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指狭窄性腱鞘炎的微创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标,唐流刚,吴晓惠,程远东,唐浩琛[1](2020)在《注射器针头划拨法治疗儿童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及与病程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注射器针头划拨法治疗儿童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分析病程长短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儿59例,根据患儿发病时间分为短程组(发病时间≤6个月,n=28)和长程组(发病时间>6个月,n=31),所有患儿采用7#注射器针头划拨法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及6个月门诊复查并评定临床疗效,观察记录是否残留屈曲挛缩,触发弹响感、主动屈伸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患儿病程与治疗效果相关性,记录术后随访结果。结果:短程组治疗有效率为96.43%,长程组治疗有效率为93.5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及6个月复查56例患儿均成功解除屈曲挛缩畸形,主动屈伸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满意,触发激痛点消失,后续随访6~46个月未见复发,未愈的3例患儿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达到治愈效果。两组患儿病程长短与治疗效果不存在线性相关性(P>0.05)。结论:注射器针头划拨法治疗儿童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器械普通,创口小,简单易行,在治疗病程大于6个月的儿童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也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邱祖云[2](2020)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Stenosing flexor tenosynovitis)又称扳机指(Trigger finger,TF),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屈指肌腱纤维鞘的起始部位,其病变卡压的位置大多在A1滑车部位,也是临床治疗的靶点位置。最常见的保守治疗是皮质类固醇鞘内注射,但相当多的患者会因保守治疗无效而接受手术治疗,A1滑车的经皮松解(Percutaneous Release)于1958年首次报道,目前已成为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经皮松解的医疗器械较多,针刀也属于其中之一。目前临床上针刀松解A1滑车操作大多均在盲视下进行,这一治疗技术因不可视而具有明显的缺陷。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在有创治疗领域迅速普及,使很多经皮有创治疗技术得到显着改进,目前已有应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TF的临床报道,但其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未见报道,不利于该技术的临床推广,为了明确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解剖学依据,使其成为一种科学、精准、安全、可靠的TF临床治疗技术,特进行了本项研究。[目的]探寻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操作规范及优势,并与非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传统针刀治疗操作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三种操作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观察A1滑车及其毗邻的解剖结构,研究A1滑车部位解剖结构对针刀松解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5月,将标本随机分为三组(U组——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组、N组——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组、T组——经典针刀术式点刺组,每组28例手,140例手指),采取三种术式分别进行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松解完毕后,逐层解剖暴露A1滑车区域,观察并记录针刀及其毗邻解剖结构,并将解剖结构与超声图像进行对比识别。(1)安全性评估:对U组、N组及T组分别进行操作安全性评估,安全性指标是指针刀对治疗目标(A1滑车)以外组织的损伤情况,包括:①是否损伤指固有神经及血管:肉眼观察指固有神经、指固有血管是否存在切割痕迹;②是否损伤肌腱:肉眼观察及评估是否存在肌腱损伤(无;轻微损伤:肌腱表面有轻微针刀划伤;中度损伤:肌腱保持连续性,部分边缘切断;肌腱严重损伤:肌腱完全切断);③是否损伤A2及PA滑车:肉眼观察A2及PA滑车是否存在切割痕迹;④计算损伤率:分别计算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率。计算方法为:损伤率(%)=损伤例数÷总例数×100%。(2)准确性评估:对U组、N组及T组分别进行有效率评估,比较三组有效率,内容如下:①松解位置及长度:肉眼观察针刀推割痕迹是否位于A1滑车;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针刀推割痕迹的长度L1及A1滑车长度L2;②计算松解有效率:松解有效率(%)=A1滑车的松解长度÷A1滑车总长度×100%。(3)解剖数据测量: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以下解剖结构的长度及两解剖结构间距离:A1滑车的宽度(W)、A1滑车近心端距掌指关节横纹处的距离(D1)、A1滑车近心端距掌横纹的距离(D2),食指测距掌中横纹的距离,中、环、小指测距掌远端横纹的距离)、指面正中线距桡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D3)、指面正中线距尺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D4)。[结果]高频超声探头能较好显示A1滑车部位的解剖结构,采取探头长轴放置、平面内进针便于操作。(1)安全性:U组损伤29例,损伤率为20.71%。其中肌腱损伤25(17.86%)例,其中轻微损伤21例,中度损伤4例;A2及PA滑车损伤2(1.43%)例;指固有神经损伤2(1.43%)例;未见血管损伤。N组损伤36例,损伤率为25.71%。其中肌腱损伤23(16.43%)例,其中轻微损伤22例,中度损伤1例;A2及PA滑车损伤11(7.86%)例;指固有神经损伤1(0.71%)例;血管损伤1(0.71%)例。T组140例,损伤例数为28例,损伤率为20.00%。其中肌腱损伤20(14.29%)例,其中轻微损伤19例,中度损伤1例;A2及PA滑车损伤4(2.86%)例;指固有神经损伤3(2.14%)例;血管损伤1(0.71%)例。三组总损伤率比较:N组>U组>T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未发现三组总损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损伤情况同样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发现仅U组和N组的A2及PA滑车损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11<0.05,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A1滑车对A2及PA滑车损伤几率比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显着增加,余损伤情况P值均大于0.05,未发现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2)准确性:U组未切割到A1滑车共有8(5.71%)例,测得A1滑车平均长度7.76±3.13mm,平均松解长度5.71±2.50mm,松解有效率为79.90%。N组未切割到A1滑车共有4(2.86%)例,测得A1滑车平均长度8.14±1.93mm,平均松解长度5.24±1.60mm,松解有效率为67.19%。