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加强餐厨垃圾管理

杭州加强餐厨垃圾管理

一、杭州市加强餐厨垃圾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黎,张思梦,张媛,伏凯,仲璐[1](2021)在《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餐厨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大量的餐厨垃圾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高昂的处理费也给城市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通过调研我国部分城市餐厨垃圾的处理收费标准和收费情况,总结收缴计量方式及特点,指出餐厨垃圾收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建立收缴制约机制、采取有效的收费方式等建议。

尤惠[2](2021)在《厨余垃圾两相厌氧发酵工艺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厨余垃圾是城市固体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的特点,被认为是厌氧发酵的良好基质。厨余垃圾厌氧发酵能产生氢气、甲烷等能源,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运行过程中,实际减量和产沼气效果还受工艺条件、设备、季节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提出淋滤水解-厌氧消化的两相厌氧发酵工艺并进行优化,使得淋滤水解和厌氧消化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反应,从而提高整体工艺性能。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本研究以杭州市厨余垃圾为底物,通过选取水解液、沼液、沼液+水解液(1:1)三种不同的喷淋液,在其他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喷淋水解,探索更多的生物水解喷淋液。结果表明,相比沼液,水解液和沼液+水解液混合液对厨余垃圾淋滤水解效果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考虑到水解液回流会加大水解浆液处理难度,所以选择沼液作为生物水解淋滤液最为适宜。2.选择沼液作为喷淋液进行厨余垃圾生物水解,考察不同喷淋比对生物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喷淋比有利于维持反应器内的pH在适宜的范围内,此时的生物水解性能和产挥发性脂肪酸的效率较高。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的运行成本,选择1.6 L/kg的喷淋比即可。3.在适宜的喷淋条件下,考察温度对厨余垃圾生物水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厨余垃圾生物水解的适宜温度在35℃~40℃间。4.在水解工艺条件优化实验结果基础上,在杭州市天子岭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中,对生物水解反应器、管道进行保温,使得水解反应温度条件为35℃,加强沼液回流比,使沼液喷淋比为1.6 L/kg。其他工艺条件为:水解反应器内物料停留时间5 d,厌氧发酵罐内物料温度为35℃,含固率约为4%~6%,停留时间约为12 d,反应pH为6.8~7.8。最终甲烷产气率为42.97 m3/t,产量比工艺优化前增加了5.1%,提高了天子岭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的收益。5.对实际工程工艺进行淋滤停留时间缩短试验,发现底物停留时间的缩短对有机质降解率影响较大,对湿重减量率影响较小。可考虑在未来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中,将水解反应器中的物料停留时间由原来的5 d缩短为3.09 d,能够在保证厨余垃圾降解效果和沼气产量的情况下提高生物水解反应器的使用率,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岳良辰[3](2021)在《餐厨废油断键降解脱毒促进微生物定向转化产甲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餐厨垃圾清洁处置厌氧发酵制生物燃气进行能源资源化利用,对于推动节能环保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餐厨垃圾中往往油脂含量高,传统除油工艺后仍残留部分油脂进入厌氧发酵体系,由于油脂降解慢且大量包裹菌群容易对厌氧发酵造成严重抑制。本文采用水热和臭氧等多种自由基预处理餐厨垃圾的典型废弃油脂,揭示了油脂氧化断键降解反应促进发酵产甲烷机理。采用过碳酸钠/紫外线等高级氧化方法降解脱除餐厨废油中的辣椒素等发酵抑制物,通过微生物电化学显着提升了餐厨废油发酵产甲烷效率。以餐厨废油中典型成分:甘油三油酸酯(C57H104O6)作为原料,采用水热稀碱预处理产生·OH和O2·—等自由基促进其断键降解反应加速油脂产甲烷的β氧化过程,减轻油脂对厌氧发酵菌群包裹程度提高了产甲烷的能量转化效率。当水热稀碱预处理温度由160℃升高到220℃时,甘油三油酸酯降解得到的油酸比例由43.29%增大到58.22%,同时降解得到的十六酸比例由1.06%增大到8.25%。经过220℃水热预处理后87.56%甘油三油酸酯发生降解,发酵甲烷产率由636.85提升至877.47 mL CH4/g-TVS,产甲烷峰值速率由32.60提升至51.22 mL CH4/g-TVS/d,整体能量转化效率由48.05%提升至66.21%。探究了臭氧预处理降解甘油三油酸酯促进产甲烷机理。