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草甘膦中毒的治疗体会

牛草甘膦中毒的治疗体会

一、牛草甘磷中毒的治疗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韩琴,李四生,姚莉[1](2022)在《急性草甘膦中毒的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急性草甘膦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3例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1例;平均年龄(55.86±17.60)岁;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全因死亡12例(16.4%)。按照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在急性草甘膦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73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年龄、首次医疗接触(FMC)、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氯、白细胞、凝血时间均大于存活组,钾低于存活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白细胞、凝血时间、年龄及接触医疗时间为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创建新的预测模型:-21.559+0.054×GGT(U/L)+0.253×白细胞(×109/L)+0.593×凝血时间(s)+0.103×年龄(岁)(>70岁=1,<70岁=0)+1.656×FMC(2 h以内=1、2~6 h=2、6 h以上=3);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AUC为0.900,临界值为0.622,此时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70.5%,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结论:GGT、白细胞、凝血时间、年龄及接触医疗时间是预测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对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陈隆望,卢中秋[2](2019)在《急性中毒诊治热点与关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中毒是我国常见急症,呈现发病率高、毒物种类多、区域差异大、季节变化明显等特点。多数急性中毒缺乏规范的诊治方案,导致急性中毒救治困难、病死率高,社会危害大。本文主要阐述有机磷中毒、敌草快中毒、毒蕈中毒、甲醇中毒、海洋生物毒素中毒等近几年常见急性中毒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我国急性中毒救治水平,造福患者。

肖康[3](2019)在《466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人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5年466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农药中毒提供依据,为本地区急性农药中毒的诊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诊断为急性农药中毒的466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描述分析其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人来源、居住地、毒物种类、中毒时间、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住院时间和转归。结果共收集了近5年466名急性农药中毒住院病人。其中,2014年105例,2015年115例,2016年97例,2017年74例,2018年75例。急性农药中毒住院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纳入的466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人中,男性有211人(45.28%),女性有255人(54.72%),男女比例为1∶1.21。病人年龄分布在50-69岁者居多,占35.62%。中毒病人主要来自农村地区(90.99%)。中毒病人中农民人数超过一半(56.87%)。文化程度主要为小学及以下学历者(61.16%)。急性农药中毒的原因分为自杀和意外,自杀是急性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73.39%)。口服是最常见的中毒方式(94.64%)。急性农药中毒的主要毒物为抗凝血类杀鼠剂(29.40%),其次为有机磷杀虫剂(25.75%)。急性农药中毒以夏季多发。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6.04±5.30)天。有150人接受了血液净化治疗(32.19%)。466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人治疗有效率达92.27%。治愈率为47.85%,好转率为42.27%,死亡率为2.36%,拒绝治疗率为6.44%,转诊率为1.07%。死亡的病人主要是有机磷杀虫剂中毒6人(5.00%)和百草枯中毒4人(33.33%)。结论急性农药中毒病人以老年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农村地区多发,夏季多发,中毒病人多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者。自杀是急性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中毒方式主要为口服中毒。最常见的毒物为抗凝血类杀鼠剂,其次为有机磷杀虫剂。可根据这些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张璐[4](2019)在《ICU急性中毒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ICU急性中毒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HA-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并与非中毒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对照,分析两者的异同和原因以及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为期8年的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收集我院ICU住院患者从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血培养阳性的病例资料。按照HA-BSI患者是否诊断为急性中毒分成两组,分别为中毒组和非中毒组。结果368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例数213例,其中急性中毒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的病例数42例,非急性中毒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例数171例。