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春季肉牛舍饲快速育肥技术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谭立伟,武慧娟,耿小丽,李德明,张榕,周栋昌[1](2021)在《红豆草等牧草混合草颗粒饲喂藏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解决牧区饲草料品种单一,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问题,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和合作藏羊养殖合作社开展了藏羊不同饲喂试验。结果表明:玛曲试验放牧组每只羊体重平均下降了3.09 kg,补饲组和舍饲组每只羊体重平均增加了0.09 kg、0.89 kg,补饲组和舍饲组增重与放牧组差异极显着(P<0.01),但补饲组和舍饲组差异不显着(P>0.05);合作试验放牧组每只羊体重平均下降了1.84 kg,补饲Ⅰ组和补饲Ⅱ组每只羊体重平均增加了4.42 kg、0.69 kg,增重和日增重在3个试验组间差异显着(P<0.05),且补饲Ⅰ组极显着高于补饲Ⅱ组(P<0.01)。除去补充饲料成本外,对每只羊经济效益所得进行计算,玛曲试验组3种饲喂方式试验期收益均为负值;合作试验组放牧组和补饲Ⅱ组试验期收益为负值,而补饲Ⅰ组可获得71.92元的收益。由此可见,在高寒地区冬春季枯草期以放牧和平均每只羊补饲0.72 kg/d混合草颗粒的饲喂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草地载畜压力,解决藏羊因冬季饲草不足而导致的掉膘问题,而且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刘云龙[2](2021)在《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舍饲戈壁短尾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文中认为
官久强,安添午,谢荣清,赵洪文,李华德,吴伟生,袁龙飞,柏琴,曹诗晓,罗晓林[3](2019)在《农区牦牛、犏牛舍饲短期育肥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四川省是牦牛、犏牛生产大省,存栏量常年保持在高位,给草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但牦牛、犏牛养殖量的提升并未给牧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增加,这与藏区冬春季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的营养缺乏密切相关。为解决这个问题,本试验将2.5~3.5岁的牦牛、犏牛运往四川省的农区(广汉)开展冬春季育肥研究,分析其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120d的短期育肥,牦牛、犏牛分别增重64.00kg和85.80kg,增收645元/头和1 299元/头。试验结果表明,牦牛、犏牛可以通过在农区进行冬春季育肥达到增收的目的。
宋淑珍[4](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耦合研究》文中提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是短期内改善石漠化生态环境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石漠化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人工草地建植后极易退化和牛羊养殖方式落后的影响,草地生态畜牧业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在石漠化地区开展退化草地改良机理以及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耦合机制研究,以期恢复草地生产力与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以及高效合理的养殖模式,实现草地与畜牧业健康协调发展。以地理学、岩溶学、草业科学、畜牧学、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的系统耦合理论作为理论支撑,选取中国南方喀斯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两种不同石漠化环境的示范区作为研究区,采用文献分析法、调研走访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确定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的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草地、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草地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等3个典型退化草地进行刈割施肥改良实验。刈割施肥改良实验对退化草地共刈割3次,每次刈割后追施硫酸钾(含K44%)和尿素(含N46%),钾肥和氮肥的施肥比例分别设置为60 kg/hm2:60 kg/hm2、40kg/hm2:80 kg/hm2,30 kg/hm2:90 kg/hm2和对照组(不施肥)。