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企业用人的艺术性(论文文献综述)
许金叶[1](2022)在《管理会计是科学还是艺术》文中认为作为会计的分支,管理会计不仅没有财务会计的准则约束,甚至还有"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特征,其准确性比财务会计更低,更应具有"魔术"的性质。判断管理会计是否是一门科学,不应以管理会计的准确性、是否有人为因素及不确定性作为判断标准,而应遵循"理论内洽、可检验"的"逻辑是真、实践是真"的科学判断标准。管理会计要应用价值尺度反映企业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价格信号机制(价值量化规律),旨在为决策者提供以机会成本为核心的企业未发生的各种信息,揭示经济主体价值运动的数量规律(因果关系而不是相关关系)。科学性是管理会计的第一性,艺术性是管理会计的第二性,是衍生性。管理会计不是"技术",更不是"工具"。依据人们的不同观点对管理会计进行调和,或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捏造管理会计,但最终结果是遭受规律的惩罚。
常鑫[2](2021)在《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文明、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俨然为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及其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尊重、关注、理解他们的生存及成长,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本研究基于全纳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参与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培智学校教育为主线,同时关照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生存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与教材、管理者及教师的情感与态度等多维视角切入,试图更为客观地阐述H省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当前H省培智学校以智力障碍学生为主,其生存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补足教育,存在教育资源和学段分布不均,仍存在入学困难,缺乏跟进和保障,就业支持相对薄弱,尤其是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匮乏等诸多现实困境。究其缘由,相对于家庭和社会需求,培智学校在教育教学设备、教育目标和理念,教材和课程,师资条件与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尚未能满足培智学生全纳性与创造性的拓展。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衔接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培智学生的生存效度。由于受身心条件所限,培智学校学生一旦缺失家庭教育的养护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很难顺利实现学校教育效果的延续和社会性发育。因此,培智学校学生的生存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同时需要医疗、残联、民政、财政等各部门予以协同,共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优势智能的可能空间和条件,进一步实现关注平等差异、积极融入社会、重审人的价值的全纳教育目标和理念。可见,培智学校的生存教育并不是纯粹地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利用一切教育力量,通过“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犹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从而尽力实现对每一位特殊学生产生实质性的生存培育,突出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帮助学生从中寻求人的突破,营造和谐共生的生存空间。生存教育是培智学校学生获取生存意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和保障力度、进一步支持和完善生存教育条件,社会要大力接纳和提供就业机会形成长期支持体系,同时家庭要及时强化和改善培育效果。只有构建各方合作和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目标,才能使学生具备服务自身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才能更完整、自由且公平公正地参与社会融合,实现他们真正的生存价价值。
李慧敏[3](2021)在《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困境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使命是非营利性艺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理由。清晰地陈述使命是建立公众信任、获取生存资源的第一步。使命是组织内部行动的指引。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儿童剧场。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艺术机构,它的经营活动不以追逐经济利润为首要目标,完成“使命”才是其必须要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通过对剧场由来和发展历史的梳理可知,进行儿童艺术教育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重要使命。过去7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在艺术教育方面倾注了很大的心力,但笔者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至今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的使命或宗旨陈述;节目策划更聚焦于0-10岁左右孩子等。这些现象引发了笔者对其使命实现的疑问。本论文以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及访谈法,从艺术教育活动、管理团队建设、推广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状况几个角度分析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是如何在其日常运营中实现“艺术教育”使命的,在此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有哪些,以及“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还有哪些提升空间。目前,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遇到的现实困境从组织内部来说包括:组织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决策制定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艺教资源开拓力不足;内容创作投入不够;从外部儿童剧市场困境来说包括:中国儿童剧受众低龄化现象严重;缺乏适合大龄少年儿童观看的优质剧目。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五点建议:制定明确的使命陈述;以需求为导向,拓展更多元的青少年儿童艺教项目;从引进到原创,引领中国儿童剧行业发展;建立完善的会员制营销模式;创新思路,积极寻求外部商业赞助资源。
