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班主任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琪[1](2021)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H中学为例》文中指出教育公平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是个体认知、行为以及情感建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公平”的诉求将更加强烈,更在乎教师对自身的评价。初中生也更加在乎自身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对学生社团的参与度,更重视展示自身的才能,初中生对班级的教育公平更为敏感。重视班级内部的公平性对学生更为重要。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政策下,初中班级管理应具有公平性。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班级管理中存在许多不公平现象。可见,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危害学生心理建设。因此,深入探究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过程公平”起到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实际调研,深入探究班级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并基于此,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提出解决班级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策略。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观察相结合,深入到呼和浩特市H中学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日常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的不公、班级日常管理缺少任课教师的参与;二是教学管理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包括任课教师缺失教学管理、缺少课堂沟通;三是学生活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包括教师不支持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教师对突发实践存在认知偏差。在此基础上,本文探究了影响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是制度层面的约束、精英教育观的作祟以及教师管理方式的误区。本文最后提出了改善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对策,分别包括三方面:教学管理中贯彻教育公平的理念、班级管理中推行平等的教育观以及提高综合素质,推行新的班级理念。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改善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

梁楚颖[2](2021)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向前推进,对于教育者学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城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小学生源逐渐减少,学校规模不断萎缩。要适应这一现状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农村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不断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本区教育实际,自2013年开始全面启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其培养的总体要求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但自实施以来,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成效如何?培养过程存在哪些问题?这成为亟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以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总结诸多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义的基础上,界定了农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等相关概念。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广西区内三所开展小学全科教育专业的高校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首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相关政策文件,整理和归纳不同年度的培养计划,大致掌握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实施的基本情况;其次对这三所高校进行全科教师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并对全科师范生的基本信息、报考意愿及对全科教师的内涵理解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对已经毕业在职的全科教师进行实地跟踪,了解他们的职业适应情况,调查用人单位对于全科教师培养的评价和建议。笔者通过对不同对象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农村小学对全科教师的需求情况,发现了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报考动机功利化、招生标准差距较大、培养目标定位不明晰、课程设置较冗杂、本土化培养欠特色、学生农村服务意识较薄弱、全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退出制度不完善、全科师范生教材难以统一。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如明确个人责任,拔高招生标准;明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本土化特色培养,增强学生农村服务意识;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全科师范生退出机制;统一区内教材教参,提升一线师资比例等对策。

谢孝乐[3](2021)在《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B市W区3所小学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广,国家对基础教育日益重视,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对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赋予了新的使命。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的基本阵地,班主任承担着加强品德修养和引领学生成长的主要职责。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提高,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还会为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会大大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为此,开展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在加强班级管理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本研究通过对3所小学的实地调查与走访,进一步阐述了班主任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日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与新的思考。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这一主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等核心概念进行了逐一界定,并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通过调研资料的统计与整理,了解3所样本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状,主要阐述了学校背景、班主任基本情况以及在专业素养、自主发展意识、参加培训与科研、专业发展制度、工作困难与障碍、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期望等不同研究层面的概况。第三部分基于问卷调查与访谈的调研结果,从个人层面、学校管理与制度层面、社会与家庭层面深入剖析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四部分鉴于上述的问题及原因,分别从班主任个人、学校管理与制度、社会及家庭、国家及政策四个层面来提出促进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对策。

