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纪未设备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记北京、济南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文献综述)
赵子夜[1](202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文中研究指明中华民族历来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积淀出无数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但在数千年的封建思想浸染下,传统的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文艺作品在其内容上均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暴力、愚昧、迷信、色情等诸多封建落后因素。这些封建落后的思想异质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新中国及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完全疏离的,必然要受到整饬与改造,使其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轨道,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巩固新生人民政权。随着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新的文艺机构团体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传统文艺改造运动逐渐拉开帷幕。期间,中国共产党相继从“改制”“改人”“改剧”三个方面,分别对传统文艺的体制、艺人、内容进行由内而外,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造。虽然在改造过程中也产生一定的问题,但总的来说,通过传统文艺的改造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了传统文艺的发展繁荣,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也进一步明晰了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理清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坚定了“双百”方针的正确引导。论文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文艺思想的基础上,运用党史学、艺术学、文学等知识,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交叉研究法等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背景、步骤、措施、作用、问题等进行综合研究,以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中国共产党文艺工作的历史规律,为当下文艺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具体来看,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国内外学者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及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同时对论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特定名词进行具体阐释。第二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背景。该部分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列宁的文艺理论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文艺理论三方面分别进行归纳分析,剖析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理论基础;随后对苏区时期和延安时期文艺改造的历史实践进行总结回溯,总结中国共产党改造传统文艺的实践经验;最后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文艺改造的现实缘由进行系统分析,包括推进文艺现代转型、整饬伦理道德观念、重塑民族国家理想、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等等。第三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准备。该部分主要对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为破旧立新,全面改造传统文艺所进行的铺垫工作进行系统地梳理与解构,包括对旧文艺机构的接管与改造、对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与利用、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第四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及贯彻。该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这一时期决定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第一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五五指示”及文艺整风运动这三个重要节点进行梳理分析,从宏观上描绘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路线。随后从“改制”“改人”“改剧”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文艺改造的具体措施进行系统阐释解构,如从改革文艺管理体制、改革团体组织体制、改革团体管理体制三个层面对传统文艺体制进行彻底的变革;从思想改造、技能改造、形象改造三个层面实现传统艺人到文艺工作者的蜕变;最后从查禁反动有害的旧文艺、整理改造传统文艺和创作社会主义新文艺三个方面实现对传统文艺内容的改造与利用。第五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该部分承接第四章,主要对“双百”方针提出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嬗变进行解构研究。其中,首先介绍“双百”方针的形成、出台,客观评价“双百”方针对传统文艺改造的影响。之后从传统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音乐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双百”方针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第六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成果及经验。该部分首先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传统文艺改造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借此进一步明确今后文艺的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文艺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文艺的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文艺的繁荣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七章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及反思。该部分对传统文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文艺改造中的教训进行深度反思,为当下及今后中国共产党文艺发展的路线政策提供借鉴参考。
胡雪莲[2](2020)在《论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以四个音乐节为例》文中认为近几十年来音乐文化产业展现出多元化,“音乐节”也迎来了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民众的关注。但是相关文献对“音乐节”这一术语的解释较为模糊,人们对什么是音乐节缺乏一个统一且明确的定义。对中国“音乐节”近代的发展历程尤其是20世纪的产生缺乏了解。笔者通过查阅不同中西方音乐词典及相关文献资料,梳理“音乐节”的释义并试图为术语“音乐节”下定义;通过梳理中国20世纪“音乐节”的发展,从而探索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作用。
