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环己烯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环己烯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一、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环己烯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飞[1](2020)在《马来酸酐类共聚型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尼龙6中耐热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尼龙6(PA6)是一种通用半结晶型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加工性能,应用广泛。但在汽车、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对材料耐热性要求高的环境下使用时受限。基于马克三原则提高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理念,通过分子设计合成系列二元共聚物耐热剂,探讨其合成动力学,为新型大分子耐热剂的合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引入刚性结构制备大分子耐热剂策略,限制PA6分子链段的运动;在刚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氢键诱导结晶策略,构建新型耐热剂与PA6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在刚性结构与氢键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可反应性官能团形成网络结构策略,构建新型耐热剂与PA6固态界面交联结构,阐述其耐热改性机理。主要结论如下:一、含有刚性结构的聚(N-苯基马来酰亚胺-alt-苯乙烯)(PNS)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耐热机理研究:(1)通过优化一步法合成工艺,添加阻聚剂对苯二酚,在温和的条件下,缩短反应时间及流程,节约50%反应溶剂的用量,合成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的产率达到了 95%。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表征NPMI的化学结构及分子量。(2)将NPMI与苯乙烯(St)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法制备的PNS数均分子量(Mn)为12.2k,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13.2℃;通过原位1H NMR得到不同反应温度下单体St的转化率,计算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作用下合成PNS的表观活化能(Ea)为22.1kJ/mol,最佳反应温度为100±5℃。(3)不同质量分数(5、10、15和20%)的PNS添加到PA6中制备PA6/PNS复合材料,研究其耐热性能及机理。热失重(TG)表明PNS的加入对PA6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当PNS的添加量为15%时,PA6/PNS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HDT)最高达到138.5℃,相对于纯的PA6提高了 42.7%;动态热机械(DMA)和流变表明PNS作为刚性粒子限制PA6分子的自由度,提高了 PA6/PNS复合材料的刚性和粘度(η);示差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OM)等结果表明PNS的加入可以促进PA6的结晶度提高,诱导由γ向α晶型转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明PNS刚性粒子分散在PA6中既能够诱导PA6结晶,又能限制分子链的自由度,阻碍PA6的分子运动,提高了 PA6的耐热性能。二、含有羧基的PNS(聚(N-(4-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alt-苯乙烯),PCS)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耐热机理研究:(1)运用一步法合成含有羧基的NPMI(N-(4-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CPMI)),产率达93%。采用FTIR、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CPMI的化学结构及分子量。(2)在引发剂BPO作用下,CPMI与St共聚合成PCS的Mn为9.2k,Tg为226.2℃,Ea为59.5kJ/mol,最佳反应温度为110±5℃。(3)将含有羧基的PNS(PCS)按照不同质量分数(5、10、15和20%)与PA6复配制备PA6/PCS复合材料,研究PA6/PCS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及机理。TG分析可知,随着PCS的加入,PA6/PCS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稍微降低,但都高于PA6的加工温度240℃。当PCS的质量分数为10%时,PA6/PCS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最佳,HDT为164.8℃,相对于PA6/PNS-10%复合材料提高35.1%。DMA和流变表明羧基的引入使PA6/PCS复合材料的刚性比PA6/PNS复合材料更强,η更大;DSC和POM表明羧基的引入可以使PCS提高PA6的结晶度;SEM观察羧基的引入使PCS与PA6的界面模糊,增强了 PCS与PA6的相互作用。PA6/PCS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优于PA6/PNS复合材料。三、含有氟基的PNS(聚(N-(4-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alt-苯乙烯),PFS)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耐热机理研究:(1)运用一步法合成含氟基的NPMI(N-(4-氟基苯基)马来酰亚胺(FPMI)),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率达93%。(2)在引发剂BPO作用下,FPMI与St共聚合成PFS的Mn为10.2k,Tg为 212.9℃,Ea为54.1kJ/mol,最佳反应温度为 110±5℃。(3)将 PFS 按照 2.5、5、7.5和10%的添加量与PA6复配制备PA6/PFS复合材料,研究其耐热性能及机理。当PFS的质量分数为10%时,PA6/PFS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最佳,HDT为182.3℃,相对于PA6/PCS-10%复合材料提高了 10.6%。DMA和流变表明氟基的引入使PFS提高复合材料的刚性和η,DSC、XRD、FTIR、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氟基的引入可使PFS与PA6发生界面络合形成氢键,诱导PA6由γ晶型向α晶型转变的能力增强,PA6/PFS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优于PA6/PCS复合材料。四、含可交联结构的聚(N-(4-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alt-三烯丙基异氰酸酯)(PCT)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耐热机理研究:(1)设计合成反应型二元共聚大分子PCT的Mn为6k,Tg为168.4℃。(2)γ射线在100kGy剂量下辐照PA6/PCT复合材料,引发PCT与PA6发生固态界面反应,研究交联结构的引入提高PA6/PCT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及机理。TG表明辐照前后PA6/PCT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变化不大,当PCT的添加量为10%时,辐照后含有交联结构的i-PA6/PCT复合材料的HDT为194.3℃,相对于PA6/PFS复合材料提高6.5%;凝胶含量、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SEM表明反应型PCT均匀分散在PA6中,在辐照条件下与PA6产生固态界面反应;DMA和流变表明辐照后引发PCT与PA6发生固态界面反应的i-PA6/PCT-10%复合材料与PA6/PFS-10%复合材料比,刚性和η均有提高,证实了在辐照条件下PCT与PA6发生固态界面交联反应形成网络结构,i-PA6/PCT-10%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最强。添加量为10%时提高PA6耐热性能的能力:i-PA6/PCT>PA6/PFS>PA6/PCS>PA6/PNS。