T组未切割到A1滑车共有13(9.29%)例,测得A1滑车平均长度7.69± 2.66mm,平均松解长度4.65 ±2.50mm,松解有效率为64.66%。三组未切割到A1滑车的例数比较:T组>U组>N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仅U组与T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24<0.05,说明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较经典针刀术式松解位置更为精准。三组A1滑车长度比较:N组>U组>T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未见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三组松解长度比较:U组>N组>T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U组与N组比较:P1=0.031,U组与T组比较:P2=0.0002,N组与T组比较:P3=0.009。P值均小于0.05,尤其是P2、P3均小于0.01,说明U组与N组、N组与T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长度显着大于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松解组,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组显着大于经典针刀术式——点刺组。三组松解有效率比较:U组>N组>T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U组与N组比较:P=0.042,U组与T组比较:P2=0.16,N组与T组比较:P3=0.766。P1、P2均小于0.05,说明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可显着提高松解的有效率。(3)解剖学测量:A1滑车的长度(L)平均值为7.86±2.62mm,男女对比分析时并未发现显着差异,左右对比时发现左侧食指A1滑车长度显着大于右侧食指(P<0.05);A1滑车的宽度(W)平均值为5.59±1.47mm,男性A1滑车宽度明显大于女性(P<0.05),其中拇指、环指处差异明显,余三指并无明显差异,右侧A1滑车宽度显着大于左侧(P<0.05),其中小指处差异明显(P<0.01),余四指并无差异;拇指A1滑车近心端距掌指关节横纹处的距离(D1)平均值0.21±0.83mmm,余四指认平均值为9.35±3.62mm,男女、左右侧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食指A1滑车近心端距掌中横纹的距离(认)平均值为7.59±2.88mm,中指、环指、小指D2平均值为8.07±3.34mm,在进行男女、左右对比分析时仅发现左侧食指A1滑车近心端距掌中横纹距离明显大于右侧(P<0.05),余无明显差异;指面正中线的在A1滑车表面投影线距桡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D3)5.11±1.39mm;指面正中线的在A1滑车表面投影线距尺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D4)平均值为5.47±1.64mm。[结论]本研究利用临床解剖学的方法观察了超声引导下、非超声引导下、经典针刀术式三种术式进行针刀松解A1滑车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实验结果证明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A1滑车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超声引导可以精准的识别A1滑车的位置,准确的辨识滑车、肌腱及血管的解剖关系,减少操作过程中对肌腱、血管的损伤,提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提高针刀松解的有效率,同时超声引导下可以做到术前检查定位、术中实时引导、术后复查,更适合临床初学者采用,另外,在超声引导进行针刀治疗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是一种广受欢迎、具有广阔前景的医疗技术,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沈子威[3](2020)在《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的疗效,与单用导引型针刀治疗、单用透骨散熏洗治疗本病疗效对比,以证明二者结合使用疗效更为突出,为临床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提供新思路。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骨伤科的患者中,选取符合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标准纳入共90例进入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A运用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对照组B运用导引型针刀治疗,对照组C运用透骨散熏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每组1个疗程。观察对比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TAM系统测定以及含导引型针刀治疗的组别进行术口恢复调查评分。研究结果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先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不满足要求者用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4周结束后,“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透骨散”组,三组VAS评分、TAM评定结果相互对比,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透骨散”组,VAS评分、TAM评定结果各自对比,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4周结束后,“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术口恢复评分对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总有效率100%、“导引型针刀”组总有效率84.6%、“透骨散”组总有效率77.8%。经卡方检验,三组患者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透骨散”组,三组患指疼痛与功能受限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术口恢复情况显着优于“导引型针刀”组。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优于导引型针刀、透骨散熏洗单独使用,且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痛苦较小,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孟宪宇,李凤久,黄志伟[4](2019)在《头戴显微镜下微切口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头戴显微镜下微切口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02月就诊于我院骨二科门诊的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40例,采用头戴显微镜下微切口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术后随访观察半年。结果在所有患者中,痊愈37例,好转3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半年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和瘢痕愈合,随访期间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也没有患者复发。