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集中空调系统节能对策探讨

武汉地区集中空调系统节能对策探讨

一、武汉地区集中空调系统节能对策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昊翼[1](2021)在《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及评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建建筑建设速度的放缓,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发展进入平台期,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从设计阶段、建造阶段逐渐转向实际运行阶段。由于不同因素对公共建筑终端运行能耗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公共建筑的功能类型与使用情况差异化很大。因此,在同一水平线上实现对公共建筑终端运行能耗的横向比对及分析,满足公共建筑在运行阶段开展节能工作的不同应用场景下、对不同类别终端能耗进行评定的技术要求是当下需要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本研究以不同气候区、不同类型的国内公共建筑样本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主成分——聚类方法为核心的公共建筑终端能耗影响因素的降维及整合方法。以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样本为基础,利用多元线性归回拟合等数学手段,建立终端能耗与归一化后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表达,形成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数学模型。提出基于标准化修正模型的公共建筑终端能耗评定公式,分别针对终端总能耗及终端分项能耗进行评定打分,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建筑终端能耗水平。在典型应用场景下,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公共建筑终端能耗评定方法,针对具体建筑案例进行终端能耗定额修正、建筑能效提升潜力分析及节能改造终端能耗的预估测评。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低能耗公共建筑的因素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处理之后,可将具体的分因素降维整合为新的具有普适性、代表性的同质类因子:建筑外部气象条件、建筑本体特性和建筑使用情况。(2)建立了办公建筑、宾馆饭店、商场建筑及医院建筑的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数学模型。(3)对不同气候区、不同性质的公共建筑标准化后的终端总能耗及分项能耗的赋值评分结果如下:1)办公建筑样本终端总用能密度标准化差值的最大值为10.49kgce/(m2·a),最小值为1.44kgce/(m2·a),波动范围9.05kgce/(m2·a),样本平均标准化差值为3.76;评分最高分为满分100分,最低得分为81.26分,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为18.74分,样本平均得分为86分;其中建筑使用情况分项能耗标准化差值的置信值最大,为1.26kgce/(m2·a),建筑本体特性分项能耗标准化差值的置信值最小,为0.81kgce/(m2·a)。2)宾馆饭店样本终端总用能密度标准化差值的最大值为7.45kgce/(m2·a),最小值为0.63kgce/(m2·a),波动范围6.87kgce/(m2·a),样本平均标准化差值为3.20;评分最高分为满分100分,最低得分为77.62分,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为22.38分,样本平均得分为83分;其中建筑本体特性分项能耗标准化差值的置信值最大,为1.71kgce/(m2·a),建筑使用情况分项能耗标准化差值的置信值最小,为0.46kgce/(m2·a)。3)商场建筑样本终端总用能密度标准化差值的最大值为9.08kgce/(m2·a),最小值为0.35kgce/(m2·a),波动范围8.73kgce/(m2·a),样本平均标准化差值为3.22;评分最高分为满分100分,最低得分为76.34分,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为23.66分,样本平均得分为85分;其中外部气象条件分项能耗标准化差值的置信值最大,为0.98kgce/(m2·a),建筑使用情况分项能耗标准化差值的置信值最小,为0.65kgce/(m2·a)。4)医院建筑样本终端总用能密度标准化差值的最大值为8.01kgce/(m2·a),最小值为0.25kgce/(m2·a),波动范围7.76kgce/(m2·a),样本平均标准化差值为2.41;评分最高分为满分100分,最低得分为80.59分,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为19.41分,样本平均得分为87分;其中外部气象条件分项能耗标准化差值的置信值最大,为0.70kgce/(m2·a),建筑本体特性分项能耗标准化差值的置信值最小,为0.60kgce/(m2·a)。(4)公共建筑能耗额定案例中,经标准化修正后的能耗定额与未修正前的差异率为9.07%;经标准化修正后的节能改造节能量与未修正前的差异率为54.55%。

刘科[2](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碳排放是指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碳排放加剧气候变化,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导致碳排放问题的主要诱因。目前全球主要通过碳排放量衡量各行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建筑业是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是引领我国低碳道路的周期引擎。目前针对建筑低碳设计研究已有相关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建筑的低碳化发展不够重视,低碳设计理念认识模糊,多通过相关技术的堆叠,注重相关低碳措施的应用,忽视了建筑低碳化的指标性效果。如何在建筑设计阶段基于相关碳排放量化指标真正实现公共建筑的低碳化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公共建筑之一,具有巨大的低碳潜力。本文基于地域性特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展开具体的低碳设计研究。首先梳理建筑低碳设计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的研究,总结落实建筑低碳设计的要素指标。其次落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开发相应的建筑低碳设计辅助工具。进而从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具体展开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最后通过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的应用验证研究的可行性与低碳设计效果。本研究主要成果有:明确了建筑的低碳化特征与低碳设计理念,建筑的低碳设计应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兼顾建筑各阶段,包含但不等同于节能设计;构建了以碳排放指标为效果导向的建筑低碳设计方法,初步建立了建筑低碳设计流程框架;建筑设计应着重考虑的低碳环节包括:建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植被的碳汇、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完善了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分析方法,开发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工具(CEQE-PB HSCW);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提供了包含设计策略与技术措施的低碳设计指导;通过在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中采用可再生能源、被动式空间调节、主动式节约技术、绿植碳汇系统、绿色低碳建材和低碳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措施17项,最终求得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情况,项目符合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45%的低碳目标,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了61%。在进一步优化设计中,得出低碳化使用建材带来的减排贡献率可达67%。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设计优化,不仅需要通过运行阶段的节能与绿植固碳,同时要强调低碳化地使用建材。论文正文17.2万余字,图片202张,表格85幅。