213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标本共分离出55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的数量最多363株(66.0%),其次是革兰氏阳性菌160株(29.1%)、真菌27株(4.9%),MDR、XDR、PDR的分离率分别为36.9%、5.0%、3.6%。42例急性中毒HA-BSI患者(简称中毒组)的血标本共培养出89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的数量最多63株(70.8%),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革兰氏阳性菌23株(25.8%),分别是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微球菌,真菌3株(3.4%),以光滑念珠菌为主,MDR、XDR、PDR分离率分别为45.7%、8.6%和5.7%。171例非中毒HA-BSI患者(简称非中毒组)的血标本共分离出461株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的比例最高为65.1%,其次是革兰氏阳性菌(29.7%)、真菌(5.2%),MDR、XDR、PDR的分离率分别为49.6%、11.6%、14.8%。两组在革兰氏阴性菌分布情况存在差异(P=0.000),进一步分析发现中毒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比例高于非中毒组;两组间病原菌耐药性存在差异(P=0.020),与非中毒组相比,中毒组非MDR菌比例高,PDR菌比例低;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在性别和年龄分布、机械通气、深静脉导管、引流管的置入、血液净化、手术、昏迷、输血、血流感染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基础疾病和合并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非中毒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中毒组患者。结论1.我院ICU急性中毒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谱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其次是革兰氏阳性菌,分别是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少数为真菌,以光滑念珠菌为主。2.通过对中毒组和非中毒组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进行比较发现,中毒组患者病原菌谱与非中毒组大致相同,但在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布上略有差异,非中毒组排在前两位的病原菌与中毒组一致,但第三位的是大肠杆菌,中毒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比例高于非中毒组。3.耐药性方面:急性中毒血流感染患者的革兰氏阴性菌相比于革兰氏阳性菌更易出现XDR和PDR,且中毒组非MDR菌的比例高于非中毒组,PDR菌的比例低于非中毒组。4.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对比分析发现,中毒组患者血液净化、深静脉的置管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高于非中毒组,这可能部分解释了条件致病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产酸克雷伯菌感染的比率高的原因,非中毒组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复杂,各导管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更长,这可能与其PDR菌发生率更高有关。

柳红霞[5](2019)在《典型有机磷农药对大型溞、水丝蚓和锦鲫的毒性及降解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有机磷农药(OPPs)具有高效、快速、广谱、半衰期短(几天至几十天)、易降解等特点,已经作为有机氯农药的替代产品在除草、杀虫及杀菌等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占农药总用量的50%以上。然而,随着OPPs的不断使用,暴露出了很多环境问题,如高残留、毒性强等。农田土壤中的残留农药容易被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对地下水、地表水、江河、湖泊以及近岸海域等造成了严重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效应,进而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本论文对农业使用广泛的OPPs开展生物毒性及氧化去除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期为有机磷农药对水生生物毒性机理和风险评价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研究了9种典型OPPs(乐果、乙酰甲胺磷、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草甘膦、毒死蜱、丙溴磷、杀扑磷)对水生生物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霍普水丝蚓(L.hoffmeisteri)的急性毒性的测定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的建立。毒性结果发现这两种水生生物对OPPs的生物敏感性不同,对于大部分的OPPs而言,D.magna比L.hoffmeisteri更为敏感,并且两者的急性毒性数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另外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与毒性的关系,建立了QSAR方程。结果显示,OPPs对Daphniamagna和L.hoffmeisteri的毒性主要都与化合物的电子性质(尤其是P原子的电正性)有关。综合生物安全分数结果与单一生物毒性相比,毒性顺序存在区别,也进一步说明,评价某污染物的毒性时,需综合考虑不同生物的差异。(2)采用锦鲫鱼(Carassiu auratus)作为水生模式动物评估了9种常用的OPPs的氧化应激效应毒性。选取的OPPs浓度为0.1 mg/L和1 mg/L(乐果、乙酰甲胺磷、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及0.1 mg/L和0.01 mg/L(草甘膦、毒死蜱、丙溴磷、杀扑磷),暴露时间分别为4天和15天。首先测定了鱼体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三个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表明,暴露4天后,草甘膦、毒死蜱和杀扑磷显着诱导增强了SOD酶活性,而随着暴露时间延长15天后,草甘膦、毒死蜱和杀扑磷呈现出抑制效应。对于GSH和MDA,几乎所有暴露组均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即在4d时显着增强,而15d后被明显抑制。这主要是由于锦鲫在长时间暴露后可以产生过量的活性氧(ROS),最终导致鱼体肝脏氧化损伤。