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盗汗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盗汗40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盗汗症40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令康[1](2020)在《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心医学,即心理心脏病学(psychocardiacology),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疾患与心脏病的深层联系,也包括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关联。基于中医学“形神一体”的观念,以及“心主血脉”、“心藏神”的藏象理论,所谓“双心”本是一个整体,中医一直在实践着“双心”同治。近年来,中医在双心医学领域的开展了一定的临床实践和理论阐释工作。目前中医对双心疾病病机主要有营卫不和、肝失疏泄、五脏互损几种认识,治疗上以脏腑辨证为主,但尚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构建。本研究通过研究《伤寒杂病论》中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为运用经方治疗双心疾病开拓思路,对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研究第一部分论述了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中医学对心脏与心神关系的认识。第二部分对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进行系统梳理,整理出心神病症伴发心胸病症的双心疾病相关证候,分析其证候规律和病机特点。第三部分是对《伤寒杂病论》中基于原方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对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双心疾病、常见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从中筛选出治疗双心疾病的潜在有效方剂。在讨论部分,着重总结和提炼双心疾病的病机和证治规律。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伤寒杂病论》中的双心疾病相关证候有:胸中窒,烦;胸满,默默,心烦;胸满,烦惊,谵语;悸;烦,悸;惊,悸;心痛,烦;胸中痛,喜太息。2.基于原方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有:桂枝甘草汤证、栀子豉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小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四逆散证。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有:桂枝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人参汤/理中丸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半夏厚朴汤证、黄连阿胶汤证、乌梅丸证、桂枝茯苓丸证。3.双心疾病是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常在“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两方面的反映,发病过程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其病机可归纳为四类:(1)营卫不和,心气受损;(2)枢机不利,气滞心胸;(3)本经自病,心君受邪;(4)痰瘀内阻,使道不通。4.治法上,双心疾病初期注重调和营卫;发展期注重解郁疏机,顾护中焦;深入期一方面注重扶助真阳,交通心肾;另一方面扶正驱邪,利水、活血、化痰以恢复使道、经脉之通畅。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次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双心疾病相关病症、方证,阐明了证候特征与证治规律。首次系统挖掘现代临床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双心疾病的潜在有效方剂,为运用经方治疗本病开拓了思路。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研究双心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中医病机演变,对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李敬华[2](2009)在《中医治疗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及示范应用研究》文中认为1背景与研究内容随着中医临床的快速发展,临床文献的发表量呈跳跃式增加,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医学文献轻而易举地海量呈现在每一个读者面前,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全面掌握有用信息成为制约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研究水平及深度的关键问题,知识服务取代传统的信息服务成为未来趋势。同时,现代医学已由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发展,大规模的文献评价工作已经被开展,目的是将科学、可靠、有临床价值的文献应用于临床、教学、科研和卫生方案的制定之中。但目前,中医临床文献评价基本上还处于借鉴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初步阶段,没有建立适合中医临床实际的评价方法,因此利用中医临床证据以支持临床决策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立适合中医自己的证据等级体系。中医治疗不同于西医,它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方剂配伍是其特点,方剂配伍的合理性在临床文献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方剂之间既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相异,往往是围绕某些常见药物进行加减变化,这就是中医基本方的雏形,体现出了方剂群中内在变化规律,这是中医临床文献评价可以利用的切入点。