蒋亮智[3](2015)在《我国珠宝评估及珠宝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宝石学是与市场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把珠宝当做一个产业来看待,对珠宝产业的组织结构、布局及发展、产业政策以及珠宝文化等各个方面也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更没有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去系统地分析、梳理这个行业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对珠宝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与方向进行探讨和预测。根据发达国家珠宝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认为当前我国珠宝首饰产业的发展已经迈入一个极为关键的历史阶段。如何抓住机遇,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方式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已是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珠宝产业聚集区珠宝首饰市场的实地考察,以及对广东、江苏、河南等几个珠宝加工密集区的珠宝加工企业的实地调查,结合与珠宝销售有关的公开的或内部的各种统计数据以及大量文献资料,厘定了我国珠宝首饰行业及珠宝评估的定义和范畴,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白建国以来珠宝首饰业,包括珠宝评估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指出了我国珠宝评估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路径。基于对我国珠宝首饰历年来消费额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弹性分析法和指数平滑分析法对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增长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指出到2020年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将达到8290亿元到12006亿元之间的预测目标,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产业经济学中的SWOT模型,对我国珠宝首饰企业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抓住机会加快发展,逐步形成行业龙头企业、加大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力度以及加快行业整合力度,淘汰一批不规范、低收益的小企业等多条产业发展战略。论文分析了龙头企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利用测度投入产生相对效率的DEA模型对我国东方金钰、潮宏基、老凤祥等珠宝类上市公司绩效进行了分析,并利用BCC模型结果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和规模扩张提出了建议。论文还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特别是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三大珠宝首饰产业聚集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国内珠宝销售持续增长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对我国珠宝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和保持珠宝首饰消费市场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的关键在于构建资金、技术和品牌创新的产业基础,建立多极化的发展格局,以及构建适合中国珠宝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扩大产品差异化程度等。论文以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对我国珠宝首饰业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文化特点参照美国、意大利、泰国、印度、南非和我国香港地区珠宝首饰业的文化特征和发展模式,从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控方式、发展策略、优势要素、规模大小等方面对各国珠宝产业进行了分类。论文最后对我国珠宝产业发展提出多条建议,包括树立科学的珠宝产业发展观,完善珠宝首饰产业评估制度标准,降低珠宝行业关税和税赋,积极发挥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突出文化内涵生产和创造特色品牌,以及加强产业集中程度,打造龙头企业,加大投入、抢占高端市场等。
李东晓[4](2012)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活动史研究(1949-2005)》文中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载入了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史册。本文以教育史研究理论为指导,依循倡导开展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学界新主张,对1949年至2005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活动史做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梳理和探究,着重叙述、评析了蒙古族、回族、藏族50多年期间的民族办学活动和学校教育活动,展示了其发展过程,描摹了其活动场景,分析了其所获成绩,凸显了其演进节律。蒙古族的长调传承活动、回族的扫盲活动和藏族的西藏班(校)教育活动均是较为独特的民族教育活动,论文也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作了动性的回溯和研究。通过真实再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取得飞跃发展的原因与动力,折射了国家民族政策与民族教育政策的应时正确,同时也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应该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进一步惠及少数民族地区,使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让56个民族的教育百花齐放共艳。
王雅晖[5](2007)在《明代琴乐初探 ——关于琴派/琴人/琴乐/外传》文中提出明代琴乐是中国古琴音乐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也是明代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派、琴人、琴曲、琴歌、琴谱等方面环环相扣、平衡地发展,促成了明代琴乐的发展。现存的明代琴学文献资料客观地记录了明代三百多年间古琴音乐的基本面貌和主要成就。明代初期,随着浙派的形成和兴起、琴谱的刊印,古琴音乐又重新恢复新的活力,拉开了明代琴乐全面繁荣的序幕。明代中后期,新兴的虞山派逐步发展起来,并最终取代了浙派在琴界中的绝对优势地位。从中国第一部琴谱问世之后,明代琴谱的刊印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较大的成绩。习琴之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批优秀的琴学人才。明代琴乐作品的创作也呈现出一片大好景象,其数量之多是前朝所不能比拟的。明代古琴音乐不仅对中国古代古琴音乐进行了保存和继承,并对明代琴学的发展以及后世琴学的发展产生了诸多的影响。与此同时,明代琴乐在日本等国的古琴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日本琴界的重新崛起和明代琴乐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本文对明代琴乐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研究,力求较为清晰、条理地展现明代古琴音乐发展的历史概貌,明确其在中国古琴音乐中以及在中国音乐历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中设秘书处[6](2000)在《世纪未设备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记北京、济南国际学术交流会》文中提出
