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化学防治试验

稻瘟病化学防治试验

一、稻瘟病药剂防治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褚晋,徐晗,闫晗,缪建锟,白元俊,董海[1](2020)在《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性监测及其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表明为明确辽宁省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对稻瘟灵的抗性水平及变化动态,本研究于2017—2019年自辽宁省6个市的6个稻区采集并分离获得187株稻瘟病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这187株稻瘟病菌菌株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及抗性,并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稻瘟灵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该药剂与其它药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供试187株稻瘟病菌菌株对稻瘟灵的EC50范围为0.94~34.96μg/mL,左侧正态分布峰内EC50平均值为5.05μg/mL,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分布频率不符合正态分布,表明菌群中已经出现对稻瘟灵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187株稻瘟病菌菌株对稻瘟灵的平均抗性倍数为3.70,抗性菌株出现频率为55.61%,平均抗性指数为0.40,抗性水平呈逐年增加趋势。2017—2019年稻瘟灵对水稻叶瘟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97%、78.86%和81.36%,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81%、77.68%和80.20%,说明在现有防控手段下未产生高水平抗性群体。稻瘟灵与肟菌酯、戊唑醇之间无交互抗性。与不同药剂轮换使用的前提下,稻瘟灵仍可作为主要药剂防治稻瘟病。

陈宏州,张建华,杨红福,周华飞,缪康,束兆林,姚克兵[2](2020)在《氯啶菌酯与氟啶胺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文中研究表明为探明氯啶菌酯与氟啶胺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开发防治稻瘟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氯啶菌酯、氟啶胺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并进行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啶菌酯、氟啶胺及其配比为4:1、3:1、2:1、1:1、1:2、1:3和1:4的混剂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分别为1.4417、0.5445、0.2313、0.2693、0.1695、0.4151、0.2796、0.3395和0.3428μg/mL,7种混剂的增效系数分别为4.69、3.79、5.49、1.90、2.46、1.90和1.81,氯啶菌酯与氟啶胺配比为2:1增效作用最显着。田间药效试验中,各处理对稻穗瘟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600 mL/hm2、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450 mL/hm2、30%氯啶菌酯SC 450 mL/hm2、75%三环唑WP 300 g/hm2、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300 mL/hm2、40%稻瘟灵EC 1200 g/hm2、30%氟啶胺SC 450 mL/hm2,防效分别为88.39%、83.40%、80.22%、72.91%、71.28%、65.09%和60.79%,并且均对水稻生长安全。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 600 mL/hm2对稻瘟病防效优良,对水稻生长安全,可开发为稻瘟病防治药剂。

刘明津,汪文娟,冯爱卿,杨健源,陈凯玲,陈深,封金奇,陈炳,苏菁[3](2020)在《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水稻(Oryza sativa)是全球重要粮食作物,其高产和安全稳产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稻瘟病是最具毁灭性的水稻病害,严重威胁水稻的安全生产。控制稻瘟病,提高稻瘟病综合防控能力一直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十三五"以来,国家在粮食生产上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在过去10年间,国内外科学家在稻瘟病的防控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水稻病害的绿色安全防控技术铺平了道路。本文回顾了稻瘟病田间监测技术的智能化、预测预报数据建模系统优化、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生物源农药及诱抗剂研发以及品种与栽培多生态因子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这些技术的稻瘟病绿色防控新策略,讨论了稻瘟病防治面临的药价偏高、农药残留的问题,低毒经济型生物源农药开发缓慢的挑战,展望了基于分子靶标、小干扰RNA(siRNA)以及CRISPR/Cas9技术,多因子综合控制技术的绿色防控发展方向。

刘连盟[4](2020)在《稻用生物与化学组合增效杀菌剂的研发和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为代表的各种病害每年都会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化学防治是目前生产上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水稻病害防控措施,但也存在环境污染、抗药性和残留等问题。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化学防治的重新认识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生物杀菌剂因其环境友好、安全和开发成本低的优点在水稻病害防控上表现出光明的前景。本研究评估了两株不同类型的生防潜力菌芽孢杆菌H158和链霉菌HSA312对水稻主要病害的生防效能,并解析了其生防机制。在生防菌和化学杀菌剂互补性的基础上,以生防菌和化学杀菌剂混用(菌-剂混用)增效为指导思想,筛选得到两个生防菌株与化学杀菌剂的三种增效组合,并对相关的增效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 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脂肪酸组成、16S r DNA及gyr B序列等信息将H158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158对多种病原菌尤其是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表现出强烈的拮抗效果,可达83.3%和75.6%,能在MSGG、PDA(B)和PSA(B)等多种培养基上形成稳定成熟的生物膜,并表现出一定的溶菌能力。H158可以调节水稻防御相关酶活和基因表达,通过诱导系统抗性(ISR)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H158的对峙培养可引起稻瘟病菌大量基因差异表达,尤其表现在脂类代谢等通路上。H158在田间对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害都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在38.4-50.1%之间。H158与化学杀菌剂混用性能良好,增效作用最明显的是其与嘧菌酯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和与戊唑醇混用对稻曲病防治,增效系数分别为1.9和0.36。