结论头戴显微镜下微切口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不仅疗效显着,而且切口小,感染风险低,愈后瘢痕不明显,远期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总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王建芳,金国强[5](2019)在《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的Meta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目前临床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文献报道情况。方法检索2000—2017年发表的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采用Jadad评分及随机化隐藏评级对文献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应用RevMan 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23篇文献收集24份数据报告,针刀组(治疗组)与单纯封闭对照组(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基线水平上均保持均衡性。2组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均衡,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末次随访治疗治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目前临床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封闭治疗,而且该方法远期随访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万洪武[6](2018)在《钩针刀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60例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和开放手术治疗相比,钩针刀微创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在技术上的优势。方法:将60例需要外科治疗的手指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针刀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针刀组采用局麻下钩针刀经皮微创治疗,传统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时间、皮肤创口大小、并发症及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和传统组比较,针刀组手术时间短、创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针刀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较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在手术时间及皮肤创口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马双雨[7](2017)在《推割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Ⅱ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目的通过本次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估推割刀和扶他林乳胶剂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Ⅱ期的临床疗效差异,探求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Ⅱ期的优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二、研究方法本实验共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的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一共有4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推割刀和扶他林乳胶剂外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患指疼痛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及评分,治疗后对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三、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推割刀及扶他林治疗,并接受为期3个月随访。治疗后第1周,对比两组VAS评分差值的平均分,治疗组为2.90±1.20、对照组为1.90±1.11,说明治疗后第1周推割刀在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扶他林(p=0.013<0.05);对比两组的疗效评价(p=0.06>0.05)结果相当。治疗后第2周,对比两组VAS评分差值的平均分,治疗组为4.30±1.30、对照组为2.85±1.08,说明治疗后第2周推割刀在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扶他林(p=0.001<0.05);对比两组的疗效评价(p=0.022<0.05),结果显示治疗后第2周推割刀在疗效方面优于扶他林。治疗后第3周,对比两组VAS评分差值的平均分,治疗组为4.75± 1.25、对照组为3.90± 1.16,说明治疗后第3周推割刀在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扶他林(p=0.032<0.05);对比两组的疗效评价(p=0.199>0.05)结果相当。治疗后第4周,对比两组VAS评分差值的平均分,治疗组为5.25±1.48、对照组为4.30±1.08,说明治疗后第4周推割刀在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扶他林(p=0.015<0.05);对比两组的疗效评价(p=0.039<0.05),结果显示治疗后第4周推割刀在疗效方面优于扶他林。治疗后第6周,对比两组VAS评分差值的平均分,治疗组为5.55±1.39、对照组为4.15± 1.13,说明治疗后第6周推割刀在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扶他林(p=0.002<0.05);对比两组的疗效评价(p=0.003<0.05),结果显示治疗后第6周推割刀在疗效方面优于扶他林。治疗后第8周,对比两组VAS评分差值的平均分,治疗组为5.80±1.19、对照组为4.05±1.14,说明治疗后第8周推割刀在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扶他林(p=000095<0.05);对比两组的疗效评价(p=0.001<0.05),结果显示治疗后第8周推割刀在疗效方面优于扶他林。治疗后第12周,对比两组VAS评分差值的平均分,治疗组为6.10 ± 1.25、对照组为4.00±1.48,说明治疗后第12周推割刀在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扶他林(p=0.000137<0.05);对比两组的疗效评价(p=0.000012<0.05),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2周推割刀在疗效方面优于扶他林。四、研究结论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推割刀在治疗Ⅱ期屈指肌腱腱鞘炎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扶他林乳胶剂,尤其是在远期疗效观察中,推割刀组明显优于扶他林组,且未见症状反复的病例,而扶他林组远期疗效一般,且可见症状反复的病例。
赵宇,张宇[8](2017)在《20mL注射器针头治疗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手指的频繁屈伸,其手部的肌腱与腱鞘之间摩擦产生劳损所致。大多数患者以拇指或示指最为常见[1]。临床治疗多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疗效差,易复发,手术治疗不易让人接受,而闭合针刀治疗有着简便、安全、效果颇佳的优势[2]。近年来采用开皮针治疗屈指肌