最后采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法(IBR)来评估OPPs的总体氧化损伤效应。结果发现,OPPs对鱼体肝脏的氧化损伤的大小顺序为:丙溴磷>毒死蜱≈草甘膦>辛硫磷>敌敌畏>敌百虫。(3)选取乙酰胆碱酶(AChE)作为神经毒性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了 OPPs对锦鲫脑中AChE活性的抑制作用。将锦鲫在不同浓度下暴露,分别测定其AChE的活性,并分析AChE的活性与暴露农药的种类、浓度和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利用Surflex-Dock分子对接技术将9种OPPs分别与乙酰胆碱酶进行对接。结果发现,除丙溴磷外,其余OPPs打分最高的构象都与受体间有氢键形成,且在返回的20个构象中,未形成氢键的个数都在10以下,说明了氢键在OPPs对AChE的抑制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形成氢键的氨基酸存在于活性口袋的各区域(催化三联体、胆碱结合位点、氧阴离子洞和外周阴离子位点)。由此我们推测各农药与受体乙酰胆碱酶作用时存在差异。(4)采用高铁酸钾(Fe(Ⅵ))氧化技术研究对硫磷(PTH)的降解机理和毒性变化情况。在[Fe(Ⅵ)]:[PTH]=15:1,T=25℃,pH=7.0的条件下,结果发现5mg1的PTH在30s内的去除率达到99%,另外水质因子HC03-、Ca2+、Cu2+、Fe3+和HA等对Fe(Ⅵ)氧化PTH的去除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LC-Q-TOF-MS对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进行鉴定,共发现6种氧化产物,其反应路径是以酯键断裂和硫氧取代反应为主。此外,采用发光细菌评估了 Fe(Ⅵ)氧化PTH过程中反应溶液的毒性变化情况,发现Fe(Ⅵ)氧化过程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PTH的潜在生态风险。(5)进一步研究了Fe(Ⅵ)氧化毒死蜱(CPF)的降解机理并考察了环境因子对其去除效率的影响。首先研究了pH值、氧化剂量、温度、典型阴阳离子、腐植酸(HA)等一系列环境因素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l-、SO42-、NO3-、HCO3-、Fe3+、Cu2+和NH4+对Fe(Ⅵ)氧化CPF的降解效率均无影响,但Ca2+、Mg2+和HA会显着抑制CPF的降解率。通过LC-MS分析和毒性评估结果表明,P=S键的氧化、C-O键的断裂和羟基取代反应是Fe(Ⅵ)降解毒死蜱的三个主要反应路径,并且该氧化技术对水体中毒死蜱的毒性去除非常有效。根据分子轨道理论计算得到CPF的前线电子密度和总电荷分布,进一步验证了反应路径的准确性。此外,考察了毒死蜱在实际环境水体中的氧化降解,发现1μM的毒死蜱在自来水、河水和合成废水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际水体中也能够高效的去除。(6)利用零价铁(Fe0)活化过硫酸钠(PS)技术有效降解有机磷农药杀螟硫磷(FNT)。实验发现Fe0的加入显着提高了 PS对FNT的氧化效率,淬灭实验结果表明SO4-是导致FNT在Fe0/PS体系中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水体中普遍存在的腐殖酸(HA)和HC3-对Fe0/PS体系中FNT的降解存在明显抑制作用。通过HPLC-MS分析检测到12种FNT的降解产物,其中大部分为羟基化衍生物。通过理论计算FNT分子的最高占有轨道电荷密度2∑(CriHOMO)2值成功地预测了SO4-攻击FNT分子的活性位点。最后,EPA推荐的ECOSAR毒性预测程序表明,Fe0/PS处理技术可以明显降低水体中FNT的生态毒性效应。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前三部分是针对有机磷农药的水生生物毒性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系列有机磷农药生物毒性的QSAR模型和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可以有效的预测其他大量有机磷农药的生物毒性,可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后三部分对三类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进行氧化降解研究,系统探索了它们在水环境中的降解过程以及毒性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高铁酸盐和过硫酸盐氧化技术能够高效降解去除有机磷农药,且实际环境水体中的水质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降解过程,同时发现在降解过程中其生物毒性也明显降低。这些结果可为实体环境中有机磷的环境转化行为及归趋提供参考信息,具有实际环境意义。

郭伟[6](2019)在《血液灌流对百草枯浓度的清除效果及预后观察》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百草枯(Paraquat,PQ)毒理机制复杂,中毒患者往往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死亡,抢救难度大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几年随着救治经验的积累以及对毒理特性的掌握,患者救治成功率较以往提高,但重度中毒仍然存在极高的死亡率。百草枯救治方案包括胃肠道清洗、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抗纤维化治疗等,其中HP是抢救百草枯中毒应用最为广泛及重要的手段。由于部分医疗单位缺乏百草枯毒物检测条件,医生往往依据经验判断HP的使用频次及强度,标准化HP尚未达成共识。此外,在中毒剂量相同情况下,同样频次灌流患者预后有较大的差异性,患者消化道清洗时间、治疗是否规范、发生器官损害的部位等因素均与预后密切相关。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通过体外循环方式清除药物、毒物、代谢产物,达到纠正内环境紊乱的抢救技术,包括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WH)、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等。在CBP期间常见穿刺出血、滤器凝血、血小板下降、低血压,寒颤及过敏等并发症。目的本文通过HP前后百草枯浓度的变化以确定合理的HP频率;对HP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原因予以总结分析;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逐一讨论为临床救治百草枯提供指导。方法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齐鲁医院急诊中毒科79例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37.8±17.1岁。患者均为经口服用浓度20%的百草枯水剂中毒,口服剂量58.8±48.3ml,平均洗胃时间6.7±6.1h。抢救方案包括消化道洗消、HP、还原型谷胱甘肽、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采用“2-1-1”HP方案,入院行首次HP,6至8h行第2次HP,48h内行第3次HP,72h内行第4次HP。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检测患者HP前、后血浆百草枯浓度的变化,并计算浓度下降率评估清除疗效。