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射悬浮液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薛峰[1](2021)在《肠舒汤保留灌肠对于回肠造口术后旷置性结肠炎作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末端回肠造口的患者行肠舒汤保留灌肠,来观察肠舒汤对旷置性结肠炎的临床作用及疗效。背景: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常应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或梗阻性结肠癌的患者。回肠造口术后,肠内容物进行了转流,这就使得远端肠吻合口区域保持了相对清洁的状态,没有了肠内容物的刺激及污染,更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以大大的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后多采取“静息管理”方式,但旷置的肠管缺乏正常的生理刺激和营养支持,不采取任何的干预治疗,旷置结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及肠粘膜的红斑肿胀、溃疡糜烂等炎症表现,即旷置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血等,并且随着肠管旷置时间的延长而症状逐渐加重。于是我们设计本研究,探讨末端回肠造口还纳术前以自拟肠舒汤对旷置结肠进行保留灌肠治疗,能否减轻肠粘膜的炎症水肿、修复溃疡、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缓解旷置结肠的废用性萎缩,促进病情恢复及降低手术并发症。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给予肠舒汤保留灌肠治疗2周,1次/天。肠舒汤药物组成:炙黄芪15 g,厚朴9 g,乌药9 g,焦山楂12 g,甘草6 g,木香9 g,桂枝9 g,炒枳实12 g,柴胡9 g,大黄6 g,三棱9 g,炒苍术12 g,莪术9 g。由煎药室统一煎制,煎制出的中药约200ml,温度保持在40度左右,经末端回肠造口插管的方法进行顺行灌肠法。患者取平卧位,取下造口袋,将肠舒汤灌肠袋悬挂于距离患者高度约50cm左右,石蜡油润滑16F双腔气囊导尿管后,自末端回肠造口插入远段回肠约10~15cm,气囊注入生理盐水10m L,轻轻往外牵拉感轻微阻力即可开始灌肠,滴速每分钟50~60滴。灌肠结束后抽空气囊,拔出导尿管,重新粘贴固定造口袋,保留1小时。并嘱患者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交替变换,1小时后排出。对照组以40℃生理盐水同法进行灌肠治疗。60例均于末端回肠造口术后4个月,在灌肠前及灌肠2周后各行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检查前无需对旷置结肠行清洁灌肠等肠道准备。患者取左侧卧位,经肛门进境,观察旷置结肠粘膜有无红斑肿胀、炎性滤泡增生、糜烂溃疡及炎性息肉等表现,同时取肠粘膜组织送病理检查。并探讨回肠还纳术后的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镇痛效果,炎性标志物的变化。观察改良Mayo评分变化,评价肠舒汤保留灌肠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结肠红斑肿胀、糜烂溃疡、炎性滤泡增生、炎性息肉等差异性不显着(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斑肿胀、炎性滤泡增生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糜烂溃疡及炎性息肉在观察组及对照组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溃疡有一定的改善趋势。旷置结肠粘膜红斑肿胀情况,对照组有效率26.67%,观察组有效率70.00%;炎性滤泡增生情况,对照组有效率20.00%,观察组有效率47.82%;溃疡糜烂情况,对照组有效率为5.56%,观察组有效率为45.00%。肠舒汤保留灌肠治疗后,旷置结肠的炎性表现明显改善,结肠粘膜组织病理学特征明显改善,改良Mayo评分明显改善,疼痛评分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日明显缩短。研究结论:对旷置的结肠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可以促进损伤肠粘膜的修复和溃疡创面的愈合,加快回肠造口还纳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李鹏飞[2](2021)在《基于层压法的隐形正畸用膜片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楠[3](2021)在《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其镇痛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骨科较常见疾病,以腰痛甚至腿痛为主要症状,其中腿部疼痛麻木为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所致。本病的治疗以保守为主,西医通过消炎止痛、脱水消肿、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但易反复,且长期服药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重症的LDH则只能采取手术处理。中医药因为具有疗效明显、价格亲民、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成为治疗LDH的优选方法。三痹汤作为常用经方可用于因风寒湿邪痹阻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广泛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但是其治疗LDH伴坐骨神经痛的具体临床疗效及止痛机制尚不清楚。故本研究首先通过临床观察,明确三痹汤治疗LDH(寒湿痹阻型)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疾病提供新的方法。其次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三痹汤治疗LDH及坐骨神经痛的可能分子机制。最后通过制作CCI模型(慢性神经压迫模型)明确三痹汤水提液的止痛机制。通过临床及基础实验,可明确三痹汤疗效及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LDH及其引起的疼痛提供参考。第一部分:临床观察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究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LDH伴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通过严格的纳排标准共纳入9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单纯对照组、中药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以止痛加营养神经为主),中药组采用三痹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则以对照组为基础,加用三痹汤,三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的变化情况,观察节点分别为治疗2周、治疗4周及停药4周,通过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过程中记录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互比较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基线可比(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意义,基线可比(P>0.05)。服药2周,三组各VAS评分及ODI评分较前有所降低,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P<0.05)。服药4周,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中药组优良率为73.08%,治疗组为78.57%。服药4周,各量表评分进一步降低,与服药2周时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服药4周,腰部VAS评分及ODI评分组间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而腿部VAS评分,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上存在意义(P<0.05)。服药4周时对照组优良率达81.48%,中药组为84.62%,治疗组为92.86%,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停药4周与服药4周相比,腰部VAS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异(P<0.05)。腿部VAS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意义(P<0.05),中药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存在意义(P<0.05)。ODI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疗效评价方面,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中药组为88.46%,治疗组为92.86%,三组比较,差异在统计学内存在意义(P=0.024)。