根据以上现状分析,本研究以中医治疗文献的综合评价与利用为目的,通过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及方剂树形分析算法的建立,搭建起中医治疗文献评价的方法学基础,并对评价过程进行规范化处理,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方剂数据综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搭建中医临床辅助决策平台以促进证据利用,最后以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文献为示范,进行证据评价与利用,以此对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学进行验证。2建立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临床证据等级划分是循证医学评价临床文献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临床研究设计是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其证明因果关系的能力和预期的潜在偏倚都不尽相同,提供的证据可靠性也各不相同,为了获得最可靠证据需要对临床文献的质量划分等级。2.1西医临床证据等级划分方法与问题目前西医广泛接受和使用的临床证据等级划分方法主要包括:澳大利亚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委员会的证据等级、美国国家临床指南交换所的证据等级、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的证据等级。研究西医临床文献质量证据等级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证据分级是筛选海量临床信息以取得最优证据的有效方法,证据等级的划分方法随着实践领域的变化和研究的深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对有别于西医理论与实践的中医临床来说,建立自己的证据等级体系是评价中医药临床治疗文献质量的必要条件。2.2中医治疗文献的证据等级划分方法与原则中医临床与现代医学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其坚持辨证论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临床检验,辨证论治体系已趋于成熟和稳定,成为中医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首先,本文以“辨证论治”作为评价中医临床治疗文献质量等级的第一要素,并将辨证论治的研究列为Ⅰ级证据,目的在于筛选一批合乎中医理论体系和发展规律、并能体现中医治疗特色优势的文献,以便获得高质量临床治疗方案。有些研究文献虽然没有进行证候诊断,但在治疗过程中却应用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并根据病人症状的不同对方剂进行了一定的加减变化,这类文献在本研究中被定义为非严格辨证论治研究,由于其没有明确的证候诊断,难以进行同类证据的比较、分析、整合,故列为Ⅱ级证据。还有一些研究未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而是根据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或西药药理研究成果,将中药作为植物药使用,没有运用中医理论,这类文献在本研究中被定义为非辨证论治文献,列为Ⅲ级证据。在本研究中,Ⅱ、Ⅲ级文献一般不予利用。其次,本文以临床研究的类型作为治疗文献证据等级划分的第二要素。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看,各种临床研究方法由于设计、实施方案的不同,最终结果的可靠性也不同;而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各种临床研究方法在验证中医治疗方案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上有着不同的参考价值。RCT因其为群体性研究的最优设计所获得的结果最为可靠,故列为Ⅰa等级;其它临床试验方法,如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等,获得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稍有不同,但均弱于RCT,故皆列为Ⅰb等级;专家经验总结一般均进行了较高的理论概括,有着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尤其是对有较深造诣专家治疗体会的高质量总结,浓缩了专家数十年实践积累的珍贵经验和教训,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因此列为Ⅰc证据;中医医案完整地记录了中医诊疗经过,其中往往夹杂特殊的辨证用药或特殊的诊疗情况,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相对较低,因此列为Ⅰd等级。最后,以设计方案及完成质量作为等级划分的第三要素。考虑到每种类型研究中均存在设计缺陷或实施不利的可能,故根据各自特点分别进行分析评价,如下所示。评分标准(暂定):每一项为1分,得分≥10分者为高质量文献。评分标准(暂定):每一项为1分,得分≥10分者为高质量文献。评分标准(暂定):每一项为1分,得分≥7分者为高质量文献。评分标准(暂定):每一项为1分,得分≥5分者为高质量文献。3.方剂树形分析算法中医临床治疗文献质量等级的建立,使得我们能够获得符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的高质量治疗文献,但高质量文献中的治疗方案很难是一致的,尤其是使用的方剂更是千差万别,其间的差别或很小,或相去甚远,这给最佳方案的筛选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尽管如此,高质量治疗文献使用的方剂间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是方剂“基本方”现象,即以某几个中药为核心进行加减变化,从而产生出一批相关方剂。如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成为六君子汤,再加木香、砂仁又组成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加四物汤又构成了八珍汤等等,在这里四君子汤就是这一系列方剂中的基本方。因此,最佳方案的筛选可以利用“基本方”现象,从高质量方案群中获得其基本方,以此抓住某病证的中医治疗核心,发现适合大多数情况的基础方案。为此,本研究根据中医方剂数据结构特点,利用关联分析相关理论,建立了方剂树形分析算法,以建立中医方剂基本方的数学模型。3.1数学模型设变量a,将数据库中各方剂(m)和涉及的药物(n)进行编码,如方剂中包含某药物则am,n取1,不包含则am,n取0,以此对所有方剂及药物进行初次编码,组成n×m的二维矩阵A。3.2方剂树形算法基本规则规则一:方剂树由下至上生成。所有方剂都包含的中药为根节点,根节点不一定存在。规则二:如没有根节点,那么以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为主节点。包含主节点的方剂居于主干,形成主干集合;不包含主节点的方剂居于枝干,形成枝干集合。规则三:主干集合和枝干集合分别按规则循环计算,如集合中没有重复中药,则节点终止产生。