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心理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何莉[1](2021)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例数的提升,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也随之递增。糖尿病肾病治疗以血液透析为主,但血液透析治疗对患者肾功能、营养状况、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需加强治疗改善和干预。分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临床文献,总结出相关的干预措施。
康雄[2](2021)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1.调查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因素。2.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症状困扰、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对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定量分析模型中各影响因素对患者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路径及强弱,为医护人员实施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干预提供实证支持。方法:1.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西省两所三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327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透析患者症状困扰量表、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2.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资料,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差异,不符合正态性、方差齐性的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之间以及各影响因素与患者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深入挖掘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验证症状困扰、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对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作用路径及其作用效应,并用AMOS中的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技术检验该模型的中介效应。结果: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1.1在主观幸福感现状方面:主观幸福感水平总体得分为(71.02±17.42)分,维度均分为(3.95±0.97)分,6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健康的担心(3.35±1.24)分、精力(4.28±1.01)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2.61±0.95)分、愉快或忧郁的心境(4.94±1.31)分、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4.03±0.86)分、松弛与紧张(3.77±1.15)分。按照量表的相关评价标准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48分(较低水平)36人(占比11.01%)、49-72分(中等水平)124人(占比37.92%)、73-96分(较高水平)157人(占比48.01%)、97-120分(高水平)10人(占比3.06%)。1.2在社会支持现状方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4.62±8.58)分,维度均分为(3.46±0.86)分,其中主观支持总分为(19.04±4.82)分,客观支持总分为(9.63±2.94)分,社会支持利用度总分为(5.95±2.07)分,维度均分分别为(4.76±1.20)分、(3.21±0.98)分、(1.98±0.69)分。1.3在自我管理现状方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49.24±11.59)分,维度均分为(2.46±0.58)分,4个维度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情绪处理的总得分分别为(7.83±2.67)分、(18.59±4.50)分、(13.89±2.94)分、(8.93±2.94)分,均分分别为(1.96±0.67)分、(2.66±0.64)分、(2.78±0.59)分、(2.23±0.74)分。1.4在症状困扰现状方面: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总得分(20.50±14.76)分,维度均分(0.68±0.49)分。其中精神症状困扰得分(3.30±5.09)分,维度均分(0.66±1.02)分;躯体症状困扰得分(17.20±11.15)分,维度均分(0.69±0.45)分;症状有无得分(7.66±4.60)分,症状困扰程度得分(12.84±10.60)分。1.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职业、工作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状况、疾病了解情况、家庭人均收入、医保类型、兴趣爱好、生活方式自评、自理能力、睡眠状况、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照护负担及对生活满意度自评不同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生活状况满意度评价、问题解决、精神症状总分、自我感觉睡眠状况、社会支持利用度、伙伴关系、自理能力、执行自我护理、客观支持依次纳入回归方程,以上因素能够解释因变量73.80%的变异(F=103.08,P<0.001)。1.6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困扰与社会支持、自我管理、主观幸福感呈显着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r=-0.286,-0.391,-0.588;社会支持、自我管理、主观幸福感呈两两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r=0.638,0.616,0.640。2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将症状困扰作为外生潜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内生潜变量,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修正模型拟合良好,X2=121.648,X2/df=1.484,RMSEA=0.039,GFI=0.972,AGFI=0.947,NFI=0.972,RFI=0.964,IFI=0.991,TLI=0.988,CFI=0.991。症状困扰(β=-0.501,P<0.001)、社会支持(β=0.301,P<0.001)、自我管理(β=0.270,P<0.001)可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症状困扰也可通过社会支持(β=-0.126,P<0.001)、自我管理(β=-0.064,P<0.001)、社会支持—自我管理(β=-0.074,P<0.001)三条路径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结论:1.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中低主观幸福感的占48.93%,该类人群主观幸福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工作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状况、疾病了解情况、家庭人均收入、医保类型、兴趣爱好、生活方式自评、自理能力、睡眠状况、对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照护负担及对生活满意度是其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根据影响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进一步促进心理健康。2.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呈正相关,与症状困扰呈负相关。症状困扰、社会支持、自我管理可以直接预测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症状困扰也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自我管理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因此照护者及医务人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正性情感与积极情绪的产生。
