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1年关键词索引(第9卷第1~4期)(论文文献综述)
梁冠华[1](2021)在《国家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修辞策略》文中提出在国家话语体系内,探索行为体如何用语言来建构国家身份的相关热度正日渐升温。此外,国家身份的建构问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人文学科研究日益呈现出注重交叉与应用研究的大趋势下,国内外学界特别是国内学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表现出以理论联系实际来解读社会现象及参与社会管理的巨大热情。尤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情势,对国家身份建构的相关研究不仅仅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话语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对其研究亦愈发呈现出增长之势。目前,从整体来看,国家身份的话语研究内容广泛、成果丰硕,主要涵盖了在已有理论框架内对身份进行整体述评以及对其建构过程的分析。具体可细分为功能类、策略类和关系类。所用理论视角主要在批评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框架内展开,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同时,现有研究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思路受限,惯用一种理论阐释问题而较少涉及跨学科性的交叉研究;也有研究方式尚待破执,传统的定性研究无法完全满足科研需要,适当运用各种语料库处理方法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度。针对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论文选取国家话语范畴内的国家领导人话语,具体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外交演讲话语为研究对象,一则尝试结合语料库研究方式解析语篇所构建的中国多重国家身份;二则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拓展思维域度,以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的新修辞学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并辅以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构筑了国家身份建构及其话语修辞策略的语篇分析范式。国家话语的国家身份相关研究视角广阔,论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在宏观分析模块,具体依托的是伯克戏剧主义修辞的动机理论和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语料库研究、定性研究以及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式,从整体上回答中国国家身份“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研究发现,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演讲语篇具体构建了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大国和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大国四种国家身份。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语篇建构国家身份的根本动机一方面在于维护中国自身的发展利益、安全和主权利益以及文化利益等,另一方面亦兼具世界情怀,着力兼顾全球以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外,语篇建构国家身份的直接动机是使国际社会各方在达成价值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上,以行动共同体为驱动力,切实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付诸于行动。在微观分析模块,具体依托戏剧主义修辞的同一理论和抽象理论,详细回答中国国家身份“怎么样”的问题。换言之,在结构安排上,论文顺次从内容同一、形式同一和辞格同一这三个层面探究国家身份建构的内部话语机制,即修辞策略。研究发现,中国国家身份建构的内容同一策略分别包含了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无意识同一三种实现路径。相应地,与内容同一相辅相成的形式同一策略则从规约形式、重复形式和递进形式三个方面展开。此外,在辞格同一策略内,我们发现了语篇建构国家身份的三大主体隐喻辞格,即建筑隐喻、拟人隐喻和旅程隐喻。在国际关系领域,国家身份的建构从来不是自说自话的“一言堂”,而是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共同建构的结果。其中,内在结构可视为身份的“自我”构建,相应地,外在结构即为身份的“他者”构建。因此,论文虽以西方修辞学为基石探究中国国家领导人由内在自建国家身份的话语策略机制,但并未忽略外在的他建效果。根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中国国家形象同论文所探讨的中国国家身份“是什么”的结论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充分说明中国国家身份的自建效果已经得到了他者的广泛认同,同时,也为该研究提供了合法性的现实理据。