选取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草地进行半舍饲实验,半舍饲实验的放牧时间分别设置为放牧4h、6h、8h和对照组(不放牧,全天补饲),放牧过后对牛羊进行补饲,补饲全混合日粮(TMR)。对实验所得的数据采用对比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法等方法,阐明退化草地改良机理以及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耦合机制,提出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关键技术并进行示范验证。得出如下结论:1.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的鸭茅草地和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皇竹草草地和紫花苜蓿草地刈割施肥改良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对照组除外)。3个退化草地刈割施肥改良后的土壤在钾肥:氮肥的施肥比例为60 kg/hm2:60 kg/hm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着增加(P<0.05),土壤容重则表现不显着。与改良前相比,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的鸭茅草地改良后的土壤pH显着升高,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皇竹草草地和紫花苜蓿草地改良后的土壤pH显着降低。两个示范区各施肥处理的全氮、全钾、水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普遍高于对照组,且不同施肥处理的全磷和有效磷普遍偏低。土壤有机质在钾肥:氮肥的施肥比例为60 kg/hm2:60 kg/hm2处理下最高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毕节撒拉溪示范区的鸭茅草地和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皇竹草草地和紫花苜蓿草地在刈割施肥改良下,不同施肥处理的牧草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都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提高,表现为第三茬>第二茬>第一茬,且每茬各处理之间差异显着(P<0.05)。3个退化草地的牧草鲜草产量都是钾肥:氮肥比例为60 kg/hm2:60 kg/hm2处理最高,且显着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牧草品质却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第一茬>第二茬>第三茬,每一茬牧草的粗蛋白含量都在钾肥:氮肥比例为60 kg/hm2:60 kg/hm2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且每茬各处理之间差异显着(P<0.05)。3.撒拉溪示范区半舍饲后的多年生黑麦草草地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呈现的是随着放牧时间的延长,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越大。与放牧前相比,每天不放牧和放牧4h的草地土壤物理性质差异不显着(P>0.05),牛羊每天放牧6h后,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的各个指标(土壤容重除外)显着增加,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牛羊每天放牧延长至8h后,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显着降低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土壤容重显着增加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放牧4h、6h和8h草地的土壤全氮、全钾、水解氮和速效钾显着降低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表现为不放牧>放牧4h>放牧6h>放牧8h;但放牧4h、6h和8h土壤的全磷和有效磷显着增加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表现为放牧8h>放牧6h>放牧4h>不放牧。土壤的有机质随着放牧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在放牧6h时最大,放牧时间超过6h后有机质显着下降,具体表现为放牧6h>放牧4h>不放牧>放牧8h。4.牛羊在多年生黑麦草草地放牧6h后的牧草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放牧8h后的牧草鲜草和干草产量最低。牛放牧后的草地干草产量表现为放牧6h>对照组>放牧4h>放牧8h,羊放牧后的草地鲜草和干草产量表现为放牧6h>放牧4h>对照组>放牧8h,同时,不放牧的草地和放牧4h的草地杂草较多,放牧6h和放牧8h的草地基本无杂草。在实验期间,牛羊增重的整体趋势是随着放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牛的增重范围在72-103.5kg之间,羊的增重范围在13.05-16.59kg之间,对照组牛羊增重最少。