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挛缩松懈与植皮术后的护理指导(论文文献综述)
代强,吴礼孟,周虹[1](2022)在《早期整形修复对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创面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早期整形修复对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创面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7例小儿手部烧伤患者临床资料,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3例)及观察组(64例),对照组进行在烧伤10 d后进行修复手术及术后功能恢复锻炼,观察组在10 d内进行修复手术,并进行术后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疗效,于术前、术后1、6、12个月评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6.88%)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个月ADL和TAM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在术后6、12个月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共出现2例并发症(3.13%),包括1例术后感染,1例植皮坏死;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11.11%),包括3例术后感染,2例植皮坏死,2例植皮臃肿,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对治疗配合度较低,易出现并发症,早期整形修复可有效降低手部烧伤患者术后瘢痕挛缩畸形、感染、植皮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手部关节功能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黄烨[2](2021)在《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对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患者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共48例(62只手)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患者病例,根据患者手术时机早晚(定义伤后6个月内为早期,超过6个月为晚期)分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术中记录每个患者出血量,术后拆包时计算皮片存活率,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记录所有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评价患者的手功能,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皮片存活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早期手术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也不会降低皮片存活率。2.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SS、手指TAM及ADL评分术前术后比较:早期组与晚期组VS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TAM及ADL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三个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SS、手指TAM及ADL评分改善值组间比较:早期组和晚期组术后6个月VSS评分改善值组间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早期组与晚期组术后6个月手指TAM与ADL评分组间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行植皮手术不会降低皮片存活率,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手功能及生活质量。
陈虹,周娴,陈伟[3](2021)在《植皮术修复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护理干预》文中认为目的探究植皮术修复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44例烧伤瘢痕修复患儿,均采取异体脱细胞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并给予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儿心理、疼痛评分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儿生存质量变化。结果本组患儿复合移植成功率91.11%(41/44),成活后皮肤弹性与正常皮肤相似,无瘢痕增生。干预后,患儿SAS、DSRSC、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着下降(P<0.05)。干预后,患儿WHOQOL-BREF评分中生存质量主观感受、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显着升高(P<0.05)。结论对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植皮术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可显着提高瘢痕修复疗效,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疼痛,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张国坤[4](2021)在《1:3及1:4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对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愈后瘢痕增生情况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应用1:3及1:4微型皮片移植技术覆盖深度烧伤创面,比较分析两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增生情况。方法:1.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深度烧伤患者中,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A及实验组B,两组患者各10例。其中实验组A采用1:3微型皮片覆盖烧伤创面;实验组B采用1:4微型皮片覆盖烧伤创面。2.按照植皮比例不同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半年后创面瘢痕增生情况;使用温哥华烧伤瘢痕评估标准(VSS量表)来评估患者瘢痕皮肤的色泽、血供、硬度与厚度,并计算两组间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1.创面愈合时间:A组创面愈合时间(50.4±3.17)天,B组创面愈合时间(59.3±3.02)天,两组统计学有统计学意义(P<0.05);2.创面愈合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A组采用烧伤瘢痕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为:色泽(1.9±0.74)、血供(1.6±0.84)、柔软程度(1.7±0.68)及厚度(1.2±0.42);B组采用时尚瘢痕评估量表的评估结果为:色泽(2.2±0.63)、血供(1.7±0.82)、柔软程度(1.9±0.74)及厚度(1.4±0.52);分别对两组色泽、血供、柔软程度与厚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计算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中,1:3Meek植皮创面愈合时间要短于1:4Meek植皮治疗;2.但对于创面愈合半年后瘢痕增生情况,两者无明显差异。
