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肾保胎饮治疗滑胎20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楠[1](2021)在《基于肾虚邪伏理论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基于“肾虚邪伏理论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观察相关阳性抗体治疗后的转阴情况、中医症状积分以及妊娠结局等指标的变化,验证从肾虚邪伏理论治疗免疫性RSA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有力的证据,以便推广应用。研究方法选择在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免疫性RSA患者35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所有病例予以韩氏滋肾汤(《韩氏女科》)加减治疗。未孕时服用本方并加入清热解毒药,45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每个疗程结束后各项阳性抗体转阴情况,连续治疗1-2个疗程;追踪患者停药半年内的妊娠情况,确定宫内妊娠者予韩氏滋肾汤以益肾固冲安胎为主,服药保胎至妊娠12周。综合观察治疗前后相关阳性抗体的转阴率、中医证候改善以及妊娠结局等情况。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研究结果1.阳性抗体转阴情况:治疗前35例患者中,有的患者非一项感染,优生四项阳性抗体总数为58,在治疗一个疗程后转阴例数46例,转阴率为79.31%;治疗两个疗程后总转阴例数为54,转阴率达到了93.10%。2.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91.43%。3.主要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经t检验,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病情分级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可得,Z=-4.598,p=0.000(<0.05),治疗前后患者病情轻中重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5.妊娠结局:经过系统治疗,有30例患者再次妊娠时孕周超过12周,剩余5例患者发生再次胚胎停育。妊娠成功率达到85.71%。结论1.基于肾虚邪伏理论运用韩氏滋肾汤加减分阶段治疗免疫性RSA患者,疗效确切。孕前通过补肾填精,清热解毒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血清自身阳性抗体,明显消除或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孕后通过补肾固冲安胎增加了患者继续妊娠的可能。2.通过本课题证实基于肾虚邪伏理论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是行之有效的。
史亚婷[2](2021)在《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对补肾健脾、补肾益气、补肾活血、益气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疗效进行网状Meta分析,证明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比较不同治则治法对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差异,为临床优化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通过观察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1 通过计算机对 CNKI、VIP、WanFang、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 ary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检索出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制定明确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出的所有文献进行筛选和纳入,采用Stata14.0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妊娠保胎成功率(超过以往流产时间,或持续妊娠超过12周的有效率),活产率,中医证候评分,β-HCG和P、E2水平,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系统评价补肾健脾、补肾益气、补肾活血、益气养血不同治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2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刘雁峰教授门诊,并符合纳入条件及排除条件的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40例,脱落后剩余36例。最终纳入的患者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加减进行治疗,核心方药为:桑寄生、续断、菟丝子、阿胶、党参、生黄芪、白芍、炙甘草、白术、黄芩等,随症加减。从入组5-6周发现宫内妊娠起观察至12孕周。密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B超检查、血清β-HCG值、P值、E2值变化,以及总有效率、保胎成功率等情况,以观察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结果1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网状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70篇文献,入选的研究中采用补肾健脾法15篇,补肾益气法13篇,补肾活血法41篇,益气养血法1篇。其中59篇文献研究了临床综合疗效;17篇文献研究了妊娠保胎成功率(超过以往流产时间,或持续妊娠超过12周的有效率);20篇文献研究了活产率,18篇文献研究了中医证候评分;23篇文献研究了激素β-HCG;22篇文献研究了激素P;10篇文献研究了激素E2水平;11篇文献描述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总有效率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与单独西药相比,补肾益气法+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最佳;各中医治法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独中医治法对比西药,补肾健脾法与补肾益气法均优于单纯西药,各中医治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措施的疗效排序(SUCRA值)为益气养血法+西药(80.9)>补肾益气法+西药(73.8)>补肾活血法+西药(62.7)>补肾健脾法+西药(32.0)>西药(0.7);补肾健脾法(85.8)>补肾益气法(67.0)>补肾活血法(44.9)>西药(2.2)。(2)妊娠保胎成功率方面:补肾活血法和补肾健脾法两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两种治法+西药对复发性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率均优于单独西药;间接比较显示,两种中医治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胎成功率疗效排序为补肾健脾法+西药(90.9)>补肾活血法+西药(59.0)>西药(0.0)。(3)活产率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各中医治法+西药干预措施对复发性流产患者活产率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补肾益气法+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最佳;间接比较提示各种中医治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产率疗效排序为补肾益气法+西药(81.2)>补肾活血法+西药(67.7)>补肾健脾法+西药(53.0)>益气养血法+西药(47.5)>西药(0.6)。(4)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补肾健脾法、补肾益气法、补肾活血法3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补肾活血法+西药在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间接比较显示各中医治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74.1)>补肾益气法+西药(71.0)>补肾健脾法+西药(46.9)>西药(7.9)。(5)β-HCG值方面:补肾健脾法、补肾益气法、补肾活血法3种中医治法纳入研究。补肾活血法+西药相对于单独西药更能升高复发性流产患者β-HCG水平,其余两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比较可见各中医治法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β-HCG升高的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85.4)>补肾健脾法+西药(65.7)>补肾益气法+西药(26.6)>西药(22.4)。(6)P值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益气养血法+西药、补肾活血法+西药、补肾健脾法+西药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在升高P值方面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间接组间比较显示,益气养血法、补肾活血法、补肾健脾法均优于补肾益气法。升高P值的疗效排序为益气养血法+西药(91.8)>补肾活血法+西药(72.2)>补肾健脾法+西药(60.6)>西药(14.5)>补肾益气法+西药(11.0)。(7)E2值方面:4种中医治法均纳入研究。各中医治法+西药干预措施与西药相比,对升高E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间接比较各中医治法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升高E2的疗效排序为补肾活血法+西药(72.1)>补肾健脾法+西药(57.9)>益气养血法+西药(56.2)>西药(33.2)>补肾益气法+西药(30.6)。(8)安全性方面:71项研究中,11篇具体描述了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共计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有143人,其中实验组51人,对照组92人。2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最终纳入36例患者,年龄在26-42岁之间,流产次数为2次-5次,宫腔操作史最多者有5次。治疗结果如下:(1)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值:孕6周、8周、10周的β-HCG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值分析结果显示,孕6周与孕8周、孕8周与孕10周相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6周与孕10周相比,P<0.01,表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孕6周、8周、10周的E2值两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超声检查:治疗后孕12周胚胎发育小于孕周占16.67%;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者占75%;胚胎停育或无胎心胎芽者占8.33%。