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处理对西洋参叶片内源性多胺系统的影响

EM处理对西洋参叶片内源性多胺系统的影响

一、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叶内源多胺系统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琼[1](2020)在《人参皂苷对连作土壤锈腐病趋重发生的作用及其机理》文中研究指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素称“百草之王”,产值居全国中药材之首。由于其忌地性强,栽过人参的土壤(俗称老参地)要30年以后才能再栽参,否则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连作障碍已成为人参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化感物质是影响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导致人参连作障碍产生的化感物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三萜类皂苷作为人参属植物所特有的物质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但以往的研究主要注重三萜类皂苷对人参植株的自毒作用,然而系统地研究三萜类皂苷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病原微生物趋化性响应及其致病机制方面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首先探究人参总皂苷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探明人参皂苷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量效关系与作用规律。选取人参连作障碍现象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人参锈腐病的致病力最强病原菌人参锈腐(Ilyonectria robusta)为研究对象,探究三萜类人参皂苷对人参锈腐病菌趋化性响应及其致病机制,并利用高通量组学的方法研究人参锈腐病菌对人参皂苷Rg1响应的转录调控机制。旨在为找到人参连作障碍产生原因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人参总皂苷显着改变新林土中细菌群落组成。不同浓度人参皂苷处理的土壤样本细菌组成具有明显差异,细菌微生物群落随人参皂苷浓度增加而呈明显的梯度变化,同时相同处理浓度下不同时间点均存在明显差异。在土壤细菌群落的门分类水平上,各个处理在10天、50天和90天时间节点的模式非常相似。随着人参总皂苷处理浓度的升高新林土在科级水平上细菌相对丰度显着下降。这些结果证明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处理土壤降低了细菌微生物的相对丰富度。(2)结果表明在人参总皂苷处理的第90天浓度为10 mg/L时与对照相比对土壤菌科相对丰度影响最大。同一时间节点的对照组与人参总皂苷处理组存在显着差异。处理第10天对照组中约38%的科水平的丰富度高于人参皂苷处理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这一数值不断增加,处理第50天对照组中约42%的科水平的丰富度高于人参皂苷处理组。处理第90天对照组中约69%的科水平的丰富度高于人参皂苷处理组。人参总皂苷处理后Fusarium、Neonectria、Penicillium、Trichoderma和Neocosmospora等有害真菌属相对丰度显着增加,在处理第90天达到峰值。(3)人参锈腐病菌对人参皂苷具有化学趋向性响应。人参锈腐病菌对人参有效成分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c和人参皂苷Re均具有正向趋化性。单体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对人参锈腐病菌的趋化作用最强,最优趋化参数为浓度1mg/L,p H为7,温度25℃。人参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b1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最佳趋化浓度为10 mg/L,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c的最佳趋化浓度为1 mg/L;人参锈腐病菌对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c的最佳趋化p H为7,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e的最佳趋化p H为8;人参锈腐病菌对5种趋化液最佳趋化温度均为25℃;与对照相比人参锈腐病菌病原孢子在最优趋化参数条件下受到5种趋化液的刺激下,均出现孢子萌发率增加的现象,其中人参皂苷Rg1趋化液孢子萌发率最高,是对照组的2.51倍,其次是人参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e趋化液,孢子萌发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11倍和2.18倍;人参锈腐病菌在最优趋化条件下受到5种趋化液的影响菌丝的生长速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提高。5种趋化液培养第4天时人参锈腐病菌的趋化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435、0.526、0.398、0.375和0.402。在培养第3、4、5天时人参皂苷Rg1趋化液的趋化生长速率显着高于其他4种趋化液(P<0.05);人参总皂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c趋化液处理下人参锈腐病菌菌丝干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人参皂苷能够加重人参锈腐病的发生并显着影响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高浓度的人参总皂苷(100 mg/kg dry soil)、人参皂苷Rg1(20-100 mg/kg dry soil)处理组与老参地土壤盆栽处理组(LSD)的结果相似,说明盆栽条件下人参总皂苷与人参皂苷Rg1处理后的人参植株出现了与人参连作障碍相似的现象。在人参锈腐病菌侵染人参的过程中,除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以外,人参皂苷处理组显着提升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纤维素酶(Cx)活性,在第35天时人参皂苷处理组PMTE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加快了人参锈腐病菌的侵染速度。第40天时Cx开始起主导作用,而高浓度的人参总皂苷(HT)和人参皂苷Rg1(LRg1和HRg1)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着提高了纤维素酶(Cx)活性,加快了锈腐病菌对人参纤维素等物质的分解,进而加快了人参锈腐病菌的侵染速度。(5)人参皂苷Rg1调控人参锈腐病菌基因表达。对人参皂苷Rg1处理下不同时间段人参转录组测序发现,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均在“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s)中显着富集,在第48h对照组与处理组的比较组中富集程度显着低于其他时间点比较组,说明人参锈腐病菌信号转导在短期的Rg1诱导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在与寄主植物-病原体互作相关基因数据库比对显示,有26个基因对真菌的致病性有影响,主要包括Cfmc、Boaa、Vtlr、Vatr1、Famyo2、Mosfa1、Groel、Eprs、Fsr1、Tsr、Thioredoxin1、Cspv等,是真菌致病的必要基因。经Rg1处理后,10个基因上调,16个基因下调,致病性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受Rg1的影响较大。这一现象说明了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调控人参锈腐病菌致病性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人参锈腐病菌对人参的致病能力。综上,人参总皂苷显着降低了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提高了土壤致病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高浓度的人参总皂苷(100 mg/kg dry soil)、人参皂苷Rg1(20-100 mg/kg drysoil)对人参锈腐病菌(Ilyonectria robusta)具有正趋化作用,并能够促进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增加菌丝干重,在人参锈腐病菌侵染人参不同时间节点显着提高纤维素酶(Cx)、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活性,加快人参锈腐病菌的侵染速度。人参皂苷Rg1可以通过影响人参锈腐病菌的信号转导和致病性等相关基因表达影响人参锈腐病菌的致病能力。

