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朱砂品种RAPD指纹图谱研究

梅朱砂品种RAPD指纹图谱研究

一、梅花朱砂型品种RAPD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唐桂梅,黄国林,曾斌,张力,刘洋,李卫东,肖晓玲[1](2020)在《梅花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梅花种质资源是梅花育种的基础,在梅花的育种、栽培、生理、遗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从梅花的品种多样性、形态与性状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资源开发利用多样性等方面对梅花种质资源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梅花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赵靓[2](2019)在《基于SSR标记的梅花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杂交育种》文中指出梅花(Prunus mume)是中国的传统名花,梅花的种质资源研究是梅花育种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148份梅花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筛选出23对适用于该研究的SSR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群体结构进行分析,构建148份梅花品种DNA指纹图谱。同时从148份材料中选取了 12份材料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育种,利用SSR标记鉴定F1代杂种的真实性,以期为梅花育种、种质资源利用和品种保护提供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8份梅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98对引物中筛选出23对条带清晰、扩增稳定的多态性引物。用其对148份梅花材料进行扩增,检测到各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数范围为2-18条,共计230个等位位点,观测等位基因数均值为1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均值为3.8204,Shannon信息指数均值为1.497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6649,期望杂合度均值为0.5419,观测杂合度均值为0.6038,多态信息含量均值为0.6360,说明所选标记多态信息含量较高,供试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2)通过对11个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遗传多样性从高到低排列为宫粉品种群>朱砂品种群>单瓣品种群>杏梅品种群>绿萼品种群>玉蝶品种群>垂枝品种群>跳枝品种群>黄香品种群>美人梅品种群>龙游品种群。(3)148个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是0.7588-0.9956;聚类分析将148个样品分为4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4组,通过结构分析获得最佳的群体数目K=3,根据Q值水平对供试材料划分为3个亚群,分别包括39、47和54份材料,另有8份材料归为混合亚群中。(4)采用10对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的引物将148个品种完全区分,并构建了梅花种质资源SSR标记指纹图谱。(5)人工杂交的12个杂交组合共计杂交数为3992朵,获得F1代种子171粒,获得F1代植株60株,对F1代进行表型观测和SSR分子标记鉴定,所选的8对SSR引物中有7对可以鉴定出杂种F1代的真实性,共计真实杂种49株,真杂种率81.67%。

张杰[3](2016)在《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部分观赏性状QTL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梅花(Prunus mume Sieb. et Zucc.)是中国传统名花,具有重要的文化及经济价值。培育集合多种优良观赏性状的新品种是梅花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梅花新品种育种工作主要采用传统杂交育种途径,然而木本植物童期较长,此外观赏性状遗传机理复杂,直接找到控制这些性状的关键基因十分困难。通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及QTL定位分析,是找到控制复杂性状的关键遗传因子和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重要方法,但其在梅花中研究较少。为了挖掘控制梅花花色、花型、花瓣数、垂枝等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性状分离良好的‘六瓣’ב粉台垂枝’F1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SLAF-seq技术进行大规模分子标记开发并构建了梅花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然后对F1群体这些观赏性状进行QTL分析及候选基因的挖掘。由于垂枝性状为木本植物特有性状,后续重点对其进行了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的挖掘。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梅花杂交试验获得了在株型、花色、花型均有明显分离的F1作图群体‘六瓣’ב粉台垂枝’,该群体大小为387。在此基础上,利用SLAF-seq技术对梅花进行全基因组范围分子标记的开发,构建了梅花标记密度最大的一张遗传连锁图谱,共有8条连锁群,包含遗传标记8,007个,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95 cM。其中2号连锁群上标记数量最多为1,722个,遗传距离为263.84cM,6号连锁群上标记数量为698个,遗传距离为142.48cM。总图距为1,550.62 cM,覆盖梅花基因组64.31%,最终图谱上的SLAF标记在F1作图群体中的平均完整度为96%。(2)基于构建的梅花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梅花‘六瓣’ב粉台垂枝’F1群体15个生长、株型、花部相关重要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66个QTLs位点,利用梅花基因组注释信息筛选出58个可能的候选基因。(3)对垂枝梅与直枝梅枝条不同部位及发育阶段细胞结构、木材成分以及激素水平3个生理层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垂枝梅与直枝梅在枝条近远轴面细胞排列、木质化程度均存在差异,且在垂枝梅枝条木质部细胞中存在淀粉体的缺失;木质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直枝梅枝条近轴面木质素含量比远轴面低,垂枝枝条近轴面木质素含量比远轴面高,田间观察发现梅花枝条生长初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垂枝表型,而在木质化过程中垂枝表型越来越明显,推测垂枝性状形成可能与枝条木质化过程的差异有关;采用液相质谱的方法对5个发育阶段垂枝梅和直枝梅枝条不同部位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推测GA3可能与垂枝表型形成有关。(4)根据垂枝性状遗传分析结果推测梅花垂枝性状可能由一个主效基因和一个或者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种统计分析方法将垂枝性状定位到梅花7号染色体10.54Mb-11.68Mb区域,同时10个SLAF分子标记被认为与梅花垂枝性状紧密连锁。在前期生理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垂枝候选区域进行候选基因筛选。最终,9个可能与枝条木质化相关,参与细胞壁及纤维素合成与降解的结构基因/酶类,以及9个被预测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的基因被推测与梅花垂枝性状形成相关。本研究构建的梅花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将为后续重要性状的定位奠定基础,15个梅花重要性状QTL分析对指导这些复杂性状的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而垂枝性状的精细定位将为后续找到控制垂枝性状的基因奠定基础,同时为木本植物其他重要性状的定位提供一种研究策略。

