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及评点(论文文献综述)
施茂枝[1](2020)在《支玉恒老师的“三真”课堂》文中认为支玉恒老师的课堂,有"三真":真目标、真学习、真角色。真目标,即确立的是本真和本然的目标,是应然和正确的目标——目标为真,才能确保教学内容为真,才能确保教学行为在做语文课该做的事。真学习,即一直以教师的教推动着学生的学,让学习真实地发生——产生学习动机,获取解决冲突的方案,解决冲突。真角色,即切实履行"导师"的职责,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心理矛盾,指点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评点解决问题的结果,让学生自知、自会、自能。
王冠哲[2](2017)在《李卫东的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李卫东老师的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理论,从“感悟”两字入手,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为我们展示了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应有的光彩夺目的一面。其理论不仅带有一般的教育性,更具有典型的小学语文学科性。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根据李卫东老师本人关于感悟式教学的研究着作,以及对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归纳。同时通过观看李李卫东老师的教学课堂实录,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李卫东老师小学语文感悟式阅读教学的具体特点及实施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启示,引发思考,并对个别课例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正文部分由三部分组成:第二章,主要对李卫东老师的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理论进行阐述,介绍了感悟式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实施策略,并将李卫东老师的教学理论与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了比较与分析,从而探索感悟式教学理论的鲜明特色以及优秀教师的共同性;第三章,主要通过对李卫东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微笑着承受一切》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教学案例进行评析。其中前两篇是基于课堂实录的评析,第三篇是基于备课思路的探讨,获得启示的同时提出思考,指出李卫东在执教的具体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并对相应部分提出笔者的补充与建议;第四章,从即将入职的年轻教师的视角,提出对感悟式教学的几点感悟,具体包括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对教材的裁剪与补充能力等等,与一线语文教师交流分享。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再次肯定了开展此研究的意义,并表达了笔者的期待。
陈锦忠[3](2015)在《阅读教学要做好“四个结合”》文中研究表明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正确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读"和"悟""读"和"疑""读"和"评""读"和"写"等四个结合,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读书。
朱建荣[4](2012)在《抒写真实生活呼唤真情写作 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不尽相同,所思所感也因人而异。而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坦露真实,描述体验,展示个性。所以,指导学生作文必须确立"求真"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生活"这个鲜活的素材,努力开辟多种渠道让学生写真人、叙真事、抒真情。在具体教学中,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一、注意观察学习,拓展视野作文是需要材料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容置疑.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
任洲仪[5](2012)在《小学教师的课堂评价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言语表达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基本手段,课堂评价语的运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种方式,善用课堂评价语应该是教师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当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前沿经验和教学观察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并不擅长用恰当的语言适时地评价学生,他们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思考和研究的层面上。虽然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们已经开始重视即时评价,重视对学生的反馈,重视学生的课堂感受,期望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他们的评价语言还缺少科学性、艺术性、不够人性化、平等化……使课堂评价语丧失了应有的功能。而教师评价语的作用却不可小视,它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恰当的课堂评价语能创设良好氛围,拉近师生距离;能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能进行正向导引,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能简约课堂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深入研究教师课堂评价语势在必行。笔者将按照以下框架进行研究。首先从教师课堂评价语的内涵、特征、类型和作用四方面对教师课堂评价语进行理性分析;然后调查分析目前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对优秀课例的研究,总结出有效的课堂评价语的类别和提高教师评价语有效性的策略。