当臭氧浓度从0.02升高至0.8g-O3/g-TVS时,O2·—等自由基诱导β氧化反应速率加快促进降解反应,降解得到十六酸比例由12.64%提高到30.23%,得到十四酸比例由0提高到43.84%,总油脂降解率由13.4%提高到78.6%。故缓解了厌氧发酵过程中油脂对产甲烷菌的包裹抑制作用,臭氧预处理油脂经过产氢酸化后发酵得到甲烷产率提升了81.9%达到946.45 mL/g-TVS。对比考察了超声波和微波预处理油脂促进厌氧发酵产甲烷效果。超声波预处理由于气蚀形成热效应,其机械剪切力和自由基氧化能力强于微波预处理的热磁效应。超声波预处理后废弃油脂的甲烷产率提高了43.3%达到927.97 mL/g-TVS(能量转化效率为69.89%),高于微波预处理的738.63 mL/g-TVS(能量转化效率为58.98%)。阐明了易溶于餐厨废油中的辣椒素对厌氧发酵过程的抑制机理。当油脂中辣椒素浓度为40 wt%时,油脂发酵的甲烷产率为142.10 mL/g-TVS,比无辣椒素时(780.21 mL/g-TVS)降低了84.0%。高浓度辣椒素造成甲烷菌细胞结构破坏、细胞膜破碎和功能受损;辣椒素降解产物与酶分子结合,抑制了生物酶活性以及油脂酸化厌氧发酵过程。辣椒素对发酵菌群结构造成负面影响,使甲烷菌Methanosarcina比例从30%降低至6%。当油脂中添加辣椒素含量40 wt%时,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速率kapp由4.67×10-2 s-1降低了99%达到5.66×10-4 s-1,从而明显抑制了油脂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揭示了过碳酸钠/紫外线高级氧化方法降解辣椒素机理,提高过碳酸钠浓度和紫外线辐照强度强化了辣椒素降解。实验证明过碳酸钠/紫外线高级氧化反应产生了·OH、O2·—和CO3·—三种自由基共同作用,辣椒素通过四种可能途径均降解为苯醌中间产物并最终转化为CO2和水。高级氧化处理后含辣椒素的餐厨废油发酵甲烷产率从27.20 mL/g-TVS恢复至311.23 mL/g-TVS,细胞氧化损伤几乎没有发生,油脂厌氧发酵性能得到明显缓解。施加外电场通过微生物电化学反应显着提升了餐厨废油发酵产甲烷效率。当油脂厌氧发酵反应器施加外电压从0 V提升至0.8 V时,厌氧发酵甲烷产率从705.71 mL/g-TVS提升至791.60 mL/g-TVS,产甲烷速率峰值时间从33 d缩短至24 d。电化学促进了油脂降解和厌氧发酵β氧化作用,使大量产甲烷菌附着于电极片,促进电子传递提高了甲烷产率。

陈欢[4](2021)在《基于项目制运行的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孟子健[5](2020)在《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生活垃圾分类,是指将生活垃圾按照不同种类,分成若干种类进行投放。近年来,生活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了一个全社会的焦点问题。国家先后下发了多项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将垃圾分类工作从宣传引导性政策变为全面性政策,这些新的要求标志着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将要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公共机构领域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公共机构是指财政拨款的各级党政机关,以及事业单位、团体组织,总量大,人员多,既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政策制定者,又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全社会生活垃圾分类的最大的群体之一。在公共机构中有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在对全社会的示范和领导中发挥巨大作用,指导全社会全面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使垃圾分类成为更多人的习惯。本文从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角度,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努力进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研究,找出了存在强制性管理手段不足、财政资金支持不够以及市场化和信息化手段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健全制度规定、建立管理体系、强化宣传培训和推进市场化进程等对策和建议,为建立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良好工作体系提供了理论参考。

李楠[6](2020)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置案例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生活垃圾的处置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难题。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大部分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进行收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组分复杂。