何云峰,陈烨华[9](2016)在《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研究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传统组33例和微创组35例,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微创组采用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疗效予以统计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比传统组短(少),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比传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治疗中,和传统手术相比,小针刀微创手术优势显着,创伤小且并发症少,更加安全,临床实践中具有运用推广价值。
张孝东[10](2016)在《针刺肌肉起止点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疗效好、副作用小、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针刺肌肉起止点、针刺阿是穴的方法,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并观察其远期疗效,为针刺肌肉起止点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提供依据。方法:于台北市士林区崇生中医诊所,收集临床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肌肉起止点组(治疗组)30例及阿是穴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二周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并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对以上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针刺肌肉起止点组(治疗组)和针刺阿是穴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周发作天数及主症体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个疗程后,针刺肌肉起止点组愈显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86.66%,针刺阿是穴组愈显率为16.77%,总有效率为73.33%,经检验后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肌肉起止点组疗效优于针刺阿是穴组;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之评分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疗法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皆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之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针刺肌肉起止点组症状及体征之评分较针刺阿是穴组下降显着。治疗停止3个月后疗效评定,针刺肌肉起止点组组愈显率为46.66%,总有效率为90.00%,针刺阿是穴组愈显率为10.34%,总有效率为48.28%,针刺肌肉起止点组总有效率优于针刺阿是穴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3个月针刺肌肉起止点组之疗效优于针刺阿是穴组;组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评分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之主症及体征皆有改善;组内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评分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1个月后之主症及体征皆有复发情形;治疗后3个月两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3个月后针刺肌肉起止点组疗效优于针刺阿是穴组。结论:本课题经临床研究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经肌肉起止点及阿是穴治疗后皆有临床疗效,也都有一定的复发率,但肌肉起止点疗法近期及远期疗效皆优于阿是穴疗法,复发率也较低。肌肉起止点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值得推广。
二、手指狭窄性腱鞘炎的微创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指狭窄性腱鞘炎的微创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注射器针头划拨法治疗儿童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及与病程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线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与并发症 |
2.2 病程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
2.3 术后随访 |
3 讨论 |
(2)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疗进展 |
1. TF的相关解剖 |
2. 病因病理 |
3. 治疗方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临床研究 |
1.1 诊断标准 |
1.2 针刀选择 |
1.3 治疗体位选择 |
1.4 进针点选择 |
1.5 针刀操作过程 |
1.6 治疗周期 |
1.7 疗效评定方法 |
1.8 疗效和安全性 |
2. 讨论与分析 |
2.1 临床治疗 |
2.1.1 标准化 |
2.1.2 针刀可视化 |
2.2 临床研究 |
2.2.1 研究方法 |
2.2.2 研究内容 |
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1.3 分组 |
1.4 观察指标 |
1.4.1 超声图像的解剖学实证 |
1.4.2 安全性评估 |
1.4.3 有效率评估 |
1.4.4 解剖学测量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超声图像 |
2.2 安全性评估 |
2.3 有效率评估 |
2.4 针刀入路与解剖学测量 |
2.4.1 针刀入路 |
2.4.2 A1滑车的长度 |
2.4.3 A1滑车的宽度 |
2.4.4 A1滑车近心端的体表定位 |
2.4.5 指面正中线与两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 |
3. 讨论 |
3.1 目前临床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存在的问题 |
3.2 针刀入路的安全设计 |
3.3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优势 |
3.4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讨 |
1 祖国医学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于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理论认识 |
1.1.1 发病机理 |
1.1.2 痹症理论 |
1.1.3 经络理论 |
1.2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治疗 |
1.2.1 中药治疗 |
1.2.2 针刺治疗 |
1.2.3 针刀治疗 |
2 西医学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流行病学 |
2.3 局部解剖学 |
2.4 病因病理 |
2.5 西医治疗进展 |
2.5.1 封闭治疗 |
2.5.2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诊断标准 |
1.2.2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病情轻重程度分级标准 |
1.3 观察病例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1.1 治疗组治疗方案 |
2.1.2 对照组治疗方案 |
2.1.3 疗程 |
2.2 观察内容 |
2.2.1 一般资料观察 |
2.2.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2.3 安全性评价 |