二、世纪未设备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记北京、济南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纪未设备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记北京、济南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1.5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背景 |
2.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 |
2.1.2 列宁的文艺理论 |
2.1.3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文艺理论 |
2.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实践经验 |
2.2.1 苏区时期的文艺改造 |
2.2.2 延安时期的文艺改造 |
2.3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现实缘由 |
2.3.1 协调继承发展,推进文艺现代转型 |
2.3.2 培育文化认同,整饬伦理道德观念 |
2.3.3 建立人民主体,重塑民族国家理想 |
2.3.4 强化宣传机制,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准备 |
3.1 中国共产党对旧文艺机构及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 |
3.1.1 中国共产党对旧文艺机构的改造 |
3.1.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理论的改造 |
3.2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影响 |
3.2.1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召开 |
3.2.2 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影响 |
3.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
3.3.1 中央性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
3.3.2 地方性文艺改造机构和团体的建立 |
第4章 中国共产党传统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及贯彻 |
4.1 中国共产党文艺改造方针政策的出台 |
4.1.1 改造的基本方向:第一届全国戏曲工作会议 |
4.1.2 改造的根本方针:“五五”指示 |
4.1.3 改造的思想纠偏:文艺整风 |
4.2 中国共产党对文艺体制的改造 |
4.2.1 改革文艺管理体制 |
4.2.2 改革团体组织体制 |
4.2.3 改革团体管理体制 |
4.3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艺人的改造 |
4.3.1 思想改造 |
4.3.2 技能改造 |
4.3.3 形象改造 |
4.4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内容的改造 |
4.4.1 查禁反动有害旧文艺 |
4.4.2 整理改造传统文艺 |
4.4.3 创作社会主义新文艺 |
第5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 |
5.1 “双百方针”的提出 |
5.1.1 “双百”方针的提出 |
5.1.2 “双百”方针的影响 |
5.2 “双百”方针后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改造的继续推进 |
5.2.1 改造传统文学的推进 |
5.2.2 改造传统戏剧的推进 |
5.2.3 改造传统美术的推进 |
5.2.4 改造传统音乐的推进 |
第6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作用及经验 |
6.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作用 |
6.1.1 确立社会主义的文艺体制 |
6.1.2 推动传统文艺的繁荣发展 |
6.1.3 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
6.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经验 |
6.2.1 文艺的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6.2.2 文艺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6.2.3 文艺的导向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 |
6.2.4 文艺的繁荣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
第7章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及启示 |
7.1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问题 |
7.1.1 文艺改造教条化 |
7.1.2 文艺论争政治化 |
7.2 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进行改造的启示 |
7.2.1 尊重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 |
7.2.2 正确处理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
7.2.3 坚持“双百”方针的正确引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论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以四个音乐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研究范围及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及布置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音乐节”概念的梳理 |
第一节 “节”概念的梳理 |
第二节 中国“音乐节”概念梳理 |
第三节 西方“音乐节”概念梳理 |
第四节 “音乐节”释义 |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发展 |
第一节 20世纪前的中国“音乐节” |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中国“音乐节”的发展 |
第三节 1949年至2000年中国“音乐节”的发展 |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社会功能 |
第一节 仪式 |
第二节 社会控制 |
第三节 乐教 |
结论 |
附录一:20世纪中国“音乐节”列表 |
附录二:“节”的对等翻译 |
图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珠宝评估及珠宝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珠宝评估及珠宝产业的发展历程、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1.1.1 珠宝评估及珠宝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实际工作量 |
1.2.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2.2 论文的工作量 |
1.3 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与进展 |
2 珠宝评估及珠宝产业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珠宝评估的概念、发展历程及研究概况 |
2.2 产业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
2.2.1 产业的概念及其研究领域、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
2.2.2 产业经济学的几个主要理论 |
2.2.3 产业经济学中的政策问题 |
2.3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概述 |
2.3.1 产业集群的概念 |