在放牧6h后补饲的牛羊增重达到最大,放牧8h的牛羊增重略低于放牧6h的牛羊增重,但其依然要高于全天圈养和放牧4h的牛羊增重,具体表现为放牧6h+TMR>放牧8h+TMR>放牧4h+TMR>对照组。5.提出适合于石漠化治理区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的关键技术,并对取得的成果进行示范验证。根据两个示范区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的现有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出施肥改良技术、半舍饲改良技术、牛羊圈圈顶结构、牛羊用食槽、牛羊饮水装置、养羊运动场结构和养羊运动场放牧赶出赶回装置关键创新技术。自试验开展以来,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共建成生态修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退化草地改良面积约24.55 hm2,在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共建成生态修复主导统筹经济的退化草地改良面积约14.5 hm2,示范效果明显。
陈科宇[5](2018)在《麦洼牦牛冷季舍饲育肥经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牦牛养殖业是西部高原牧区的支柱产业,麦洼牦牛又是列入《中国牛品种志》的优良地方牦牛品种,大力发展麦洼牦牛养殖业对推动当地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川西北地区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麦洼牦牛在春冬两季不同养殖方式(舍饲补饲、传统放养)的经济效益和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开展麦洼牦牛冷季舍饲育肥(试验处理)与纯放牧育肥(对照)的对比试验并进行比较分析。试验从2016年11月开始至2017年3月结束,试验期120 d;试验牛只为该场选取的40头3岁麦洼牦牛公牛,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头。测定试验牛始重、末重、采食量,育肥期结束时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性能等指标。采用Duncan法对育肥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试验组试验期增重(58.90±2.5)kg,对照组为(-51.30±3.16)kg,试验组增重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牦牛屠宰性能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会计成本法核算饲养成本、收益和利润,统计和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后得出,按当地当时市场价格牦牛带骨肉50.00元/kg计算,试验组每头牦牛通过120d的舍饲补饲时间平均能多获利1375.40元,已接近2017年当地每月最低工资1380.00元;而对照组平均每头亏损193.45元。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影响麦洼牦牛冷季养殖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麦洼牦牛冷季养殖净利润影响最大的是牦牛屠宰性能的高低。通过以上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冷季采用舍饲的饲养方式不仅可以满足麦洼牦牛在饲草贫乏的冷季的营养需要,缩短牦牛养殖周期,提高牦牛出栏率;还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收益,促使牧民增收;同时也加快了牦牛牛群周转,有利于畜群结构优化。本研究对推广牦牛舍饲半舍饲技术,解决冷季牦牛掉膘制约养殖效益的瓶颈问题、促进当地牧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郑爱武,郜雅琨,雷亚非[6](2018)在《舍饲肉牛快速育肥技术》文中指出肉牛舍饲育肥是当前国内肉牛生产的主要方式,抓住架子肉牛的选购、驱虫健胃、饲料配比营养、疾病预防、环境温度及日常管理等肉牛生产关键育肥技术环节,可以促进舍饲肉牛短期内快速育肥增重增效的目标。
张杰,郭忠羽,师旭明,孔令卓,马娟,李浩,赵超,冯斌[7](2016)在《新疆冬季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测定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测定与分析冬季新疆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为有效控制牛舍中的温湿度及部分有害气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舍内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NH3浓度,H2S浓度和CO2浓度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舍内空气日平均温度分别在不同高度层的0.5、1.5和3.0 m中,依次为3.33、4.54和6.36℃,其中,3.0 m显着高于0.5和1.5 m(P<0.05),0.5、1.5 m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舍内相对湿度平均值分别为98.5%,97.2%及99.3%,各层相对湿度差异均不显着(P>0.05);CO2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 083、2 102和2 021 mg/kg,各层浓度差异均不显着(P>0.05);NH3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2、1.02和1.70mg/kg,各层浓度间差异均较为显着(P<0.05);H2S未检测出。