生活垃圾处置一般采用填埋、焚烧的方式,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存在物质、能量回收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严重等问题,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生活垃圾管理系统模型结合,不仅可以为系统提供高级别的评价,而且可以识别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流程、关键物质,为行业和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优化建议。本论文对于国内外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模式进行调研,发现由于易腐垃圾具有含水率高、热量低、有机物含量丰富和易腐烂等特点,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具有投资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利用ReCiPe的中点和终点水平指标,对易腐垃圾的生物好氧堆肥、阳光房厌氧发酵和填埋的处置方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三种方案的环境影响归一化后的值分别为-11.7,0.30,-2.18。生物好氧堆肥处置方案可以得到产物有机肥,填埋处置方案将填埋气收集后发电得到电力资源,这些有用的产品可以抵消生产这些产品需要对环境造成的负荷,而阳光房厌氧发酵处置方案仅仅向环境中排放了各种污染物,因此的三种方案中生物好氧堆肥处置方案对环境的负荷最低,其次是填埋处置方案,阳光房厌氧发酵方案。对于阳光房厌氧发酵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对于生成物进行能量和物质回收的方案的生命周期影响潜值为-25.04,要比原方案大幅降低,且低于生物好氧堆肥处置方案。为了得到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经济成本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对易腐垃圾处置方案采用了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进行评价,发现人工费用在三个方案中的占比均为最高;生物好氧堆肥处置方案的生命周期净经济成本和能源消耗最高,因为其消耗的电力能源较多。采用AHP法和TOPSIS法加权计算后得到三种方案的最终得分分别为:0.974,0.846,0.839。对于易腐垃圾处置的三种方案中最优方案为生物好氧堆肥处置方案。为了对生活垃圾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本文以杭州市地区生活垃圾管理系统为对象并建模,讨论混合收集、分类收集以及不同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组合对于环境的负荷情况。本文主要对杭州市生活垃圾中的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种垃圾类型的分类和处置情况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7种方案中,采用分类收集,对收集到的餐厨垃圾进行生物好氧堆肥,对其他垃圾进行焚烧处置的环境负荷最低。研究对生活垃圾处置方案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潜值影响显着的环境影响类别、关键流程和物质进行识别,发现气候变化、淡水富营养化、化石消耗、人体毒性和颗粒物形成这5项影响最为显着,为优化生活垃圾管理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持。

毕峰[7](2020)在《社区易腐垃圾就地成肥设备中试及其臭气排放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社区易腐垃圾就地机器成肥是解决我国现有城镇生活垃圾“四分分类”模式下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机器成肥设备普遍存在成肥产品质量差、设备能耗高与恶臭污染严重等瓶颈问题。为突破以上技术难题,本研究在调查杭州市典型社区易腐垃圾基本特性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适用于社区易腐垃圾就地减量资源化处理的推流式高温好氧发酵机器成肥中试设备,初步实证分析了设备的运行效果,并对其成肥过程臭气组分及其排放特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解析。研究结果可为社区易腐垃圾机器成肥设备改良及其运行过程臭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典型社区易腐垃圾特性,初步开发了易腐垃圾“破碎脱水-连续推流式高温机器成肥发酵-机械筛分+臭气净化”就地减量资源化处理工艺及其中试设备。根据杭州市8区(县、市)13个典型城镇社区的实地调研与实验分析,发现社区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含量高达58.21±5.12%,含盐量仅为11.06±1.56 g Na Cl/kg,分类产生的易腐垃圾粒径较大(62.4±49.1mm)、含水率高(80.08±7.58%),针对性开发了一套易腐垃圾“破碎脱水-连续推流式高温机器成肥发酵-机械筛分+臭气净化”为主的就地减量资源化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推流+搅拌”式结构、分区曝气方式、红外测温反馈、负压引风除臭、地埋式升降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等,设计了一套智能化易腐垃圾机器成肥中试设备;综合考虑供氧、控温、除湿三方面要求,基于微生物动力学与水热动力学,建立供氧与微生物耗氧之间的动态供氧模型,优化确定设备曝气与搅拌策略为:在日处理量为240 kg时,风机风量80 m3/h,分区曝气启动4.90 min/停止6.60 min;搅拌次数为5次/h。