孙丽丹[4](2013)在《梅花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表型性状QTLs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2n=2x=16)为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植物。因其花期早、花型丰富、花色繁多和花香独特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目前,梅花新品种的选育多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花费时间较长,而且在基因组水平上缺少对梅花与近缘种属间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造成梅花起源问题仍未解决。本研究以梅花品种‘粉瓣’和‘扣子玉蝶’杂交得到的F1代作图群体为材料,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分子标记构建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并锚定其基因组组装序列,在此基础上不仅与李属T×E参考图谱(基于扁桃’Texas’X桃’Earlygold’杂交得到Fz群体构建的遗传图谱)进行共线性分析,也进行主要表型性状的数量性状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在梅花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分析1~8bp核苷酸重复单元基序长度的SSR分布情况,其结果显示:在梅花基因组中,利用MISA (MIcroSAtellites identification tool)计算机程序,共鉴定188,149个SSRs标记,平均密度为793.9SSR/Mb。单核苷酸重复单元数量最多有67,183个SSRs标记。2.在梅花、苹果和草莓基因组和基因组的不同区域分析SSR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蔷薇科三个物种中随着核苷酸重复单元基序长度的增加,SSR标记数量逐渐下降,富含AT核苷酸重复单元基序类型的SSR数量较多而富含GC核苷酸重复单元基序类型的SSR数量较少,且基因间区中分布的SSR数量显着地高于编码区中分布的SSR数量。3.以梅花品种‘粉瓣’和‘扣子玉蝶’组合获得F1群体中的190棵子代为试验材料,从梅花基因组序列开发的SSR标记中随机选取670个,设计引物对其进行标记分离检测,结果显示:根据拟测交作图原理,利用144个多态性SSRs标记构建含有8条连锁群的梅花SSR框架遗传图谱,总遗传图距为668.7cM,共锚定71条梅花基因组组装序列,大小为66.5Mb,覆盖基因组28.1%。4.按照与限制性内切位点相关DNA标签(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tag, RAD-tag)测序策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亲本与190棵杂交子代中共检测到2,166个多态性SNPs位点。根据拟测交作图原理,以P<0.05为阈值,经过卡方检验检测,有1,484个SNPs标记位点符合孟德尔分离比例(1:1或1:2:1),共产生3,22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SNP标记产生大约2个多态性位点。5.利用1,484个SNPs标记对所构建的SSR框架遗传图谱进行加密,构建含有1,613个标记的梅花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共有8条连锁群,总遗传图距为780.9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0.5cM,锚定513条梅花基因组组装序列,大小为199.0Mb,覆盖基因组84.0%。6.利用梅花遗传连锁图谱所锚定的199.0Mb基因组序列与李属参考图谱所锚定的613条蔷薇科保守同源序列(Rosaceae Conserved Ortholog Set, RosCOS)间进行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梅花基因组进化过程中,仅有PM3和PM4染色体发生染色体重排事件,即PM3染色体来源于李属的PG1、PG6和PG7染色体,PM4染色体来源于李属的PG2和PG5染色体。7.对梅花F1代作图群体的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脉数目等6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与这些性状相关QTLs位点,其结果显示:共检测到控制这些表型性状的84个QTLs,其中控制叶面积和叶脉数目性状的QTLs最多均为35个,控制地径的QTL最少为1个。总之,本研究结果为梅花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研究、分子标记定向辅助育种和近缘物种间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进一步开展梅花分子标记聚合育种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为今后揭示梅花重要观赏性状的遗传机制和探索梅花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张建成[5](2012)在《抗寒梅花杂交育种中F1代杂种鉴定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杂种鉴定是培育抗寒梅花杂交新品种的必经之途。根据梅花童期较长、杂种苗幼年形态差异较小的特点,本研究结合传统的形态学标记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对北京林业大学梅菊种质圃的杂种F1代梅花幼苗(株龄4~8年不等)做系统的整理和分析,辨别真假杂种,理清亲本与子代的亲子关系,加速抗寒梅花杂交育种后代的选育进程,拓宽了相关分子标记技术在梅花杂交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以梅花‘淡丰后’为母本,与其他品种及近缘种杂交的Fl代进行杂种鉴定,这在前人的相关研究中鲜为使用。用47对梅花近缘种中己开发出的SSR引物和3对梅花EST-SSR引物对25个亲本进行SSR-PCR扩增,初步筛选出18对引物对22个父本(共23个)有稳定、特异性扩增,有效扩增率为95.7%。经过再次筛选,其中有10对引物能够初步鉴定出11个杂交组合的41株杂种Fl代为真实杂交子代,鉴别率为62.1%。由此进一步证明了梅花近缘种基因组SSR引物及梅花EST-SSR引物在梅花杂种鉴定中的适用性,拓宽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梅花杂交育种中的应用。2.采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分析亲子关系未知的杂种Fl代及其疑似亲本共120株材料。8对引物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分别用Dice系数、sM匹配系数分析,采用UPGMA法得到的聚类结果及根据0、1矩阵得出疑似亲本特异性扩增位点在F1代中出现的频率显示:大部分杂种F1代的母本是‘淡丰后’,父本可能为不同真梅品种群品种或近缘种;由于未能找到疑似亲本的确切特异性扩增谱带,余下杂种F1代还需结合其他方法得以鉴定。3。观察、记录了待鉴定梅花杂种F1代及其亲本的部分表型性状,包括13个开花性状和7个枝叶性状。对于亲子关系己知的10个杂交组合及其19株子代,根据双亲之间相对特异的表型性状在杂种中的表现,初步判断杂种F1代均为真实杂种,证实了之前SSR分子标记的部分鉴定结果。对于亲子关系未知的92株杂种F1代及其28株疑似亲本,主要通过寻找亲子之间表型性状上的相关性,结合AFLP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推测可能亲本。

王玉娟[6](2011)在《梅品种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和EST-SSR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是重要的园艺经济树种,属于蔷薇科李属植物,东亚为主要栽培地区。梅按照用途分为果梅和花梅,原产于中国,历史悠久。梅在我国已有7000年以上的应用历史,栽培历史也有3000多年。尽管在实际应用与研究中有果梅和花梅之分,但是在植物学分类中果梅与花梅的分类是不存在的,都属于同一个属中的一个种或变种,即属于蔷薇科李属。梅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对梅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和亲缘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梅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合理利用。近年来分子标记在植物分类和亲缘关系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RAPD和EST-SSR两种标记方法,对不同来源的梅品种资源进行聚类和亲缘关系分析,本文重点对花梅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为更好地将RAPD技术应用于花梅品种资源的鉴定以及遗传基础的研究,本研究以16个花梅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AGE检测出的谱带的总数量以及多态性谱带的数量均高于前者。根据2种电泳系统获得的标记信息构建的树状聚类图表明,PAGE检测的结果与花梅的分类情况基本一致。通过对随机挑选的25个片段进行克隆与测序的结果发现,25个片段都是对应引物的RAPD扩增产物。其中有4条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RAPD不仅扩增基因纽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而且还可以扩增编码蛋白序列。2.从10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有效的23条引物对46份梅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出13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07条,多态性比率为81.7%。利用NTSYS软件和UPGMA聚类法对扩增结果进行了品种间相似系数的计算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6个花梅和果梅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83,在相似系数为0.66处被分为5类,而花梅和果梅没有单独被分为两类。该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了花梅和果梅在遗传上是同一种植物,这与前人分别利用SSR与SNP两种标记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以54个花梅品种为研究材料,选用已报道的16对杏(Prunus armeniaca L.) EST-SSR引物和11对果梅EST-SSR引物对花梅进行PCR扩增,探索杏引1物在花梅中的通用性,并利用筛选出的9对果梅EST-SSR引物和在花梅中通用性强的8对杏EST-SSR引物对供试花梅品种进行亲缘关系分析。这些结果都表明了开发和建立不同物种间可通用的EST-SSR标记是可行且有应用价值的。