(3)妊娠保胎成功率:保胎成功者有33例,保胎失败者有3例,保胎成功率为91.67%。(4)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治疗前14.11±5.41,治疗后4.94±3.06。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后痊愈1例,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数34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1 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补肾益气法+西药与单独西药相比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最佳;在妊娠保胎成功率方面,补肾健脾法+西药和补肾活血法+西药均优于单独西药;活产率方面,4种中医干预措施+西药均优于单独西药干预,其中补肾益气法+西药疗效最为显着;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提高β-HCG值方面,补肾活血法+西药相对于单独西药效果更佳;对于升高P而言,益气养血法+西药、补肾活血法+西药、补肾健脾法+西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升E2值方面,各中医治法+西药与单独西药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中医治法在不同结局指标中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但在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妊娠保胎成功率、活产率方面,补肾益气法和补肾健脾法优势显着,二者均以补肾为要,正与复发性流产的病机特点相符,提示临床实践中要注重补肾为主,兼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以此更能提高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2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有效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内分泌环境,减轻孕期脾肾两虚证候,提高保胎成功率,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作用明显,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证明培元补肾安胎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
车荷娴[3](2021)在《补肾疏肝序贯疗法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免疫调节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补肾疏肝序贯疗法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相关免疫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变化,探讨补肾疏肝序贯中药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发病机制,为中医药诊治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寻求安全有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肝郁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前予补肾疏肝中药序贯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Th1与Th2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10)、NK细胞亚群(CD3-CD16+CD56+)水平、封闭抗体(抗CD3-BE、抗CD4-BE、抗CD25-BE)转阳率、中医症状积分和妊娠成功率的差异。结果:1.补肾疏肝中药序贯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能够显着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由13.23±2.45降至4.13±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补肾疏肝序贯治疗,患者的抗CD3-BE和抗CD4-BE阳性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CD25-B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治疗后的TNF-α降为0.98±0.43,较治疗前的2.11±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上升为1.59±1.29,较治疗前的0.99±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10治疗前为5.65±11.08,治疗后降为1.0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患者NK细胞由(15.04±4.97)%降为(9.01±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本研究60例患者中,经治疗后随访半年内有51人再次妊娠,其中43例保胎成功(妊娠成功并保胎至孕12周以上),7例再次流产,1例异位妊娠,妊娠成功率为84.31%。6.经中医药补肾疏肝序贯治疗后,60例患者中痊愈13例,占21.7%;显效35例,占58.3%;有效9例,占15%;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补肾疏肝序贯疗法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疗效显着,能够降低自然杀伤细胞水平,促进外周血抗CD3-BE和抗CD4-BE转阳,增加Th2分泌的细胞因子,降低Th1分泌的细胞因子。表明补肾疏肝序贯疗法可以双向调节URSA患者相关免疫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妊娠结局,且无明显副反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孙敏[4](2020)在《固肾养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研究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固肾养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07月至2019年07月来我院就诊的,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64例早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肌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固肾养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行血液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做好跟踪随访和参数记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妊娠5-8周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治疗后孕7、8、12周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测定、子宫动脉血流;以及两组患者孕12周妊娠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本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妊娠5-8周内血清β-h CG、雌二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5、6、7、8周的血清β-h CG、雌二醇水平增长迅速,且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孕酮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妊娠7周时,两组患者的TEG、D-二聚体无明显差别,(P>0.05);妊娠8周、12周时,两组患者的TEG、D-二聚体有明显差别(P<0.05),8周时,TEG的MA值,P<0.05,差异显着,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周时,MA值、R值,差异显着,P<0.05,R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MA值,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治疗组,成功妊娠25例,再次流产7例,再次流产率21.9%;对照组,成功妊娠20例,再次流产12例,再次流产率37.5%,治疗组成功妊娠妊娠者多于对照组,结局好于对照组。结论:1.固肾养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提高孕早期血清β-h CG、雌二醇水平,且对孕酮影响不大;可改善凝血状态,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对孕早期的胎儿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2.固肾养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可以明显增加妊娠成功结局。因此,固肾养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无论是从妊娠进展、凝血功能改善,还是妊娠结局上,都明显优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艾筑芬[5](2020)在《固胎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评价固胎饮在改善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证候、血检(P、β-HCG)值、宫腔积液、妊娠结局等方面的疗效,为中医药保胎的优势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断为早期先兆流产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问卷调查,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填写中医证候评分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共96例;治疗组用固胎饮联合孕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孕激素治疗;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腰酸、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及肾虚积分,血检(P、β-HCG)值,妇科彩超宫腔积液,妊娠结局等的改变,评价固胎饮的临床疗效。结果参加研究治疗的病例共有96例,5例疗程不足出现难免流产剔除,1例未遵医嘱治疗剔除,最终按方案治疗的有90例;最终随访到80例患者的妊娠结局,10例因个人原因等失访。