刘群[2](2015)在《人参、西洋参生长及皂苷累积的3种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参和西洋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具有多种生理、药理功能,人参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和次生代谢产物。但其含量不高,特别是稀有皂苷含量更低,严重影响其开发与应用,如何提高其含量和产量已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累积与其防御反应关系密切,其合成受到自身的严格调控,植物防御反应只有在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时才会被激活从而启动自身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微生物、土壤、外源或内源基因的导入等因素均能够引起植物防御反应。多粘类芽孢杆菌具有体外转化人参皂苷的作用;煤渣具有透水、透气等改良土壤的功能,但它们能否促进人参植株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人参皂苷的累积?尚需实验证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上的rolc基因可促进植物发根的生长也可促进人参皂苷Rb1等皂苷单体的累积,但其机理如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本实验开展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和煤渣对人参、西洋参生长及皂苷累积的影响研究,同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rolc基因促进人参皂苷累积的相互作用人参蛋白,从而为人参皂苷次生代谢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人参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叶面喷施、灌根及其联用处理均促进了1-4年生人参生长并降低人参生长期发病率(P<0.05)。其中叶面喷施和灌根联用处理组效果显着好于叶面喷施、灌根单用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1-4年人参株高分别增加了38.44%、35.24%、41.90%和24.00%;人参鲜重分别增加了31.64%、58.87%、46.70%和18.61%;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3.64%、17.67%、21.67%和27.34%。且1-4年生人参9种单体皂苷之和Rt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6.83%、44.52%、67.96%和79.44%。2.煤渣改良参地,提高人参及西洋参种子出苗率和保苗率,促进人参和西洋参幼苗生长,促进人参及西洋参9种单体皂苷累积(P<0.05)。煤渣改良参地的最佳粒度为20目,最佳用量为6kg/m2。当粒度为20目时,人参出苗率和保苗率分别为68.11%和78.25%;西洋参出苗率和保苗率分别为71.78%和82.10%;1年生人参和西洋参9种单体皂苷之和分别增加了44.41%和32.78%。当煤渣用量为6kg/m2时,人参出苗率和保苗率分别为64.22%和75.09%;西洋参出苗率和保苗率分别为70.33%和79.11%;1年生人参和西洋参9种单体皂苷之和分别增加了24.21%和28.02%。3.完成促进人参生长和皂苷累积rolc基因诱饵重组载体PGBKT7-rolc的构建,筛选出与rolc基因相互作用的2个新人参蛋白基因。

于丽莉[3](2014)在《诱导子调控下人参发状根皂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指出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er),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为三萜皂苷,也称人参皂苷,具有改善心脑血管、清除自由基等广泛的生理药理活性。从人参植株中提取人参皂苷也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成本逐年升高。本实验室采用发根农杆菌转化人参,获得的发状根生长迅速、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更适于大规模生产。本实验以筛选过的人参发状根的无性系为材料,在诱导子茉莉酸甲酯(MeJA)不同作用浓度、不同添加时间、不同作用时间的处理后,检测三种防御酶的酶活性,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诱导子MeJA的最佳添加浓度为6×10-4μM,最佳添加时间为第22d,最佳作用时间为5d。同时,本实验跟踪了三种防御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在添加诱导子72h内的动态酶活变化,与对照相比,三种酶的酶活均有升高,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最大值后,随即降低。通过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六个关键酶SQS、SQE、OSC、DS、β-AS、CAS基因表达量的研究发现,茉莉酸甲酯诱导后,关键酶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表明添加诱导子后,刺激了发状根代谢活动的增强,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通过本实验可进一步明确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各相关基因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利用人参发状根作为生物反应器工厂化生产人参皂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张蕾[4](2012)在《农田老参地土壤生态改良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参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传统的人参栽培模式均采用伐林种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田栽参开始在我国实行,但人参是宿根植物,忌连作,农田土壤自我缓冲能力差,较之林地更易于出现老参地特征;加之,农田地与新林地相比,土壤pH值、土壤养分、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微生物等微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差异,使得“农田老参地栽参”更为艰难。本文采用土壤生态改良的方法对农田老参地进行改良,以期实现农田老参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综合实验室前期老参地土壤改良技术,利用发酵玉米秸秆粉、饼肥、微生物菌剂、草木灰,钙镁磷肥及微量元素肥料等对农田老参地土壤进行生态改良,以建立适宜人参生长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农田栽培人参的产量及质量。本研究主要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区系、土壤酶活性、人参生长状况、叶片生理生化作用、叶片光合作用指标、皂苷含量等方面对农天老参地再栽参1年的土壤及人参植株情况进行调查,以观察农田老参地生态改良的作用效果。调查结果如下:1、老参地土壤施入各种改良基质后,土壤各项理化指标均有显着增加,其中发酵秸秆粉+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菌剂四种改良基质综合配套组即处理1组最为显着。2、各处理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都较ck有所增加,其中细菌数量提高了74.47%-94.68%,放线菌提高了20.52%-69.23%。各处理真菌数量明显降低,仅为ck的37.89%-74.53%。3、土壤经改良后,土壤酶活性显着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2.17%-74.99%,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5.06%-22.90%,蔗糖酶活性提高6.13%-101.31%,磷酸酶活性提高1.24%-74.38%。生态改良对土壤中四种酶活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蔗糖酶>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4、除个别处理组人参植株株高、茎粗无明显变化规律外,其他各组光合生理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显着增加,且优质人参率及人参产量都显着提高。5、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人参根部总皂苷和单体皂苷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处理1组总皂苷较对照组差异最为显着。综合分析,采用生态改良方法对农田老参地土壤进行改良,可解决农田人参忌连作问题。