(2)现场实证表明,研制的中试设备可实现正常运行,成肥产品满足《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CJJ52-2014)腐熟度要求。设备仓内好氧发酵温度可稳定维持在50~60℃,易腐垃圾低C/N特性对成肥设备的正常发酵没有显着影响;经过15 d的好氧发酵,物料含水率可降至30%以下,植物种子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可达80%以上。出料理化性质与GI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 H值达到8.5左右、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EC)降至4.0m S/cm以下,可作为中试设备机器成肥产品腐熟度的初步判断依据;NH4+-N含量降至400 mg/kg以下,可进一步判定成肥产品腐熟。(3)易腐垃圾机器成肥过程臭气组分及其变化相当复杂。通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氨气检测发现,易腐垃圾机器成肥过程可定性检出108种VOCs,可定量检出56种物质(55种VOCs+氨气);成肥过程中恶臭气体种类存在明显变化,相对而言后期组分更为复杂;氨气、2-丁酮、丙烯醛与2-己酮浓度超出/接近检知阈值,应作为关键组分进行重点控制。

安晓霞,邵建越,郑学娟,郭文鹏,王润沛,戚贺松[8](2020)在《浅谈国内易腐垃圾生物处置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概述了国内主流的5种易腐垃圾生物处置技术(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好氧协同处理、厌氧-焚烧协同处理、生物转化)及相关工程案例,对比分析了主要技术的原理、特点与应用情况,并研究了我国在易腐垃圾处理上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为解决易腐垃圾处置NIMBY效应,应维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何种易腐垃圾生物处置技术前,应先定导向;对应某种易腐垃圾生物处置技术,应针对性选择环境友好型除臭技术。

王小铭,陈江亮,谷萌,焦秀瑶,蔡洪英,张莹,周怡然,魏云梅,Nemanja Stanisavljevic,刘元元[9](2019)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餐厨垃圾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在垃圾分类开展及"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背景下,对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采用政府统计数据采集和中英文文献数据提取等方法,估算2017年我国产生餐厨垃圾约1.58×108 t,其中餐饮垃圾约0.63×108t。结果表明各地区餐厨垃圾产生量、理化特性、处理能力和水平等存在时空差异。我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与水平虽得到明显发展,但仍存在源头减量重视不足、处理能力缺口明显、水平效率有待提升、绩效评估缺乏方法等问题。建议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结合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餐厨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弥补分类处理缺口。政府、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餐厨垃圾全过程管理。通过规范评估主流处理工艺和监管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实际运行效果,建立多维度评价方法学体系,实现餐厨垃圾管理全过程和全周期环境—资源—成本等多维度效益的定量分析研究,为未来政府和行业有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王小铭,陈江亮,谷萌,焦秀瑶,蔡洪英,张莹,周怡然,魏云梅,Nemanja Stanisavljevic,刘元元[10](2019)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餐厨垃圾管理面临机遇、挑战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及"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推进,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行业面临难得机遇.本文通过对政府统计数据采集和中英文文献数据提取,系统梳理了我国餐厨垃圾产生与管理现状,明晰了餐厨垃圾管理存在问题,在总结国内外现有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多方参与促进全过程减量、处理能力"量"与"质"协同发展以及建立多维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为"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餐厨垃圾管理提出了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产生餐厨垃圾约1.58亿t,其中餐饮垃圾约0.63亿t.各地区餐厨垃圾产生量、理化特性、处理能力和水平等存在时空差异,各地区应因地制宜,结合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餐厨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弥补分类处理缺口.