邓明[2](2020)在《环氧烷烃开环共聚合制备功能化聚醚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主链由极性易旋转C-O-C醚键构成的聚醚材料具有优异的低温曲挠、柔性、亲水性、耐热性和耐臭氧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建材纺织、日化农药等国计民生重要领域。将功能基团引入聚醚侧链,能够在保持主链优异特性的同时增加其功能性,进而开发出具有药理活性、光电活性、催化活性、表面活性、刺激响应性等性能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这是聚醚材料适应市场需求和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论文研发了一类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烷基磷酸铝催化剂i-Bu3Al/H3PO4/Lewis Base,解决功能性环氧烷烃聚合活性低和链转移副反应严重的科学问题,实现功能性环氧烷烃与环氧乙烷(EO)、环氧氯丙烷(ECH)等环氧烷烃高效可控共聚合,合成了一系列功能、组成和结构精确可控的聚醚材料。(1)i-Bu3Al/H3PO4/Lewis Base催化体系中Lewis Base影响环氧烷烃开环聚合活性以及共聚物结构。在ECH开环聚合中,不同Lewis Base构成的催化剂活性顺序为: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N,N-二乙基苯胺(DEBA)>2-二甲氨基吡啶(o-DMAP)>4-二甲氨基吡啶(p-DMAP)>1,3,5-三嗪(TRZ)>N-甲基咪唑(MMI);不同Lewis Base的催化剂均获得了高分子量、窄分布、立构无规的ECH开环聚合产物。在ECH与EO开环共聚合中,Lewis Base对EO-ECH共聚合活性影响规律与ECH均聚合一致,调控Lewis Base可以高效获得EO-ECH楔形、梯度和无规共聚物。高活性的i-Bu3Al/H3PO4/DBU催化EO和ECH聚合为可控/活性聚合,可获得组成和分子量可控的EO-ECH无规共聚物;而i-Bu3Al/H3PO4/DBU催化环氧丙烷(PO)和氧化环己烯(CHO)聚合存在链转移,仅能获得分子量为2~3万的聚合物。(2)高活性的i-Bu3Al/H3PO4/DBU催化剂实现了含卤素、炔基、呋喃基、C=C双键、咔唑基、偶氮苯基、丙烯酸酯基等功能性环氧烷烃均聚合及与EO共聚合,获得了一系列高分子量、窄分布的功能化聚醚材料,实现了功能性环氧烷烃在共聚物中的无规分布。以含炔基环氧烷烃:3-炔基丁基缩水甘油醚(GBE)为代表,采用i-Bu3Al/H3PO4/DBU催化剂,将GBE、EO、ECH分步加料共聚合,以100%收率获得了嵌段序列、组成和分子量精确可控的嵌段共聚物;将GBE、EO、ECH一步加料共聚合,以100%收率获得了炔基无规分布、组成和分子量精确可控的无规共聚物;以多官能度环氧烷烃为偶联剂,采用“活性链交联法”高效制备了臂数和臂分子量可控的炔基功能化星形聚醚。(3)i-Bsu3Al/H3PO4/DBU 催化 2,3,4,5,6-五氟苯基缩水甘油醚(PFPGE)、3,4,5-三氟苯基缩水甘油醚(TFPGE)、4-氟苯基缩水甘油醚(MFPGE)与ECH共聚合,获得了无规和嵌段共聚物,实现了含氟氯醚橡胶的可控制备。将TFPGE引入氯醚橡胶中,可显着提高氯醚橡胶的力学性能。i-Bu3Al/H3PO4/DBU催化含呋喃基环氧烷烃:缩水甘油糠醚(FGE)与ECH、EO高效共聚合,获得了组成和分子量可调的FGE-ECH-EO三元无规共聚物,实现了呋喃基团向氯醚橡胶的定量无规引入。将FGE-ECH-EO三元共聚物与4,4’-亚甲基双(N-苯基马来酰亚胺)通过Diels-Alder(DA)反应,获得了可热塑再加工和自修复的热可逆交联氯醚橡胶。热可逆交联氯醚橡胶的交联密度可通过控制呋喃基含量进行精确调控,进而获得机械性能可调的氯醚橡胶。呋喃基团的定量无规引入,使得获得的新型氯醚橡胶具有比传统硫化交联氯醚橡胶更优异的机械性能。

韩富富[3](2020)在《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动态共价键的高分子序列调控》文中指出单体的序列调控在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生命的重要特征,比如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序列结构决定生物功能,功能的特异性表达进一步促进生物的多样性。受此启发,开发高效的序列调控手段已成为当今高分子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本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动态共价键的高分子序列调控方式,为序列可控高分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为了丰富序列调控方式的多样性,本论文充分结合呋喃/马来酰亚胺动态共价键的特性,在休眠单体策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并对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的聚合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2)进一步完善了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方法学研究。根据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热力学稳定性的差异合理设计变温梯度,通过程序控温和一次进样,两种立体异构休眠单体endo-FMI和exo-FHMI选择性脱保护,实现与St的序列可控三元和四元共聚,合成多种梯度、嵌段、无规序列可控高分子。具体的工作如下:(1)首先,合成endo-FMI和exo-FHMI两种不同立体构型的休眠单体。其次,对两种休眠单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脱保护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最后,设计立体异构休眠单体endo-FMI/exo-FHMI与St的序列可控二元共聚实验,成功合成三种二元序列可控高分子,并对其聚合动力学行为进行详细探究。本工作展示了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的实施可行性,并进一步体现了其在实现序列调控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2)利用立体异构休眠单体脱保护温度差异,本论文设计了多组序列调控实验。首先,对一种立体异构休眠单体参与的可控三元共聚进行了共聚动力学研究,并成功合成了 St/MI/PMI三元序列可控高分子。其次,对两种立体异构休眠单体参与的可控三元共聚进行了共聚动力学研究,并成功合成了 St/MI/HMI三元序列可控高分子。最后,对两种立体异构休眠单体参与的可控四元共聚进行了共聚动力学研究,并成功合成了 St/MI/HMI/PMI四元序列可控高分子。进一步地,对多种序列可控高分子进行热性能研究,讨论了共聚物序列结构及功能基团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含量对序列可控高分子热性能的影响。本工作将呋喃/马来酰亚胺加合物立体异构体设计成两种休眠单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休眠单体策略的序列调控方法学构建。通过调控聚合温度、时间和单体投料比,可轻松定制多种结构丰富、种类多样的序列可控高分子。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为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开发奠定了基础。

赵潜[4](2020)在《N-取代马来酰亚胺衍生化二元共聚物的序列调控及其功能化》文中指出天然生物大分子(DNA,蛋白质等)具有和人工合成高分子相比更为优异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天然高分子结构上具有较高的立构规整度、更严格的单元序列以及功能化基团。目前,最大限度地开发实现高分子序列可控聚合的创新策略,设计并合成具有与天然生物大分子同样结构规律性的、不同偏差序列的聚合物,仍然是高分子化学领域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之一,而N-取代马来酰亚胺类多元共聚物的序列可控聚合是高分子序列可控聚合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使用化学结构中含有不饱和双键、极性相近或相反、表现出不同共聚倾向的供/受体单体对,采用不同的策略,实现对三种类型的N-取代的马来酰亚胺二元共聚物的序列调控,并通过分子设计引入不同基团,得到功能化的耐热分子,研究其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的构-效关系。论文工作成果如下:(1)采用溶液聚合法,以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在80℃-120℃下,以10℃为温度梯度合成了新型耐热改性剂——序列无规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PNM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碱液滴定法对其分子量、马来酸酐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使用热重分析(TGA)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其进行了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可以改变序列无规PNMA的MAH单体单元含量、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而实现对其序列结构的有效调控;当合成温度为110℃时,序列无规PNMA的MAH单体单元含量最高、分子量最大、分子量分布最为均一、热稳定性最佳,证明110℃最有利于序列无规PNMA的合成。