高士红[3](2021)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明确三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分析三者的相关性;探讨症状经历、心理一致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建议。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研究。以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7月11月期间吉林省两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净化科253名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总体幸福感量表、透析症状评估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应用SPSS 26.0软件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总均分为(79.43±37.17)分,其中发生频率平均值为(25.68±12.17)分、严重程度平均值为(23.25±1.56)分,困扰程度平均值为(30.50±14.80)分。生理维度各条目均分为(2.78±1.22)分,心理维度各条目均分为(1.97±2.02)分。每位患者平均经历症状为(10.87±4.66)个。症状经历在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透析龄、每周透析次数上存在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均分为(52.60±11.29)分,处于较低水平。三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可控制感(16.03±4.62)分,可理解感(19.94±4.86)分,意义感(16.24±3.36)分。心理一致感在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居住地上存在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3.44±13.57)分,处于中等水平。六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分别为:对健康的担心得分为(8.58±2.23)分;精力得分为(15.72±4.30)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得分为(6.12±2.12)分;忧郁和愉快的心境得分为(14.20±3.41)分;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得分为(11.46±2.60)分;松弛与紧张得分为(17.36±3.52)分。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居住地上存在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与心理一致感呈负相关(r=-0.535,P<0.01),症状经历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556,P<0.01),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525,P<0.01)。(5)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P值对影响变量大小排序: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离异或独居、心理一致感、症状经历具有预测作用,方程解释率为41.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一致感处于较低水平,症状经历复杂,大多数患者同时经历多个症状。(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与心理一致感呈负相关关系;症状经历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关系;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症状经历、心理一致感、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
刘明真[4](2021)在《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下的饮食方案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将知信行理论作为框架,编制《MH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后应用于试验中。2.通过便利抽样兰州市一所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选取进行血透的患者12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程序对患者及照顾者进行饮食宣教,试验组在Roy适应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协助患者和照顾者共同制定饮食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试验开始前和饮食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行编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主观营养状况评估表、饮食依从性评估表、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进行两次评估,并检测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在饮食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问卷最终有39个条目,问卷的Cronbach’sα水平为0.78;重测信度(r)为0.82;问卷的I-CVI为0.89,S-CVI为0.91,总CVI为0.90;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79;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2.80%;专家对本研究熟悉程度(Cs)为0.91,权威系数(Cr)为0.87,判断依据系数(Ca)为0.90。2.两组患者和照顾者干预前的一般资料、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营养状况得分、饮食依从性得分、生活质量的分进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值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3.试验完成后,试验组患者的白蛋白值对比干预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蛋白值对比干预前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在试验组中干预后明显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干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试验组方案实施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比较时无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营养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饮食依从性评分两组进行比较,试验组中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饮食方案,适用于各类MHD患者,达到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的目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姜伟[5](2021)在《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自我概念、智谋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自我概念、智谋及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相关关系;探索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概念、智谋在感知压力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8年12月到2020年1月便利抽取锦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患者731例。采用感知压力量表(PSS)、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智谋量表(RS)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其进行调查。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自我概念、智谋、生活质量平均得分分别为(14.28±7.115)分、(232.79±39.129)分、(77.78±25.883)分、(54.84±18.215)分。2、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得分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持续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概念得分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透析持续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智谋得分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得分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持续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感知压力与自我概念、智谋、生活质量均呈显着负相关(P<0.001),自我概念与智谋、生活质量均呈显着正相关(P<0.001),智谋与生活质量呈显着正相关(P<0.001)。4、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压力、自我概念、智谋对生活质量均有预测作用(感知压力:β=-0.220,t=-8.583,P<0.001;自我概念:β=0.246,t=8.081,P<0.001;智谋:β=0.206,t=7.898,P<0.001);感知压力、自我概念对智谋均有预测作用(感知压力:β=-0.082,t=-2.246,P<0.05;自我概念:β=0.583,t=15.524,P<0.001);感知压力对自我概念有预测作用(β=-0.512,t=-16.787,P<0.001)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感知压力对生活质量的直接效应为-0.220;自我概念在感知压力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0.126,占总效应的29.72%(-0.126/-0.024);智谋在感知压力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0.017,占总效应的4.01%(-0.017/-0.024);自我概念和智谋在感知压力与生活质量间的链式中介效应为-0.061,占总效应的14.39%(-0.061/-0.024)。结论1、血液透析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持续时间是感知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透析持续时间是自我概念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是智谋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家庭人均月收入、透析持续时间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2、感知压力、自我概念、智谋和生活质量四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对自我概念、智谋、生活质量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概念对智谋、生活质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智谋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可以直接预测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可以通过自我概念影响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可以通过智谋影响生活质量;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可以通过自我概念和智谋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生活质量。