张文娇[7](2011)在《‘东方朱砂’等5个梅花品种生理特性及梅花造景研究》文中提出梅花,原产我国,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深受群众喜爱。本论文选取‘长蕊绿萼’(Prunus mume‘Changrui Lü-e’)、‘三轮玉碟’(Prunus mume‘Sanlun Yudie’)、‘东方朱砂’(Prunus mume‘Dongfan Zhusha’)、‘送春’(Prunus mume‘Song Chun’)和‘南京晚粉’(Prunus mume‘Nanjin Wanfen’)等5个梅花品种,通过测定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叶片生理指标研究其抗寒性强弱,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与MINI-PAM便携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测定光合特性参数,并结合梅花造景及栽培管理技术实地调查,其结论如下:1、5个梅花品种叶片对于低温胁迫均有所反应并形成抗性,‘长蕊绿萼’、‘三轮玉碟’、‘东方朱砂’、‘送春’、‘南京晚粉’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7.76℃、-10.68℃、-4.54℃、-10.97℃、-5.81℃。5个梅花品种抗寒性强弱顺序为‘送春’>‘长蕊绿萼’>‘三轮玉碟’>‘南京晚粉’>‘东方朱砂’。2、5个梅花品种光补偿点约在15.434.6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300560μmol·m-2·s-1之间,其中‘长蕊绿萼’具有最宽的光能利用范围,其次为‘三轮玉碟’、‘东方朱砂’、‘南京晚粉’,‘送春’的光能利用范围较窄。‘送春’的光补偿点较低,表观量子效率较高,表明其耐荫性相对较强。3、5个梅花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送春’与‘东方朱砂’的Fv/Fm、Fv/Fo值略高于其它品种,其光合性能相对较好。4、江南各地梅花景观应用各具特色,其中苏州邓尉“香雪海”历史最为悠久,但植物群落景观也相对单一;南京梅花山以梅花—茶园模式为景观特色;无锡梅园梅花品种丰富,以梅山为背景设计园林小品,具有创意性;杭州灵峰探梅及超山风景区植物群落丰富,在梅花造景中重视梅花的文化意境;玄武湖公园以玄武湖为依托,形成湖岸梅花景观;上海世纪公园利用大规格花梅进行列植、林植,以大效果取胜,充满现代感。5、梅花栽培管理可分为繁殖、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花期调控等五个环节。在梅花的周年管理中水份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环节之一。

张俊卫[8](2010)在《基于ISSR、SRAP和SSR标记的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是原产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集色、香、姿、韵于一身。在7000多年的应用和3000多年的的栽培历史中,形成了众多的梅品种。为合理地对梅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形态学、孢粉学、染色体、同工酶、DNA水平上的特征相继应用于梅的系统分类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以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资源圃的135份梅种质为材料,采用ISSR, SRAP和SSR分子标记,对梅种质间的亲缘关系、系统演化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ISSR标记的梅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8条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3条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共扩增得到144条谱带,其中11个为种质特异标记,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91.0%,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712。聚类分析表明:真梅品种、杏梅与野梅、美人梅明显聚为3个类群;真梅品种内朱砂品种群、垂枝品种群聚为独立的亚组,而宫粉品种群被分为两个亚组,一个亚组与单瓣品种群聚为一类,一个亚组与绿萼、玉蝶、黄香、跳枝混杂聚在一起。主坐标分析不完全支持聚类分析结果。2、基于SRAP标记的梅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7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得到17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得到124条谱带,其中20个为种质特异标记,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87.5%,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5120。聚类分析表明:真梅种质、杏梅与美人梅明显聚为2个类群;真梅种质内野梅、朱砂和垂枝品种群聚为独立的亚组,而宫粉品种群被分为两个亚组,一个亚组与单瓣品种群聚为一类,一个亚组与绿萼、玉蝶、黄香、跳枝混杂聚在一起。主坐标分析不完全支持聚类分析结果。3.基于SSR标记的梅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FIASCO方法从‘雪梅’gDNA中开发SSR引物11对,其中扩增AG基序SSR引物10对,(GT)24(AG)16基序SSR引物1对。从43对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4对引物,共扩增得到177条谱带,其中20个为种质特异标记,平均多态性条带比率94.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45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真梅品种、杏梅与野梅、美人梅明显聚为3个类群;真梅品种内朱砂品种群、垂枝品种群聚为独立的亚组,而宫粉品种群被分为两个亚组,一个亚组与单瓣品种群聚为一类,一个亚组与绿萼、玉蝶、黄香、跳枝混杂聚在一起。主坐标分析不完全支持聚类分析结果。4.基于ISSR、SRAP及SSR整合数据的梅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SSR与ISSR相似系数矩阵的相关系数为0.8237,匹配良好,而SRAP与SSR、ISSR相似系数矩阵的相关系数低,分别为0.4852和0.5531,匹配性差。三者结合能更好解释梅种质亲缘关系;ISSR聚类分组结果与SSR分析结果基本相同,SSR多态性条带比率和多态性信息含量高于ISSR。