2.2.4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
2.2.5 数据收集及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脱落病例 |
3.1.2 性别 |
3.1.3 年龄 |
3.1.4 病程 |
3.2 观测指标 |
3.2.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
3.2.2 TAM系统评定 |
3.2.3 术口恢复调查 |
3.3 临床总体疗效 |
3.4 不良反应报告 |
4 疗效评价 |
4.1 一般资料分析 |
4.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分析 |
4.3 TAM系统评定结果分析 |
4.4 术口恢复调查结果分析 |
4.5 临床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确立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导引型针刀的使用意义、疗效机制与安全性讨论 |
3 透骨散的配伍与作用机制 |
4 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的优势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头戴显微镜下微切口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5)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的Meta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1.1 文献资料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文献剔除标准 |
2 方法 |
2.1 随机方法质量评价标准 |
2.1.1 Jadad评分量表: |
2.1.2 随机化隐藏评级: |
2.2 数据采集 |
2.3 数据分析 |
2.4 发表性偏倚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
3.3 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分析 |
3.3.1 疼痛VAS评分分析 |
(1) 治疗前的SMD分析: |
(2) 治疗后的SMD分析: |
(3) 敏感性分析: |
(4) 发表性偏倚: |
3.3.2 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末次随访治疗治愈率 |
(1) OR分析: |
(2) 敏感性分析: |
(3) 发表性偏倚: |
4 讨论 |
(6)钩针刀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60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治疗物品 |
1.2.2 手术方法 |
1.3 观察项目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推割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Ⅱ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屈指肌腱腱鞘炎的治疗研究进展 |
1. 保守治疗 |
2. 微创治疗 |
3. 手术治疗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科研课题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推割刀治疗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随机数字表 |
附录4: VAS评分表 |
附录5: 疗效评价 |
附录6: 推割刀相关操作图示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针刺肌肉起止点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中医古籍文献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论述 |
1.1.1 痹证理论 |
1.1.2 风寒湿邪侵袭 |
1.1.3 气血亏虚 |
1.1.4 脏腑虚损 |
1.1.5 外伤劳损 |
1.1.6 经络理论 |
1.2 现代西医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论述 |
1.3 现代西医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治疗的论述 |
1.3.1 非手术治疗 |
1.3.2 手术治疗 |
1.3.3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1.4 现代中医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治疗的论述 |
1.4.1 针灸治疗 |
1.4.2 推拿治疗 |
1.4.3 刺络拔罐 |
1.4.4 针刀疗法 |
1.4.5 药物治疗 |
1.4.6 综合方法治疗 |
1.5 肌肉起止点疗法的论述 |
1.5.1 命名原则 |
1.5.2 穴位及定位 |
1.5.3 治疗方式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脱落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 |
2.2.2 治疗方法 |
2.2.3 疗效观察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
3.2 治疗后结果分析 |
3.3 治疗后三个月追踪结果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中医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方式 |
4.2 针刺肌肉起止点疗法的运用 |
4.3 桡骨茎突挟窄性腱鞘炎的肌肉起止点选穴原则 |
4.4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手指狭窄性腱鞘炎的微创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注射器针头划拨法治疗儿童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及与病程的关系[J]. 王标,唐流刚,吴晓惠,程远东,唐浩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14)
- [2]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D]. 邱祖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沈子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头戴显微镜下微切口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J]. 孟宪宇,李凤久,黄志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2)
- [5]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的Meta评价[J]. 王建芳,金国强. 北京中医药, 2019(01)
- [6]钩针刀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手指狭窄性腱鞘炎60例比较[J]. 万洪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09)
- [7]推割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Ⅱ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马双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20mL注射器针头治疗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J]. 赵宇,张宇. 中国民间疗法, 2017(02)
- [9]小针刀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 何云峰,陈烨华.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24)
- [10]针刺肌肉起止点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D]. 张孝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