朱元午[4](2020)在《会计发展的思想转变与基本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会计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重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反思以往会计自我完善过程中的指导理念,为会计寻找正确的发展路径。文章认为,会计信息质量下降和会计准则及其制定中出现的各种缺陷,折射出会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以"我提供的就是你们所需要的"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影响会计发展的自身原因。尽快实现从以自我完善为中心向供给侧改革的会计思想转换,沿着科学性和艺术性这两大基本路径努力前行,并在理论和实务中为艺术性"正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付文静[5](2020)在《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实语言的创新研究 ——以湖南卫视“新闻大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电视纪实语言作为电视屏幕上一种独立的语言形态,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电视纪实语言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才走上了完全成熟的历史阶段。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作为传统媒体电视新闻传播形式之一,电视纪实语言也同样面临困境,受到了经济、文化、受众、技术等方面的冲击。因此,电视纪实语言亟需创新。现代科技发展的加速度使电视技术迅速向前发展,电视纪实语言在慢慢获得新的发展方式。目前电视技术正面临着全面更新换代的新时代,正进行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电视纪实语言的前期拍摄技术还是后期制作技术都能够反映电视纪实语言的创新,另外在用人机制和运作团队上也做足了准备。在要素创新上,电视纪实语言通过强化同期语言的使用和解说词应用传播正能量;通过重视“音乐形象”和音乐选择促进人类的感情表达和情感交流;通过注重“风格化”音响和音质优化完善艺术效果;利用画面语言造型和画面语言视觉效果的创新体现创作构思;声音和画面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阐释着新媒体时代的电视纪实语言新形态。电视纪实语言在制作上创新了叙事理念,增强了电视纪实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叙事视角也表现出个性化特色,不仅使用全知视角叙事,而且也开始重视大众话语的表达权。以往的电视纪实作品思想性强,节奏较慢,导致观赏性较差,难以吸引受众眼球,也难以进入世界市场。如今湖南卫视“新闻大片”作为能够凸显电视纪实语言创新的“代表作”,对它的深入研究无疑对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实语言的发展是有益的。
杜弘阳[6](2020)在《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研究》文中认为木结构建筑具备环境适应能力强、使用能耗低等特点,在寒冷以及严寒地区(以下简称寒地)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并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兴起让木材的使用更为经济,推动了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装配化技术的推广做出贡献,因此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建成了多种形式的木结构示范区。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研究可以激发木结构建筑的生命力,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木结构建筑文化,对寒地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以寒地木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寒地木结构建筑的理论与案例,思考适应我国寒地气候环境下的木结构建筑艺术性表达手段,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实践。首先,对寒地木结构的演变及发展进行概括与分析,并总结寒地木结构建筑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寒地木结构建筑技术中材料、节点以及元素的艺术性表达,结合国内外木结构建筑实例,探索并归纳寒地木结构的建筑细部艺术性表达;然后,通过解析六大类常见的公共建筑形式,并结合不同建筑类型案例,总结了相应的寒地木结构建筑空间的艺术性表达特点,进一步拓展寒地木结构建筑艺术性表达的深度与广度。最后,结合前文的研究成果,对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实践,希望能为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设计与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廖一聪[7](2020)在《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结构表现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建筑是城市的史诗,它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是社会、文化、经济共同发展的标志。工业建筑是城市工业文脉的载体,是工业时代保留下来的历史印记。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面临着大量的工业建筑的闲置、更新和换代,许多保存尚好、结构相对完整的既有工业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相比拆旧建新而言,具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既有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就显得尤为珍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既有工业建筑所具备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得到了重视。回顾建筑结构发展史,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结构技术的不断挑战,随着结构技术发展的不断突破,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解决建筑结构的问题变得相对轻松,而发掘结构技术的建筑表现力则显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既有工业建筑的结构往往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其工业品质和美学价值往往。因此结构的表现在工业建筑的改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既有工业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造的实践背景进行了整理,提出了既有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结构表现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深度分析了国内外的相关动态,通过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内容的整理明确了研究的方法与框架。