二、杭州市加强餐厨垃圾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杭州市加强餐厨垃圾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餐厨垃圾管理现状
2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
    2.1 定额征收
    2.2 计量征收
    2.3 按经营面积征收
3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费收费存在的问题
    3.1 收费标准较低
    3.2 收缴率偏低
    3.3 收缴成本较高
4 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费的收费建议
    4.1 合理制定收费标准
    4.2 建立收缴制约机制
    4.3 采取有效的收费方式

(2)厨余垃圾两相厌氧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厨余垃圾概述与处置现状
        1.1.1 厨余垃圾简介
        1.1.2 厨余垃圾处理技术
    1.2 两相厌氧发酵技术
        1.2.1 两相厌氧发酵技术简介
        1.2.2 两相厌氧发酵工艺流程
        1.2.3 两相厌氧发酵工艺影响因素
    1.3 发酵反应器
        1.3.1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1.3.2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1.3.3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1 厨余垃圾淋滤水解工艺实验室设备
        2.2.2 厨余垃圾淋滤水解-厌氧发酵中试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生物水解工艺优化实验
        2.3.2 厨余垃圾淋滤水解-厌氧发酵中试试验
    2.4 分析方法
        2.4.1 物料固体含量分析
        2.4.2 pH值测定
        2.4.3 sCOD、氨氮值测定
        2.4.4 VFAs值测定
        2.4.5 沼气产量测定
        2.4.6 甲烷产量测定
        2.4.7 TVFA值
        2.4.8 生物水解反应器物料容重、减量率计算
        2.4.9 淋滤反应器内物料的停留时间统计
第三章 淋滤液对厨余垃圾生物水解效果的影响
    3.1 引言
    3.2 喷淋液种类对生物水解效果的影响
        3.2.1 喷淋液种类对水解过程中pH的影响
        3.2.2 喷淋液种类对水解过程中sCOD的影响
        3.2.3 喷淋液种类对水解过程中VFAs的影响
    3.3 喷淋比对生物水解效果的影响
        3.3.1 喷淋比对水解过程中pH的影响
        3.3.2 喷淋比对水解过程中sCOD的影响
        3.3.3 喷淋比对水解过程中VFAs的影响
        3.3.4 喷淋比对水解过程中t VFAs/sCOD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度对厨余垃圾生物水解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温度对生物水解效果的影响
        4.2.1 温度对水解过程中pH的影响
        4.2.2 温度对水解过程中sCOD的影响
        4.2.3 温度对水解过程中VFAs的影响
        4.2.4 温度对水解过程中t VFAs/sCOD的影响
        4.2.5 温度对生物水解TS、VS降解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淋滤水解-厌氧发酵中试试验
    5.1 引言
    5.2 淋滤水解-厌氧发酵中试验证试验
        5.2.1 有机负荷
        5.2.2 COD去除率与产沼气情况
        5.2.3 物料平衡分析
    5.3 淋滤短停留时间中试试验
        5.3.1 淋滤容重和物料停留时间统计
        5.3.2 水解液中pH值的变化
        5.3.3 水解液中sCOD的变化
        5.3.4 水解液中VFAs的变化
        5.3.5 不同物料停留时间下的TS、VS降解率
    5.4 本章小结
        5.4.1 淋滤水解-厌氧发酵中试验证试验
        5.4.2 淋滤短停留时间试验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餐厨废油断键降解脱毒促进微生物定向转化产甲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前言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餐厨垃圾的能源化利用现状
    1.2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反应机理
        1.2.1 餐厨垃圾发酵制氢
        1.2.2 餐厨垃圾发酵制甲烷
    1.3 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发酵制生物燃气的研究进展
        1.3.1 餐厨垃圾预处理促进产生物燃气
        1.3.2 废弃油脂预处理促进产生物燃气
        1.3.3 厌氧发酵抑制因素及其解决方案
        1.3.4 废弃油脂厌氧发酵的问题难点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
2 实验设备与方法
    2.1 主要实验设备
        2.1.1 菌群培养与纯化系统
        2.1.2 餐厨废油预处理系统
        2.1.3 厌氧发酵产燃气系统
        2.1.4 发酵抑制物高级氧化系统
        2.1.5 餐厨废油电化学处置系统
        2.1.6 其他实验设备
    2.2 菌群培养和实验测试方法
        2.2.1 产氢细菌和产甲烷古菌培养方法
        2.2.2 发酵原料成分及微观测试方法
        2.2.3 发酵过程细胞、菌群、代谢、导电性测试方法