H158发酵液处理水稻植株对稻米品质和加工性能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垩白度、蛋白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还有所提升。2. 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条件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等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 I)与H158混用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都表现出强烈的增效作用,以嘧菌酯+H158组合防效最好,最高达88.8%;肟菌酯+H158组合增效作用最强,增效系数最高达3.7。三种Qo I类杀菌剂对H158毒性很低,在低于200 mg L-1的浓度下还能促进其生长,其中嘧菌酯对H158的亲和作用最强。Qo I类杀菌剂对H158在植株定殖性能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肟菌酯表现出一定的促定殖作用。在培养前期(0-48h),肟菌酯可促进H158生物膜结构的生长和成熟;肟菌酯对H158引起的水稻ISR的影响不明显,其增效机制主要表现为促进H158生长、定殖和提高抗逆性。3. 戊唑醇+H158混用组合仅在戊唑醇64.5 g a.i.ha-1的低用量下才表现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2.5,而在更高用量水平下表现出拮抗作用。戊唑醇对H158具有一定的毒性,50 mg L-1的浓度即可抑制其生长,且能明显抑制H158生物膜的形成,在超过25 mg L-1的浓度下无法形成生物膜结构。该混用组合对水稻防御相关酶活和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都具有明显的诱导和调控作用,增强水稻ISR是两者混用的主要增效机制。4. 利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脂肪酸组成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将一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的放线菌(HSA312),鉴定为阿洛杰链霉菌(Streptomyces araujoniae)。该菌株仅对稻曲病菌和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烈的拮抗作用,抑制率在56.7-51.1%,对其他病原菌抑制效果不佳,抑制率在22%以下。HSA312具有一定的溶菌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紫外辐射抗性和植株定殖能力,可以调节水稻防御相关酶活和基因表达,通过ISR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转录组分析表明,HSA312可引起病原菌大量基因下调表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SA312对稻瘟病防效较高,最高达52.2%,但对其他病害防效不明显。其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强烈,其中附着胞最为敏感,浓度为107 cfu m L-1时已能完全抑制附着胞的形成。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情况下,HSA312对稻瘟病尤其是叶瘟表现出优异的防效,防效最高达83.9%。HSA312与多种化学药剂的混用性能不佳,但与三环唑混用对叶瘟防治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品质和加工性能的研究表明,HSA312发酵液处理后对稻米品质和稻谷加工性能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垩白度、粘性和精米率等一些性状上还有所提升。5. HSA312+三环唑组合对叶瘟的防治表现出一定增效作用,但不够稳定,而在穗颈瘟的防治上增效作用稳定,两年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0和1.2。三环唑对HSA312孢子萌发和菌体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6天后仅超过160 mg L-1的浓度才能对菌落大小造成影响。三环唑对HSA312对稻瘟病菌的抑菌能力没有明显影响,对峙下HSA312对稻瘟病菌菌丝转录组影响也比较有限。HSA312+三环唑组合对水稻防御相关酶活和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都具有明显的诱导和调控作用,预示水稻ISR是该组合的主要增效机制。本研究的完成不仅为基于H158和HSA312及其与化学杀菌剂增效组合的相关药剂研发奠定基础,也为生物杀菌剂和化学杀菌剂增效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滕玉婷[5](2020)在《湖南桃江水稻品种抗瘟性评价及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

高云萍[6](2020)在《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抗性监测、抗源筛选及药剂防治》文中研究说明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稻作病害,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及品质。素有“北国粮仓”的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占东北地区的70%以上,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由于稻瘟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此,对于该病害的各项研究仍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利用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措施。本文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黑龙江省五大稻区采取并分离得到95个稻瘟病菌菌株,对16种杀菌剂及混配药剂进行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开展了咪鲜胺抗药性监测、抗稻瘟病品种筛选以及药剂田间防效的研究,为黑龙江省稻瘟病的综合控制提供理论参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组织分离法,共分离获得95个稻瘟病菌株。(2)选取40个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以QA-1为供试菌株,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其进行抗瘟性评价。结果表明:龙庆稻21号的平均病级最低,为1.40,龙粳46的平均病级最高,为6.33。抗瘟性评价为抗病(R)的品种占供试材料的20.51%;抗瘟性评价为中抗(MR)的品种占供试材料的61.54%;抗瘟性评价为感病(S)的品种占供试材料的17.95%,此结果说明黑龙江省种质资源中存在优质的抗源材料。(3)选取16种杀菌剂,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稻瘟菌具有最高的抑菌活性,EC50值为5.0223μg/m L;其次是25%嘧菌酯悬浮剂、20%稻瘟酰胺悬浮剂以及12.5%氟环唑悬浮剂,EC50值分别为6.6617μg/m L、7.8561μg/m L、9.1143μg/m L。(4)将嘧菌酯和三环唑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通过毒力测定筛选出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混配剂对稻瘟病菌株的抑菌活性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比例为1:1时对稻瘟病菌具有最高的抑菌作用EC50值为8.7960μg/m L,共毒系数为138.47;次之是比例为1:3和1:5时的EC50值分别为10.0547μg/m L以及10.3438μg/m L,共毒系数分别为206.77以及233.77;混配比例为1:7和1:9时,虽增效但抑菌效果不理想。(5)建立了黑龙江省95株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基线。试验结果表明:敏感性最小值为247.2558μg/m L,最大值为1416.6780μg/m L,敏感性差异为5.73倍。其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于正态分布,因此本文将所有菌株EC50的平均值613.4561μg/m L定为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分离的抗性菌株抗性水平均在1~3倍,说明供试菌株对于咪鲜胺的抗性为低抗水平。(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的处理对稻瘟病叶瘟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大于90%,25%嘧菌酯悬浮剂、20%稻瘟酰胺悬浮剂以及混配药剂的防治效果次之,但均为80%以上,而对照药剂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小于70%,相对较低,防治效果不理想。

