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一、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媛媛[1](2019)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良恶性疾病微血管病变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以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PWS)患者、Balb/c小鼠耳部皮下瘤以及Balb/c小鼠耳部诱导皮肤癌为研究对象,展现其微血管的真实状况,并对比病变区域和相对应的正常皮肤区域的微血管差异,探讨疾病在演变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和微血管变化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临床无创诊断良恶性疾病,实时监测疾病变化和评价疾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设备参数的改进与图像分析处理:拟针对合作公司天津恒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OCTA设备进行预实验处理,以选定合适的参数和实验对象,得到更优的血管图像。二、建立Balb/c小鼠耳部皮下瘤模型:将20μl浓度为2×106个/ml的CT26直肠癌细胞悬液接种于小鼠耳部,建立Balb/c小鼠耳部皮下瘤模型,待肿瘤直径为35mm时视为接种成功。三、探寻Balb/c小鼠耳部诱导皮肤癌模型:试图探寻构建Balb/c小鼠皮肤癌演变模型,第一周于每周一和周四在小鼠两侧耳部涂30μl浓度为100μg/100μl的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丙酮液,从第二周后每周一和周四在小鼠两侧耳部涂30μl浓度为4μg/100μl的佛波酯(Phorbol ester,TPA)/丙酮液。在第一次涂抹试剂后0天、7天、21天、35天和50天,通过OCTA分别对小鼠的耳部皮肤成像,将成像部位取材,进行石蜡包埋,石蜡切片,HE染色以观察病理变化。四、入组鲜红斑痣患者:随机入组21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科PW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排除光敏性皮肤病、孕妇、哺乳期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这些研究对象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没有接受过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或者只接受过一到两次PDT。五、OCTA系统扫描采图:通过OCTA设备对PWS病变区域和相对应的正常皮肤区域、Balb/c小鼠耳部皮下瘤区域和正常耳部皮肤区域、Balb/c小鼠耳部诱导皮肤癌不同时间段进行微血管成像,每次采图重复3遍。六、图像处理及分析:DensityV1.4软件分析图片血管密度;SegmentV11软件分析将图像分层;amira软件构建小鼠耳部微血管三维图像,除微血管外的皮肤结构三维图像和皮肤结构三维图像。七、统计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对PWS患者病变区域与相对应正常皮肤区域的血管密度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一、通过三维构建可清晰的看出Balb/c小鼠耳部皮下瘤微血管较正常耳部皮肤微血管密度更大。二、Balb/c小鼠耳部皮肤癌诱导过程中,肉眼观小鼠耳部皮肤红肿变化、OCTA系统采集耳部微血管图片情况和病理结果三者对应较好。第7天小鼠耳部皮肤红肿严重,OCTA扫描图片相对受限,病理显示表皮细胞和微血管、炎症细胞增生明显。三、OCTA可无创、实时采集清晰的微血管图像,更真实地反映了良恶性疾病的微血管分布与形态。四、PWS患者病变皮肤区域与相应的正常皮肤区域相比,病变区域的血管形态更曲折;通过SegmentV11软件、DensityV1.4软件将图像分三层分析血管密度,分别为距离皮肤表面00.21mm、0.210.35mm、0.350.67mm处,可见病变区域的血管密度更大(第一层:t=3.794,p=0.001,df=20,95%CI=2.25-7.76;第二层:t=-5.514,p=0.000,df=20,95%CI=-9.93-4.48;第三层:t=-3.666,p=0.002,df=20,95%CI=-4.55-1.25)研究表明血管密度在距离皮肤表面0.210.35mm处较大;在PWS病变区域和相对应的正常皮肤区域中,第二层血管的直径均大于另外两层血管直径,即在距离皮肤表面0.210.35mm处微血管直径最大;性别、病变部位对病理特征有影响,但是本研究并没有分析出不同年龄的血管病理特征具有差异。结论OCTA系统可用于良恶性疾病微血管的成像和实时监测,通过分析血管形态、参数,比较病变部位和正常部位微血管的差异,观察疾病演变过程中血管形态、参数和病理的对应关系,较好地反映出疾病的病理特征,为实现临床无创诊断疾病,实时监测疾病变化和评价疾病治疗效果提供了基础。

李成临[2](2018)在《四妙勇安汤加味对围激光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加味对围激光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光凝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机理,评价其临床疗效,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网膜光凝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新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试验,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30例(30眼),两组均于内分泌科指导下控制血糖,均于第一次光凝术后1天开始用药。治疗组口服四妙勇安汤加味,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肌苷,两组均治疗49天。两组均在末次光凝后1天检查视野、MF-ERG,光凝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查视力、眼底、视野、FFA、OCT、MF-ERG。最后比较结果,评价疗效。结果:光凝前与疗程结束后比较发现,治疗组对视力、黄斑水肿、眼底病变、视网膜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前、末次光凝后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比较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及MF-ERG,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末次光凝后较光凝前视野平均光敏感度与MF-ERG各波振幅均有明显下降(P<0.05),光凝对视网膜损伤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意义(P>0.05),两组光凝损伤一致;末次光凝后与疗程结束后比较,此两项指标的均有所回升,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试验显示四妙勇安汤加味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被激光损伤的视网膜功能,有效治疗围激光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李媛,邓海平[3](2015)在《低强度激光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认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飞速发展,激光在生物学医学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激光对机体组织具有多种生物效应[2]。低强度激光包括波长632.8nm氦氖激光、650nm半导体激光等红光或近红外光,其能量没有达到破坏生物组织的作用,热效应和压强效应不占主导作用,主要是光化学效应和