李刚[6](2012)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研究》文中提出回顾90年代的散文写作,一度令我对文学的未来感到乐观,不仅因为在众多的散文文本里面,我们感受到了文学之美以及当代文学的希望,更是因为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写作中依然保留着一份血性和责任感,而后者显然是值得赞许的。文学愈是艰难,读者对知识分子的写作愈是期待。这种期待实际上是对深刻的思想与担当的精神的诉求。庆幸的是,在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学的冲击下,90年代的散文没有辜负读者的这种期待,知识分子以散文的形式对各种“中国问题”做出了讨论,而散文也因其个性化的表达以及与现实社会的紧密联系,获得了读者的认可,曾经失落的知识分子在一种良性的互动中,再次建构与确认了自我的认同。90年代散文热点层出不穷,学者散文、文化散文、老生代散文、西部散文、小女人散文、新媒体散文等等,尽管风格不一,但多是在知识分子的参与推动下产生,并体现了知识分子写作的特点。因此,考察90年代散文只有与90年代的知识分子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那一个十年散文的文化内涵与高潮成因。更重要的是,90年代散文的成就标志着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实现,而知识分子再次确认的自我身份无疑又将推动散文乃至整个文学的兴盛。全文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缘起、学界相关研究的述评以及本文研究的思路。正文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对本文选题的背景,即90年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文学处境、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简要地概括与梳理,重点在于探究“散文热”这样一种文学现象产生的现实基础与成因,以及当时的文化语境对知识分子散文写作方式的影响。第二章到第六章对那些能够充分体现知识分子自我认同方式的散文作家和作品进行重点分析,本文认为,知识分子的道德人格、社会角色、功能定位、学者情怀与俗世价值共同构成了自我认同互相联系又各自独立的五个主要方面。在具体的研究中,本文将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和社会研究相结合,文化研究注重社会文化环境与背景的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理论分析;文学研究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将具体的、个性化的、横断面的比较分析相结合,力争文本研究具有思想深度;社会研究重在分析当下知识分子所关心的“中国问题”以及他们提出的解决路径,并紧密结合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来展开。另外,对90年代散文的考察也不是仅仅将视界局限在这个十年,而是与80年代甚至更早的相关联的知识背景联系起来,与历史的联系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在此基础上,结语部分对90年代散文的价值进行了一个综合的评定,在文学史与知识分子研究的层面上,指出90年代散文之于当代文学的重要价值所在。本文也注意到,90年代散文的良好态势在新世纪的文学写作中似乎并没有保持下去,当90年代的散文写作重新点燃文学的希望时,知识分子们却未能延续这个希望的火种,相比于反思90年代散文的一些失误,这或许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白小玲[7](2011)在《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之间深层次的对话呢?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的研读上。只有深入研读文本,学生才能产生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实现学生与教师与文本之间深层次的对话,课堂上才会产生激烈的辩论和精彩的对话。批注式阅读是实现这些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充当教师对文本解读结果的扬声器。批注式阅读能让学生静心地与文本对话,有利于拓展思维空间,进行多样化、有创意地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悟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阅读教学质量。而这正是批注式阅读的优势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研究这个课题,是我在借鉴国内同行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乌海地区、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研究的。现己实践了七年,在这七年中我看了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文章,他们都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进行过有关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了许多的经验。给予我许多好的建议和启发。希望通过我的实验和探索,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好方法,更好的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引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批注式阅读的内涵及优势,进一步说明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必要性。第三部分讲了批注式阅读的指导方法及实施过程。主要讲了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要分三个步骤来进行:(一)示范引领,激发兴趣。(二)具体指导,得法课内。(三)养成习惯,得溢课外。第四部分讲了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操作过程。共有四步:(一)教师做好备课批注。、(三)学生做好预习批注。(三)课带上做好主题批注。(四)复习、回顾。第五部分是实施批注式阅读的效果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要论述了实施批注式阅读的效果及在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六部分是结语,再次阐述了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好处,提出应大力倡导批注式阅读教学。同时声明对批注式阅读教学,我只是做了些初步的探索,期待同行给予指正和好的建议。
孟令君[8](2011)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情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兴奋程度和投入程度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高低的最直接因素。新课改以后,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增加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的关注,并且尝试着对学生实施“唤情”,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由于“唤情点”研究的不充分和“唤情点”理论的不健全,教师对于“从何处唤情”、“如何唤情”等问题产生了种种疑惑,以致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情”活动依然存在着严重不足。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唤情”现象的思考和总结,我们发现“唤情”过程主要涉及如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教师对“唤情”的重视不足;(二)教师对“唤情”的错误理解,导致语文阅读课堂肤浅;(三)教师“唤情”的效果不佳,导致语文阅读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对“唤情点”理论的研究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必将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情点’研究是从情感教学的理论角度出发,以新课标中的以学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教学理念为指导,本文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唤情”的实践经验与以往对“唤情点”的理论解释,对“唤情点”做了从理论基础到策略措施的详细研究和论证。