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带有辅助信息的通信机制的音频水印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孙水发[1](2005)在《数字水印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水印技术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而该技术的发展有着它的客观原因,也离不开为此付出努力的人们。本文第一章对数字水印技术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介绍,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水印通信系统模型,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字图像水印系统分析了数字水印系统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比如不可感知性与鲁棒性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在第一章中,我们还对数字水印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算法的设计,攻击,数字水印的理论研究等等。之后我们给出了几种数字水印的分类方法,分析了数字水印的性能参数及其相互关系,列举了一些数字水印应用的具体实例,比如版权保护,数字指纹等。之后我们介绍了一些国际国内的数字水印研究机构,组织,公司,介绍了他们的一些研究动态,产品等。最后,本文第一章对数字水印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数字水印技术仍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仍然需要,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本文第二章针对DCT系数分布模型存在的异议,研究并比较了两种DCT交流系数的统计分布模型——拉普拉斯模型和广义高斯模型。在两种模型的比较中,我们利用了最大似然法估计了两种模型的参数,同时采用X2检验和KS检验对估计结果进行检验,得到的结果表明,广义高斯模型比拉普拉斯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DCT交流系数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DCT交流系数为广义高斯模型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该算法独立于具体图像,具有通用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和对包括JPEG压缩、裁剪、高斯噪声、虚假嵌入在内的多种攻击的鲁棒性;进而,我们将此算法推广到多重水印嵌入场合,提出了三种重复嵌入策略,增加了嵌入的信息量,提高了嵌入方式的灵活性。 本文第三章针对广播电视节目水印监测系统的要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自同步的盲音频水印算法。水印嵌入在时间域进行,通过均值滤波从原始的音频信号中提取特征信息,并用水印替换该信息达到嵌入信息的目的。利用时域的重复嵌入实现了自同步检测,克服了传统的基于分块的数字水印算法不能实现同步的问题。检测时不需要原始音频信号的参与,实现了盲检测。嵌入水印后的音频信号与原始音频信号的差别几乎不可感知。可以有效的抵抗包括裁减、时移在内的同步攻击,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可以通过嵌入强度自由调节。 本文第四章分析了数字水印的通信系统模型,利用了数字水印的不可感知性这一要求,提出了图像空间,感知空间及检测空间的概念。分析了数字水印系统中发送者、攻击者及接收者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大多数信息隐藏的基于隐蔽信道的数字水印信息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具体例证,得出了一些有益于数字水印嵌入、检测及攻击的指导性思想。作为上述工作的一种延伸,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我们在本章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分别讨论了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的相关内容,即本章的第二部分,我们对当前信息隐藏的一个热点—隐写分析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隐写分析中的一个较成功的例子—RS攻击。在本章的第三部分,我们对图像质量评价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前一些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并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测试、比较,分析了它们优缺点。 本文第五章从弱信号处理角度对随机共振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在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参数导引随机共振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结果表明,该水印算法在保证水印不可感知的前提下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能抵抗包括JPEG压缩,高斯噪声污染,直方图均衡等攻击。将随机共振这一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数字水印技术,一方面扩宽了随机共振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也为数字水印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本文第六章对前面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今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的发展潮流,给出了将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数字水印;信息隐藏;DCT;AC系数;广义高斯模型;拉普拉斯模型;音频水印;同步;信息论;隐蔽信道;隐写分析;图像质量评价;随机共振;信号处理第ii页