李丽君[4](2012)在《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对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果糖胺(GSP)的影响。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n=40)及对照组(n=30),并根据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将治疗组患者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兼血瘀组与非兼血瘀组。两组患者均在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血糖浓度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650nm激光鼻腔照射。患者取仰卧位,将洫通ZQL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连接专用导光鼻塞后照射双侧内迎香穴,每侧15分钟,双侧总共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实验前、后各检测一次血液流变学及血清果糖胺,并由专人记录整理。疗程结束后,2周、4周随访各1次。结果1、不同中医证型间年龄、病程的差异:实证组患者平均年龄小于虚证组患者平均年龄(P=0.000<0.05),兼血瘀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兼血瘀组患者平均年龄(P=0.000<0.05),兼血瘀组患者平均病程长于非兼血瘀组患者平均病程(P=0.007<0.05)。2、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组HCT、IR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虚证组TK较实证组明显下降(P<0.05),兼血瘀组全血粘度(中切)、Arbe、TK较非兼血瘀组明显下降(P<0.05)。3、对血清果糖胺(GSP)的影响3.1治疗组、对照组、实证组、虚证组、兼血瘀组及非兼血瘀组治疗后GSP比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3.2治疗组与对照组GSP均呈下降变化趋势,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3虚证组GSP较实证组下降更明显,但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4兼血瘀组GSP比非兼血瘀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实证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小于虚证糖尿病患者,兼血瘀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兼血瘀糖尿病患者且糖尿病病程也较非兼血瘀糖尿病患者长。经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治疗后,整体降低了患者HCT、IR水平,明显降低了虚证糖尿病患者TK水平,及兼血瘀证糖尿病患者全血粘度(中切)、Arbe、TK及GSP水平。为糖尿病早期防治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并为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疗法在糖尿病中医证型的选择上提供了参考资料。

马文江[5](2011)在《弱激光疗法对兔感染性眼内炎抗炎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感染性眼内炎(infectious ophthalmitis)是一种眼内感染,是眼球穿孔伤和内眼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该疾病进展快,破坏性强。病原微生物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引起的强烈炎症反应一直是眼内炎治疗面临的困境。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眼内血管通透性增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迁移以及蛋白的渗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视网膜结构破坏性改变,导致不可逆损伤,影响视功能。在抗菌素使用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眼内炎症反应也是治疗的关键所在。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的选择与预后紧密相关。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但是,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因此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可导致感染扩散。近几年研究发现弱激光疗法(low-level laser therapy, LLLT)在各种急性非感染性炎症过程中,可减轻炎症的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从而改善炎症状态。本研究通过建立感染性眼内炎模型,探索LLLT在感染性眼内炎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目的:本课题利用标准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建立兔眼感染性眼内炎模型,在玻璃体腔注射敏感抗菌素干预条件下,采用LLLT、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抗炎治疗。这一研究试图探索感染性眼内炎LLLT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为LLLT治疗该疾病提供实验依据,以期减少、替代糖皮质激素在感染性眼内炎抗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1.不同剂量弱激光经瞳孔照射兔眼,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及电生理检查,探讨弱激光疗法的安全性。2.采用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混悬液建立兔眼内炎模型,采用弱激光疗法进行治疗,探讨弱激光疗法的有效性。3.建立表皮葡萄球菌性兔眼内炎模型,在万古霉素干预下,比较地塞米松、LLLT在细菌性眼内炎治疗过程中抗炎作用。4.建立烟曲霉兔眼内炎模型,在两性霉素B干预下,比较地塞米松、LLLT在真菌性眼内炎治疗过程中的抗炎作用。5.对PMA刺激的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行LLLT,通过ELISA方法测定TNF-α,对LLLT可能的抗炎机制初步探讨。结果:1.10mw×10min组ESR未见明显视网膜功能不可逆损伤,适宜剂量LLLT用于眼内照射是安全的。