规则四:如某几个中药出现频次一样多,则选取能够发出最多节点的中药为节点,即相似程度最高的节点。规则五:如某方剂参与下级节点生成而不能参与上级节点生成,则从所在集合中分离,并在下级节点之上、上级节点之下形成叶。3.2.3方剂树的图形性质性质一:中药出现频次与所在层级成反比,即药物的出现频率越多,其节点的层级越低。性质二:层级以及方剂树叶数与此枝干基本方的可信性呈正相关,某节点以上所有叶方剂的相似系数与该节点下基本方可行性呈正相关。性质三:树形图可以从主干按一定支持度和吻合度截取相应的基本方。4.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文献评价及利用示范检索1994年~2003年中国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主题词“心肌炎”,除外感染性、风湿性等非病毒性心肌炎文献及针灸、推拿、护理、药理等类文献,最后共纳入971篇。按照病、证、方、药模式从文献中抽取治疗方案数据,获得数据1155条方案。依据中医治疗文献等级对纳入的方案进行证据等级划分,获得各类证据结果如下:对文献中较多的10个证候,应用方剂树形分析算法进行分析,对获得的计算结果总结如下。基本方推荐方5.总结与创新性本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课题的子课题“基于临床文献数据独立评价中医临床效应的方法研究”的一部分,主要研究如何基于临床文献数据对中医药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及方剂树形分析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中医治疗文献分级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中医临床辅助决策平台,最后以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文献为例进行了示范性研究。本研究的创新点如下:提出符合中医实际并满足循证医学理论的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提出针对中医方剂数据的分析工具——方剂树形分析算法。6.结语中医临床方案的评价是在中医界广泛引起注意但尚未深入开展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在此做了探索性的系统研究,冀望于对后来研究有所裨益。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仍有部分未能在博士期间完成,如评价标准的论证、软件的开发、数学计算的优化、平台的实用性论证、大规模的数据采集等,有待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随着中医药临床信息量的不断增多,进一步研究适合该领域的数据挖掘方法,提高中医药数据的利用效率,促使传统的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变,使知识服务更多地为临床与科研决策提供参考,必将使中医药信息学在中医药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范志华[3](2009)在《心肌宁水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心肌宁水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心肌宁水丸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玉丹荣心丸,治疗组给予心肌宁水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及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中医证候(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咽痛等)疗效和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异常心电图的作用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对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左心室功能方面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1、心肌宁水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2、心肌宁水丸可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示该药组方合理,适用于气阴两虚、兼邪毒侵心证。3、心肌宁水丸可明显降低升高的心肌酶,这提示该药有抗心肌损伤的作用。4、心肌宁水丸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提示心肌宁水丸可改善冠脉供血,促进损伤的心肌恢复,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泵力、心排血量增加。

魏晓[4](2004)在《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保护机理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病毒性心肌炎(VMC)是指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问质性炎症为主要改变的心肌炎。目前该病呈增多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西医对本病的防治尚无十分有效的措施,而中医中药在诊治该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优势。导师魏品康教授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研制的益心饮口服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较为肯定。 目的:本课题利用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的方法,对该药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机理进行探讨,旨在为该方的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包括体外和体内两部分。 取出生4d的SD幼鼠心室肌制备培养搏动心肌细胞,接种CVB3建立体外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益心饮血清,分别在病毒感染后1、3、5d检测心肌细胞的搏动速率、乳酸脱氢酶释放、存活率,实验分5组进行。 选用体重20±2g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黄芪对照组、益心饮低剂量组、益心饮中剂量组、益心饮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于实验当日在小鼠腹腔注射100TCID50/ml CVB3稀释液0.2ml以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0.2ml不含病毒的稀释液。