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议如何做好班主任(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1](2021)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自律”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管理学生也一样,大包大揽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所以,不少学者提出了自主管理倡导,我在班级管理中则尝试了"自律"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下文就以小学班级管理为例,探讨"自律"模式的搭建方式。
石玺平[2](202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反思》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大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应该总结以往教学管理经验,反思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纠正传统保守教学理念,贯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自身责任心、敬畏心、爱心、耐心和恒心,努力构建符合学生需要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效率。
赵巍[3](2021)在《初中教师课程整合观的调查研究 ——以青岛H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浦豪达[4](2021)在《高中德育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研究 ——以海盐县为例》文中认为
张玉凤[5](2021)在《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
朱亚鑫[6](2021)在《“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育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之方法之理论。因此,“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生活自理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生活自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解决基本的生活自理问题,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教学做合一”理论和生活自理教育的内容、目的都非常契合,并且为开展生活自理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因此,本研究便是以“教学做合一”为理论指导开展促进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相关教育研究。本研究在“教学做合一”理论的背景下,选取了大理州某幼儿园为研究地点展开探究。首先,阐述了“教学做合一”理论内涵及其指导下幼儿生活自理教育的特点、意义;其次,选取了该园中某小班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该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根据现状选取合适的实践内容,开展“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生活自理教育的相关实践并进行效果分析,其中实践方式主要分为集体教育实践、个别幼儿指导及区域活动实践等;最后对实践进行总结并给予一定的建议。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小班幼儿生活自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家长和教师包办过多,剥夺幼儿实践机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幼儿个体间生活自理水平差异较大;家长和教师对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重视性不强。经过“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的相关生活自理教育实践后,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得到显着提高,幼儿间的发展差异变小,促进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同时,帮助幼儿获得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加深了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为幼儿教师在以后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郑燕双[7](2021)在《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校园欺凌事件严重危害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欺凌的频繁出现吸引了全球的持续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因此,教育工作者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必要提升学生班级归属感,减少校园欺凌。本研究考察中职学校校园欺凌和学生班级归属感的总体状况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如下:1.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负相关关系,校园欺凌与群体归属感的相关度最高,其次是情感归属感,最后是组织归属感。不同欺凌类型与班级归属感显着负相关,组织归属感、情感归属感、群体归属感与各种不同欺凌类型均呈现出显着负相关关系。2.中职学生对待校园欺凌的态度与班级归属感呈正相关关系。3.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呈现相互减弱的作用,被欺凌的学生对待校园欺凌的态度和班级归属感均值显着低于未被欺凌的学生。关系欺凌会对班级归属感、群体归属感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关系。在班级归属感及其各归属感类型对校园欺凌及其各欺凌类型的作用分析中,班级归属感会对校园欺凌以及在财务、言语、网络、关系等方面的欺凌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关系。组织归属对校园欺凌以及在身体、言语、性等方面的欺凌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关系,情感归属感会对身体欺凌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关系。4.校园欺凌态度在校园欺凌对班级归属感的负向影响作用中呈现部分中介效应。校园欺凌态度在班级归属感对校园欺凌的负向影响作用中呈部分中介效应。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促进中职学生形成反校园欺凌的态度以及提高中职学生班级归属感的策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校园欺凌态度、强烈的班级归属感,达到预防校园欺凌的目的。
王超宇,张冰[8](2021)在《浅谈高校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选择保留学籍应征入伍,光荣退役后再次返校复课。当前,高校退役军人大学生也是学校的一批特殊杰出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尤为重要。怎样在高校进行国防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好他们在部队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指导他们融入新的班集体,重返新课堂,现已成为高校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务必着眼于退役军人大学生的特性,要不断完善教育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另外,高校定期按时进行国防安全教育也是国家法律法规授予的光荣使命,这是为新时代建设我国国防安全,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提高国防安全意识的一项重要的神圣使命。
常明[9](2021)在《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探究 ——以郑州市中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以来,教育界就十分重视“九年一贯”的教育理念,因此语文学科的衔接性教学也逐年受到了重视。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教学衔接性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小升初阶段的文言文衔接性阅读教学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成为学者和一线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文言文的衔接性教学出发,在分析总结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了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针对郑州市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的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地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过程中,存在中小学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和教学实施中的不衔接、教材编选和使用的现实差异、中小学教师的衔接问题、小升初阶段中小学学生的衔接差异、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造成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问题的主要因素。针对造成衔接性问题的原因,笔者从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具体措施有深入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安排使用中小学语文教材;加强教研,提升衔接成效;家校联手,开拓教学视野;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改善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的现状,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衔接性教学意识,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文言文学习阶段的过渡。