石媛[3](2020)在《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绿色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与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降低建筑能耗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我国医院数量增长较快,据统计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已经突破100万,较2017年增加了1.7万。随着医院数量与面积的急速增长扩张,能耗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节能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医院建筑节能技术的各项研究对促进我国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的节能研究可以从不同的领域进行,建筑师可以通过对医院建筑设计阶段的把控,实现空间与气候的有机契合。本文以医院方案设计中的布局设计为出发点,展开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的分布规律、医院布局因素与能耗的关联性,以及布局节能措施的研究。首先,本研究针对寒冷地区范围内北京、济南、西安等典型城市的三甲医院有步骤地开展调研。在四部分调研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寒冷地区医院总体布局、各功能区布局、科室布局的详细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能耗监管平台数据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了近年来样本医院各项能耗数据,深入分析得出寒冷地区医院建筑能耗的地域性分布、季节性分布特点以及医院功能区分布特点。同时剥离出与建筑设计高度相关的能耗数据与建筑各功能区布局相对应,揭示建筑布局与能耗的关联性关系。其次,基于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将医院建筑布局设计依照建筑方案设计及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相关步骤,从宏观到微观逐步进行分级,并赋予每一级节能任务。进一步识别对能耗有影响的医院建筑布局设计因素,分别匹配至集中式、半集中式两类医院的三级布局中,依据调研信息,为布局设计因素取值,最终形成寒冷地区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作为后期能耗模拟的理论基础。再次,经过可行性评估验证,选择Design Builder作为模拟软件。采用全面试验设计法与优化筛选组数的方式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的三级布局因素展开全年动态能耗模拟研究。用方差分析法判断各布局因素的对于采暖、空调、照明以及三者综合能耗的影响程度,总结布局因素节能率区间,揭示医院布局与能耗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各级布局的最优策略,分别对集中式、半集中式医院布局策略进行汇总,绘制节能策略汇总及节能率对比图表,便于在设计阶段,根据不同情况随时加入节能策略对建筑设计进行节能指导。本文针对医院建筑布局提出分级节能的要求,分析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布局节能设计策略的科学结论为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节能设计提供了指导作用,对于综合医院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未规定的布局设计部分做出一定的节能补充。

傅新[4](2019)在《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深受来自国外、尤其是德国被动房体系的影响,目前整体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也是构建于被动房之上。本文揭示了德国被动房体系与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之间的关键性冲突:(1)被动房所采用的全时间全空间运行模式必然导致高能耗,且并不完全等同于高舒适,不适合在夏热冬冷地区推行;(2)被动房设定的年均采暖能耗15 kWh/(m2·a)和一次能源消耗总量120kWh/(m2·a)都明显高于夏热冬冷地区目前的用能水平,两项控制指标的数值对于该地区来讲过大;(3)德国冬季寒冷,夏季凉爽,由此决定了被动房的核心目标在于控制建筑的冬季采暖能耗,而夏热冬冷地区冬夏两季的热环境都极为恶劣,导致该地区建筑同时存在巨大的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需求,现有被动房技术不能有效降低建筑全年制冷和除湿能耗;(4)被动房机械通风全年连续运行,导致通风能耗过高;(5)被动房设定的室内舒适度标准为室温20至26℃,相对湿度30%至60%,超温超湿频率不超过10%,而模拟结果表明采取了所有被动房技术的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在无主动采暖和制冷时全年温度和湿度舒适时间占比分别仅为33%和70%,远没有达到该标准,夏季过热问题尤为突出。综上所述德国被动房体系在夏热冬冷地区是不可实现且不可持续的,夏热冬冷地区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不可简单套用被动房体系。基于夏热冬冷地区的自然气候和人文条件,采取建筑气候分析、能耗模拟和实测验证等研究方法,本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方法。主要包括:(1)采暖空调和机械通风均采取间歇分室的运行模式;(2)空调系统电耗控制指标(包括采暖、制冷除湿和机械通风)为8kWh/(m2·a),建筑全年总电耗控制指标为24kWh/(m2·a);(3)优选活动式外遮阳搭配高透型的玻璃材料;(4)建筑空气渗透换气次数不超过0.25 h-1;(5)充分利用开窗通风,机械通风仅用作室外条件恶劣或采暖空调设备运行时的新风补充;(6)外墙传热系数控制值为0.15 W/(m2·K),外窗传热系数控制值为2.00W/(m2·K);(7)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控制值为1.00W/(m2·K)等。在节能方面,经模拟计算本文设计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全年空调系统电耗仅为6.95 kWh/(m2·a),能满足本文提出的能耗控制指标,且相比于德国被动房的模拟结果下降了61%。此外,根据为期一年的超低能耗建筑房间和普通节能建筑房间足尺试验的能耗数据比对,结果也证实了超低能耗房间的节能效果非常显着,比普通节能建筑房间全年能耗进一步下降近60%,真正实现了超低能耗。在室内环境方面,如果仍按照被动房设定的温湿度标准,本文设计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在无主动采暖和制冷时全年温度和湿度舒适时间占比分别仅为54%和47%,依然无法满足该标准。参考夏热冬冷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国内现有标准对舒适温湿度的取值设定,将温湿度舒适区间作适当调整。当温度区间取16至28℃时,超低能耗建筑全年舒适时间占比为83%,而被动房对应的数值仅为55%。当相对湿度区间取20%至80%时,超低能耗建筑全年舒适时间占比为87%,被动房对应数值为88%。因此整体而言,在夏热冬冷地区本文设计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环境比被动房更为舒适。

薛俐[5](2019)在《医院建筑能耗拆分与基准能耗修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大多数医院建筑缺乏直接的分项能耗数据作为参考条件,采用的能源折算方法和能耗评价指标不统一,同类医院之间缺少有效的能耗数据交流和横向对比,基准能耗的确定和节能量核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方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武汉地区多家三甲医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研究:在全年累计法基础上提出运行时间法,以武汉地区某医院为例,采用三种能耗拆分方法(能耗账单的季节拆分法、运行时间法和De ST软件模拟法)对比分析,发现武汉地区目前给出的夏季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的推荐值(860h)合理,冬季的推荐值(680h)偏大。通过武汉地区多家三甲医院对比分析,给出了武汉地区冬季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的推荐值(497h),并结合有分项计量的医院验证推荐值的合理性。通过医院建筑能耗与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年门急诊量、年住院人数、年床日数、床位数和年医疗量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可采用单位床日数下单位建筑体积能耗指标来评价武汉地区和气候条件类似武汉地区的三甲医院的用能水平,并加入度日数的修正,修正为当地典型年的能耗评价指标。采用基期能耗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法和根据能耗波动趋势确定基准能耗法,针对不同基期长度(近一年、近两年和近三年)分析两种方法各自存在的问题。在根据能耗波动趋势确定基准能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年床日数、建筑体积和度日数共同修正的基准能耗更科学合理。以武汉某医院为例,采用三种节能量核定方法(基期能耗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法、系数修正法和整体账单法)计算出的节能率分别为36%、29%和40%,表明同时考虑床日数、建筑体积和度日数的系数修正法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多家三甲医院建筑能耗拆分、能源折算、能耗评价指标、基准能耗确定和节能量核定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所得结论为武汉地区和气候条件类似武汉地区的三甲医院建筑横向、纵向的用能诊断和节能改造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医院建筑节能工作统一化和标准化。