陈宏州,于居龙,姚克兵,杨红福,缪康,赵来成,束兆林[7](2020)在《稻瘟灵与福美双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文中指出为探明稻瘟灵与福美双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筛选防治稻瘟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稻瘟灵、福美双及其7种配比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防治稻瘟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瘟灵与福美双配比为2:1的混合物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增效系数为2.2143。在田间药效试验中,45%稻瘟灵·福美双SC 1500 g/hm2对稻瘟病防效为86.60%,高于常规药剂三环唑和稻瘟灵,并且对水稻生长安全。45%稻瘟灵·福美双SC 1500 g/hm2对稻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可开发为稻瘟病的防治药剂。

安俊霞[8](2020)在《公主岭霉素对水稻免疫诱抗及主要病害的防控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新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scopicus gongzhulingensis n.var.)(农抗“769”)是一株来源于土壤且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生防链霉菌,其代谢产物称为公主岭霉素,是一种自然生物合成的混合制剂,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调查施用公主岭霉素后,水稻幼苗建成、秧苗素质、产量和品质的变化,明确公主岭霉素对水稻生长状况的影响。通过检测幼苗叶片中Os MAPK6、Os FLS2、Os WRKY71、Os WRKR53等防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移栽前幼苗叶片中防御酶(SOD、CAT、PPO、PAL)和根际土壤酶(蔗糖酶、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的变化,探究公主岭霉素调控水稻抗病性变化的内在原因。通过调查浸种、拌土和喷雾等不同施药方式下,公主岭霉素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明确公主岭霉素对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控能力的同时也验证公主岭霉素对水稻抗病性的调控作用,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公主岭霉素可促进水稻幼苗建成,在实验室水培生境下,公主岭霉素水浸提液800X稀释液可促进种子发芽率和株高的提升。生产中大棚育苗,农抗“769”固体培养物干粉拌土育苗,在5 g/m2、10 g/m2两个添加量下可促进水稻幼苗株高及增加鲜重,其中株高分别比对照提高7.93%、15.62%,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5.58%、34.89%。在水稻拔节期至破口期施用公主岭霉素,在防治稻瘟病的同时可增加水稻产量,其增产幅度在0.71%~2.57%之间,而公主岭霉素浸种直播,产量比对照提升8.22%。另外,施用公主岭霉素可提升稻米外观、食味和营养等方面的品质。(2)实验室模拟低温逆境,公主岭霉素诱导提高了幼苗叶片中Os MAPK6、Os FLS2、Os WRKY71、Os WRKY53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其最高表达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29.02%、98.39%、496.76%、392.97%。大棚育苗,农抗“769”固体培养物干粉添加量为8 g/m2时,幼苗叶片中Os MAPK6、Os FLS2、Os WRKY7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提高35.34%、48.16%、38.57%;移栽前幼苗叶片中SOD、CAT、PPO、PAL等防御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为SOD和PPO,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57.18%和28.53%;移栽前幼苗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酸性磷酸酶以及脲酶的活性均得到提高,其中对蔗糖酶和纤维素酶的作用效果最显着,添加量为8 g/m2时,分别比对照提高190.48%、42.11%。本研究中,在育苗期农抗“769”固体培养物干粉添加量为8 g/m2时,其诱导抗病效果最好。(3)公主岭霉素对水稻恶苗病、立枯病以及稻瘟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浸种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为65.50%~96.30%;农抗“769”固体培养物干粉拌土,当添加量为3~10 g/m2时对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化学药剂,其中8 g/m2防治效果最好,为98.08%。盆栽防治叶瘟病,200X稀释液防治效果最好。田间以100X稀释液喷雾,对叶瘟病的防治效果为74.49%~82.26%,对穗瘟的防治效果为63.97%~78.49%。

李亚辉[9](2020)在《上海市稻米绿色生产农药筛查及替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麦、玉米、水稻等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其中水稻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特点。我国大约2/3左右人口以水稻作为主食。但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易遭受季度性病虫害侵袭,而稻瘟病就是最常见的病害之一。由于化学防治具有高效经济特点,一直以来被作为防控稻瘟病的主要措施,但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农药不规范使用易造成稻米中残留超标现象。当前步入以“绿色”为消费主题的年代,绿色食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水稻的质量审查及安全监管与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进而此问题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为了解上海市售稻米的农药残留情况,建立了新型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对上海市售稻米样品实地采样和调研,检测结果显示上海市售稻米检出农药残留。