三组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中药组及治疗组出现1例服药后腹泻患者,自行调整后均已康复。结论:三痹汤可有效降低LDH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腿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临床疗效确切,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不仅如此,三痹汤在缓解腿部疼痛时更具优势,且药效持久。本方在停药4周仍可保持较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普及。第二部分: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探讨三痹汤治疗LDH及坐骨神经痛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出三痹汤中有效成分及药用靶点,随后以Uniprot库为基础,将已获得的靶蛋白名称转换成Gene Symbol。从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对LDH的靶点进行检索并进一步筛选。通过EXCEL筛选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并进行Venn图的绘制。使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药物与疾病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作用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用R3.6.3软件进行相应分析;使用“clusterProfiler”R包对药物所筛重要靶点行GO分析及KEGG分析,通过R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药对活性成分291个,药物疾病共有靶点194个;通过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图得到常用中药成分为beta-sitosterol,sitosterol,kaempferol,Mairin,quercetin;关键靶点为 PTGS2,NCOA2,PTGS1,ESR1。共有靶点PPI网络得到度值≥36的节点,为STAT3,MAPK1,JUN,MAPK3及AKT1 5个潜在靶点;GO分析共得到富集条目2821条,其中生物过程2522条、分子功能126条及细胞组成173条(P<0.05);KEGG富集得到IL-17信号通路、TNF通路等171条通路(P<0.05)。结论:三痹汤成分较多,靶点丰富,可通过多种通路发挥抗炎、免疫应答、细胞凋亡、代谢、抗肿瘤、抗病毒、抗动脉硬化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LDH及坐骨神经痛的目的。第三部分:基础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三痹汤水提液缓解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造模组、低三痹汤组、高三痹汤组及加巴喷丁组。对照组不造模,其余组进行CCI模型的制造,术后第一天开始灌胃,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给予不同剂量的三痹汤水提液,模型组给予正常蒸馏水,加巴喷丁组给予加巴喷丁水溶解剂。术后第1、3、5、7、9、1 1、13天分别于灌药后2小时行小鼠造模侧机械缩足阈值(MWT)及热辐射潜伏期(TWL)测量。小鼠行为学最终完成后断头处死,取造模侧L4-L6 DRG(背根神经节),通过Q-PCR、Western blot、Ca2+成像技术检测组织及细胞中TRPV1的表达及活性。结果:动物行为学实验表明三痹汤水提液可明显降低CCI模型小鼠对机械痛及热敏痛的刺激反应。Q-PCR及Western blot表明三痹汤可降低CCI模型鼠DRG中TRPV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钙离子成像技术结果表明三痹汤可对CCI小鼠DRG神经元TRPV1活性产生影响。结论:三痹汤可能通过降低TRPV1的表达及活性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
殷博[4](2020)在《一些重要生物分子的定量及疾病诊断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硫醇等生物分子在调节各种正常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体内的生理水平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开发简便、灵敏、低成本的方法来实现这些重要生物分子的快速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学位论文在复杂体系中一些重要生物分子的测定及疾病诊断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借助化学计量学中矩方法的多分辨性和全局特征描述能力解决了复杂体系中多目标组分之间信号重叠及噪声干扰等问题。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概述纳米材料在一些重要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化学计量学在复杂体系中定量分析及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和创新之处进行了介绍。第二章谷胱甘肽自由基与药物白藜芦醇相互作用研究许多体外实验表明,在各种天然产品中发现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与神经保护、心脏保护以及癌症的预防等有关。然而,临床试验得出的结果却各不相同,使得RES的作用备受争议。在本文中,我们首先研究了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能以谷胱甘肽自由基(GS·)的形式和内源性有毒代谢物丙烯醛(Acrolein,ACR)结合。同时,我们证明了药物RES也可与细胞中的GS·结合。利用自由基捕获剂来捕获ACR、RES与GSH反应过程中的GS·,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质谱法以及理论计算等对两种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密度泛函理论结果表明,与GS·与ACR之间的反应相比,GS·与药物RES的反应比更容易发生。此外,在癌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RES后得到了RES与GSH的加合物GS-RES;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超过77.6%的RES在癌细胞中被GSH消耗。由于在许多癌细胞中都观察到GSH的浓度偏高,因此从本研究结果可以推断出细胞中内源性的GS·可能是导致化疗期间抗肿瘤药物药效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中应予以特别关注。第三章基于多响应荧光探针同时定量分析癌细胞中的三种硫醇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半胱氨酸(Cysteine,Cys)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生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三种硫醇。由于它们在体内是共存的,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对它们的同时定量测定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目前已经研发了大量的荧光探针(包括多响应荧光探针),但由于光谱信号的重叠以及细胞内环境的复杂性,同时准确定量分析细胞内多种硫醇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采用多响应荧光探针同时定量分析细胞内的GSH、Cys和Hcy。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进一步研究了荧光探针与三种硫醇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三种硫醇中Hcy与探针作用所需要的激发能量最低。为了实现对三种硫醇的同时定量分析,我们采用了Tchebichef图像矩(Tchebichef image moment,TiM)方法。作为目标组分的特征变量,TiM方法可以方便地提取多种目标组分的特征信息。从三维(three-dimensional,3D)荧光光谱灰度图像出发,我们计算得到了代表各个组分信息的Tchebichef图像矩值,然后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定量线性模型。该分析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低于5.6%和8.7%,Cys、GSH和Hcy的检测限分别为0.11μM,0.35μM和0.18μM。回收率在97.0%到105.9%之间。此外,该方法还应用于MCF-10A细胞和MDA-MB-231癌细胞中Cys、GSH和Hcy的同时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癌细胞中三种硫醇的浓度均高于正常细胞中硫醇的浓度。本研究不仅为复杂细胞环境中多目标生物分子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多响应荧光探针的应用范围。第四章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同时定量分析研究神经递质是内源性的化学信使,在神经元和其他细胞之间传递和转换特定的信号。它们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分析研究。