【结论】新疆冬季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NH3浓度等环境因素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温度对其他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采取单一的工程措施是难以实现减少有害气体的目的,必须从牛舍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健康肉牛,提高肉牛生产性能。
和占星,赵刚,王安奎,刘建勇,黄必志,张继才,金显栋,王喆,和霁恬,杨凯,杨世平,亐开兴,王向东[8](2015)在《中甸犏牛“异地育肥、反季出栏”模式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气候条件好、饲草饲料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开展犏牛"异地育肥、反季出栏"模式的可行性。[方法]从香格里拉县购入10月龄左右的牦犏牛7头,在昆明全舍饲异地育肥380d。育肥期间日粮以全株玉米青贮、精料补充料为主,糖蜜砖自由舔食,自由饮水。[结果]从育肥的第3个月开始公犏牛体重增加的速度明显快于母犏牛(P<0.05),特别是在育肥结束时公犏牛的体重达319.33kg,显着高于母犏牛的240.38kg(P<0.05);公犏牛的平均日增重593.86g,亦显着高于母牛的422.37g(P<0.05),表明公、母犏牛均可育肥,且以公牛的育肥效果更好。屠宰试验结果:公、母牛屠宰率分别为58.30%和53.14%,净肉率分别为46.86%和43.05%,两者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犏牛通过异地舍饲育肥不但可比原产地放牧条件下的提前12岁出栏,而且有20%的犏牛产出A3级标准的高档肉。[结论]通过优化育肥料配方和强化饲养管理等措施,可极大提高犏牛的肉质,有望生产出高端牛肉产品,为"产地繁殖、异地育肥、反季出栏、提早出栏"的犏牛高效生产模式的建立提供依据,但规模化异地育肥效果有待研究。
陶清海[9](2014)在《高寒山区肉牛的舍饲圈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1、牛舍建设1)牛舍选址牛喜干燥、厌潮湿,因此牛舍应选择在地势相对较高、排水畅通、通风干燥、避风向阳的地方;牛舍的坐向和建筑设计要利于冬季保暖和夏季通风,并充分考虑饮水条件。2)牛舍建设高寒山区牛舍多选择封闭或半封闭式牛舍。按照牛舍跨度大小和牛床排列形式,可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只有一排牛床,跨度小,一般56米,易于建筑,通风良好,但散热面大,适于小型牛场(50头以下)采用。双列式:有两排牛床,分左右两个单元,跨度多在1012米,能满足自然通风
陶清海[10](2012)在《高寒山区肉牛的舍饲圈养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低脂肪高蛋白含量的牛肉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山区牛肉是少数民族及广大农牧民主要的肉食品,在城镇以涮、烤、煎、炸等多种吃法,牛肉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对牛肉的需求激发了全国养牛业的迅速发展,养牛数量迅速增加,养牛业已成为山区农村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冬春季肉牛舍饲快速育肥技术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春季肉牛舍饲快速育肥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红豆草等牧草混合草颗粒饲喂藏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区概况 |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1.2.1 玛曲县 |
1.2.2 合作市 |
1.3 混合草颗粒组成及营养水平 |
1.4 测定指标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混合草颗粒对藏羊体重的影响 |
2.1.1 玛曲县 |
2.1.2 合作市 |
2.2 混合草颗粒对藏羊经济效益的影响 |
2.2.1 玛曲县 |
2.2.2 合作市 |
3 讨论与结论 |
4 结论 |
(3)农区牦牛、犏牛舍饲短期育肥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地点及时间 |
1.3 饲养方式 |
1.4 日粮配方 |
1.5 测定指标 |
1.5.1 生理指标 |
1.5.2 体重 |
1.5.3 经济效益计算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牦牛、犏牛生理指标 |