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治疗前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86.67%,治疗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各单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组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两组间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及阴道流血、腰酸胀痛、小腹坠痛单项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91.11%,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4.两组患者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比较,治疗组的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着(P<0.01)。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肾虚证素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6.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宫腔积液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组内比较治疗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积液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检P、β-HCG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血β-HC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组的胚胎停育率为4.88%,最终分娩率为95.12%;对照组的胚胎停育率23.08%,分娩率为7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对照组3例,治疗组2例)出现注射部位疼痛,1例患者出现皮下结节,经处理均能继续坚持治疗,余患者均未见异常。结论固胎饮可改善患者阴道流血、腰酸、小腹坠痛等症状及血检(P、β-HCG)值、宫腔积液等,降低患者的胚胎停育率,改善妊娠结局,保胎效果佳。
杨明[6](2019)在《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保胎中药方剂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历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等的用药规律;利用系统药理学技术对保胎常用方寿胎丸中药对菟丝子-桑寄生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相关疾病和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初步对该药对保胎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和分析。为保胎中药理论研究如复方配伍、性味归经、病证关联及经典处方中药对的活性组分筛选、系统靶标发现等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旨在继承和发扬古现代医家诊治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为提高临床保胎水平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保胎中药医案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汉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现存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应用EXCEL数据管理软件将方剂归纳、总结并规范化后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TCM Miner等数据挖掘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关系挖掘分析,对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证治规律进行系统研讨,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历代各时期保胎治疗临证思路、用药规律等内涵。2、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探索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首先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永华教授团队的计算机模型筛选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中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Uniport数据库检索药对活性分子预测靶标相应的人源物种的基因以及对应的UNIPROTKB,然后将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候选化合物和预测靶点映射到网络中,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与靶点疾病网络图,其次,将预测靶点映射到KEGG中,构建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治疗先兆流产的靶点-通路网络。所有的网络均由Cytoscape3.5.1软件绘制。成果:1、历代保胎方中药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汉唐宋时期出现频数排前五位的保胎药为当归(8.0986%)、川芎(7.7465%)、阿胶(5.9859%)、甘草(5.8099%)、人参(4.3134%);元明清保胎中药出现频数前五的为当归(7.7609%)、白术(6.7351%)、甘草(6.4228%)、白芍(5.9768%)、川芎(5.6200%);近现代保胎中药中出现频数排前五位的是续断(7.4064%)、菟丝子(6.7537%)、桑寄生(6.7253%)、白术(6.5551%)、白芍(6.1578%)。(2)药物分类频数分析结果:汉唐宋安胎方药中补虚药(16.36%)、清热药(11.52%)、活血化瘀药(6.06%)排前三;元明清时期补虚药(22.46%)、清热药(14.97%)、理气药(6.42%)在安胎方剂中排前三;近现代时期安胎方剂中补虚药(28.65%)、清热药(13.45%)、祛风湿药(4.68%)为前三位。(3)因子分析结果:将汉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的保胎方剂分别分成了 9,8,12个因子。基本都提示了保胎需从几个证型辨证论治,病机有肾虚、气虚、脾虚、血热、血瘀等,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的病机,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肾虚证治宜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气虚证治宜益气固冲安胎;脾虚宜行气和胃调气机;血虚证治宜补血固冲安胎;血热证治宜清热凉血,固冲安胎;血瘀证治宜祛瘀止血,固冲安胎。(4)聚类分析结果:共总结出18组比较有意义的聚类方,其中汉唐宋时期6组,元明清时期5组,近现代时期7组。汉唐宋时期的6组分别为补益肝肾、补血安胎的保胎丸;理气和胃,止呕安胎的香砂养胃丸;行气理气,散结消滞的厚朴、生姜;滋阴生津,调养肝肾的生地黄、桑寄生;养血补血、止血安胎的胶艾汤以及健脾补胃的糯米、葱白。元明清时期的5组分别为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的杜仲丸;养血补血、止血安胎的胶艾汤;疏肝理气,活血安胎的保气散和安胎和气饮;补血理气,清热安胎的安胎丸以及益气养阴生津的增液汤。近现代时期的7组方中有补肾健脾,益气安胎的寿胎丸;有行气滋肾、补肝安胎的苏梗砂仁汤;滋阴清热、养血安胎的保阴煎加减;有补气养血、固肾安胎的胎元饮等。(5)关联分析结果:汉唐宋时期当归+川芎、当归+甘草、川芎+甘草为排前三位的药对,阿胶、川芎、当归、甘草为强关联药物组合,二阶三阶分析分别在这几味中药中排列组合;元明清时期排名前三的药对为白术+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其中当归、川芎、甘草、阿胶、白芍、白术、黄芩为强关联;近现代时期中桑寄生十续断、菟丝子+续断、菟丝子+桑寄生为排名前三的药对,三阶以上关联分析在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白术、党参这几味药当中组合。2、保胎方中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分析结果(1)通过对药材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所有活性分子的ADME性质的计算,得出12个活性分子(OB≥30%,DL≥0.18),通过WES预测12个分子(其中有两个分子无直接靶点)的直接靶点153个,活性分子通过这些靶点发挥其药理活性。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中成分共75种,已经建立其化学成分数据库。(2)通过OMIM数据库共收集先兆流产相关靶标455个,构建T-D网络图进行分析,将其与药对活性成分对应的153个靶标作对比,获得共同靶标31个,即该药对对抗先兆流产的预测作用靶标,主要靶点为NOS3、TNF、L-6、Caspase、PTGS1等。(3)通过靶点-通路网分析,我们发现菟丝子-桑寄生通过MAPKs、PI3K-AKT和TGF-β等信号通路防治流产。结论:1、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结论(1)汉唐宋及元明清两个时期高频药多为养血活血用药,如当归、川芎,近现代方剂中频率最高的为续断,菟丝子,主要为强肾补益药。(2)不同时期的保胎方药的使用各有侧重:补虚药在三个时期中使用频率都最大,其中补气药(白术、人参)和补血药(当归、阿胶)使用较多,近现代使用补阳药(续断、菟丝子)频率较高;活血化瘀药在汉唐宋时期使用较多,理气药在元明清使用频率较高,而强肾补益在近现代中较常使用。(3)因子分析提示历代及近现代医家认为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的病因可以概括为:脾肾亏虚、气血虚、血热、血瘀等,病机为冲任损伤,肝肾亏虚,而以肾虚为主。(4)聚类分析说明补益脾肾、益气养血等补虚法为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原则,清热凉血安胎法在三个时期中均较常用,而活血化瘀法在三个时期中的使用频率逐渐下降。(5)关联分析显示汉唐宋的强关联组合方类似于胶艾汤和四物汤,元明清时期强关联的方药类似于加减固胎饮子,而近现代强关联组合的方药则类似于寿胎丸。说明汉唐宋医家多以胶艾汤和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元明清时期则以加减固胎饮子作为基本方,而近现代多用寿胎丸为基础方。2、保胎常用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结论(1)通过对药材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所有活性分子及高连接度靶点的作用研究,发现涉及到的保胎作用机制主要为造血、提高机体免疫等。