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状系统维护点最优分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21)在《考虑线状需求的动态设施选址研究》文中认为
陈子侠,傅培华[2](2019)在《全局最优策略下交通线路建设物流设施点布局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线路项目建设过程中,物料需求是沿拟建线路呈线状动态分布的.此类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覆盖距离长,建设过程涉及海量物料供给,产生巨大的物流费用,需要沿线合理布局物流设施点,并对其进行内部规划设计.本文针对交通线路建设项目的线状需求,采用全局最优策略,对多设施顺序选址分配问题进行系统建模与算法求解.在建立设施选址分配模型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基于Voronoi图的"交替定位—分配"改进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对该策略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对实际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和行业导向意义.
林桦,李表奎,徐培红[3](2017)在《基于线状系统的长江干线运输船舶洗舱站选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江干线散装危险品运输逐年增加,需要配套建设船舶洗舱站点。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长江干线23个主要港口进行洗舱需求区段划分,引入线状系统的概念,建立了均匀系统中维护点最佳分布模型,通过基础数据的分析及预测,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出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舶洗舱站选址方案。
李表奎[4](2017)在《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舶洗舱站选址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危险化学品的需求大量增加,长江流域成为我国内河危险品船舶主要聚集地。同时,大量的油品和化学品运输为船舶安全营运及内河水域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水运迫在眉睫,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此背景下,长江干线危险品船舶洗舱站的选址研究,将为长江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提供途径和思路,为长江干线危险品洗舱站布局规划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了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运输和洗舱站现状,客观总结出长江干线危险品船舶洗舱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根据沿江各省石油化工园区现状及近年石油化学品等液体散货货物吞吐量、危险品船舶数量,采用指数平滑方法预测得出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洗舱需求;第三,制定出近洗舱原则、全面覆盖原则、系统布局原则、绿色环保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等五个原则,并运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海选指标定量筛选,确定港口物流综合能力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求得评价结果,作为洗舱需求区段划分的依据,同时分析总结了洗舱站建设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为洗舱站选址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第四,引入线状系统的概念,阐述了均匀系统与非均匀系统的区别和转化关系,并构建了全覆盖下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均匀系统维护点最佳分布模型,运用JDK环境下的Java语言编写程序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制定洗舱站选址规模和建设型式,并结合已有洗舱站分布和需求预测情况,按照前期分散布点、后期逐步加密的方式制定选址方案。长江干线危险品船舶洗舱站选址研究,不仅丰富了公共设施选址理论,为基础服务设施站点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响应习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为规范内河洗舱业发展,推进“生态长江”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宋佳[5](2014)在《基于线状需求的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应急中心的选址研究》文中认为长江航道因其安全系数高、运量大等优势成为国内危险品运输的主要通道。危险品作为一类特殊货物,在流通中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其包装、储存及运输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意外险情,引发重大事故。危险品船舶运输事故的不确定性,使长江航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可能成为事故发生点。无数连续点对应急中心救援服务的需求形成了整个长江航线对危险品应急中心救援服务的“线状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沿长江航线的危险品应急中心是加强应急管理事前准备与提高应急服务能力的重要环节,可及时应对危险品船舶意外事故,降低财产损失。