孙锐,孙洪,姚天任[2](2002)在《基于带有辅助信息的通信机制的音频水印算法》文中研究指明数字水印技术作为版权保护的重要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它可以被看作带有辅助信息的通信机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文章基于这种机制提出了一种稳健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嵌入后的音频信号与原始信号在感知上是相似的。利用均值滤波处理,算法在水印的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原始信号,实验表明该算法对通常的音频信号处理,如音频压缩、低通滤波等,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侯金程[3](2021)在《音频文件大容量强鲁棒可逆信息隐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以来,信息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文件的传输更加容易和便捷,尤其图像和音频的非法采集和修改逐渐成为受关注的问题。而随着数字化社会的推进,海量的音频数据在网络上传播,音频文件拥有可逆冗余空间大承载隐秘信息的能力强等优势特点,基于音频为载体的信息隐藏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最初秘密信息通常以比特流的形式嵌入到载体文件的LSB(最低有效位)上,载体音频的失真在感知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通过可逆信息隐藏(RDH)可以实现载体音频数据的零失真。通过RDH技术,可以将秘密信息无痕迹的嵌入到多媒体文件当中,接受方在完全提取嵌入的秘密信息后,可以完整的恢复原始多媒体文件,保障载体的一致性。当下,传统的水印方案尤其是基于音频为载体的可逆信息隐藏技术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如可逆信息隐藏误差预测与信息嵌入算法越来越复杂,计算代价越来越高;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有效载荷的增加,音频质量迅速下降。由于音频信号是一种典型的一维非平稳信号,其自相关函数和均值函数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信号具有缓变性的特征。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一般首先对音频信号进行逐段的分割,然后对分段对样本进行处理以达到更好的保护结果。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提出一种基于一维直方图的音频文件可逆信息隐藏方案。针对于大部分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只针对于单声道音频文件,对于具有双声道的立体声音频文件很少涉及。考虑到音频左右声道波形相互关联的特性,该算法在对单个声道进行信息嵌入的时候,利用左右声道波形和梯度变换相似的特点,参考另一声道的预测误差进行信息的嵌入,降低了预测误差幅度。第二部分,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直方图分布的音频文件可逆信息隐藏算法。基于音频文件单声道音频点之间的时间相关性和双声道之间的空间相性,构建陡峭分布的二维预测误差直方图。根据预测误差二维直方图的分布特性自适应嵌入敏感信息,在提高嵌入容量的同时降低载体音频文件失真。第三部分,提出一种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音频文件大容量可逆信息隐藏方法。针对基于音频文件的RDH算法有效载荷嵌入容量小,安全性不高的问题,将可逆信息隐藏技术与码分多址技术相结合,利用扩展序列承载隐秘信息嵌入到载体音频中,不但可以保障所嵌入信息的无损提取,而且能够完全的恢复原始音频信号;同时,基于嵌入向量的正交特性,不同嵌入向量中的大部分元素相互抵消,使得本算法在大容量信息嵌入情况下可取得更高的音频保真能力。
赵蕾[4](2020)在《彩色三维网格模型的可逆水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二维图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以及应用需求,因此三维网格模型应运而生,并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三维网格模型的传播,同时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对于数字三维网格模型来说,我们需要应用数字保护方式,即数字水印。数字水印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版权保护技术,它可以通过将水印信息嵌入到模型中起到版权保护的作用。可逆水印技术是数字水印技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因为可逆水印技术可以提取模型中的水印信息并恢复原始的模型,不仅起到了版权保护的作用,而且原始模型仍可使用。但是现有的三维网格模型可逆水印算法不仅存在嵌入量低的缺点,而且只针对无颜色的三维网格模型,随着模型的广泛应用,使用的更多的是彩色三维网格模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本文用彩色三维网格模型作为原始的载体模型,该模型涵盖了顶点和颜色信息,顶点是构成三维网格模型的重要信息。首先我们对彩色三维网格模型的顶点进行水印信息的嵌入。通过顶点之间的拓扑结构进行顶点坐标预测,由于顶点坐标都是由小数点表示,因此我们不用考虑溢出的情况,每个顶点都可以作为嵌入点嵌入水印信息。该算法不仅能完整的提取出隐藏信息,还可以对原始载体模型进行无失真恢复。(2)本文不仅对顶点进行水印信息的嵌入,同时将彩色三维网格模型的颜色信息也作为载体。本文应用预测误差扩展的算法进行水印嵌入。彩色三维网格模型的颜色嵌入与二维图像的嵌入有所相同的是,像素值都有一定范围,需要考虑到溢出问题。本文通过直方图修改的方法避免了溢出情况的出现。为了验证本文算法,进行了可行性与可嵌入量试验。从试验结果得出,本文的算法是可行的,并且使用该算法,可嵌入的信息量有所提高。
张杰[5](2020)在《应用于卫星电话的端到端加密技术及系统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卫星通信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中继站来实现地面站之间或地面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信。由于其通信距离远、覆盖范围广、不受自然灾害及恶劣气候影响等优点成为地面移动通信的辅助系统,特别是对应急救援通信、保密通信、远航通信及偏远地区通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卫星通信系统由于其空间通信链路缺少相应物理层的保护,呈现开放性和暴露性的状态,其传输的信息极易被侦听站截获,严重威胁国家重要信息和用户隐私的安全。因此,如何保障端到端的卫星通信安全成为全球通信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端到端语音加密技术、语音水印技术及其软硬件实现方案,提出一种可以抵抗卫星通信低速率语音编码的端到端语音加密技术,加密待传输的语音信号,使其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始终以密文的形式存在,来保证卫星通信系统的语音安全。