(2)通过构建T-D网络图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对应的靶点中发现有31个靶点与先兆流产直接相关;同时我们通过GO分析也发现先兆流产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从多角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靶标-通路网络富集分析,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活性分子作用于多个通路,该药对其作用的机制主要可能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的表达,纠正表达不足或表达过度的状态,维持正常妊娠。我们通过系统药理学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对先兆流产产生效果主要通过造血、提高机体免疫等功效实现。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治疗防治流产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林志君[7](2019)在《补肾养精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应用导师经验方—补肾养精方,对辨证属肾虚型的黄体功能不全型妊娠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孕前干预治疗,配合孕后保胎治疗,分析其对研究对象各项观察指标的影响,评估其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妊娠早期复发性流产提供有效中药及研究思路。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5人,治疗组:孕前中药补肾养精方干预治疗,对照组:孕前地屈孕酮片干预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治疗结束后的再次妊娠情况,宫内妊娠者均给予中药寿胎丸加减联合地屈孕酮片进行保胎治疗,并根据患者先兆流产症状及孕酮水平情况调整中药方及地屈孕酮剂量,直至妊娠满12周,宫外孕者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黄体期孕激素水平,再次妊娠后血β-HCG、孕酮水平,以及妊娠结局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h组28例保胎成功,5例保胎失败;对照组20例保胎成功,12例保胎失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后,黄体期孕激素水平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治疗组患者孕35天,45天时血β-HCG及孕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养精方孕前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肾虚型黄体功能不全型妊娠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提高黄体期孕激素水平,配合孕后保胎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保胎成功率。
吴润珍(Ng Yun Chun)[8](2019)在《中医安胎的历代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历代(公元1949年以前)中医安胎相关文献的系统研究分析,总结及归纳出安胎的证治及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子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对1949年以前文献中明确标有“安胎”、“胎漏”、“胎动不安”、“胞阻”、“妊娠腹痛”、“妊娠腰痛”、“妊娠下血”的中医证候及方药的文献进行整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卡方检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总结及归纳出历代中医安胎文献方药的证治规律。结果:一、处方用药频数分析:搜索结果共60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2255篇,共记载处方1220频次,共300首处方(包括27首只记载药物无方剂名处方),包含243种药物,总药物频数共计9892味次。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处方是安胎饮、四物汤、胶艾汤、安胎散、阿胶汤、安胎当归汤、安胎和气饮、佛手散、桑寄生散、胶艾四物汤。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药物分别是:当归、白术、甘草、川芎、黄芩、白芍、阿胶、熟地黄、人参、艾叶。二、以药物种类来说共计载5739味次,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1537味次,占药物总频数26.78%;第二位是清热药,共计699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2.18%;第三位是活血祛瘀药,共计677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1.80%。前三位最高频次的药物种类累计频率为 50.76%。三、各个年代处方用药频数分析:(一)宋代以前:总药物频数共计82味次,以药物种类及频数来说,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34味次,占药物总频数41.46%;第二位是止血药,共计11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3.41%;第三位是解表药,共计10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2.20%。(二)宋金元时期:总药物频数共计1207味次,以药物种类及频数来说,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293味次,占药物总频数24.28%;第二位是活血祛瘀药,共计150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2.43%;第三位是清热药,共计99味次,占药物总频数8.20%。第四位是解表药及止血药,各共计98味次,各占总频数8.12%。(三)明清至民初时期:总药物频数共计4450味次,以药物种类及频数来说,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1210味次,占药物总频数27.19%;第二位是清热药,共计595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3.37%;第三位是活血祛瘀药,共计518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1.64%。四、以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时期用药特点:不同时期使用解表药、泻下药、祛风湿药、温里药、理气药、驱虫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及补虚药的使用频数有较明显差异。五、聚类分析:利用SPSS20.0软件把使用频率高于1.0%的药物建立数据后,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聚类分析结果分成4类聚类组合:C1:生姜、大枣、杜仲、续断、香附、生地黄、桑寄生、紫苏、黄芩、砂仁、茯苓、艾叶、阿胶、陈皮C2:人参、甘草C3: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C4:黄芩、白术C1组合:生姜属于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能温胃和中,降逆止呕。紫苏属于解表药,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可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大枣、杜仲、续断、阿胶是补虚药,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与生姜合用可以调补脾胃,增加食欲,促进药力吸收,增加滋补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胎元不固,杜仲能够补益肝肾以安胎。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能补益肝肾,补而不滞以安胎止漏。阿胶具有补血止血功效,为止血要药。香附、陈皮是理气药,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性平而不寒不热,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妇科常用之药物。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陈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能理气运脾,调中快膈。桑寄生是祛风湿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桑寄生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以治疗肝肾虚损,冲任不固的胎动不安及胎漏。黄芩、生地黄是清热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胎热不安。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能够凉血止血。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茯苓利水而不伤气,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砂仁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的功效。为醒脾和胃之良药,砂仁能行气和中以止呕、安胎,常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艾叶是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妇女下血尤为适宜。此组合的药物种类与总药物较高频次的药物种类相似,聚合了较多药物种类的组合,可以作为安胎的基础方。C2组合:人参、甘草是补虚药,补气为主。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甘草补益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不足,生化无力,两药合用能补气健脾,适合用于气虚导致的胎气不安。C3:川芎是活血祛瘀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而止痛,为血中气药。当归、白芍、熟地黄是补虚药中的补血药。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为妇科调经要药。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作用,熟地黄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为补血要药。四药合用为四物汤,是历代医家安胎最常用的安胎药物配伍组合,临床治疗胎气不安可以参考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各种兼证的胎气不安。C4组合:黄芩是清热药,白术是补虚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补气健脾以安胎,配伍黄芩能够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历代中医安胎文献中最常出现的药对,可以作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下配伍运用。六、因子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把使用频率高于1.0%的22种药物建立数据库,使用因子分析,归纳出不同药物组成的7组代表组合:F1:熟地黄、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川芎、白芍F2:艾叶、阿胶、紫苏、陈皮、砂仁、黄芩F3:大枣、杜仲、生姜F4:茯苓F5:续断F6:桑寄生、香附F7:生地黄F1以补气、补血药为主,相当于八珍汤加减。