实验当日在病毒接种30min后,灌胃黄芪口服液10g/kg.d、益心饮口服液10g/kg.d、5g/kg.d(相当于临床使用剂量)、2.5g/kg.d,正常组、模型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14d。逐日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于第7d各组分别取6只、14d取剩余小鼠,眼眶取血制备血清,进行SOD和MDA检测。然后颈部脱臼处死,无菌摘取心脏,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以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益心饮血清中、高剂量组能够提高感染心肌细胞的搏动速率、降低乳酸脱氢酶的释放、增加细胞存活率(P<0.05),随时间延长,这种差异更加明显(P<0.01)。小鼠腹腔注射病毒造模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多在3~5天出现腹泻、少食、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背毛杂乱等病态表现。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死亡多发生在5~13天。至第14天各组小鼠死亡数分别为0、12、6、6、4、2;感染病毒后第7、14d,多数小鼠心肌有单核细胞浸润及坏死等心肌炎改变,所有药物治疗组心肌炎性和坏死等病理改变均明显轻于病毒模型组(P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0.05或p<0.01)。益心饮治疗组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明显下降,且随药物浓度的增高差异更明显(尸<0.01)。半定量RT一PCR法显示,益心饮能够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尸<0.01)。 结论:1、益心饮药物血清对感染柯萨奇B3病毒的SD幼鼠培养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益心饮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VMC小鼠的一般状况,有效维护心肌纤维及膜系统的完整性,对心肌炎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3、益心饮能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反应。4、益心饮有明显的抗免疫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表达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 此外,本文运用祖国传统理论结合现代研究,分析了益心饮的组方用药特点,认为该方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之功效,进一步说明其防治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魏晓,魏品康[5](2003)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进展》文中研究表明

李姝娟[6](2020)在《高建忠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高建忠老师常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来治疗失眠。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阅读高建忠老师的着作,了解历代医家和高建忠老师对柴胡桂枝汤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通过跟诊搜集整理、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高建忠老师临床使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失眠的适用条件、临床指征及用药规律。方法1.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收集柴胡桂枝汤及失眠的解读。2.收集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高建忠老师门诊自2018年11月5日至2019年11月27日共计一年,此期间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并有详细记录的病案。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211例病案进行分析。3.将符合纳入标准病案中患者一般情况、核心症状、舌象、脉象、药物使用及联合方组使用情况等资料,输入Microsoft Excel表格,每一种资料建立一个表格,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对其频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统计频次得出如下结果:常见症状依次为眠差、难入睡、易醒、多汗、多梦等;常见舌质依次为淡暗、暗、淡、红、暗红;常见舌苔依次为白、白腻、薄白、少;常见脉象依次为细缓、细弦、细弦缓、虚弦、细、缓、弦、沉、数、大;年龄分布区间(岁)依次为46-55、56-65、36-45、26-35、66-75、15-25、76-85;性别分布为女性:男性约为4:1;加味药物依次为炒鸡内金、党参、牡丹皮、焦山楂、生白术、茯神等;联合方组使用的方剂依次为血府逐瘀汤、温胆汤、解郁方、半夏泻心汤、桃仁甘草汤等。结论柴胡桂枝汤加减可运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失眠患者,男性女性皆可使用。适用指征,症状特征为各种失眠的表现,如难入睡、易醒、多梦、早醒、恶梦等;舌脉特征通常为舌质淡暗或暗、舌苔白、脉细缓;病因病机主要为阴阳失和、气机不畅者。用药原则为:(1)用柴胡桂枝汤加减调畅气机,和合阴阳;(2)用炒鸡内金、党参、生白术等,健脾运胃,补气培元;(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症加减,灵活运用。针对慢性病、疗程长、病机复合的患者多采用联合方组,与柴胡桂枝汤加减一起使用最多的是血府逐瘀汤和温胆汤。这样采用联合方组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幅提升疗效。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7](2020)在《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文中提出目前,病毒性心肌炎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尚缺乏规范和指导中医诊疗的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是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文件的框架下,结合近年来相关的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专家共识研制而成。该指南介绍了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针刺治疗以及预防康复等内容,可以为从事病毒性心肌炎防治的中医临床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性意见。