因此,就当前稻米中存在的农药残留现象,本研究拟通过以南粳46为试验水稻种植品种,于2018年、2019年在上海市奉贤区进行两年田间试验,对不同处理下农药在水稻中的动态消解变化、最终残留含量及对稻瘟病的防效差异加以研究,从而为稻米生产绿色用药做出推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建立了Qu ECh ERS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稻米和稻茎中42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42种农药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为0.001~0.002 mg/kg。在0.01、0.02、0.05、0.1和0.2 mg/kg 5个添加水平下,42种农药在稻米和稻茎中的平均回收率均为70%~11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15%和0.9%~15%。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可以用于农药多残留的测定。(2)对上海市售稻米进行绿色生产农药筛查,稻米样品检出11种农药残留,结果表明所采稻米检出农药均满足无公害稻米要求,但若要进行绿色稻米认证,则需要对水稻生产用药加以指导。(3)通过室内实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对三环唑、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四种杀菌药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EC50=0.5595 mg/L,其次是氟环唑、三环唑,醚菌酯的抑菌活性最差,EC50=35.3353 mg/L。(4)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三环唑、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农药在水稻茎秆、叶片上的动态消解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四种农药在水稻茎秆、叶片上的消解动态均满足一级动力学降解方程Ct=C0e-kt。2018年试验农药消解动态,三环唑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2~2.4 d、2.8~5.1 d,嘧菌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4~3.6 d、4.0~5.8 d,醚菌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3.1 d、3.3~3.8 d,氟环唑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3.7 d、2.4~4.2 d;2019年试验农药消解动态,三环唑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0 d、3.9 d,嘧菌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 d、4.6 d,醚菌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4 d、2.7 d,氟环唑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 d、4.4 d。四种农药在水稻茎秆、叶片中的半衰期均低于30 d,均属易降解农药。(5)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三环唑、嘧菌酯、醚菌酯、氟环唑农药在水稻上的残留规律。2018年试验残留结果表明,破口期处理下糙米中仅检出氟环唑,最终残留量为ND~0.025 mg/kg,抽穗期处理下糙米中仅检出三环唑、氟环唑两种农药,最终残留量分别为ND~0.096 mg/kg、ND~0.050 mg/kg,破口期和抽穗期均处理下糙米中仅检出三环唑、氟环唑两种农药,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09~0.126 mg/kg、0.011~0.095 mg/kg;2019年减药试验残留结果表明,糙米中三环唑残留含量为0.061~0.129 mg/kg,氟环唑残留含量为0.075~0.126 mg/kg,嘧菌酯和醚菌酯均未检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处理下,抽穗期处理较破口期处理三环唑、氟环唑更易发生残留,破口期、抽穗期叠加处理三环唑、氟环唑残留量较破口期或抽穗期处理一次高。(6)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三环唑、嘧菌酯、醚菌·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不同处理下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18年试验防效结果表明,三环唑、醚菌·氟环唑农药破口期和抽穗期两次处理的效果优于破口期一次处理效果,嘧菌酯在破口期一次处理效果优于两次处理效果,同时,嘧菌酯在破口期处理一次较其他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9.52 t/hm2;2019年试验防效结果表明,三环唑>嘧菌酯>枯草芽孢杆菌>醚菌·氟环唑,但嘧菌酯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9.52 t/hm2。本研究表明,在水稻破口期喷施一次嘧菌酯能够较好的防治水稻稻瘟病,具有较高的产量,且不易残留,因此,嘧菌酯能够在绿色用药上替代三环唑。

贺雄[10](2019)在《湖南水稻抗瘟性评价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病虫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和食物安全的重要灾害生物因子,“绿色植保”是植物保护的重要目标。为了水稻抗瘟品种选育和合理利用,开展了湖南桃江稻区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无毒基因的组成及湖南部分主栽培品种的抗瘟性评价;同时在桃江开展了双季稻主要病虫害的集成式绿色综合防控研究,以明确相对优化的集成绿色防控技术。(1)利用8对SSR引物对从湖南桃江双季稻多个品种分离纯化的49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0.70水平下,49个供试菌株可划分为10个宗谱,优势宗谱I含有18个菌株,占参测菌株数的36.73%,宗谱III含有9个菌株,占参测菌株数的18.37%,宗谱IV有7个菌株,占参测菌株数的14.29%,其他每个宗谱均含有1-4个菌株,共占总菌数的30.61%。湖南桃江稻瘟病菌具有显着差异性,遗传结构比较复杂,个别菌株亲缘关系远。(2)利用18个近等基因系(NILs)单基因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对筛选出的19个特异性菌株进行无毒基因鉴定,结果表明,19个菌株致病率介于35%-75%之间,平均致病率为49.86%,致病能力较强。通过各菌株对NILs水稻品系毒力频率(毒力频率=对NILs致病的菌株数/参测株数×100%)进行推断,各菌株对含抗性基因Pi-ks、Pi-zt、Pi-ta单基因水稻品种毒力频率超过70%,Pi-kp、Pi-z5、Pi-t、Pi-sh、Pi-5,介于50%-70%之间,其余抗性基因的毒力频率低于50%。抗性基因Pi-3、Pi-i、Pi-11、Pi-19、Pi-12抗性优良。(3)收集湖南地区主要栽培的48个水稻品种,选用10株已明确无毒基因组成的稻瘟病单孢菌株对其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8个品种对10个菌株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菌株毒力频率区于0%-60%,对丰两优4号、粤禾丝苗、隆两优534表现为强致病力。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性系数0.70水平,可将48个品种划分为31谱系,并通过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基因对基因”关系的推断,抗瘟基因Pi-1、Pi-a、Pi-7、Pi-3、Pi-i、Pi-11、Pi-19在各水稻品种出现频率高,抗性高;Pi-5、Pi-t、Pi-kp出现频率较低,抗性低;抗性基因Pi-ta出现频率最低,基本丧失抗性。