HP期间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统计CBP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2014年“泰山共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统计脏器损害与中毒程度相关性。以21天出院并至少随诊6个月以上为治愈标准,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痊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服毒量、洗胃时间、HP频率、入院PH值、乳酸,APACHEII评分、SIPP、合并基础病比例、白细胞绝对值(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淋巴细胞绝对值(L)、淋巴细胞百分比(L%)的状况,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HP前后血浆百草枯浓度变化:HP前血浆百草枯浓度分别为1.94±3.55ug/ml、0.80±1.43ug/ml、0.47±0.63ug/ml、0.31±0.45ug/ml;HP后浓度为0.93±2.34ug/ml、0.36±0.64ug/ml、0.19±0.33ug/ml、0.09±0.19ug/ml,百草枯浓度有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前后百草枯浓度下降率变化:单次HP百草枯浓度分别下降37.4±32.6%、50.5±39.5%、60.9±35.5%、84.3±29.6%,浓度下降率变化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HP后总浓度下降率分别为37.4士32.6%、60.9±37.0%、78.5±25.1%、97.2±5.1%,总浓度下降率变化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P期间患者生命体征观察:HP前患者体温36.7±0.58℃、SP02 96.9±2.1%,患者体温、SP02在HP过程中未见显着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前患者心率86.0±11.2次/分、平均动脉压95.6±12.5mmhg,HP30min后心率上升至90.5±12.2次/分,平均动脉压下降至75.1±8.O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BP期间并发症观察:CBP期间血流动力学紊乱4例、股静脉血栓2例、滤器凝血2例、导管引血不畅1例、皮下血肿1例、过敏1例,未见滤器破膜漏血、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寒颤、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5.中毒程度与器官损害观察:轻度与重度中毒患者在肝功能损害发生比例上有较大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中毒患者发生肺纤维化比例显着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比例显着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合并心脏或神经系统损害比例显着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痊愈组与死亡组患者比较:痊愈组与死亡组在年龄、性别、洗胃时间、灌流频率、合并基础病比例上无显着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患者入院PH值、乳酸、APACHEII评分、SIPP评分、口服剂量、肠道洗消时间、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淋巴细胞计数(L)、淋巴细胞百分比(L%)与死亡患者相比有较显着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P可显着降低血浆百草枯浓度,经过4次HP后药物浓度下降至较为安全范围,其中24小时内重复HP作用较为显着;2.HP30min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减慢血流速度、补液等干预措施可改善症状,HP对患者体温、SP02无显着影响;3.CBP存在股静脉血栓、凝血、导管引血不畅、皮下血肿、过敏等并发症,应加以预防并及时处理;4.患者脏器损害发生比例与中毒程度具有相关性,靶器官损害对预后有重要意义;5.血气PH值、乳酸、APACHEII评分、SIPP评分、口服剂量、肠道洗消时间、外周血细胞计数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姜雯娟,菅向东[7](2018)在《重度百草枯合并草甘膦中毒成功抢救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因2017年12月14日22:00口服百草枯、草甘磷各约50ml,全部咽下,服药后出现胃烧灼感,伴恶心、呕吐数次,6h后到当地医院洗胃、补液、利尿、对症支持治疗,于2017年12月15日23:30入齐鲁医院,入院当日患者主要表现为口咽部及上腹部疼痛,无喘憋症状。查体:T36.7℃,P 104次/min,R 20次/min,血压138/97mmHg(1mmHg=0.133kPa),血氧饱和度95%。

关雪利,符美芳[8](2017)在《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有机磷中毒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有机磷中毒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下的安全风险护理管理;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安全事件、并发症、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安全事件、并发症、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有机磷中毒患者风险管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有助于护士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减少护理盲目性,增加安全性,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邢茜[9](2017)在《仁济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仁济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目的回顾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2016年我院急诊科1184例急性中毒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中毒原因、中毒途径、毒物类型、入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80例急性中毒住院治疗患者,对其性别、年龄、中毒原因、毒物类型、医保类型、住院类型、特殊治疗(血液净化、机械通气)、住院天数、转归、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1184例急性中毒就诊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68:1)。患者中位年龄36(28,52)岁,高发年龄段为20-59岁(81.25%),居第一位的年龄段为20-29岁(26.69%)。