(2)采用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以N-(3-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3-CPMI)和苯乙烯(St)为单体合成了新型耐热改性剂——序列交替N-(3-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二元共聚物(PTCS),通过核磁共振谱(1H、13C NMR)、(FT-IR)表征其分子结构;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定量分析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及N-(3-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含量;使用热重分析(TGA)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其进行了热性能分析;使用热重-红外联用光谱(TG-FTIR)分析其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PTCS是一种接近严格的序列交替结构,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主要表现为: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29.7℃)和650℃下更高的剩余质量百分比(Yc≈46.2%),建立了其热稳定性机理模型,即随着温度的升高,序列交替PTCS的分子链间发生脱水反应形成酸酐基团,使聚合物聚集状态由一维线性结构转变为三维化学交联网络结构。(3)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ATRP),以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和苯乙烯(St)为单体合成了新型耐热改性剂——序列可控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二元共聚物(PNMS),利用呋喃基团随温度变化的可逆脱保护实现在苯乙烯长链中马来酸酐-苯乙烯共聚局域的有一定梯度分布的定位添加;通过动态核磁共振谱(1H、13C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其分子结构;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定量分析共聚物分子量分布及N-(3-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含量;使用热重分析(TG)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其进行了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实验通过N-PMI和St交替共聚局域在聚合物链中的精准定位,实现了对其序列结构的精确调控,且序列可控PNM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李晓慧[5](2020)在《马来酰亚胺染料聚集体和聚合物的制备和发光性质》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合成了各种马来酰亚胺染料单体,制备了马来酰亚胺染料超分子聚合物以及新型树枝状大分子,并用核磁共振谱图、质谱、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最后,研究化合物的紫外、荧光光学性质以及组装聚集行为。本论文用N-苯基咔唑马来酰亚胺和不同的胺链合成两类N-苯基咔唑马来酰亚胺-胺链加成物,伴随着荧光“ON”行为。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供受体之间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培养并解析得到两个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单晶X射线衍射揭示了由供体-受体偶极相互作用和π-堆叠相互作用驱动的反平行组装超结构的形成。烷基改性的染料在400-470 nm处形成蓝色发光的超分子聚合物,具有高的荧光量子产率(0.35),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1H NMR,2D NMR光谱和动态光散射得到证实。本论文以三马来酰亚胺为母核,选用哌嗪作为连接单元,双十二烷基胺作为边缘修饰单元,利用马来酰亚胺与伯胺之间的迈克尔加成“点击”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功能性树枝状聚合物。外围烷基改性的树枝状聚合物显示出螺旋选择性超分子聚合。在含有手性溶剂的甲基环己烷溶液中形成右(左)螺旋超分子聚合物。此外,随着浓度的增加,这些螺旋超分子聚合物自发地沿相反的方向扭曲成超螺旋结构,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圆二色光谱观察到螺旋向超螺旋的转变。在超螺旋形成过程中观察到白光发射。

孟凡英[6](2019)在《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可逆Diels-Alder反应的高分子序列调控》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大分子序列结构的精密性决定了其功能特异性。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序列信息的解析被人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受大自然启发,探索高分子序列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当今高分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多种高分子序列调控方法的提出,化学家们在高分子序列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如发现序列可影响高分子的光电性能、组装性能、溶解性能及抗菌性能等。本论文围绕高分子序列调控,(1)利用休眠单体策略,合成了含琥珀酰亚胺单元的序列可控高分子,利用琥珀酰亚胺的反应性对高分子进行了后修饰,实现了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功能化;(2)利用马来酰亚胺与巯基的迈克尔加成“点击”反应及保护-脱保护策略,合成了四种主链含偶氮苯基团的单一分子量且序列精确的高分子,初步探索了高分子序列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呋喃保护的马来酰亚胺(FMI)为休眠单体,通过程序控温,使其与苯乙烯(St)共聚,成功将马来酰亚胺(MI)嵌入高分子链中的不同位置,得到多种分子量相近、MI含量相近的序列可控高分子。同时,对序列可控高分子进行了热性能探究,结果表明:MI的引入可以提高聚苯乙烯(P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不同序列可控高分子的Tg也不同。之后,以高分子链中的琥珀酰亚胺单元为反应位点,利用亲核取代反应和光延反应分别进行了1-溴丙烷、正丙醇、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及含偶氮苯基团小分子的后修饰。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体积排阻色谱(SEC)、大分子质谱(MALDI-TOFMS)、红外光谱(FT-IR)测试结果表明琥珀酰亚胺单元发生的后修饰反应定量且高效。同时,对含偶氮苯基团的不同序列功能高分子进行了热性能及光致异构化行为的探究,结果表明:偶氮苯基团的引入降低了序列可控高分子的Tg;由于高分子链中偶氮苯基团的含量较低,不同序列功能高分子的光致异构化速率差别不大。(2)通过设计合成一端为呋喃保护的马来酰亚胺、另一端为乙酰基保护的巯基的两种小分子单体,结合马来酰亚胺与巯基的迈克尔加成“点击”反应及保护-脱保护策略,得到了四种(ABB、BAB、A8B、4BA4B)单一分子量的主链含偶氮苯基团的序列精确高分子。利用1H NMR、SEC、MALDI-TOF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了所得高分子结构的正确性。同时,对序列精确高分子的热性能及光致异构化行为也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不同序列精确高分子具有不同的Tg;由于分子链中只引入了一个偶氮苯基团,偶氮苯含量较低导致了不同序列精确高分子的光致异构化速率差异不明显。

赵潜,刘玉飞,何敏,张丽,周进,杜帅,于杰[7](2018)在《反应温度对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以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在80~120℃合成了新型耐热改性剂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NM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NMA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在80~120℃之间均能制备NMA二元共聚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碱液滴定法、热重分析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NMA二元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马来酸酐含量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110℃时,NMA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最均一,热稳定性最佳;且NMA的玻璃化转化温度(Tg)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故当合成温度为110℃时,有助于N-PMI均聚结构转换为与MAH共聚结构,得到NMA二元共聚物。