希望结合既有工业建筑的结构特征、改造中结构表现的影响因素以及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的安全可行性、经济适用性、生态性等设计原则展开进一步研究,围绕结构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表现提出相应的策略,其中结构的技术性表现针对结构加固、构造修缮和空间功能的延伸提出基于结构加固的修复策略、基于构造修缮的更新策略和基于功能延伸的整合策略;结构的技术性表现则针对既有工业建筑的工业特征、历史价值和地域文脉三方面提出顺应时代变迁的界面重塑、强化工业特征的符号提炼以及研究地域特色的尺度把握三种结构形式表达的策略,旨在丰富其实践理论,能够对既有工业建筑改造的良好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崔星蓝[8](2020)在《《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译者选择《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一书作为毕业作品,将汉语翻译成朝鲜语,并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此书依据十九大精神、新党章以及中央最新文件精神详细论述了新时代党务工作的理论、知识、经验以及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选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更好地做好新时代的党建、党务工作。选题意义有以下三点:第一,为汉语相对薄弱的农村党组织提供党务方面的参考。第二,为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朝鲜语翻译的人员提供参考。第三,目前朝鲜语版本的党务类书籍少之又少,填补了党务类朝鲜语书籍不足的空缺。第二章是对翻译项目的介绍。本书于2018年3月出版发行,作者为欧阳旭辉,由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出版。原文字数共87998字,译文字数共1 11743字,尚无朝鲜语译本。第三章是译前分析与准备。翻译此作品前译者通过阅读大量的平行文本,总结分析了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根据语言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此外译者还学习了有关翻译的理论知识,为翻译好这部作品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案例分析。译者通过译例,具体分析了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译者把作品中出现的中国特色词汇分为缩略语、政治术语、成语、惯用语四类并进行重点分析。引用句翻译是本翻译实践报告的难点。译者选取了难度最大的几个引用句作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结论部分主要写了翻译心得,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做好翻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地实践。我们平时开始就要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充实自己,努力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译者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对翻译事业保持热情,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优秀的翻译家。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张晓莹[10](2019)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中职学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中职生的德育必修课之一。本研究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为研究主题,从服务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服务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和成就中职生人生出彩的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学过程优化理论和陶行知教育理论来指导本论文的研究与实践。本文针对广东省部分中职学校的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专家咨询方法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等,总结归纳出本课程教学所取得的一些成效,分别为:学校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有所提升、学校逐渐注重校本研修、教学方法愈发丰富多样、教学评价呈现多元趋势。同时,也提出了本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为:教学理念有待与时俱进、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缺失、教学内容不够贴近需求、教学方法有待与时俱进、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机制,以印证本研究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结合以上教学成效和教学问题,本文给出了五个对策: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师资建设、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评价。特别是,创新性提出将本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模块,十三专题”,并依托五个主体,实现“五导式”教学评价,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评价,力争将课程教学与学生成长相融合,实现人、课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喜爱、终生受益、人生出彩,力争在社会经济、中职教育、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这几方面,均能发挥出本课程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二、浅谈企业用人的艺术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企业用人的艺术性(论文提纲范文)
(1)管理会计是科学还是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子贡问时之故事 |
二、管理会计所指的范畴:讨论前需要明确的前提 |
三、科学的含义、分类及其标准 |
1. 科学与艺术(人文): |
2. 科学的概念及其差别标准。 |
3. 艺术和魔术的概念。 |
四、科学是管理会计首要特征,艺术是管理会计衍生特征 |
1. 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 |
2. 管理会计是一门科学,科学是管理会计的首要特征。 |
(1)管理会计揭示知识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
(2)影响管理会计科学性质判断的主要因素。 |
一是准确性低。 |
二是是否有人为因素。 |
三是不确定性。 |
3. 艺术是管理会计的衍生特征。 |