沈玉英[9](2010)在《基于REMAP和IRAP分子标记的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提出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原产中国,是我国着名观赏和加工保健食用的特产树种。其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逆转座子通过RNA为中介进行转座,在植物基因组中分布广,拷贝数多,异质高,在种内和种间表现出较高的序列差异性和丰富的插入多态性,引起稳定突变,基于这些特点开发出的几种分子标记与常规分子标记比较,显示出基因组覆盖面广、多态性丰富的优点。本研究通过表型数量性状分类与DNA分子标记的梅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探讨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今后有效开展种质资源的开发及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重要表型性状数量分类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梅种质资源圃保存的84个梅品种为试材,运用SPSS 11.5对叶花果等31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Q聚类和主成分及因子分析,84个梅品种分为5组,其中‘长农17’等13个果梅品种为第一组;‘红梅’等30个果梅品种为第二组;‘重叶梅’等15个花梅品种为第三组;‘银红朱砂’等9个花梅品种为第四组;‘小绿萼’等17个花梅品种为第五组。果梅品种与花梅品种分别聚类。果梅中的‘透骨红’介于花梅和果梅之间。31个表型性状中果实光亮度、果实黄蓝偏差、果实横径、单果重、果实侧径、单核重、花瓣数、花瓣层数、a果、果实纵径共10个性状在梅品种数量分类中起重要作用。2.基于REMAP标记技术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DNA纯化方法、5因素4水平L16(45)的完全随机正交试验、不同浓度PAGE胶、引物3’的碱基等的研究,建立了适合梅REMAP标记的技术体系。体系总体积25μl:基因组DNA40 ng、2.5 mmol/L MgCl2 1.5μL、2.5 mmol/L dNTPs 2.0μL、10×Buffer 2.5μL、TaqDNA聚合酶1.5 U、10μmol/LLTR引物1.0μL、10μmol/L SSR引物1.0 gL,加ddH2O至25μL。以一次裂解,抽提后加RNase获取的DNA质量好;REMAP体系的SSR引物的3’端加碱基明显提高REMAP的扩增效果,但碱基数量无明显影响。浓度为5%的PAGE胶电泳条带数量多、清晰地反映品种间的多态性,且制胶方便,不易碎胶。筛选出5对LTR-SSR引物组合,用于84个梅品种的REMAP遗传多样性分析,共产生122个多态性位点。5对引物组合的香浓信息指数I在0.3897-0.6364之间,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在0.2395-0.4455之间;对REMAP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0.766处,84个梅品种可分为18组,果梅与花梅分别聚类;‘小叶猪肝’与‘大叶猪肝’呈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小叶猪肝’在198 bp和600 bp出现多态性位点。用PopGen32分析梅遗传多样性,推测日本果梅可能引自中国浙江,日本花梅引自中国江苏;花瓣3层是梅花瓣数量引起遗传变异的起点,3-5层间遗传基本稳定,果梅花瓣1层、花梅花瓣5层具有较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品种间的遗传距离,84个梅品种中,最近的是‘双粉垂枝’与‘粉皮宫粉’为0.059,最远的是‘云南红梅’与‘大粒’为0.630;果梅品种中,最近的是‘黄小大’与‘福建白粉’为0.104,最远的是‘四月梅’与‘信侬小梅’为0.487;花梅品种中,最近的是‘双粉垂枝’与‘粉皮宫粉’为0.059,最远的是‘中玉宫粉’与‘云南丰后’为0.556。基因流强度的群体每代迁移数梅品种群最大。3.基于IRAP标记技术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5因素4水平L16(45)的完全随机正交试验、不同浓度PAGE胶等的研究,建立了适合梅IRAP标记的技术体系。体系总体积25μ1:基因组DNA30ng,2.5 mmol/L MgCl2 2.0μL,2.5 mmol/L dNTPs 2.5μL,10×Buffer 2.5μL, Taq DNA聚合酶1.0 U,10μmol/L LTR引物1.0μL,加ddH20至25μL。6%和8%浓度的非变性PAGE胶适于IRAP多态性检测。筛选出6条LTR引物,用于84个梅品种的I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共产生99个多态性位点。6条引物的香浓信息指数I在0.3359-0.5807,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在0.1967-0.3976之间;对IRAP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在相似系数0.766处,84个梅品种聚为41组,果梅的‘长农17’与花梅宫粉型的‘粉皮宫粉’、‘香雪宫粉’、‘云南红梅’、‘小玉宫粉’聚一起,花梅的‘美人梅’与果梅的‘信侬小梅’聚一起,其余都是果梅与花梅分别聚类。日本果梅品种的‘玉英’、‘白加贺’、‘月世界’、‘古城’、‘节田梅’、‘花香实’聚在一起。‘大叶猪肝’与‘小叶猪肝’不聚在一组。应用PopGen32分析了梅遗传多样性,日本、江苏、浙江品种群亲缘关系最近,推测日本果梅引自中国浙江,日本花梅引自中国江苏;花瓣3层是梅花瓣数量变异引起遗传变异的起点,3-5层间遗传基本稳定。84个梅品种的遗传距离,最近的是‘白加贺’和‘月世界’为0.107,也是果梅中最近的,最远的是‘甲州小梅’和‘骨红垂枝’为0.683;果梅品种中最远的是‘东山李梅’和‘横核’为0.588;花梅品种中,最近的是‘香雪宫粉’和‘云南红梅’为0.118,最远的是‘云南丰后’与‘骨红垂枝’为0.663。4.基于REMAP-IRAP分子标记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综合REMAP和IRAP进行梅遗传多样性分析,梅群体的观测等位基因数1.9955,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887,Nei’s遗传多样性为0.2910,Shannon信息指数为0.4465。UPGMA聚类,84个梅品种在相似系数0.766处被分为30组;在相似系数0.752处,被分成20组。果梅与花梅分别聚类,说明果梅与花梅间基因渗透较少。日本果梅亲缘关系较近的有‘白加贺’、‘月世界’与‘古城’;‘养老3号’与‘莺宿’;‘甲州最小’、‘玉英’与‘花香实’;青梅分组聚一起,但有部分红梅聚在青梅一起,白梅与青梅接近;‘大叶猪肝’与‘小叶猪肝’较远。花梅品种聚类中,朱砂型紧密在一组,垂枝型梅松散聚一组,玉碟型(除‘龙泉玉蝶’)在一组;春后、绿萼类型的品种群分散聚在一起,宫粉型分为3组,表明遗传背景复杂,进化程度不一。PopGen32分析,推测日本果梅品种群引自中国浙江,日本花梅品种群引自中国江苏。梅花瓣数3层为多层明显变化的层数,1、2层的遗传基因与3-5层有明显的不同,3-5层基本稳定。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梅品种中最近的是‘白加贺’与‘月世界’为0.136,最远的为‘丰后’与‘横核’为0.602;果梅品种中,最近的是‘白加贺’与‘月世界’为0.136,最远的是‘横核’与‘东山李梅’为0.464;花梅品种中,最近的是‘粉皮宫粉’与‘香雪宫粉’及‘银红朱砂’与‘南京红须’为0.141,最远的是‘骨红垂枝’与‘云南丰后’为0.508。