王国锋[8](2019)在《舒心方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舒心方对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干预作用,探讨舒心方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以冀舒心方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将68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冠心病的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心理疏导),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加服舒心方,疗程3个月。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三个量表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相关条目的分数,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组内和组间临床疗效、焦虑及抑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SAS、SD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焦虑、抑郁症状和中医证候较前有明显改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项临床研究提示了舒心方干预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后,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及中医证候,可以显着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说明了舒心方治疗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庄振杰,王菁,何灿封,温俊茂,吴伟[9](2017)在《清热解毒法论治病毒性心肌炎》文中研究指明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肌疾病,它是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临床病理改变为: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中医认为"热、毒、痰、瘀"是贯穿病毒性心肌炎病程中的重要病理变化,故在本病治疗的过程中需重视清热解毒法的运用,根据具体情况兼顾它法。因此,清热解毒法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师梦雅[10](2017)在《钱乙学术思想及其《小儿药证直诀》方药配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充分阅读原着的基础上,初步探讨钱乙学术思想,对《小儿药证直诀》所载方药信息进行全面、细致地整理,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计算和统计,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小儿药证直诀》方药配伍的重要信息,准确把握钱乙的用药经验,为传承名医学术思想,提升古方运用价值提供更多有效途径。方法:1选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年12月新1版《小儿药证直诀笺正》作为研究基础,该版本以周氏复刻本为底本,由张山雷笺正。2根据《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医理阐述、病证治验、方药配伍等等,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初步探讨钱乙的学术思想。3在充分阅读原着的基础上,对原着中所记载方剂的功效、主治及其药物配伍、剂量等信息进行全面、详细地整理,并建立文字档案。首先,对原着方剂的功效和主治进行整理和建档。其次,对原着方剂中的药物剂量进行整理和建档。第三,对原着方剂中的君药进行判定。4将上述整理工作得到的《小儿药证直诀》方药信息,在计算机上通过Word、Excel、Foxtable 2016软件录入,以建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药信息数据库”。5通过计算机对《小儿药证直诀》所记载方药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首先,按方剂功效和主治进行统计与分析。其次,按药物使用频次和剂量进行统计与分析。第三,按药物配伍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小儿药证直诀》所载方药的基本情况:共记载方剂119首,均分布在原着下卷。内服方剂111首、外用方剂8首。共涉及药物189味,其中使用最多的为“清热药”34味,其后依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12味,“平肝息风药”11味,“解表药”10味,“收涩药”10味。组成药物最多的是“羌活膏”23味药物;药味最少的是“泻心汤”、“止汗散”、“花火膏”、“百祥丸”、“牛李膏”、“回生散”、“虎杖散”、“生犀磨汁”和外用方“天南星散”,均为1味药物;2《小儿药证直诀》所载方剂的功效和主治情况:原着119首方剂中使用功效最多的为“清热”76首,其后依次为“祛痰”40首、“治风”31首、“理气”21首、“消导”18首。关于主治,119首方剂中有“热证”者63首,其后依次为“痰证”31首,“脾胃同病”28首,“心病”24首,“风证”21首。结果显示,钱乙重视清热法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3《小儿药证直诀》中方剂所涉及药物的使用频次和剂量:原着涉及药物189味,共计使用609次。其中,使用频次最高者为“麝香”,有24首方剂使用,其后依次为“朱砂”20首方剂,“黄连”19首,“炙甘草”18首,“轻粉”16首。在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味药物中,麝香能开窍,朱砂能安神,黄连能清热,炙甘草能补气,轻粉能拔毒化腐生肌。关于药物剂量:丸剂中,单味药物总剂量最大者为“黄连”,其后依次为“天南星”,“人参”;膏剂中,单味药物总剂量最大者为“寒水石”,其后依次为“天麻”,“白附子”;散剂中,单味药物总剂量最大者为“防风”、“牵牛”,其后依次为“甘草”,“炙甘草”;丹剂中,单味药物总剂量最大者为“熟地”、“生地”,其后依次为“麦门冬”、“玄参”、“天门冬”;汤剂中,单味药物总剂量最大者为“桔梗”,其后依次为“黄连”、“甘草”。