雷锋杰[5](2011)在《人参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文中认为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重要药用植物,也是吉林省,乃至我国重要特产,目前在人参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个瓶颈没有彻底解决,即人参忌连作,轮作周期长。我国长期以来主要采取伐林栽参的模式,尽管目前人参在栽培的过程中,采取栽(种)参的同时还林,但由于树种单一,易造成森林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本文作者梳理了人参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了国内外人参西洋参化感作用研究进展,并进行深入思考,指出人参化感作用研究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已有研究表明,人参忌连作与其自身的化感作用有关。本论文从化学生态学角度,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分离人参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对其进行提取鉴定,同时研究其对不同药用植物种子萌发、人参幼苗根系活力,人参非酶促防御系统,人参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从化感作用角度探索人参忌连作的机理。采用灭菌复合基质栽培人参,对人参根系分泌物进行原位收集,依次用水和乙醇提取人参根系分泌物,合并后用有机溶剂萃取分为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两部分,用HPLC和GC-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石油醚层含有1,3-二氧戊环,4-甲基,4-乙基-2-十五烷、乙基柠檬酸、棕榈酸乙酯、二十五烷等化学成分。乙酸乙酯层含有丁基柠檬酸、邻苯甲二酸二丁酯、单(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等成分。其中,石油醚层中烷烃类物质占54.984%、酸类17.362%、酯类20.708%,另外还有苯类占1.554%、吡喃5.393%。而乙酸乙酯层中烷烃类物质占了14.080%、醇类8.687%、酸类26.582%、酯类占50.649%。同时利用混标法检测到人参根系分泌物中含有微量人参皂苷。利用收集到的人参根系分泌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分为水相和乙酸乙酯相两部分,设计不同浓度,采用室内培养,研究其对四种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和胚轴、鲜重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人参根系分泌物对四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化感作用是有所差异的。其中对大黄和水飞蓟种子萌发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对大黄下胚轴和鲜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中低浓度促进。对水飞蓟种子上下胚轴和鲜重表现为水相促进乙酸乙酯相抑制。人参根系分泌物水相中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牛蒡种子的萌发和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乙酸乙酯相抑制牛蒡种子萌发和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水相促进下胚轴的伸长,乙酸乙酯相抑制下胚轴的伸长,与对牛蒡鲜重的影响是一致的。人参根系分泌物水相高中浓度抑制白花草木犀种子的萌发,而低浓度促进其萌发。乙酸乙酯相高中浓度时促进白花草木犀种子的萌发,低浓度抑制种子的萌发,这与对种子α-淀粉酶活性影响基本一致。人参根系分泌物抑制下胚轴的伸长和鲜重的增加。结论:人参根系分泌物对四种药用植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并且化感作用与化感物质浓度密切相关,种子萌发与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种子鲜重与下胚轴伸长有密切关系。采用室内培养,研究其对人参和西洋参种子萌发和生物量积累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人参根系分泌物抑制人参和西洋参种子的萌发和α-淀粉酶活性。整体而言,水相的化感效应强于乙酸乙酯相部分。人参根系分泌物均抑制人参和西洋参下胚轴的伸长,乙酸乙酯相的化感效应强于水相,抑制程度与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浓度成正相关。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两者上胚轴的影响不一,水相部分促进人参上胚轴的伸长,乙酸乙酯相仅在10mg时略微促进而其他浓度均抑制人参上胚轴的伸长。人参根系分泌物促进西洋参上胚轴的伸长,但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显着。人参根系分泌物中各萃取物均抑制人参和西洋参鲜(干)重的增加,且呈现出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和西洋参种子的化感效应有所差别,对人参种子的化感作用强于西洋参。并且化感作用与化感物质浓度密切相关。通过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幼苗超氧阴离子、SOD、POD、CAT、MDA进行研究,发现人参根系分泌物使得人参幼苗体内产生了大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人参幼苗中SOD活性被显着抑制,使得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受到抑制,而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幼苗中POD和CAT活性影响不大,人参根系分泌物处理后同时伴随着MDA含量的升高。通过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根系活力,幼苗体内脯氨酸含量,抗坏血酸进行含量测定,研究得出人参根系分泌物降低了人参幼苗的根系活力,人参只能在水层低浓度处理时做出保护反映,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无法扭转这种逆境胁迫。

万春阳[6](2011)在《盐分对甘草酸和甘草苷积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外界环境和人工栽培技术影响着栽培药材质量,如何使栽培药材的质量稳定且提高已成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及其质量调控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为研究材料,对不同浓度盐分处理下的甘草生长、产量、生理指标、物质组分及生物合成途径等多层面进行分析比较,揭示盐分对甘草酸和甘草苷积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稳定和提高栽培甘草药材质量及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分处理对甘草生长及药材产量具有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中后期,0.6%和0.9%处理组的生长及产量等指标均显着降低。2.盐分处理可以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生理特性以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影响甘草酸和甘草苷的积累,可总结为以下两点:(1)盐分处理提高了各抗氧化酶的活性。盐分胁迫下甘草通过提高自身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彼此协调,清除氧自由基。盐胁迫下甘草的抗氧化酶活性与甘草酸和甘草苷相对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关系。(2)盐分处理影响了甘草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盐分胁迫下,甘草叶片叶绿体色素含量减少,胁迫植株叶片的Chla/Chlb值较高。同时盐分胁迫下甘草叶片的Pn、Tr、Gs均呈现随盐浓度加大而降低的趋势,而Ci在处理早期,处理组低于对照组,在处理后期,处理组却高于对照组。3.盐分处理改变了甘草药材的物质组分含量,进而引起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变化。盐分处理降低了甘草药材中总糖含量,提高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及灰分的含量;处理后期,0.9%处理组粗脂肪含量所占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总糖含量比例低于对照组;甘草酸和甘草苷相对含量均与总糖含量显着负相关。4.盐分处理改变了甘草酸合成中间物质的含量,提高了甘草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的表达。试验表明,盐分处理植株甘草酸合成中间产物角鲨烯含量降低,β-香树脂醇含量增高,β-香树脂醇合成酶表达量增高,即0.9%处理组角鲨烯含量最低,而β-香树脂醇含量最高,β-香树脂醇合成酶表达量最高;甘草酸相对含量与和β-香树脂醇合成酶表达量显着正相关,而甘草酸绝对含量与β-香树脂醇含量极显着负相关。5.盐分处理提高了甘草酸、甘草苷相对含量,降低了二者的绝对含量。试验表明,0.9%处理组的甘草酸、甘草苷相对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处理植株的甘草酸和甘草苷绝对含量低于对照组,以0.9%处理组含量最低。6.盐分处理下甘草酸和甘草苷积累的可能机制探讨:盐分处理下,甘草酸和甘草苷相对含量的增加,主要通过抑制初生代谢和促进次生代谢来实现,前者主要表现在抑制地上部分干重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从而减少初生代谢产物总糖含量;后者表现为提高p-香树脂醇合成酶表达量。而盐分处理下,甘草酸和甘草苷绝对含量的减少,主要与根干重显着降低和灰分、总糖含量的减少相关。