(1)基于认识论角度,获得管理会计认知带有主观色彩,具有艺术性。 |
(2)价值理论影响管理会计知识的客观性,使管理会计具有艺术性。 |
(3)管理的艺术性影响到管理会计的艺术性。 |
五、管理会计不是技术,更不是工具 |
1. 管理会计不是技术。 |
2. 管理会计更不是工具。 |
六、管理会计发展需要的科学精神 |
1. 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 |
2. 真理融贯论与真理符合论: |
3.“幼儿园的故事”: |
(2)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培智学校学生主体教育的意义 |
(二)培智学校学生的人文关怀价值 |
(三)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融合目标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四、概念界定 |
(一)生存教育 |
(二)培智学校学生 |
(三)智力障碍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参与观察法 |
(三)问卷法 |
(四)访谈法 |
六、理论基础 |
(一)全纳教育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七、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
(二)本研究的不足 |
第一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应然状态 |
一、培智学校学生与生存的关系 |
(一)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规则的主阵地 |
(二)家庭是建立学生生活需要的原发动力 |
(三)各界联动帮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文化 |
(四)学生自身与生存建立完形 |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理想状态 |
(一)培养目标应是健全人格的人 |
(二)教育理念应是独立的生存者 |
(三)生存实质应是维护学生自由公正的权利 |
(四)生存机制应是构建和谐社会道德的体系 |
第二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实然状态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思路 |
(二)调查点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
(三)调查样本 |
(四)调查工具 |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开展情况 |
(一)目标定位 |
(二)管理措施 |
(三)课程设置 |
(四)教材使用 |
(五)师资配备 |
三、培智学校学生家庭生存教育的培育情况 |
(一)家庭结构 |
(二)家庭生存教育环境 |
(三)家庭生存教育内容 |
(四)家校合作的生存教育模式 |
四、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教育情况 |
(一)资本分配情况 |
(二)考试选拔情况 |
(三)社会沟通情况 |
(四)社会就业情况 |
第三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面临的困境 |
一、培智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育化困境 |
(一)教育管理特殊化不足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学习桎梏 |
(四)学校育化的生存实践脱节 |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维护困境 |
(一)家长育人意识薄弱 |
(二)家长育人方法欠缺 |
(三)家校合作教育固化 |
(四)家长支持条件缺乏 |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给养困境 |
(一)社会文化给予生存空间不足 |
(二)法律保障弱化 |
(三)社会匹配资源较少 |
(四)社会育人结果被忽视 |
第四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
一、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干预困境成因 |
(一)生存教育定位模糊 |
(二)校园文化的智能环境缺乏 |
(三)教师专业素养支持力不足 |
(四)管理者的决策粗浅 |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教养困境成因 |
(一)家庭教育结构残损 |
(二)家庭教育意识窄化 |
(三)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
(四)家校合作不对称 |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融合困境成因 |
(一)社会规则与沟通的适应不调 |
(二)同伴关系存在距离 |
(三)就业效度岌岌可危 |
(四)教育分层处于劣势 |
第五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解决策略 |
一、加强政府对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保障力度 |
(一)建立学生入学综合诊断评估与档案追踪机制 |
(二)扩大培智学校办学总量 |
(三)扩大培智学校教师培养力度 |
(四)政府、专家、一线教师参与校本教材推广 |
(五)开设临床教育学,推动五位一体的康养模式 |
二、完善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实施条件 |
(一)改善教育特殊化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
(二)拓宽教师招聘渠道,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
(三)教育评价中引入社会性评价机制 |
(四)改进教育管理普教化倾向 |
三、改善培智学校学生家庭培育效果 |
(一)设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意识与能力 |
(二)提供家长公益岗位 |
(三)建立家长心理干预调节机制 |
(四)改善家长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
四、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支持 |
(一)加强义工的专业性 |
(二)民办培智幼儿教育公助化 |
(三)健全职前教育,设立专业性托养机构 |
(四)进一步融合培智学校学生的就业支持 |
结论 |
附录一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校长问卷 |
附录二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三 访谈提纲概要 |
附录四 课堂参与观察记录表 |
附录五 双鸭山市S培智学校总课程表1 |
附录六 哈尔滨市H培智学校总课程表2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困境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使命对于非营利性艺术组织的影响 |
第一节 表演艺术与非营利性组织 |
第二节 组织使命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
一、使命是非营利性艺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理由 |
二、清晰地陈述使命是建立公众信任、获取生存资源的第一步 |
三、使命是组织内部行动的指引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溯源 |
第一节 “艺术教育”使命溯源 |
第二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溯源中存在的问题 |