(4)湖南桃江大田双季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试验结果表明,较对照区,各处理小区的水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全程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双季稻产量分别达到357.76 kg/667m2、325.3 kg/m2,比对照区增产70%-100%;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联合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效果突出,早晚稻分别比对照区增产137.71%、184%。早稻中全程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的效果较差,晚稻优化用药方案,比早稻的增产效果高近40%。秧苗移栽前选用长效、内吸性药剂作“送嫁药”处理可节约近40%-80%的农药使用量,苗期控害效果可观。使用生防菌拌种对秧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生物农药对病害防控效果优异,且对环境和害虫天敌的影响甚小;化学农药对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比生物农药更全面,但苏云金杆菌、绿僵菌等生物杀虫剂单防效果也比较突出,适合交替使用。

二、稻瘟病药剂防治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稻瘟病药剂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性监测及其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敏感性的测定
        1.2.2 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水平的动态监测
        1.2.3 稻瘟灵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1.2.4 稻瘟病菌对不同杀菌剂交互抗性的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
    2.2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性动态监测
        2.2.1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时间动态监测
        2.2.2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空间动态监测
    2.3 辽宁省稻瘟灵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4 辽宁省稻瘟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3 讨论

(2)氯啶菌酯与氟啶胺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
    1.3 供试药剂
    1.4 室内毒力检测
        1.4.1 药剂浓度设计
        1.4.2 检测方法
    1.5 田间药效试验
        1.5.1 试验点概况
        1.5.2 试验设计
        1.5.3 稻穗瘟防效调查
        1.5.4安全性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氯啶菌酯与氟啶胺及其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效果
    2.2 氯啶菌酯与氟啶胺及其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
    2.3 30%氯啶菌酯?氟啶胺SC(氯啶菌酯:氟啶胺=2:1)对水稻穗瘟的防治效果
    2.4 安全性调查结果
3 结论
4 讨论

(3)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及田间病情监测技术
2 药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2.1 高效化学农药的研发与合理利用
        2.1.1 高效化学农药的研发
        2.1.2 化学农药的抗药性监测
        2.1.3 新型化合物研发及杀菌剂靶标的挖掘
    2.2 植物源农药的发掘
    2.3 生防菌源农药
        2.3.1 抑制稻瘟菌生长的生防菌挖掘
        2.3.2 生防菌源农药及组方的研发
    2.4 诱抗剂的研究利用
3 多生态因子的生态控制技术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稻用生物与化学组合增效杀菌剂的研发和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微生物与植物健康
    1.2 水稻病害
        1.2.1 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及其危害
        1.2.2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
        1.2.3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1.2.4 水稻稻曲病发生与危害
    1.3 生物杀菌剂及其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1.4 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研究与应用
        1.4.1 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1.4.2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
    1.5 链霉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研究与应用
        1.5.1 链霉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1.5.2 链霉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机制
    1.6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缺陷与应对
        1.6.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缺陷
        1.6.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缺陷的应对
    1.7 水稻病害的化学防治
        1.7.1 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治
        1.7.2 水稻纹枯病的化学防治
        1.7.3 水稻稻曲病的化学防治
        1.7.4 水稻病害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
    1.8 论文研究目的与思路
第二章 芽孢杆菌H158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病害的生防作用和相关机理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菌株、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2.2.2 菌株H158的鉴定
        2.2.3 H158生物膜的形成
        2.2.4 H158与不同病原菌对峙培养
        2.2.5 H158产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
        2.2.6 H158对水稻系统抗性的影响
        2.2.7 与H158对峙培养过程中稻瘟病菌转录组分析
        2.2.8 H158对水稻真菌病害防效试验
        2.2.9 H158与不同杀菌剂混用对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
        2.2.10 H158处理后稻谷加工性能和米质的检测
        2.2.11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H158的鉴定