霍旭杰[6](2018)在《建筑室外设计计算条件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统室外设计计算条件主要限于暖通空调设计用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建筑热工设计用室外计算参数,是负荷计算/系统选型和建筑围护结构设计的计算依据。本文按照建筑设计过程中“被动式优先、主动式辅助”的原则,针对被动式建筑设计室外气候资源潜能分布规律、自然通风房间气候分析方法的提出和揭示气候变化下传统室外设计计算条件变化规律,提出适用于工程实践的室外设计计算条件优化建议等关键科学问题,在基础气象数据的处理与转换、被动式建筑设计气候资源利用潜能、基于适应性热舒适模型的自然通风房间供冷季气候分析、气候变化对室外设计计算条件的影响和室外设计计算条件确立依据与统计方法优化建议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内容。研究了地面气象观测条件与基础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与数据转换等内容,汇总了基础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原则(极值检查、日极值与定时值的检查、相关性检查和逻辑检查)。提出了以试算法和牛顿迭代法求解湿球温度方程,解决了缺测湿球温度的计算问题。比较分析了三次样条与调和分析方法的计算精度与适应性,解决了室外设计计算条件研究中定时温度与逐时温度的转换问题。针对我国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设计气候资源研究成果问题,解决了基于水平面日总辐射的预测模型问题,发现了基于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与太阳能气候分区的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接近,日照时数模型的总体性能好于气温日较差模型;发现了我国近50年间南向垂直面总辐射资源的下降趋势及辐射温差比的降低,绘制了我国被动式太阳气候资源利用潜能分布图,提出了适宜被动式太阳能技术推广的区域。针对我国被动式建筑通风设计气候资源研究成果问题,给出了我国主要台站的夏季风速威布尔(Weibull)参数,解决了我国自然通风降温理论风能密度的估算方法问题;计算和绘制了我国供冷天数分布图与我国供冷期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提出了适宜于自然通风降温技术的推广区域。针对适用于自然通风房间的气候分析方法问题,提出了以室内操作温度超越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可接受温度上限作为自然通风房间气候分析的新方法;提出了在夏季或供冷季内室内操作温度超过可接受温度上限的小时数作为自然通风房间气候分析的指标,以该指标在全年时间的百分比(Hop%=(Hop/8760)×100)来判断自然通风房间气候利用潜能。自然通风房间气候分析新方法研究表明:北方地区(严寒、寒冷)和温和地区在供冷季内具有较高的气候资源利用潜能。针对揭示气候变化下传统室外设计计算条件变化规律问题,发现了气候变化对室外设计计算温度的影响,全球变暖并不会导致较高的极端冷负荷与更大的暖通空调系统选型;发现了气候变化下的室外焓值波动并不会明显改变我国南方湿热气候下暖通空调系统的“自然降温”和全新风自然冷却系统的运行百分率,但对我国北方干冷气候下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自然降温”时间百分则较为明显。提出了室外设计计算条件的数据更新需依据冬季工况参数确定统计时长的原则及其相应参考值。针对适用于工程实践的室外设计计算条件优化问题,系统性汇总了暖通空调设计室外设计计算温度不保证率和简化统计方法的确立依据,提出了多种“不保证率”、“同时发生”和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等优化建议;系统性梳理了室外计算参数(建筑热工)中冬/夏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供暖期天数、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和采暖度日数等的统计方法确立依据,提出了基于不同的热惰性指标体系,依据“不保证率”选取室外计算温度的优化建议;绘制了我国设计计算供暖期天数分布图;提出了比较不同节能率下的围护结构耗热量指标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时,按照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折算建筑能耗基准的优化建议。

黄渝兰[7](2016)在《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效果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全球节能减排的需求,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球热点问题,而我国既有建筑的存量大、节能潜力大,而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随着国家的大力引导及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已经成为了节能工作的一个重点,因此对节能改造技术研究、节能诊断及效果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的节能诊断及效果判定等方面研究还相对薄弱,尤其是节能效果评价的不确定性非常普遍,严重制约了节能改造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针对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近年来能耗数据及节能改造实施情况展开研究,以期为后续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提供参考。本文首先收集重庆市能耗平台近三年上传的297栋建筑分项能耗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重庆市各类型既有公共建筑整体用能水平、分项用电及分项用电比例,得出照明插座用电和空调用电是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的主要用电,为节能改造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在研究中发现不同功能用途的公共建筑,用能水平差异较大,其中商场建筑耗能水平最高,其次是宾馆饭店、医疗卫生及综合建筑,办公及文化教育建筑能耗水平相对较低,且相同功能用途的公共建筑用能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每类型建筑都存在能耗明显偏高的部分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应放在这些高能耗建筑上。接着对重庆市已完成的113个、面积约为42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进行归纳统计,并重点对围护结构、照明系统、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及室内用电设备等主要节能改造技术开展测试及理论分析研究工作,归纳总结各改造对象的主要改造技术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典型节能改造项目改造后运行效果进行调研及测试,总结节能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对集中空调变频改造技术(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及末端风机变频)的改造技术原理、实施方式与改造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三个主要节能效果判断指标(主机性能系数、冷水耗电输冷比和单位风量耗功率),并探讨了三种节能量判定方法:a.有自动监测系统,则可以直接计算逐时能耗,然后对全年进行积分即可得到变频改造后水泵及风机的能耗,改造前能耗则采用水泵及风机工频运行的平均输入功率与年运行时间的乘积,然后将改造前后年能耗相减即可得到节能量;b.当变频改造采用温差控制时,变频改造后能耗计算采用公式E’=∑(Ni*ti)=N∑(ηi3 ti),只要确定负荷率即可得到结果,改造前能耗则采用水泵及风机工频运行的平均输入功率与年运行时间的乘积,然后将改造前后年能耗相减即可得到节能量;c.采用实测能耗比较法,即在空调负荷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将空调系统工频运行与变频运行交替运行相同的天数,比较工频和变频运行期间的能耗值即可得到节能量。论文最后结合案例进行了实际案例的改造全过程分析,为节能改造的实施全过程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施方案,具有较强的工程参考意义。

杨美林[8](2014)在《夏热冬冷地区商业综合体能耗分析及节能空调技术应用》文中认为建筑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中位列第三,约占到了1/3,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能耗的40%60%。商业综合体建筑又是典型的高能耗建筑,目前该类型建筑在各一线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的兴建活动又异常活跃,因此,为了使我国的建筑能耗早日达到发达国家的节能标准,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空调能耗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商业综合体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空调系统的能耗,研究一些节能空调技术在该类型建筑中应用的节能效果。首先,按气候特征将夏热冬冷地区分为五个区域,每个区域选一个代表城市进行调查研究。每个区调查几个已建成的典型的商业综合体建筑,对建筑构成能耗、空调系统能耗情况、设备选型及使用效率、室内舒适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次,选择一个代表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笔者选择武汉市的某商业综合体建筑进行能耗模拟,模拟软件选择DeST,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调查到的空调系统应用于该模型中,输出相关能耗数据,并进行有关分析;为了分析整个夏热冬冷地区的空调系统能耗,需将该模型应用于其他几个区的代表城市,并进行相同的模拟分析。再次,针对模拟的结果和调查数据,提出集中冷热源的思想,以减少设备初投资费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针对这种技术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最后,寻找空调运行系统可以节能的技术,例如将水系统大温差运行、变风量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技术、过渡季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应用于商业综合体建筑中,通过模拟计算,对比调查中常用的空调系统能耗值,给出对比结果分析所选用的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可行性.