宋书朋[6](2021)在《透析间期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透析间期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1月至2020年10月在丹东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①.回顾实验:根据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短卷调查问卷,填写纳入患者近3个月的运动强度及频率。根据问卷调查评估运动强度及频率,计算其体力活动水平,分为运动组和未运动组。收集目前两组患者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R)、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浓度(HGB)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近3个月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根据收集的结果对运动组和非运动组进行统计学分析。②.运动实验(为期6个月):以上述未运动组的5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SF-36量表调查,收集结果。上述患者在透析之后或非透析日,于家中或家附近进行各种形式、持续时间及频率的运动。每周记录运动方式、持续时间及频率,计算其每周总体力活动水平。收集患者6个月后的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及低血压发生率等数据,并再次进行SF-36问卷调查。研究过程中有6人因各种原因退出,最终根据IPAQ量表的总体力活动水平分为3组:高强度运动组11例、中强度运动组10例和低强度运动组29例。结果:1.回顾实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透析龄以及病因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化指标分析和低血压发生情况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运动组其NT-proBNP水平显着低于未运动组,而其KT/V、URR、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着高于未运动组。2.运动实验:①.运动前,三组在NT-proBNP水平、KT/V、URR、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高强度组和中强度组其NT-proBNP水平、KT/V、URR、血浆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较运动前均得到了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低强度组其上述指标无改善(P>0.05)。同时上述三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高强度和中强度组其NT-proBNP水平显着低于低强度组,而高强度组NT-proBNP水平显着低于中强度组;中强度组其KT/V、URR、血清白蛋白均显着高于低强度组和高强度组,而高强度组上述指标均高于低强度组。在血红蛋白方面,高强度组和中强度组均高于低强度组,上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SF-36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组患者在运动实验前,他们在性别、年龄、透析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高强度组和中强度组的PF、RP、BP、GH、VT、SF、RE、MH、HT、PCS、MCS较运动前均显着性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强度组较运动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中强度组的上述9项指标均显着高于高强度组与低强度组,而高强度组其上述指标显着高于低强度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中强度组其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需临床处理的低血压所占比例以及需提前结束治疗的低血压所占比例均显着低于高强度组和低强度组,而高强度组上述指标也显着低于低强度组,上述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间期进行规律有氧运动可显着降低其心衰指标,改善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况,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并有效地改善生存质量;2.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等强度体力运动的获益及安全性更佳,更值得推广。
许远[7](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编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测评工具;初步应用问卷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得分情况并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之间的差异,分析其营养知信行得分与营养相关指标、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1.质性访谈: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对11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方法对内容进行分析。2.德尔菲专家函询:在前期质性访谈、文献分析、专家焦点团体访谈的基础上形成问卷条目池,经整理后形成专家函询问卷,对14名专家经两轮函询后形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初始版问卷。3.问卷条目筛选和信效度检验:选取六安市某一血透中心183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放初始版问卷进行调查,采取条目临界值、相关系数、Cronbach??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四种方法结合实际专业情况对问卷条目进行筛选,形成最终版问卷,并分析该问卷的Cronbach??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来评价问卷信度,分析其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评价问卷效度。4.横断面调查:形成最终版问卷后,对六安市六家血透中心214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横断面调查,调查其人口学资料、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相关营养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F12),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通过访谈提炼出三个主题:饮食相关知识学习体验、饮食信念和态度形成体验、相关行为管理体验。经过患者质性访谈、文献分析、专家焦点团体访谈,形成了含91个三级条目和30个二级条目的条目池。2.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形成三个维度36个条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初始版问卷,共含36个条目。专家权威程度第一轮为0.889、第二轮为0.882,条目平均变异系数第一轮为0.187、第二轮为0.099,肯德尔协调系数第一轮为0.157,第二轮为0.156。3.经过问卷条目筛选,形成三个维度29个条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最终版问卷。知识维度得分在0-55分,态度维度得分在8-40分,行为维度得分在10-50分,问卷总分在18-145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营养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越好。最终版问卷总体Cronbach??系数为0.853,分半信度为0.777,重测信度在0.880;内容效度I-CVI在0.91-1.0之间波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9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62.912%,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指标?(17)/df、RMSEA、IFI、TLI、CFI均理想,聚敛效度中各因子载荷均大于0.3、组合信度大于0.7,区分效度相关系数为正数且小于0.5,小于AVE平方根,区分效度理想。4.横断面调查:所调查214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总问卷得分为(75.00±19.90)分,知识维度得分为(19.28±11.57)分,态度维度得分为(29.3±4.07)分,行为维度得分为(26.42±6.27)分。调查对象营养学相关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营养学指标与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27)0.05)。