2.3.2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3 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的基础:珠宝文化渊源与珠宝资源概况 |
3.1 我国珠宝文化渊源及其在珠宝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
3.1.1 我国珠宝文化渊源 |
3.1.2 珠宝文化在我国珠宝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
3.2 我国珠宝玉石资源的成因、产状及分布等概述 |
3.2.1 宝石类 |
3.2.2 玉石类 |
3.2.3 有机宝石类 |
3.3 我国宝玉石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利用情况 |
3.4 小结 |
4 我国珠宝评估、珠宝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
4.1 我国珠宝评估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4.1.1 我国珠宝市场现状及珠宝首饰评估业存在的问题 |
4.1.2 我国珠宝市场与珠宝评估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
4.2 我国珠宝首饰市场概况 |
4.2.1 我国珠宝产业的市场销售渠道与现状 |
4.2.2 我国珠宝市场的消费特点与发展因素 |
4.2.3 我国珠宝市场销售的增长情况 |
4.3 产业经济学中弹性指数对珠宝市场发展前景的预测 |
4.3.1 弹性分析预测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4.3.2 依据弹性指数对我国珠宝消费情况统计和预测 |
4.4 产业经济学中指数平滑分析法在珠宝产业中的应用 |
4.4.1 指数平滑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
4.4.2 依据指数平滑分析法对我国珠宝消费情况的定量预测 |
4.5 小结 |
5 我国珠宝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与文化特征 |
5.1 中国珠宝首饰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
5.1.1 三大珠宝产业集聚区的分布与背景 |
5.1.2 中国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
5.2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珠宝产业集群发展的分析 |
5.2.1 我国珠宝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 |
5.2.2 现代珠宝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 |
5.3 珠宝的地域文化特征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
5.4 小结 |
6 我国珠宝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及绩效分析 |
6.1 我国珠宝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力分析 |
6.1.1 SWOT模型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
6.1.2 SWOT分析模型在我国珠宝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运用 |
6.1.3 SWOT模型的结论 |
6.2 我国珠宝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对珠宝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及绩效分析 |
6.2.1 龙头产业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
6.2.2 珠宝产业龙头企业绩效分析 |
6.3 有关珠宝首饰产业集群升级的问题 |
6.3.1 以多极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产业升级 |
6.3.2 以资金和技术推动我国珠宝产业升级 |
6.3.3 以创新带动我国珠宝产业升级 |
6.3.4 以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升级 |
6.4 小结 |
7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国际珠宝产业文化特征与发展模式 |
7.1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理论 |
7.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珠宝进出口贸易分析 |
7.2.1 我国珠宝首饰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历程简要回顾 |
7.2.2 我国珠宝首饰进口贸易分析 |
7.2.3 我国珠宝首饰出口贸易分析 |
7.3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主要国家珠宝文化特点与珠宝产业发展模式 |
7.3.1 珠宝产业价值链状况 |
7.3.2 儿个国家和地区珠宝首饰业的文化特征与发展模式 |
7.4 影响我国珠宝产业占据全球高端产业链的主要因素 |
7.5 小结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对进一步发展珠宝产业的几点建议 |
8.2.1 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促进珠宝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
8.2.2 构建适合制度环境,为珠宝产业发展助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情况 |
(4)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活动史研究(1949-200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章 蒙古族教育活动 |
第一节 蒙古族办学活动 |
第二节 蒙古族学校教育活动 |
第三节 蒙古族长调传承活动 |
第二章 回族教育活动 |
第一节 回族办学活动 |
第二节 回族学校教育活动 |
第三节 回族扫盲教育活动 |
第三章 藏族教育活动 |
第一节 藏族办学活动 |
第二节 藏族学校教育活动 |
第三节 汉藏一家亲——西藏班(校)教育活动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明代琴乐初探 ——关于琴派/琴人/琴乐/外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角度 |
1.4 意义 |
第2章 琴派 |
2.1 概述 |
2.2 江派 |
2.3 浙派 |
2.4 虞山派 |
第3章 琴人 |
3.1 概述 |
3.2 琴乐传播者 |
第4章 新旧琴乐 |
4.1 古乐丰厚 |
4.2 新乐叠出 |
4.3 明代琴谱 |
第5章 东传日本 |
5.1 历史背景 |
5.2 东皋琴师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世纪未设备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记北京、济南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艺的改造研究(1949-1956)[D]. 赵子夜. 吉林大学, 2021(01)
- [2]论20世纪中国“音乐节”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以四个音乐节为例[D]. 胡雪莲. 西南大学, 2020(01)
- [3]我国珠宝评估及珠宝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 蒋亮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10)
- [4]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活动史研究(1949-2005)[D]. 李东晓.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2)
- [5]明代琴乐初探 ——关于琴派/琴人/琴乐/外传[D]. 王雅晖.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6)
- [6]世纪未设备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记北京、济南国际学术交流会[J]. 中设秘书处. 中国设备管理,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