在此,我们发展了一种电化学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同时定量分析人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Dopamine,DA)、血清素(又名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修饰的玻碳电极RGO/GCE,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电化学技术对该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差示脉冲伏安(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DPV)测试结果表明四种神经递质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伏安信号重叠现象。为了实现这四种神经递质的同时测定,我们利用课题组提出的Tchebichef曲线矩(Tchebichef curve moment,TcM)方法从伏安图中得到每个目标组分的特征信息,并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定量模型进行多目标组分的同时定量分析。该分析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低于3.5%和8.1%,四种神经递质DA、EP、NE和5-HT的检测限分别达到0.074μM,0.104μM,0.084μM和0.097μM。回收率在83.5%到111.6%之间。以上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方法简便、可靠,可实现人血清中多种神经递质的同时测定。第五章一锅法合成CuNCs/RGO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对人血清中肝素的灵敏检测利用简便的一锅法来合成铜纳米簇(CuNCs)修饰的还原氧化石墨烯(CuNCs/RGO)纳米复合材料,其中CuNCs通过与GSH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之间的配体交换作用附着在石墨烯表面。我们对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紫外、红外、质谱以及透射电镜等表征,同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uNCs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Cu3R2簇结构(R=C10H16O6N3S)能量最低,推测是CuNCs的主要组成结构。由于CuNCs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之间存在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致使CuNCs/RGO纳米复合材料的荧光很弱。发现该纳米复合材料在肝素(Heparin,Hep)的作用下,波长为595 nm处的荧光会明显增强。基于此我们构建了CuNCs/RGO纳米复合材料荧光传感平台来灵敏检测人血清中的Hep,并对复合材料荧光猝灭的机理以及Hep的传感机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在含有2%人血清样品的缓冲溶液中Hep的检测限可以达到26 nM;线性范围在0.1-10μM之间,加标回收率结果满意,在96.6%104.7%之间。以上结果说明我们制备的CuNCs/RGO纳米复合材料能够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Hep的灵敏检测。第六章基于血浆三维荧光光谱对结肠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分析研究结肠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CRC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以及对该病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导致CRC筛查率在一般人群中仍然较低。因此,急需发展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来进行CRC的早期诊断。恶性组织上相关的生物分子如嘌呤核苷酸和卟啉等会在紫外可见区域产生一个宽的荧光发射光谱范围。本章提出了一种基于Tchebichef图像矩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TiM-PLS-DA)方法,可以从三类血浆样本(CRC患者样本、腺瘤患者样本和健康受试者样本)的三维荧光光谱中进行快速诊断。建立的分类模型对CRC癌症样本预测的准确率达到了84%。我们采用Venetian blinds交互检验方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交叉验证集和测试集的分类误差率均低于0.16,CRC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95和0.88。另外,我们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对模型诊断能力进行的进一步的检验,CRC样本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达到0.94。和已有方法相比,血浆荧光光谱结合TiM-PLS-DA方法对CRC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将为临床癌症诊断分析提供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法。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李达[5](2020)在《α-淀粉酶活性检测及其在应激反应评测中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杜丽娟[6](2018)在《精子形态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饮食等习惯的改变,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不孕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统计,15%的夫妻在1年内无法怀孕并就医,不孕症的夫妇中约有50%男性有精子形态不正常的问题。精子形态是精子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畸形精子会影响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的潜能,并带来不良妊娠结局,已经成为影响男性生殖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从1980年开始到2010年为止,世界卫生组织(WHO)前后共推出了五版《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其中精子正常形态比率的诊断标准一直在改变。第五版中提出的4%这一正常精子形态临界值,规定只要是正常精子形态低于4%,就可以诊断为畸形精子症。判定标准从第四版的15%降到了 4%,新修订的这一改变让很多的男科医生及检验室的技师一时间难以适应,这也给备孕的夫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第5版手册中精子正常形态率降低幅度如此大,是否会使受精率下降,如果只依靠精子的形态学这一独立指标,能否对最终的妊娠结局造成影响还存在着争议。更重要的是,第5版的《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中没有中国男性的数据统计和资料。那么第5版精子形态学的修订,对中国这一人口众多国家的男性是否同样适用,引起很多专家的探讨。经过体外培养至囊胚期胚胎再进行移植,筛选发育潜力好的胚胎,是否可以降低畸精子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无定论。患者在进行助孕过程中,除了在本次治疗中能够顺利进行新鲜周期移植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因为各类原因不适合移植,需要把胚胎进行冷冻保存,再行冻融胚胎复苏移植。为更好的研究精子形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我们将分两部分来进行探讨,第一部分为精子形态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第二部分为精子形态对复苏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依据,合理选择受精方式,为患者减少不必要支出。第一部分:精子形态对接受辅助技术患者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目的1.本研究按照第5版《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标准来探讨精子形态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包括正常形态及畸精子症患者采用不同受精方式后对新鲜周期移植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流产率等,以及胚胎移植和囊胚移植后妊娠结局的比较;2.探讨精子形态是否对常规的辅助生殖技术有预测作用和评估价值,是否可将其作为受精方式选择的依据,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及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生殖中心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患者,符合入选条件者共1277个周期。