古人治疗胎气不安注重气血的生化。此组合中养血活血,以理血为主的四物汤,甘草、人参、白术、黄芪属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三药合用能够补益脾气以安胎。临床可以参考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的胎气不安患者。F2组合中陈皮是理气药,能理气运脾,调中快膈。砂仁是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的功效,能行气和中以止呕、安胎。黄芩是清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艾叶是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阿胶是补血药,具有补血止血的功效,为止血要药。紫苏属于解表药,具有行气宽中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可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艾叶属于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妇女下血尤为适宜。全组药物组合适用于气机阻滞导致的胎气不安患者。F3组合中大枣属于补虚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杜仲属于补阳药,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胎元不固,杜仲能够补益肝肾以安胎。生姜属于解表药,具有温中止呕的功效,能温胃和中,降逆止呕。三药合用可以调补脾胃,补益肝肾,用于肝肾脾不足的胎气不安患者。F4、F5、F7组合中只有单味药组成,茯苓属于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茯苓利水而不伤气。续断属于补虚药中的补阳药,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能补益肝肾,补而不滞以安胎止漏。生地黄属于清热药中的清热凉血药,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能够凉血止血。可以视为该药物种类中较适用于治疗胎气不安的药物。F6由桑寄生、香附组成,桑寄生属于祛风湿药,桑寄生能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以治疗肝肾虚损,冲任不固的胎动不安及胎漏。香附属于理气药,疏肝理气,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两药合用可以用于治疗气机不畅,肝肾不足而导致胎气不安患者。结论:一、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处方是安胎饮、四物汤、胶艾汤、安胎散、阿胶汤、安胎当归汤、安胎和气饮、佛手散、桑寄生散、胶艾四物汤。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药物是当归、白术、甘草、川芎、黄芩、白芍、阿胶、熟地黄、人参、艾叶。以药物种类分类来说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祛瘀药是历代中医最常使用的药物种类。二、比较各个年代处方用药时,历代医家皆最常选用补虚药安胎,宋代以前常选用止血药、解表药。宋金元时期常选用的第二、第三药物种类是活血祛瘀药、清热药。明清至民初时期常选用的第二、第三药物种类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提示在不同历史时期选用的药物种类有较明显差异。三、中医安胎的总治则以补肾固冲安胎为大法,再根据辨证论治辅以调理肝脾,补益气血为主,兼以清热、活血化瘀等。四、聚类组合提示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是常用的中医安胎药物配伍组合,而黄芩、白芍是常用的中医安胎药对,临证时可以根据辨证论治选用。五、因子分析归纳出7个药物组合,临床可以根据辨证论治选用。
张文文[9](2019)在《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统计分析补肾活血法在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及特点,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Medline(Pub Med)、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采用中文检索词“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反复自然性流产”、“滑胎”、“补肾活血”等,英文检索词“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ecurrent miscarriage”、“Bushen Huoxue”等,获取由2002年至2018年10月有关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基本信息提取,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Cochrane恊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5.3版统计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用药规律数据。研究结果根据以上检索结果,共有33项研究最终被纳入本系统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全部研究为期刊论文,33项研究均在国内进行。总共有3216个复发性流产患者参与,各试验平均样本量94.57例,最大188例,最小38例。有11项研究报告项目是基金项目受资助。对纳入的RCT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发现33项研究均提到随机分配,有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有14篇,包括其中12项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1项采用随机平衡对照,1项采用随机抽签法。33项研究均无提及是否对随机分配方案进行隐藏,也无一篇研究提及是否对研究者或受试者实施盲法。有8项研究报告试验过程中有退出、脱落和排除病例,但均未提及是否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sion-to-treat Analysis)。故纳入的33项研究文献存在各种研究方法学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可能存在高风险偏倚。对纳入的17项研究进行妊娠超过12周有效率的Meta分析,得出补肾活血实验组(中药或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西药对照组(OR=2.22,95%CI为[1.75,2.81],P<0.00001)。进行亚组后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的疗效要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OR=2.98,95%CI为[2.23,3.98],P<0.00001)。排除1项异质性研究后,中药组与西药的比较也较有优势(OR=1.72,95%CI为[1.02,2.91],P=0.04。在早期流产率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实验组对降低RSA患者早期流产率优于对照组(OR=0.45,95%CI[0.36,0.57],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也表明中西药结合的疗效较单纯西药更显着(OR=0.34,95%CI为[0.25,0.46],P<0.00001)。而单纯中药与西药比较在排除异质性研究后显示中药治疗也较有优势(OR=0.57,95%CI[0.34,0.96],P=0.04)。而活产率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补肾活血实验组治疗复发性流产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活产率,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组(OR=2.41,95%CI为[1.89,3.07],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中西药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更有优势(OR=2.69,95%CI为[1.98,3.65],P<0.00001)。而单纯中药与西药比较在排除异质性后显示中药治疗仍较有优势。(OR=2.56,95%CI为[1.64,3.98],P<0.0001)。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肾活血实验组可明显改善ACA抗体转阴率(OR=2.73,95%CI[1.72,4.33],P<0.0001),而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效果比单纯西药为佳(OR=3.51,95%CI[1.82,6.79],P=0.0002)。在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D-二聚体水平方面,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比较,无论单纯中药治疗或者与中西药结合治疗均无优势(中药:SMD=-0.12,95%CI[-0.31,0.07],P=0.21;中西药:SMD=-0.10,95%CI[-0.23,0.03],P=0.12)。安全性的评价:仅有5项具体报告了不良事件与药物副反应,但上述相关资料太少,未说明根据什么标准化监测或是否患者自愿报告填写所收获的有关结果资料。在临床试验中,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应同时受到重视。一些偶发事件或严重的负性事件应通过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加以监定。由于本系统评价所能监定随机对照试验的数量有限,也缺乏安慰剂对照试验,且治疗和随访的时间不够长,未说明不良反应的监测或报告,因此有关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本系统评价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有效病例采用补肾活血法的用药规律进行频数统计,得出临床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主要治法为温补肾阳、活血化瘀,并可配合补气养血、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理气疏肝、利水渗湿等治法配伍运用。频数统计并得出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59种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温补肾阳药有菟丝子、续断、桑寄生、杜仲等,而活血化瘀药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等。而运用补肾活血法的常用方药是以寿胎丸为基础,再配合活血化瘀之品。研究结论1.根据本系统评价并对33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21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运用补肾活血法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RSA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可改善妊娠有效率、降低早期流产率、提高活产率与及改善ACA抗体转阴率。