海鹏. 内蒙古大学, 2019(05)
标签:碳交易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能源强度论文; 碳排放论文; 能源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