所有接受试管婴儿助孕的男性患者需禁欲3~7天,手淫法取精,精液需完整取入无菌取精杯内,在37度水浴箱中放置半小时,液化后进行基本精液分析,使用原液涂片,采用Diff-Quik快速染色法染色,在显微镜下查看染色后的精子涂片,需要不间断计数不少于200个精子,计数所有正常的和异常的精子缺陷。依据第5版《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的标准及操作程序,阅片采用人工计数的方法。依据4%做为正常精子形态临界值,<4%即诊断为畸精子症。.按助孕患者采取不同的受精方式(IVF或ICSI)分为四组:IVF正常组(采取体外受精并且正常精子形态≥4%)、IVF畸形组(采取体外受精但正常精子形态<4%)、ICSI正常组(采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为受精方式且正常精子形态≥4%)、ICSI畸形组(采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为受精方式但正常精子形态<4%)。比较这四组间的基本资料、平均获卵数、2PN(两原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等。并比较四组间新鲜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及移植囊胚的血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等妊娠结局。研究结果(1)四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优质胚胎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是2PN受精率和2PN卵裂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ICSI组的2PN受精率显着高于IVF组(P<0.05),精子形态正常组的2PN卵裂率显着高于精子形态畸形组(P<0.05)。(2)四组患者的血HCG阳性率,男女婴分娩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畸形精子组患者的血HCG阳性率高于精子形态正常组患者(P<0.05),并且畸形精子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也高于精子形态正常组的患者(P<0.05)。(3)畸形精子组患者的女婴分娩率高于精子形态正常组患者。但是四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分娩率以及平均分娩孕周以及移植胚胎和移植囊胚的妊娠结局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畸形精子症患者与精子正常形态者相比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时不受精的风险更高,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可以提高畸形精子症患者的正常受精率。依据精子的形态来预测妊娠的结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畸精子症患者培养至囊胚筛选发育潜能好的胚胎,但是并不能显着改善妊娠结局。第二部分:精子形态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冷冻复苏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目的比较畸形精子症与正常形态精子患者在冷冻胚胎复苏移植周期中,卵裂期胚胎移植与复苏囊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妊娠结局指标,探讨精子形态在复苏周期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于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生殖中心行冷冻胚胎复苏移植者共318个周期,为减少女方因素的影响,纳入标准选择女方均为原发不孕,并且冷冻胚胎复苏周期中未使用过促排卵药物,均为自然周期者,依据新鲜周期的不同受精方式按第5版《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共分四组:IVF正常组(新鲜周期采取体外受精并且正常精子形态≥4%)、IVF畸形组(新鲜周期采取体外受精但正常精子形态<4%)、ICSI正常组(新鲜周期采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为受精方式并且正常精子形态≥4%)、ICSI畸形组(新鲜周期采取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为受精方式但正常精子形态<4%)。比较这四组间的基本资料、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分娩率等妊娠结局。并将每组按冷冻胚胎的不同属性分为冻融胚胎解冻周期和冻融囊胚解冻周期,比较四组间复苏移植卵裂期胚胎和复苏囊胚的血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等妊娠结局。研究结果(1)四组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分娩率及平均分娩孕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IVF精子形态正常组和ICSI精子畸形组的患者,复苏囊胚移植组的血HCG阳性率和临床妊娠率显着高于复苏胚胎移植组(P<0.05)。(2)IVF精子形态正常组复苏囊胚移植的多胎妊娠率显着低于复苏胚胎移植(P<0.05)。结论畸精子症患者通过实施IVF及ICSI所得的优质胚胎或囊胚经过冷冻后复苏移植与正常精子形态者相比其妊娠结局无显着差异。在复苏周期中,畸精子症患者采取ICSI后将胚胎培养至囊胚可以筛选移植发育潜能好的胚胎可改善其妊娠结局。
石海山[7](2015)在《乳腺下和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近来年,硅胶假体隆乳术已成为最常见的美容外科手术之一,而假体置入层次的选择是隆乳术的关键。胸大肌下和乳腺下平面是最常用和使用最广泛的假体置入层次,然而关于两个平面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的相互比较的相关研究,国内仍少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和分析乳腺下和胸大肌下隆乳术后患者的恢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满意度的情况。方法:144例初次接受硅胶假体隆乳术的女性患者,根据假体置入层次的不同,分为乳腺下平面组(A组)和胸大肌下平面组(B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A组(39例)和B组(105例),A组患者的BMI和乳腺腺体厚度都要明显高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更小、术后镇痛时间和留置引流管的时间更短(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包膜挛缩、假体移位、感染和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患者术后乳头、乳晕麻木感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中76.47%的患者对隆乳术后的总体效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相对于B组的73.8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下和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相近,但乳腺下平面的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周钰娟[8](2012)在《金樱子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氧化应激(oxitative stress, OS)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DN防治研究的热点,其可以与炎症反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未阐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抗氧化反应元件(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antioxidant responsive element, Nrf2/ARE)信号通路是机体最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应激途径,Nrf2是内源性抗氧化应激的中枢调节者。核转录因子NF-κ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是调控炎症基因表达的枢纽,与Nrf2存在交互作用,共同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然而,有关Nrf2/ARE和NF-κB通路在DN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研究鲜有报道。