毋锶锶[4](2021)在《初中班主任评价素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乔晓青[5](2020)在《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班级自主管理是指在外界积极引导下,学生能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确立班级的发展目标,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班级的各项事情,以落实班级预期目标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实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增强了教育的主体性,提高了自主管理的能力。为了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浦东新区L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为例,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深入了解、掌握当前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情况,以及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自主管理的看法和做法,指出目前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教育策略。研究发现,中高年级小学生在自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具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但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习惯大包大揽,小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机会;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自我评价较高,但自我控制能力差;班主任与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缺乏领导力,成员之间协作能力差。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在人才观及育人目标的认知上存在一定偏颇;二是班队管理者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为了促进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下列对策:树立正确的育人、管理理念,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班级自主管理的机会;健全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引导、督促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周娅娟[6](2020)在《高中班主任胜任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T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知识积累、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级管理水平、学生教育质量、和谐家校关系与班主任工作成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推进高中班主任转型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提升教育理念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提升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的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需求。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丰富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促进高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升高中教育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T市某中学的班主任胜任力进行调查,了解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发现目前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促进班主任胜任力的提升。本文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中班主任胜任力进行实证性研究,并采用SPSS18.0软件对搜集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提取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的五个因素,分别是:自我认知与热情、管理能力与质量、工作观念与动机、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及知识与交际能力。本研究发现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现状总体水平较高,但是管理能力与质量、知识与交际能力水平欠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育顶层设计不足、学校考核激励不完善、班主任自身观念落后、班主任自我学习不够以及学校对班主任专项培训缺失。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给出了提升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的途径和方法:政府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学校管理创新做好服务保障、班主任自我转变同步时代、家长融入教育改善管理效果。本研究还对未来的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提升提出了发展展望。

高菊[7](2020)在《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小学班主任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接触的第一人,更是除了父母及家人以外对其自身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人,小学班主任工作对于小学生的发展成长至关重要。在新时期下,越来越多的90后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他们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同时成为了班主任。90后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征也在班主任工作上有所显现。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或优秀的小学班主任的研究工作日渐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90后作为具有“独立、自信、张扬、早熟”个性特征的一代人,90后班主任的目前胜任力状况是如何的呢?能否胜任班主任一职?他们在班主任胜任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本文通过选取韩曼茹研究者的班主任胜任力调查问卷作为工具,问卷共12个维度(育人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知识结构、自我监控能力、教育观念、职业道德、成就动机、人际交往、心理辅导能力、情感、工作质量意识)56个胜任力项目,对分别来自上海、浙江、安徽的小学班主任发放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对比90后与70、80后班主任胜任力状况,以及结合对部分90后班主任和学校管理层的访谈,得出结论:90后班主任在缺乏丰富完备的班主任业务知识与技能、在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环境适应能力方面较弱、自我监控能力一般且专业发展意识较为淡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提升90后班主任胜任力的策略:第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职前培养课程设置和优化教育见习和实习;第二方面学校要建立班主任选拔制度、完善班主任培训机制、建立有效的班主任激励和考核评价制度、构建班主任学习平台以及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三方面90后班主任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敢于创新,同时建立专业认同、提高专业能力,还要积极转变角色适应环境以及加强实践反思,不断交流借鉴。

甘世玲[8](2020)在《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民阅读的推广,儿童阅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针对广大青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潮流。中小学阅读是全民阅读之基础,是促进终身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点。班级图书角与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的阅读生活密切相关,是中小学生进行海量阅读的重要平台。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是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学科阅读理念下的班级图书角具有开拓学生阅读视野、促进从教学到教育的转变、实现全员阅读、还学生以阅读主体地位的育人价值。但是,现实中一线学科教师是如何建设班级图书角的呢?学科阅读理念在图书角的建设中是否有体现呢?出于这种疑虑,本研究走访十二所小学,通过对十二所学校的观察和调研,以期了解小学班级图书角现状,以学科阅读理念来分析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和深层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本研究在系统梳理有关课外阅读、学科阅读以及班级图书角的学术文献的基础上,阐明了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的应然特征与价值。通过对十二所小学内的18名学科教师(包括班主任)以及14名学生的访谈,以及对100间教室的图书角的图书资源的分析,获取一手资料,了解小学班级图书角的现状。结果显示在小学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中并没有体现出学科阅读理念,并存在以下四种问题:1.图书资源普遍单一,未能体现学科的多样性;2.图书角形式化严重,未能体现教学辅助功能;3.阅读活动主体单一,未能体现阅读主体的全员性;4.阅读活动指导缺失,未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此,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改进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的策略:一是树立学科阅读理念,增强一线教育工作者理论修养,尤其是要深化认识学科阅读理念涵义,深入把握学科阅读的教育价值;二是践行学科阅读理念,提升班级图书角建设实践效能,既要构建学科阅读的校本环境、引领班级图书角建设,又要构建学科阅读的班本环境、落实班级图书角建设。