王玉娟,王保根,汪诗珊,余金保,沈玉英,房经贵[10](2010)在《梅花RAPD扩增产物的不同电泳检测及其序列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更好地将RAPD技术应用于梅花品种资源的鉴定以及遗传基础的研究,以16个梅花品种为实验材料,对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RAPD的PCR扩增产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AGE检测出谱带的总数量以及多态性谱带的数量均高于前者。根据2种电泳系统获得的标记信息构建的树状聚类图表明,PAGE检测的结果与传统梅花的分类情况完全一致。通过对随机挑选的25个片段进行克隆与测序的结果发现,25个片段都是对应引物的RAPD扩增产物。其中有4条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而且可以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

二、梅花朱砂型品种RAPD指纹图谱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梅花朱砂型品种RAPD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梅花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梅花种质资源调查、整理与保存
2 梅花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2.1 梅花品种多样性
    2.2 梅花形态与性状多样性
    2.3 梅花遗传多样性
    2.4 梅花资源开发利用多样性
        2.4.1 药用价值
        2.4.2 食用价值
        2.4.3 园林造景
3 展 望

(2)基于SSR标记的梅花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杂交育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梅花的演化分类和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1.2 梅花育种研究进展
        1.2.1 实生选种
        1.2.2 杂交育种
        1.2.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1.2.4 其他方法
    1.3 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3.1 常见分子标记
        1.3.2 分子标记在梅花研究中的应用
        1.3.3 SSR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梅花SSR引物的筛选
    2.1 试验材料和药品
    2.2 试验方法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DNA浓度与纯度检测
        2.2.3 DNA质量检测
        2.2.4 SSR-PCR引物的合成与扩增
        2.2.5 荧光PCR引物的合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DNA纯度浓度与质量检测
        2.3.2 SSR引物的筛选和多态性检测
    2.4 讨论
        2.4.1 DNA的提取
        2.4.2 PCR扩增
        2.4.3 电泳操作
        2.4.4 SSR引物的筛选
    2.5 小结
3.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梅花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3.2.2 荧光SSR-PCR扩增体系的确立
        3.2.3 扩增片段大小的确立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梅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3.2 梅花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分析
        3.3.3 不同品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3.3.4 梅花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分析
    3.4 讨论
        3.4.1 遗传多样性分析
        3.4.2 亲缘关系分析
        3.4.3 群体结构分析
    3.5 小结
4.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梅花指纹图谱的构建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4.2.2 荧光SSR-PCR扩增体系的确立
        4.2.3 扩增片段大小的确立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引物选择和片段对应编码的确定
        4.3.2 梅花种质资源指纹图谱的构建
    4.4 讨论
    4.5 小结
5.梅花的人工杂交育种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亲本的选择与选配原则
        5.2.2 花粉的采集贮藏与生活力测定
        5.2.3 人工授粉及其管理
        5.2.4 杂交种的播种繁殖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花粉生活力测定
        5.3.2 梅花的种间杂交
    5.4 讨论
        5.4.1 亲本的选择
        5.4.2 杂交结实率的影响因素
        5.4.3 人工授粉及播种繁殖
    5.5 小结
6 梅花杂种F1代的鉴定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杂种F1代的形态学性状观测
        6.2.2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杂种鉴定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杂种F1代的形态学性状观测
        6.3.2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F1代杂种鉴定
    6.4 讨论
    6.5 小结
7 研究结果与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果
        7.1.1 SSR引物的筛选
        7.1.2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7.1.3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梅花指纹图谱的构建
        7.1.4 人工杂交育种与F1代杂种鉴定
    7.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部分观赏性状QTL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梅花传统育种研究进展
    1.2 梅花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1.2.1 转基因技术在梅花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1.2.2 分子标记技术在梅花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1.2.3 梅花主要性状的基因定位
    1.3 分子标记类型及选择
        1.3.1 常见分子标记类型
        1.3.2 RAD-seq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垂枝性状在李属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1.4.1 垂枝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1.4.2 垂枝性状生理及分子生物学进展
        1.4.3 垂枝性状的遗传连锁图谱
    1.5 本研究意义、内容、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梅花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梅花F1作图群体的构建
        2.1.2 作图群体DNA提取
        2.1.3 DNA的检测与保存
        2.1.4 SLAF文库构建及上机测序
        2.1.5 测序数据分组及分型
        2.1.6 梅花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梅花F1作图群体的构建
        2.2.2 SLAF测序及基因分型
        2.2.3 梅花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2.2.4 梅花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的共线性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梅花F1作图群体的构建
        2.3.2 利用SLAF-seq策略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
        2.3.3 梅花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
    2.4 小结
3. 梅花重要性状的QTLs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作图群体
        3.1.2 表型测定及数据统计分析
        3.1.3 QTL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梅花数量性状的统计分析
        3.2.2 梅花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2.3 梅花重要性状的QTLs分析
        3.2.4 梅花重要性状QTL区域候选基因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梅花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3.3.2 梅花数量性状QTLs定位分析
        3.3.3 利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花部质量性状定位
    3.4 小结
4. 梅花垂枝性状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梅花F1群体垂枝梅和直枝梅生理差异研究
        4.1.3 梅花垂枝性状的精细定位
        4.1.4 垂枝候选基因的筛选及功能注释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梅花F1群体垂枝梅和直枝梅生理差异分析
        4.2.2 梅花垂枝性状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的筛选
    4.3 结论与讨论
        4.3.1 垂枝性状形成的生理机制的初步探讨
        4.3.2 梅花垂枝性状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梅花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表型性状QTL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梅花研究进展
        1.1.1 梅花起源的研究
        1.1.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梅花育种中的研究
    1.2 李属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李属遗传图谱的构建
        1.2.2 李属重要性状的基因定位
        1.2.3 李属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1.3 DNA分子标记
        1.3.1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
        1.3.2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1.4 遗传图谱的构建
        1.4.1 作图群体建立
        1.4.2 遗传图谱的标记选择
        1.4.3 遗传图谱数据的统计分析
    1.5 数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1.5.1 单标记分析法
        1.5.2 区间作图法
        1.5.3 复合区间作图法
    1.6 本研究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
2. 梅花基因组中SSR位点分布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梅花以及其它已测序物种基因组中SSR位点挖掘
        2.1.2 梅花基因组中含有SSR位点编码序列的基因功能注释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梅花基因组中SSR位点特征
        2.2.2 梅花基因组中含有SSR位点序列的基因功能注释
        2.2.3 梅花、苹果和草莓基因组及其不同区域中SSR位点的比较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2.3.1 梅花基因组中SSR位点的分布特征