2.对细菌毒素导致的兔眼内炎,LLLT可明显减低炎症反应,对视网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P<0.05)。3.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在万古霉素干预下,不同时间点地塞米松、LLLT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炎症反应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P<0.05)。4.成功建立烟曲霉兔眼内炎模型,但是由于烟曲霉性眼内炎炎症反应剧烈,两性霉素治疗干预后内眼反应更为剧烈,短时间内即发展为全眼球炎,故无法评估地塞米松、LLLT的抗炎作用。5.经LLLT处理的PMA刺激的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产TNF-α减低(P>0.05)。LLLT抗炎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细胞因子TNF-α生成,细胞因子间相互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本论文的研究显示不论在细菌毒素诱导的眼内炎还是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治疗过程中,LLLT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效果,可以应用于眼内炎抗炎治疗。

程晶[6](2010)在《半导体激光联合高压电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和高压静电场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胰岛素和内皮素等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和糖尿病模型组42只。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B组)、半导体激光治疗组(C组)、高压静电场治疗组(D组)、高压静电场和半导体激光混合治疗组(E组)4组。各组给予相应的治疗。实验40天后,取大鼠的血和肾组织标本,检测大鼠的血糖、胰岛素和内皮素和肾脏的病理改变。结果B组血糖和内皮素含量提高,胰岛素水平下降,小血管的内皮增厚,较A组差异有显着性。半导体激光治疗和混合治疗后其血糖和内皮素含量下降,胰岛素水平提高,较B组差异有显着性。高压静电场治疗对大鼠差异无显着性。结论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体内存在着血糖、胰岛素和内皮素严重失调,半导体激光和混合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于长青,刘宗智,蹇华胜,沈康强[7](2005)在《氦-氖激光照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单纯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1-04/2002-06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6例(未合并高血压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合并高血压组)。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激光血管内照射采用北京产HN800L型氦-氖激光仪,光纤末断输出功率2mV,每天照射1次(45min),5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4d,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③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按试剂盒说明书配制标准液,血浆2μL稀释为20μL,加入显色剂180μL,37℃10min,酶标仪测定546nm吸光度(A值),绘制标准曲线,计算NO2-(μmol/L)浓度,即为一氧化氮水平。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9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合并高血压患者明显,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1)。②未合并高血压组和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后血浆内皮素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44.36±3.25)mmol/L,(42.94±3.83)mmol/L,(0.32±0.03)%,(0.30±0.04)%;治疗前:(78.22±5.24)mmol/L,(65.21±6.17)mmol/L,(0.45±0.05)%,(0.44±0.06)%,P<0.05~0.01];一氧化氮水平和红细胞聚集时间及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长于治疗前[治疗后:(1.91±0.72)mmol/L,(1.87±0.68)mmol/L,(7.69±0.69)s,(7.34±1.23)s,1.82±0.10,1.83±0.08;治疗前:(1.24±0.32)mmol/L,(1.06±0.43)mmol/L,(4.84±1.03)s,(4.79±1.17)s,0.98±0.14,1.05±0.09,P<0.01]。结论:①2mV剂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明显改善合并与未合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②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糖代谢紊乱较未合并高血压患者严重。

苗林,徐吉,曹西友[8](2000)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ILIB)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价值。方法用ILIB治疗单纯型DR 患者38例,设对照组32 例不用ILIB。共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疗程间隔10天。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和眼底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显效率(13.16%)和总有效率(57.89%)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 P<0. 05,9. 4% P <0. 01),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1)。结论ILIB能明显降低DR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善和稳定其眼底病变。