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根据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从语文教材中寻找各种“唤情点”,并对“唤情点”的具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做出了详实的论述。文章第一章主要研究了“唤情点”的涵义和“唤情点”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情”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心理分析;第三章提出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唤情”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即“唤情”的实施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唤情”应该辅助阅读教学的进行,“唤情”应以系统的方式实施等等;第四章基于“唤情点”,作者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完备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确定文本中的“唤情点”,基于“唤情点”进行课堂设计,挖掘出基于“唤情点”的课堂实施策略三方面内容。本文的创新点是首次将“唤情点”作为一个理论进行研究,在深入解读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和广泛搜集和认真总结大量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从教材文本中发现了有利于教师实施“唤情”的多种“唤情点”,并将多种“唤情点”进行了周密的教学设计,发掘了“唤情”的实施策略。对于“唤情点”的研究能够为解决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唤情”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方法,也能够为改善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张红霞[9](2011)在《巧用电视资源 鲜活语文课堂》文中指出就语文教学而言,电视资源是指能为语文课程和教学所用的电视内容与元素,它是更直接、更直观、更形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一、丰富的电视节目内涵,鲜活语文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把课文学习与一些电视节目结合
苏莉[10](2006)在《论课堂教学状态下小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积极接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现当代散文的接受应该从各个角度加以历时性、共时性地考察,不仅要分析实然状态下的接受过程和结果,而且要探析应然状态下理想的接受过程和结果,但后一种研究很薄弱。本文截取了小学生在课堂状态下对现当代散文的接受进行研究,从分析应然状态切入,提出“积极接受”是一种小学生在课堂状态下对现当代散文的理想接受。本文对阅读教学语境中的类似研究进行了回顾,对相关的理论依据与启示进行了概述,提出小学生在课堂状态下的积极接受的内容构成,同时,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散文的艺术特征、教育的要素和层次进行分析,提出现当代散文的积极接受是在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展开,将这两条视线交汇,本文指出应如何实现小学生在课堂状态下对现当代散文的积极接受,并从本研究视角出发,对若干案例进行评点。
二、《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及评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及评点(论文提纲范文)
(1)支玉恒老师的“三真”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一、真目标 |
二、真学习 |
三、真角色 |
(2)李卫东的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状况分析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李卫东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理论阐述 |
2.1 李卫东其人其事 |
2.2 感悟式的具体内容与实施策略 |
2.2.1 基本理念中“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体现教育性 |
2.2.2 基本理念中“实践·感悟·内化”体现语文学科性 |
2.2.3 感悟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操作 |
2.2.4 诱导感悟策略举隅 |
2.3 李卫东教学理论比较分析 |
2.3.1 李卫东情境体验课式与李吉林情境教学比较分析 |
2.3.2 李卫东与钱梦龙“自读、教读、复读”比较分析 |
第3章 李卫东感悟式教学案例评析 |
3.1 《陶罐和铁罐》教学案例评析 |
3.2 《微笑着承受一切》教学案例评析 |
3.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案例评析 |
第4章 对李卫东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的“感悟” |
4.1 教师应具备较强文本解读能力,唯有“深入”方可“浅出” |
4.2 教师应具备对教材的剪裁与补充能力 |
4.3 教师同样“一课有一得”—— 养成写教后感言与课后札记的习惯.49 |
4.4 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感悟式教学“悟”情、理也“悟”学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3)阅读教学要做好“四个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读悟结合 |
二、读疑结合 |
三、读评结合 |
四、读写结合 |
(5)小学教师的课堂评价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 问题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一、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理性分析 |
(一)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内涵 |
(二)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特征 |
(三)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类别 |
(四)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作用 |
二、当前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一) 当前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存在问题的表现 |
(二) 当前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问题的成因 |
三、提高教师课堂评价语有效性的思考 |