苏笑悦[9](2020)在《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时代的变迁对劳动市场产生冲击、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促使全球中小学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审视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态与教学实践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们对于美好教育的追求为中小学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探索出一大批教育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需求。另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与习惯使教学空间的设计创新面临了问题与困境。当下,教育变革的新发展与传统教学空间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基于上述问题,以教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变革为研究视角,聚焦在一线城市。从建筑师参与的角度,采取教育学与建筑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因素在教学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设计经验,基于国内既有的教育变革新型成果分析教学需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学基础和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随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教学空间框架、教学空间要素2个层面,分别对教学空间集、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与策略体系。使教学空间的研究顺应教育的新变革,有助于对我国整个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系统进行补充与拓展,为新时期应对教育变革对教学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提供思路与指导,探索中国未来中小学校。在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设计理论建构(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对象、综述、方法、创新点与框架等内容进行总体概括。第二、三章,通过全球视角,以在教育实践层面对教学空间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为切入点,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共10个典型国家的(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新型成果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构建国内外(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比较研究平台。深化对教育变革和教学空间的发展创新规律性认识,发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第四章,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根据建筑设计研究的特点对教育学领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应性整合与归纳,引入教学行为研究。运用整合理论构建“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将我国教学方式新成果整合到四个象限中,以此为工具分析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总结共性与趋势。第五章,提出以教学需求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程序与设计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空间的研究与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建立主体研究框架。下篇:设计策略研究(第六、七、八章)第六章,从教学空间框架层面,对教学空间集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对传统研究与设计中采取的单一“功能区”概念进行改良,提出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模式、指标区间与组合方式,为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提供全面的教学空间框架类型。第七、八章,从教学空间要素层面,分别对功能场室和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基于教学需求归纳10条设计原则,对各空间要素的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功能模块设计与功能模块空间整合进行研究,梳理各空间要素的新功能、新定位、新场景与新形态。在功能场室方面,提出功能复合化的“教学中心”概念优化传统研究中的“专用教室”,共构建15大“教学中心”;在共享空间方面,分别对室内开放空间、校园景观与室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成果——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核心内容,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后期研究展望。

李娜[10](2020)在《师范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文中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建设状态数据为依据,从反映教学产出的八个毕业要求因素,即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等角度对专业建设过程中教学质量提升的发展进行阐述分析。根据“一践行、三学会”的培养要求,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践行师德、遵守教育规范,拥有良好的教育情怀,肯吃苦,乐于奉献,愿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不息;在学会教学方面,学生按照教学进度安排,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具备扎实的生物学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生物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够解决中学生物学教学复杂问题,能够示范、引领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学会育人方面,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管理、竞争和合作能力,掌握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特点,开展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爱国、爱家教育;在学会发展方面,做到求真、诚信、反思、奉献,能够组织研究性教学探究性实验、野外调查、教研课题研究,并能自我运用,终身学习,不断实现教学能力持续提升。不过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宽广的国际视野,在教科研、信息化能力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等问题需要处理。因此,在教育教学改进过程中,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新思想,新理念,进一步发扬专业优势,培养学生专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深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过程性管理,实现全员育人。加入国家“双万计划”,建设一流专业,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资源、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取得更大的成果。

二、班主任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班主任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H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标与思路
        1.研究目标
        2.研究思路
二、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班级管理的研究
        2.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研究
        3.研究述评
    (二)核心概念界定
        1.班级管理
        2.教育公平
        3.班级管理的教育公平
    (三)相关理论基础
        1.正义理论
        2.教育公平理论
        3.公平理论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设计
        2.调研实施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2.访谈情况的结果与分析
        3.观察情况的结果与分析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1.班级日常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2.班级教学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3.班级学生活动中的教育不公平的表现
四、影响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表现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约束带来影响
    (二)精英教育观作祟
    (三)教师管理方式的误区
五、改善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不公平的策略
    (一)教学管理中贯彻教育公平的理念
        1.班主任要强化班级教学管理
        2.任课教师要兼顾班级管理
        3.学生要参与教学管理
    (二)日常管理中推行平等的教育观
        1.推进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2.给予弱势学生机会补偿
        3.建立真实评价体制
    (三)构建新的班级管理理念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树立学生正确的公平观
        3.构建新的班级管理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2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3 访谈提纲
致谢

(2)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缘起