中毒原因以意外中毒(63.43%)最多,近3年意外中毒患者逐年增多,中位年龄36岁,男性多于女性,以酒精中毒为主;自杀患者(14.36%)人数近6年增长缓慢,中位年龄为42.5岁,女性多于男性,以农药、药物、化工用品中毒为主;意外中毒与自杀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毒途径以消化道摄入(99.49%)为主。毒物类型以酒精(56.07%)、药物(28.50%)、农药(9.70%)为主;其中药物中毒中安眠药(19.23%)居首位,农药中毒中百草枯(34.78%)、有机磷(23.48%)占前两位。酒精中毒男性患者居多(80.75%),中位年龄35岁,好发于1月,近4年中毒人数逐年递增。药物中毒女性患者居多(64.79%),中位年龄38岁。农药中毒女性患者居多(56.52%),中位年龄36岁,好发于夏季,中毒人数逐年减少。(2)以上急性中毒收治住院患者共80例,男性少于女性(1:1.22)。患者平均年龄(45.50±20.34)岁,高发年龄段为20-59岁(68.75%),居第一位的年龄段为20-29岁(20.00%),其次是30-39岁(18.75%)。毒物类型以农药(43.75%)、药物(40.00%)为主。农药中毒以自费患者为主,毒物类型以百草枯(45.71%)、有机磷(42.86%)为主,中位住院天数为8天;药物中毒以医保患者为主,毒物类型以安眠药(50.00%)中毒居多,中位住院天数为7.5天。68.75%的住院患者收入重症监护室,毒物类型以农药中毒、药物中毒居多;31.25%收入普通病房。住院患者中,农药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构成比(14.29%)高于其他毒物类型;农药中毒、药物中毒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构成比较高,分别为8.57%、15.63%。年龄(OR=0.848,P=0.021)、住院天数(OR=0.844,P=0.049)是转归的保护因素;住院天数(β=0.647,P=0.000)、是否血液净化(β=-0.234,P=0.010)、年龄段(β=0.230,P=0.010)、住院类型(β=-0.211,P=0.026)对住院费用有影响。结论我院接诊急性中毒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偏多,意外中毒为主,毒物类型以酒精、药物、农药为主。住院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是转归的保护因素。住院患者年龄越大、住院天数越长、入住重症监护室、进行血液净化,住院费用越高。第二部分益赛普治疗中毒性肝损伤3例背景急性中毒是肝功能损伤的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病例报道本文回顾了3例因胃肠道症状就诊的中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是毒蕈毒素鹅膏毒肽中毒,还有1例是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密切监测其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予皮下注射益赛普,辅以常规保肝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讨论中毒性肝损伤缺乏安全高效的治疗措施,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急性肝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基础研究证实了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可以阻断炎症级联反应对重要脏器的损害。益赛普为中毒性肝损伤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中毒性肝损伤并未被纳入益赛普的适应症中,仍需要更多的实验与研究来提供依据。第三部分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进展急性中毒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世界各国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急性中毒的治疗措施主要有: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导泄、全肠灌洗、强化利尿、改变尿液酸碱度、体外血液净化、氧疗与高压氧疗、特效解毒剂、机械通气等。急诊医师需要更加重视急性中毒的循证医学证据,增加国内中毒救治经验的国际认可度,同时规范急性中毒患者的诊治,降低病死率。

张超[10](2016)在《我国农民的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健康影响与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对减少农作物病虫草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不断提高的农药施用水平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农药施用对农民的健康影响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农药施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存在严重的农药施用不当。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对我国农户层面的实地调查和健康检查,详细总结我国农民农药施用行为的特点及趋势,分析农药施用对我国农民的健康影响,并探讨农药施用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干预效果,为政府制定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农药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我们在2012-2014年期间对我国广东省、江西省和河北省随机选取的246个农户进行基本信息实地调查、农药施用跟踪调查以及两次健康检查,并采用试验经济学方法对样本农户进行农药施用行为干预试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农药施用现状及趋势,以及样本农户的农药施用特点和在防治不同农作物病虫草害时的农药施用行为特点。其次,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农药的施用对农民血常规、血生化和周围神经传导指标的影响。再次,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农民农药施用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农药施用行为干预的效果。最后,本文根据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农药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研究结论:(1)我国农药施用量持续上升,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农药施用量存在巨大差异。(2)样本农户中,杀虫剂施用量最大,其次为除草剂和杀菌剂。在非除草剂中,有机磷类和有机氮类农药施用量较大。样本农户施用的低毒农药最多,高毒农药的施用量较少。此外,农民在防治部分病虫草害时农药施用过量,但对部分病虫草害的防治明显不足。(3)不同类型的农药施用对农民的健康影响存在差异。