吴琼[7](2010)在《三种产萜类药用植物转录组分析和产地适宜性研究》文中指出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是利用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应用高通量、大规模分析方法,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全面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功能,并探索基因间、基因与蛋白质之间、基因及其产物与生长发育相互联系和规律的科学。功能基因组学将生物学研究从单个基因或蛋白质上升至基因组,同时对多个基因和蛋白质进行系统研究。阐明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是药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人参、西洋参和红豆杉是三种有重大药用和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本课题采用目前最新的技术,结合西洋参、人参、东北红豆杉的研究现状,从微观和宏观的不同角度,采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别从转录组分析、药用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克隆与鉴定、产地适宜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为五加科(Araliaceae)人参属(Panax)的名贵药材,以根入药,具有促进记忆、抗癌、降血压、降血脂、抗疲劳、抗糖尿病、强心、镇静等多种药理作用。但由于生长缓慢,连作障碍严重,西洋参药用资源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本研究以四年生西洋参根、叶、花为材料,构建了cDNA文库,通过5′端测序,获得了根、叶、花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共有6,678条ESTs,序列拼接产生了3,349条unigenes,包括534条contigs和2,815条singletons。通过转录组分析,探讨了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模式。采用Gene Ontology(GO)功能分类,将基因产物划分到生物学过程,细胞成分和分子功能三大本体。BLAST比对发现了24条参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对甲羟戊酸途径中的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进行了克隆与鉴定。采用同源克隆的方式,克隆了达玛烷合成酶(DS)基因。克隆了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糖基转移酶(GT)基因。发现了63条转录因子序列,编码包括zinc finger, WRKY, homeobox和MADS-box家族蛋白。并且发现了588条SSR微卫星标记,探讨了其组成与特点。这些结果,提供了西洋参转录谱、功能基因、转录调节、花发育和分子标记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于促进西洋参及其人参属药用植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红豆杉是重要的木本药用植物,是紫杉醇提取和半化学合成的重要来源之一。尽管商业和医药价值巨大,关于红豆杉属的基因组或转录组研究却很少。目前,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还未完全阐明,紫杉醇和紫杉烷类生物合成的调控还不清楚。本研究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454 GS FLX Titanium对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针叶转录组进行测序,共获得表达序列标签(EST)81,148条。序列拼接得到20,557条unique sequences,包括12,957条singletons和7,582条contigs。数据库中的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68.6%(14,095)与其它生物的已知基因具有同源性。研究发现总的序列同源性在裸子植物中高于被子植物。GO分类将11,220条序列注释到45个类目上。通过生物化学途径注释,2,403条序列注释到3,821条KEGG途径中。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质体赤藓糖磷酸酯途径(methylerythritol phosphate pathway)的所有酶以及参与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部分酶的基因。发现了可能参与紫杉醇合成未阐明步骤酶的基因,包括85条CYP450,7条epoxidase,18条CoA ligases和3条N-benzoyltransferase。从数据中还获得了291个转录因子和753个微卫星标记(SSR)。这些基因的发现为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和代谢调控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红豆杉属植物种质改良奠定了基础。石柱参是中国特有人参珍稀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了对人参种植区划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以辽宁省宽甸县石柱参现代分布区最适宜生长环境因子为依据,区划石柱参在全国的适宜产地。结果显示适宜种植区(相似度为95%-100%)所在县区有15个,总面积为15,943.93平方公里,辽宁省占96.44%,吉林省占3.56%;较适宜种植区(相似度为90-95%)所在县区有22个,总面积20,070.83平方公里,辽宁省占73.88%,吉林省和秦岭中东部地区也有一定份额。研究结果覆盖了石柱参现代分布区,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TCMGIS系统用于石柱参适生地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预测了石柱参潜在适宜分布区。对于规划人参种植区域,保护优良品种,把人参生产规划在真正的适宜产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的研究工作,分别探讨了西洋参和红豆杉两种药用植物的基因表达谱,代谢途径相关功能基因,代谢调控机制,并预测了石柱参的适生栽培区域。这些研究工作为重要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功能基因的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和人工引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任一猛[8](2007)在《农田栽参改土培肥作用机理及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人参是我国中药之首。吉林省长白山区是我国人参的主产区,总产量约占全国的80%以上,参业也是吉林省的特色资源优势产业,是东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多年来在发展参业的过程中,除林下抚育栽培以外,大面积栽培一直沿用伐林栽参的方式,对长白山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1998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伐林栽参受到严格的限制,利用农田栽培人参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农田栽参如果土壤改良措施不当,会导致人参产量低、病害重、质量差,所以土壤改良就是重中之重。我们根据人参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在众多的改良基质中筛选出发酵玉米秸秆、EM菌、硅藻土三种物质进行土壤改良。本试验在中药材GAP原则的指导下,首次同时应用发酵玉米秸秆、EM菌、硅藻土三种改良基质,将其深翻施入到农田土壤中,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物理状态等方面一起对目标土壤进行改良,并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改良后的农田土壤适合人参生长和发育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通过本次试验得出了如下的结果:(1)在抚松县山区的农田土壤条件下,pH值为5.06时,土壤养分的各项指标达到最高值;而在乐山镇平原的农田土壤条件下,pH值在4.81时土壤的养分条件达到最佳水平,改良后的农田土壤调节了土壤的pH值,虽然也出现了土壤酸化的问题,但是土壤的酸化的程度被明显抑制。