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在理论上,将西方修辞学与国际政治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建立一种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新颖分析模式,有利于丰富政治话语研究的学术资源;(2)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混合研究范式,突破了以往以一种模式进行研究的单一方法,有助于改变人们对话语研究过于主观的诘难,为政治话语的阐释增加具体的实证支撑,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3)在研究视角上,将研究的焦点从传统侧重对受众的单向劝说转为开展与受众的双向认同。在语篇的分析中,我们着重讨论的是演讲者在与受众的互动中是如何合理调度相关的修辞资源来实现国家身份的有效建构;(4)在研究价值上,面对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新局面,我们突破性地选用中国国家主席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的外交演讲,使本项课题研究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现实意义。这既有助于增强内部的民族凝聚力,又有助于增益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推进国际话语新秩序的建构。
贾旭东[2](2020)在《《孔子诗论》综合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对上博简一《孔子诗论》的整理性研究。论文主要分爲五部分:第一章是对《孔子诗论》形制、编联问题的研究,本章主要对简文的留白简、编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第二、第三章是对《孔子诗论》字词的考释,本章几乎对简文的每一个关键字词都进行了详细的考释,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由於内容较多分为两章;第四章是对《孔子诗论》诗篇的认定及诗义的阐释,本章首先分析、统计出简文所涉诗篇名的数量,然後按顺序对每一首诗的诗义及内涵进行了较为详细、准确的阐释;第五章是对《孔子诗论》论诗形式及诗学思想的研究,本章着重分析了简文所蕴含的以“情”论诗、“以礼节情”等诗学思想。附录部分是论着提要及索引。《孔子诗论》相关的研究论文及着作共有五百多种,要全面搜集、了解这些论着作很不容易,为此,本文根据内容将其分为四大类,我们为每一类论着撰写了一个简短的提要,提要包括论着名称、作者、期刊名称、论文的主要观点及学术价值等内容,并附有作者、论着名索引及关键词索引。提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简要介绍这些论着的内容,方便读者参考和检索。
林枫[3](2015)在《面向言语治疗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言语治疗希望使患者恢复高效且稳定的交流能力,因而需要探索常人适应性存储和快速提取语义信息的机制。在实施言语治疗前,还有着选取和编排语料的现实需求。从这两个基本需求出发,本研究旨在为言语治疗建立语言学视角的词汇语义分析方案。主要目标是建立一种汉语词汇语义特征质性分类方法和量化分析体系,并且探索常人词汇语义系统的网络模式,从结构上解释其适应性存储和快速提取语义信息的功能特性。通过文献整理和理论综述,本文对经验性语义特征数据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在此基础上,从语义语法学、词汇语义学、生态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网络科学等多个方面,为词汇语义表征复杂网络研究进行理据论证。本研究还回顾了现有的语义特征质性分类方案和量化分析指标。以此为参考,设计了面向言语治疗的汉语语义特征质性分类方案,并且提供了理据论证和病例验证。同时,本研究还设计了经验性汉语义征数据集的构建方案,建立了汉语名物义征简单集。通过为汉语析义元语言和汉语名物义征简单集计算量化指标、建立网络模型和分析网络参数,本研究探索了义征分析的认知规律,并且分析了义征网络的异质性、小世界性、点度相配性和模块性,由此对义征网络的效率性和稳健性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上述工作,本研究为服务于言语认知治疗的义征库提供了历史发展梳理、基础理论论证、操作方案设计、初步数据采集、分析方法例示和应用价值前瞻。基于认知语义复杂网络模型的言语治疗应用型汉语词汇语义表征分析方案是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它包含原始数据采集→义征分型标注→量化指标计算→网络参数估算四个要件,用于构建和扩增带有定性和定量指标的义征数据集,指导言语治疗。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把网络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手段引入词汇语义研究中,并且为汉语词汇语义特征研究提供了质性分类方法和量化分析指标。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建构了汉语语义特征质性分类理论,开拓了词汇语义表征研究的医学新视野,为建立具有语言学理论自觉的言语认知干预模式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它设计的义征分型方案和量化分析模式,以及它建立的义征数据集,为语言学领域的语义分析研究提供了新型素材和方法,也为言语治疗专业的诊疗操作和认知科学领域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型工具和手段。