建设多少应急中心,具体建在何处,以全面覆盖长江航线上的所有风险点,同时使危险品应急中心的建设总成本最小是危险品应急中心选址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论文结合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事故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危险品船舶运输事故的分布规律,客观总结了长江航道危险品事故的应急工作。根据应急中心的选址理论,论文针对危险品船舶对应急中心救援服务的线状需求特征,建立了全覆盖下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的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应急中心的选址模型,并运用LINGO软件开发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论文最后给出了长江航道危险品应急中心的最优选址方案,并从平均救援到达时间、危险品运输量、水域风险级别三个方面论证了选址方案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线状需求的特征,论文选址模型与算法能够科学地设置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的应急中心并使总成本最小。分析求解结果发现,应急船舶平均救援到达时间合理,可体现出事故应急的特性。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长江航道危险品应急中心的选址提供决策依据,初步形成了针对多项风险因素齐发的危险品船舶运输事故的救援方案。
赵翔[6](2010)在《城市中心区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医疗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从单一向多元化拓展;社会医疗体制从市场化回归公益化;数字化和信息技术逐渐装备于医疗建筑。上述变化必然导致与其密切相关的医疗建筑设计观念和方法的变化和发展。论文选择了城市中心区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作为研究对象,门诊楼是医院中人流量最大、最集中的建筑类型,对其研究具有典型意义。论文以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探讨城市中心区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在应对社会医疗制度变革、科学技术发展、医学模式变化和医疗建筑思想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城市中心区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的发展趋势。论文研究范围不仅着眼于医院门诊楼随着信息化与城市化、老龄化的社会需求、当代医学发展而随之演变和发展,更扩大到门诊楼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进行的弹性应变性设计、智能化系统设计、数字化门诊空间设计、现代医学模式下的门诊功能研究。论文将深入研究分析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在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下相应的策略,以期获得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相对合理和固定的规律性论述及设计模式。
熊显权[7](2007)在《罗田县林业扶贫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当地政府必须正视山区穷困的严峻形势,担负起发展可持续林业产业以脱贫致富的重任。山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对于当地农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但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贫困村民对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依赖性很强。因此,搞好森林保护、发展社区经济是政府十分紧迫的任务。一些林业项目,如退耕还林项目、水土保持项目、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等项目的实施应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配合,相互支持,促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研究的区域湖北省罗田县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这里物种丰富,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为发展生态林业提供富饶的森林资源。因此,对于当地政府和山区农民来说,开发森林资源以脱贫致富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论文分析了山区林业扶贫的现状及信息技术需求的特点,传统的基于信息处理系统(MIS)的信息处理方式在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讨论了构建高级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信息处理方式重要性,此地理信息系统将为政府提供林业工程、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由传统的管理统计数据方式向管理空间数据为主的方式转变,使扶贫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决策建立在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合,并进一步进行空间分析,当地政府就能轻松地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例如,贫困村庄在山区是如何分布的?在过去的两次人口普查中,贫困人口在分布上有何变化?