石如珠[8](2018)在《基于N-取代马来酰亚胺型耐热改性剂的制备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由于塑料材料使用范围的迅速扩大,广大人们对精细高分子材料的各个性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尤其是材料的耐热性能。本文利用耐热主单体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的特性,将CHMI作为耐热单体用于共聚物耐热改性剂中提高其耐热性,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通过研究不同单体聚合的共聚制备耐热改性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以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为耐热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极性单体和苯乙烯(St)为非极性单体以及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BPO)、溶剂二甲苯为原料,制备三元共聚物CHMI-St-GMA,考察不同单体配比含量对耐热改性剂的耐溶剂性、玻璃转化温度(Tg)以及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其工艺条件为:聚合单体及0.6%BPO在105℃条件下反应4h,得到耐热改性剂CHMI-St-GMA的Tg约200℃,最大分子量达69000、其分布在1.8-2.3之间。同时,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2)以热失重法探讨含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耐热改性剂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的热降解动力学。使用3种不同的计算方法(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法)对三元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进行探究,依据阿伦尼乌斯方程k=k exp(-E?RT),计算三元共聚物耐热改性剂的热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常数A、表观活化能E及反应级数n。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测试过程中升温速率的不断增加,含GMA三元共聚物的热降解温度和热降解速率都在不断提高,DTG峰变高且峰顶温度向高温区域移动;Kissinger法得到CHGS的降解活化能Ea为224.511kJ/mol,表观指前因子A为2.558×1013;FWO法及Friedman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Ea为221.4613kJ/mol,反应级数n为1.1107。(3)以溶液聚合方法,采用分批投料的方式控制聚合物结构合成四元聚合物CHMI-MMA-St-α-MeSt耐热改性剂,考察不同原料配比的耐热改性剂热重、玻璃化温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等。结果显示,通过α-甲基苯乙烯代替部分苯乙烯,不同原料配比对反应体系条件有一定的影响,随CHMI与St配比改变而调整,但工艺条件变化不显着;耐热改性剂CHMI-MMA-St-α-MeSt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均在200℃以上,随着CHMI单体配比百分数的增加,耐热改性剂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也逐渐升高,其中最大分解速率时温度可以达到400℃。

谷雪[9](2018)在《高级梯度以及两亲性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文中提出自然界中,生物高分子精密的序列结构是生物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受自然界启发,科学家们致力于发展序列可控高分子的高效合成方法,并合成各种序列可控的高分子,以期丰富高分子的结构并赋予其各种性能。可控自由基聚合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高分子学科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合成序列可控聚合物的方法以及新颖的序列结构聚合物。基于序列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序列可控高分子的潜在应用研究是目前高分子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课题组最近发展了基于休眠单体策略的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其核心是以呋喃保护的马来酰亚胺为休眠单体,利用呋喃/马来酰亚胺间可逆Diels-Alder(DA)反应的温度依赖特性,通过程序改变可控自由基聚合温度,实现序列可控高分子的高效合成。本论文工作进一步利用该休眠单体策略来制备高级梯度以及两亲性序列可控高分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呋喃保护的N-丙基马来酰亚胺(FPMI)为共聚单体。休眠单体FPMI在高温条件下(如100℃以上)可发生逆DA反应,释放出的N-丙基马来酰亚胺(PMI)与MMA发生RAFT共聚合;而在低温条件下(如40℃)逆DA反应不能发生,通过程序改变RAFT聚合温度,可使PMI单体嵌入聚合物链指定位置。同时,由于MMA(r1>1)与PMI(0<r2<1)竞聚率的特征,易形成梯度序列共聚物。因此,通过改变RAFT聚合温度以及使用不同的RAFT试剂,可得到自发梯度、双重梯度、三嵌段梯度以及对称梯度等多种高级梯度的序列可控高分子。最后,选取分子量和PMI含量相近但序列结构不同的聚合物进行热性能的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共聚物中PMI含量较低,不同梯度序列共聚物间热性能差别并不明显。(2)通过设计合成了一种亲水性的呋喃保护的马来酰亚胺类休眠单体(FHME),在低温条件下稳定存在且不参与聚合,而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逆DA反应,脱除呋喃,释放出可反应的亲水性马来酰亚胺(HME)。利用苯乙烯与马来酰亚胺倾向于交替共聚的特点,通过程序改变聚合温度,使得亲水性马来酰亚胺嵌入聚合物链指定位置,从而实现序列调控,制备了不同序列的苯乙烯与亲水性马来酰亚胺两亲性共聚物。通过改变初始投料比制备了不同亲水性含量的两亲性共聚物,对所得两亲性共聚物的乳化性能和热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究。

姚方钧[10](2017)在《氢键诱导下马来酰亚胺参与的可控自由基共聚合研究》文中提出氢键作为一种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力,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可控自由基聚合体系中,以实现对聚合物分子量、立构规整度、序列结构等的调控。该聚合单体通常为氢键受体,使用氟醇溶剂作为氢键给体。我们课题组此前已经报道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2-乙烯基吡啶、4-乙烯基吡啶、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在氟醇中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初步体现了氢键在自由基聚合中的优异表现。本论文着眼于经典的氢键受体单体N-苯基马来酰亚胺(N-Phenylmaleimide,N-PMI),选取了苯乙烯(Styrene,St)和1-辛烯分别作为共聚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olymerization,RAFT),探究氢键对经典交替共聚体系的影响,以及对所得共聚物序列结构的调控作用。同时,我们结合了计算机模拟技术,从电子云密度、分子静电势能面以及前沿轨道理论角度对氟醇与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偶氮二异丁腈(Azodiisobutyronitrile,AIBN)为引发剂,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2-Cyanoprop-2-yl dithionaphthalenoate,CPDN)为RAFT试剂,进行以六氟异丙醇(1,1,1,3,3,3-Hexafluoro-2-propanol,HFIP)和甲苯为主要溶剂下的N-PMI和St的RAFT共聚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HFIP为主的氟醇相比以甲苯为主的非氟醇溶剂,能使得聚合诱导期缩短,聚合速率加快,并显示出偏离严格交替共聚的倾向。同时,HFIP中得到的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明显较低。计算机模拟计算进一步证实了氢键对单体的活化作用以及对聚合物链构象等的影响。(2)以AIBN为引发剂,S-(2-氰基-2-丙基)-S-十二烷基三硫代羰基酯(S-(2-cyano-2-propyl)-S-dodecyltrithiocarbonate,CDTC)为RAFT试剂,首先进行分别以HFIP和三氯甲烷为溶剂的N-PMI和1-辛烯的“一锅法”聚合。实验证明氢键能使得N-PMI和1-辛烯更接近于交替共聚,HFIP和三氯甲烷中得到的共聚物序列组成有显着差异。进一步地,我们设计在HFIP或三氯甲烷的纯溶剂的聚合过程中添加另一种溶剂,通过改变体系内氢键给体溶剂的浓度,得到了存在两种不同共聚物组成链段的聚合物。共聚物的Tg的测试也证明了氢键能通过调控共聚物组成从而影响其热性能。