        1.对乡村教育的关注
        2.对国家政策的思考
        3.全科教师的发展趋势
        (二)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内涵研究
        2.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价值研究
        3.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职业特质与能力标准研究
        4.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5.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介
    四、理论基础
        (一)陶行知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三)陶行知的师范教育课程思想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三)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
    六、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文本分析法
        3.访谈法
        4.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位、职业特质与培养状况
    一、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位
        (一)解决农村师资问题
        (二)回应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诉求
        (三)培养卓越小学教师
    二、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职业特质
        (一)全面的专业知识
        (二)综合的专业技能
        (三)浓厚的专业情意
        (四)健康的人格心理
    三、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状况
        (一)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由来
        (二)我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探索
第二章 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概貌与现状
    一、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概貌
        (一)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提出的背景
        1.广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2.农村小学教师补充渠道不够完善
        3.农村小学师资不足与结构不合理
        4.农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二)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1.正式启动
        2.不断完善
    二、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现状
        (一)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
        3.实践教学
        4.师资力量
        (二)全科教师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调查
        1.报考动机
        2.对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理解
        3.对培养目标的认识
        4.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5.对实践环节的反馈
        (三)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反馈
        1.盼望成长的文怡老师
        2.在反思中成长的范奇老师
        3.不定义自己的杨瑜老师
        4.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评价
        (四)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成效与经验
        1.录取机制的多元化
        2.培养机制的有效性
        3.三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的有效结合
第三章 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报考动机与招生标准方面
        (一)学生报考动机功利化
        (二)招生标准差距较大
    二、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方面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晰
        (二)课程设置较冗杂
    三、本土化培养与学生服务意识方面
        (一)本土化培养欠特色
        (二)学生农村服务意识较薄弱
    四、教师质量与退出机制方面
        (一)全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
        (二)退出制度不完善
    五、教材教参与师资力量方面
        (一)全科师范生教材难以统一
        (二)一线师资比例偏低
第四章 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个人责任,拔高招生标准
    二、明晰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三、加强本土化特色培养,增强学生农村服务意识
    四、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全科师范生退出机制
    五、统一区内教材教参,提升一线师资比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的调查
附录2 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研究的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B市W区3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六、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
        二、调查内容的设计
        三、调查实施
    第二节 样本小学概况
        一、X小学概况
        二、Y小学概况
        三、Z小学概况
    第三节 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调查结果
        一、小学班主任基本情况
        二、专业素养情况
        三、自主发展意识情况
        四、参加培训和科研情况
        五、专业发展制度情况
        六、工作困难与障碍情况
        七、专业发展的需求与期望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小学班主任个人层面的问题和原因
        一、专业理论水平亟待更新
        二、自我的角色模糊
        三、个人发展目标不明确
        四、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第二节 学校管理与制度层面的问题和原因
        一、岗位职责不明确
        二、培训研修流于形式
        三、考评奖惩有待完善
        四、缺乏专业发展团队
    第三节 社会及家庭层面的问题和原因
        一、社会舆论压力大
        二、社会组织的专业支持不到位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四、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不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促进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节 班主任个人层面的对策
        一、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明确角色定位
        三、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四、提升科研创新意识
    第二节 学校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对策
        一、立足学校和班主任发展,优化培训
        二、构建专业团队,建立发展的组织保障
        三、明确岗位职责,提供发展的制度基础
        四、优化考评奖惩,提供发展的反馈与动力
    第三节 社会及家庭层面的对策
        一、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
        二、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支持
        三、班主任家庭的理解与支持
        四、积极开展家校共育
    第四节 国家及政策层面的对策
        一、健全职前培养体系
        二、确立班主任专业认证制度
        三、试行班主任专职化制度
        四、增设班主任荣誉制度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1.2.2 访谈法
    1.3 研究内容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文献评述
2 班级自主管理的内涵与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高年级小学生
        2.1.2 自主管理
        2.1.3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
    2.2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论基础
        2.2.1 主体性教育理论
        2.2.2 自组织理论
        2.2.3 需求层次理论
3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对象简介
    3.2 研究工具
        3.2.1 问卷设计
        3.2.2 访谈调查
    3.3 浦东新区L小学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