单味药物总剂量黄连、寒水石、生地、玄参等清热药剂量仍然排在前列,防风、天麻等治风药,桔梗、天南星、白附子等化痰止咳平喘药,牵牛泻下药,熟地、人参、甘草、炙甘草、麦门冬、天门冬等补气阴药剂量也居中上水平;4《小儿药证直诀》所记载方剂中君药的判定结果:原着119首方剂中,以“清热药”为君药者最多,为23首,其后依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19首,“泻下药”12首,“安神药”8首,“解表药”6首。119首方剂以清热药作为君药者最多;5《小儿药证直诀》所记载方剂中药物配伍分析结果:在原着119首方剂中出现最多的两味药配伍结构,依次为“麝香、朱砂”11首,“朱砂、龙脑”10首,“麝香、龙脑”,“麝香、黄连”和“麝香、牛黄”均为9首,“朱砂、全蝎”和“龙脑、牛黄”均为8首,“朱砂、牛黄”、“朱砂、雄黄”、“人参、炙甘草”均为7首,等等。三味药配伍结构依次为“朱砂、龙脑、麝香”7首,“朱砂、龙脑、牛黄”6首,“朱砂、麝香、雄黄”和“胡黄连、黄连、麝香”均为5首,“朱砂、龙脑、雄黄”和“麝香、龙脑、雄黄”以及“朱砂、全蝎、麝香”等均为4首。四味药配伍结构出现最多的是“蛇黄、朱砂、龙脑、麝香”,“雄黄、朱砂、龙脑、麝香”和“胡黄连、白芜荑、黄连、麝香”,也仅仅只有4首。五味药配伍结构出现最多的是“牛黄、雄黄、朱砂、龙脑、麝香”等,只有3首。以上结果显示,在《小儿药证直诀》所有方剂中,开窍药与安神药之间的配伍结构最为普遍,开窍药、安神药与清热药、平肝息风药、攻毒杀虫药、补气药配伍使用的情况也为数不少;结论:1钱乙擅长于儿科,其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小儿娇嫩,治以柔润;四诊合参,尤重望诊;立足五脏,补泻并用;辨证论治,尤重脾胃;小儿纯阳,善用清法;因时制宜,首善儿疾。2《小儿药证直诀》载方119首,内服方剂111首、外用方剂8首。共涉及药物189味,其中使用最多的为“清热药”34味,其后依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12味,“平肝息风药”11味,“解表药”10味,“收涩药”10味。组成药物最多的是“羌活膏”23味药物,药味最少的是“泻心汤”、“止汗散”、“花火膏”、“百祥丸”、“牛李膏”、“回生散”、“虎杖散”、“生犀磨汁”和外用方“天南星散”,均为1味药物。结果显示,钱乙重视清热药的使用。3《小儿药证直诀》方剂中具有清热功效者最多,其后为祛痰和治风;主治病证有热者为首,其后为痰证和风证;麝香等开窍药,朱砂等安神药,黄连等清热药使用频次排在前列。由此可见,钱乙重视热、风、痰证对疾病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治病首推清热法。4原着五分之一的方剂以清热药为君,其次为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君药者。这可能提示,钱乙在治疗热病时,重视祛痰的重要意义,使痰化热清。5钱乙诊病处方,在配伍上多倚重开窍、安神、清热诸药,选配麝香、朱砂、黄连之品最为常见。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盗汗症4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盗汗症4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双心疾病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中医学对“双心”的认识
    1.1 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临床特点
    1.2 中医学对心脏与心神关系的认识
2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研究
    2.1 《伤寒论》中心神症状与心胸症状
    2.2 《金匮要略》中心神病症与心胸病症
        2.2.1 心神症状与心胸症状
        2.2.2 心神疾病
        2.2.3 心胸疾病
    2.3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原文证候分析
        2.3.1 胸中窒,烦
        2.3.2 胸满,默默,心烦
        2.3.3 胸满,烦惊,谵语
        2.3.4 悸
        2.3.5 烦,悸
        2.3.6 惊,悸
        2.3.7 心痛,烦
        2.3.8 胸中痛,喜太息
3 基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研究
    3.1 桂枝甘草汤证
    3.2 栀子豉汤证
    3.3 小柴胡汤证
    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3.5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3.6 小建中汤证
    3.7 炙甘草汤证
4 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
    4.1 桂枝汤证
    4.2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4.3 当归四逆汤证
    4.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4.5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4.6 大柴胡汤证
    4.7 柴胡桂枝汤证
    4.8 人参汤/理中丸证
    4.9 四逆汤证
    4.10 真武汤证
    4.11 四逆散证
    4.12 半夏泻心汤证
    4.13 半夏厚朴汤证
    4.14 黄连阿胶汤证
    4.15 乌梅丸证
    4.16 桂枝茯苓丸证
讨论
    1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的规律与特点
        1.1 心神、心胸病症与六经病
        1.2 心神、心胸病症与杂病
    2 《伤寒杂病论》方在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领域应用规律
    3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方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3.1 营卫不和,心气受损
        3.1.1 营卫不和与心脏病证
        3.1.2 营卫不和与心神病证
        3.1.3 辨治絜要
        3.2 枢机不利,气滞心胸
        3.2.1 枢机不利与心脏病证
        3.2.2 枢机不利与心神病证
        3.2.3 气机郁滞与火热内郁
        3.2.4 辨治絜要
        3.3 本经自病,心君受邪
        3.3.1 本经自病与心脏病证
        3.3.2 本经自病与心神病证
        3.3.3 辨治絜要
        3.4 痰瘀内阻,使道不通