马勇[9](2013)在《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能效测评与能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地源热泵技术发展,住建部示范项目不断建设完成,其节能效果也成为建设单位、政府以及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论文在地源热泵能效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地源热泵系统在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地源热泵系统在武汉地区的应用效果和节能、经济、环境效益进行了研究。从地源热泵系统测评着手,详细介绍了能效测评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并总结了效益评估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各系统能效的检测结果,并从热力完善度角度分析了机组性能,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的系统能效比的计算方法;同时利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对热泵系统的节能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论文结合地源热泵系统的测试工作,讨论了各测试仪器的安装、使用方法及测试误差,结合现场的测试经验,给出地源热泵能效测试要点;并根据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频发性较高的故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故障诊断及排除故障的方法。论文利用地源热泵实验平台,设置多组实验方案,研究埋管管径、单双U、流速等因素对系统能效的影响,同时结合工程案例,对“大流量小温差”、“地下土壤热失衡”现象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及建议。论文通过对多个地源热泵系统实际工程进行能效及效益分析,得出地源热泵系统在武汉地区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杜然[10](2011)在《武汉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能耗定额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医院能源审计信息为基础,指出了医院的空调采暖系统等各用能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DesignBuilder软件模拟了典型的门诊建筑与典型住院建筑的能耗与舒适度情况,结合武汉地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经验分析了医院建筑各种节能改造措施的节能潜力与静态投资回收期,按低成本、中成本和高成本三个层次分析了各综合节能改造方案所产生的节能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论文探讨了影响医院能耗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医院能耗与医院建筑面积、床位数、年门诊量、年住院量等指标的相关性。基于武汉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能源审计数据,结合数学方法与统计学概念,给出了按照医院等级、医院能耗分布、医院床位数量等三种制定医院能耗定额的方法,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回归分析法,且按照医院床位数分段制定武汉地区三级综合医院的能耗定额的方法,并分别给出了kWh、kgce、GJ三种能源计量单位下的单位床位能耗定额值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定额值;为了反映医院真实的能耗水平,避免由低床位使用率造成的虚假低能耗现象,论文提出了床位使用率的定额修正方法。论文结合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结构特点,讨论了能耗定额的管理体系,能耗定额管理必须建立在公共建筑能源分项计量、能耗实时监测平台、健全超定额加价制度、选取高能耗建筑为监管对象等工作的基础上,同时还要加强定额的动态维护,要依靠政府管理行为与建筑业主管理行为的共同协作以促进定额制度的实施。

二、武汉地区集中空调系统节能对策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武汉地区集中空调系统节能对策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及评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研究
        1.2.2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评定方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及评定方法概述
    2.1 建筑样本信息及终端能耗影响因素归纳
        2.1.1 建筑样本信息数据获取
        2.1.2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基准线建立的影响因素
        2.1.3 建筑大量样本基本信息的收集
    2.2 基于多元回归拟合的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模型
        2.2.1 能耗影响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2.2.2 能耗影响因子的聚类分析
        2.2.3 影响因子降维及显着性(权重)分析步骤
        2.2.4 多元线性回归能耗标准化模型构架
    2.3 基于标准化修正的公共建筑终端能耗评定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模型的建立方法
    3.1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影响因素权重确定及降维处理
        3.1.1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
        3.1.2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影响因素聚类分析
        3.1.3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影响因素的降维归纳
    3.2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模型的建立
        3.2.1 办公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模型
        3.2.2 宾馆饭店终端能耗标准化模型
        3.2.3 商场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模型
        3.2.4 医院建终端筑能耗标准化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标准化修正模型的公共建筑终端能耗评定方法
    4.1 公共建筑终端总能耗评定方法
        4.1.1 办公建筑终端总能耗评定分析
        4.1.2 宾馆饭店终端总能耗评定分析
        4.1.3 商场建筑终端总能耗评定分析
        4.1.4 医院建筑终端总能耗评定分析
    4.2 公共建筑终端分项能耗评定方法
        4.2.1 办公建筑终端分项能耗评定分析
        4.2.2 宾馆饭店终端分项能耗评定分析
        4.2.3 商场建筑终端分项能耗评定分析
        4.2.4 医院建筑终端分项能耗评定分析
    4.3 公共建筑终端总能耗评定模型的数据验证
        4.3.1 同类型两样本建筑终端总能耗数据的验证
        4.3.2 不同类型两样本建筑终端总能耗数据的验证
        4.3.3 随机抽样终端总能耗数据的验证
    4.4 公共建筑终端分项能耗评定模型的数据验证
        4.4.1 同类型两样本建筑终端分项能耗数据的验证
        4.4.2 不同类型两样本建筑终端分项能耗数据的验证
        4.4.3 随机抽样终端分项能耗数据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的典型案例分析
    5.1 公共建筑终端能耗定额标准化修正案例应用
    5.2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标准化修正案例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公共建筑信息调查问卷表
附表2 公共建筑能源总账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成果目录

(2)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低碳概念的兴起
        1.1.2 建筑低碳发展的反思
        1.1.3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1.2 研究背景
        1.2.1 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危机
        1.2.2 建筑业发展与碳排放
        1.2.3 低碳发展相关政策及法规
        1.2.4 低碳理念的发展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1 低碳建筑
        1.3.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
        1.3.3 夏热冬冷地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4 研究现状
        1.4.1 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1.4.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相关研究
        1.4.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环境影响特征及低碳措施研究
        1.4.4 现状总结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低碳化与设计理论
    2.1 建筑低碳化发展的特征研究
        2.1.1 地域性特征
        2.1.2 外部性特征
        2.1.3 经济性特征
        2.1.4 全生命周期视角
        2.1.5 指标化效果导向
    2.2 建筑低碳设计概论
        2.2.1 建筑设计的特征