土壤的含水量和三相比也较对照更适合于人参生长,为人参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土壤物理环境。玉米秸秆粉的施入,有效地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促进了速效氮、速效钾的释放,为人参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营养环境。大多数细菌和放线菌是人参的有益菌,施入EM后,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迅速增加,并延长活动时间,同时也抑制了真菌病害的发生,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微生物环境,为人参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微生态环境。(2)经改良后的农田土壤所栽培的人参,其各项生理指标和有效成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尤其对人参的地下部分的改良效果更加显着,根重最大比对照提高了20%,根粗比CK增加了34.6%,根长也增加了20%以上,而且参根的整体形状较好。人参的叶面积比对照的叶面积大幅度增加(达到了CK的一倍以上),而且由于叶面积的增加使得人参的光合作用面积增加,这也促进了人参地下部分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合成,提高了人参的经济价值。人参总皂苷含量比CK增加50%,而且经过对各个单体皂甙的高效液相分析,六种主要的单体皂甙的含量也都高于CK,接近于伐林后栽培的人参的皂甙含量,完全可以作为林下参使用。(3)本研究证实,按每平方米施入发酵玉米秸秆粉15-20kg、EM 100 ml,可以达到较好土壤改良培肥的目的,而硅藻土的改良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李立[9](2007)在《EM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替氮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EM稀释液浸种、EM稀释液在玉米苗期、拔节期田间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遴选出玉米施用EM的最佳浓度,及施用EM稀释液对玉米减少氮肥旌用量的补偿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EM浸种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加玉米苗期株高和茎粗,增加玉米幼苗的叶面积,幼苗素质好。500倍EM稀释液是玉米生产上最为理想的使用浓度。2.EM稀释液浸种及在玉米拔节期叶面喷施并灌根,可持续有效的提高拔节期及其后的玉米株高和茎粗,促进玉米生长健壮和增强抗倒伏性。EM处理还可显着提高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为玉米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生育后期能延缓玉米叶片的衰老。3.玉米施用500倍EM稀释液有良好的替氮作用。试验表明,当氮肥施用量减少1/3时,施用500倍EM稀释液处理的玉米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施用全氮、不施用EM的对照基本相当,即此浓度EM处理可替代1/3的氮肥施用量。EM处理的效果随施氮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且能避免或减缓氮胁迫所带来的生理障碍。施用EM后,玉米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不使用EM处理的,其效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降低而愈加明显,且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4.EM能显着提高玉米的产量。当氮肥施用量减少时,玉米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本试验氮肥施用量减少1/6~1/3的范围内,施用500倍EM稀释液的处理,能保持玉米产量基本不受氮肥施用量减少的影响。

李立,欧阳西荣[10](2005)在《EM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分析了有效微生物群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特点,综述了EM在各种作物上的作用。表现为施用EM对作物的生理特性和植株性状有积极的影响,提升作物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使作物产量与品质有显着的提高;通过其活体微生物的作用改善土壤的物理状况及有效磷、钾的增加,使土壤肥力上升,且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并着重探讨了其在玉米栽培上的应用和EM对玉米秸秆还田处理的效果,并对EM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二、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叶内源多胺系统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叶内源多胺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人参皂苷对连作土壤锈腐病趋重发生的作用及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连作障碍的产生及机理
        1.1.1 导致连作障碍产生的生物因子
        1.1.1.1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连作障碍中的作用
        1.1.1.2 线虫在连作障碍中的作用
        1.1.2 导致连作障碍产生的非生物因子
        1.1.2.1 化感自毒作用
        1.1.2.2 土壤理化性质
        1.1.3 连作障碍中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互作
    1.2 连作障碍的防治
        1.2.1 轮作和间作
        1.2.2 抗病品种的选择
        1.2.3 连作土壤的杀菌处理
        1.2.4 减少收获时留在土壤中的植物残留物
    1.3 萜类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1.4 人参连作与三萜皂苷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论文研究的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人参皂苷类物质影响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剂和实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2 试验结果
        2.2.1 测序数据质量分析
        2.2.2 人参总皂苷改变土壤细菌OTUs组成
        2.2.3 不同浓度人参皂苷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2.2.4 人参皂苷改变土壤细菌生物分类学的结构和组成
    2.3 结论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人参皂苷类物质影响土壤真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剂和实验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2 试验结果
        3.2.1 测序数据质量分析
        3.2.2 人参总皂苷改变土壤真菌OTUs组成
        3.2.3 不同浓度人参皂苷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3.2.4 人参皂苷改变土壤细菌生物分类学的结构和组成
        3.2.4.1 门水平真菌菌落组成分析
        3.2.4.2 纲水平真菌菌落组成分析
        3.2.4.3 目水平真菌菌落组成分析
        3.2.4.4 科水平真菌菌落组成分析
        3.2.5 人参总皂苷对新林土壤致病真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人参皂苷类物质对人参锈腐病菌的趋化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菌种
        4.1.2 供试药品与仪器
    4.2 方法
        4.2.1 人参锈腐菌的培养
        4.2.2 菌悬液及人参皂苷类物质溶液的配制
        4.2.3 趋化性试验方法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离体条件下离体条件下人参皂苷类物质对人参锈腐病菌的影响