2.2 牦牛、犏牛增重结果 |
2.3 牦牛、犏牛增重带来的经济效益 |
2.3.1 劳务支出 |
2.3.2 饲料支出 |
2.3.3 牦牛、犏牛增重收入 |
2.3.4 牦牛、犏牛育肥总利润及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4)喀斯特石漠化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研究现状 |
1 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 |
2 石漠化地区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 |
3 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
二 研究设计 |
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2 技术路线与方法 |
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4 资料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三 石漠化地区退化草地改良机理 |
1 退化草地土壤改良机理 |
2 退化草地牧草改良机理 |
四 石漠化地区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耦合机制 |
1 牛羊半舍饲对退化草地改良的影响 |
1.1 牛羊半舍饲对退化草地土壤的影响 |
1.2 牛羊半舍饲对退化草地牧草的影响 |
2 退化草地改良对牛羊半舍饲的影响 |
2.1 退化草地改良对牛羊半舍饲环境的影响 |
2.2 退化草地改良对半舍饲牛羊体重的影响 |
2.3 退化草地改良对半舍饲牛羊成本的影响 |
五 石漠化地区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技术研发 |
1 石漠化地区现有技术及成熟技术 |
1.1 围栏封育技术 |
1.2 混播草地补播技术 |
1.3 刈割留茬技术 |
1.4 施肥技术 |
1.5 牛羊圈舍建设技术 |
2 石漠化地区区共性关键技术创新 |
2.1 施肥改良技术 |
2.2 半舍饲改良技术 |
2.3 牛羊圈圈顶结构 |
2.4 牛羊用食槽设计 |
2.5 牛羊饮水装置设计 |
2.6 喀斯特地区养羊运动场结构 |
2.7 养羊运动场放牧赶出赶回装置 |
六 石漠化地区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技术示范验证 |
1 示范点的选择与经济问题 |
1.1 毕节撒拉溪示范点 |
1.2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点 |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任务 |
2.1 撒拉溪示范区示范点建设目标与任务 |
2.2 花江示范区示范点建设目标与任务 |
3 畜牧业养殖现状评价与措施布局 |
3.1 毕节撒拉溪示范点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措施布局 |
3.2 关岭—贞丰花江示范点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措施布局 |
4 措施设计与措施示范过程 |
4.1 措施设计与工艺流程 |
4.2 措施示范过程 |
5 示范点建设成效与验证分析 |
5.1 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建设成效验证分析 |
5.2 花江示范区建设成效验证分析 |
七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麦洼牦牛冷季舍饲育肥经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1.5.1 研究的创新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麦洼牦牛 |
2.1.2 牦牛养殖 |
2.1.3 冷季舍饲补饲 |
2.1.4 牦牛养殖业经济效益 |
2.2 理论基础 |
2.2.1 成本收益理论 |
2.2.2 经济效益理论 |
第三章 麦洼牦牛冷季舍饲育肥现状分析 |
3.1 麦洼牦牛冷季舍饲育肥技术概况 |
3.1.1 麦洼牦牛分组 |
3.1.2 防疫驱虫 |
3.1.3 补饲饲料 |
3.1.4 饲养管理 |
3.2 麦洼牦牛冷季舍饲育肥现状 |
第四章 麦洼牦牛冷季舍饲育肥经济效益分析 |
4.1 经济效益分析方法选择 |
4.1.1 会计核算法 |
4.1.2 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法 |
4.1.3 收支平衡法 |
4.2 麦洼牦牛经济效益分析指标构建 |
4.2.1 分析指标构建原则 |
4.2.2 经济效益分析指标 |
4.3 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
4.3.1 成本的确认 |
4.3.2 成本的计量 |
4.4 经济效益分析 |
4.4.1 麦洼牦牛活体重分析 |
4.4.2 麦洼牦牛胴体和牦牛屠宰性能分析 |
4.4.3 试验收入对比分析 |
4.4.4 试验成本对比分析 |
4.4.5 试验经济效益分析 |
第五章 麦洼牦牛冷季舍饲育肥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
5.1 设定函数模型 |
5.1.1 研究指标 |
5.1.2 设定函数模型 |