由于缺少数据,补肾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安全性评价尚不能得出结论;2.通过频数法对有效病例进行药物规律的统计,得出临床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主要治法为温补肾阳、活血化瘀,并可配伍应用补气养血、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理气疏肝、利水渗湿等治法。而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补肾药有菟丝子、续断、桑寄生、杜仲,而活血化瘀药则有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等,此为补肾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高镇涛(koo chun to)[10](2019)在《黄体功能不全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收集近20年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频数分析、聚类分析。评价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总结近现代医家治疗本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用药规律及特点。希望能找出目前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临床研究的优势及不足,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作用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制定检索策略,查阅数据库国内外关于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献,制定排除与纳入标准,采用计算机检索文献的方式,检索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1.meta分析:系统评价用方法学评价主要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RCT文献质量评价;对RCT文献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随机法、样本含量、组间均衡性比较、盲法的运用、治疗方法、统计学方法、随访、退出与失访等内容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5.3.5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疗效。2.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的频数及规律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利用Excel软件及SPSS 25.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meta分析:纳入的57项研究各项偏倚风险的评估结果:在随机序列的产生中,有16个研究(占28.07%)分别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投币法、抽签法,评定为“低风险”,其中有2个研究(占3.51%)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法,评定为“高风险”;分配隐藏条目中,录入文献均无提及,评定为“风险未知”;3个研究(占5.26%)提及盲法,但无详细叙述,其他研究都没有对实施者进行盲法,包括纳入患者,也没有使用测量人员盲法,评估“高风险”的实施和测量偏倚;只有1项(1.75%)纳入研究报告失踪或排除情况,失踪人数<20%,被评为“低风险”,其他研究未提及,因此无法作出判断;所有纳入的研究都没有足够的信息来评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风险,如提早终止研究、特别的试验设计、欺骗行为等,评定为“风险未知”。总结以上,本研究纳入57篇文献均为C级文献,总体文献质量偏低。57个研究结局共5347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84,I2=0%),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总有效率[OR=4.61,95%CI(3.86,5.51,P<0.00001)]。中药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30个研究结局共2591例病例,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可接受(P=0.62,I2=0%),总有效率[OR=4.37,95%CI(3.43,5.57,P<0.00001)]。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25个研究结局共2510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97,I2=0%),总有效率[OR=4.43,95%CI(3.38,5.82,P<0.00001)]。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2个研究结局共220例病例,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尚可接受(P<0.18,I2=44%),总有效率[OR=4.35,95%CI(1.97,9.61,P=0.0003)]。中药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7个研究结局共663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71,I2=0%),总有效率[OR=2.13,95%CI(1.52,2.98,P<0.0001)]。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西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14个研究结局共1383例病例,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65,I2=0%),总有效率[OR=3.12,95%CI(2.45,3.96,P<O.00001)]。2.中医证候分布:前4位频数高的中医证候分别为肾虚肝郁(44频次)、肾虚(22频次)、肾阳虚(16频次)、肾阴虚(8频次),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证候分布与肾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以肾虚为主,兼有肝郁等主要病因病机。所以,治法上应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等。3.基本用药频数及规律分析在本文研究所得文献的261篇,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方药中,共涉及药物有192种,总使用频次为3638味次,使用频次大于等于2的药物有138种,共出现3584次,占总用药频次的98.51%;使用频次少于2的药物有54种,出现54次,占总用药频次的1.49%。出现25味次以上(包含25味次)的药物有37味,其中在文献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顺序为:熟地黄、菟丝子、白芍、当归、枸杞子、山茱萸、山药、仙灵脾、香附、续断、党参、女贞子、白术、柴胡、茯苓、墨旱莲、川芎、杜仲、丹参、黄芪、巴戟天、桑寄生、赤芍、甘草、肉苁蓉、牡丹皮、阿胶、紫石英、覆盆子、何首乌、紫河车、仙茅、泽兰、炙甘草、郁金、益母草、五灵脂。药物种类分析:所研究的文献中记述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192味中药,分别属于19个药物种类。分类规范,参照《中药学》分别是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补虚药、收涩药、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等。入选研究的文献中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药物类别排名前7,频数高的类别是:补虚药(22.63%):常用的补气药有山药、党参、白术、黄芪、甘草、人参、西洋参等,常用的补血药有熟地黄、白芍、当归、阿胶、何首乌等,常用的补阳药有菟丝子、仙灵脾、续断、杜仲、巴戟天、肉苁蓉、紫河车、仙茅、鹿角霜等,常用的补阴药有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龟板、麦冬、桑葚、黄精等。清热药(11.58%):常用的清热药有赤芍、牡丹皮、生地黄、黄芩、山栀子、黄柏等。止血药(11.58%):常用的止血药有五灵脂、艾叶、蒲黄、三七、仙鹤草、茜草根、炮姜、艾叶炭、苎麻根等。活血化瘀药(11.03%):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川芎、丹参、泽兰、郁金、益母草、红花、桃仁、川牛膝、牛膝、鸡血藤、延胡索等。理气药(7.37%):常用的理气药有香附、陈皮、青皮、枳壳、木香、乌药、橘叶、川楝子等。解表药(5.79%):常用的解表药有柴胡、桂枝、升麻、荆芥、薄荷、紫苏梗、葛根等。安神药(5.26%):常用的安神药有紫石英、合欢皮、龙骨、远志、酸枣仁、柏子仁等。前7种药物类别中占全部的累计比列高达75.26%。药物聚类分析:根据药性理论(性味、归经),利用SPSS 25.0软件对上述归纳整理的药物出现频数大于18次的48种药物建立数据库,共得出5个聚类方:C1方:鹿茸(鹿角片、鹿角胶、鹿角霜)、肉苁蓉、山茱萸、覆盆子、墨旱莲、仙灵脾、巴戟天、续断、熟地黄、杜仲、菟丝子、紫河车、五味子;C2方:山药、党参、黄芪、甘草(生甘草、炙甘草)、茯苓;C3方:补骨脂、陈皮、泽兰、白术、五灵脂、白芍、仙茅、肉桂、紫石英、红花、当归、川芎;C4方:生地黄、龟板、柴胡、郁金、丹参、赤芍、牡丹皮、益母草;C5方:何首乌、桃仁、香附、桑寄生、枸杞子、阿胶、女贞子。结论:1.Meta 分析:(1)中药、中西药结合、针灸结合中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皆优于西药治疗。(2)中药、中西药结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妊娠率皆优于西药治疗。(3)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近20年的文献提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2.中医证候分布、病机治法与用药规律:(1)主要的中医证候分别为肾虚肝郁、肾虚、肾阳虚、肾阴虚。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证候分布与肾密切相关。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病以肾虚为主,兼有肝郁等主要病因病机。(2)治法上应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等。(3)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为主导,并兼以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安神药。(4)根据药性理论(性味、归经),聚类出的5个聚类方,分别治疗各证型的黄体功能不全:肝肾亏虚证,脾肾气虚证,肾虚、气滞血瘀证,肝郁气滞、血瘀有热证,肾虚血瘀证。
二、固肾保胎饮治疗滑胎2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肾保胎饮治疗滑胎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肾虚邪伏理论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 |