其中,草甘膦不会对农民健康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其他除草剂会增加农民血液系统异常、肾功能损害以及叶酸流失等风险。有机磷类、有机硫类和有机氮类非除草剂农药均会损害肝功能,且有机磷类和有机氮类农药对农民周围神经系统存在明显损害。(4)农药施用健康影响信息反馈、性别、年龄、非农劳动比例、种植结构以及病虫草害风险估计等是农民农药施用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背景下,单纯从技术角度对农民进行农药施用行为干预并不能引导农民显着减少农药施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点主要的政策建议:(1)在目前农业生产技术约束下,加大力度推动低毒、微毒农药产品开发以替代高毒农药的施用。(2)加强全国农药施用情况及病虫草害监测,构建覆盖全国范围的农药施用情况及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及时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病虫草害预防信息,减少农民的病虫草害风险误判。(3)建立农民健康监测和健康培训机制,确保农民不仅能够及时获取农药施用对自身健康影响的相关信息,而且能够不断提高维护自身健康水平的现代农业生产意识。(4)推动我国“自上而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全面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二、牛草甘磷中毒的治疗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牛草甘磷中毒的治疗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草甘膦中毒的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3.1 基本资料收集
        1.3.2 治疗方法及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急性草甘膦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2.2 急性草甘膦中毒预后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3 GGT、白细胞、凝血时间、年龄及接触医疗时间预测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死亡的价值比较
3 讨论

(2)急性中毒诊治热点与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机磷中毒
    (一) 洗胃
    (二) 阿托品的应用
    (三) 血液灌流
二、敌草快中毒
三、毒蕈中毒
    (一) 毒蕈种类繁多, 毒物复杂, 检测能力滞后
    (二) 毒蕈中毒缺乏规范的诊疗方案
四、甲醇中毒
    (一) 血液净化
    (二) 解毒剂的应用
五、海洋生物毒素中毒
    (一) 救治关键
    (二) 解毒药的探索
六、小结与展望
    (一) 制定专家共识, 规范临床救治
    (二) 加强毒物检测技术
    (三) 建立中毒学科, 培养中毒专门人才
    (四) 加强科研研究
    (五) 中毒救治信息化

(3)466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人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急性农药中毒病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急性农药中毒的中毒原因、中毒方式
    3.3 急性农药中毒的毒物种类分析
    3.4 急性农药中毒的季节分布
    3.5 急性农药中毒病人的住院时间
    3.6 急性农药中毒病人的治疗后转归
第4章 讨论
    4.1 急性农药中毒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4.2 中毒原因与中毒方式
    4.3 急性农药中毒的毒物种类
    4.4 急性农药中毒的季节分布
    4.5 病人的住院时间
    4.6 病人的治疗后转归
    4.7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ICU急性中毒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及数据统计
    1.1.2 病例纳入标准
    1.1.3 诊断标准
    1.1.4 病例排除标准
    1.1.5 分组
    1.1.6 定义
    1.1.7 临床资料的收集
    1.1.8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病例筛选结果
    1.2.2 所有患者的基本特点
    1.2.3 急性中毒HA-BSI患者的基本特点
    1.2.4 非急性中毒HA-BSI患者的基本特点
    1.2.5 本院HA-BSI患者总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
    1.2.6 中毒组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
    1.2.7 非中毒组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
    1.2.8 HA-BSI患者中毒组和非中毒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比较
    1.2.9 中毒组和非中毒组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的比较
1.3 讨论
    1.3.1 HA-BSI患者的基本特点
    1.3.2 HA-BSI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
    1.3.3 急性中毒HA-BSI患者的基本特点
    1.3.4 中毒与非中毒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异同及原因分析
    1.3.5 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血流感染的研究现状、危险因素及其与急性中毒的关系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典型有机磷农药对大型溞、水丝蚓和锦鲫的毒性及降解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磷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1.2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研究现状
    1.3 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研究
    1.4 理论计算在污染物致毒机理及转化过程中的应用
        1.4.1 理论计算在污染物转化过程中的应用
        1.4.2 理论计算在污染物致毒机理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OPPs对大型溞和霍普水丝蚓的急性毒性:QSAR、种间关系及综合评价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药品
        2.2.2 D.magna毒性实验
        2.2.3 L.hoffmeisteri毒性实验
        2.2.4 2D-QSAR方法
        2.2.5 3D-QSAR方法