金樱子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我们前期研究显示,金樱子生药可明显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紊乱,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抑制NF-κB、MCP-1和TNF-α蛋白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金樱子发挥上述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因此,基于Nrf2/ARE、NF-κB信号通路在抗氧化和炎症调节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为切入点,体外评估金樱子提取液抗氧化活性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金樱子提取液通过影响Nrf2/ARE、NF-κB信号通路激活改善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测定金樱子提取液抗氧化活性;40只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按65mg/kg左下腹腔内一次性注射STZ制作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即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和金樱子治疗组(DN+RLM组)。同时,另取20只同龄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和金樱子对照组(NC+RLM组)。DN+RLM组和NC+RLM组每只大鼠按5g/kg/d金樱子提取液灌胃服药,DN组和NC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定期测定大鼠体重、血糖、胰岛素、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尿量;实验结束时,收集血液测定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糖化血红蛋白(GHb)、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以及炎症因子IL-6、IL-1β、MCP-1浓度;计算肾脏指数(肾/体重),测定肾组织ROS和MDA含量、T-AOC和SOD活性以及肾组织IL-6、IL-1p、MCP-1浓度;HE染色、PAS染色及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定量real-time PCR (qRT-PCR)检测各组肾组织Nrf2及其下游信号分子HO-1、y-GCS, 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及IL-6、IL-1p、MCP-1表达情况。[结果]1.金樱子提取液呈剂量依赖性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02-),可抑制大鼠离体肝、肾组织中MDA的生成以及过氧化氢(H20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2.糖尿病肾病大鼠经金樱子提取液治疗后,大鼠血糖、血脂紊乱和肾功能损害明显得以改善;金樱子提取液可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液和肾组织中IL-6、IL-1p和MCP-1的浓度以及ROS和MDA水平,增强SOD和T-AOC的活性,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3.形态学观察显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明显,基底膜明显增厚或厚薄不均,系膜基质增多,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内皮细胞肿胀、变性,PAS红染区扩大;而金樱子提取液治疗后,肾组织上述病变明显改善,基质积聚、沉积减轻和系膜细胞数明显减少,但尚未恢复至正常状态。4.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DN组大鼠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并伴随有Nrf2下游靶分子HO-1和γ-GCS蛋白表达下调,DN大鼠经金樱子提取液治疗后,大鼠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且伴有Nrf2下游靶分子HO-1和γ-GCS蛋白表达上调;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rf2蛋白表达时也得到了与Western blot检测相似的结果;qRT-PCR检测发现,金樱子提取液可明显上调DN大鼠肾组织HO-1、y-GCS mRNA表达。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DN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并伴有IKKβ蛋白表达上调和IκBα蛋白表达下调,DN大鼠经金樱子提取液治疗后,大鼠肾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伴有IKKβ蛋白表达下调和IκBα蛋白表达上调;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时也得到了与Western blot检测相似的结果;qRT-PCR检测发现,金樱子提取液可明显下调DN大鼠肾组织IL-6、IL-1β、MCP-1mRNA表达,这与蛋白水平检测血液和肾脏组织IL-6、IL-1β、MCP-1表达的结果相一致。[结论]1.糖尿病肾病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可共同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在此过程中,Nrf2/ARE通路和NF-κB通路扮演了重要角色。2.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具有明显的降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炎作用。3.金樱子提取液可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上调抗氧化酶基因HO-1和γ-GCS表达,改善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反应,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4.金樱子提取液可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下调IL-6、IL-1β和MCP-1基因表达,减轻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许美芳[9](2004)在《注射悬浮液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文中指出1 临床资料据我院门诊注射室统计,悬浮液注射者90%为性病患者。本组600人次患者来源于本院门诊2003年的皮肤性病科病人,其中男310人次,女290人次;年龄18-72岁,其中首次注射250人次,二次以上注射350人次。2 心理特点2.1 希望尽快就医,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尊重和帮助。2.2 初诊病人由于医院环境及就诊手续十分陌生,表现为紧张和焦虑,但又害怕多问,怕遇见熟人。2.3复诊病人可因病程长,疗效不明显,往往表现得忧心忡忡,甚至悲观失望。2.4青年患者往往过高估计自已,也有时会过低估计自已
严诗丝[10](2020)在《从TGF-β1切入研究中医药多途径介入肾虚肝郁血瘀型再次IVF-ET长方案患者免疫耐受的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叉头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or winged helix transcription,FOXP3)细胞免疫调节机制;观察中医药多途径介入肾虚肝郁血瘀型再次IVF-ET长方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GF-β1、Treg及FOXP3表达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TGF-β1、Treg、FOXP3表达水平变化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究中医药多途径干预调控再次IVF-ET长方案患者的免疫耐受机制,给中医药临床助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1.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2016年09月至2018年0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长方案失败后拟再次行IVF-ET长方案肾虚肝郁血瘀型患者20例,分为治疗组和自然等待组,每组各10例。治疗组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妇科予中药口服、穴位贴压、直肠导法治疗3个月;同期纳入的自然等待组于长方案失败后自然等待3个月。治疗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的黄体中期,即LH峰后6~7天[d(LH+6)],P≥5ng/ml,Gn RH-a启动前抽取空腹静脉血5ml;自然等待组在IVF-ET失败后和自然等待3个月后于相同时间点抽取空腹静脉血5ml。2.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TGF-β1、FOXP3蛋白表达量;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外周血TGF-β1m RNA、FOXP3m RNA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reg细胞表达量,在Excel中将检测的数据资料录入整理后,对录入的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采用空白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再次IVF-ET前后妊娠结局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情况、患者自身前后及两组之间的外周血TGF-β1、FOXP3及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他们表达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中医药多途径介入以补肾益精、疏肝活血法干预再次IVF-ET患者调节免疫耐受及助孕的作用机制。