        2.2.4 气相组分、固体降解产物和液相代谢产物测试方法
    2.3 数据分析与计算
3 餐厨垃圾典型废弃油脂水热预处理促进产甲烷
    3.1 引言
    3.2 实验方案
        3.2.1 原料及发酵菌种
        3.2.2 原料水热预处理方法
        3.2.3 暗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
        3.2.4 数据分析与计算方法
    3.3 油脂及藻华水热预处理降解对比
    3.4 油脂及藻华暗发酵产氢促进产甲烷
        3.4.1 水热反应促进暗发酵产氢
        3.4.2 暗发酵产氢尾液联产甲烷
    3.5 油脂发酵体系微观测试分析
    3.6 油脂和藻华发酵体系能量转化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臭氧预处理促进餐厨废油发酵产甲烷
    4.1 引言
    4.2 实验方案
        4.2.1 发酵原料及微生物
        4.2.2 餐厨废油预处理方法
        4.2.3 暗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
    4.3 油脂臭氧预处理促进发酵产氢
    4.4 暗发酵产氢尾液联产甲烷特性
    4.5 油脂和餐厨垃圾混合体系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
        4.5.1 餐厨垃圾及油脂混合原料臭氧预处理产氢
        4.5.2 混合原料臭氧预处理联产与单产甲烷对比
        4.5.3 油脂联产氢气和甲烷的能量转换效率
    4.6 三种废弃油脂水热及臭氧预处理发酵产甲烷对比
        4.6.1 废弃油脂厌氧发酵产甲烷特性
        4.6.2 废弃油脂厌氧发酵产甲烷代谢产物及能量转化特性
    4.7 本章小结
5 超声波/微波预处理促进餐厨垃圾及餐厨废油发酵产甲烷
    5.1 引言
    5.2 实验方案
        5.2.1 发酵原料及微生物
        5.2.2 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预处理方法
        5.2.3 暗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方法
    5.3 原料超声波/微波预处理溶解性分析
    5.4 原料超声波预处理厌氧发酵产甲烷
    5.5 原料微波预处理厌氧发酵产甲烷
    5.6 油脂厌氧发酵的能量转换效率及能量平衡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辣椒素对餐厨废油发酵产甲烷的抑制作用
    6.1 引言
    6.2 实验方案
        6.2.1 发酵原料及微生物
        6.2.2 厌氧发酵条件设置
        6.2.3 分析测试方法
    6.3 辣椒素抑制油脂和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
        6.3.1 辣椒素抑制油脂厌氧发酵产甲烷
        6.3.2 辣椒素抑制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
    6.4 辣椒素对餐厨垃圾及油脂发酵产气的抑制作用
        6.4.1 含辣椒素油脂产甲烷过程的微生物细胞损伤
        6.4.2 含辣椒素油脂产甲烷过程的菌群和代谢反应
    6.5 辣椒素抑制油脂产甲烷过程机理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过碳酸钠/紫外线降解辣椒素缓解对甲烷发酵的抑制作用
    7.1 引言
    7.2 实验方案
        7.2.1 发酵原料及发酵菌种
        7.2.2 预处理及厌氧发酵条件设置
        7.2.3 分析测试方法
    7.3 过碳酸钠/紫外线对于辣椒素的降解动力学
    7.4 辣椒素降解的自由基反应及降解机理
    7.5 辣椒素降解后的厌氧发酵系统运行
    7.6 辣椒素降解后的厌氧发酵系统改善状况
    7.7 本章小结
8 微生物电化学方法降解油脂促进厌氧发酵产甲烷
    8.1 引言
    8.2 实验方案
        8.2.1 发酵原料及发酵菌种
        8.2.2 厌氧发酵方法
        8.2.3 分析测试及计算方法
    8.3 电场作用下的油脂厌氧发酵产甲烷
    8.4 电场对于发酵微生物代谢的影响
    8.5 电场促进油脂厌氧发酵产甲烷的机理分析
    8.6 本章小结
9 全文总结
    9.1 全文总结
    9.2 主要创新点
    9.3 工作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及定义
        2.1.1 公共机构的定义及范围
        2.1.2 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的概念
    2.2 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
        2.2.1 充分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
        2.2.2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2.2.3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2.3 理论基础
        2.3.1 政府干预理论
        2.3.2 外部性理论
        2.3.3 公共治理理论
第3章 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状
    3.1 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调查情况
        3.1.1 调查方式
        3.1.2 调查内容
        3.1.3 调查结果
    3.2 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状
        3.2.1 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3.2.2 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3.3 调查结论
