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重创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论文文献综述)
徐信业,尚琳[1](2021)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急救模式将其为参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参照组开展传统创伤急救模式,研究组开展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入院至接受会诊时间、接诊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急救后24 h,研究组的hs-CRP、TNF-α、IL-6、IL-8、Hcy、S100β蛋白水平及AIS-I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GCS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可提升急救效果,有效改善其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神经损伤程度。
钟声,吴庆文,黄河[2](2021)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惠州市惠阳三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急救反应时间、昏迷状况[Glasgow昏迷评分(GCS)]及创伤程度[简明损伤定级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86.87%)高于对照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室停留时间、特殊检查耗费时间、急诊至手术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前,两组患者的GCS、AIS-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急救前,AIS-ISS评分低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AIS-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的作用明显,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对改善医患关系和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谷风燕[3](2021)在《急诊复合伤患者开展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诊复合伤(Combined injury, CI)患者开展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的CI患者36例纳入对照组,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行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干预的CI患者36例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确诊时间、急诊至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确诊、急诊至治疗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复合伤患者能够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陈丽静,张雅萍[4](2021)在《创伤急救护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对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与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创伤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多数的患者属于严重创伤[1]。严重创伤患者因突然发生且损伤大,致残率与致死率高,所以需要在接收患者后尽快的救治,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在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良好的医护配合是关键,在急救的过程,做到周到的配合与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最大程度的提升抢救成功率[2]。
姜丽娟,杨小丽,张学梅,崔秋霞,陈天喜[5](2021)在《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收治的45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14~74岁,平均36.8岁;在急救护理中采取损伤控制理念。以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43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13~75岁,平均37.8岁。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从分诊到入院或急诊手术时间[(54.7±7.3)min]短于对照组[(108.9±8.5)min],t=32.14,P<0.01。观察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79.07%,χ2=7.04,P<0.01。观察组在治疗效果(存活率、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方面优于对照组,χ2=4.13,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念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全过程,有效提高了救护效果,提高了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李琳[6](2021)在《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甘肃省创伤急救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建立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管理体系提供客观依据;为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借鉴意义。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法拟定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调查问卷的框架,初步构建问卷的条目;2.参考专家函询法中专家的意见,修订问卷初稿得到最终问卷;3.通过预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计算问卷的Cronbach’s a系数和内容效度,评价其真实性和可靠性;4.采用横断面调查,对甘肃省57家二、三级综合医院的109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工具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问卷》。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初始问卷共46个条目,包括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调查问卷的填写说明,后六部分为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即一般人口学特征(共9个条目)、患者救治(共10个条目)、护理管理(共9个条目)、护理技能(共6个条目)及护理知识(共12个条目)。2.两轮函询中专家积极程度均为100%;专家意见权威程度为0.89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分别为0.277、0.325(P<0.001)),变异系数为0.06~0.18。根据专家意见共删除5个条目,新增2个条目,修改22个条目,形成最终调查问卷。3.预调查数据分析得,问卷整体内容效度为0.96。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83。4.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14份,收回有效问卷10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4%。创伤患者救治现状分析表明,二、三级医院出诊反应时间、现场伤情评估时间、现场救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接诊到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急诊科时间、放射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居于前三位的是道路交通伤、高空坠落伤、跌倒外伤。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创伤急救护理管理中,抢救物品及设备管理制度“完全符合”的百分比最高,创伤急救操作流程培训及考核规范化管理“完全符合”的百分比最低。二、三级医院在院内远程专科会诊的设备及条件、对创伤患者的抢救过程进行总结反馈、进行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案例分享及学习、引入有关急救新知识及新技能方面的符合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伤急救护理技能中,心肺复苏操作“熟练”“非常熟练”的百分比高达96.51%,而使用除颤仪、创伤患者体格检查、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熟练”、“非常熟练”的百分比分别为55.51%、35.33%和22.20%。在创伤急救护理理论知识中,评估创伤患者气道、呼吸、脉率、瞳孔情况、对创伤患者采取保暖措施及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熟练”“非常熟练”的百分比均高于90%,而创伤液体复苏知识、急救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创伤评分工具熟练程度中“熟练”、“非常熟练”的百分比较低。创伤急救护理技能及创伤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5(23,27)和51(47,56)。人口社会学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医院级别、培训次数急诊科护士创伤急救护理技能及理论知识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急诊科护士创伤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急救护理技能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自行编制的《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评工具使用。2.通过对甘肃省57家二、三综合医院的1090名急诊科护士调查分析发现,甘肃省创伤急救时效性较差。紧急救援中心应该根据甘肃省创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弹性调整院前救护车的配置数量,规划最优救护半径,以提高甘肃省院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院内急诊科也应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针对严重创伤患者成立多学科救治小组,建立实现急救、手术、重症监护以及病房的无缝隙连接,从根本上提高救治时效性。3.通过对不同人口学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医院级别、培训次数的急诊科护士创伤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得分有差异;不同医院级别、培训次数、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均为创伤急救护理技能得分有差异。因此,提示管理者应该根据急诊科护士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养,同时也要结合甘肃省护理队伍的现有水平,制定客观、可行的创伤护理培训方案以及管理方法。