二、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环己烯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环己烯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马来酸酐类共聚型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尼龙6中耐热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涉及的缩略索引表
第一章 绪论
    1.1 MAH类共聚物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1.1.1 MAH类单体的合成
        1.1.2 MAH类共聚物的合成
    1.2 共聚物合成动力学的研究
    1.3 MAH类共聚物耐热剂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1.4 PA6耐热改性的研究进展
        1.4.1 纤维耐热改性PA6
        1.4.2 无机粉体耐热改性PA6
        1.4.3 塑料合金耐热改性PA6
        1.4.4 MAH类共聚耐热剂改性PA6
        1.4.5 复配协同耐热剂改性PA6
        1.4.6 PA6分子内引入刚性结构
        1.4.7 PA6分子间的扩链反应
        1.4.8 PA6分子间形成交联结构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原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PNS耐热剂的合成
        2.3.2 PCS耐热剂的合成
        2.3.3 PFS耐热剂的合成
        2.3.4 PCT耐热剂的合成
        2.3.5 耐热剂的合成动力学
        2.3.6 PA6/耐热剂复合材料的制备
        2.3.7 测试表征
第三章 含刚性结构PNS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耐热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PNS耐热剂的合成与表征
        3.2.1 NPMI的表征
        3.2.2 PNS的表征
    3.3 PNS耐热剂的合成动力学研究
        3.3.1 PNS合成的原位~1H NMR分析
        3.3.2 PNS合成的E_a
    3.4 PA6/PNS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研究
        3.4.1 TG及DTG分析
        3.4.2 HDT分析
    3.5 PNS耐热剂在PA6中耐热机理的研究
        3.5.1 PA6/PNS复合材料的刚性
        3.5.2 PA6/PNS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
        3.5.3 PA6/PNS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3.5.4 PA6/PNS复合材料耐热机理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羧基PNS(PCS)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耐热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PCS耐热剂的合成与表征
        4.2.1 CPMI的表征
        4.2.2 PCS的表征
    4.3 PCS耐热剂的合成动力学研究
        4.3.1 PCS合成的原位~1H NMR表征
        4.3.2 PCS合成的E_a
    4.4 PA6/PCS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研究
        4.4.1 TG与DTG分析
        4.4.2 HDT分析
    4.5 PCS耐热剂在PA6中耐热机理的研究
        4.5.1 PA6/PCS复合材料的刚性
        4.5.2 PA6/PCS复合材料的结晶
        4.5.3 PA6/PCS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4.5.4 PCS在PA6中的耐热耐热机理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氟基PNS(PFS)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耐热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PFS耐热剂的合成与表征
        5.2.1 FPMI的表征
        5.2.2 PFS的表征
    5.3 PFS耐热剂的合成动力学研究
        5.3.1 PFS合成的原位~1H NMR分析
        5.3.2 PFS合成的E_a
    5.4 PA6/PFS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研究
        5.4.1 TG与DTG分析
        5.4.2 HDT的分析
    5.5 PFS耐热剂在PA6中耐热机理的研究
        5.5.1 PA6/PFS复合材料的刚性
        5.5.2 PA6/PFS复合材料的结晶
        5.5.3 PA6/PFS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5.5.4 PFS在PA6中的耐热作用机理模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含可交联结构PCT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PA6中耐热机理研究
    6.1 引言
    6.2 PCT耐热剂的表征
    6.3 PA6/PCT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研究
        6.3.1 TG及DTG分析
        6.3.2 HDT的分析
    6.4 PCT耐热改性PA6机理研究
        6.4.1 PCT与PA6的固态界面反应研究
        6.4.2 PA6/PCT复合材料的刚性
        6.4.3 PA6/PCT复合材料的结晶
        6.4.4 PA6/PCT复合材料的SEM分析
        6.4.5 PCT耐热剂在PA6中耐热机理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本文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氟谱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与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报告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2)环氧烷烃开环共聚合制备功能化聚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功能化聚醚的合成进展
        1.1.1 阳离子催化功能性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研究进展
        1.1.2 阴离子催化功能性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研究进展
        1.1.3 配位催化功能性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研究进展
    1.2 功能化聚醚概况
        1.2.1 功能化聚醚应用概况
        1.2.2 氯醚橡胶合成及应用概况
    1.3 选题意义和设计思想
2 烷基磷酸铝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纯化
        2.2.2 催化剂和聚合物合成方法
        2.2.3 聚合物表征方法
    2.3 i-Bu_3Al/H_3PO_4Lewis Base催化环氧氯丙烷和环氧乙烷聚合的研究