孙若锋[4](2007)在《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药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中间体)和粉针剂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居世界前列,并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质量信誉,产品遍及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进入2003年以后,企业经营业绩逐年下滑,部分生产车间开始轮岗生产,存货大量增加,企业的经营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本文研究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深入剖析华药集团的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如何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为企业再次腾飞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战略转型中的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本篇论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入手,深入剖析了华药集团内部环境和近五年的经营状况,客观分析了企业发展面临的政策与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环境,面临的国际、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辩证地论证了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指出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会及威胁,客观地从产业调整、资本经营、产品结构、品牌经营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华药集团未来发展的清晰走向,并就战略规划的实施提出了从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机构调整、实施资本运营、制定营销策略和提供技术、资金保障以及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八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为华药集团的下一步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而且也为国内同行业中各企业如何面对今后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理论及实践的有益参考和借鉴,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二、《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1年关键词索引(第9卷第1~4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1年关键词索引(第9卷第1~4期)(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修辞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源起 |
1.2 理论框架 |
1.3 研究问题和方法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创新之处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政治话语研究综述 |
2.1.1 政治话语的界定 |
2.1.2 政治话语研究述评 |
2.2 国家话语研究综述 |
2.2.1 国家话语相关概念 |
2.2.2 国家话语研究述评 |
2.3 身份研究综述 |
2.3.1 身份认知初探 |
2.3.2 身份的话语研究综述 |
2.4 国家身份研究综述 |
2.4.1 国家及国家身份认知初探 |
2.4.2 国家身份的话语研究综述 |
2.5 小结 |
第三章 戏剧主义修辞 |
3.1 引言 |
3.2 肯尼斯·伯克修辞思想研究概述 |
3.2.1 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传承与创新 |
3.2.2 肯尼斯·伯克修辞学理论研究成果 |
3.2.3 肯尼斯·伯克修辞理论对国家话语研究的意义 |
3.3 修辞动机 |
3.3.1 动机与行为 |
3.3.2 动机与否定 |
3.3.3 戏剧五位一体 |
3.4 辞屏 |
3.4.1 “辞屏”的概念 |
3.4.2 “辞屏”的特点 |
3.5 同一 |
3.5.1 同一与分离 |
3.5.2 同一与实质 |
3.5.3 同一的方式 |
3.6 国家话语、国家身份与修辞认同三元合一的研究合法性探析 |
3.7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多重国家身份的建构 |
4.1 引言 |
4.2 中国声音 |
4.3 中国身份 |
4.3.1 新兴大国 |
4.3.2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4.3.3 负责任大国 |
4.3.4 东方文明大国 |
4.4 国家身份建构动机 |