【结果】1. 自然妊娠率:两组各10例IVF-ET失败拟再次行IVF-ET长方案患者,治疗组干预期间自然妊娠3例,自然等待组等待后IVF-ET治疗前自然妊娠0例。治疗组自然妊娠率高于自然等待组(P<0.05)。2. 再次IVF-ET妊娠结局:治疗组7例行再次IVF-ET长方案治疗,其中3例IVF-ET着床成功;自然等待组10例行再次IVF-ET长方案治疗,2例IVF-ET着床成功,其中包含1例生化妊娠。治疗组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等待组(P<0.05)。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治疗组患者多途径干预后肾虚肝郁血瘀型中医证候积分值明显较干预前降低(P<0.05);自然等待组患者未行中医药干预等待前后肾虚肝郁血瘀型证候积分值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干预/等待三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着高于自然等待组(P<0.05)。4. TGF-β1:治疗组中医药多途径干预后TGF-β1蛋白、TGF-β1m 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自然等待组未行中医药干预等待前后TGF-β1蛋白、TGF-β1m 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干预/等待三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干预后TGF-β1m RNA表达水平高于自然等待组等待后水平(P<0.05)。5. FOXP3:治疗组中医药多途径干预前后比较,FOXP3蛋白、FOXP3m RNA表达水平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自然等待组未行中医药干预等待前后FOXP3蛋白、FOXP3m RNA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等待三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OXP3m RNA表达水平治疗组高于自然等待组(P<0.05)。6. Treg:治疗组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干预三个月后Treg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自然等待组等待前后Treg细胞表达水平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干预/等待三个月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干预后Treg表达高于自然等待组等待后表达水平(P<0.05)。7. TGF-β1与Treg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49,P=0.042),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与FOXP3值(r=-0.363,P=0.021)、Treg值(r=-0.334,P=0.035)前后变化呈负相关性。8.3例自然妊娠患者的外周血TGF-β1、FOXP3、Treg表达在中医药多途径干预后均升高;TGF-β1、FOXP3及Treg在干预/等待前后表达水平趋势升高在5例IVF-ET着床成功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80.0%、80.0%、100%,在8例妊娠患者中分别是87.5%、87.5%、100%。TGF-β1与Treg的变化趋势与妊娠结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多途径干预肾虚肝郁血瘀型IVF-ET长方案失败患者可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及肾虚肝郁血瘀型中医临床症状;初步得出其机制可能是:以补肾益精、疏肝活血法的中医药多途径治疗,可上调IVF-ET长方案移植失败患者外周血TGF-β1的表达水平,诱导Treg细胞的“核转录因子、重要调控基因”FOXP3的表达,促使初始性CD4+T细胞分化成Treg细胞,使母胎界面局部Treg细胞表达量得以扩增,介导母胎免疫耐受,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保护半同种异体移植物免受母体免疫的攻击而顺利植入,从而帮助着床。
二、注射悬浮液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射悬浮液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肠舒汤保留灌肠对于回肠造口术后旷置性结肠炎作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退出标准 |
2.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 |
3.1 结肠镜检查粘膜的改变 |
3.2 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的变化 |
3.3 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
3.4 组织病理学评估 |
3.5 疼痛缓解情况 |
3.6 炎性指标的变化(白细胞、PCT) |
4.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两组患者结肠镜检查粘膜的改变 |
3.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的变化 |
4.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
5.组织病理学评估 |
6.疼痛缓解情况 |
7.炎性指标的变化(白细胞、PCT) |
7.1 白细胞 |
7.2 PCT |
讨论 |
1.旷置性结肠炎的病因 |
1.1 旷置结肠的粘膜屏障受损 |
1.2 旷置结肠营养的缺乏 |
1.3 机械性刺激 |
2.旷置性结肠炎的中医、中药灌肠治疗 |
3.肠舒汤组方的药理学及配伍分析 |
4.临床研究结果分析及效果评价 |
4.1 肠舒汤对结肠粘膜改变的影响 |
4.2 肠舒汤对改良Mayo评分的影响 |
4.3 肠舒汤对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
4.4 肠舒汤对镇痛效果的影响 |
4.5 肠舒汤对炎性指标的影响 |
5.研究的创新之处 |
6.研究的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旷置性结肠炎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其镇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研究 |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 |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
2.1 中医病因病机 |
2.2 中医治法方药 |
2.3 中医其他疗法 |
2.4 综合疗法 |
3 三痹汤的理论渊源及研究进展 |
3.1 三痹汤来源 |
3.2 三痹汤的组成及药理作用 |
3.3 三痹汤在骨科中的研究进展 |
4 TRPV1通道研究进展 |
4.1 TRPV1概述 |
4.2 TRPV1的分布 |
4.3 TRPV1与疼痛 |
4.4 TRPV1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 |
5 总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对照组治疗 |
2.3 中药组治疗 |
2.4 治疗组治疗 |
2.5 评价节点选择 |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指标 |
3.1 观察指标 |
3.2 疗效指标 |
3.3 不良反应情况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观察性结果分析 |
5.3 疗效性结果分析 |
6 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
7 讨论 |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靶点搜集 |
1.2 三痹汤中药成分及靶点搜集 |
1.3 共有靶点筛选及Venn图绘制 |
1.4 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
1.5 共有靶点PPI网络构建及柱状图绘制 |
1.6 共有靶点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三痹汤活性成分筛选与相应靶点信息 |
2.2 三痹汤药物与疾病靶点预测 |
2.3 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
2.4 药物疾病共有靶点PPI网络构建及柱状图分析 |
2.5 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
1 三痹汤水提液的制备 |
1.1 实验材料 |
1.2 三痹汤水提液制备 |