一、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的使命或宗旨陈述 |
第三章 使命之下艺术教育活动的展开 |
第一节 节目运营情况概述 |
一、主、合办节目 |
二、租场演出、活动 |
第二节 主打节目版块及其选择标准 |
一、国外优秀剧目的引进和本土化制作 |
二、原创“宝贝”系列演出 |
三、“海星之愿”特殊儿童项目 |
第三节 艺术教育活动 |
一、艺术教育活动概况 |
二、四大“品牌艺术教育活动” |
第四节 小鲸鱼计划 |
第五节 疫情之下“艺术教育”新举措 |
一、“小鲸鱼来啦”线上艺教内容配送 |
二、拓展户外演艺新空间 |
三、积极寻求与国内艺术家、艺术团体的合作 |
第六节 小结 |
一、把关艺教质量,儿童节目以主办为主 |
二、以引进国外节目为主,逐年增加原创系列演出 |
三、不只是艺教内容的“搬运工”,更是“生产者” |
四、儿童剧演出按年龄分级,让孩子匹配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教内容 |
五、关注少数群体,给他们提供平等的享受艺术教育的权利 |
六、以节目为核心,开展配套活动和巡演,让剧场“不止是剧场”,也让艺教“不只是剧场” |
第七节 使命之下艺术教育活动的展开存在的问题 |
一、系列节目、活动选题类型不够多元 |
二、演出聚焦低龄儿童,缺乏适宜大龄少年儿童的剧目 |
三、自制内容中,原创作品演出体量偏小 |
四、本土化特殊儿童戏剧不够“本土化” |
第四章 “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剧场管理团队建设 |
第一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管理历程 |
一、儿艺剧院主导下的探索期(2013.06-2014.03) |
二、儿国发公司主导下的快速发展期(2014.04-2020.03) |
三、管理升级新时期(2020.04后) |
第二节 组织架构与儿童“艺术教育”使命 |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艺术教育”使命考察 |
一、人员构成 |
二、用人标准 |
三、培训体系 |
四、激励和考评机制 |
五、人力资源管理部分“艺术教育”使命履行情况总结 |
第四节 员工对使命的认知及满意度调查 |
一、受访员工的基本情况 |
二、员工对组织使命的认知度 |
三、员工对组织使命的满意度 |
四、调查小结 |
第五节 “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剧场管理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艺术教育活动分工不合理 |
二、员工培训缺乏教育学、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相关内容 |
三、缺乏组织文化建设 |
第五章 “以儿童为先”的推广营销 |
第一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品牌及产品宣传 |
一、“大鲸鱼”文化品牌 |
二、艺教项目的宣传方式和目标人群 |
三、小结 |
第二节 票务营售 |
一、“为儿童所想”的票务销售渠道 |
二、会员制营销 |
第三节 从财务角度看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的完成 |
一、使命完成基础——资金来源和资产管理 |
二、使命完成路径——预算及其编制方法 |
三、使命完成标准——绩效评价方式和标准 |
四、对使命完成情况的监督——财务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机制 |
五、小结 |
第四节 “以儿童为先”的推广营销存在的问题 |
一、自媒体宣传平台内容滞后,功能、信息不完整 |
二、会员服务内容单一 |
三、寻求外部商业赞助资源的能力需加强 |
第五节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履行情况总结 |
第六章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实现的现实困境 |
第一节 组织内部困境 |
一、组织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
二、决策制定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 |
三、艺教资源开拓力不足 |
四、内容创作投入不够 |
第二节 外部儿童剧市场困境 |
一、中国儿童剧受众低龄化现象严重 |
二、缺乏适合大龄少年儿童观看的优质剧目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七章 优化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艺术教育”使命实现的策略 |
第一节 制定明确的使命陈述 |
第二节 以需求为导向,拓展更多元的青少年儿童艺教项目 |
第三节 从引进到原创,引领中国儿童剧行业发展 |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会员制营销模式 |
第五节 创新思路,积极寻求外部商业赞助资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4年-2020年演出情况统计表 |
附录2: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4年至2019年租场情况统计表 |
附录3: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5年至2020年巡演情况统计表 |
附录4: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小鲸鱼来啦”线上艺术体验活动内容表 |
附录5: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行政、人事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6:“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员工对其使命的认知及满意度”访谈问卷 |
附录7: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宣传、营销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8:2014年至2019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媒体刊登统计表 |
附录9:2013至2020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自媒体平台宣传情况汇总 |
附录10:2015年至2019年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广告投放情况汇总 |
附录11: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财务管理情况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4)会计发展的思想转变与基本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难以令人满意的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和会计准则及其制订中的缺陷,折射出会计发展的指导思想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实现指导思想的转换已经成为引领会计尽快适应环境变迁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
(一)需要正视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状况 |
(二)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自身原因分析 |