在此加密算法中,对端到端保密通信所涉及到的变换域语音加密算法、语音帧的同步及密钥传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端到端加密机制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的端到端语音置乱算法存在的一些缺陷,如加密算法相对简单,无法满足通信系统安全性的要求。对此,本文利用语音信号的频域特点,对频谱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其频段对语音信号的不同影响,对频谱结构进行了分段,并在此基础上对各频段进行不等分分组的置乱实验。通过对相邻的语音帧进行不同的置乱方式,得到新的基于频域置乱的加密算法。(2)研究了语音帧的同步及密钥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传输问题。借鉴语音水印的思想,利用语音水印的同步来实现语音帧的同步,进而解决语音加密算法的同步问题。然后将加密密钥嵌入到将要发送的语音帧中,确保嵌入密钥的语音信号符合卫星通信信道传输的特点,来达到加密语音在卫星信道中传输的目的。(3)进一步地,为了验证该加密算法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实现的可行性,在欧星卫星电话上进行了实时通话的模拟实验。以运算速度快、性能稳定性好,成本低的STM32F405RG芯片为核心部件,搭建端到端语音加解密系统。软件仿真以及实际通话测试表明,该加密系统能够较好的应用于欧星手持终端,整体上实现了欧星电话端到端的保密通信,为欧星电话保密通信提供了一种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李岭[6](2020)在《基于扩展频谱和特征点检测的音频水印去同步攻击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隐蔽通信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活跃的话题。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利用数字音频水印技术来实现隐蔽通信。数字水印是一种有效的军事领域秘密通信的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加密中存在的问题。它是将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嵌入到原始信号中而不影响其正常使用的过程。在传输时只需要传输嵌入水印的信号即可。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攻击,因此在嵌入水印时,水印算法需要满足一定的鲁棒性来抵抗这些攻击。扩展频谱(Spread Spectrum,SS)算法由于其较好的隐蔽性和抗干扰能力可以很好地满足隐蔽通信过程的要求。然而,传统的SS算法严格基于位置来提取水印信息,因此对于一些可以改变音频长度从而改变水印嵌入位置的去同步攻击存在天然的劣势。本研究在SS算法的基础上,为了应对去同步攻击,提出了一种使用原始音频信号的二阶导数来提取特征点,以提取的特征点为中心的音频段来嵌入水印的方法。去同步攻击包括例如裁剪,均匀裁剪(抖动)和非均匀裁剪,音高不变的拉伸或者缩放以及音高变化的拉伸或者缩放攻击等。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印信号经历裁剪攻击时,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准确的提取出水印信息。当经过音高不变的拉伸或缩放攻击时,相对于传统的SS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提取水印的准确率上有较大的提升。此外,与现有的SS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不影响音频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较高的嵌入容量。
刘文斌[7](2020)在《基于主题的民族器乐零水印算法研究》文中提出民族器乐作为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的结晶,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正逐渐的走向世界。但随着民族器乐作品传播范围的扩大化,传播方式的便捷化,如何更好地保护民族器乐作品的版权成为一个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字音频水印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论文在分析研究现有的版权保护数字水印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对乐曲主题以及乐器的帧进行分类的方法,设计并构造了一种基于主题的民族器乐作品零水印版权保护解决方案。论文对该方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阐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给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总结了数字水印、民族器乐水印的研究以及发展现状。(2)利用乐曲主题帧的分组信息以及乐器的帧分组信息作为特征值,设计了一套基于主题的民族器乐零水印保护方案。给出了该方案实现的体系结构模型,模型包括民族器乐的预处理、零水印构造以及零水印检测等部分,并对这些部分的实现进行了概要设计。(3)对保护方案的预处理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以基本的音频信号预处理模型为基础,设计了民族器乐的预处理模型,并对预处理模型中涉及的信号噪音滤波、首尾无声段分离、线性伸缩以及旋律预加重等算法进行了设计及实现。(4)对保护方案的零水印构造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以主题特征和乐器特征为水印的原始特征,设计了零水印信息的构造模型,并对零水印构造模型中的主题特征提取、乐器特征提取、特征融合以及版权图像处理等算法进行了设计及实现。(5)对保护方案的零水印检测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以零水印相似度为基础,设计了零水印检测、版权判定以及辅助信息生成模型,并对检测、版权判定以及辅助信息生成等模块的算法进行了设计以及实现。(6)从水印的有效性以及鲁棒性等方面对所设计的保护方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论文所设计的方案对于民族器乐作品的版权保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另外,对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