        2.3.1 i-Bu_3Al/H_3PO_4/Lewis base组成对环氧氯丙烷聚合活性的影响
        2.3.2 i-Bu_3Al/H_3PO_4/Lewis base组成对环氧氯丙烷-环氧乙烷共聚合影响
    2.4 i-Bu_3Al/H_3PO_4/DBU催化多种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研究
        2.4.1 i-Bu_3Al/H_3PO_4DBU催化多种环氧烷烃均聚合及共聚合
        2.4.2 i-Bu_3Al/H_3PO_4/DBU催化环氧烷烃活性聚合研究
    2.5 i-Bu_3Al/H_3PO_4/DBU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机理的研究
        2.5.1 i-Bu_3Al/H_3PO_4/DBU催化剂活性种的研究
        2.5.2 i-BU_3Al/H_3PO_4/DBU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机理
    2.6 本章小结
3 功能化聚醚的合成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纯化
        3.2.2 功能性环氧烷烃和星形聚合物合成方法
        3.2.3 聚合物表征方法
    3.3 功能性环氧烷烃与环氧乙烷共聚合的研究
        3.3.1 功能性环氧烷烃均聚合及与环氧乙烷共聚合
        3.3.2 i-Bu_3Al/H_3PO_4/DBU催化功能性环氧烷烃聚合机理
    3.4 嵌段、无规及星形炔基功能化聚醚的合成研究
        3.4.1 炔基嵌段分布的线形聚醚的合成
        3.4.2 炔基无规分布的线形聚醚的合成
        3.4.3 炔基功能化星形聚醚的合成
    3.5 本章小结
4 氟/呋喃功能化氯醚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交联材料的合成方法
        4.2.3 聚合物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
    4.3 氟功能化氯醚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3.1 氟功能化氯醚橡胶的合成
        4.3.2 氟功能化氯醚橡胶的力学性能
    4.4 呋喃功能化氯醚橡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4.1 呋喃功能化氯醚橡胶的合成
        4.4.2 热可逆交联氯醚橡胶的制备及性能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DA交联材料性能数据
附录B: 共聚合原位核磁数据
附录C: 聚合物GPC谱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动态共价键的高分子序列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高分子序列调控
        1.2.1 连锁聚合法实现高分子序列调控
        1.2.2 逐步合成法实现高分子序列调控
        1.2.3 序列可控高分子最新应用研究
    1.3 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
        1.3.1 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的动态可逆性及其应用
        1.3.2 Diels-Alder环加成产物的立体化学
        1.3.3 呋喃/马来酰亚胺立体化学的应用研究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的初步探索
    2.1 引言
    2.2 化学试剂
    2.3 分析测试仪器
    2.4 实验部分
        2.4.1 小分子合成
        2.4.2 一般实验操作
        2.4.3 利用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合成序列可控高分子的示意图
    2.5 结果与讨论
        2.5.1 两种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的脱保护动力学研究
        2.5.2 基于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的二元共聚行为初步探索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的高分子序列调控
    3.1 引言
    3.2 化学试剂
    3.3 分析测试仪器
    3.4 实验部分
        3.4.1 利用休眠单体的策略合成序列可控聚合物的一般实验操作
        3.4.2 基于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的可控四元共聚示意图
        3.4.3 瞬时组成(F_(inst))和累计组成(F_(cum))计算公式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一种立体异构休眠单体参与的可控三元共聚
        3.5.2 两种立体异构休眠单体参与的可控三元共聚
        3.5.3 两种立体异构休眠单体参与的可控四元共聚
        3.5.4 立体异构休眠单体策略合成序列可控高分子的热性能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全文总结
    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4.3 存在问题与展望
附录 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基元的大分子精密合成
    1.1 附录引言
    1.2 附录化学试剂
    1.3 附录分析测试仪器
    1.4 附录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基元的大分子精密合成设计思路
        1.4.1 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基元的螺旋分子的精确构建
        1.4.2 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基元的侧链液晶分子的精确构建
    1.5 附录实验部分
        1.5.1 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基元的螺旋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1.5.2 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基元的侧链液晶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1.6 附录小结
        1.6.1 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基元的螺旋分子的精确构建工作小结
        1.6.2 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基元的侧链液晶分子的精确构建工作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N-取代马来酰亚胺衍生化二元共聚物的序列调控及其功能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分子的序列调控及其功能化
        1.2.1 高分子的序列调控
        1.2.2 高分子的功能化
    1.3 N-取代马来酰亚胺衍生化多元共聚物的序列调控
        1.3.1 分子链加密法合成N-取代马来酰亚胺衍生化多元共聚物
        1.3.2 正交呋喃可逆脱保护法合成N-取代马来酰亚胺衍生化多元共聚物
        1.3.3 外部响应法合成N-取代马来酰亚胺衍生化多元共聚物
    1.4 N-取代马来酰亚胺衍生化多元共聚物的功能化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制备工艺
    2.4 序列无规PNMA的制备
    2.5 序列交替PTCS的制备
        2.5.1 3-(3-羧基丙烯酰胺)苯甲酸(3-CPMA)的制备
        2.5.2 N-(3-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3-CPMI)的制备
        2.5.3 聚N-(3-羧基)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PTCS)的制备
    2.6 序列可控PNMS的制备
        2.6.1 呋喃保护N-苯基马来酰亚胺(F-NPMI)的制备
        2.6.2 聚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PNMS)的制备
    2.7 测试与表征方法
        2.7.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7.2 核磁共振谱分析
        2.7.3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2.7.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2.7.5 热失重分析
        2.7.6 酸碱滴定法分析