哪些地方最适宜开展林业工程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受益的贫困户有多少?这些问题的答案将为政府扶贫采取有效的措施是非常有帮助的。与此同时,GIS的可视化功能也能使信息和空间分析结果以表格、图形、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显示出来。本文提取了大量必需的数据,详细研究了这些数据的特点,并研究了这些分别来自林业、社会、经济领域的数据的集成方法,综合地分析了组件技术以及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GIS),介绍了运用ESRI公司的面向对象技术的组件ArcEngine 9.0进行二次开发的方法和常用控件属性、方法、事件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通过用户需求分析,并进行系统功能和系统总体框架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构建了一个功能完善、界面友好、系统健壮且易于维护的软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面向对象分析/设计(OOA/D)的方法和统一建模语言(UML)等都得到应用。在优秀组件式GIS软件ArcEngine 9.0平台上,利用其提供的完备的空间数据处理、数据编辑、空间分析等功能并采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与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 9.0,在Visual Studio C#.NET可视化开发环境中实现了罗田县林业扶贫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
李晓龙[8](2003)在《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索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常,关于索赔的研究都是针对承包商向业主进行的索赔的,但是,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业主和承包商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承包商有向业主索赔的权利,业主同样也有向承包商进行索赔的权利。事实上,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业主或业主代表因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而向承包商提出的整改要求就是一种形式的索赔。然而,业主对承包商的索赔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它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当事人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法律、经济、技术、项目管理等)及惯例,解决程序十分复杂。从索赔的法律基础出发,通过对合同理论和索赔理论的研究,结合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的特点,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本论文首次建立起了较完整的国内机电工程项目业主索赔的理论体系和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从合同的法理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业主索赔的法学基础。通过对工程合同交易过程的研究,揭示了索赔发生的内在原因;给出了业主索赔管理的博弈论模型;提出了由于索赔导致双方合同地位变化的效用模型,从理论上成功地解释了目前工程界普遍存在的“中标靠低价,盈利靠索赔”的现象。 2、系统地研究了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的风险及其特点;从业主的角度揭示了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的风险情况并进行了具体的风险分析,探讨了业主分析处理风险方法,提出了基于风险转移的索赔理论和业主潜在风险的概念,给出了业主进行风险管理的动态控制模型。 3、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合同的执行过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提出了工程合同状态变化的控制理论;给出了用于进行索赔机会识别的合同状态最优控制模型和能对合同执行全过程进行评判的合同评判模型。 4、对机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因质量问题引起的业主索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能在工程进行的任何阶段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的基于系统效能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索赔模型和进行索赔定量分析的计算步骤;鉴于工程设备在大型机电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专门对工程设备的索赔进行了探讨,独立提出了定性的分析方法和定量计算的数学模型,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 5、对总工期延误给业主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变粒度全因素工程网络图的概念,探讨了工程延误的类型和识别工程延误索赔机会发现的方法;给出了分配工程延误责任的计算模型和业主总工期延误损失定量分析模型。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IV页 6、提出了业主索赔管理的过程控制模型,给出了业主索赔的解决方法和程序。