张慧[10](2021)在《《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研究 ——以X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乡村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承、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了有效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三个核心问题,2015年12月,云南省随之出台了《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旨在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迄今为止,距离政策的出台实施已有五年之久,其中有关教师激励政策实施是否达到了政策目标,这需要对其政策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估,找出政策过程中的问题与漏洞,以便能让政策得到及时的完善与调整。基于史密斯政策评估模型的理论框架,本研究以教育部门领导、校长和乡村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査法、访谈调查法,以乡村教师激励政策执行的因素为切入点,分析其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从X县乡村教师激励政策执行取得的成效来看,政府不断健全保障机制,表现为健全制度体系、保障资金投入和初步建立督查制度;学校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教师各方待遇得到提高,即教师工资待遇得到保障、教师培训逐步成为体系、职称评聘适当向乡村倾斜和教师荣誉制度初步建立、强化师德发展水平。根据史密斯政策评估模型理论,发现乡村教师激励政策执行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其一,教师激励政策的制定欠缺科学性;其二,激励政策执行效能有待提高;其三,政策目标群体消极应对;其四,激励政策所需资源匹配度低。并且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X县乡村教师激励政策执行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其一,激励政策制定存在着不足,即相关部门对激励政策直接利益主体的关注度不够,政策向乡村教师倾斜的力度不够,以及激励政策本身的因素;其二,激励政策执行出现“失真”,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机构间职权不明,政策执行效果“失真”;其三,教师目标群体缺乏政策认同;其四,激励政策监管机制不完善,表现为监督机制存在空缺,政策执行所需资源不足。最后,在政策执行问题分析和政策归因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政策评估模型理论,提出乡村教师激励政策执行困境的解决路径:其一,政策制定中应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乡村教师的利益诉求;其二,提升教师激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其三,加强教师目标群体政策认同、参与等;其四,完善教师激励政策监管机制。
二、简议如何做好班主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议如何做好班主任(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班级管理中“自律”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在共建班级管理制度中实现“自律” |
第一,学生共同制定班规。 |
第二,学生共同组建班委。 |
三、 在自主管理实践中实现“自律” |
四、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实现“自律” |
第一,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
第二,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
五、 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律” |
六、 结语 |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 优秀班主任应该具备的优良素质 |
第一,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
第二,心存敬畏地进行教学管理。 |
第三,用爱心来提升教学管理效用。 |
第四,理解耐心与恒心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
二、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基础 |
三、 坚持以人为本,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
四、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
五、 学会总结过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
(6)“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国家重视开展劳动教育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
2.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对幼儿具有巨大价值 |
3.“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研究幼儿生活自理教育的必要性 |
(二)研究综述 |
1.关于“教学做合一”的相关研究 |
2.关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研究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1.“教学做合一” |
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
3.生活自理教育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方法及工具 |
2.研究思路 |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概述 |
(一)“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内涵 |
(二)“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幼儿生活自理教育的特点 |
1.自主性 |
2.生活性 |
3.实践性 |
(三)“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育的意义 |
三、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二)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
1.盥洗方面 |
2.如厕方面 |
3.进餐方面 |
4.睡眠方面 |
5.着装方面 |
四、“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育的实践 |
(一)“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生活自理教育实践的准备 |
1.内容选取及目标 |
2.实践活动计划 |
(二)“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活动的实施过程 |
1.盥洗方面集体教育活动实践 |
2.如厕方面集体教育活动实践 |
3.进餐方面集体教育活动实践 |
4.睡眠方面集体教育活动实践 |
5.着装方面集体教育活动实践 |
6.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实践 |
(三)实施结果分析 |
1.量的分析 |
2.质的分析 |
五、研究结论及教育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显着性提高 |
2.幼儿个体间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变小 |
3.女生自理水平略高于男生但差异不大 |
4.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更加重视 |
(二)教育建议 |
1.正确认识“教学做”的“合一” |
2.重视并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
3.教法来源于学法,关注幼儿的发展特点 |
4.关注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
5.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做到教学相长 |
6.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确保实践的机会 |
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校园欺凌问题不容小觑 |
二、班级归属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 |
三、校园欺凌和班级归属感相互联系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二章 涵义界定与理论依据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的定义 |
一、校园欺凌的内涵 |
二、中职学生班级归属感的定义 |
第二节 理论依据 |
一、生态系统理论 |
二、需求理论 |
三、群体心理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工具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一、预测问卷的试测对象 |
二、正式问卷的正式测评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工具的编制以及信效度的检验 |
一、预测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
二、正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
第四章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的现状及两者关系研究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的现状分析 |
一、中职学校校园欺凌现状分析 |
二、班级归属感现状分析 |
第二节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两者关系的相关分析 |
一、被欺凌者对待校园欺凌的态度和班级归属感指数均比未被欺凌者显着低 |
二、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的相关关系分析 |
三、中职学生对待校园欺凌的态度与班级归属感的相关分析 |