        2.3.2 梅花、苹果和草莓基因组中SSR位点的比较分析
        2.3.3 梅花、苹果和草莓基因组中不同区域SSR位点的比较分析
3. 梅花SSR框架遗传图谱构建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作图群体的建立
        3.1.2 基因组DNA提取
        3.1.3 DNA检测与保存
        3.1.4 SSR引物设计
        3.1.5 SSR引物筛选
        3.1.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3.1.7 荧光SSR反应体系
        3.1.8 SSR标记分离检测
        3.1.9 数据采集
        3.1.10 遗传连锁分析和框架图谱构建
        3.1.11 锚定组装序列到框架遗传图谱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遗传作图群体的获得
        3.2.2 遗传作图群体的选择
        3.2.3 DNA检测
        3.2.4 SSR引物筛选结果和多态性分析
        3.2.5 F_1代作图群体SSR标记分离检测
        3.2.6 梅花SSR框架遗传图谱的构建
        3.2.7 锚定梅花基因组序列到框架遗传图谱
    3.3 结论与讨论
        3.3.1 梅花杂交育种
        3.3.2 梅花SSR框架遗传图谱构建
        3.3.3 染色体遗传重组的变异
        3.3.4 偏分离标记分析
        3.3.5 锚定基因组序列到框架遗传图谱
4. 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与李属参考图谱共线性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作图群体的建立
        4.1.2 DNA提取
        4.1.3 RAD文库的构建与测序
        4.1.4 作图群体中SNP标记的挖掘
        4.1.5 SNP标记分离检测
        4.1.6 遗传连锁分析和图谱构建
        4.1.7 梅花基因组与李属参考图谱间的共线性分析
        4.1.8 锚定梅花基因组序列到高密度遗传图谱
    4.2 结果与分析
        4.2.1 RAD标签的测序与SNP标记多态性分析
        4.2.2 作图群体SNP标记多态性分析和分离检测
        4.2.3 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
        4.2.4 锚定梅花基因组序列到高密度遗传图谱
        4.2.5 梅花基因组与李属参考图间共线性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4.3.1 利用RAD策略开发SNP标记
        4.3.2 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
        4.3.3 锚定基因组序列到高密度遗传图谱
        4.3.4 梅花基因组与李属参考图谱间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5. 梅花F_1代杂种表型性状QTLs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作图群体
        5.1.2 标记检测与表型检测
        5.1.3 遗传图谱的构建
        5.1.4 QTLs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F_1作图群体6个表型性状的统计和描述
        5.2.2 复合区间作图
    5.3 结论与讨论
        5.3.1 F_1代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
        5.3.2 表型性状的QTLs分析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7.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5)抗寒梅花杂交育种中F1代杂种鉴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抗寒梅花的杂交育种
        1.1.1 梅花简介
        1.1.2 抗寒梅花育种的研究
        1.1.3 梅花杂交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1.2. 传统的杂种鉴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1.2.1. 形态学鉴定
        1.2.2. 细胞学鉴定
    1.3. 杂种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标记技术
        1.3.1. 蛋白质标记
        1.3.2. DNA分子标记
    1.4. 分子标记技术在梅研究上的应用
        1.4.1. 分子标记技术在研究梅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
        1.4.2. 分子标记技术在梅花品种分类、杂种鉴定方面的研究
        1.4.3. 分子标记技术在梅花其他方面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梅花F1代杂种鉴定中SSR分子标记引物的筛选及鉴定
    2.1 SSR分子标记引物初步筛选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2 杂种鉴定和SSR引物的再次筛选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3. 用AFLP分子标记鉴定梅花杂种F1代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DNA提取
        3.1.3 AFLP实验方法
        3.1.4 试验数据的记录、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聚类结果及分析
        3.2.2 特异性扩增条带或位点分析
    3.3 讨论
4. 形态学标记辅助梅花杂种F1代鉴定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亲子关系己知的杂种F1代形态学鉴定及分析
        4.2.2 亲子关系未知的杂种F1代及其疑似亲本的综合鉴定
    4.3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梅品种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和EST-SSR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梅简介
        1.1 梅的自然分布
        1.2 梅花器官发育及结果特性
        1.3 果梅与花梅品种分类系统研究
    2 DNA分子标记
        2.1 DNA分子标记概述
        2.2 RAPD分子标记
        2.3 EST-SSR技术
    3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花梅RAPD扩增产物的不同电泳检测及其序列特征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比较
        2.2 不同花梅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比较
        2.3 RAPD的PCR产物的序列特点
    3 讨论
第三章 基于改良RAPD标记的花梅与果梅的亲缘关系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分析
        2.2 梅品种间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利用杏和果梅EST-SSR引物对花梅进行亲缘关系分析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EST-SSR通用性
        2.2 花梅EST-SSR PCR产物的带型分析
        2.3 54个花梅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
    3 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中常用试剂及培养基的配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东方朱砂’等5个梅花品种生理特性及梅花造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梅花的研究进展
        1.1.1 梅花起源与野生梅的分布
        1.1.2 梅花品种分类及国际登录
        1.1.3 梅花遗传育种
        1.1.4 梅花扦插及嫁接
        1.1.5 梅花组织培养
        1.1.6 梅花花期调控技术
        1.1.7 梅花“北进”与梅品种区域试验
        1.1.8 梅花花色、花香生理研究
        1.1.9 梅花分子生物学研究
        1.1.10 梅花文化与园林应用
        1.1.11 梅花的产业化发展
    1.2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1.2.1 生物膜与植物抗寒性
        1.2.2 膜脂过氧化与植物抗寒性
        1.2.3 保护酶系统与植物抗寒性
        1.2.4 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与植物抗寒性
    1.3 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1.4 结语
2 低温胁迫对‘东方朱砂’等5 个梅花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材料采集及处理方法
        2.2.2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
        2.2.3 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的测定
        2.2.4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2.2.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2.2.6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2.7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2.2.8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2.2.9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低温胁迫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4.2 5 个梅花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
        2.4.3 低温胁迫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2.4.4 低温胁迫对SOD 酶活性的变化
        2.4.5 低温胁迫对POD 酶活性的变化
        2.4.6 低温胁迫对CAT 活性的影响
        2.4.7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2.4.8 低温胁迫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4.9 抗寒性指标综合评定
    2.5 本章小结
3 ‘东方朱砂’等5 个梅花品种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2.2 光响应曲线的测定
        3.2.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3.2.4 数据分析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5 个梅花品种的叶绿素含量比较
        3.3.2 5 个梅花品种的光合作用-响应曲线
        3.3.3 光补偿点LCP 和光饱和点LSP
        3.3.4 表观量子效率AQY
        3.3.5 光饱和点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 和暗呼吸速率Rday
        3.3.6 5 个梅花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江南地区梅花景观现状分析
    4.1 调查地概况
    4.2 梅花景观调查分析
        4.2.1 南京梅花山
        4.2.2 南京玄武湖公园
        4.2.3 无锡梅园
        4.2.4 苏州邓蔚“香雪海”
        4.2.5 杭州超山风景区
        4.2.6 杭州灵峰探梅
        4.2.7 上海世纪公园
    4.3 本章小结
5 梅花栽培管理技术调查与分析
    5.1 调查地概况及方法
        5.1.1 调查地概况
        5.1.2 调查方法
    5.2 调查结果与分析
        5.2.1 梅花繁殖
        5.2.2 梅花土肥管理
        5.2.3 水分管理
        5.2.4 梅花整形与修剪
        5.2.5 梅花病虫害防治
        5.2.6 梅花苗木移植
        5.2.7 梅花容器苗花期调控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表
附图
个人简介
致谢