张树义[9](2002)在《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企业战略联盟是近年来企业组织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一个重点,博弈论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二者结合,首次提出企业战略联盟博弈分析这一新的研究领域,这无论对于战略联盟的深刻理解,还是博弈论的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博弈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战略联盟成员企业相互作用的策略选择和利益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全面考察了战略联盟的有关研究成果,提出战略联盟博弈分析这一新的课题。介绍了战略联盟博弈分析的要素和描述方法,探讨了战略联盟的理性基础以及利益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 2.分别通过产量、价格和市场进入的建模分析,研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用民间定理一般地加以说明;提出联盟组建的最大利益和风险上策原则,给出联盟形成路径;运用信号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加盟的试用期问题;指出联盟不等于卡特尔。 3.在两成员企业讨价还价纳什解基础上,引入联盟线研究了讨价还价联盟解,指出在贴现系数为1情况下与鲁宾斯坦解的一致性;探讨了多成员企业利益分配的困难,提出内部存在子联盟的一般分析方法,导出了不结盟时利益分配的一般公式。给出协商点的三种确定方法;考察了企业效用函数的内涵,运用讨价还价理论研究了风险态度与收益间的关系,得出二者呈正相关结论;探讨企业竞争中的最小赢得联盟,提出联盟有解的两种设计机制:(0,1)联盟和均衡联盟。 4.考察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意义,提出威胁博弈模型并分析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联盟中的威胁;提出战略联盟的生命周期概念,运用实例讨论成员企业非理性情况下的联盟期限;从协议内容、预期收益和信息结构三方面对战略联盟的稳定性进行博弈分析,探讨了联盟解体的主要原因。 5.指出战略联盟对我国企业的启示,运用实例建模分析了企业战略联盟的制度创新,得出授权和自主创新两条路径;根据我国银企关系现状,提出组建有股权参与的银企战略联盟,指出了联盟优点以及组建后可能的道德和运营风险。 6.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主要创新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
李晓龙,宋振明,张树义[10](2001)在《线状系统维护点最优分布研究》文中指出对在一条线上分布的系统———线状系统进行研究 ,给出了此类系统的描述方法以及实际系统与理想系统相互之间的变换方法 ,推导出了系统维护点的分布模型 ,最后给出了模型的计算机求解方法
二、线状系统维护点最优分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线状系统维护点最优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全局最优策略下交通线路建设物流设施点布局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全局最优策略下的系统建模及算法 |
1.1 问题研究假设 |
1.2 系统模型构建 |
2 算法设计 |
2.1 单设施选址算法 |
2.2 Voronoi图分配算法 |
2.3 多设施选址-分配算法 |
3 算例分析 |
4 结束语 |
(3)基于线状系统的长江干线运输船舶洗舱站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选址模型建立及求解 |
2.1 选址模型 |
2.1.1 非均匀系统的转化。 |
2.1.2 均匀系统站点的最优分配。 |
2.2 基础数据 |
2.2.1 洗舱需求。 |
2.2.2 洗舱需求区段划分。 |
2.3 模型求解 |
3 选址方案 |
3.1 站点规模 |
3.2 洗舱站选址方案 |
(4)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舶洗舱站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公共服务设施选址的相关研究 |
1.2.2 长江干线危险品运输的相关研究 |
1.2.3 船舶洗舱作业及污染防治的有关规定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章 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舶洗舱站现状分析 |
2.1 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运输现状 |
2.1.1 沿江省市石化产业发展概况 |
2.1.2 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运输概况 |
2.1.3 长江干线危险品船舶概况 |
2.2 长江干线危险品船舶洗舱站现状 |
2.3 长江干线危险品船舶洗舱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洗舱需求分析 |
3.1 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趋势 |
3.1.1 全国石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3.1.2 沿江各省石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3.2 液体散装危险品货物及船舶预测 |
3.2.1 液体散装危险品吞吐量预测 |
3.2.2 液货危险品船舶运力需求预测 |
3.3 散装液体危险品洗舱需求预测 |
3.3.1 基于货物换装的船舶洗舱需求及预测 |
3.3.2 基于船舶上坞检修的洗舱需求及预测 |
3.3.3 洗舱水处理需求预测 |
第4章 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舶洗舱站选址依据 |
4.1 洗舱站选址原则 |
4.1.1 就近洗舱原则 |
4.1.2 全面覆盖原则 |
4.1.3 系统布局原则 |
4.1.4 绿色环保原则 |
4.1.5 可持续发展原则 |
4.2 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舶洗舱需求区段划分 |