吴秋玲[8](2018)在《变换域音频鲁棒数字水印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音频媒体的使用和传播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伴随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难题。音频数字水印技术是当前实现音频媒体的版权保护、提供重要信息的隐蔽传播、隐秘标注音频内容、检测音频内容完整性等目的的重要手段,在版权保护、隐秘通信、内容标注、身份认证、军事情报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成为近年来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音频鲁棒水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不影响音频载体使用价值的前提下提升其隐藏容量和抵御外部攻击的鲁棒性,以实现借助音频媒体隐秘传输机密信息和保护音频媒体自身权属等目的。以隐秘存储和传播机密信息为目的的应用注重算法的隐藏容量、对抗信号处理攻击的能力、安全性以及对所提取机密信息的恢复处理等特性的研究。以权属保护为目的的应用则注重算法对抗多种恶意攻击的鲁棒性。目前大多数音频鲁棒水印算法尚存在无法抵御恶意攻击、隐藏容量低、透明性差、缺乏有效的同步机制、对所提取的信息质量没有有效的增强处理措施等不足,且仅应用于隐藏图片或序列水印,而不适合用于隐藏数据量大且对误码率极其敏感的音频水印。本文立足于借助音频媒体实现隐秘通信和音频媒体的权属保护等应用为目的的音频鲁棒水印算法的研究,包括提升算法的隐藏容量、鲁棒性、安全性以及音频水印的消噪处理等多个方面,主要研究成果有:(1)针对用于隐秘通信的音频水印算法在隐藏信息时还存在隐藏容量小、鲁棒性差以及对所提取的音频信号缺乏有效的质量增强处理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ation,DWT)的音频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人耳听觉系统对音频信号的部分频率成分发生微小变化不敏感的特性,调节音频片段经小波变换后所得的多级中高频小波系数,进而改变其前后两部分的能量状态来隐藏二进制信息。在提取信息时,无需原始音频载体的参与,仅通过对比小波系数前后两部分的能量相对大小来判断二进制的取值,可实现信息的盲提取。在机密信息被嵌入音频载体前,采用对其预加密的方式提升信息的安全性,以防止信息泄露。嵌入深度、隐藏频段和音频载体的分段长度这3个参数对该算法的隐藏容量、音频载体的听觉质量以及所提取信息的误码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指标要求设置算法所需的最佳参数。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安全性;较大的隐藏容量,且音频分段长度越短,用于隐藏信息的频段越多,其隐藏容量越大;能够抵御白噪声、低通滤波、MP3压缩、重采样、重量化和回声干扰等多种攻击;可以隐藏任意二进制数据,所提出的消噪方法可有效去除音频水印中的误码噪声,增强其听觉质量。(2)为了进一步提升音频水印算法的隐藏容量和透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WT和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混合变换域的大容量音频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DWT的多分辨率特性把音频载体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小波系数,然后利用DCT的能量集中特性对特定的小波系数进行能量压缩,最后使用两个数值不等的嵌入深度表示二进制水印的两个状态来设计水印嵌入规则。在提取水印时,首先计算每个音频片段中水印的嵌入深度,然后通过对比嵌入深度的大小实现水印信息的盲提取。采用对机密信息进行混沌预加密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其安全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携带机密信息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上一种算法相比具有更大的隐藏容量和更好的透明性、能够抵御MP3压缩、白噪声、低通滤波、重采样、重量化、幅度放大和回声干扰等多种信号处理攻击、提取的图片水印非常清晰,提取的音频水印经消噪处理后具有良好的听觉质量。(3)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印算法的透明性和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WT和DCT的自适应强鲁棒的音频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比音频片段经过DWT和DCT处理后所得到的两组变换域系数的平均幅度来设计水印嵌入和提取规则,并据此分析信息的嵌入深度与透明性和鲁棒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以每个音频片段的平均幅度控制其水印信息嵌入深度的自适应控制策略。为了提高机密信息的安全性,该算法利用混沌序列良好的伪随机特性对水印进行预加密,在不需要原始音频参与的情况下,只有拥有正确密钥的用户才可以盲提取信息。使用音频信号和二值图片作为机密信息分别测试所提算法的各项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供172bps的隐藏容量、具有更好的透明性、在抵御MP3压缩、白噪声、低通滤波、重采样、重量化、幅度放大和回声干扰等多种攻击时鲁棒性明显提高,所提取的图片水印和音频水印具有更好的相似度和听觉质量、与其他水印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4)针对用于音频媒体权属保护的水印算法其携密音频在遭受时间缩放、变调、随机剪切和抖动等恶意的同步攻击时,水印难以提取甚至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T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的抗同步攻击的音频水印算法。在分析同步攻击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追踪浊音帧的局部最大值来设计同步机制,提出一种基于浊音的局部最大值追踪算法用以搜寻水印的最佳嵌入区域。对嵌入区域内的时域数据执行DCT后,再利用SVD对中频系数进行分块和奇异值分解,最后使用量化的思想设计水印嵌入规则。该算法提取水印时仅通过判断特征值的奇偶性即可获取水印,可实现信息的盲提取。使用混沌序列对水印进行预加密以增强其安全性。该算法利用二次均匀分帧、“局部最大值追踪算法”和三次重复嵌入相同水印等多种措施使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安全性、可提供64kbps的隐藏容量、在多种强度的时间缩放、变调、随机剪切和抖动等恶意攻击下,所提取的图片水印非常清晰,可有效证明其音频载体的权属。