        2.3.2 H158对水稻常见病原菌的拮抗能力
        2.3.3 H158在不同培养基上产生的生物膜结构
        2.3.4 真菌细胞壁裂解酶活性
        2.3.5 H158对水稻系统抗性的影响
        2.3.6 与H158对峙培养过程中稻瘟病菌转录组分析
        2.3.7 H158对水稻主要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2.3.8 H158和杀菌剂混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2.3.9 H158处理对稻谷加工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H158与QoI类杀菌剂混用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2.2 品种和杀菌剂
        3.2.3 QoI类杀菌剂与H158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试验
        3.2.4 QoI类杀菌剂对H158的培养状况的影响
        3.2.5 QoI类杀菌剂对H158在植株定殖性能的影响
        3.2.6 肟菌酯对H15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2.7 与肟菌酯混用对H158水稻ISR的影响
        3.2.8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H158和QoI类杀菌剂混用在水稻纹枯病防控上的增效作用
        3.3.2 QoI类杀菌剂对H158培养状况的影响
        3.3.3 QoI类杀菌剂对H158在植株定殖性能的影响
        3.3.4 肟菌酯对H15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3.5 肟菌酯对H158水稻ISR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H158与戊唑醇混用在稻曲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4.2.2 品种和杀菌剂
        4.2.3 戊唑醇与H158混用对水稻曲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4.2.4 戊唑醇对H158的培养状况的影响
        4.2.5 戊唑醇对H15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2.6 与戊唑醇混用对H158水稻ISR的影响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H158与戊唑醇在稻曲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
        4.3.2 戊唑醇对H158培养性状的影响
        4.3.3 戊唑醇对H15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3.4 戊唑醇对H158水稻ISR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链霉菌HSA312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病害生防作用和相关机理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菌株、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5.2.2 菌株HSA312的鉴定
        5.2.3 HSA312与不同病原菌对峙培养
        5.2.4 平板计数法检测HSA312的紫外线抗性
        5.2.5 平板计数法检测HSA312在植株表面的定殖
        5.2.6 HSA312 对水稻ISR
        5.2.7 三环唑和HSA312混用对水稻稻瘟病菌转录组的影响
        5.2.8 HSA312对水稻真菌病害防效田间试验
        5.2.9 HSA312对水稻稻瘟病的生防作用
        5.2.10 HSA312与不同杀菌剂混用对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5.2.11 HSA312处理水稻后稻谷加工性能和米质的检测
        5.2.1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HSA312的鉴定
        5.3.2 HSA312对水稻常见病原菌的拮抗能力
        5.3.3 真菌细胞壁裂解酶活性
        5.3.4 HSA312对紫外线抗性
        5.3.5 HSA312在水稻植株上留存动态分析
        5.3.6 HSA312对水稻系统抗性的影响
        5.3.7 与HSA312对峙培养过程中稻瘟病菌转录组分析
        5.3.8 HSA312对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5.3.9 HSA312对水稻稻瘟病的生防作用
        5.3.10 HSA312和不同药剂混用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5.3.11 HSA312对稻谷加工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HSA312与三环唑混用在稻瘟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供试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6.2.2 品种和杀菌剂
        6.2.3 三环唑与HSA312混用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6.2.4 三环唑对HSA312的培养状况的影响
        6.2.5 三环唑对HSA312拮抗能力的影响
        6.2.6 与三环唑混用对HSA312 引发水稻ISR的影响
        6.2.7 三环唑和HSA312混用对水稻稻瘟病菌转录组的影响
        6.2.8 稻瘟菌受生防菌和三环唑影响的WGCNA分析
        6.2.9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HSA312和三环唑混用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6.3.2 三环唑对HSA312的培养状况的影响
        6.3.3 三环唑对HSA312拮抗能力的影响
        6.3.4 三环唑对HSA312 水稻ISR的影响
        6.3.5 三环唑和HSA312混用对水稻稻瘟病菌基因转录组的影响
        6.3.6 水稻稻瘟病菌受生防菌和三环唑影响的WGCNA分析
    6.4 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芽孢杆菌H158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病害的生防与相关机理
        7.1.2 H158与QoI类杀菌剂混用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7.1.3 H158与戊唑醇混用在稻曲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7.1.4 链霉菌HSA312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病害生防作用与相关机理
        7.1.5 HSA312与三环唑混用在稻瘟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致谢

(6)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抗性监测、抗源筛选及药剂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稻瘟病研究概况
        1.1.2 农药使用及复配现状
        1.1.3 植物病原菌的抗药性
        1.1.4 咪鲜胺的应用及抗性研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水稻品种
    2.2 试验方法
        2.2.1 病菌分离
        2.2.2 致病性鉴定