(8)基于ISSR、SRAP和SSR标记的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梅研究进展
        1.1.1 梅的起源与历史
        1.1.2 梅种质资源
        1.1.2.1 野生、半野生梅
        1.1.2.2 果梅种质资源
        1.1.2.3 花果兼用梅资源
        1.2.2.4 梅品种资源
        1.2.2.5 梅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
        1.1.3 梅品种分类
        1.1.3.1 形态分类研究
        1.1.3.2 细胞学分类
        1.1.3.3 生化分类
        1.1.3.4 分子标记
        1.1.4 梅繁殖与栽培
        1.1.4.1 扦插、嫁接繁殖
        1.1.4.2 组织培养
        1.1.5 梅品种改良
        1.1.6 梅品种国际登录
    1.2 遗传标记
        1.2.1 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
        1.2.2 细胞标记(cytological marker)
        1.2.3 生化标记(biochemical marker)
        1.2.4 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
        1.2.4.1 RFLP
        1.2.4.2 RAPD
        1.2.4.3 AFLP
        1.2.4.4 SSR
        1.2.4.5 SRAP
        1.2.4.6 ISSR
    1.3 SSR标记开发
        1.3.1 传统的文库筛选法
        1.3.2 采用SSR富集步骤的方法
        1.3.2.1 基于PCR技术的分离策略
        1.3.2.2 引物延伸法
        1.3.2.3 选择杂交
        1.3.2.4 选择扩增
        1.3.2.5 序列标签文库
        1.3.3 生物信息学方法
    1.4 本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2.2.3 ISSR-PCR分析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梅种质I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3.2 基于ISSR标记的聚类分析
        3.3 ISSR标记的主坐标分析
    4 讨论
        4.1 ISSR标记用于系统学研究的可靠性
        4.2 ISSR标记的多态性
        4.3 ISSR标记聚类结果与梅种质其它分子系统学研究比较
第三章 梅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2.2.3 SRAP-PCR反应体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梅种质SRAP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3.2 基于SRAP标记的聚类分析
        3.3 SRAP标记的主坐标分析
    4 讨论
        4.1 SRAP标记用于系统学研究的可靠性
        4.2 SRAP标记与梅种质研究中分子标记多态性比较
        4.3 SRAP标记聚类结果与梅种质其它分子系统学研究比较
第四章 梅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2.2.3 利用FIASCO法开发梅花基因组DNA SSR引物
        2.2.4 SSR-PCR反应体系
        2.2.5 SSR扩增产物凝胶电泳检测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梅花SSR标记的开发
        3.2 梅种质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分析
        3.3 基于SSR标记的聚类分析
        3.4 SSR标记的主坐标分析
    4 讨论
        4.1 SSR标记用于系统学研究的可靠性
        4.2 SSR引物开发
        4.3 SSR标记与梅种质研究中分子标记多态性比较
        4.4 SSR标记聚类结果与梅种质其它分子系统学研究比较
第五章 ISSR、SRAP和SSR数据的整合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质量检测
        2.2.3 ISSR、SRAP和SSR分析
        2.2.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2.5 ISSR、SRAP和SSR标记的比较和整合应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ISSR、SRAP和SSR标记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ISSR、SRAP和SSR标记整合数据的聚类分析
        3.3 ISSR、SRAP和SSR标记整合数据的主坐标分析
    4 讨论
        4.1 ISSR、SRAP和SSR标记的多态性水平
        4.2 ISSR、SRAP和SSR标记间的相关性
第六章 讨论
    1 梅种质起源演化途径
    2 不同分子标记对梅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影响
    3 展望
参考文献 REFERENCE
致谢
附录
    1、个人简介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通过FIASCO 方法开发的梅gDNA SSR 序列