4.2.2 基于相关性_主成分分析的指标筛选 |
4.2.3 指标体系的确定 |
4.2.4 洗舱需求区段的划分 |
4.3 洗舱站建设成本分析 |
4.3.1 洗舱站建设的固定成本 |
4.3.2 洗舱站建设的可变成本 |
第5章 基于线状系统的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舶洗舱站选址决策 |
5.1 选址思路 |
5.1.1 线状系统概念 |
5.1.2 洗舱站选址思路 |
5.2 选址模型求解 |
5.2.1 参数分析 |
5.2.2 求解结果 |
5.3 选址方案 |
5.3.1 洗舱站规模及型式 |
5.3.2 洗舱站选址方案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附录A |
附录B |
(5)基于线状需求的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应急中心的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事故现状分析 |
2.1 长江航道的危险品货物及通航条件 |
2.1.1 长江航道的危险品货物 |
2.1.2 长江航道的通航条件 |
2.2 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事故概况 |
2.2.1 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事故分布 |
2.2.2 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事故类型 |
2.3 危险品运输应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3.1 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应急工作现状 |
2.3.2 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应急中心选址决策 |
3.1 应急中心选址原则 |
3.1.1 全面覆盖原则 |
3.1.2 就近救援原则 |
3.1.3 资源合理利用原则 |
3.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
3.2 应急中心建设的成本分析 |
3.2.1 应急中心建设的固定成本 |
3.2.2 应急中心建设的可变成本 |
3.3 应急中心选址的基本模型 |
3.3.1 P-中值模型 |
3.3.2 覆盖模型 |
3.3.3 中心模型 |
第4章 线状需求下的长江航道危险品应急中心的选址 |
4.1 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的线状需求分析 |
4.2 模型分析 |
4.2.1 假设条件 |
4.2.2 总成本最小选址模型 |
4.3 模型求解 |
第5章 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应急中心选址的应用 |
5.1 问题描述 |
5.2 模型求解 |
5.2.1 参数分析 |
5.2.2 求解结果 |
5.3 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 |
5.3.1 平均救援到达时间因素 |
5.3.2 危险品运输量因素 |
5.3.3 水域风险级别因素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城市中心区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医疗制度改革对就诊人群和就诊方式的影响 |
1.1.2 科技发展对医院门诊系统的变革产生的影响 |
1.1.3 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 |
1.1.4 医疗建筑设计思想的更新 |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2.1 医学和医疗建筑的概念 |
1.2.2 门诊的概念与类型 |
1.2.3 门诊楼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 |
1.3 论文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框架 |
第2章 国内外医院门诊楼建筑发展概况 |
2.1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
2.1.1 工业时代的特征 |
2.1.2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
2.1.3 现代主义医疗建筑设计特点 |
2.2 20 世纪以来中国门诊楼建筑的演变历程 |
2.2.1 移植时期——20 世纪初至40 年代 |
2.2.2 普及医疗和停滞时期——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 |
2.2.3 发展时期——20 世纪80 年代 |
2.2.4 市场化时期——20 世纪90 年代 |
2.2.5 从市场回归公益时期——21 世纪 |
2.3 发达国家医疗建筑发展对中国门诊楼建设的启示 |
2.3.1 重视医疗设施规划布局的层次性 |
2.3.2 建筑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多元化倾向 |
2.3.3 发达国家医疗建筑发展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综合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影响因素与原则 |
3.1 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影响因素 |
3.1.1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其带来的医疗需求 |
3.1.2 信息化与城市化的影响 |
3.1.3 医疗保障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
3.1.4 当代医学的发展 |
3.2 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原则 |
3.2.1 适应社会条件变化 |
3.2.1.1 门诊楼建筑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 |
3.2.1.2 门诊楼建筑布局日趋集中化 |