(三)“我提供的就是你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远离实际需 |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既对会计产生严重冲击又给会计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用工具,积极主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会计提高科学性和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基本路径 |
(一)会计系统应该同时在信息技术和基础理论两方面努力提高科学性水平 |
(二)当前应该特别关注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系统的影响 |
(三)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程度也是衡量会计科学性的重 |
三、长期没有解决的会计艺术性问题,明显地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为会计的艺术性“正名”是必要的,努力提高会计艺术性水准是会计改革的另一个基本路径 |
(一)会计艺术性中存在的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
(二)对会计艺术性的进一步思考 |
1. 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要为会计的艺术性正名。这个 |
2. 在具体准则中明确规定会计艺术性的应用条款。会 |
3. 应将会计艺术性的恰当应用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
4. 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模式,建 |
四、结语 |
(5)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实语言的创新研究 ——以湖南卫视“新闻大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一)关于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实语言”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新闻大片”的相关研究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电视纪实语言 |
(二)“新闻大片” |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实语言创新的社会语境 |
第一节 国内电视纪实语言的发展历程 |
一、电视纪实语言的起步阶段 |
二、电视纪实语言的探索阶段 |
三、电视纪实语言的变革阶段 |
第二节 电视纪实语言创新的动因 |
一、经济动因:行业竞争压力 |
二、文化动因:视觉文化影响 |
三、受众动因:受众多样性需求 |
四、技术动因:媒介融合冲击 |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实语言的技术创新 |
第一节 物理技术的创新 |
一、前期拍摄技术创新 |
二、后期制作技术创新 |
第二节 社会技术的创新 |
一、用人机制创新 |
二、运作团队创新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实语言的要素创新 |
第一节 声音要素的创新 |
一、强化同期语言和解说词应用 |
二、重视“音乐形象”和音乐选择 |
三、注重“风格化”音响和音质优化 |
第二节 画面要素的创新 |
一、画面语言造型创新 |
二、画面语言视觉效果创新 |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实语言的叙事创新 |
第一节 叙事理念的创新 |
一、以史为镜,彰显时代主流价值 |
二、以情动人,凸显创作者主观意识 |
第二节 叙事视角的创新 |
一、全知视角叙事:多重凝视 |
二、多元视角叙事:大众话语的表达权 |
第三节 叙事策略的创新 |
一、开门见山:表达事件主题 |
二、强化节奏:掌控事件进程 |
三、动态性呈现:推动情节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木结构建筑的发展 |
1.1.2 国内相关政策措施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情况及分析 |
1.3.2 国内研究情况及分析 |
1.4 研究范围 |
1.5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1.7 论文框架 |
第2章 寒地木结构建筑的概述 |
2.1 寒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概述 |
2.1.1 寒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
2.1.2 寒地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兴衰 |
2.2 寒地现代木结构建筑的演进 |
2.2.1 寒地现代木结构建筑的起源 |
2.2.2 寒地木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寒地木结构建筑技术的艺术性表达 |
3.1 寒地木结构建筑材料的表达 |
3.1.1 材料属性 |
3.1.2 原木表达 |
3.1.3 混合表达 |
3.2 寒地木结构建筑节点的表达 |
3.2.1 原木榫卯连接 |
3.2.2 钢连接 |
3.2.3 其他材料连接 |
3.3 寒地木结构建筑构成元素的表达 |
3.3.1 寒地木结构建筑承重体系 |
3.3.2 寒地木结构建筑墙体 |
3.3.3 寒地木结构建筑屋顶 |
3.3.4 寒地木结构建筑窗体 |
3.3.5 寒地木结构建筑入口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寒地木结构建筑空间设计的艺术性表达 |
4.1 文化建筑 |
4.1.1 建筑类型特点 |
4.1.2 相关案例 |
4.2 景观建筑 |
4.2.1 建筑类型特点 |
4.2.2 相关案例 |
4.3 商业建筑 |
4.3.1 建筑类型特点 |
4.3.2 相关案例 |
4.4 体育建筑 |
4.4.1 建筑类型特点 |
4.4.2 相关案例 |
4.5 办公建筑 |
4.5.1 建筑类型特点 |
4.5.2 相关案例 |
4.6 交通建筑 |
4.6.1 建筑类型特点 |
4.6.2 相关案例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案例设计 |
5.1 项目背景 |
5.2 项目概况 |
5.2.1 区位概况 |
5.2.2 场地现状 |
5.2.3 方案设计理念 |
5.3 寒地木结构建筑形态设计 |
5.4 寒地木结构建筑材料利用 |
5.5 寒地木结构建筑设计表达 |
5.5.1 外部空间 |
5.5.2 内部空间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鸿业建筑CFD软件模拟计算结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结构表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分析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概念解析及研究内容 |
1.3.1 相关概念解析 |
1.3.2 研究内容 |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2章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与结构表现的基本解析 |
2.1 既有工业建筑结构的特征分析 |
2.1.1 结构形式多样 |
2.1.2 结构技术严谨 |
2.1.3 结构材料朴素 |
2.2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结构表现的作用机制 |
2.2.1 结构功能更新 |
2.2.2 结构形式表达 |
2.3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结构表现的影响因素 |
2.3.1 建筑功能转换 |
2.3.2 空间适应程度 |
2.3.3 文化传承变迁 |
2.4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结构表现的设计原则 |