江波[9](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身份认证音频水印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字水印是保护信息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且音频作为经常使用的媒体类型之一,认证音频水印的研究具有极大潜力。目前的认证水印大多为静态信息,缺乏足够的安全性,且结合深度学习方案的音频水印研究也有待挖掘。论文主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身份认证音频水印算法。对于水印信息生成,论文借鉴语音侧写领域关于人声画像的思想,探讨从音频中获取身份特征作为水印信息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身份水印生成模型。该模型利用从音频中提取的身份特征,可视化生成人脸图像,并设计判别器和分类器进行对抗性与约束性训练,保证身份特征作为认证水印的可靠性。对于水印嵌入和提取,区别于传统的数学统计方法,论文采用深度学习方案,基于自编码器架构提出了水印嵌入-提取组合模型。模型通过设计音频和水印间的损失函数对嵌入网络和提取网络进行更新优化,利用嵌入网络将身份水印自适应嵌入到音频信号中,与之对应的,利用提取网络还原水印进行身份认证。基于VoxCeleb英文数据集和自采集的中文多模态数据集,论文利用身份水印生成和嵌入-提取两部分实验验证了论文所提基于深度学习的身份认证音频水印算法的有效性。其中,从生成模型获取的身份特征具有类内相似、类间迥异的动态特性;嵌入-提取模型可在保证不可感知性与鲁棒性的前提下,自适应的完成音频中水印的嵌入和提取过程。
王震[10](2019)在《面向三维交通运载模型的数字水印算法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现今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三维交通运载模型数据智能化应用愈来愈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推广。由于具有绘制特征精度高,交通可视化存储方式简洁先进等优点,其在轨道交通、公路交通、海上交通以及航天与航空领域的运载工具设计、建造和运维等方面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红利,但信息安全与版权认证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数字水印技术是保障交通仿真模型版权保护与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在高精度交通运载绘制模型被非法复制盗用时,嵌入至信号冗余处的关键水印标识信息也为版权所有者与执法部门提供最关键的追责认证证据。论文主要从智能交通仿真数据的源头出发,自企业项目的模型设计阶段开始,针对交通运载工具的三维数字化存储数据进行信息安全的隐藏嵌入研究。结合数字水印的载体区域构造、模型数据特征与版权标识处理等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两种新的面向交通运载模型数据的数字水印算法:(1)基于和谐号动车模型冗余贴图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三维交通运载模型正交投影的纹理映射规则、四元数小波变换与MTL文件纹理配置特性对交通模型面片贴图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再以RSA编程手段进行含密传统运载工具模型文件加密处理。仿真实验表明,与不含表面贴图属性的三维模型水印方法相比,论文算法使交通运载模型数据在特殊渲染环境下的抗攻击能力平均增强10.46%,信息安全系数平均提高7.29%。(2)基于动车车载模型相异数据的数字水印算法。算法首先以db1函数进行两次二维离散Daubechies变换,对交通模型载体内部进行一重鲁棒空间变换处理。随后利用帧化采样的小波域理论完成二重鲁棒空间变换,将需认证与追责的水印信息双重嵌入至经处理的鲁棒空间中完成信息的嵌入。实验分析表明,算法可有效提升交通运载模型数据载体在特殊环境下的不可见性、容量性、鲁棒性与抗分析能力,为交通运输行业相关设计企业的版权认证与防伪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论文在研究交通运载仿真数据模型的相关理论与统计特征后,提出两种新的数字水印算法。核心贡献在于以二维交通运载模型图像载体和三维动车车载仿真模型数据为载体,生成含密的交通运载模型数据文件。多途径的保护企业在交通仿真模型数据的版权认证问题,多重嵌入水印信息可对数据进行优先级保护。
二、基于带有辅助信息的通信机制的音频水印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带有辅助信息的通信机制的音频水印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水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水印技术产生的背景 |
1.2 数字水印通信系统 |
1.3 数字水印技术的发展 |
1.3.1 数字水印算法的设计 |
1.3.2 数字水印算法的攻击 |
1.3.3 数字水印算法的测试及评判 |
1.3.4 数字水印算法的理论研究 |
1.4 数字水印的分类 |
1.5 数字水印的性能参数 |
1.5.1 感知质量 |
1.5.2 检测性能 |
1.5.3 负载 |
1.5.4 算法复杂度 |
1.6 典型的数字水印的应用 |
1.6.1 版权保护 |
1.6.2 数字签名 |
1.6.3 数字指纹 |
1.6.4 广告播出监控 |
1.6.5 数字水印技术应用于版权保护的实例 |
1.7 组织机构 |
1.7.1 组织 |
1.7.2 机构 |
1.7.3 公司及产品 |
1.8 数字水印技术的现状 |
1.9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DCT域的数字图像水印技术 |
2.1 DCT变换 |
2.2 DCT变换域的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发展 |
2.2.1 基于扩频技术的数字水印算法 |
2.2.2 数字水印的合谋攻击 |
2.2.3 DCT变换域数字水印的发展 |
2.3 两种 DCT交流系数分布模型的比较 |
2.3.1 DCT的AC分量分布模型的争论 |
2.3.2 广义高斯模型和拉普拉斯模型 |
2.3.3 AC系数分布模型的实验 |
2.4 基于广义高斯模型的DCT域盲水印算法的设计 |
2.4.1 水印的嵌入 |
2.4.2 水印的提取 |
2.5 算法的实现 |
2.5.1 单个水印的嵌入和提取 |
2.5.2 多重水印嵌入策略和提取 |
2.6 本章内容回顾 |
第三章 数字音频水印技术研究 |
3.1 广播电视节目水印监测系统及其对数字水印的要求 |
3.1.1 背景 |
3.1.2 系统组成 |
3.1.3 广播电视信号水印编解码流程 |
3.1.4 广播电视节目水印监测系统对音频水印的要求 |
3.2 目前存在的一些音频水印算法 |
3.3 基于边信息通信的盲音频水印算法 |
3.3.1 水印的嵌入 |
3.3.2 水印的检测 |
3.4 基于时域的重复嵌入技术 |
3.4.1 传统基于分块的数字水印的缺陷 |
3.4.2 时域重复嵌入技术及其在数字音频水印中的应用 |
3.5 仿真及其结果 |
3.5.1 无同步攻击情况下的检测 |
3.5.2 同步攻击情况下的检测 |
3.6 与现有算法的比较测试 |
3.7 本章内容回顾 |
第四章 数字水印中的攻防 |
4.1 数字水印信息论模型研究 |
4.1.1 数字水印的通信系统模型 |
4.1.2 术语与定义 |
4.1.3 数字水印的攻防游戏 |
4.1.4 隐蔽信道上的通信 |
4.1.5 改进的数字水印信息论模型 |
4.2 隐写分析 |
4.2.1 隐信道通信的RS攻击 |
4.2.2 图像的无损容量 |
4.2.3 RS攻击实现 |