胡晓梅[9](2016)在《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前期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糖尿病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上采用针灸结合减量西药能较好控制血糖,但部分病人难以坚持针灸治疗,基于此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前期研究证实激光治疗较优输出功率为lOmw,从12min开始疗效明显。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主要探索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为糖尿病甚至其他疾病提供新的家庭保健方法,同时也有益于激光针灸仪的临床推广。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腕式激光治疗仪(正常激光照射)治疗组36例;模拟腕式激光治疗仪(仪器显示屏亮,但无激光照射)对照组36例,脱落2例;数据分析共计纳入70例。均选用l0mw激光照射太渊、内关、神门三穴,施行平补平泻治疗法模式(模式三),每日1次,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4次,4周/疗程;连续12周;12周后随访。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分别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0、1、2、4、8、12、24周)、糖化血红蛋白、N0、血脂(0、12、24周)及颈部血管彩超(0、12、24周)等指标进行评价,探讨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结果:1、血液相关指标(1)血糖:两组间的每个时间点和治疗前后(0、1、2、4、8、12周)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时间点的评分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2周到第12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随访,两组间血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入组前两组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治疗12周后、3月后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一氧化氮(NO)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入组前两组NO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3月后随访两组间NO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脂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血脂的各项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部血管彩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彩超的各项指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报道。结论:1、糖尿病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安全的调节血糖、血管内皮因子NO水平。2、激光治疗在控制血糖和调节NO方面对糖尿病基础治疗可能有增效作用。3、在本试验的12周疗程内及3个月的随访中未观察到激光针灸仪对颈动脉病变在彩超下有显着改善。

金清[10](2012)在《云木香中降糖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降糖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云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茎(AuckLandia Lappa Decne),主要在我国的四川、云南、广西、重庆等地栽培,生长于海拔3200-3800米山地,具有抗炎、抗肿瘤、保肝利胆、免疫调节、降压、解痉、抗寄生虫等作用。中医认为其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部胀满、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药理学研究中,未见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本文旨在以云木香的根为研究对象,寻找其降血糖的活性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云木香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采用溶剂萃取和柱层析的方法,对云木香进行活性分段和活性追踪,结果显示,云木香中降糖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醇提取物中,溶剂萃取后,发现云木香醇提物降糖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部分浸膏中,对其进行柱层析后寻找出了云木香降低血糖的主要成分为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2、云木香抗氧化活性的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模型,高糖细胞模型,线粒体模型,进行云木香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云木香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可有明显提高糖尿病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血液中得丙二醛的含量,降低高糖细胞和线粒体内活性氧的含量,是云木香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3、云木香抗氧化机理的研究用大鼠肝脏提取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采用荧光分析法研究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对线粒体膜流动性以及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对线粒体膜蛋白荧光的淬灭作用。结果显示两者均可以明显影响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两者均可以淬灭线粒体膜上的蛋白,主要以形成配合物的方法与线粒体上的膜蛋白发生相互作用。

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良恶性疾病微血管病变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系统的改进与图像分析处理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第二部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对Balb/c小鼠耳部肿瘤模型的成像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第三部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鲜红斑痣微血管病变的初步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2)四妙勇安汤加味对围激光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治疗方案
        1.5 临床检查方法及观察指标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2.2 治疗结果及分析