        2.2.2 设计阶段落实建筑低碳化
        2.2.3 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方法
    2.3 建筑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研究
        2.3.1 相关评价体系概况
        2.3.2 相关减碳指标比较研究
        2.3.3 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减碳评价的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
    3.1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方法
        3.1.1 建筑碳排放量化的方法类型
        3.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3.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研究
        3.2.1 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现状
        3.2.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的确定与选用
    3.3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建立
        3.3.1 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的确立
        3.3.2 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具体落实
        3.3.3 建立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评测工具(CEQE-PB HSCW)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4.1 提高场地空间利用效能
        4.1.1 场地布局与空间体形优化
        4.1.2 建筑空间隔热保温性能优化
    4.2 降低建筑通风相关能耗
        4.2.1 利用高大空间造型的通风策略
        4.2.2 改善温度分层现象的通风策略
    4.3 优化建筑采光遮阳策略
        4.3.1 建筑自然采光优化
        4.3.2 建筑遮阳设计优化
    4.4 提高空间绿植碳汇作用
        4.4.1 增加空间绿植量
        4.4.2 提高绿植固碳效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技术措施
    5.1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 太阳能系统
        5.1.2 清洁风能
        5.1.3 热泵技术
        5.1.4 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利用
    5.2 结构选材优化
        5.2.1 建筑材料的低碳使用原则
        5.2.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中相关建材的低碳优化
    5.3 管理与使用方式优化
        5.3.1 设计考虑低碳施工方式
        5.3.2 设计预留智能管理接口
        5.3.3 设计提高行为节能意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实证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项目实施
        6.2.1 确定项目2005 年碳排放量基准值
        6.2.2 建筑低碳设计流程应用
        6.2.3 参照建筑的建立
        6.2.4 项目相关低碳设计关键措施
        6.2.5 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6.3 项目优化
        6.3.1 主要低碳优化策略
        6.3.2 项目全生命期碳排放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对现状的启示
    7.4 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
    7.5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附表A:公共建筑非供暖能耗指标(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商场建筑)
    附表B: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附表C: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
    附表D:部分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
    附表E:各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
    附表F: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附表G:全国各省市峰值日照时数查询表(部分夏热冬冷地区省市数据)
    附表H:全国五类太阳能资源分布区信息情况表
    附表I:项目主要低碳设计策略减排信息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

(3)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1.1.1 宏观背景
        1.1.2 课题背景
        1.1.3 课题来源
    1.2 研究对象
        1.2.1 寒冷地区
        1.2.2 三甲医院
        1.2.3 医疗区
        1.2.4 能耗分布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医院建筑能耗文献检索
        1.3.2 医院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1.3.3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及能耗预测方法研究
        1.3.4 现有技术标准
        1.3.5 评述及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1.4 理论基础
        1.4.1 建筑布局
        1.4.2 建筑布局与节能设计关系
        1.4.3 系统论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案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及能耗分布调研与分析
    2.1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调研方案
        2.1.1 样本的选取
        2.1.2 调研方案
    2.2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医疗区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2.1 医疗区总体布局
        2.2.2 医疗区总体能耗现状分析
    2.3 综合门诊部与住院部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3.1 综合门诊部布局及能耗现状
        2.3.2 住院部布局现状及能耗现状
    2.4 综合门诊部各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4.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2.4.2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布局及能耗现状
        2.4.3 综合门诊部——公共区域空间及能耗现状
    2.5 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5.1 门诊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5.2 医技单一科室布局及能耗现状与分析
    2.6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布局特点总结
    2.7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分析总结
        2.7.1 三甲医院能耗地域性分布特征
        2.7.2 三甲医院能耗的季节性分布特征
        2.7.3 三甲医院能耗功能区分布特征
    2.8 小结
3 寒冷地区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体系建构
    3.1 建筑布局与建筑设计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的关系
        3.1.1 建筑布局与建筑方案设计
        3.1.2 建筑布局与医疗工艺流程设计
        3.1.3 建筑布局与二者对应关系
    3.2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建构原则、特点与方法
        3.2.1 三级布局节能体系概念
        3.2.2 三级布局的节能体系建构特点
        3.2.3 节能布局节能体系构建方法
    3.3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体系的确立
        3.3.1 第一级——医疗区总体布局
        3.3.2 第二级——功能区域布局
        3.3.3 第三级——单元内布局
    3.4 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设计因素及取值
        3.4.1 建筑布局设计因素的概念
        3.4.2 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3.4.3 半集中式医院布局设计因素选择及取值
    3.5 小结
4 建筑能耗试验设计及分析研究
    4.1 建筑能耗模拟工具选择
        4.1.1 模拟工具的对比
        4.1.2 模型的建立与参数设置
        4.1.3 模拟验证及误差分析
    4.2 试验方法设计及模拟结果分析方法
        4.2.1 典型模型的建立
        4.2.2 全面试验设计法及优化
        4.2.3 方差分析法
        4.2.4 节能率分析法
    4.3 小结