4.3 图像质量评价 |
4.3.1 背景 |
4.3.2 基于数学统计量的图像质量评价 |
4.3.3 基于人眼视觉模型的图像质量评价 |
4.3.4 一种边缘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
4.3.5 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性能比较 |
4.4 本章内容回顾 |
第五章 随机共振与数字水印 |
5.1 随机共振介绍 |
5.1.1 数学模型 |
5.1.2 物理意义 |
5.1.3 信号处理中的随机共振现象 |
5.2 随机共振与信号处理 |
5.2.1 随机共振用于数字信号处理 |
5.3 基于随机共振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 |
5.3.1 图像 DCT变换及系数分布模型 |
5.3.2 Arnold变换 |
5.3.3 水印的嵌入 |
5.3.4 水印的提取 |
5.4 数字水印实验及结果分析 |
5.4.1 无任何攻击情况下的检测 |
5.4.2 加入椒盐噪声情况下的检测 |
5.4.3 加入高斯噪声情况下的检测 |
5.4.4 JPEG压缩情况下的检测 |
5.4.5 直方图均衡情况下的检测 |
5.4.6 其他图像上的测试 |
5.5 本章内容回顾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A |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致谢 |
(2)基于带有辅助信息的通信机制的音频水印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音频水印算法的基本要求 |
2 水印通信 |
3 音频水印算法 |
3.1 水印的嵌入 |
3.2 水印的检测 |
4 仿真实验 |
5 结语 |
(3)音频文件大容量强鲁棒可逆信息隐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无损压缩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1.2.2 基于差值扩展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1.2.3 基于直方图平移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1.2.4 音频文件为载体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可逆信息隐藏算法相关技术 |
2.1 基于一维直方图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2.1.1 基于直方图平移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2.1.2 基于差值扩展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2.1.3 基于预测误差扩展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2.2 基于二维直方图平移技术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介绍 |
2.2.1 二维直方图差分对的构建 |
2.2.2 二维直方图移动策略 |
2.3 基于码分多址(CDMA)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 基于一维直方图的音频文件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3.1 音频文件双声道特性 |
3.2 基于声道相关的自适应预测器 |
3.3 信息的提取和嵌入 |
3.3.1 信息的嵌入过程 |
3.3.2 信息的提取过程 |
3.4 实验结果 |
3.4.1 预测误差幅度对比 |
3.4.2 信噪比(SNR)对比结果 |
3.5 本章总结 |
第4章 基于二维直方图的音频文件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4.1 二维预测误差对的构建 |
4.2 二维预测误差直方图的构建 |
4.3 实验设计 |
4.3.1 不同类型音频文件实验对比 |
4.3.2 信息嵌入算法的性能比较 |
4.3.3 不同类型与其余算法对比实验 |
4.3.4 整个数据库与其余算法的对比试验 |
4.4 本章总结 |
第5章 基于码分多址的音频文件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
5.1 载密音频文件的构建 |
5.1.1 载密载体构建 |
5.1.2 秘密信息获取 |
5.1.3 载体音频恢复 |
5.1.4 CDMA具体计算实例 |
5.2 载体向量的构建 |
5.3 具体嵌入-提取流程 |
5.3.1 嵌入流程 |
5.3.2 提取流程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4.1 基于不同嵌入强度的实验结果分析 |
5.4.2 基于不同扩展序列长度的实验结果分析 |
5.4.3 与其余算法的对比实验 |
5.4.4 整个数据库的对比实验 |
5.5 本章总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一、发表学术论文 |
二、发明专利情况 |
三、获奖情况 |
四、参与科研项目 |
(4)彩色三维网格模型的可逆水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安排 |
2 三维网格模型可逆水印相关技术基础 |
2.1 引言 |
2.2 数字水印基本知识 |
2.3 可逆水印基本知识 |
2.4 三维网格可逆水印基本知识 |
2.5 本章小结 |
3 彩色三维网格模型可逆水印 |
3.1 引言 |
3.2 针对彩色三维网格模型顶点的可逆水印方案设计 |
3.3 针对彩色三维网格模型颜色的可逆水印方案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实验结果 |
4.1 引言 |
4.2 参数设置 |
4.3 算法设计的可行性实验 |
4.4 嵌入容量对比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术论文数据集 |
(5)应用于卫星电话的端到端加密技术及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
2.1 卫星通信系统 |
2.2 语音水印技术 |
2.3 端到端的语音加密技术 |
2.4 语音质量评价方式与语音可懂度 |
2.4.1 语音质量评价方式 |
2.4.2 语音可懂度评价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语音加解密算法设计 |
3.1 引言 |
3.2 端到端加密算法的需求分析 |
3.3 端到端加密通信系统 |
3.4 原始语音信号预处理 |
3.5 频域置乱算法 |
3.5.1 高中低子频带的分段 |
3.5.2 不等分分组置乱参数确定 |
3.5.3 频域置乱过程 |
3.5.4 频域逆置乱过程 |
3.6 语音水印算法的设计 |
3.6.1 算法的基本思想 |
3.6.2 发送端语音水印的嵌入 |
3.6.3 接收端语音水印的提取 |
3.6.4 仿真结果分析 |
3.7 加密算法仿真结果及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及整体性能分析 |