2.4.1 安全性原则 |
2.4.2 经济性原则 |
2.4.3 生态性原则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结构的技术性表现 |
3.1 基于结构加固的修复策略 |
3.1.1 结构材料的合理化运用 |
3.1.2 结构形式的生态性修复 |
3.1.3 结构体系的差异性优化 |
3.2 基于构造修缮的更新策略 |
3.2.1 功能构件的适度加建 |
3.2.2 局部构件的灵活拆减 |
3.2.3 破损构件的新旧替换 |
3.3 基于功能延伸的整合策略 |
3.3.1 空间嵌套的内置重构 |
3.3.2 水平独立的并置重构 |
3.3.3 含旧于新的外部重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结构的艺术性表现 |
4.1 顺应时代变迁的界面重塑 |
4.1.1 同质同构延续历史特征 |
4.1.2 同质异构强调对比协调 |
4.1.3 异质同构演绎现代符号 |
4.1.4 异质异构营造动态平衡 |
4.2 强化工业特征的符号提炼 |
4.2.1 结构体系暴露强化骨架 |
4.2.2 新建结构消隐模糊逻辑 |
4.2.3 传统结构形态局部重组 |
4.3 延续地域特色的尺度把控 |
4.3.1 结构尺度的比例协调 |
4.3.2 构件符号的简化提炼 |
4.3.3 地域材料的肌理整合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汉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10)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中职学校 |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
三、课程教学 |
第五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适用性分析 |
第一节 相关理论概述 |
一、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
二、教学过程优化理论 |
三、陶行知的教育理论 |
第二节 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适用性分析 |
二、教学过程优化理论与适用性分析 |
三、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适用性分析 |
第三章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设计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
二、问卷调查的思路 |
三、问卷内容的设计 |
四、问卷调查的方法 |
第二节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问卷收集与处理 |
二、学生个人信息 |
三、问卷主体部分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四、开放式题项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问卷来源与处理图 |
二、教师个人信息 |
三、问卷主体部分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四、开放式题型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四章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成效与问题 |
第一节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成效 |
一、学校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
二、教师队伍水平有所提升 |
三、学校逐渐注重校本研修 |
四、教学方法愈发丰富多样 |
五、教学评价呈现多元趋势 |
第二节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问题 |
一、教学理念有待与时俱进 |
二、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缺失 |
三、教学内容不够贴近需求 |
四、教学方法有待与时俱进 |
五、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机制 |
第五章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建议与对策 |
第一节 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教学管理 |
一、精准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
二、做精教学服务,设立专业部门 |
三、改善教学环境,推进协同育人 |
第二节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
一、优化师资结构,强化队伍管理 |
二、创新培训途径,提升专业素养 |
三、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研能力 |
第三节 整合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
一、编写整合化、校本化教学内容 |
二、构建模块化、专题化教学设计 |
三、研发立体化、信息化教学资源 |
第四节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
一、巧用现代技术,打造翻转课堂 |
二、立足活动体验,丰富教学形式 |
三、开发实践基地,拓展教学空间 |
第五节 完善教学评价,创新评价机制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领域立体化 |
二、评价方式科学化,途径多样化 |
三、评价标准系统化,过程规范化 |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不足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二: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教师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四、浅谈企业用人的艺术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管理会计是科学还是艺术[J]. 许金叶. 财会月刊, 2022(01)
- [2]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D]. 常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艺术教育使命之下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困境与策略研究[D]. 李慧敏.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4]会计发展的思想转变与基本路径[J]. 朱元午. 商业会计, 2020(13)
- [5]新媒体时代电视纪实语言的创新研究 ——以湖南卫视“新闻大片”为例[D]. 付文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寒地木结构建筑的艺术性表达研究[D]. 杜弘阳.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2)
- [7]既有工业建筑改造中的结构表现策略研究[D]. 廖一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8]《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汉朝翻译实践报告[D]. 崔星蓝. 延边大学, 2020(05)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晓莹.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