5 寒冷地区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5.1 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5.1.2 住院部整体布局因素模拟
        5.1.3 医疗区整体布局多因素组合模拟
    5.2 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2.1 综合门诊部——医技区域模拟
        5.2.2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5.2.3 住院部——护理单元模拟
    5.3 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5.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5.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5.4 集中式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分析总结
        5.4.1 第一层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5.5 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5.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5.6 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5.7 小结
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三级布局节能设计研究
    6.1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一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1.1 综合门诊部整体布局
        6.1.2 住院部整体布局
        6.1.3 医疗区整体布局
    6.2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二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2.1 综合门诊部——门诊区域模拟
        6.2.2 综合门诊——医技区域模拟
        6.2.3 综合门诊——公共区域模拟
    6.3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第三级布局因素与能耗模拟
        6.3.1 综合门诊——门诊科室
        6.3.2 综合门诊——医技科室
    6.4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总结
        6.4.1 第一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4.2 第二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4.3 第三级布局因素对能耗影响程度图表
    6.5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建筑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总结
        6.5.1 第一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5.2 第二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5.3 第三级布局节能最优设计策略
    6.6 半集中式三甲医院三级布局节能策略汇总及其对应节能率
    6.7 小结
7 结论及创新点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节能的意义
        1.1.2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研究现状
        1.1.3 超低能耗建筑研究现状
    1.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运行模式与能耗控制指标
    2.1 引言
    2.2 建筑运行模式探讨
        2.2.1 “节能-舒适”矛盾辨析
        2.2.2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必须选择间歇分室的运行模式
    2.3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耗控制指标
        2.3.1 能效指标与能耗指标
        2.3.2 被动房的能耗指标
        2.3.3 我国技术导则的能耗指标
        2.3.4 基于地区能耗现状和社会资源容量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能耗控制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夏热冬冷地区自然气候条件量化分析
    3.1 引言
    3.2 典型城市实测气象数据分析
        3.2.1 夏热冬冷地区的定义及典型城市选取
        3.2.2 1981~2010年实测气象数据分析
    3.3 基于CLIMATE CONSULTANT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分析
        3.3.1 热舒适标准及气候分析方法
        3.3.2 CLIMATE CONSULTANT软件设置
        3.3.3 典型城市的建筑气候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遮阳通风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利于遮阳与通风的选址、布局和朝向设计
        4.2.1 选址
        4.2.2 布局
        4.2.3 朝向
    4.3 遮阳技术的基本形式
        4.3.1 窗口遮阳
        4.3.2 玻璃遮阳
        4.3.3 不透明围护结构遮阳
    4.4 建筑通风的基本形式
        4.4.1 开窗通风
        4.4.2 空气渗透
        4.4.3 机械通风
    4.5 不同遮阳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4.5.1 能耗模拟软件及其验证
        4.5.2 建筑模型建立
        4.5.3 遮阳方式设置
        4.5.4 不同遮阳形式节能效果分析
    4.6 不同通风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4.6.1 模拟软件设置
        4.6.2 有无开窗通风时建筑气密性对能耗的影响
        4.6.3 热回收效率对能耗的影响
        4.6.4 机械通风运行模式对能耗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影响因素
        5.2.1 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5.2.2 结构热桥
        5.2.3 外围护结构保温层位置
        5.2.4 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5.3 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5.3.1 夏热冬冷地区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取值争议分析
        5.3.2 软件设置
        5.3.3 结果分析
    5.4 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5.4.1 软件设置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布置
        6.2.1 实验对象
        6.2.2 被动式节能改造内容
        6.2.3 实验器材
        6.2.4 测试方案
    6.3 房屋性能检测
        6.3.1 建筑整体气密性检测
        6.3.2 热桥检测
    6.4 室内自然温湿度监测结果
        6.4.1 自然室温
        6.4.2 自然相对湿度
    6.5 全年电耗监测结果
        6.5.1 连续用能
        6.5.2 间歇用能
    6.6 本章小结
7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性能综合分析
    7.1 引言
    7.2 三套技术差异分析
    7.3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效果分析
        7.3.1 各项被动式技术在超低能耗建筑中的节能贡献率
        7.3.2 三类建筑全年能耗差异比较
        7.3.3 不同建筑模型的能耗计算结果
    7.4 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室内环境分析
        7.4.1 三类建筑全年室内自然温湿度对比
        7.4.2 夏热冬冷地区室内舒适区间探讨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医院建筑能耗拆分与基准能耗修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2 能耗拆分方法研究
    2.1 能耗账单的季节拆分法
    2.2 运行时间法
    2.3 三种能耗拆分方法对比分析
    2.4 运行时间法中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的修正
    2.5 修正后的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能源折算和能耗评价指标研究
    3.1 常见的能源折算方法
    3.2 医院建筑常见的能耗评价指标
    3.3 三甲医院建筑能耗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4 三甲医院能耗评价指标的确定与修正
    3.5 三种能源折算方法对比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准能耗确定方法研究
    4.1 基准能耗确定的原则
    4.2 常见基准能耗确定方法
    4.3 两种基准能耗确定方法对比分析
    4.4 能耗变化趋势下基准能耗系数修正法
    4.5 本章小结
5 节能量核定方法研究
    5.1 节能量核定的原则
    5.2 常见的节能量核定方法
    5.3 三种节能量核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6)建筑室外设计计算条件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建筑与气候