第4章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均衡
        4.1.2 技术应用不多
        4.1.3 市场化和信息化不充分
    4.2 原因分析
        4.2.1 强制性管理手段不足
        4.2.2 资金支持不够
        4.2.3 市场化和信息化手段不完善
第5章 国内外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借鉴与启示
    5.1 国外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5.1.1 德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5.1.2 日本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5.1.3 美国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5.2 国内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5.2.1 上海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5.2.2 杭州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5.2.3 北京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5.2.4 南昌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
    5.3 国内外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经验对天津市的启示
第6章 完善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对策建议
    6.1 健全制度规定
        6.1.1 出台有效的法规和制度
        6.1.2 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6.2 建立管理体系
        6.2.1 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人
        6.2.2 明确职责分工
    6.3 强化宣传培训
        6.3.1 加强宣传引导
        6.3.2 强化教育培训
    6.4 推进市场化进程
        6.4.1 三方协同推进
        6.4.2 市场化合作中三方的职责、权利和约束
附录 天津市公共机构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6)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置案例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1.2 国内外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1.2.1 国外垃圾分类经验
        1.2.2 国内垃圾分类实践
    1.3 生活垃圾处置及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1 生活垃圾处置技术研究现状
        1.3.2 生活垃圾处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易腐垃圾生命周期评价
    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学
    2.2 生命周期评价过程
        2.2.1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2.2.2 清单分析
        2.2.3 影响评价
        2.2.4 结果解释
    2.3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易腐垃圾处理技术的评价
        2.3.1 案例背景——金华市农村地区易腐垃圾管理系统
        2.3.2 目标和范围
        2.3.3 清单分析
        2.3.4 清单分析结果
        2.3.5 影响评价
        2.3.6 基于阳光房厌氧发酵技术的敏感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生命周期3E评价模型在易腐垃圾处置的应用
    3.1 生命周期能源评价方法
    3.2 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
    3.3 生命周期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集成方法
    3.4 易腐垃圾处置方案的综合评价
        3.4.1 易腐垃圾处置方案及清单分析
        3.4.2 生命周期3E评价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评价
    4.1 案例背景——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
        4.1.1 杭州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组分
        4.1.2 杭州市生活垃圾处置系统
    4.2 目标和范围
    4.3 清单分析
    4.4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7)社区易腐垃圾就地成肥设备中试及其臭气排放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易腐垃圾就地减量资源化研究进展
        1.2.1 易腐垃圾的产生特点及理化性质
        1.2.2 易腐垃圾就地减量资源化处理方法
    1.3 易腐垃圾就地机器成肥存在的问题
        1.3.1 技术工艺存在问题
        1.3.2 恶臭污染控制难
    1.4 研究背景与内容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社区易腐垃圾组分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典型城镇社区生活垃圾的物理组分分析