(9)基于REMAP和IRAP分子标记的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分类的研究概况
        1.1 植物的总分类方法
        1.1.1 人为分类法
        1.1.2 自然分类法
        1.2 植物品种分类方法
        1.2.1 形态学分类法
        1.2.2 形态解剖学分类
        1.2.3 孢粉学分类
        1.2.4 化学分类
        1.2.5 同工酶分类
        1.2.6 分子分类
        1.2.7 多种分类方法的综合分析
    2 基于Ty1-copy逆转座子分子标记的研究
        2.1 基于Ty1-copy逆转座子分子标记的类型
        2.1.1 序列特异扩增多态性
        2.1.2 逆转座子插入位点多态性
        2.1.3 逆转座子内部变异多态性
        2.1.4 逆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
        2.1.5 逆转座子位点间扩增多态性
        2.2 基于Ty1-copy逆转座子分子标记的应用
        2.2.1 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
        2.2.2 遗传作图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标记
        2.2.3 品种鉴定
    3 梅分类的研究进展
        3.1 人为分类法
        3.2 自然分类法
        3.3 形态学分类
        3.4 形态解剖学分类
        3.5 孢粉学分类
        3.6 数量分类
        3.7 同工酶分类
        3.8 分子分类
    4 展望
第二章 基于重要表型性状数量分类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性状选取
        1.2.2 表型质量性状编码
        1.2.3 表型数量性状测量
        1.2.4 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
        1.2.5 聚类方法
        1.2.6 主成分分析
        1.2.7 因子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梅遗传多样性分析
        2.1.1 性状聚类分析
        2.1.2 主成分分析
        2.2 花梅遗传多样性分析
        2.2.1 性状聚类分析
        2.2.2 主成分分析
        2.3 梅遗传多样性分析
        2.3.1 性状聚类分析
        2.3.2 主成分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梅REMAP分子标记的技术体系建立
    1 梅基因组DNA的提取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植物材料
        1.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1.1.3 提取方法及步骤
        1.1.4 DNA检测
        1.2 结果与分析
        1.2.1 DNA浓度与质量检测
        1.2.2 DNA电泳检测
        1.2.3 PCR检测
    2 REM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
        2.1 REM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试剂及仪器设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REM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
        2.2.2 REMAP分子标记SSR引物选择性碱基的添加
        2.2.3 检测REM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
    3 讨论
        3.1 梅基因组DNA的提取
        3.2 REM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
        3.3 REMAP分子标记SSR引物选择性碱基的添加
        3.4 检测REM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
第四章 基于REMAP分子标记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方法
        1.2.1 模板制备
        1.2.2 引物
        1.2.3 PCR反应技术体系与程序
        1.2.4 PCR产物检测
        1.2.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筛选
        2.2 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
        2.2.1 果梅、花梅和梅品种群遗传多样性
        2.2.2 源产地品种群
        2.2.3 花瓣层数品种群
        2.3 聚类分析
        2.3.1 品种群
        2.3.2 不同源产地品种群遗传多样性
        2.4 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分析
        2.5 遗传距离分析
        2.5.1 品种群
        2.5.2 源产地品种群
        2.5.3 花瓣层数品种群
    3 讨论
第五章 梅IRA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IR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
        1.1.2 检测IR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
        1.1.3 试剂及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模板DNA的制备
        1.2.2 引物设计和合成
        1.2.3 PCR技术体系
        1.3 PCR扩增及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IR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
        2.2 检测IR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
    3 讨论
        3.1 IRAP分子标记PCR反应技术体系的建立
        3.2 检测IRAP-PCR产物多态性的适宜浓度非变性胶技术体系的确定
第六章 基于IRAP分子标记的梅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方法
        1.2.1 模板制备
        1.2.2 引物
        1.2.3 PCR反应技术体系与程序
        1.2.4 PCR产物检测
        1.2.5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筛选
        2.2 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
        2.2.1 品种群
        2.2.2 源产地品种群
        2.2.3 花瓣层数品种群
        2.3 聚类分析
        2.3.1 品种群
        2.3.2 不同源产地品种群遗传多样性
        2.4 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
        2.5 遗传距离分析
        2.5.1 品种群
        2.5.2 源产地品种群
        2.5.3 花瓣层数品种群
    3 讨论
第七章 基于REMAP和IRAP分子标记的梅遗传多样性综合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遗传多样性特征分析
        2.1.1 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1.2 源产地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2.2 聚类分析
        2.2.1 品种群
        2.2.2 源产地品种群
        2.3 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
        2.4 遗传距离分析
        2.4.1 品种群
        2.4.2 源产地品种群
        2.4.3 花瓣层数品种群
    3 讨论
全文讨论
    1 REMAP和IRAP分子标记是分析梅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2 聚类分析
    3 日本果梅引种于浙江、日本花梅引种于江苏
    4 主成分分析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梅花RAPD扩增产物的不同电泳检测及其序列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基因组DNA提取
        1.2.2 引物筛选
        1.2.3 PCR扩增
        1.2.4 PCR产物电泳检测
        1.2.5 特异扩增片段的回收和克隆
        1.2.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扩增结果比较
    2.2 不同梅花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比较
    2.3 RAPD的PCR产物的序列特点
3 讨论

四、梅花朱砂型品种RAPD指纹图谱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梅花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唐桂梅,黄国林,曾斌,张力,刘洋,李卫东,肖晓玲. 湖南农业科学, 2020(05)
  • [2]基于SSR标记的梅花遗传多样性分析与杂交育种[D]. 赵靓.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6)
  • [3]梅花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部分观赏性状QTL分析[D]. 张杰.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8)
  • [4]梅花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表型性状QTLs分析[D]. 孙丽丹. 北京林业大学, 2013(10)
  • [5]抗寒梅花杂交育种中F1代杂种鉴定的研究[D]. 张建成.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9)
  • [6]梅品种资源亲缘关系的RAPD和EST-SSR分析[D]. 王玉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 [7]‘东方朱砂’等5个梅花品种生理特性及梅花造景研究[D]. 张文娇.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
  • [8]基于ISSR、SRAP和SSR标记的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 张俊卫.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9)
  • [9]基于REMAP和IRAP分子标记的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遗传多样性分析[D]. 沈玉英. 南京农业大学, 2010(06)
  • [10]梅花RAPD扩增产物的不同电泳检测及其序列特征分析[J]. 王玉娟,王保根,汪诗珊,余金保,沈玉英,房经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S2)

标签:;  ;  ;  ;  ;  

梅朱砂品种RAPD指纹图谱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