骆强[5](2020)在《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修复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修复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大同市二医院收治的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78例,均行外科整形修复术。记录术后3个月手术治疗效果,术后6个月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3个月,7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75/78);关节活动度(ROM)、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皮肤坏死,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2/78)。术后6个月,患者总满意度为98.72%(77/78)。结论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给予整形修复手术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术后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较高。
朱怡梦[6](2020)在《马乔林溃疡术后复发临床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马乔林溃疡(又称瘢痕癌,Marjolin’s ulcer,简称MU)是发生于烧伤、瘢痕或其他慢性创面的恶性转化,据报道,这种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约为0.77%-2%。同时,与其他类型的皮肤癌相比,马乔林溃疡的复发率很高。本研究探讨影响马乔林溃疡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价值,达到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马乔林溃疡患者131例。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初始损伤或疾病、病变部位、初始损伤或疾病缺乏治疗、潜伏期、肿瘤皮损面积、组织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骨侵犯、淋巴结转移、放疗、复发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其中131例马乔林溃疡患者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6:1.0,且患者多在≥50岁年龄组;初始损伤或疾病最常见的原因为烧烫伤,占59.54%,其次为外伤,占17.56%;潜伏期≥1年的患者居多,占94.66%,潜伏期<1年的患者占5.34%;病变部位最常见于四肢,其次是头面颈部;大部分患者的初始损伤或疾病缺乏治疗,占59.5%;肿瘤皮损面积≥10cm2且<100cm2最多,占55.0%,其次是<10cm2,占20.6%;组织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占79.4%;肿瘤病理分级以高、中级分化为主,低级分化少见;发生骨侵犯的有43例,占32.8%;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14例,占10.7%;术后约40.5%的患者接受放疗;随访出院患者,随访时间12-36个月,复发的患者有32例,占 24.4%。2.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模型(LASSO)对马乔林溃疡术后复发风险模型的临床特征进行优化,选择出在LASSO回归模型中具有非零系数的最优预测因子。将最优预测因子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预测模型的鉴别、校准和临床实用性,为了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1.统计的临床特征资料预测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初始损伤或疾病原因、病变部位、初始损伤或疾病缺乏治疗、潜伏期、肿瘤皮损面积、组织病理类型、肿瘤病理分级、骨侵犯、淋巴结转移、放疗,共12个预测因素。通过LASSO进行优化后,预测模型图中的预测因子包括病变部位、初始损伤或疾病缺乏治疗、肿瘤病理分级、骨侵犯、淋巴结转移5个预测因素。2.将这5个预测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C指数为0.810(95%可信区间:0.726-0.894),校正效果良好。内部验证的Bootstrap方法仍能达到0.764的高C指数。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当干预决定在6%-61%的术后复发可能性阈值时,马乔林溃疡术后复发预测模型图在临床上是有用的。结论1.马乔林溃疡术后复发列线图(Nomogram)可方便地用于马乔林溃疡患者个体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2.当病变部位位于四肢和头颈面部、初始损伤或疾病缺乏治疗、肿瘤病理低分化、有骨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时,术后复发的风险更高。可采用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必要时截肢,术后积极放疗等措施,来降低术后复发率。3.马乔林溃疡是初始损伤或疾病可以预防的并发症,早期识别、积极治疗溃疡和密切随访对于马乔林溃疡的预防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韩心怡[7](2020)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过去2年间我科连续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后应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与传统诊疗模式的临床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比较不同的诊疗模式在创面愈合时间、瘢痕生长情况、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ngle of Motion,TAM)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测试的差异。判断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传统诊疗模式,为手深度烧伤患者在选择诊疗模式时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与建议。方法:本课题包含2组研究,分别为研究1与研究2。研究1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与对照组1,手部受试创面烧伤深度为深Ⅱ度偏浅创面,创面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研究2中,患者分为治疗组2与对照组2,手部受试创面烧伤深度为深Ⅱ度偏深创面及Ⅲ度创面,创面治疗采用手术治疗。治疗组1与治疗组2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患者应用传统诊疗模式。两组研究分别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科住院治疗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与对照组2的患者创面行常规治疗,术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与此同时,对于治疗组1与治疗组2的患者,我科根据这些患者病情及病程的不同阶段,遵循中医整体观的理念,以早期应激救治、保护脏器功能为切入点,创面治疗为重点,将综合性康复治疗贯穿于诊疗全过程,针对创面封闭、瘢痕防治、功能恢复采用积极有效的创面覆盖治疗、综合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心理治疗、加压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于治疗后6个月,依照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评分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测试对患者手部创面瘢痕生长情况及手指关节活动度及手部整体功能进行评价。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价两种诊疗模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共有80名患者参与试验治疗,其中对照组1(A组)20人,治疗组1(B组)20人,对照组2(C组)20人,治疗组2(D组)20人。研究1中A组患者男11例,女9例,B组患者男13例,女7例,C组患者男8例,女12例,D组患者男10例,女10例,研究1与2中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手部烧伤面积、烧伤总面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对照组1(A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0.05±1.791)天,治疗组1(B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5.25±1.74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8,P<0.01)。