2 三痹汤水提液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3 三痹汤水煎剂(SBDW)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小鼠DRG神经元TRPV1表达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4 三痹汤水提液(SBDW)对神经病理痛模型小鼠DRG神经元TRPV1活性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部分 分析讨论 |
1 研究结果分析 |
2 谢林教授从络病学说治疗LDH经验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论治 |
2.3 方药详解 |
2.4 病案举隅 |
2.5 总结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附录 |
附录1 VAS评分量表 |
附录2 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 |
附录3 ODI评分 |
附录4 三痹汤活性成分筛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一、文章发表 |
二、课题研究 |
致谢 |
(4)一些重要生物分子的定量及疾病诊断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重要生物分子 |
1.1.1 生物硫醇 |
1.1.2 神经递质 |
1.1.3 肝素 |
1.2 纳米材料在重要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
1.2.1 金属纳米簇 |
1.2.2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 |
1.3 化学计量学在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 |
1.3.1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
1.3.2 化学计量学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
1.3.3 化学计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1.4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和意义 |
1.4.1 小分子生物硫醇谷胱甘肽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
1.4.2 重要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研究 |
1.4.3 结肠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分析研究 |
1.5 本学位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谷胱甘肽自由基与药物白藜芦醇相互作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和仪器 |
2.2.2 GS·的产生 |
2.2.3 GS·的捕获 |
2.2.4 GSH与 ACR的反应 |
2.2.5 GSH与 RES的反应 |
2.2.6 细胞培养 |
2.2.7 荧光光谱测定 |
2.2.8 计算方法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GS·与ACR的反应 |
2.3.2 GS·与RES的反应 |
2.3.3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反应机理 |
2.3.4 细胞中GS-RES的检测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响应荧光探针同时定量分析癌细胞中的三种硫醇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和仪器 |
3.2.2 荧光测定过程 |
3.2.3 细胞培养及硫醇的测定 |
3.3 数据和方法 |
3.3.1 样品和数据 |
3.3.2 Tchebichef图像矩介绍 |
3.3.3 回归建模 |
3.3.4 模型性能评估 |
3.3.5 方法的性能评估 |
3.4 结果和讨论 |
3.4.1 探针与Cys/GSH/Hcy作用研究 |
3.4.2 Tchebichef矩值的计算 |
3.4.3 建立定量模型 |
3.4.4 定量模型及分析方法的性能 |
3.4.4.1 定量模型的性能 |
3.4.4.2 分析方法的性能 |
3.4.5 与N-PLS和 MCR-ALS比较 |
3.4.6 细胞中硫醇含量的检测 |
3.5 小结 |
第四章 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同时定量分析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4.2.4 神经递质的电化学测定 |
4.2.5 加标回收实验 |
4.3 数据和方法 |
4.3.1 样品和数据 |
4.3.2 Tchebichef曲线矩方法介绍 |
4.3.3 逐步回归建模 |
4.3.4 模型性能评估 |
4.3.5 方法的性能评估 |
4.4 结果和讨论 |
4.4.1 RGO修饰电极 |
4.4.2 神经递质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
4.4.3 Tchebichef矩值的计算 |
4.4.4 建立定量模型 |
4.4.5 定量模型及分析方法的性能 |
4.4.5.1 定量模型的性能 |
4.4.5.2 分析方法的性能 |
4.4.6 与PLS和 MCR-ALS比较 |
4.4.7 血清中四种神经递质含量的检测 |
4.5 小结 |
第五章 一锅法合成CuNCs/RGO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对人血清中肝素的灵敏检测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和仪器 |
5.2.2 材料的合成 |
5.2.3 荧光测定Hep |
5.2.4 CCK-8实验 |
5.2.5 电化学实验 |
5.2.6 DFT计算 |
5.3 结果和讨论 |
5.3.1 CuNCs/RGO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5.3.2 CuNCs/RGO纳米复合材料传感平台 |
5.3.2.1 传感平台的构建 |
5.3.2.2 机理研究 |
5.3.2.3 最佳实验条件探索 |
5.3.3 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
5.3.3.1 复合材料的稳定性研究 |
5.3.3.2 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
5.3.4 缓冲溶液中Hep的检测 |
5.3.5 实际样品的检测 |
5.4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血浆三维荧光光谱对结肠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分析研究 |
6.1 引言 |
6.2 数据和方法 |
6.2.1 样品和数据 |
6.2.2 方法 |
6.2.2.1 Tchebichef图像矩 |
6.2.2.2 PLS-DA |
6.2.2.3 TiM-PLS-DA |
6.2.2.4 计算环境 |
6.2.3 模型评价 |
6.3 结果和讨论 |
6.3.1 Tchebichef矩值的计算 |
6.3.2 PLS-DA模型的建立 |
6.3.3 TiM-PLS-DA模型分类结果 |
6.3.4 方法比较 |
6.4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7.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精子形态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精子形态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新鲜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和分组 |
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 |
3. 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2. 各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
3. 各组的妊娠结局相关指标比较 |
4. 各组卵裂期胚胎移植与囊胚移植妊娠结局相关指标比较 |
第二部分 精子形态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冷冻复苏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资料和分组 |
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 |
3. 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2. 各组妊娠结局的比较 |
3. 各组患者复苏胚胎移植与复苏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比较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乳腺下和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纳入及排除 |
2.3 分组 |
2.4 手术方法 |
2.5 术后随访 |
2.6 数据分析及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
3.2 并发症 |
3.3 满意度 |
第四章 讨论 |
4.1 乳房的美学 |
4.2 隆乳术式的选择 |
4.3 硅胶假体的选择 |
4.4 假体置入的层次 |
4.5 并发症 |