        3.3.1 自主管理认识
        3.3.2 自主管理行为
        3.3.3 自主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4 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小学生具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但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
        4.1.2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习惯大包大揽,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机会
        4.1.3 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自我评价较高,但自我控制能力差
        4.1.4 班主任与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缺乏领导力,成员之间协作能力差
    4.2 自主管理问题的归因分析
        4.2.1 教育者在人才观及育人目标认知上存在一定偏颇
        4.2.2 班队管理者缺乏现代的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
5 促进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建议
    5.1 树立正确的育人、管理理念,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
        5.1.1 树立正确的育人、管理理念
        5.1.2 树立个性化育人思想
        5.1.3 全面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
    5.2 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班级自主管理的机会
        5.2.1 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5.2.2 积极创造班级自主管理的机会
    5.3 健全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5.3.1 健全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5.3.2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5.3.3 加强学生之间协作
    5.4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引导督促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5.4.1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5.4.2 引导、督促学生自觉地开展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学生版)
附录B:班主任访谈提纲
致谢
附件

(6)高中班主任胜任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T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访谈法
    1.4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班主任
        2.1.2 胜任力
        2.1.3 高中班主任胜任力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2.3 相关理论
        2.3.1 胜任力模型
        2.3.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高中班主任胜任力调查
    3.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1 初测问卷的形成与试测
        3.1.2 初测问卷的项目分析
        3.1.3 因素确立与因素命名
        3.1.4 正式问卷的效度分析
    3.2 调查与分析
        3.2.1 问卷发放与回收
        3.2.2 问卷分析
    3.3 班主任胜任力构成要素
    3.4 访谈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3.4.1 访谈调查的设计
        3.4.2 访谈调查的实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存在的问题
        4.1.1 自身管理水平不够高
        4.1.2 自我发展意识不够强
        4.1.3 工作方式不够新
        4.1.4 师生沟通交流不够畅
    4.2 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教育顶层设计不足
        4.2.2 学校考核激励不完善
        4.2.3 班主任自身观念落后
        4.2.4 班主任自我学习不够
        4.2.5 学校对班主任专项培训缺失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高中班主任胜任力的策略
    5.1 政府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
        5.1.1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5.1.2 健全班主任激励机制的体系化
        5.1.3 提升胜任力评价标准的科学化
    5.2 学校管理创新做好服务保障
        5.2.1 完善班主任遴选工作的系统性
        5.2.2 增强班主任自我发展的主动性
        5.2.3 强化班主任考评体系的多元性
    5.3 班主任自我转变同步时代发展
        5.3.1 树立数据思维创新管理方式
        5.3.2 丰富活动形式强化品德教育
        5.3.3 构建协同机制提升团队合力
        5.3.4 拓展沟通渠道促进家校和谐
    5.4 家长融入教育改善管理效果
        5.4.1 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管
        5.4.2 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5.4.3 强化对班主任品性的监督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提升与发展展望
    6.1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6.1.1 倡导师生平等
        6.1.2 强化人文关怀
    6.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6.2.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6.2.2 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
    6.3 夯实班主任胜任力发展体系
        6.3.1 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能
        6.3.2 完善班主任培训体系
    6.4 组建班主任跨界学习共同体
        6.4.1 组织班主任定期培训
        6.4.2 实施班主任师徒结对
    6.5 打造家校智能服务系统
        6.5.1 构建家校网络沟通平台
        6.5.2 开发家校智能服务系统
    6.6 完善班主任胜任力测评体系
        6.6.1 构建多元测评体系
        6.6.2 制定胜任力评价标准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高中班主任胜任力调查问卷(初测问卷)
附录2 高中班主任胜任力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7)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一)90后班主任工作发展所需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90后
        (二)小学班主任
        (三)胜任力
        (四)小学班主任胜任力
    四、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90后群体研究
    二、胜任力研究
        (一)胜任力概念
        (二)胜任力模型及应用研究
        (三)胜任力研究方法
    三、教师、班主任胜任力研究
        (一)教师胜任力研究
        (二)班主任胜任力研究
    四、文献评析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选取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选取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二、访谈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提纲编制
        (二)访谈对象与内容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检测
    二、问卷的效度检测
    三、问卷总体分析
        (一)基本信息统计
        (二)问卷总体描述统计
        (三)问卷各维度调查统计
    四、问卷的差异性分析
        (一)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年龄差异分析
        (二)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学历差异分析
        (三)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的担任班主任时长差异分析
        (四)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的地区差异分析
    五、问卷分析总结
第五章 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观念开放,但业务知识与技能缺乏
        (二)平等意识强烈,但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三)工作专注度高,但自我监控能力一般
        (四)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弱,且自我承受能力较差
        (五)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六)低学历90后班主任胜任力水平较低
        (七)不同地区90后班主任胜任力差距明显
    二、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职前培养课程实践性不强