4.4.1 根本动机:利益共同体 |
4.4.2 直接动机:行动共同体 |
4.5 小结 |
第五章 国家身份建构的修辞策略之内容同一策略 |
5.1 引言 |
5.2 同情同一 |
5.2.1 以构建“家族质”实现身份认同 |
5.2.2 以构建“几何质”系紧合作纽带 |
5.2.3 以构建“方向质”付诸共同实践 |
5.3 对立同一 |
5.3.1 世界经济增长面临困境 |
5.3.2 地缘政治危机频现 |
5.3.3 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
5.4 无意识同一 |
5.4.1 第一人称复数“我们” |
5.4.2 表达美好人格的词语 |
5.5 小结 |
第六章 国家身份建构的修辞策略之形式同—策略 |
6.1 引言 |
6.2 规约形式同一:文体结构 |
6.2.1 绪言:称呼与问候语 |
6.2.2 关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叙述、分类和证明 |
6.2.3 基于共同利益的行动倡议叙述 |
6.2.4 关于中国形势、中国道路的叙述、分类和证明 |
6.2.5 中国方案、中国举措叙述 |
6.2.6 结尾:致谢与祝福语 |
6.3 重复形式同一:叙事 |
6.3.1 叙事对主题的导引 |
6.3.2 叙事构筑情感认同 |
6.4 递进形式同一:修辞推论 |
6.4.1 完整修辞推论 |
6.4.2 省略大前提的修辞推论 |
6.4.3 省略小前提的修辞推论 |
6.4.4 省略结论的修辞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国家身份建构的修辞策略之辞格策略 |
7.1 引言 |
7.2 建筑类隐喻 |
7.2.1 建筑隐喻描述 |
7.2.2 建筑隐喻说明 |
7.3 拟人类隐喻 |
7.3.1 拟人隐喻描述 |
7.3.2 拟人隐喻说明 |
7.4 旅程类隐喻 |
7.4.1 旅程隐喻描述 |
7.4.2 旅程隐喻说明 |
7.5 其他隐喻 |
7.5.1 疾病类隐喻 |
7.5.2 文化类隐喻 |
7.6 小结 |
第八章 结语 |
8.1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及研究发现 |
8.1.1 主要观点:话语、互动、同一三位一体 |
8.1.2 研究发现:回答中国国家身份建构“三问” |
8.2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孔子诗论》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绪论 |
一、上博简《孔子诗论》概述 |
二、《孔子诗论》研究综述 |
(一)竹简的形制与编连问题 |
(二)文本考释 |
(三)诗篇认定与诗义阐释 |
(四)诗学思想研究 |
第一章 《孔子诗论》形制、编联问题研究 |
一、《孔子诗论》形制问题研究 |
(一)《孔子诗论》的形制问题 |
(二)《孔子诗论》竹简现状分析 |
二、《孔子诗论》“留白”问题研究 |
(一)1号简的处位 |
(二)留白简与竹简的编联原则 |
(三)留白简的“留白”原因讨论 |
三、《孔子诗论》的编联与缀合 |
(一)各家编联意见汇总 |
(二)本文编联方案 |
(三)本文分章及释文 |
第二章 《孔子诗论》文本考释(上) |
一、关雎组 |
二、葛覃组 |
三、木瓜组 |
四、柏舟组 |
五、东方未明组 |
六、墙有茨组 |
第三章 《孔子诗论》文本考释(下) |
七、十月组 |
八、宛丘组 |
九、皇矣组 |
十、总论组 |
第四章 《孔子诗论》诗篇认定及诗义阐释 |
一、《孔子诗论》篇名的认定 |
(一)原本未释或误释的诗篇名 |
(二)归属有分歧的诗篇名 |
(三)简文所涉诗篇名汇总 |
二、《孔子诗论》诗义阐释 |
(一)《国风》类 |
(二)《小雅》类 |
(三)《大雅》类 |
(四)《周颂》类 |
第五章 《孔子诗论》论诗特点及诗学思想研究 |
一、《孔子诗论》的论诗形式和特点 |
(一)《孔子诗论》的论诗形式 |
(二)《孔子诗论》的论诗特点 |
二、《孔子诗论》诗学思想研究 |
(一)简文以“情”、“性”论诗 |
(二)简文“以礼节情”的论诗思想 |
(三)简文“情”与“志”的关系论述 |
附录一 《孔子诗论》论着提要 |
凡例 |
一、编联、形制类 |
(一)编联类 |
(二)形制类 |
二、字词考释类 |
三、文本思想类 |
(一)诗篇认定、诗义阐释类 |
(二)诗学研究类 |
四、其他类 |
(一)简文作者类 |
(二)综述类 |
附录二 论着提要索引 |
一、作者、论着名索引 |
二、关键词索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3)面向言语治疗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体例 |
导论 |
一、学术背景和选题价值 |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内容和语料来源 |
四、技术路线和主要结论 |
五、创新之处和价值所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
第一节 词汇语义特征分析:言语治疗手段和语言学方法 |
第二节 词汇语义特征数据:研究进路和发展历程 |
第三节 词汇语义表征研究:基于义征分析的语义网络模型 |
第二章 认识论基础:语义网络的效率性和稳健性 |
第一节 假说的提出:从效率性和稳健性考察语义系统 |
第二节 语义语法学:语义特征的基础性 |
第三节 语义表征理论:经验性义征分析的重要性 |
第四节 生态心理学:从可供性和具身认知解读语义表征 |
第五节 认知科学:语义特征的定性定量分析依据 |
第六节 网络科学:网络观和网络思维的语义表征研究价值 |
第三章 方法论依据:语义特征的定性、定量和关系分析 |
第一节 语义特征的质性分类:方案评介和版本汉化 |
第二节 语义特征的量化指标:算法界定和意义辨析 |
第三节 语义特征的网络参数:建模技术和分析体系 |
第四章 内省数据分析:基于析义元语言的词汇语义表征 |
第一节 原始数据整理:汉语析义元语言数据概览 |
第二节 义征分型标注:汉语语义词类标注与统计 |