对照组2(C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0.35±3.265)天,治疗组2(D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2.25±3.3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9,P<0.01)。2.瘢痕生长情况的比较对照组1(A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6.45±1.395)分,治疗组1(B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3.55±1.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4,P<0.01)。对照组2(C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8.05±1.191)分,治疗组2(D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为(6.15± 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1,P<0.01)。3.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的比较对照组1(A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2.45±0.510)分,治疗组1(B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3.30±0.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9,P<0.01)。对照组2(C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1.95±0.605)分,治疗组2(D组)患者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分级评分为(3.15±0.7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2,P<0.01)。4.手部整体功能的比较对照组1(A组)与治疗组1(B组),两组患者手部整体功能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9,P=0.014)。对照组2(C组)与治疗组2(D组),两组患者手部整体功能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3,P=0.041)。结论: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在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诊疗模式。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应用相较于传统诊疗模式能使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瘢痕增生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手部整体功能改善,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诊疗模式。
高玉良[8](2020)在《探讨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5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儿,共63只手瘢痕挛缩,分别给予切除瘢痕后腹部皮瓣修复术和自体皮片移植术。观察其皮瓣、皮片成活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63只手中5只因瘢痕面积过大,因此不能全部切除,先将关节部位瘢痕切除,以避免影响关节活动。9只切除瘢痕后行腹部皮瓣修复术,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另54只手切除瘢痕后行自体皮片移植术,其中3只为背部中厚皮片移植, 3只为上臂内侧全厚皮片移植, 48只为腹股沟或腹部全厚皮片移植,术后14 d移植皮片全部成活,其中2只成活率为79.17%(38/48), 3只成活率为91.67%(44/48),换药后全部愈合。随访1~2年, 9只行腹部皮瓣修复术手部功能恢复正常,且皮瓣颜色接近周围皮肤,患儿家属满意。54只行自体皮片移植术中, 43只功能恢复正常,皮片接近周围皮肤颜色,但部分存在色素沉着,无明显边缘瘢痕,患儿家属满意;5只因指蹼粘连行Z改形术, 6只因手指又出现瘢痕挛缩畸形,再次行植皮治疗。结论自体皮片移植为目前治疗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主要方法,若存在较大的创面,或外露骨质、肌腱,应考虑行腹部皮瓣修复术。
徐丽珍[9](2020)在《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手术瘢痕松解结合术后系统性抗挛缩治疗的患者与未完成抗挛缩治疗患者的疗效,探讨综合治疗在矫正瘢痕挛缩畸形的合理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共40例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要求整形手术且出院医嘱均要求完成系统性抗挛缩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完成系统性抗挛缩治疗的情况,分成综合治疗组(A组)20例与单一治疗组(B组)20例。采用疗效评定标准,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值)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手整体运动功能及外观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手指关节总活动度均明显改善,挛缩均达到充分松解,其中综合治疗组(A组)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B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3个月后两组手部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6个月,综合治疗组(A组)在外观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能力恢复的满意度都显着高于单一治疗组(B组)。结论: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美观度和活动度。
钟朝议[10](2019)在《儿童手足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对治疗瘢痕畸形及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手足烧伤瘢痕畸形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对手足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3年间,共39例儿童手烧伤瘢痕畸形,以及32例儿童足烧伤瘢痕畸形。根据瘢痕的组织学特点分为早期、常规期以及晚期。分别收集在早期、常规期及晚期进行手术治疗的相关数据。分析儿童手部和足部瘢痕挛缩畸形术后皮片成活情况,术后手部和足部皮片外观情况及手术前后手足功能情况。结果:(1)早期进行手足部瘢痕畸形手术不影响皮片成活:手部:早期手术组皮片成活良好以上占比92.30%;常规手术组皮片成活良好以上占比84.61%;晚期手术组皮片成活良好以上占比76.92%;足部:早期手术组皮片成活良好以上占比81.81%;常规手术组皮片成活良好以上占比78.57%;晚期手术组皮片成活良好以上占比71.42%。均分别进行x2检验,P值均>0.05,早期手术不影响皮片的成活。(2)早期进行手足部瘢痕畸形手术不影响皮片的外观:手部:早期手术组共13例患儿,其中达到优的有8例;常规手术组共有13例患儿,其中达到优的有9例;晚期手术组共有13例患儿,其中达到优的有5例。足部:早期手术的患儿共11例,其中达到优的有6例;常规手术组共有14例患儿,其中达到优的有8例;晚期手术组中共有7例患儿,其中达到优的有3例;均分别进行x2检验,P值均大于0.05,早期手术不影响术后皮片的外观。(3)早期进行手足部瘢痕畸形手术有利于手足部功能的康复:手部进行早期手术的患儿共有13例,其中达到优的有10例,占比76.92%;常规手术组的患儿共有13例,其中达到优的有9例,占比69.23%;晚期手术的有13例,达到优的有3例,占比23.08%;足部:足部进行早期手术的患儿共有11例,其中达到优的有8例,占比72.73%;常规手术组的患儿共有14例,其中达到优的有5例,占比35.71%;晚期手术组共有患儿7例,其中达到优的有1例,占比14.29%。两个部位均分别进行x2检验,P值均<0.05,早期手术与常规手术、晚期手术之间存在差异,且早期手术组手足部术后为优的患儿均较前显着增多,早期手术有利于手足部功能的康复。结论:1.早期进行儿童手足瘢痕手术不影响皮片成活;2.早期进行儿童手足瘢痕手术对术后皮片外观影响不显着;3.早期进行儿童手足瘢痕的手术治疗有利于手足功能康复。