王雪[7](2021)在《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构建符合甘肃省现况的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为甘肃省创伤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标准,使管理有据可依;为甘肃省创伤护理联盟建立及管理提供客观的依据,促进该省份创伤护理能力的提升。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近20年国内外的创伤相关文献、以及创伤救治体系相关政策文件等,明确近年相关研究方向和进展,并参考研究方法与结论,保证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本研究在确定研究问题、建立研究假设、构建管理模式奠定基础。2、质性访谈:以4M1E理论为基础,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访谈甘肃省各级创伤中心管理人员,弥补课题组前期创伤护理现况调查的量性研究不足,对该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深入探讨。为后期管理模式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并基于访谈结果,形成管理模式初稿。3、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初步构建了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运用统计指标专家的积极、权威系数以及专家协调系数等,验证咨询结果科学性和可靠性,并最终确立管理模式。结果1、访谈提炼出5个主题和13个亚主题,主题内容主要包括:(1)各级创伤中心护理工作建设缺乏具体化标准;(2)创伤专科护理人才队伍紧缺矛盾突出;(3)院前—院内预警反馈机制灵敏度低;(4)创伤数据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迫切;(5)缺乏创伤护理质量控制指标。2、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后进行统计,积极系数为1.0;权威系数为0.82,二轮咨询后的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1、0.43(P<0.01)。构建出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由5个维度构成:组织构架、人员管理、环境物品及流程管理、信息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共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107个三级条目。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咨询及相应统计方法,确立了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各级指标,为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参考标准,促进该省创伤护理能力的提升。
贾竹亭,马会力,孙胜房,陈曦,王佳森,王一帆,毕锋莉[8](2021)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评估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应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1月~2020年10月外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数量为48例,将其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急救模式、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救反应等指标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应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于提高救治有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刘峰,叶向红,丁威威,黄萍,刘宝晨,韩小琴,吴翠丽,孙琳[9](2020)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损伤控制复苏理念,构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临床观察及头脑风暴等方法,整合腹部创伤相关指南和文献,制订护理方案初稿,经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确定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8,2轮函询条目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9、0.32,最终形成的护理方案包括2项一级条目,15项二级条目,50项三级条目。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及适用性,可为临床创伤护理提供指导。
毛胜池,徐昕,李旭锋[10](2020)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抢救中采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急救的60例严重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抢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可显着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严重创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严重创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急救前、急救后24 h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急救前、急救后24 h的损伤程度、昏迷程度评分及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比较 |
3 讨论 |
(2)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救成功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的比较 |
2.3 两组患者GCS、AIS-ISS评分的比较 |
3 讨论 |
(3)急诊复合伤患者开展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效果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
2.3 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4)创伤急救护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对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抢救时间指标: |
2.2 抢救成功率: |
2.3 满意度: |
3 讨论 |
(5)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分组及方法 |
(一)对照组 |
(二)研究组 |
三、具体措施 |
(一)成立创伤急救护理小组 |
(二)完善应急保障 |
(三)应用DC理念 |
(四)时间控制 |
(五)疾病本身及医源性DC |
四、观察指标 |
五、统计学分析 |
结 果 |
一、两组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
二、两组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及满意度比较 |
讨 论 |
一、时间控制- 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有效率 |
二、疾病本身及医源性损害控制- 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 |
三、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
四、小结 |
(6)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一、相关概念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对象 |
一、调查工具的编制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
(二)成立研究小组 |
(三)文献研究 |
(四)专家函询 |
(五)信效度分析 |
二、现场调查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数据收集过程 |
(四)统计分析方法 |
(五)质量控制和伦理原则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一、文献研究结果 |
二、问卷条目初步构建结果 |
三、专家函询结果 |
(一)专家来源 |
(二)专家基本情况 |
(三)两轮专家函询的统计结果及专家修改意见 |
(四)专家函询指标结果 |
四、信效度检验结果 |
(一)预调查结果 |
(二)信度检验结果 |
(三)效度检验结果 |
五、调查问卷的形成 |
六、现场调查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小结 |
一、结论 |
二、创新性 |
三、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一轮) |
附录四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二轮) |
附录五 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问卷 |
综述 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致谢 |
(7)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一、相关概念 |
二、立题依据 |
三、国内外现状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 |
一、理论框架 |
二、研究设计 |
三、结果与分析 |
四、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及展望 |
一、结论 |
二、本研究的创新性 |
三、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质性研究访谈提纲 |
附录4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一轮) |
附录5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二轮) |
附录6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管理模式 |
综述 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构建的独特性与挑战 |
参考文献 |
在读研究生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抢救结果对比结果 |
2.2 急救反应对比 |
2.3 心理状态对比分析 |
3 讨论 |
(9)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成立课题组 |
1.2 拟订护理方案初稿 |
1.2.1 文献回顾 |
1.2.2 头脑风暴 |
1.2.3 临床观察 |
1.2.4 专家完善 |
1.3 拟订专家函询问卷 |
1.4 遴选函询专家 |
1.5 实施专家函询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函询专家的一般资料 |
2.2 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 |
2.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2.4 专家函询结果 |
3 讨论 |
3.1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
3.2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具有适用性 |
3.3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条目重点突出 |
3.3.1 急救复苏护理阶段突出创伤紧急处置 |
3.3.2 重症监护阶段重视专科护理,调控内环境 |
4 结论 |
(10)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转手术时间及急诊至病房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四、严重创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徐信业,尚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36)
- [2]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钟声,吴庆文,黄河. 中国当代医药, 2021(24)
- [3]急诊复合伤患者开展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的临床研究[J]. 谷风燕. 青岛医药卫生, 2021(04)
- [4]创伤急救护理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对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 陈丽静,张雅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12)
- [5]损伤控制理念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姜丽娟,杨小丽,张学梅,崔秋霞,陈天喜.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1(02)
- [6]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甘肃省创伤救治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D]. 王雪.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 贾竹亭,马会力,孙胜房,陈曦,王佳森,王一帆,毕锋莉. 心理月刊, 2021(03)
- [9]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J]. 刘峰,叶向红,丁威威,黄萍,刘宝晨,韩小琴,吴翠丽,孙琳. 中华护理杂志, 2020(12)
- [10]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严重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 毛胜池,徐昕,李旭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