5.2 回归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1.1 舍饲育肥可以显着提高冷季麦洼牦牛的生产性能 |
6.1.2 舍饲育肥对冷季当地牧民家庭收入增长的具有明显效果 |
6.1.3 牦牛屠宰性能、出售价格和材料费用是影响冷季舍饲补饲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
6.2 建议 |
6.2.1 加强技能知识推广和培训 |
6.2.2 建立资金保障体系和政策环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舍饲肉牛快速育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选择杂交后代牛 |
2舍饲环境良好 |
3选对育肥方法 |
4加强饲养管理 |
5适时出栏 |
(7)新疆冬季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测定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 1 材料 |
1. 2 方法 |
1. 2. 1 试验期肉牛的饲养管理 |
1. 2. 2 采样 |
1. 3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 1 肉牛舍舍内外温度变化 |
2. 2 肉牛舍舍内外相对湿度变化 |
2. 3 肉牛舍内CO2的变化 |
2. 4 肉牛舍内NH3变化 |
2. 5 肉牛舍内H2S的变化情况 |
2. 6 温度与舍内气体( CO2、NH3) 含量日变化之间的关系 |
3 讨论 |
3. 1 冬季双坡式自然通风肉牛舍内的温度与相对湿度 |
3. 2 舍内CO2浓度的变化 |
3. 3 舍内NH3浓度、H2S浓度的变化 |
4 结论 |
(8)中甸犏牛“异地育肥、反季出栏”模式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育肥试验 |
1.2 供试牛原产地和育肥地的地理、气候环境 |
1.3 育肥犏牛的屠宰与胴体分割 |
1.4 育肥犏牛的肉质评价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育肥增重效果 |
2.2 育肥期间犏牛体尺变化 |
2.3 屠宰性能 |
2.4 肉质品鉴 |
2.5 育肥效益分析 |
3 讨论 |
3.1 犏牛异地育肥的适应性 |
3.2 屠宰性能与肉质 |
3.3 育肥效果与效益分析 |
3.4 犏牛“异地育肥,反季出栏”模式的可行性 |
4 初步结论 |
(9)高寒山区肉牛的舍饲圈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牛舍建设 |
1) 牛舍选址 |
2) 牛舍建设 |
3) 配套设施建设 |
(1) 运动场建设 |
(2) 青贮氨化窖建设 |
(3) 其他相关配套建设 |
2、品种选择 |
3、养殖规模及组群 |
1) 把握适度规模 |
2) 合理分群饲养 |
4、饲草饲料 |
5、饲养管理 |
1) 肉牛的舍饲方法 |
2) 育肥 |
6、防疫治病 |
(10)高寒山区肉牛的舍饲圈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牛舍建设 |
1.1 牛舍选址 |
1.2 牛舍建设 |
1.3 配套设施建设 |
1.3.1 运动场建设 |
1.3.2 青贮氨化窖建设 |
1.3.3 其他相关配套建设 |
2 品种选择 |
3 养殖规模及组群 |
3.1 把握适度规模 |
3.2 合理分群饲养 |
4 饲草饲料 |
5 饲养管理 |
5.1 肉牛的舍饲方法 |
5.2 育肥 |
6 防疫治病 |
四、冬春季肉牛舍饲快速育肥技术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豆草等牧草混合草颗粒饲喂藏羊效果研究[J]. 谭立伟,武慧娟,耿小丽,李德明,张榕,周栋昌. 甘肃畜牧兽医, 2021(11)
- [2]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舍饲戈壁短尾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D]. 刘云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农区牦牛、犏牛舍饲短期育肥效益分析[J]. 官久强,安添午,谢荣清,赵洪文,李华德,吴伟生,袁龙飞,柏琴,曹诗晓,罗晓林. 中国奶牛, 2019(07)
- [4]喀斯特石漠化退化草地改良与牛羊半舍饲耦合研究[D]. 宋淑珍.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 [5]麦洼牦牛冷季舍饲育肥经济效益分析[D]. 陈科宇.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3)
- [6]舍饲肉牛快速育肥技术[A]. 郑爱武,郜雅琨,雷亚非. 第十三届(2018)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18(总第216期)
- [7]新疆冬季双坡式拴系饲养自然通风肉牛舍的环境空气质量测定与分析[J]. 张杰,郭忠羽,师旭明,孔令卓,马娟,李浩,赵超,冯斌. 新疆农业科学, 2016(02)
- [8]中甸犏牛“异地育肥、反季出栏”模式的初步研究[J]. 和占星,赵刚,王安奎,刘建勇,黄必志,张继才,金显栋,王喆,和霁恬,杨凯,杨世平,亐开兴,王向东. 中国牛业科学, 2015(06)
- [9]高寒山区肉牛的舍饲圈养技术[J]. 陶清海. 农村实用技术, 2014(03)
- [10]高寒山区肉牛的舍饲圈养技术[J]. 陶清海. 中国畜禽种业,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