        2.2.2 分类易腐垃圾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典型城镇社区生活垃圾的物理组分分析
        2.3.2 社区分类易腐垃圾理化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区易腐垃圾就地机器成肥中试设备设计与实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地点与材料
        3.2.2 中试设备运行与取样
        3.2.3 理化性质分析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就地机器成肥工艺选择与中试设备设计
        3.3.2 中试设备操作参数设定
        3.3.3 中试设备运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易腐垃圾机器成肥过程臭气排放特征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物料的理化性质
        4.2.2 气体取样方法
        4.2.3 臭气检测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机器成肥中试设备各区物料的发酵情况
        4.3.2 易腐垃圾就地机器成肥中试运行过程臭气排放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专利及获得的奖励

(8)浅谈国内易腐垃圾生物处置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易腐垃圾生物处置现状
    1.1 厌氧处理技术
        1.1.1 湿式厌氧处理技术
        1.1.2 干式厌氧处理技术
    1.2 好氧处理技术
    1.3 厌氧-好氧协同处理技术
    1.4 厌氧-焚烧协同处理技术
    1.5 生物转化技术
2 易腐垃圾生物处理面临的问题
    2.1 NIMBY效应怎么破
    2.2 技术路线怎么定
    2.3 臭气治理工艺怎么选
3 采取的对策和前景展望
    3.1 维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2 推动多种技术协同发展
        3.2.1 以无害化为导向的厌氧-好氧协同处理技术
        3.2.2 以资源化为导向的厌氧-生物转化协同处理技术
        3.2.3 以减量化为导向的厌氧-焚烧协同处理技术
    3.3 针对性选择环境友好型除臭技术
4 结语

(9)“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餐厨垃圾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食品废物和餐厨垃圾的术语解释
2 我国城镇餐厨垃圾产生与管理现状
    2.1 餐厨垃圾产生量
        2.1.1 餐厨垃圾
        2.1.2 餐饮垃圾
    2.2 餐厨垃圾理化特性
        2.2.1 总体特征
        2.2.2 餐饮垃圾
        2.2.3 厨余垃圾
    2.3 餐厨垃圾管理现状
        2.3.1 政策法规
        2.3.2 管理模式
        2.3.3 能力建设
3 餐厨垃圾管理面临主要问题
    3.1 源头减量重视不足
    3.2 处理能力缺口明显
    3.3 水平效率有待提升
    3.4 绩效评估缺乏方法
4 餐厨垃圾管理建议
    4.1 多方参与全过程减量
    4.2 处理能力“量”与“质”协同发展
    4.3 多维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建立
5 结论

四、杭州市加强餐厨垃圾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研究[J]. 张黎,张思梦,张媛,伏凯,仲璐. 环境生态学, 2021(07)
  • [2]厨余垃圾两相厌氧发酵工艺优化研究[D]. 尤惠. 江苏理工学院, 2021(02)
  • [3]餐厨废油断键降解脱毒促进微生物定向转化产甲烷研究[D]. 岳良辰. 浙江大学, 2021
  • [4]基于项目制运行的公共政策执行研究 ——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为例[D]. 陈欢.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5]天津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对策研究[D]. 孟子健.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6]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置案例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D]. 李楠. 浙江大学, 2020(08)
  • [7]社区易腐垃圾就地成肥设备中试及其臭气排放特征研究[D]. 毕峰. 浙江大学, 2020(02)
  • [8]浅谈国内易腐垃圾生物处置现状、问题与对策[J]. 安晓霞,邵建越,郑学娟,郭文鹏,王润沛,戚贺松.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2)
  • [9]“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餐厨垃圾管理现状、问题与建议[J]. 王小铭,陈江亮,谷萌,焦秀瑶,蔡洪英,张莹,周怡然,魏云梅,Nemanja Stanisavljevic,刘元元. 环境卫生工程, 2019(06)
  • [10]“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餐厨垃圾管理面临机遇、挑战与对策[A]. 王小铭,陈江亮,谷萌,焦秀瑶,蔡洪英,张莹,周怡然,魏云梅,Nemanja Stanisavljevic,刘元元. 重庆市第二届生态环境技术大会暨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标签:;  ;  ;  ;  ;  

杭州加强餐厨垃圾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