        3.4.1 水饮
        3.4.2 血瘀
        3.4.3 痰饮
        3.4.4 辨治絜要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伤寒论》心神症状相关原文
    附录二 《伤寒论》心胸症状相关原文
    附录三 《金匮要略》心神症状相关原文
    附录四 《金匮要略》心胸症状相关原文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中医治疗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及示范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1章 引言:问题与挑战
    1.1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中医药发展
    1.2 中医药知识服务与循证医学
    1.3 建立符合中医实际的证据等级体系
    1.4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第2章 临床证据等级体系与中医药
    2.1 临床证据等级体系的内涵
    2.2 临床证据等级体系的历史演化
    2.3 对中医药的启示
    2.4 各类研究证据在中医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价值
    2.5 现行证据等级体系与中医治疗方案评价
第3章 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体系
    3.1 中医治疗的特点
    3.2 中医治疗文献评价的特殊性
    3.4 中医治疗文献证据等级划分原则及方法 #4l
    3.5 中医治疗文献等级体系的特色与创新
第4章 方剂"基本方"理论及树形分析算法原理
    4.1 "基本方"的理论基础
    4.2 "基本方"在方剂治疗方案评价中的意义
    4.3 "方剂树形分析算法"与基本方
    4.4 "方剂树形分析算法"的过程与规则
    4.5 方剂树形结构图生成实例
    4.6 方剂树的图形性质与作用
    4.7 方剂树形分析算法的性能及对比分析
    4.8 方剂树形分析算法的特色与创新
第5章 中医方剂数据综合利用方法
    5.1 获得临床文献并建立数据库
    5.2 文献筛选
    5.3 质量方案筛选
    5.4 治疗方案抽取
    5.5 方案按病证归类
    5.6 树状结构图及基本方分析
    5.7 层级及相似性分析
    5.8 分析并提出推荐方案
第6章 中医临床辅助决策平台的开发设计
    6.1 平台设计目的和基本功能
    6.2 中医临床辅助决策平台的开发
    6.3 平台界面展示
    6.4 中因临床辅助决策平台的功能及特色
第7章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治疗文献评价及利用示范
    7.1 获得证据
    7.2 评价证据
    7.3 利用证据
        7.3.1 Ⅰa级证据的数据分析
        7.3.2 全部Ⅰ级证据的数据分析
        7.3.2.1 外感风热
        7.3.2.2 火热证候
        7.3.2.3 气滞血瘀证候
        7.3.2.4 湿热证候
        7.3.2.5 痰热证候
        7.3.2.6 痰湿证候
        7.3.2.7 血虚证候
        7.3.2.8 阳虚证候
        7.3.2.9 阴虚内热证候
        7.3.3 小结
第8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章
    (一) 中医临床文献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方法分析
    (二) 方剂"基本方"现象及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探讨
    (三) 方剂"基本方"理论及"方剂树形分析工具"的开发设计
致谢
个人简介

(3)心肌宁水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二. 病毒性心肌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与方法
    二. 治疗结果与分析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保护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益心饮血清对感染CVB_3幼鼠搏动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二部分 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病理及超微结构的保护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三部分 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穿孔素、颗粒酶BmRNA表达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第四部分 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SOD及MDA活性的影响
    (一) 材料与方法
    (二) 结果
讨论
    一、 对造模方法的评估
    二、 观察指标的评价
    三、 对照药物选取的依据
    四、 祖国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
    五、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
    六、 益心饮的组方用药分析
    七、 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理的探讨
        1 对体外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2 改善小鼠一般状态
        3 病理及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4 对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影响
        5 抗氧自由基作用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复方中药
2 中药注射剂
3 口服中成药
4 小结

(6)高建忠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柴胡桂枝汤出处
    2.柴胡桂枝汤的方义
    3.现代临床运用
    4.现代病理及药理研究
    5.高建忠老师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的演变
第二部分 失眠的研究概况
    1.失眠的现代医学研究
    2.失眠的中医研究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1.资料来源