讨论
    1.激光的治疗原理及损伤机制
    2.激光损伤后治疗的研究概况
    3.糖网围激光期的界定
    4.激光损伤后糖网的病因病机探讨
        4.1 激光损伤的病因病机探讨
        4.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病机
        4.3 围激光期糖网的病因病机
    5.四妙勇安汤加味方药解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5.1 方药解析
        5.2 现代药理研究
    6.疗效分析
    7.本研究的意义与不足
        7.1 意义
        7.2 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3)低强度激光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低强度激光对DM的影响
2低强度激光对DM并发症的影响
3结语

(4)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概述
        1.1 激光针灸概述
        1.2 糖尿病概述
    2 激光针灸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2.1 血管内激光针灸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2.2 血管外激光针灸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3 总结及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诊断标准与分型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1.5 实验器材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安全性指标
        2.4 随机分组方案
        2.5 统计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3.3 血清果糖胺变化结果
    4 讨论
        4.1 低强度激光治疗影响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机制研究
        4.2 选穴的讨论
        4.3 观察指标的讨论
        4.4 结果分析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弱激光疗法对兔感染性眼内炎抗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 、LLLT经瞳孔治疗安全性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1.2.1 实验动物
        1.2.2 主要实验仪器
        1.2.3 方法
    1.3 结果
        1.3.1 术后一般情况
        1.3.2 F-ERG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二、LLLT对灭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抗炎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材料
        2.2.3 仪器设备
        2.2.4 实验试剂与药品
        2.2.5 实验方法
        2.2.6.统计学处理,同(1.2.3.4)
    2.3 结果
        2.3.1 临床炎症评分
        2.3.2 细菌学培养
        2.3.3 B超检查
        2.3.4 组织学检查
        2.3.5 不同时间点TNF-α测定结果
        2.3.6 不同时间点多型核细胞测定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三、LLLT在兔表皮葡萄球菌眼内炎抗炎作用研究
    3.1 引言
        3.1.1 表皮葡萄球菌性眼内炎
        3.1.2 表皮葡萄球菌
        3.1.3 细菌性眼内炎致病机制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动物
        3.2.2 材料
        3.2.3 仪器设备(同实验二)
        3.2.4 实验步骤
    3.3 统计学方法,同(1.2.3.4)
    3.4 结果
        3.4.1 急性眼内炎模型成功制备
        3.4.2 不同时间点TNF-α变化:(见图3.2,图3.3)
        3.4.3 不同时间点房水内多型核细胞变化,见(图3.4,图3.5)
    3.5 讨论
    3.6 结论
四、LLLT在兔真菌性眼内炎治疗中抗炎作用研究
    4.1 引言
        4.1.1 真菌性眼内炎
        4.1.2 烟曲霉菌
    4.2 材料和方法
        4.2.1 实验动物
        4.2.2 材料
        4.2.3 仪器设备(同实验二)
        4.2.4 实验步骤
    4.3 结果
五、LLLT在感染性眼内炎治疗中抗炎机制探索
    5.1 引言
        5.1.1 TNF-α生物学活性表现为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细胞HL-60细胞株
        5.2.2 培养用液
        5.2.3 细胞培养
        5.2.4 上清液中TNF-α含量测定法,测定方法同(2.2.5.4)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6)半导体激光联合高压电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认识
        1. 流行病学研究
        2.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2.1 多元醇通路活跃
        2.2 蛋白激酶 C(PKC)激活
        2.3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2.4 氧化应激增强
        2.5 内皮细胞损伤
        3.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药物治疗
        3.1 现有的控制血糖药物
        3.2 DA 的治疗药物
        3.3 治疗 DA 的中药药理研究
    二.物理因子治疗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1. 氦氖激光
        2. 半导体激光
        3. 高压静电场
        4. 毫米波
        5. 超短波
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方法
        1. 柠檬酸缓冲液的配制
        2. 造模药物STZ的配制
        3. 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制备
        4. 分组及治疗干预
        5. 检测指标及方法
        6. 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1. 糖尿病模型造模情况
        2. 糖尿病模型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3. 物理因子治疗对糖尿病大鼠体重和血糖的影响