3.2.1.3 门诊楼应适应快节奏生活方式 |
3.2.2 空间适应性设计 |
3.2.3 提高功能流线效率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对策 |
4.1 弹性设计理论引导下的门诊楼应变设计 |
4.1.1 医院弹性设计进程 |
4.1.2 门诊楼建筑应变性设计 |
4.2 智能化医院模式下的系统设计 |
4.2.1 智能化楼宇理念和特征 |
4.2.2 门诊楼建筑智能化设计目标和原则 |
4.2.3 门诊楼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
4.3 数字化医院模式下的门诊楼空间设计 |
4.3.1 数字化医院门诊的理念和特征 |
4.3.2 数字化门诊新型空间的转变 |
4.3.3 数字化空间组织模式 |
4.4 复合型医疗理念下的门诊功能设计 |
4.4.1 医院街与医疗港 |
4.4.2 门诊楼综合大厅设计 |
4.4.3 公用科室设计 |
4.4.4 专科单元设计 |
4.4.5 心理咨询与精神康复中心 |
4.4.6 远程医学部的建立与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例分析——苏州科技城医院建筑设计方案 |
5.1 工程概况 |
5.2 主要设计构思 |
5.2.1 结合当地环境,体现地域特色 |
5.2.2 医院弹性设计和模块化组合 |
5.2.3 医院智能化设计和生态节能设计 |
5.3 门诊楼建筑设计 |
5.3.1 出入口布置 |
5.3.2 交通流线 |
5.3.3 医院主街 |
5.3.4 流线设计 |
5.3.5 门诊科室设计 |
5.3.6 绿化设计 |
5.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未来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的拓展 |
6.1 设计出发点基于建筑的可持续利用 |
6.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
6.1.2 医疗建筑可持续发展原则 |
6.1.3 医疗建筑可持续设计内容 |
6.2 设计方法从工业化设计到循证设计 |
6.2.1 循证医学 |
6.2.2 循证设计 |
6.3 建筑外延从新建向改造设计延伸 |
6.3.1 门诊楼建筑改造设计的原则 |
6.3.2 门诊楼改造设计的方式 |
6.4 设计观念注重建筑的文化属性和人本特征 |
6.4.1 与城市环境相融合 |
6.4.2 网络化的医疗格局 |
6.4.3 医疗建筑的艺术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附录 |
附录一: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医学发展大事记 |
附录二: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医疗技术发展大事记 |
附录三:苏州科技城医院图纸选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7)罗田县林业扶贫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山区贫困问题与林业扶贫概述 |
1.1.1 山区贫困问题 |
1.1.2 山区脱贫致富的出路 |
1.1.3 林业扶贫概述 |
1.2 罗田县林业扶贫概述 |
1.3 信息技术在林业扶贫中的应用 |
1.3.1 信息技术应用于林业扶贫中的现状 |
1.3.2 GIS 技术在林业扶贫中的应用 |
1.3.3 GIS 技术应用于林业扶贫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1.4 林业扶贫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框架与内容 |
1.5 技术实施路线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罗田县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及技术背景 |
2.1 GIS 应用模式与开发方式 |
2.1.1 GIS 应用模式 |
2.1.2 罗田县林业扶贫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 |
2.1.3 GIS 开发方式 |
2.1.4 开发方式比较 |
2.2 组件技术与组件式 GIS |
2.2.1 组件及组件技术 |
2.2.2 组件式 GIS |
2.3 常见 GIS 组件产品 |
2.4 系统开发的技术背景 |
2.4.1 可视化编程环境 VISUAL C#.NET |
2.4.2 结构化查询语言 SQL |
2.4.3 统一建模语言 UML |
2.4.4 系统开发组件 ARCGIS ENGINE |
第三章 基于 ARCENGINE9.0 的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
3.1 ARCENGINE 简介 |
3.2 ARCENGINE 的特点 |
3.3 ARCENGINE 的功能 |
3.4 ARCENGINE 组件库的体系结构 |
3.5 GEODATABASE 地理数据模型 |
3.5.1 GEODATABASE 概念 |
3.5.2 三代地理数据模型及其比较 |
3.5.3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的优点 |
3.5.4 GEODATABASE 的地理数据表示方式 |
3.5.5 GEODATABASE 的内部结构 |
3.5.6 个人型 GEODATABASE 和多用户型 GEODATABASE |
3.5.7 存取 GEODATABASE 的方式 |
3.6 空间数据库引用擎 SDE |
3.6.1 空间数据库引擎 SDE 简介 |
3.6.2 ARCSDE 及其体系结构 |
3.6.3 ARCSDE 中地理要素的表示方法 |
3.6.4 ARCSDE 中几何图形的存储方式 |
3.6.5 ARCSDE 与 GEODATABASE 的关系 |
3.6.6 使用 ARCSDE 的理由 |
3.7 ARCENGINE 常用控件 |
3.8 基于 ARCENGINE 开发 GIS 应用系统的步骤 |
第四章 罗田县林业扶贫 GIS 开发与软件实现 |
4.1 研究区概况及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
4.1.1 自然资源概况及其特征分析 |
4.1.2 社会经济概况及其特征分析 |
4.2 研究区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4.3 罗田县林业扶贫的主要内容 |