(一) 有效课堂评价语的类型 |
(二) 提高教师课堂评价语有效性的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重大转型中的 1990 年代文化语境—知识分子散文写作的当下之思 |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分化与散文的个性化 |
一、 80 年代知识分子散文写作的群体性认同 |
二、 知识分子团体的分化与散文单维化的消解 |
第二节 新启蒙思潮的延续与知识分子的写作立场 |
一、 90 年代文学边缘化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焦虑 |
二、 文学边缘化的机遇与知识分子写作立场的坚持 |
第三节 消费文化的兴起与散文接受的大众化 |
一、 商业社会的崛起与散文的大众化写作 |
二、 消费文化与散文热的外援力量 |
第二章 道德理想主义者的形象重塑—在对立中完善知识分子的道德人格 |
第一节 寻找对抗者以确立文化身份 |
第二节 洁身洗心的批判 |
第三节 构建超越性的彼岸世界 |
第三章 从立法者到阐述者的话语转型—在沟通中确立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 |
第一节 从立法者到阐释者 |
第二节 阐释的真实与局限 |
第三节 大众化的书写方式 |
第四章 从大传统到小传统的视角位移—在补白中明确知识分子的功能定位 |
第一节 从大传统到小传统的转向 |
第二节 小传统的精神力量 |
第三节 再建精神家园 |
第五章 作为岁月的记录者和经历者—在学术中展现知识分子的学者情怀 |
第一节 长者的宽容与求真 |
第二节 学者的知性与灵动 |
第三节 知者的智慧与平和 |
第六章 作为生活中的诗意表达者—在平衡中把握知识分子的俗世价值 |
第一节 市民社会的发展与“小女人散文”的写作 |
第二节 “新媒体散文”的写作与散文空间的拓展 |
第三节 文化消费与知识分子写作价值的实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7)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意义 |
一、批注式阅读的内涵和优势 |
(一) 批注式阅读的内涵 |
(二) 批注式阅读的优势 |
二、批注式阅读的指导方法及实施过程 |
(一) 示范引领,激发兴趣 |
(二) 具体指导,得法课内 |
(三) 养成习惯,得益课外 |
三、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操作过程 |
(一) 教师做好备课批注 |
(二) 学生做好预习批注 |
(三) 课堂上做好主题批注 |
(四) 复习、回顾 |
四、实施批注式阅读的效果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 实施批注式阅读的效果 |
(二) 批注式阅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情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唤情点”的内涵及其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综述 |
(二) “唤情点”的内涵 |
(三) 语文阅读教学中“唤情点”的研究意义 |
二、语文阅读教学“唤情”过程的心理分析 |
(一) 需要的心理研究 |
(二)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生的需要 |
1. 探求未知情感的需要 |
2. 探求未知理性的需要 |
3. 探求未知事物的需要 |
三、语文阅读教学的“唤情”原则 |
(一) “唤情”的实施应该基于实际学情 |
(二) “唤情”应该辅助阅读教学的进行 |
(三) “唤情”应该以系统的方式实施 |
四、基于“唤情点”的阅读教学设计 |
(一) 确定文本中的“唤情点” |
1. 知识深化点 |
2. 内容扩生点 |
3. 情感创生点 |
4. 疑问生发点 |
(二) 基于“唤情点”的课堂设计 |
1. “唤情”的教学目标 |
2. 课堂设计实施的支持条件 |
3. 确定恰当的“唤情点”使用的时机 |
4. 正确处理“唤情点”的使用和课堂教学进度的关系 |
5. “唤情”成果维持的支持条件 |
(三) 基于“唤情点”的课堂实施策略及方法 |
1. 注重诵读,品味语言 |
2. 充分运用联想、想象,体验文本情感 |
3. 多角度烘托和渲染,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意境 |
4. 融合文本内外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建构 |
5. 质疑、设悬、找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6. 积极组织活动教学,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目录 |
致谢 |
(9)巧用电视资源 鲜活语文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一、丰富的电视节目内涵, 鲜活语文教学资源 |
二、多元的节目主持方式, 革新课堂教学模式 |
三、独特的电视节目策划, 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
四、可感的电视动画效果, 开启习作成功之门 |
(10)论课堂教学状态下小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积极接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相关研究简述 |
三、课堂教学状态下小学生的积极接受之解读 |
四、课堂状态下小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积极接受 |
五、课堂教学状态下小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积极接受的理论依据与启示 |
六、案例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四、《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及评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支玉恒老师的“三真”课堂[J]. 施茂枝.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01)
- [2]李卫东的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研究[D]. 王冠哲.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2)
- [3]阅读教学要做好“四个结合”[J]. 陈锦忠. 学周刊, 2015(17)
- [4]抒写真实生活呼唤真情写作 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J]. 朱建荣. 长三角(教育), 2012(11)
- [5]小学教师的课堂评价语研究[D]. 任洲仪.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6)
- [6]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研究[D]. 李刚. 苏州大学, 2012(10)
- [7]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D]. 白小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12)
- [8]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情点”研究[D]. 孟令君.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9]巧用电视资源 鲜活语文课堂[J]. 张红霞.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1(Z1)
- [10]论课堂教学状态下小学生对现当代散文的积极接受[D]. 苏莉.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