    2.纳入标准
    3.排除标准
    4.资料规范化
    5.研究方法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1.症状频数统计
    2.舌质频数统计
    3.舌苔频数统计
    4.脉象频数统计
    5.年龄频数统计
    6.性别频数统计
    7.药物频数统计
    8.联合方组频数统计
第五部分 讨论
    1.症状分析
    2.舌象及脉象分析
    3.年龄及性别分析
    4.常用药物分析
    5.联合方组分析
第六部分 结论
    1.适用人群
    2.使用指征
    3.用药原则
    4.联合方组使用
参考文献
柴胡桂枝汤临床运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论文提纲范文)

1 证据的来源、质量评价和推荐原则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证据评价与分级
    1.4 指南推荐原则
2 指南制定的方法与过程
3 诊断
    3.1病史与体征
    3.2 疾病分期
4 病因病机
5 辨证论治
    5.1 急性期
        5.1.1 热毒侵心证
        5.1.2 阳虚气脱证
    5.2 迁延期或慢性期
        5.2.1 心肺气虚证
        5.2.2 痰湿内阻证
        5.2.3 气滞血瘀证
        5.2.4 气阴两虚证
        5.2.5 阴虚火旺证
        5.2.6 心脾两虚证
        5.2.7 阴阳两虚证
6 针刺治疗
7 预防与康复
8 结语
[专家委员会与指南工作组名单]

(8)舒心方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词汇缩略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指标
4.统计分析
5.结果
    5.1 病例选择与入组
    5.2 一般资料比较
    5.3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焦虑评分比较
    5.4 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抑郁评分比较
    5.5 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5.6 两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
    5.7 安全评价
6.讨论与分析
    6.1 西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
    6.2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
    6.3 舒心方治疗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机理
    6.4 结语、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
        SAS(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附录二 文献综述
        综述1 双心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2 浅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医学伦理

(9)清热解毒法论治病毒性心肌炎(论文提纲范文)

1 立法依据
    1.1 邪毒犯心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机关键
    1.2 证随法出, 法随证立——清热解毒法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治则治法
2 清热解毒法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运用
    2.1 清热解毒法单独运用情况
    2.2 清热解毒与益气养阴并用
    2.3 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并用
    2.4 清热解毒与宁心安神并用
    2.5 清热解毒与温阳利水并用
    2.6 运用较多的单味清热药
3 讨论

(10)钱乙学术思想及其《小儿药证直诀》方药配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钱乙学术思想研究
第二部分 《小儿药证直诀》方药配伍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盗汗症4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D]. 李令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中医治疗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及示范应用研究[D]. 李敬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1)
  • [3]心肌宁水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D]. 范志华.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2009(S2)
  • [4]益心饮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保护机理的研究[D]. 魏晓. 第二军医大学, 2004(01)
  • [5]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进展[J]. 魏晓,魏品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3(S1)
  • [6]高建忠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D]. 李姝娟.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病毒性心肌炎[J]. Socie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18)
  • [8]舒心方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国锋.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清热解毒法论治病毒性心肌炎[J]. 庄振杰,王菁,何灿封,温俊茂,吴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2)
  • [10]钱乙学术思想及其《小儿药证直诀》方药配伍研究[D]. 师梦雅. 河北医科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盗汗4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