4.1 端到端语音加密系统电路设计 |
4.1.1 ARM概述 |
4.1.2 加密模块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
4.1.3 音频编解码芯片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
4.1.4 电源电路设计以及其他电路介绍 |
4.1.5 硬件系统中主要数据传输过程 |
4.2 系统整体性能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基于扩展频谱和特征点检测的音频水印去同步攻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创新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数字水印算法概述 |
2.1 数字水印的发展 |
2.1.1 数字水印的发展历史 |
2.1.2 水印算法的分类 |
2.1.3 数字水印的应用 |
2.2 相关算法 |
2.2.1 离散小波变换(DWT) |
2.2.2 离散余弦变换(DCT) |
2.2.3 扩展频谱(SS)算法 |
2.2.4 音频直方图算法 |
2.2.5 同步码算法 |
2.3 水印算法的攻击类型 |
2.4 去同步攻击 |
2.4.1 剪切攻击 |
2.4.2 音高不变的时间移位 |
2.4.3 音高变化的时间移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改进的水印算法 |
3.1 水印嵌入 |
3.1.1 文本信息转化为二值序列 |
3.1.2 伪随机序列的生成 |
3.1.3 特征点的提取 |
3.1.4 平稳小波变换(SWT) |
3.1.5 嵌入过程 |
3.2 水印提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1 实验参数 |
4.2 评估语音信号质量的方法 |
4.2.1 主观听力测试 |
4.2.2 客观评价标准 |
4.3 实验结果 |
4.3.1 传统攻击 |
4.3.2 去同步攻击 |
4.4 语音信号 |
4.4.1 传统攻击 |
4.4.2 去同步攻击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基于主题的民族器乐零水印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数字水印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内容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中国民族器乐简介 |
2.1.1 民族器乐 |
2.1.2 民族乐器分类及特征 |
2.2 数字水印一般分类 |
2.2.1 嵌入式水印 |
2.2.2 零水印 |
2.3 音频处理技术简介 |
2.3.1 旋律提取技术 |
2.3.2 音色提取技术 |
2.4 数字水印评价标准简介 |
2.4.1 感知质量评价标准 |
2.4.2 鲁棒性评价标准 |
2.5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主题的民族器乐零水印方案的构建 |
3.1 工作需求 |
3.2 保护方案的体系结构建立 |
3.3 保护方案实现的概要设计 |
3.3.1 民族器乐的预处理 |
3.3.2 民族器乐的水印构造 |
3.3.3 零水印检测 |
3.4 小结 |
第四章 民族器乐预处理部分的详细设计 |
4.1 任务需求 |
4.2 预处理的工作流程 |
4.3 预处理部分核心模块的处理算法及实现 |
4.3.1 分帧加窗处理 |
4.3.2 音频降噪滤波 |
4.3.3 首尾无声段分离 |
4.3.4 线性伸缩处理 |
4.3.5 旋律特征预加重 |
4.4 小结 |
第五章 民族器乐零水印构造部分的详细设计 |
5.1 任务需求 |
5.2 民族器乐零水印构造的工作流程 |
5.3 民族器乐零水印构造的核心模块处理算法及实现 |
5.3.1 主题特征提取总体流程 |
5.3.2 音高提取及阈值设定 |
5.3.3 音量提取及阈值计算 |
5.3.4 时值提取及阈值计算 |
5.3.5 基于主题旋律的帧分组 |
5.3.6 民族器乐的乐器特征提取 |
5.3.7 特征融合及二值化处理 |
5.3.8 版权图像嵌入处理 |
5.4 小结 |
第六章 民族器乐零水印检测部分的详细设计 |
6.1 任务需求 |
6.2 零水印检测的工作流程 |
6.3 民族器乐零水印检测的核心模块处理算法及实现 |
6.3.1 相似度计算数据准备 |
6.3.2 版权判决 |
6.3.3 辅助信息生成 |
6.4 小结 |
第七章 民族器乐零水印方案评估与分析 |
7.1 概述 |
7.2 实验平台及数据 |
7.3 民族器乐零水印算法的水印容量分析 |
7.4 民族器乐零水印算法的有效性验证 |
7.4.1 民族器乐作品存在侵权时算法有效性验证 |
7.4.2 民族器乐零水印算法虚警情况验证 |
7.4.3 民族器乐作品部分侵权时算法有效性验证 |
7.5 民族器乐零水印算法鲁棒性分析 |
7.5.1 民族器乐零水印算法抗噪性分析 |
7.5.2 民族器乐作品重采样攻击分析 |
7.5.3 民族器乐作品格式转换攻击分析 |
7.5.4 民族器乐作品音频内容修改攻击分析 |
7.6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及下一步工作 |
8.1 工作总结 |
8.2 方案特色 |
8.3 后续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8)变换域音频鲁棒数字水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音频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2 分类与应用 |
2.3 常见攻击方式与性能评价标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DWT的音频数字水印算法 |
3.1 引言 |
3.2 基于DWT的音频水印算法设计 |
3.2.1 DWT的基本原理 |
3.2.2 水印信息预处理 |
3.2.3 水印嵌入算法 |
3.2.4 水印提取算法 |
3.2.5 参数选择 |
3.2.6 音频水印的增强处理 |
3.3 基于DWT的音频水印算法的实现 |
3.3.1 水印嵌入过程 |
3.3.2 水印提取过程 |
3.4 算法性能分析与仿真测试 |
3.4.1 隐藏容量 |
3.4.2 透明性 |
3.4.3 鲁棒性 |
3.4.4 安全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DWT和DCT的大容量音频数字水印算法 |
4.1 引言 |
4.2 基于DWT和DCT的水印嵌入与提取算法设计 |
4.2.1 DCT的基本原理 |
4.2.2 水印预处理 |
4.2.3 水印嵌入算法 |
4.2.4 水印提取算法 |
4.3 基于DWT和DCT的音频水印算法的实现 |
4.3.1 水印嵌入过程 |
4.3.2 水印提取过程 |
4.4 算法性能分析与仿真测试 |
4.4.1 透明性与隐藏容量 |
4.4.2 鲁棒性 |
4.4.3 安全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DWT和DCT的自适应音频数字水印算法 |
5.1 引言 |
5.2 自适应音频数字水印算法的设计 |
5.2.1 水印嵌入算法 |