        2.7.7 热失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分析
        2.7.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第三章 序列无规PNMA的结构与热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序列无规PNMA的结构研究
        3.2.1 序列无规PNMA的 FT-IR分析
        3.2.2 序列无规PNMA的 NMR分析
        3.2.3 序列无规PNMA的产率分析
        3.2.4 序列无规PNMA的单体单元含量分析
        3.2.5 序列无规PNMA的 GPC分析
    3.3 序列无规PNMA的热性能研究
        3.3.1 序列无规PNMA的 TG分析
        3.3.2 序列无规PNMA的 DSC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序列交替PTCS的结构与热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序列交替PTCS的结构研究
        4.2.1 序列交替PTCS的 FT-IR分析
        4.2.2 序列交替PTCS的 NMR分析
        4.2.3 序列交替PTCS的 XPS分析
        4.2.4 序列交替PTCS的 GPC分析
    4.3 序列交替PTCS的热性能研究
        4.3.1 序列交替PTCS的 TG分析
        4.3.2 序列交替PTCS的 DSC分析
        4.3.3 序列交替PTCS的 TG-FTIR联用分析
    4.4 序列交替PTCS的热降解机理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序列可控PNMS的结构与热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序列可控PNMS的结构研究
        5.2.1 序列可控PNMS的 FT-IR分析
        5.2.2 序列可控PNMS的 NMR分析
        5.2.3 序列可控PNMS的 XPS分析
        5.2.4 序列可控PNMS的 GPC分析
    5.3 序列可控PNMS的热性能研究
        5.3.1 序列可控PNMS的 TG分析
        5.3.2 序列可控PNMS的 DSC分析
    5.4 序列可控PNMS的聚合动力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马来酰亚胺染料聚集体和聚合物的制备和发光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马来酰亚胺染料的研究进展
        1.2.1 马来酰亚胺染料的概述
        1.2.2 马来酰亚胺染料的合成
        1.2.3 马来酰亚胺染料的应用
    1.3 超分子聚合物
    1.4 选题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第2章 马来酰亚胺染料和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质
    2.1 引言
    2.2 分子设计及合成路线
    2.3 实验试剂与物质表征
        2.3.1 实验试剂
        2.3.2 实验仪器及方法
        2.3.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化合物单晶衍射结构的研究
        2.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性质
        2.4.3 电化学性质
        2.4.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2.4.5 二维核磁测试及结果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马来酰亚胺树枝状分子聚合物的合成、聚集与光学性质
    3.1 引言
    3.2 分子设计及合成路线
    3.3 实验药品与化合物表征
        3.3.1 实验药品
        3.3.2 实验仪器及方法
        3.3.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化合物单晶衍射结构的研究
        3.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性质
        3.4.3 超分子自组装行为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及待发表论文和专利
致谢

(6)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可逆Diels-Alder反应的高分子序列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高分子序列调控
        1.2.1 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
        1.2.2 序列精确高分子的合成
        1.2.3 高分子序列调控的应用
    1.3 偶氮苯高分子
        1.3.1 侧链型偶氮苯高分子的合成
        1.3.2 主链型偶氮苯高分子的合成
        1.3.3 偶氮苯高分子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休眠单体策略的苯乙烯(St)与马来酰亚胺(MI)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
    2.1 引言
    2.2 化学试剂
    2.3 分析测试仪器
    2.4 实验部分
        2.4.1 小分子的合成
        2.4.2 基于休眠单体策略St/MI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St/MI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2.5.2 St/MI序列可控高分子的热性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t/MI序列可控高分子的高效后修饰及功能化高分子性能探究
    3.1 引言
    3.2 化学试剂
    3.3 分析测试仪器
    3.4 实验部分
        3.4.1 小分子的合成
        3.4.2 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后修饰
        3.4.3 功能高分子光致异构化行为的探究
        3.4.4 功能高分子顺反异构体比例的核磁计算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后修饰
        3.5.2 功能高分子的热性能
        3.5.3 功能高分子的光致异构化行为
        3.5.4 功能高分子顺反异构体比例的核磁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链含偶氮苯基团序列精确高分子的精准合成及性能探究
    4.1 引言
    4.2 化学试剂
    4.3 分析测试仪器
    4.4 实验部分
        4.4.1 小分子单体的合成
        4.4.2 序列精确高分子的合成
        4.4.3 序列精确高分子光致异构化行为的探究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序列精确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4.5.2 序列精确高分子的热性能
        4.5.3 序列精确高分子的光致异构化行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本论文的创新点
    5.3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反应温度对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试剂与仪器
    1.2 NMA二元共聚物的合成
    1.3测试与表征
2结果与讨论
    2.1温度对NMA二元共聚物结构的影响
    2.2温度对NMA二元共聚物产率的影响
    2.3温度对合成NMA二元共聚物中MAH含量的影响
    2.4温度对合成NMA二元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2.5温度对合成NMA二元共聚物热稳定性的影响
3结论

(8)基于N-取代马来酰亚胺型耐热改性剂的制备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1 高分子材料
    1.2 高分子材料的改性
        1.2.1 高分子材料的增韧改性
        1.2.2 高分子材料的耐热改性
        1.2.3 高分子材料的增强改性
        1.2.4 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改性
    1.3 耐热改性剂
        1.3.1 N-取代马来酰亚胺
        1.3.2 N-苯基马来酰亚胺
        1.3.3 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
        1.3.4 其他N-取代基马来酰亚胺