1.1 免疫学发病机制 |
1.2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理 |
1.3 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治疗 |
2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认识 |
2.1 定义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 |
2.3.1 辨证论治 |
2.3.2 验方治疗 |
2.3.3 针刺治疗 |
2.3.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来源 |
2.3 病例选择标准 |
2.3.1 病例纳入标准 |
2.3.2 排除标准 |
2.3.3 剔除及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治疗方法 |
3.2 观察指标 |
3.3 疗效判定 |
3.3.1 妊娠疗效判定标准 |
3.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
3.4 随访 |
3.5 统计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1.1 年龄分布情况 |
4.1.2 流产次数统计 |
4.1.3 既往流产最大孕周 |
4.2 疗效分析 |
4.2.1 治疗前后阳性抗体转阴情况 |
4.2.2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
4.2.3 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
4.2.4 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
4.2.5 治疗前后病情分级 |
4.2.6 怀孕至12周的妊娠情况统计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导师韩延华教授对肾虚邪伏理论的认识 |
1.1 理论形成 |
1.2 重要特征 |
1.2.1 素体正虚,肾精为主 |
1.2.2 皆可生邪,伏而难察 |
1.2.3 邪盛正衰,趁势而发 |
1.2.4 病久难愈,迁延反复 |
2 导师对免疫性RSA中医发病机制的认识 |
2.1 肾精亏虚为病之本 |
2.2 热毒蕴结为病之标 |
2.3 精亏合邪顺势发病 |
3 具体治疗 |
3.1 治疗原则 |
3.1.1 补肾治本 |
3.1.2 清热去标 |
3.2 遣方用药 |
3.2.1 药物组成及组方特点 |
3.2.2 主要药物的药理研究 |
4 创新点 |
5 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2)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病名溯源 |
2 古代中医家对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当代中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4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复发性流产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病因 |
3 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医辨证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网状Meta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资料筛选 |
1.4 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2 文献质量评价 |
2.3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结果分析-补肾诸法在不同结局指标中发挥各自优势 |
3.2 肾与生殖密切相关,滑胎当以补肾为要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筛选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3 疗效判定与评价标准 |
2.4 安全性观测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纳入病例情况 |
3.2 一般情况 |
3.3 治疗结果 |
3.4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研究背景 |
4.2 中医药治疗滑胎的优势 |
4.3 培元补肾安胎方方药分析 |
4.4 结果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补肾疏肝序贯疗法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免疫调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补肾疏肝序贯疗法对URSA相关免疫调节的影响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断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2 临床疗效结果 |
3.3 治疗后妊娠情况 |
3.4 治疗后综合疗效评定 |
3.5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
讨论 |
1 补肾疏肝序贯疗法治疗URSA的理论依据 |
1.1 治未病思想 |
1.2 肾虚肝郁型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特点 |
1.3 中医药对URSA免疫调节的认识 |
1.4 重视情志的调理 |
2 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机制探讨 |
2.1 方药组成及方解 |
2.2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
3.2 相关免疫指标变化 |
3.3 治疗后妊娠情况 |
3.4 综合疗效评定 |
4 创新与展望 |
4.1 创新 |
4.2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 |
2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4)固肾养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分组 |
3 治疗方法 |
4 检查及研究指标 |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2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3 两组患者妊娠5-8周β-hCG水平比较 |
4 两组患者妊娠5-8周E2水平比较 |
5 两组患者妊娠5-8周P水平比较 |
6 两组患者妊娠7周、8周、12周TEG比较 |
7 两组患者妊娠7周、8周、12周D-二聚体比较 |
8 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指数比较 |
9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10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
研究结论 |
讨论 |
1 中医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互补 |
3 方药解析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1 |
附录2 |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
缩略词表 |
致谢 |
(5)固胎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疾病诊断标准 |
2.2 肾虚证型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3 治疗方法 |
3.1 对照组(地屈孕酮、黄体酮注射液) |
3.2 治疗组(地屈孕酮、黄体酮注射液+固胎饮) |
3.3 给药方案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
4.1 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及肾虚证素积分 |
4.2 妇科彩超 |
4.3 血检:P、β-HCG |
4.4 妊娠情况 |
5 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研究完成情况 |
2 资料均衡性比较 |
3 疗效比较 |
3.1 综合疗效比较 |
3.2 中医证候比较 |
3.3 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比较 |
3.4 肾虚证素积分比较 |
3.5 宫腔积液面积比较 |
3.6 血孕酮(P)、β-HCG值比较 |
3.7 治疗时间分布情况比较 |
3.8 妊娠结局比较 |
4 用药安全比较 |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
3 固胎饮的作用分析 |
4 临床疗效分析 |
结论 |
不足之处 |
设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保胎中药方剂古今文献研究 |
1.1 历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
1.1.1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
1.1.2 唐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
1.1.3 宋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
1.1.4 元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
1.1.5 明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
1.1.6 清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
1.2 近现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
1.2.1 专方治疗 |
1.2.2 名老中医治疗 |
1.2.3 验方治疗 |
1.2.4 中成药及中药制剂治疗 |
1.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二章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
2.1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设计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对象 |
2.1.3 研究方法 |
2.2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结果与分析 |
2.2.1 汉唐宋时期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
2.2.2 元明清时期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
2.2.3 近现代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
2.3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讨论 |
2.3.1 保胎组方高频药分析 |
2.3.2 保胎组方中药分类分析 |
2.3.3 保胎方病因病机分析 |
2.3.4 历代保胎治则分析 |
2.3.5 保胎方药对与药组分析 |
第三章 保胎常用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以寿胎丸中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为例 |