    1.2 被动式建筑设计气候资源利用潜能
        1.2.1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采暖设计的发展与现存问题
        1.2.2 被动式通风降温气候资源的研究与现存问题
    1.3 建筑气候分析与现存问题
        1.3.1 建筑气候分析
        1.3.2 现存问题
    1.4 建筑节能与室外设计计算条件
        1.4.1 建筑用能
        1.4.2 建筑节能工作
        1.4.3 传统室外设计计算条件发展与现存问题
    1.5 关键科学问题
    1.6 论文框架
2 基础气象数据的处理与转换
    2.1 地面气象观测条件与室外设计计算数据需求
        2.1.1 地面气象观测状况
        2.1.2 室外设计计算条件数据需求
    2.2 基础气象数据质量控制原则
    2.3 逐时空气温度的计算
        2.3.1 逐时温度计算方法
        2.3.2 逐时温度计算结果
        2.3.3 结论
    2.4 湿球温度的计算
        2.4.1 试算法
        2.4.2 牛顿迭代法
        2.4.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统计结果
        2.4.4 结论
    2.5 本章小结
3 被动式建筑设计气候资源潜能研究
    3.1 基于不同气候区划的日总太阳辐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3.1.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与太阳能气候分区
        3.1.2 质量控制与数据汇总
        3.1.3 人工神经网络(ANN)
        3.1.4 单个台站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差分析
        3.1.5 比较与讨论
        3.1.6 结论
    3.2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设计气候资源
        3.2.1 基础气象数据与质量控制
        3.2.2 南向垂直面总辐射与采暖度日数计算方法
        3.2.3 太阳辐射与空气温度的长期变化规律
        3.2.4 辐射温差比计算与分布
        3.2.5 结论
    3.3 风速威布尔(Weibull)分布及建筑降温风能密度
        3.3.1 数据汇总与质量控制
        3.3.2 韦布尔(Weibull)参数估计方法
        3.3.3 韦布尔(Weibull)参数估计结果
        3.3.4 夏季建筑通风风能密度分布
        3.3.5 结论
    3.4 被动式居住建筑风能利用降温潜能
        3.4.1 原始气象数据质量控制
        3.4.2 供冷期与风功率密度
        3.4.3 供冷天数计算与空间化呈现
        3.4.4 供冷期内风功率密度空间化分布
        3.4.5 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适应性热舒适模型的自然通风房间供冷季气候分析
    4.1 建筑气候分析方法与适应性热舒适评价指标
        4.1.1 建筑气候分析方法
        4.1.2 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
    4.2 自然通风房间室内操作温度
        4.2.1 计算方法
        4.2.2 建筑基本信息与设定参数
    4.3 室内操作温度结果与建筑气候分析
        4.3.1 哈尔滨
        4.3.2 北京
        4.3.3 武汉
        4.3.4 昆明
        4.3.5 广州
    4.4 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气候变化对室外设计计算条件的影响分析研究
    5.1 不同气候区代表城市的选择
    5.2 室外温度和焓值的长期变化趋势
    5.3 室外设计条件的波动
        5.3.1 “同时发生”参数
        5.3.2 室外设计条件的逐年波动
        5.3.3 气候变化对极端冷热负荷的影响
        5.3.4 统计时长
    5.4 室外设计计算条件与系统设备运行
    5.5 结论
    5.6 本章小结
6 建筑室外设计计算条件确立依据与优化建议研究
    6.1 暖通空调设计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确立依据与优化探讨
        6.1.1 室外设计计算温度统计方法的确立依据
        6.1.2 暖通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统计方法优化分析
    6.2 建筑热工设计室外计算参数确立依据与优化建议探讨
        6.2.1 建筑热工设计室外计算参数统计方法的确立依据
        6.2.2 建筑热工设计室外计算参数优化建议探讨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7.2 未尽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基本术语
博士学习阶段的研究成果与主要研究工作

(7)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用能分析
    2.1 重庆市能耗监管平台概况
        2.1.1 工作介绍
        2.1.2 监测内容简介
        2.1.3 数据上传现状
    2.2 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总用能现状
    2.3 重庆市典型公共建筑能耗数据分析
        2.3.1 办公建筑
        2.3.2 商场建筑
        2.3.3 宾馆饭店建筑
        2.3.4 文化教育建筑
        2.3.5 医疗卫生建筑
    2.4 本章小结
3 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现状分析
    3.1 节能改造概况
    3.2 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3.2.1 围护结构
        3.2.2 照明系统
        3.2.3 空调系统
        3.2.4 供配电系统
        3.2.5 室内用电设备
        3.2.6 其他
    3.3 节能量核定现状
        3.3.1 节能量核定工作及方法介绍
        3.3.2 节能量核定存在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集中空调系统重点改造技术效果分析
    4.1 集中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4.1.1 集中空调系统主要结构
        4.1.2 集中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4.2 集中空调系统变频节能原理分析
        4.2.1 变频技术节能基础理论
        4.2.2 冷冻水系统节能分析
        4.2.3 冷却水系统节能分析
        4.2.4 空调风系统节能分析
    4.3 集中空调系统变频改造节能效果分析
        4.3.1 节能效果判断指标
        4.3.2 节能量计算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改造前节能诊断
        5.2.1 能耗分析
        5.2.2 建筑围护结构分析
        5.2.3 空调系统分析
        5.2.4 照明系统分析
        5.2.5 室内用电设备分析
        5.2.6 其他用能系统分析
    5.3 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5.3.1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
        5.3.2 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5.4 节能改造效果分析
        5.4.1 空调系统
        5.4.2 照明系统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8)夏热冬冷地区商业综合体能耗分析及节能空调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3 我国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夏热冬冷地区商业综合体能耗调查分析
    2.1 夏热冬冷地区的基本参数
        2.1.1 建筑节能季节划分
        2.1.2 围护结构基本参数
    2.2 商业综合体建筑能耗调研策略
        2.2.1 能耗数据来源的方式及内容
        2.2.2 能耗调研结果处理依据
    2.3 能耗调查数据统计
        2.3.1 武汉商业综合体建筑能耗数据统计
        2.3.2 其他典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能耗数据统计
        2.3.3 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业综合体模型建立及建筑能耗分析
    3.1 建筑气候条件及概况
        3.1.1 武汉市气候条件
        3.1.2 建筑概况
    3.2 能耗分析软件介绍
        3.2.1 DeST的发展概况
        3.2.2 DeST与其他模拟软件的对比
    3.3 模型的建立
        3.3.1 建筑能耗的调查结果
        3.3.2 建筑模型的建立
    3.4 能耗计算
    3.5 节能空调技术的探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业综合体中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
    4.1 大温差空调水系统的应用
        4.1.1 大温差条件下的冷源选择
        4.1.2 大温差工况对末端设备的影响
        4.1.3 其他代表区大温差系统节能性
    4.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应用研究
        4.2.1 武汉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变风量技术的应用
        4.2.2 其他代表区商业综合体建筑中变风量技术的应用
    4.3 排风热回收技术的应用
        4.3.1 武汉市商业综合体建筑中排风热回收技术的应用
        4.3.2 其他代表区商业综合体建筑中排风热回收技术的应用
    4.4 过渡季冷却塔供冷技术的应用研究