全文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假体隆乳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金樱子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简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 金樱子提取液体外抗氧化作用 |
1.1. 金樱子提取液清除-OH的作用 |
1.2. 金樱子提取液清除O_2~-的作用 |
1.3. 金樱子提取液对大鼠肝、肾组织自发性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1.4. 金樱子提取液对H_2O_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 |
2.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3.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体重的影响 |
4.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指数的影响 |
5.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尿量及肾功能的影响 |
5.1.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
5.2.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和尿量的影响 |
5.3.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 |
5.4.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血脂的影响 |
6. 形态学观察 |
6.1. HE染色 |
6.2. PAS染色(糖原染色) |
6.3. 透射电镜观察 |
7.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ROS、MDA、T-AOC及SOD的影响 |
7.1.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ROS、MDA、T-AOC及SOD的影响 |
7.2.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匀浆中ROS、MDA、T-AOC及SOD的影响 |
8.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和肾组织IL-6、IL-1β及MCP-1蛋白表达的影响 |
8.1.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IL-6、IL-1β及MCP-1水平的影响 |
8.2.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IL-6、IL-1β及MCP-1的影响 |
9.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Nrf2/ARE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9.1.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 |
9.2. 金樱子提取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部分炎症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9)注射悬浮液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心理特点 |
3心理护理 |
3.1关怀体贴、热情帮助。 |
3.2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满足。 |
3.3暗示疗法和放松疗法。 |
3.4音乐疗法。 |
(10)从TGF-β1切入研究中医药多途径介入肾虚肝郁血瘀型再次IVF-ET长方案患者免疫耐受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TGF-β1-FOXP3-Treg维持妊娠的免疫调控机制 |
1.1 Treg介导母胎免疫耐受,维系妊娠 |
1.2 FOXP3为Treg细胞的核转录因子及重要调控基因 |
1.3 TGF-β1 诱导CD4+T分化为Treg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1.4 TGF-β1-FOXP3-Treg在母胎界面的作用机制 |
2 IVF-ET与 TGF-β1-FOXP3-Treg的关系 |
3 中医药对母胎界面TGF-β1、FOXP3、Treg表达的影响 |
4 中医药多途径治疗再次IVF-ET失败的前期研究基础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研究流程图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5 试验材料 |
1.6 试验检测方法 |
2 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控制 |
3 伦理审批及临床注册 |
4 统计分析 |
5 研究结果 |
5.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
5.2 两组患者干预/等待三月后自然妊娠及妊娠结局比较 |
5.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情况比较 |
5.4 两组患者外周血TGF-β1表达水平比较 |
5.5 两组患者外周血FOXP3表达水平比较 |
5.6 两组患者外周血Treg表达水平比较 |
5.7 TGF-β1与FOXP3、Treg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5.8 证候积分与TGF-β1、FOXP3、Treg表达水平变化相关性分析 |
5.9 妊娠结局与TGF-β1、FOXP3、Treg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的关系 |
6 讨论 |
6.1 导师对再次IVF-ET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
6.2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IVF-ET方案的机制分析 |
6.3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肾虚肝郁血瘀型再次IVF-ET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
6.4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肾虚肝郁血瘀型再次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
6.5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肾虚肝郁血瘀型再次IVF-ET患者外周血TGF-β1 表达水平的影响 |
6.6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肾虚肝郁血瘀型再次IVF-ET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水平的影响 |
6.7 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对肾虚肝郁血瘀型再次IVF-ET患者外周血FOXP3 表达水平的影响 |
6.8 基于TGF-β1-FOXP3-Treg免疫调控机制探讨中医药多途径介入再次IVF-ET患者的助孕机制 |
7 结论 |
不足及展望 |
特色及创新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调节性T细胞在母胎界面的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注射悬浮液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肠舒汤保留灌肠对于回肠造口术后旷置性结肠炎作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薛峰. 青岛大学, 2021
- [2]基于层压法的隐形正畸用膜片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李鹏飞.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3]三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其镇痛机制研究[D]. 王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一些重要生物分子的定量及疾病诊断新方法研究[D]. 殷博. 兰州大学, 2020(01)
- [5]α-淀粉酶活性检测及其在应激反应评测中应用研究[D]. 李达. 东南大学, 2020
- [6]精子形态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D]. 杜丽娟. 山东大学, 2018(02)
- [7]乳腺下和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分析[D]. 石海山. 第三军医大学, 2015(02)
- [8]金樱子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机制研究[D]. 周钰娟. 中南大学, 2012(12)
- [9]注射悬浮液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J]. 许美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S1)
- [10]从TGF-β1切入研究中医药多途径介入肾虚肝郁血瘀型再次IVF-ET长方案患者免疫耐受的机制[D]. 严诗丝.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