3.1 研究背景 |
3.2 系统药理学概况 |
3.3 研究方法 |
3.3.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
3.3.2 候选化合物作用靶点的预测 |
3.3.3 候选化合物-靶点及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
3.4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及分析 |
3.4.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
3.4.2 靶点的识别与网络分析 |
3.4.3 GO分析 |
3.4.4 通路分析 |
3.5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讨论 |
3.5.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主要靶点 |
3.5.2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的信号通路 |
3.6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7)补肾养精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一) 病例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治疗方法 |
(三) 观察指标 |
(四) 疗效判定标准 |
(五) 统计学处理 |
三、结果 |
(一) 一般情况比较 |
(二)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三)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四) 治疗前后黄体期血清孕酮水平比较 |
(五) 妊娠后的血β-HCG及孕酮水平比较 |
(六) 临床疗效比较 |
(七)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一、选题依据 |
二、黄体功能不全型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 |
三、肾虚型黄体功能不全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
四、补肾养精方及寿胎丸方药分析 |
五、研究结果分析 |
六、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概况 |
一、现代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研究 |
二、复发性流产的中医研究 |
三、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8)中医安胎的历代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医及现代医学对安胎的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安胎的研究 |
一、胎病与安胎、胎漏、胎动不安的源流 |
二、胎漏、胎动不安的证候表现 |
三、病因病机 |
四、辨证 |
五、治则治法 |
六、当代中医对安胎的认识 |
七、中西医结合研究 |
八、逐月养胎的文献研究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定义 |
二、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诊断 |
三、导致先兆流产和流产的相关因素 |
四、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治疗 |
第二章 中医安胎方药的研究 |
第一节 历代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对象 |
四、文献整理 |
第二节 统计分析与结果 |
一、频数分析 |
二、卡方检验 |
三、聚类分析 |
四、因子分析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9)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复发性流产的理论研究 |
1.1 中医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
1.1.1 古代对滑胎的论述 |
1.1.2 病因病机的论述 |
1.1.3 对滑胎的论治 |
1.1.4 近代对复发性流产病机的论述 |
1.1.5 近代对复发性流产的论治 |
1.2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概况 |
1.2.1 肾虚血瘀与复发性流产 |
1.2.2 补肾活血法与复发性流产 |
1.2.3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
1.2.4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实验研究 |
1.2.5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系统分析 |
1.3 复发性流产现代研究进展 |
1.3.1 关于复发性流产的定义 |
1.3.2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治疗概况 |
第二章 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系统分析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数据来源 |
2.2.2 检索策略 |
2.2.3 文献纳入标准 |
2.2.4 文献排除标准 |
2.3 文献评价方法 |
2.3.1 文献筛选 |
2.3.2 数据提取 |
2.3.3 偏倚风险评估 |
2.4 统计学处理 |
2.4.1 数据综合 |
2.4.2 异质性分析 |
2.4.3 敏感性分析 |
2.4.4 发表性偏倚识别 |
2.5 结果 |
2.5.1 纳入研究筛选结果 |
2.6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6.1 文献描述 |
2.6.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6.3 安全性评价 |
2.7 META分析结果(疗效结果总结见表3) |
2.7.1 妊娠超过12周有效率比较 |
2.7.2 安全性分析 |
2.7.3 敏感性分析 |
2.7.4 偏倚检测 |
2.7.5 妊娠早期流产率的比较 |
2.7.6 安全性分析 |
2.7.7 敏感性分析 |
2.7.8 偏倚检测 |
2.7.9 活产率的疗效比较 |
2.7.10 安全性分析 |
2.7.11 敏感性分析 |
2.7.12 偏倚检测 |
2.7.13 ACA抗体转阴率的比较 |
2.7.14 安全性分析 |
2.7.15 敏感性分析 |
2.7.16 D-II聚体水平的数值比较 |
2.7.17 敏感性分析 |
2.7.18 偏倚检测 |
2.7.19 中药与西药疗效亚组分析 |
第三章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的用药规律 |
3.1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的选方用药 |
3.2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常用中药类别及频次 |
3.3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33项研究首20种药物与分布 |
3.4 补肾活血法治疗复发性流产活产率疗效 |
3.5 孕前及孕期补肾活血药的应用 |
3.6 小结 |
3.7 讨论 |
3.7.1 资料总结 |
3.7.2 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分析 |
3.7.3 研究和方法学质量分析 |
3.7.4 复发性流产运用补肾活血法的用药特点分析 |
3.7.5 活血化瘀中药应用探讨 |
3.7.6 孕前和孕期补肾活血药的分析 |
3.7.7 中药活血药与西药抗凝剂的探讨 |
3.7.8 对未来临床研究的期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10)黄体功能不全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1 西医学对黄体功能不全的认识 |
1.2 黄体功能不全在中医学范畴的认识 |
1.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的Meta分析 |
2.1 研究方法 |
2.2 文献检索 |
2.3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2.4 文献质量评价 |
2.5 评价结果 |
2.6 meta分析 |
第三部分 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近20年的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
3.1 研究目的及方法 |
3.2 研究对象及文献的来源 |
3.3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4 数据的规范化 |
3.5 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 |
3.6 研究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meta分析 |
4.2 黄体功能不全的中医证候及用药的分析与讨论 |
4.3 黄体功能不全的用药思路与方法 |
第五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四、固肾保胎饮治疗滑胎2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肾虚邪伏理论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D]. 杨亚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中医辨证治疗RSA的网状Meta分析及培元补肾安胎方对RSA的临床研究[D]. 史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补肾疏肝序贯疗法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免疫调节的影响[D]. 车荷娴.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固肾养胎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观察[D]. 孙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5]固胎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D]. 艾筑芬.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D]. 杨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补肾养精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D]. 林志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中医安胎的历代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吴润珍(Ng Yun Ch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复发性流产运用中医补肾活血法的Meta分析[D]. 张文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黄体功能不全近20年的中医临床文献研究[D]. 高镇涛(koo chun to).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