        (二)班主任选拔标准不明确,主观性较强
        (三)班主任培训理念陈旧、方式单一
        (四)学校重视度低,缺乏人文关怀
        (五)班主任专业认同感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第六章 提升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的策略
    一、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一)完善职前培养课程设置
        (二)优化教育见习与实习
    二、学校管理层面
        (一)建立班主任选拔制度
        (二)完善班主任培训机制
        (三)建立班主任激励与考核评价制度
        (四)构建班主任学习平台
        (五)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三、班主任自身层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敢于创新
        (二)建立专业认同,提高专业能力
        (三)积极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四)加强实践反思,不断交流借鉴
参考文献
附录 A:小学班主任胜任力调查问卷
附录 B: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1.课外阅读
        2.学科阅读
        3.班级图书角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现状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涵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改进策略
        4.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评析
    (二)学科阅读的研究近况
        1.学科阅读的内涵
        2.学科阅读的教育价值
        3.学科阅读研究评析
    (三)班级图书角的研究进展
        1.班级图书角的内涵
        2.班级图书角的教育价值
        3.班级图书角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4.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与使用现状
        5.班级图书角研究现状评析
    (四)相关文献的综合评析
三、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的应然特征与教育价值
    (一)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的应然特征
        1.图书资源应具有学科多样性
        2.图书资源应具有教学辅助性
        3.服务对象应具有全员参与性
        4.阅读活动应具有独立自主性
    (二)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的教育价值
        1.拓宽学生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多学科阅读策略
        3.打破传统阅读观念,实现师生的共同阅读
        4.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设计
        2.调查实施
    (二)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现状
        1.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概况
        2.师生对小学班级图书角的态度与使用情况
        3.教师对学科阅读理念的认知和实施概括
    (三)学科阅读视野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学科阅读视野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的主要问题
        2.学科阅读视野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五、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策略
    (一)树立学科阅读理念,增强一线教育工作者理论修养
        1.深化认识学科阅读理念内涵与教育价值
        2.深入把握学科阅读理念下班级图书角教育价值
    (二)践行学科阅读理念,提升班级图书角建设实践效能
        1.构建学科阅读的校本环境,引领班级图书角建设
        2.构建学科阅读的班本环境,落实班级图书角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时代变迁引发全球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1.1.2 教育变革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新需求
        1.1.3 教学空间设计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2 研究边界
        1.2.1 主要学科:教育学与建筑学
        1.2.2 研究对象:教学空间
        1.2.3 研究视角:教育变革
        1.2.4 地域界定:一线城市
        1.2.5 时间语境:当代
        1.2.6 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
        1.2.7 教育类型:公办、普通教育
        1.3 研究内容
        1.3.1 影响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要素: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1.3.2 国内外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1.3.3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
        1.4 研究综述
        1.4.1 教育变革研究综述
        1.4.2 教学空间研究综述
        1.4.3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1.4.4 总体研究评述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应对教学空间设计新挑战,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1.5.2 研究意义:对现状研究和设计的补充与拓展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6.1 跨学科研究
        1.6.2 比较研究
        1.6.3 类型学研究
        1.6.4 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1.6.5 文献研究
        1.6.6 前沿会议论坛与网络资源利用
        1.6.7 案例调研、访谈与分析
        1.7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北美洲
        2.1 美国
        2.1.1 美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1.2 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新型成果:磁石学校与特许学校
        2.1.3 真实教育与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变革
        2.1.4 开放式与小型教学单元的教学空间
        欧洲
        2.2 芬兰
        2.2.1 芬兰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2.2 适应完整公民发展需求的教育变革
        2.2.3 整体性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3 英国
        2.3.1 英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3.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3.3 常规教室与共享功能相结合的教学空间
        2.4 法国
        2.4.1 法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4.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4.3 基于传统空间模式改良的教学空间
        2.5 德国
        2.5.1 基础知识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5.2 注重共享空间表达的教学空间
        大洋洲
        2.6 澳大利亚
        2.6.1 澳大利亚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6.2 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变革
        2.6.3 极富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亚洲
        2.7 日本
        2.7.1 日本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7.2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7.3 常规空间与共享空间共融的教学空间
        2.8 韩国
        2.8.1 韩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8.2 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改良的教育变革
        2.8.3 对传统空间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教学空间
        2.9 新加坡
        2.9.1 新加坡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9.2 兼顾学术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变革
        2.9.3 小型教学单元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10 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2.10.1 教育变革的实施途径:教育多样化
        2.10.2 教学空间的设计基础:教学需求