        2.2.6 统计分析方法
        2.2.7 综合生物安全分数
    2.3 结果与讨论
        2.3.1 2D-QSAR分析
        2.3.2 3D-QSAR分析
        2.3.3 生物敏感性和种间毒性关系比较
        2.3.4 基于IBS的毒性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9种OPPs对锦鲫的氧化应激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生物暴露实验
        3.2.3 生物样本准备
        3.2.4 生物标志物指标测定
        3.2.5 IBR计算
        3.2.6 数据分析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抗氧化酶的变化
        3.3.2 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标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OPPs对锦鲫乙酰胆碱酶毒性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生物样本准备及AChE酶活性测定
        4.2.3 数据分析
        4.2.4 分子结构模拟
        4.2.5 分子对接和构象识别
    4.3 结果与讨论
        4.3.1 OPPs对AChE活性抑制影响
        4.3.2 对接可靠性评价
        4.3.3 Surflex-Dock打分结果
        4.3.4 氢键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铁酸钾氧化对硫磷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
        5.2.2 实验方法
        5.2.3 分析方法
        5.2.4 毒性鉴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影响因素研究
        5.3.2 氧化机理
        5.3.3 氧化产物及路径
        5.3.4 PTH及其氧化产物毒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铁酸钾氧化毒死蜱的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及仪器
        6.2.2 实验方法
        6.2.3 分析方法
        6.2.4 计算方法
        6.2.5 毒性鉴定
    6.3 结果与讨论
        6.3.1 Fe(Ⅵ)氧化降解毒死蜱的反应动力学
        6.3.1.1 pH的影响
        6.3.1.2 水中共存组分的影响
        6.3.1.3 HA的影响
        6.3.2 实际水体中毒死蜱的去除
        6.3.3 氧化产物鉴定
        6.3.4 反应机理
        6.3.5 毒性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零价铁粉(Fe~0)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杀螟硫磷的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剂
        7.2.2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Fe~0对PS降解FNT的影响
        7.3.2 实验条件对Fe~0催化PS氧化FNT的影响
        7.3.3 氧化产物及路径
        7.3.4 毒性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本论文主要结论
    8.2 本论文的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6)血液灌流对百草枯浓度的清除效果及预后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7)重度百草枯合并草甘膦中毒成功抢救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8)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有机磷中毒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方法
        1.2.1 并发症的风险性高
        1.2.1. 1 查阅文献、循证支持分析
        1.2.1. 2 护理干预管理
        1.2.2 治疗用药安全隐患多
        1.2.2. 1 查阅文献、循证支持分析
        1.2.2. 2 护理干预管理
        1.2.3 存在感染的风险
        1.2.3. 1 查阅文献、循证支持分析
        1.2.3. 2 护理干预管理
        1.2.4 存在再次自伤的风险
        1.2.4. 1 查阅文献、循证支持分析
        1.2.4. 2 护理干预管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仁济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1
ABSTRACT1
摘要2
ABSTRACT2
摘要3
ABSTRACT3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仁济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诊断方法
        3.调查方法及内容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急性中毒就诊患者流行病学分布
        2.急性中毒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分布及治疗情况
    讨论
        1.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2.急性中毒治疗情况
        3.小结
    第一部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益赛普治疗中毒性肝损伤3例
    1.背景
    2.临床资料
        2.1 病例1
        2.2 病例2
        2.3 病例3
    3.讨论
        3.1 中毒机制
        3.2 治疗
        3.3 TNF-α在肝损伤中的角色
        3.4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益赛普
        3.5 小结
    第二部分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进展
    1.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2.急性中毒的治疗进展
        2.1 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2.2 清除消化道未被吸收的毒物
        2.3 清除吸收入血的毒物
        2.4 氧气疗法与高压氧疗法
        2.5 特效解毒剂
        2.6 机械通气
    3.小结
    第三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成果