四、中职学生班级归属感与校园欺凌的作用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一、中职学校的校园欺凌现象不容忽视 |
二、中职学生反对校园欺凌的态度差异大 |
三、部分中职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仍有待增强 |
四、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负相关关系 |
五、中职学生对待校园欺凌的态度与班级归属感呈正相关关系 |
六、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的相互减弱作用 |
七、校园欺凌态度在校园欺凌和班级归属感之间的中介效应 |
第四节 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两者关系的结论 |
一、校园欺凌和班级归属感是相互对立的负相关关系 |
二、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相互消减 |
三、不同欺凌类型与不同归属感类型的影响不一样 |
四、校园欺凌态度在校园欺凌对班级归属感的作用中产生部分中介的效应 |
五、班级归属感通过影响校园欺凌态度来改变校园欺凌发生率 |
第五章 预防校园欺凌及增强中职学生班级归属感的策略 |
第一节 构建校园欺凌少的教育体系 |
一、相关部门构建校园欺凌防治的法律保障 |
二、学校设计校本干预方案 |
三、教师实行反欺凌评价机制 |
四、学生矫正消极对待校园欺凌的思想意识 |
第二节 营造归属感强烈的班集体 |
一、相关部门提供指引与支持 |
二、学校建立有归属感的文化氛围 |
三、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四、学生实施积极的同伴支持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语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8)浅谈高校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等院校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发挥的作用 |
1.2 退役军人大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 |
2 高校退役军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2.1 当代中国“强军梦”的重要保障 |
2.2 对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保障 |
2.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
3 科学精准加强高校退役军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举措 |
3.1 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科学引导 |
3.2 学校内部要加强正确思想的引导 |
3.3 科学加强预备役部队的管理 |
3.4 退役军人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意识 |
4 高校退役军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
4.1 全面培养退役军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 |
4.2 切实提升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使命责任感 |
4.3 对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需要 |
5 结语 |
(9)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探究 ——以郑州市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郑州市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衔接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2.1 中小学人教版、苏教版、统编版文言文选文情况 |
2.2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衔接性教学现状的调查概述 |
2.3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2.4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三章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问题及其成因 |
3.1 中小学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和教学实施中的不衔接问题 |
3.2 教材编选和使用的现实差异 |
3.3 中小学教师的衔接问题 |
3.4 小升初阶段中小学学生的衔接差异 |
3.5 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
3.6 小结 |
第四章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的建议及策略 |
4.1 深入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 |
4.2 合理安排使用中小学语文教材 |
4.3 加强教研,提升衔接成效 |
4.4 家校联手,开拓教学视野 |
4.5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10)《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研究 ——以X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研究 |
二、教师激励研究 |
三、教育政策评估研究 |
四、文献评述 |
第四节 核心概念 |
一、 《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 |
二、乡村教师 |
三、教师激励政策 |
四、政策执行效果评估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样本调查情况 |
第二章 《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的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理论依据 |
一、教育政策评估的涵义和一般理论 |
二、全面薪酬理论的提出及构成 |
第二节 《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研究维度设计 |
一、乡村教师激励政策主体、客体的确定 |
二、乡村教师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体系的设计 |
第三章 《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取得的成效 |
第一节 政府不断健全保障机制 |
一、健全制度体系 |
二、保障资金投入 |
三、初步建立督查制度 |
第二节 学校改善工作生活条件 |
一、工作条件改善 |
二、生活条件改善 |
第三节 教师待遇得到保障 |
一、教师工资待遇较高 |
二、教师培训逐步成为体系 |
三、职称评聘适当向乡村倾斜 |
四、教师荣誉制度初步建立 |
五、强化了教师整体的师德水平 |
第四章 《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教师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激励政策的制定欠缺科学性 |
二、激励政策执行效能有待提高 |
三、激励政策目标群体消极应对 |
四、激励政策所需资源匹配度低 |
第二节 影响教师激励政策效果的因素 |
一、激励政策制定存在着不足 |
二、激励政策执行出现“失真” |
三、教师目标群体缺乏认同 |
四、激励政策监管机制不完善 |
小结 |
第五章 完善《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的提升路径 |
第一节 政策文本的制定应关注直接利益主体的需求 |
一、加强政策文本的明晰性和协调性 |
二、政策文本体现乡村教师的利益诉求 |
三、加大激励政策向乡村教师倾斜的力度 |
第二节 提升教师激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
一、重视教师激励政策宣传 |
二、理清政策执行主体的职权 |
第三节 教师目标群体加强政策认同、参与 |
一、提升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 |
二、积极的行为方式参与政策 |
第四节 完善教师激励政策监管机制 |
一、建立健全独立的监督体系 |
二、完善公众监督制度 |
第六章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创新点 |
三、不足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 |
二、期刊、论文 |
三、网站 |
四、文件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一、学术论文 |
二、科研项目 |
三、出版专着 |
致谢 |
四、简议如何做好班主任(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班级管理中“自律”模式的构建策略分析[J]. 王芳. 考试周刊, 2021(93)
-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方法反思[J]. 石玺平. 考试周刊, 2021(81)
- [3]初中教师课程整合观的调查研究 ——以青岛H中学为例[D]. 赵巍.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高中德育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研究 ——以海盐县为例[D]. 浦豪达.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5]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 张玉凤. 青岛大学, 2021
- [6]“教学做合一”理论指导下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教育的实践研究[D]. 朱亚鑫. 大理大学, 2021(08)
- [7]中职学校校园欺凌与学生班级归属感的关系研究[D]. 郑燕双.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8]浅谈高校退役军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王超宇,张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16)
- [9]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探究 ——以郑州市中小学为例[D]. 常明.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10]《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背景下乡村教师激励政策研究 ——以X县为例[D]. 张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