        2.10.3 教学空间的设计程序:多方协同
        2.10.4 教学空间的设计内容:整体设计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3.1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与探索期(1949年-2010年)
        3.1.1 教育初创期:从旧教育到新教育的过渡(1949年-1966年)
        3.1.2 教育迷茫期:文革影响下的发展停滞(1966年-1978年)
        3.1.3 教育复兴期:教育普及和素质教育探索(1978年-1999年)
        3.1.4 教育转型期:素质教育曲折发展(1999年-2010年)
        3.1.5 历史经验总结:影响教育与教学空间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新变革期(2010年-至今)
        3.2.1 教育发展新环境
        3.2.2 教育政策新导向
        3.2.3 教育变革新驱动
        3.3 我国教育变革新型成果
        3.3.1 基于传统教育进行局部优化
        3.3.2 对传统教育进行系统性革新
        3.4 我国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3.4.1 课程设置: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尊重
        3.4.2 教学方式:教育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3.4.3 其他类型: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
        3.5 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典型新型成果调研
        3.5.1 上海德富路中学
        3.5.2 深圳荔湾小学
        3.5.3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
        3.5.4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3.5.5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3.5.6 北京中关村三小万柳校区
        3.5.7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3.5.8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改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研究
        4.1 教学方式在建筑学领域适应性研究综述
        4.2 分析工具建构:教学方式整合模型
        4.2.1 影响因素纳入
        4.2.2 模型建构借鉴:整合理论
        4.2.3 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建构与利用
        4.2.4 完整教学需求集合
        4.3 教学组织下的教学需求发展研究
        4.3.1 行政班制教学
        4.3.2 包班制教学
        4.3.3 走班制教学
        4.3.4 混班/混龄制教学
        4.3.5 研究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建构
        5.1 设计创新驱动的丰富
        5.2 理论基础:教育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
        5.2.1 “做中学”理论
        5.2.2 建构主义理论
        5.2.3 问题求解理论
        5.2.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5.2.5 学校城市理论
        5.2.6 空间环境教育理论
        5.3 设计原则:教育学与建筑学的相辅相成
        5.3.1 适应当下并面向未来的教学需求
        5.3.2 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5.4 设计程序:多方协同的良性互动
        5.4.1 教育机构:空间的需求提出者与评价者
        5.4.2 设计机构:空间的表达者与中坚力量
        5.4.3 政府管理机构(或代建机构):空间发展的推动者
        5.4.4 施工机构:空间建造品质的保障者
        5.4.5 设备研发与供应机构:空间运营的支持者
        5.5 设计内容:对传统设计方法与策略的适应性调整
        5.5.1 空间框架:教学空间集
        5.5.2 空间要素: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
        5.6 本章小结
下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第六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设计策略
        6.1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6.1.1 教学空间集
        6.1.2 组成要素
        6.1.3 教学空间集类型学最新研究综述
        6.2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建构
        6.2.1 教学空间集模式大类
        6.2.2 教学空间集模式子类
        6.2.3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
        6.2.4 教学空间集模式实例
        6.3 教学空间集指标研究
        6.3.1 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样本选取
        6.3.2 单位教学空间集内的学生人数
        6.3.3 单位教学空间集的面积指标
        6.3.4 教学空间集指标优化与建议
        6.4 教学空间集组合方式
        6.4.1 串联组合
        6.4.2 围绕全校共享空间组合
        6.4.3 空间立体互通组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功能场室设计策略
        7.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7.1.1 教学中心
        7.1.2 技术路线
        7.2 设计原则
        7.2.1 空间形式:多样化与个性化
        7.2.2 空间功能:功能复合化
        7.2.3 空间边界:灵活性、透明性与复杂性
        7.2.4 空间环境:沉浸式教学氛围
        7.2.5 空间要素:设计要素教材化
        7.2.6 空间交互:泛在互联的智慧校园
        7.2.7 空间品质:人文关怀
        7.2.8 空间余地:留白设计
        7.3 集体中心(原普通教室)
        7.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3.2 功能复合化的“集体中心”
        7.3.3 功能最简化的精神属性“集体中心”
        7.4 信息共享中心(原图书馆/室)
        7.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书为本
        7.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自主学习与交互场所
        7.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独立馆室与开放式阅览区
        7.5 科研中心(原实验室)
        7.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仪器为本
        7.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授课与操作并重
        7.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空间与高新实验设备相结合
        7.6 人文中心(原史地教室)
        7.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文化高地
        7.6.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7 艺术中心(原美术、书法教室)
        7.7.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授课练习
        7.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素质拓展
        7.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展示
        7.8 表演中心(原音乐、舞蹈教室)
        7.8.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8.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
        7.8.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多样化与专业化
        7.9 生活技能中心(家政教室,原劳技教室)
        7.9.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模仿操作
        7.9.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真实技能获取
        7.9.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9.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0 互联网中心(原计算机教室)
        7.10.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设备为本
        7.10.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提升信息素养
        7.10.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互联网共享区与辅助教学资源
        7.11 创新中心(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
        7.11.1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创新与实践
        7.11.2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1.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2 生活中心(原食堂与学生宿舍)