        4.3.2 离体条件下人参皂苷类物质不同pH的趋化液对人参锈腐病菌的影响
        4.3.3 离体条件下人参皂苷类物质不同趋化温度对人参锈腐病菌的影响
        4.3.4 最优趋化参数下人参锈腐病菌对5种人参皂苷的化学趋向性响应
        4.3.5 离体条件下5种趋化液在最优趋化参数下人参锈腐病菌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4.3.6 离体条件下种趋化液在最优趋化参数下对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测定
        4.3.7 离体条件下最优趋化参数下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量的测定
    4.4 结论与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人参皂苷对人参锈腐病发生及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人参皂苷与人参根系生长及人参锈腐病互作盆栽试验
        5.1.3 植株生物量及根系结构分析
        5.1.4 人参锈腐病发病组织细胞壁降解酶的提取
        5.1.5 人参锈腐病组织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测定
        5.1.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盆栽条件下,外源施加人参皂苷对人参锈腐病发生的影响
        5.2.2 盆栽条件下,外源施加人参皂苷对人参植株根系结构的影响
        5.2.3 人参皂苷对人参锈腐病菌病组织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活性影响
        5.2.4 人参皂苷类对人参锈腐病组织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活性影响
        5.2.5 人参皂苷类对人参锈腐病菌锈腐病组织纤维素酶(Cx)活性影响
        5.2.6 人参皂苷类对人参根锈腐病组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影响
    5.3 结论与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人参锈腐病菌(Ilyonectria robusta)在人参皂苷Rg1处理下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药品与仪器
        6.1.3 试验方法
        6.1.4 RNA抽提
        6.1.5 文库建立和测序
        6.1.6 从头组装和注释
        6.1.7 差异表达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
        6.1.8 转录组数据可靠性验证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人参锈腐病菌菌丝RNA质量检测结果
        6.2.2 转录组测序结果及质量评价
        6.2.3 Unigene功能注释结果分析
        6.2.3.1 NR注释结果
        6.2.3.2 GO功能注释分类
        6.2.3.3 egg NOG功能注释分类
        6.2.3.4 KEGG功能注释分类
        6.2.4 DEG功能分析及功能注释
        6.2.4.1 DEG功能分析及功能注释
        6.2.4.2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6.2.4.3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功能富集分析
        6.2.5 人参皂苷Rg1处理影响人参锈腐病菌病原体与宿主相关的基因表达
        6.2.6 转录组数据可靠性验证结果
    6.3 结论与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创新性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人参、西洋参生长及皂苷累积的3种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人参及西洋参生长因素研究
    第二章 内生细菌对植物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2.1 内生细菌的种类
        2.2 内生细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2.3 内生细菌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第三章 土壤改良研究进展
        3.1 土壤改良的研究现状
        3.2 人参和西洋参老参地问题
        3.3 煤渣改良参地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rolc基因对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4.1 rolc基因概述
        4.2 rolc基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3 rolc基因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4.4 rolc基因研究意义
    第五章 人参皂苷合成的分子机制
        5.1 人参皂苷代谢途径研究
        5.2 人参皂苷基因调控
    第六章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进展
        6.1 酵母双杂交概述
        6.2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及改进措施
        6.3 植物中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第七章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多粘类芽孢杆菌对农田人参生长和皂苷累积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4 小结
    第二章 煤渣改良参地对人参及西洋参生长和皂苷累积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rolc基因相互作用人参蛋白筛选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诱导子调控下人参发状根皂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人参的研究现状
    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人参皂苷生产方面的应用
    1.3 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研究现状
    1.4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诱导子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人参发状根无性系的筛选
    3.2 人参发状根悬浮培养体系生长曲线的测定
    3.3 诱导子的制备及添加
    3.4 茉莉酸甲酯的添加对酶活力的影响
    3.5 茉莉酸甲酯对于人参皂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茉莉酸甲酯对人参发状根生物量及皂苷含量的影响
    4.2 茉莉酸甲酯对人参发状根抗性的影响
    4.3 茉莉酸甲酯对人参发状根中酶活性的影响
    4.4 茉莉酸甲酯诱导人参发状根中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与皂苷含量及酶活性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农田老参地土壤生态改良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研究的必要性
    1.2 农田老参地栽参障碍机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试验研究机理
    1.5 本研究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不同处理对农田老参地土壤理化性状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3.1 调查项目及方法
    3.2 仪器与药品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处理对人参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调查项目及方法
    4.2 仪器与药品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不同处理对人参光合作用指标的影响
    5.1 调查内容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不同处理对人参总皂苷和单体皂苷的影响
    6.1 调查项目及方法
    6.2 仪器与药品
    6.3 结果与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5)人参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沿