    1.4 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1.4.1 共聚合方法
        1.4.2 共混
        1.4.3 接枝
    1.5 N-取代马来酰亚胺类耐热改性剂
        1.5.1 与苯乙烯共聚耐热改性剂
        1.5.2 α-甲基苯乙烯类耐热改性剂
        1.5.3 马来酸酐类耐热改性剂
        1.5.4 耐热工程塑料
    1.6 耐热性树脂材料
        1.6.1 对尼龙耐热的改性
        1.6.2 提高ABS的耐热性
        1.6.3 其他材料的耐热研究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聚合物CHMI-St-GMA的制备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2.1.3 聚合物CHMI-St-GMA的合成
        2.1.4 聚合物CHMI-St-GMA的测试与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合成聚合物CHMI-St-GMA的工艺条件的确定
        2.2.2 聚合物CHMI-St-GMA的结构表征
        2.2.3 聚合物CHMI-St-GMA的耐溶剂性能
        2.2.4 聚合物CHMI-St-GM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CHMI-St-GMA三元共聚物的热降解动力学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原料
        3.1.2 主要设备及及测试方法
        3.1.3 热降解动力学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GMA聚合物改性剂的TG、DTA分析
        3.2.2 Kissinger法
        3.2.3 FWO法
        3.2.4 Friedman法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聚物CHMI-MMA-St-α-MeSt耐热改性剂的合成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原料与试剂
        4.1.2 主要设备
        4.1.3 四元耐热改性剂共聚物的合成
        4.1.4 四元耐热改性剂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合成CHMI-MMA-St-α-MeSt耐热改性剂的工艺条件的确定
        4.2.2 耐热改性剂CHMI-MMA-St-α-MeSt的红外光谱图
        4.2.3 耐热改性剂CHMI-MMA-St-α-MeSt的热重分析
        4.2.4 耐热改性剂CHMI-MMA-St-α-MeSt的玻璃转化温度
        4.2.5 耐热改性剂CHMI-MMA-St-α-MeSt的凝胶色谱(GPC)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9)高级梯度以及两亲性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聚合物序列调控
        1.2.1 概述
        1.2.2 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
    1.3 梯度共聚物
        1.3.1 概述
        1.3.2 梯度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1.4 两亲性序列可控聚合物
        1.4.1 概述
        1.4.2 两亲性序列可控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1.5 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N-丙基马来酰亚胺(PMI)高级梯度序列共聚物的合成
    2.1 引言
    2.2 化学试剂
    2.3 分析测试仪器
    2.4 实验部分
        2.4.1 小分子的合成
        2.4.2 利用休眠单体的策略合成序列可控聚合物的一般实验操作
    2.5 结果与讨论
        2.5.1 MMA/PMI高级梯度序列可控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2.5.2 MMA/PMI高级梯度序列可控聚合物的热性能研究及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苯乙烯(St)与亲水性休眠单体(HME)的两亲性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
    3.1 引言
    3.2 化学试剂
    3.3 分析测试仪器
    3.4 实验部分
        3.4.1 小分子的合成
        3.4.2 利用休眠单体的策略合成序列可控聚合物的一般实验操作
        3.4.3 聚合物乳液的制备
    3.5 结果与讨论
        3.5.1 St/HME两亲性序列可控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5.2 St/HME两亲性序列可控聚合物的热性能研究
        3.5.3 St/HME两亲性序列可控聚合物乳化性能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全文总结
    4.2 创新点
    4.3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氢键诱导下马来酰亚胺参与的可控自由基共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聚合物的序列控制
    1.3 氟醇在聚合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
        1.3.1 氟醇氢键作用对于聚合物立构规整度的调控
        1.3.2 氟醇氢键作用对于聚合物序列结构的调控
        1.3.3 氟醇氢键作用在可控自由基聚合中对分子量和聚合速率的调控
        1.3.4 氟醇氢键作用对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
    1.4 论文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在氟醇氢键作用下的RAFT共聚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和试剂
        2.2.2 RAFT试剂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的合成
        2.2.3 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苯乙烯共聚物P(N-PMI-co-St)的制备
        2.2.4 测试和表征
        2.2.5 模拟计算
    2.3 结果与讨论
    2.4 总结
第三章 1-辛烯和N-苯基马来酰亚胺在氢键下的共聚行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和试剂
        3.2.2 N-苯基马来酰亚胺和 1-辛烯共聚物P(N-PMI-co1octene)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4 总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环己烯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马来酸酐类共聚型耐热剂的合成及其在尼龙6中耐热机理的研究[D]. 刘玉飞. 贵州大学, 2020
  • [2]环氧烷烃开环共聚合制备功能化聚醚的研究[D]. 邓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3]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动态共价键的高分子序列调控[D]. 韩富富. 苏州大学, 2020
  • [4]N-取代马来酰亚胺衍生化二元共聚物的序列调控及其功能化[D]. 赵潜. 贵州大学, 2020(04)
  • [5]马来酰亚胺染料聚集体和聚合物的制备和发光性质[D]. 李晓慧. 天津大学, 2020(02)
  • [6]基于呋喃/马来酰亚胺可逆Diels-Alder反应的高分子序列调控[D]. 孟凡英. 苏州大学, 2019(04)
  • [7]反应温度对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 赵潜,刘玉飞,何敏,张丽,周进,杜帅,于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8(11)
  • [8]基于N-取代马来酰亚胺型耐热改性剂的制备与应用[D]. 石如珠.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8)
  • [9]高级梯度以及两亲性序列可控高分子的合成[D]. 谷雪. 苏州大学, 2018(01)
  • [10]氢键诱导下马来酰亚胺参与的可控自由基共聚合研究[D]. 姚方钧. 苏州大学, 2017(05)

标签:;  ;  

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环己烯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