        2.2.3 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
        2.2.4 杀菌剂对稻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2.2.5 嘧菌酯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
        2.2.6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监测
        2.2.7 杀菌剂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效
3 结果与分析
    3.1 病菌分离结果
    3.2 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
    3.3 杀菌剂对稻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3.4 嘧菌酯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
    3.5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监测
    3.6 杀菌剂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效
4 讨论
    4.1 病菌分离
    4.2 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
    4.3 杀菌剂对稻瘟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4.4 嘧菌酯与三环唑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
    4.5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监测
    4.6 杀菌剂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效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稻瘟灵与福美双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基
    1.3 供试药剂
    1.4 室内毒力检测
        1.4.1 药剂浓度设计
        1.4.2 检测方法
    1.5 田间药效试验
        1.5.1 试验点概况
        1.5.2 试验设计
        1.5.3 稻穗瘟防效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瘟灵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
    2.2 稻瘟灵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
    2.3 45%稻瘟灵·福美双SC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8)公主岭霉素对水稻免疫诱抗及主要病害的防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生物源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1.2 植物抗病的主要防御系统
    1.3 水稻主要病害及防控措施
    1.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5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主岭霉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公主岭霉素对水稻抗病性的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公主岭霉素对水稻根际土壤的调控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公主岭霉素对水稻病害的防控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上海市稻米绿色生产农药筛查及替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1.2.2 稻米农药残留状况
        1.2.3 水稻中农药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稻米和稻茎中42种农药残留快速筛查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样品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检测条件
        2.1.4 试验方法
        2.1.5 添加回收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检测条件的优化
        2.2.2 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
        2.2.3 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2.2.4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售稻米样品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采集
        3.1.2 农药筛查指标
        3.1.3 评价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上海市售稻米中农药残留整体检出情况
        3.2.2 上海地产稻米中农药残留整体检出情况
        3.2.3 上海不同区域稻米中农药残留风险比较分析
        3.2.4 上海不同生产季节地产稻米中农药残留风险比较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农药对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室外田间消解残留动态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菌种与水稻品种
        4.1.2 供试药剂与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1.4 试验设计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农药处理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
        4.2.2 不同农药处理对稻瘟病菌的EC50及毒力
        4.2.3 不同农药处理在水稻上的残留及消解规律分析
        4.2.4 不同农药处理在水稻上的最终残留试验分析
        4.2.5 不同农药处理的田间药效评价
        4.2.6 不同农药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湖南水稻抗瘟性评价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水稻稻瘟病抗性研究
        1.1 稻瘟病菌的侵染机制与危害
        1.2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办法
        1.2.1 抗病育种
        1.2.2 农业防治
        1.2.3 药剂防治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1 水稻主要病虫害危害及防治策略
        2.1.1 稻纹枯病的危害与防治策略
        2.1.2 稻曲病危害与防治策略
        2.1.3 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策略
        2.1.4 稻纵卷叶螟危害与防治策略
        2.1.5 二化螟危害与防治策略
        2.2 现阶段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
        2.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的发展