    1.1 人参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1 人参生产现状
        1.1.2 人参生产存在问题
    1.2 人参西洋参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1.2.1 人参、西洋参化感物质的收集提取
        1.2.2 人参、西洋参化感物质的种类
        1.2.3 对人参、西洋参的化感效应
        1.2.4 人参、西洋参化感作用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
    1.3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总体思路
第二章 人参根系分泌物的提取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置
        2.1.2 人参种植及栽培管理
    2.2. 人参根系分泌物的收集及提取
        2.2.1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2.2.2 .分泌物的萃取分离
    2.3 .分析方法
        2.3.1 水层部分HPLC分析
        2.3.2 乙酸乙酯层,石油醚层部分GC-MS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人参根系分泌物水层HPLC测定结果
        2.4.2 人参根系分泌物乙酸乙酯层、石油醚层GC-MS测定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四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人参根系分泌物收集
        3.1.2 人参根系分泌物的配制
    3.2 种子生物测定试验
        3.2.1 种子发芽试验
        3.2.2 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3.2.3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对大黄种子的化感作用
        3.3.2 对牛蒡种子的化感作用
        3.3.3 对水飞蓟种子的化感作用
        3.3.4 对白花草木犀种子的化感作用
    3.4 讨论
第四章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西洋参种子的化感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人参根系分泌物溶液的配制
        4.1.2 种子生物测定试验
        4.1.2.1 种子发芽试验
        4.1.2.2 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4.1.2.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种子的化感作用
        4.2.1.1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种子生物量的影响
        4.2.1.2 对人参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2.2 对西洋参种子的化感作用
        4.2.2.1 对西洋参种子生物量的影响
        4.2.2.2 对西洋参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1 .实验与方法
        5.1.1 人参根系分泌物溶液的配制
        5.1.2 实验方法
    5.2 .数据分析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幼苗中超氧气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影响
        5.3.2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小苗SOD活性的影响
        5.3.3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小苗POD活性的影响
        5.3.4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小苗CAT活性的影响
        5.3.5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幼苗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幼苗抗性的影响
    6.1. 实验与方法
        6.1.1 人参根系分泌物溶液的配制
        6.1.2 根系活力的测定
        6.1.3 脯氨酸含量测定
        6.1.4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6.2. 数据分析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1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幼苗根系活力影响
        6.3.2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6.3.3 人参根系分泌物对人参幼苗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6.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盐分对甘草酸和甘草苷积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略词
1 立题依据与研究方案
    1.1 立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2 植物次生代谢研究进展
        1.2.3 甘草相关领域研究进展
    1.3 论文总体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1.3.3 技术路线图
2 盐分处理对甘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1 盐分处理下甘草生长特性的分析
        2.1.1 甘草植株株高的变化
        2.1.2 甘草植株地径的变化
        2.1.3 甘草植株芦头直径的变化
    2.2 盐分处理下甘草产量的分析
        2.2.1 甘草地上部分鲜干重的变化
        2.2.2 甘草根鲜干重的变化
    2.3 小结与讨论
3 盐分处理对甘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生理指标测定
        3.1.1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1.2 光合生理特征指标测定
    3.2 盐分处理下甘草生理特性的分析
        3.2.1 甘草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2.2 甘草光合生理特性的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4 盐分处理对甘草药材物质组分及其比例的影响
    4.1 甘草药材主要物质组分测定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盐分处理下药材主要物质组分及其比例的分析
        4.2.1 总糖含量的变化
        4.2.2 粗蛋白含量的变化
        4.2.3 粗纤维含量的变化
        4.2.4 粗脂肪含量的变化
        4.2.5 灰分含量的变化
        4.2.6 五种物质组分比例的变化
    4.3 小结与讨论
5 盐分处理对甘草酸生物合成中间产物及关键酶的影响
    5.1 甘草酸合成中间产物及关键酶的测定
        5.1.1 试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5.1.2 角鳖烯含量测定
        5.1.3 β-香树脂醇含量测定
        5.1.4 β-香树脂醇合成酶在不同盐分处理下的表达
    5.2 盐分处理下甘草酸合成中间产物含量分析
        5.2.1 角鳖烯含量的变化
        5.2.2 β-香树脂醇含量的变化
    5.3 盐分处理下β-香树脂醇合成酶表达量分析
        5.3.1 总RNA提取结果
        5.3.2 18S和β-AS扩增结果
        5.3.3 β-香树脂醇合成酶表达量的变化
    5.4 中间产物含量变化与合成关键酶表达量的关系
    5.5 小结与讨论
6 盐分处理对甘草酸和甘草昔积累的影响
    6.1 甘草酸和甘草普含量测定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盐分处理下甘草酸和甘草昔积累的分析
        6.2.1 甘草酸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的变化
        6.2.2 甘草昔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的变化
        6.2.3甘草酸、甘草昔含量与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的关系