4.3.1 贫困状况及贫困成因分析 |
4.3.2 扶贫对象 |
4.3.3 扶贫开发项目体系 |
4.3.4 扶贫资源配置 |
4.3.5 扶贫的主要措施 |
4.4 需求分析 |
4.4.1 系统的开发目的 |
4.4.2 系统的使用对象 |
4.4.3 系统开发的关键问题 |
4.4.4 系统的基础数据 |
4.4.5 系统的数据流程 |
4.5 系统设计 |
4.5.1 系统设计原则 |
4.5.2 系统软硬件配置 |
4.5.3 系统总体架构 |
4.5.4 系统结构层次 |
4.5.5 系统功能设计 |
4.5.6 数据库设计 |
4.5.7 系统主界面设计 |
4.6 系统主要模块实现 |
4.6.1 贫困人口管理子系统界面及主要功能实现 |
4.6.2 林业项目管理子系统界面及主要功能实现 |
4.7 应用系统部署 |
4.8 系统特点 |
第五章 系统应用举例 |
5.1 罗田县贫困村分布专题图及其分析 |
5.2 罗田县贫困村与森林资源叠加专题图及其分析 |
5.3 罗田县乡镇贫困等级专题图及其分析 |
5.4 罗田县贫困人口密度分布专题图及其分析 |
5.5 贫困村与大别山森林公园叠加及其分析 |
5.6 生态移民安置林地规划及其分析 |
5.7 十五期间经济林工程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分析 |
5.8 森林资源与林业工程对消除贫困的作用的比较分析 |
5.9 罗田县贫困人口增减变化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8)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索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机电工程项目问题的提出 |
1.1.1 关于索赔 |
1.1.2 土木工程项目索赔和机电工程项目索赔 |
1.1.3 业主索赔与承包商索赔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章 业主索赔理论研究 |
2.1 索赔的概念 |
2.2 索赔的法律基础 |
2.2.1 基于病态合同的索赔 |
2.2.2 基于合同违约的索赔 |
2.3 业主索赔理论分析 |
2.3.1 工程合同交易与索赔 |
2.3.2 业主索赔原则 |
2.3.3 基于博弈理论的业主索赔作用分析 |
2.3.4 索赔对双方合同地位的影响 |
2.4 业主索赔分类 |
2.4.1 按索赔的目的分类 |
2.4.2 按索赔的起因分类 |
2.4.3 按索赔的范围分类 |
第3章 大型机电工程项目风险与业主索赔 |
3.1 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的特点 |
3.2 大型机电工程项目业主风险分析 |
3.2.1 工程项目风险的本质 |
3.2.2 大型机电工程项目业主工程目标分析 |
3.2.3 大型机电工程项目业主风险分析 |
3.3 业主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方法 |
3.3.1 业主处理风险原则 |
3.3.2 业主工程项目风险控制方法 |
3.4 工程项目业主风险转移与索赔研究 |
3.4.1 工程项目业主风险转移实质分析 |
3.4.2 工程项目中业主的风险转移 |
3.4.3 业主风险转移方法 |
3.4.4 业主工程项目风险转移与索赔 |
3.5 基于大型机电工程项目寿命周期的潜在风险分析 |
3.5.1 机电工程项目寿命周期综合收益潜在风险分析 |
3.5.2 项目寿命周期综合收益的潜在风险敏感度分析 |
3.6 大型机电工程项目风险动态控制模型 |
第4章 工程项目合同系统理论及索赔机会识别 |
4.1 概述 |
4.2 工程项目合同系统理论 |
4.2.1 合同状态的概念 |
4.2.1.1 合同初始状态和合同目标状态的形成 |
4.2.1.2 合同理想状态 |
4.2.1.3 合同现实状态 |
4.2.2 合同状态的描述 |
4.2.3 多层合同状态空间模型 |
4.2.4 工程项目合同状态变化控制理论 |
4.2.4.1 工程项目合同状态变化机理 |
4.2.4.2 合同执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模型 |
4.3 工程项目合同索赔机会识别研究 |
4.3.1 工程合同状态控制模型 |
4.3.1.1 合同状态最优控制模型 |
4.3.1.2 模型求解 |
4.3.1.3 实际案例求解分析 |
4.3.1.4 注 |
4.3.2 合同多层模型索赔机会模糊评判研究 |
4.3.2.1 工程项目合同系统分析 |
4.3.2.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4.3.2.3 工程项目合同多层模糊评判 |
4.3.2.4 案例分析求解 |
第5章 机电工程项目系统效能与质量索赔模型研究 |
5.1 系统效能与效能函数 |
5.1.1 系统效能 |
5.1.2 系统效能函数 |
5.2 基于机电工程项目系统效能的质量索赔研究 |
5.2.1 系统可用度模型 |
5.2.2 系统可靠度模型 |
5.2.3 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系统效能函数 |
5.2.3.1 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系统效能函数定义 |
5.2.3.2 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系统效能函数分析 |
5.2.3.3 基于机电工程项目系统效能函数的索赔计算 |
5.3 机电工程设备索赔方法研究 |
5.3.1 机电工程设备价值因素 |
5.3.2 基本价值因素分类 |
5.3.3 价值因素与工程设备交易合同 |
5.3.4 机电工程设备索赔事件的分类和特点 |
5.3.5 机电工程设备索赔工作程序框架 |
5.4 基于合同满意度的工程设备索赔额确定模型 |
5.4.1 工程设备的合同贬值 |
5.4.2 工程设备合同满意度 |
5.4.3 考虑心理因素的索赔额的确定模型 |
5.4.3.1 基于心理的单因素满意度评估 |
5.4.3.2 多因素满意度评估 |
5.4.3.3 多层次满意度评估 |
5.4.3.4 索赔额的确定 |
5.4.4 案例计算 |
第6章 工程延误责任及索赔定量分析 |
6.1 工期延误给业主带来的影响 |
6.1.1 工程延误对业主工程管理的影响 |
6.1.2 工期延长给业主带来的额外损失和费用 |
6.2 工程延误的分类 |
6.2.1 按工程延误的责任方分类 |
6.2.2 按工程延误的后果分类 |
6.2.3 按工程延误事件的关联性分类 |
6.3 变粒度全因素工程网络图的工程延误责任分析 |