    4.5 空调系统运行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集中冷热源在商业综合体空调系统节能中的应用研究
    5.1 集中冷热源
    5.2 冷热源的组合形式
    5.3 冷热源的负荷率的最佳搭配
    5.4 提高冷热源的灵活性
        5.4.1 集中冷热源存在的问题
        5.4.2 提高冷热源灵活性——“值班系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能效测评与能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空调节能的迫切性
        1.1.2 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路线及创新点
        1.5.1 研究路线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测试的依据与方法
    2.1 地源热泵系统相关能效指标计算方法
        2.1.1 热泵机组性能指标---性能系数
        2.1.2 典型季节热泵系统能效比
        2.1.3 输送设备效率
        2.1.4 水系统输送能效比
    2.2 能效测试
        2.2.1 测试流程
        2.2.2 测试内容
        2.2.3 测试条件
        2.2.4 测试方法
    2.3 能效测试的误差来源及仪器准确度
        2.3.1 能效测试的误差来源
        2.3.2 测试仪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武汉地区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测评
    3.1 武汉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
        3.1.1 武汉地区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情况
        3.1.2 武汉地区地源热泵技术应用的基本情况
    3.2 地源热泵系统项目概况
    3.3 地源热泵系统能效分析
        3.3.1 室内外热湿环境
        3.3.2 输送设备效率
        3.3.3 水系统输送能效比
        3.3.4 热泵系统能效分析
        3.3.5 机组性能指标-热力学完善度
        3.3.6 部分负荷下的系统能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源热泵系统的效益分析
    4.1. 节能效益
        4.1.1 建筑全年累计冷热负荷
        4.1.2 系统年耗能量
        4.1.3 节能量及节能率
    4.2 环境效益
        4.2.1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4.2.2 环境效益分析
    4.3 经济效益
        4.3.1 单位投资增量
        4.3.2 项目费效比
        4.3.3 静态投资回收期
    4.4 典型案例---某新建生产科研综合楼地源热泵系统测评报告
        4.4.1 热泵系统性能检测
        4.4.2 热泵系统能效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测试及故障诊断
    5.1 测试仪器选择及测试误差
        5.1.1 温度测试原理及测试误差
        5.1.2 流量测试原理及测试误差
        5.1.3 功率测试原理及测试误差
    5.2 测试仪器的安装
        5.2.1 温度测试仪器安装
        5.2.2 流量测试仪器安装
        5.2.3 功率测试仪器安装
    5.3 故障诊断
        5.3.1 仪表故障
        5.3.2 系统缺水
        5.3.3 过滤器堵塞
        5.3.4 地源侧与用户侧串水
        5.3.5 管道气堵
        5.3.6 机组旁通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影响系统能效的因素分析
    6.1 影响系统能效的因素
    6.2 地源热泵系统试验平台概述及试验方案
        6.2.1 地源热泵系统试验平台概述
        6.2.2 地源热泵系统试验方案
    6.3 试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6.3.1 数据处理方法
        6.3.2 管径、管路类型试验
        6.3.3 流速试验
        6.3.4 水泵控制试验
        6.3.5 地源侧供回水温度试验
    6.4 冷热源系统用户侧对系统能效的影响—大温差小流量
    6.5 典型工程案例——地下土壤热失衡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附录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10)武汉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能耗定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我国医院的发展
    1.3 我国医院的分类
        1.3.1 按医院等级分类
        1.3.2 按医院业务范围分类
        1.3.3 按医院经营性质分类
        1.3.4 按医院资产所有制分类
    1.4 国内外医院的用能现状
        1.4.1 国外医院的用能现状及节能措施
        1.4.2 国内医院的用能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医院建筑节能潜力分析
    2.1 武汉地区医院建筑概况
    2.2 武汉地区医院用能情况
        2.2.1 武汉地区医院用能现状
        2.2.2 武汉地区医院用能特点
    2.3 典型门诊建筑节能潜力分析
        2.3.1 典型门诊建筑用能系统概况
        2.3.2 典型门诊建筑的能源审计结果
        2.3.3 典型门诊建筑的节能潜力分析
        2.3.4 典型门诊建筑的综合节能改造方案分析
    2.4 典型住院建筑节能潜力分析
        2.4.1 典型住院建筑用能系统概况
        2.4.2 典型住院建筑的能源审计结果
        2.4.3 典型住院建筑的节能潜力分析
        2.4.4 典型门诊建筑的综合节能改造方案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院能耗定额制定方法的研究
    3.1 医院能耗的相关性分析与评价指标
        3.1.1 医院能耗与医院总建筑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3.1.2 医院能耗与医院床位数的相关性分析
        3.1.3 医院能耗与医院年门诊量的相关性分析
        3.1.4 医院能耗与年住院量的相关性分析
        3.1.5 医院能耗的评价指标
    3.2 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的制定方法
        3.2.1 参数估计法
        3.2.2 定额水平法
        3.2.3 实测分析法
        3.2.4 模拟分析法
        3.2.5 其他方法
    3.3 医院能耗定额制定方法的研究
        3.3.1 按照医院等级制定
        3.3.2 按照医院能耗分布制定
        3.3.3 按照医院床位数分段制定
    3.4 武汉地区三级综合医院的能耗定额的研究
        3.4.1 武汉地区三级综合医院的能耗定额值
        3.4.2 医院能耗定额的修正方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制度的实施与管理
    4.1 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的定义与特点
    4.2 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结构
        4.2.1 能耗统计制度
        4.2.2 能源审计制度
        4.2.3 能耗定额制度
        4.2.4 超定额加价制度
        4.2.5 能效公示制度
    4.3 实施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制度的基础工作
        4.3.1 能源分项计量系统
        4.3.2 能耗实时监测平台
        4.3.3 超定额加价制度
        4.3.4 监管高能耗建筑
        4.3.5 能耗定额的动态维护
    4.4 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制度的管理办法
        4.4.1 政府管理行为
        4.4.2 建筑业主管理行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四、武汉地区集中空调系统节能对策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建筑终端能耗标准化修正及评定方法研究[D]. 李昊翼. 山东建筑大学, 2021(02)
  • [2]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D]. 刘科. 东南大学, 2021
  • [3]寒冷地区三甲医院能耗分布与建筑布局节能设计研究[D]. 石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研究[D]. 傅新. 浙江大学, 2019(01)
  • [5]医院建筑能耗拆分与基准能耗修正研究[D]. 薛俐.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6]建筑室外设计计算条件基础科学问题研究[D]. 霍旭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7)
  • [7]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效果分析[D]. 黄渝兰. 重庆大学, 2016(03)
  • [8]夏热冬冷地区商业综合体能耗分析及节能空调技术应用[D]. 杨美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3)
  • [9]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能效测评与能效影响因素的研究[D]. 马勇. 武汉科技大学, 2013(05)
  • [10]武汉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能耗定额的研究[D]. 杜然. 武汉科技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武汉地区集中空调系统节能对策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