第三节 量化指标计算:义征内省分析的认知处理模式探索 |
第四节 网络参数估算:义征共元网络的宏观模式探析 |
第五节 结果讨论:内省数据的解读与应用 |
第五章 汉语词汇语义特征质性分类方案设计 |
第一节 底层语言学分类方案 |
第二节 表层临床衔接方案 |
第六章 经验数据分析:基于义征提名任务的词汇语义表征 |
第一节 原始数据采集:义征提名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义征分型标注:汉语康复分类法的应用与统计 |
第三节 量化指标计算:义征提名任务的认知处理模式探索 |
第四节 网络参数估算:征联网络的宏观模式探析 |
第五节 结果讨论:经验数据的解读与应用 |
第七章 词汇语义表征分析方案的临床应用实例 |
第一节 数据采集:失认症伴失用症患者一例 |
第二节 数据分析:从量化指标计算到网络参数估计 |
第三节 小结和展望 |
结语 |
附件一:概念指标简表 |
附件二:义征量化指标简表 |
附件三:义征网络参数简表 |
术语和关键词索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4)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华药集团现状分析 |
2.1 华药集团基本情况 |
2.1.1 华药集团概况 |
2.1.2 华药集团的历史与发展 |
2.1.3 华药集团目前的规模 |
2.2 华药集团产品简介及市场分析 |
2.2.1 华药集团雄厚的产能基础与庞大的产品群 |
2.2.2 华药集团主要产品的市场分析 |
2.3 华药集团近五年来的经营状况分析 |
2.3.1 华药集团近五年关键财务数据分析 |
2.3.2 华药集团近五年的经营状况分析 |
3、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与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国际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3.2.1 世界制药工业的现状 |
3.2.2 世界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 |
3.3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3.3.1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 |
3.3.2 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
3.4 华药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4.1 华药集团与对标企业的比较 |
3.4.2 华药集团经济指标与行业水平的比较 |
3.4.3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基本情况及市场占有率 |
4、华药集团战略环境的SWOT分析 |
4.1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 |
4.1.1 企业发展的优势 |
4.1.2 企业发展的劣势 |
4.2 企业机会与威胁分析 |
4.2.1 企业发展的机遇 |
4.2.2 企业发展的挑战 |
5、2008-2010年华药集团发展战略的确立 |
5.1 确立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
5.1.1 提高核心竞争力 |
5.1.2 优化产业竞争战略 |
5.2 企业2008-2010年的发展目标 |
5.2.1 总体目标 |
5.2.2 具体目标 |
5.3 发展战略的确立 |
5.3.1 产业结构发展战略 |
5.3.2 资本经营发展战略 |
5.3.3 产品结构发展战略 |
5.3.4 品牌经营发展战略 |
6、华药集团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体制、机制创新 |
6.1.1 体制创新 |
6.1.2 机制创新 |
6.2 组织结构调整 |
6.3 实施资本运营 |
6.4 制定营销策略 |
6.4.1 原料药市场开发策略 |
6.4.2 制剂市场开发策略 |
6.4.3 国际化经营策略 |
6.5 提供技术保障 |
6.5.1 完善技术研发体系 |
6.5.2 继续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 |
6.5.3 开展技术攻关 |
6.5.4 加快专利战略实施 |
6.6 资金保障措施 |
6.6.1 筹资方案 |
6.6.2 财务管理 |
6.7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
6.8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
7、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索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1年关键词索引(第9卷第1~4期)(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话语对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修辞策略[D]. 梁冠华.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2]《孔子诗论》综合研究[D]. 贾旭东. 吉林大学, 2020(08)
- [3]面向言语治疗的汉语词汇语义表征分析研究[D]. 林枫. 南京师范大学, 2015(12)
- [4]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孙若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