6.3.1 变粒度工程网络图 |
6.3.2 全因素工程网络图 |
6.3.3 有干扰全因素工程网络图的工程延误责任分析 |
6.4 总工期延误责任分析 |
6.4.1 模型 |
6.4.2 计算步骤 |
6.4.3 算例 |
6.5 业主总工期延误损失定量分析 |
6.5.1 总工期延误给业主造成的损失 |
6.5.2 业主总工期延误损失计算模型 |
6.5.3 模型应用举例 |
6.5.4 业主总工期延误索赔额的确定 |
第7章 索赔的过程控制及其解决 |
7.1 业主索赔管理的过程控制模型 |
7.2 业主索赔的解决 |
7.2.1 索赔争议解决的方法 |
7.2.2 索赔谈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9)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战略联盟的博弈特征 |
2.1 企业战略联盟 |
2.1.1 战略联盟概念 |
2.1.2 战略联盟的性质 |
2.1.3 战略联盟的管理 |
2.2 战略联盟博弈分析的要素 |
2.3 战略联盟博弈分析的表述 |
2.4 战略联盟博弈分析中的理性 |
2.5 公平和效率 |
2.6 小结 |
第3章 战略联盟组建的博弈分析 |
3.1 产量联盟分析 |
3.1.1 案例背景 |
3.1.2 理论分析 |
3.1.3 模型推广 |
3.1.4 战略联盟的困难 |
3.2 价格联盟分析 |
3.2.1 案例背景 |
3.2.2 建模分析 |
3.2.3 实证分析 |
3.2.4 价格战思考 |
3.2.5 捆绑销售—博弈规则改变所带来的变化 |
3.3 市场进入联盟 |
3.3.1 两企业进入同一市场 |
3.3.2 实证分析 |
3.3.3 进一步讨论 |
3.4 战略联盟组建的一般性说明 |
3.5 战略联盟组建过程分析 |
3.5.1 战略联盟的两个原则 |
3.5.2 产量联盟形成路径 |
3.5.3 市场进入联盟路径 |
3.6 重复信号与联盟成员吸收 |
3.6.1 案例背景 |
3.6.2 建模分析 |
3.6.3 模型讨论 |
3.6.4 实证分析 |
3.6.5 结论 |
3.7 联盟不等于卡特尔 |
3.8 小结 |
第4章 战略联盟分配的博弈分析 |
4.1 战略联盟分配的意义和原则 |
4.1.1 契约的不完全性 |
4.1.2 联盟利益分配的意义 |
4.1.3 联盟分配的原则 |
4.2 两企业利益分配讨价还价 |
4.2.1 两企业讨价还价纳什解 |
4.2.2 两企业讨价还价联盟解 |
4.2.3 两企业讨价还价鲁宾斯坦解 |
4.3 多企业利益分配讨价还价 |
4.3.1 多企业利益分配的困难 |
4.3.2 三成员企业联盟利益分配 |
4.3.3 多企业讨价还价纳什解 |
4.3.4 多企业讨价还价联盟解 |
4.4 冲突点确定方法 |
4.4.1 纳什均衡点 |
4.4.2 最小化最大值点 |
4.4.3 理性威胁点 |
4.4.4 算例 |
4.5 风险态度和收益 |
4.5.1 成员企业效用函数内涵 |
4.5.2 风险态度的数学表示 |
4.5.3 风险与收益间的关系 |
4.5.4 结论 |
4.6 企业竞争中的最小赢得联盟 |
4.6.1 问题背景 |
4.6.2 理论分析 |
4.6.3 进一步讨论 |
4.7 战略联盟分配机制设计 |
4.7.1 博弈分配的核心概念 |
4.7.2 (0,1)规范联盟机制 |
4.7.3 均衡联盟机制 |
4.8 小结 |
第5章 战略联盟稳定性博弈分析 |
5.1 联盟稳定性的意义和分类 |
5.1.1 战略联盟稳定性的意义 |
5.1.2 战略联盟稳定性分类 |
5.1.3 结构稳定性和利益稳定性 |
5.2 战略联盟中的威胁 |
5.2.1 威胁的分类 |
5.2.2 完全信息威胁 |
5.2.3 不完全信息威胁 |
5.3 战略联盟的发展阶段 |
5.3.1 战略联盟的五个发展阶段 |
5.3.2 战略联盟组建过程的博弈分析 |
5.4 战略联盟稳定性博弈分析 |
5.4.1 协议内容调整 |
5.4.2 预期支付变化 |
5.4.3 信息结构改变 |
5.5 战略联盟解体原因分析 |
5.5.1 战略的调整 |
5.5.2 结构不稳定 |
5.5.3 管理误区 |
5.5.4 解体不等于失败 |
5.6 小结 |
第6章 企业战略联盟的制度创新 |
6.1 战略联盟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
6.2 企业联盟制度创新的博弈分析 |
6.2.1 案例背景 |
6.2.2 基本理论假设 |
6.2.3 模型分析 |
6.3 组建中国银企战略联盟 |
6.3.1 我国银企关系现状 |
6.3.2 组建有股权参与的战略联盟 |
6.3.3 银企战略联盟的潜在风险 |
6.4 小结 |
结论 |
1. 本文主要结论 |
2. 主要创新之处 |
3.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线状系统维护点最优分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线状需求的动态设施选址研究[D]. 李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全局最优策略下交通线路建设物流设施点布局设计[J]. 陈子侠,傅培华. 交通工程, 2019(05)
- [3]基于线状系统的长江干线运输船舶洗舱站选址研究[J]. 林桦,李表奎,徐培红. 物流技术, 2017(06)
- [4]长江干线散装液体危险品船舶洗舱站选址研究[D]. 李表奎.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 [5]基于线状需求的长江航道危险品运输应急中心的选址研究[D]. 宋佳. 大连海事大学, 2014(10)
- [6]城市中心区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楼建筑设计研究[D]. 赵翔. 北京工业大学, 2010(10)
- [7]罗田县林业扶贫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熊显权.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8]大型机电工程项目索赔研究[D]. 李晓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03(03)
- [9]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D]. 张树义. 西南交通大学, 2002(02)
- [10]线状系统维护点最优分布研究[J]. 李晓龙,宋振明,张树义.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