        4. 物理因子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和内皮素的影响
        5. 各组实验动物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观察
讨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实验研究
        1.S TZ 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
        2. 物理因子治疗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3. 物理因子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四、总结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9)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前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临床研究资料
    1 研究对象来源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主要的试验仪器
        1.6.1 该款仪器的检测报告
        1.6.2 腕式激光针灸仪参数配置及模式设计要求
        1.6.3 该款仪器使用说明书
    2 研究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病例分组
        2.2.1 样本量估算
        2.2.2 随机
        2.2.3 对照
        2.3 治疗方法
        2.3.1. 分组
        2.3.2 内科基础治疗
        2.3.3 治疗组
        2.3.4 对照组
        2.3.5 疗程
        2.3.6 合并用药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资料
        2.4.2 疗效性观测
        2.4.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2.5 一般资料收集和指标检测方法
        2.5.1 一般资料收集
        2.5.2 指标检测方法
        1、血糖的测定
        2、NO的测定
        3、临床生化指标检测
        4、颈部血管彩超测定
        2.6 伦理审查
        2.7 数据采集
        2.8 质量控制
        2.9 数据分析
    3 治疗结果
        3.1 病例脱失情况
        3.2 入组病例一般情况分析
        3.2.1 两组病例基本情况比较分析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1 两组患者血糖的比较
        3.3.2 两组病例NO的比较
        3.3.3 两组病例血脂的比较
        3.3.4 两组病例血管情况的比较
        3.4 不良反应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2. 现代研究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3. 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的依据及意义
    4. 治疗所选穴位依据
    5. NO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6.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
    7. 颈部血管作为疗效指标之一
    8. 探讨仪器的安全性
    9. 研究结果分析
        9.1 新型腕式激光治疗仪
        9.2 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件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二:仪器检测报告单
附件三:腕式激光针灸仪使用说明书
附件四: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课题参与情况

(10)云木香中降糖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降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1.2 木香研究现状
第二章 筛选治疗糖尿病及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中药
    2.1 文献总结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云木香降糖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纯化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云木香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与线粒体的相互作用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中药筛选
    6.2 云木香降糖成分的分离
    6.3 抗氧化成分分离
    6.4 抗氧化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良恶性疾病微血管病变的初步研究[D]. 徐媛媛. 锦州医科大学, 2019(01)
  • [2]四妙勇安汤加味对围激光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D]. 李成临.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低强度激光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J]. 李媛,邓海平. 中国康复, 2015(02)
  • [4]低强度激光鼻腔照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 李丽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5]弱激光疗法对兔感染性眼内炎抗炎作用研究[D]. 马文江. 天津医科大学, 2011(12)
  • [6]半导体激光联合高压电位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作用机理研究[D]. 程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6)
  • [7]氦-氖激光照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 于长青,刘宗智,蹇华胜,沈康强. 中国临床康复, 2005(39)
  • [8]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 苗林,徐吉,曹西友. 临床眼科杂志, 2000(06)
  • [9]新型腕式激光针灸仪对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的前期研究[D]. 胡晓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10]云木香中降糖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降糖机制研究[D]. 金清. 西南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