(10)我国农民的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健康影响与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农药施用现状及行为研究
    2.2 农药施用(暴露)对健康影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2.1 文献来源
        2.2.2 农药施用(暴露)对健康影响文献的基本分布特点
        2.2.3 农药施用(暴露)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力量与影响
        2.2.4 农药施用(暴露)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类型与方法
        2.2.5 农药施用(暴露)对健康影响的研究领域与热点
    2.3 农药施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个人特征因素对农药施用的影响研究
        2.3.2 家庭特征因素对农药施用的影响研究
        2.3.3 风险认知与知识因素对农药施用的影响研究
        2.3.4 技术信息因素对农药施用的影响研究
        2.3.5 市场因素对农药施用的影响研究
        2.3.6 政策和组织因素对农药施用的影响研究
    2.4 相关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论与研究数据
    3.1 研究方案设计
    3.2 研究框架及实证研究模型
        3.2.1 研究框架
        3.2.2 农药施用对农民健康影响的实证模型
        3.2.3 农药施用行为干预效果的实证模型
    3.3 定量研究方法及计量模型
        3.3.1 指数量法
        3.3.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3.3 双重差分模型
    3.4 研究数据
        3.4.1 样本选取
        3.4.2 农户信息调查与农药施用跟踪调查
        3.4.3 农民健康检查
第4章 我国的农药施用现状及趋势研究
    4.1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药施用现状及趋势
        4.1.1 我国农药施用特点及不同地区的农药施用现状及趋势
        4.1.2 我国不同地区农药施用特点的动态变化
    4.2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农药施用现状及趋势
        4.2.1 我国主要农作物农药投入现状及趋势
        4.2.2 我国主要农作物农药投入占比变化趋势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样本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研究
    5.1 2012-2014 年农户的农药施用特点
        5.1.1 2012-2014 年农户的农药施用总量情况
        5.1.2 2012-2014 年农户年均农药施用量情况
        5.1.3 2012-2014 年农户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情况
        5.1.4 2012-2014 年农户常用农药种类
    5.2 2012-2013 年农户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与农药施用
        5.2.1 2012-2013 年农户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概况
        5.2.2 农药施用过量与不足现象共存
        5.2.3 农药施用过量与不足的负面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类型农药施用对农民的健康影响研究
    6.1 农药施用量对农民健康指标影响的描述性分析
        6.1.1 样本农民的基本特征及农药施用状况
        6.1.2 除草剂施用对农民健康指标影响的描述性分析
        6.1.3 非除草剂施用对农民健康指标影响的描述性分析
    6.2 计量模型与结果分析
        6.2.1 计量模型设定
        6.2.2 农药施用对农民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6.2.3 农药施用对农民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6.2.4 农药施用对农民周围神经传导指标的影响
    6.3 讨论与比较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药施用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干预效果研究
    7.1 不同因素与农药施用量的描述性分析
    7.2 农药施用行为干预与农药施用量的描述性分析
    7.3 计量模型与结果分析
        7.3.1 计量模型设定
        7.3.2 农药施用行为干预效果模型的检验和选择
        7.3.3 农药施用行为的决定因素与干预效果的计量结果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政策建议
    8.3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牛草甘磷中毒的治疗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草甘膦中毒的预后因素分析[J]. 韩琴,李四生,姚莉. 临床急诊杂志, 2022(01)
  • [2]急性中毒诊治热点与关注[J]. 陈隆望,卢中秋.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19(02)
  • [3]466例急性农药中毒病人流行病学分析[D]. 肖康. 南华大学, 2019(01)
  • [4]ICU急性中毒患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D]. 张璐.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典型有机磷农药对大型溞、水丝蚓和锦鲫的毒性及降解机理研究[D]. 柳红霞. 南京大学, 2019(12)
  • [6]血液灌流对百草枯浓度的清除效果及预后观察[D]. 郭伟. 山东大学, 2019(09)
  • [7]重度百草枯合并草甘膦中毒成功抢救1例[J]. 姜雯娟,菅向东. 临床急诊杂志, 2018(12)
  • [8]循证护理在基层医院有机磷中毒患者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关雪利,符美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17(23)
  • [9]仁济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单中心回顾性研究[D]. 邢茜.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10]我国农民的农药施用行为及其健康影响与干预效果研究[D]. 张超.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牛草甘膦中毒的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