        7.12.1 食堂:适应学生新的生活习惯与教学行为外延
        7.12.2 学生宿舍:空间品质打造
        7.13 运动中心(原风雨操场)
        7.1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经济性为本
        7.1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化运动
        7.13.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经济性与多样化兼顾
        7.14 教师研修中心(原教务办公室)
        7.14.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独立办公场所
        7.1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适应教师成长
        7.1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办公环境营造与教育属性强化
        7.15 民主管理中心(原行政办公室)
        7.15.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权威塑造
        7.1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民主塑造
        7.1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去中心化
        7.16 社区纽带中心(原校门和围墙)
        7.1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隔离社区
        7.1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社区纽带
        7.16.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6.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共享与纽带
        7.17 卫生中心(原卫生间)
        7.17.1 传统需求与设计:基本生理需求
        7.1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卫生意识与心理尊重
        7.1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如厕环境与空间趣味性
        7.1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8.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8.1.1 概念与分类
        8.1.2 技术路线
        8.2 设计原则
        8.2.1 共通性设计原则
        8.2.2 设计要素游戏化
        8.2.3 设计要素自然化
        8.3 室内开放空间
        8.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辅助课下活动
        8.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辅助与互补结合
        8.3.3 “辅助”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舒适性与趣味性
        8.3.4 “互补”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开放性与灵活性
        8.3.5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式空间边界
        8.4 校园景观
        8.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视觉观赏为本
        8.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教育属性强化
        8.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8.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复杂化校园景观设计
        8.5 室外运动场地/设施
        8.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性与无趣性
        8.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性与趣味性
        8.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游戏化与自然化
        8.6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成果与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师范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概念界定
        1.1.1 教学质量
        1.1.2 教学质量标准
        1.1.3 教学质量评价
    1.2 国外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1.3 国内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
2、“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现状分析
    2.1 生物科学(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大修订
    2.2 课程矩阵: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分析
    2.3 问卷调研总体情况分析
    2.4 毕业要求达成初步分析
        2.4.1 学科素养达成度分析
        2.4.2 考试成绩分布分析
        2.4.3 考试成绩相关性分析
        2.4.4 考试成绩主成分分析
    2.5 “一践行、三学会”对毕业生提出的总要求
        2.5.1 践行师德方面
        2.5.2 学会教学方面
        2.5.3 学会育人方面
        2.5.4 学会发展方面
    2.6 “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的具体实践
        2.6.1 践行师德的具体实践
        2.6.2 学会教学的具体实践
        2.6.3 学会育人的具体实践
        2.6.4 学会发展的具体实践
3、提升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措施
    3.1 生物科学教学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应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3.1.2 毕业要求的部分因素需进一步加强
        3.1.3 本专业的优势发挥不明显
        3.1.4 学生的工作表现
    3.2 生物科学教学质量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3.2.2 课程教学的因素
        3.2.3 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
    3.3 提升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措施
        3.3.1 与时俱进,全面贯彻教育新思想新理念,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目标
        3.3.2 进一步深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3 强化教学质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打造金课
        3.3.4 进一步发扬专业特色优势,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3.3.5 加强学生过程性管理,实现多元化评价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致谢

四、班主任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教育公平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H中学为例[D]. 张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现状研究 ——以广西为例[D]. 梁楚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3]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B市W区3所小学为例[D]. 谢孝乐.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初中班主任评价素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 毋锶锶.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5]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D]. 乔晓青.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6]高中班主任胜任力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T市某中学为例[D]. 周娅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8)
  • [7]90后小学班主任胜任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高菊.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学科阅读理念下小学班级图书角建设策略研究[D]. 甘世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9]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D]. 苏笑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10]师范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D]. 李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12)

标签:;  ;  ;  ;  

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