5.2.2 水印提取算法 |
5.2.3 嵌入深度的自适应策略 |
5.3 自适应音频水印算法的实现 |
5.3.1 水印的生成与加密 |
5.3.2 水印嵌入过程 |
5.3.3 水印提取过程 |
5.4 算法性能分析与仿真测试 |
5.4.1 透明性与隐藏容量 |
5.4.2 鲁棒性 |
5.4.3 安全性 |
5.4.4 算法复杂度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DCT和SVD的抗同步攻击音频水印算法 |
6.1 引言 |
6.2 常见的同步攻击方法及特征分析 |
6.2.1 时间缩放与变调不变速 |
6.2.2 抖动与随机剪切 |
6.3 局部最大值追踪算法设计 |
6.3.1 浊音提取 |
6.3.2 局部最大值追踪算法 |
6.4 基于DCT和SVD的抗同步攻击音频水印算法的设计 |
6.4.1 SVD的基本原理 |
6.4.2 图片水印的生成与加密 |
6.4.3 水印嵌入算法 |
6.4.4 水印提取算法 |
6.5 基于DCT和SVD的抗同步攻击音频水印算法的实现 |
6.5.1 水印嵌入过程 |
6.5.2 水印提取过程 |
6.6 算法性能分析与仿真测试 |
6.6.1 实验环境和参数设置 |
6.6.2 透明性与隐藏容量 |
6.6.3 鲁棒性 |
6.6.4 鲁棒性实验结果分析 |
6.6.5 安全性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9)基于深度学习的身份认证音频水印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及贡献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2.1 水印算法概述 |
2.1.1 数字水印发展 |
2.1.2 音频水印算法分类 |
2.2 音频水印算法的基本框架 |
2.2.1 水印生成 |
2.2.2 水印嵌入和提取 |
2.2.3 性能评估 |
2.3 深度神经网络 |
2.3.1 神经网络概述 |
2.3.2 自动编码器-AE |
2.3.3 生成对抗网络-GAN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印算法模型 |
3.1 水印生成模型 |
3.1.1 语音中的“身份信息” |
3.1.2 身份水印生成框架 |
3.2 水印嵌入-提取模型 |
3.2.1 水印中的“深度学习思想” |
3.2.2 水印嵌入-提取组合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1 数据集及相关预处理 |
4.1.1 数据集 |
4.1.2 图像人脸分割 |
4.1.3 音频特征提取 |
4.2 水印生成实验 |
4.2.1 实验设置 |
4.2.2 水印评估 |
4.3 水印嵌入-提取实验 |
4.3.1 实验设置 |
4.3.2 性能评估 |
4.3.3 鲁棒性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面向三维交通运载模型的数字水印算法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
1.1.1 数字水印技术的定义 |
1.1.2 不可见数字水印技术的性能指标 |
1.2 不可见性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优势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基于二维图像的数字水印技术研究现状 |
1.3.2 基于三维载体模型数据的数字水印算法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三维交通运载模型数据的数字水印算法理论设计 |
2.1 三维交通运载模型数据特征与仿真设计规则 |
2.1.1 三维交通运载模型数据特性 |
2.1.2 三维交通运载模型设计原则 |
2.2 三维交通运载模型数字水印嵌入区域理论设计 |
2.2.1 数字水印嵌入区域基础理论定义 |
2.2.2 数字水印嵌入区域变换理论特性 |
2.3 面向三维模型版权印记标识的处理规则 |
2.3.1 三维Aronld变换规则 |
2.3.2 版权信息置乱变换规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和谐号动车模型冗余贴图的数字水印算法 |
3.1 基于和谐号动车模型冗余贴图的数字水印算法设计 |
3.1.1 动车OBJ模型文件冗余数据特性 |
3.1.2 模型冗余贴图空间构造与关键信息加密 |
3.1.3 动车含密OBJ模型文件生成步骤 |
3.1.4 动车OBJ文件加密与传输处理 |
3.2 算法性能仿真实验 |
3.2.1 不可见性实验 |
3.2.2 容量性实验 |
3.2.3 鲁棒性实验 |
3.2.4 抗分析性实验 |
3.3 算法性能仿真实验对比 |
3.3.1 不可见性实验对比 |
3.3.2 容量性实验对比 |
3.3.3 鲁棒性实验对比 |
3.3.4 抗分析性实验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动车车载模型相异数据的数字水印算法 |
4.1 基于相异动车车载模型的数字水印算法设计 |
4.1.1 秘密印记数字水印过程 |
4.1.2 含密纹理贴图生成过程 |
4.1.3 隐秘CHD校徽数字水印与含密STL模型生成过程 |
4.1.4 含密水印动车OBJ模型文件生成过程 |
4.2 算法性能仿真实验 |
4.2.1 不可见性实验 |
4.2.2 容量性实验 |
4.2.3 鲁棒性实验 |
4.2.4 抗分析性实验 |
4.3 算法性能仿真实验对比 |
4.3.1 不可见性实验对比 |
4.3.2 容量性实验对比 |
4.3.3 鲁棒性实验对比 |
4.3.4 抗分析性实验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基于带有辅助信息的通信机制的音频水印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水印技术研究[D]. 孙水发. 浙江大学, 2005(02)
- [2]基于带有辅助信息的通信机制的音频水印算法[J]. 孙锐,孙洪,姚天任.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02)
- [3]音频文件大容量强鲁棒可逆信息隐藏技术研究[D]. 侯金程.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4]彩色三维网格模型的可逆水印[D]. 赵蕾.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5]应用于卫星电话的端到端加密技术及系统实现[D]. 张杰.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6]基于扩展频谱和特征点检测的音频水印去同步攻击研究[D]. 李岭. 天津大学, 2020(02)
- [7]基于主题的民族器乐零水印算法研究[D]. 刘文斌. 兰州大学, 2020(01)
- [8]变换域音频鲁棒数字水印技术研究[D]. 吴秋玲.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1)
- [9]基于深度学习的身份认证音频水印算法研究[D]. 江波. 天津大学, 2019(01)
- [10]面向三维交通运载模型的数字水印算法设计与研究[D]. 王震. 长安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