二、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挛缩松懈与植皮术后的护理指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挛缩松懈与植皮术后的护理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1)早期整形修复对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创面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1 纳入标准: |
1.3.2 排除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4.1 疗效评定: |
1.4.2 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ngle of motion,TAM)[3]: |
1.4.3 日常生活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4]: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烧伤恢复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2)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分组方法 |
2.2 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方法 |
2.2.3 术后处理 |
2.2.4 术后康复治疗 |
2.2.5 观察与随访指标 |
2.2.6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手术完成情况 |
3.3 VSS评分结果 |
3.4 TAM评分结果 |
3.5 ADL评分结果 |
3.6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比 |
3.7 典型病例 |
第4章 讨论 |
4.1 皮片移植术 |
4.1.1 皮片类型 |
4.1.2 影响皮片存活率的因素 |
4.1.3 移植皮片远期变化 |
4.2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
4.3 早期手术对手功能恢复的意义 |
4.4 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
4.5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手术及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植皮术修复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 法 |
1.4观察指标 |
1.5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植皮手术效果及干预前后心理、疼痛评分比较 |
2.2干预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
3 讨 论 |
(4)1:3及1:4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对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愈后瘢痕增生情况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烧伤后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马乔林溃疡术后复发临床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马乔林溃疡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手部烧伤的特点 |
2. 创面愈合机理与瘢痕发生的机制及防治 |
3. 手深度烧伤的后遗症及传统治疗方式 |
4. 构建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4.1 早期应激救治,保护重要脏器 |
4.2 中期积极的创面修复,尽早扩创,进行有效的创面覆盖 |
4.3 后期以瘢痕防治为主,在烧伤治疗全过程落实功能康复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1 |
1.1 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2. 研究2 |
2.1 对象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1 创面愈合时间 |
3.2 瘢痕外观评估 |
3.3 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 |
3.4 手部整体功能评定 |
4. 随访内容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一般资料 |
6.2 试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手部深度烧伤创面处理的选择及手术时机 |
2. 物理因子治疗的机理 |
2.1 远红外照射治疗 |
2.2 中药浸浴 |
3. 中医按摩疗法 |
4. 心理干预疏导 |
5. 加压治疗 |
6. 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手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
7.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意义 |
8. 问题与展望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探讨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方法 |
1.3.1 自体皮片移植术 |
1.3.1. 1 切除瘢痕 |
1.3.1. 2 选择供区 |
1.3.1. 3 切取中厚皮片 |
1.3.1. 4 切取全厚皮片 |
1.3.1. 5 移植皮片 |
1.3.2 腹部皮瓣修复术 |
1.3.3 康复期治疗 |
1.4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讨论 |
(9)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实验方法 |
3 评价标准 |
4 统计学分析 |
5 流程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儿童手足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对治疗瘢痕畸形及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典型病例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英文名词及缩略语表 |
综述:儿童手足烧伤瘢痕:发病机制、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挛缩松懈与植皮术后的护理指导(论文参考文献)
- [1]早期整形修复对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创面愈合及关节功能的影响[J]. 代强,吴礼孟,周虹. 中国美容医学, 2022(02)
- [2]严重手部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治疗对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黄烨. 南昌大学, 2021(01)
- [3]植皮术修复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护理干预[J]. 陈虹,周娴,陈伟. 中国医疗美容, 2021(04)
- [4]1:3及1:4微型皮片移植技术对修复深度烧伤创面愈后瘢痕增生情况的比较[D]. 张国坤.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整形修复治疗[J]. 骆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20(22)
- [6]马乔林溃疡术后复发临床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D]. 朱怡梦. 郑州大学, 2020(02)
- [7]中西医结合一体化诊疗模式治疗手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D]. 韩心怡.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探讨小儿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J]. 高玉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5)
- [9]烧伤后手部瘢痕挛缩畸形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D]. 徐丽珍.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儿童手足烧伤瘢痕畸形早期手术对治疗瘢痕畸形及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 钟朝议.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