    3 选题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稻瘟病菌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稻瘟病菌培养
        1.3 DNA提取及检测
        1.4 PCR扩增
        1.5 琼脂糖凝胶电泳
    2 结果与分析
        2.1 SSR引物对供试菌株的扩增
        2.2 桃江不同感病水稻品种的稻瘟病菌群体遗传谱系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湖南部分水稻主栽品种抗瘟性评价
    1 无毒基因鉴定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供试材料
        1.1.2 孢悬液制备及水稻育苗
        1.1.3 离体接种
        1.1.4 数据统计
        1.2 结果与分析
    2 湖南48个水稻栽培品种抗瘟性评价及抗性基因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水稻
        2.1.3 孢悬液制备及水稻育苗
        2.1.4 离体接种
        2.1.5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10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对48 个水稻品种的毒力分析
        2.2.2 48个供试水稻品种抗瘟基因型分类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湖南桃江早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及供试水稻品种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处理
        1.3.2 施药时期及方法
        1.4 药效调查
        1.4.1 秧田调查
        1.4.2 移栽后调查
        1.5 防治效果计算
        1.5.1 病害
        1.5.2 虫害
        1.6 产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防治效果
        2.1.1 秧苗期烂秧死苗防治效果
        2.1.2 秧苗期生理素质测定
        2.1.3 秧苗叶瘟防治效果
        2.1.4 分蘖期各处理对稻纹枯病控制效果
        2.1.5 分蘖期各处理对叶瘟的控制效果
        2.1.6 穗期各处理对稻纹枯病控制效果
        2.1.7 穗期各处理对穗颈瘟控制效果
        2.2 虫害防治效果
        2.2.1 各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2.2.2 各处理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
        2.2.3 各处理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3 各处理对稻田蜘蛛的影响
        2.4 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湖南桃江晚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及供试水稻
        1.2 供试药剂
        1.3 试验设计
        1.3.1 基础农事操作
        1.3.2 试验处理
        1.4 药效调查
        1.4.1 调查时间、次数与方法
        1.4.2 防治效果计算
        1.4.3 苗期生长素质测定与穗期穗粒结构、产量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拌种对秧田期主要病虫害的控制作用
        2.2 药剂拌种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2.3 苗期各处理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3.1 各处理对苗期二化螟的防效
        2.3.2 各处理对苗期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2.3.3 各处理对苗期稻飞虱的防效
        2.3.4 各处理对苗期稻杆潜蝇的防效
        2.4 穗期各绿色防控药剂的效果
        2.4.1 穗期各绿色防控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
        2.4.2 穗期各绿色防控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
        2.4.3 穗期各绿色防控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控效果
        2.4.4 穗期各绿色防控药剂对纹枯病的防控效果
        2.4.5 穗期各绿色防控药剂对稻瘟病穗瘟的防控效果
        2.4.6 穗期各绿色防控药剂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
        2.5 全程绿色防控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49个供试菌株遗传多样性聚类图
附录2 湖南48 个水稻主栽品种对10 个稻瘟病菌株抗性聚类图
附录3 19个稻瘟病菌株对NILS水稻反应表
附录4 10个稻瘟病菌株对48 个主栽品种感抗反应表
附录5 48个水稻品种抗性基因类别推定表
附录6 湖南桃江早稻试验施药天气情况
附录7 湖南桃江晚稻试验施药天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稻瘟病药剂防治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性监测及其对稻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 褚晋,徐晗,闫晗,缪建锟,白元俊,董海. 植物保护学报, 2020(05)
  • [2]氯啶菌酯与氟啶胺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J]. 陈宏州,张建华,杨红福,周华飞,缪康,束兆林,姚克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20(28)
  • [3]稻瘟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 刘明津,汪文娟,冯爱卿,杨健源,陈凯玲,陈深,封金奇,陈炳,苏菁. 西北农业学报, 2020(09)
  • [4]稻用生物与化学组合增效杀菌剂的研发和相关机制研究[D]. 刘连盟.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5]湖南桃江水稻品种抗瘟性评价及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滕玉婷.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6]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抗性监测、抗源筛选及药剂防治[D]. 高云萍.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7]稻瘟灵与福美双混剂对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田间防效[J]. 陈宏州,于居龙,姚克兵,杨红福,缪康,赵来成,束兆林.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03)
  • [8]公主岭霉素对水稻免疫诱抗及主要病害的防控作用[D]. 安俊霞.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9]上海市稻米绿色生产农药筛查及替代研究[D]. 李亚辉.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10]湖南水稻抗瘟性评价及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 贺雄.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稻瘟病化学防治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