    6.3 小结与讨论
7 盐分处理下甘草酸和甘草普积累机制的初步探讨
    7.1 甘草酸和甘草昔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
        7.1.1 甘草酸和甘草昔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
        7.1.2 甘草酸和甘草昔含量与生长指标的通径分析
        7.1.3 盐分处理下甘草酸甘草昔与生长指标的关系
    7.2 甘草酸和甘草昔与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
        7.2.1 甘草酸和甘草普含量与生理指标的相关分析
        7.2.2 甘草酸和甘草昔含量与生理指标的通径分析
        7.2.3 盐分处理下甘草酸甘草普与生理指标的关系
    7.3 甘草酸和甘草普与物质组分的相关分析
        7.3.1 甘草酸和甘草昔含量与物质组分含量的相关分析
        7.3.2 甘草酸和甘草普含量与物质组分含量的通径分析
        7.3.3 盐分处理下甘草酸甘草昔与物质组分的关系
    7.4 甘草酸与中间产物及关键酶的相关分析
        7.4.1 甘草酸含量与中间产物含量及关键酶表达量的相关分析
        7.4.2 甘草酸含量与中间产物含量及关键酶表达量的通径分析
        7.4.3 盐分处理下甘草酸与中间产物和关键酶的关系
    7.5 盐分处理下甘草酸和甘草昔积累机制的探讨
    7.6 小结与讨论
8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8.3 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三种产萜类药用植物转录组分析和产地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及术语简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人参和西洋参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东北红豆杉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功能基因组学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西洋参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第一节 西洋参不同组织cDNA文库构建
    第二节 西洋参不同组织转录组分析和代谢调控基因研究
    第三节 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第三章 基于454测序技术的东北红豆杉转录组分析
    第一节 东北红豆杉叶片cDNA文库构建
    第二节 东北红豆杉叶片454测序和转录组分析
第四章 石柱参(人参)产地适宜性研究
    第一节 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第二节 石柱参(人参)产地适宜性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农田栽参改土培肥作用机理及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2 试验方法
第三章 试验调查取样及分析方法
    3.1 人参生长发育情况的测试
    3.2 叶绿素含量测试方法
    3.3 土壤各类指标的测试
    3.4 土壤含水量测试方法
    3.5 土壤养分测试方法
    3.6 pH值的测试方法:酸度计法
    3.7 土壤微生物记数法
    3.8 比色法测定人参总皂苷含量
    3.9 高效液相法测定人参单体皂苷含量
    3.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1 其他材料与仪器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人参土壤养分的影响
    4.3 不同处理对人参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4 土壤改良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
    4.5 土壤改良对人参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EM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替氮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意义和目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微生物对作物的主要作用机理
        2.2 EM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2.3 EM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第二章 EM溶液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EM溶液浸种对玉米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2.2 EM溶液浸种对玉米苗期植株性状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EM处理对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EM处理对玉米中后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EM处理对玉米叶片SPAD值的影响
        2.3 EM处理对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4 EM处理对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EM处理对玉米减少氮肥施用量的补偿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EM处理对降氮条件下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2.2 EM处理对降氮条件下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 EM处理对降氮条件下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4 EM处理对降氮条件下玉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EM处理及不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因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方案
    2 结果与分析
        2.1 EM处理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2.2 EM处理对不同氮肥水平的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EM处理老参地对西洋参叶内源多胺系统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参皂苷对连作土壤锈腐病趋重发生的作用及其机理[D]. 李琼.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2]人参、西洋参生长及皂苷累积的3种影响因素研究[D]. 刘群. 吉林农业大学, 2015(04)
  • [3]诱导子调控下人参发状根皂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 于丽莉.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
  • [4]农田老参地土壤生态改良技术研究[D]. 张蕾. 吉林农业大学, 2012(05)
  • [5]人参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D]. 雷锋杰.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0)
  • [6]盐分对甘草酸和甘草苷积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万春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7]三种产萜类药用植物转录组分析和产地适宜性研究[D]. 吴琼.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0(10)
  • [8]农田栽参改土培肥作用机理及对人参生长发育的影响[D]. 任一猛. 吉林农业大学, 2007(03)
  • [9]EM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替氮效应的研究[D]. 李立.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2)
  • [10]EM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综述[J]. 李立,欧阳西荣. 作物研究, 2005(S1)

标签:;  ;  ;  ;  ;  

EM处理对西洋参叶片内源性多胺系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