单因素分析中年龄、透析龄、婚姻、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保支付方式、原发病、职业对问卷得分均有影响(P(27)0.05),进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文化程度类别中小学、初中、高中、专科及以上和文盲(参照)相比对问卷总分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0.178、0.543、0.399、0.261,P(27)0.001、P=0.006),职业类别中工人、其他职业和农名(参照)相比对问卷总分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0.131、0.150,P=0.005、0.028),性别对问卷总分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0.102,P=0.045),透析龄对问卷总分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0.153,P=0.004),年龄对问卷总分得分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且呈负相关(?=-0.174,P=0.007)。在控制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后,对SF12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得分进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得分和SF-12得分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27)0.05)。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信效度较好,适用于临床工作使用。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整体得分一般,其中态度维度尚可,知识维度、行为维度得分较低,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工作重点应加强饮食营养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干预。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透析龄是其营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
叶可平[8](2020)在《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当前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特殊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等问题的日渐突出与严重,而国内尚缺乏立足于中华文化背景和中医药理论的生存质量量表来对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生存质量分析,因此,本研究将选用由香港浸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中山大学协同研制的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的中华生存质量量表,以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指导透析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改进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同时本研究也是应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价的初步探索与尝试,借助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充分探讨所有可能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和透析充分性的因素,为今后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制定和应用相关量表奠定坚实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透析室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此单位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81例患者,详细采集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透析龄、原发病、血管通路等一般资料以及血清钙、血清磷、血清PTH、血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钾、B型钠尿肽(BNP)、β 2-微球蛋白(β 2-MG)等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KT/V值将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和透析不充分组,每周透析3次的患者,Kt/V≥1.2为透析充分组,Kt/V<1.2者为透析不充分组;每周透析2次患者,Kt/V≥2.1为透析充分组,Kt/V<2.1者为透析不充分组。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结合Excel处理原始数据,比较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的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差异,探索分析可能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因素,并利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得出每组患者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在不同的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因素的条件下,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进而重点分析血液透析充分性与中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根据Kt/V值将本研究纳入的81例患者分为透析充分组60例,透析不充分组21例。中华生存质量评分最高得分为228分,最低得分127分,平均为176.79分,透析充分组平均得分179.70分,透析不充分组平均得分168.48分,两组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分析两组间一般临床情况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的年龄和年龄段分布、透析龄和透析龄的分布、原发病类型及血管通路类型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性别分布方面,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及血钙分布、血清磷水平及其浓度范围分布、血清PTH值及其分布、血红蛋白浓度及其分布、血白蛋白浓度及其分布、BNP均值及其分布、透析前后血β2-MG值及其下降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血钾浓度均值及其浓度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分析一般临床情况的中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结果表明:性别差异、透析龄的分布、血钙水平、血磷浓度范围、血清PTH值、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浓度以及BNP水平的变化在形、神、情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间均无明显区别(P>0.05);年龄段分布在形、神领域以及生存质量总分方面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原发病类型在形、情领域及生存质量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神领域差异显着(P<0.01);血管通路差异在形领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神、情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钾浓度在形领域和生存质量总分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神领域和情领域两者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中华生存质量与年龄和透析充分性存在显着直线相关关系(P<0.01),且满足线性回归(P<0.05)。3.评价透析充分性对中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MHD患者透析充分组与透析不充分组的形领域评分和生存质量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神、情领域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在形维度各项目的评分方面,两组在气色和睡眠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活动能力、饮食消化方面无明显区别(P>0.05);在神维度方面,两组在气候适应、神志、思维、生存质量总分四个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七情维度方面,两组在怒和惊恐两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语言表达、悲忧、喜等情志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华生存质量量表能较好地评价MHD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生存质量评分越高,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越好。2.透析充分性可影响MHD患者的部分中华生存质量评分,透析充分者评分较高。
刘慧敏[9](2020)在《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为MHD失眠患者提供简、便、灵、验的护理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山东某三甲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利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尾数单数者为观察组(n=32),尾数双数者为对照组(n=32)。两组给予中医辨证分型。干预期间两组禁用催眠药物,均行常规透析治疗,其余降压、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调节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按原方案进行。将观察组患者纳入创建的研究课题微信群,定期发布透析相关知识,随时关注群内患者问题,及时对症处理。耳穴压豆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肾、心、脾为主穴,配穴根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随症加减。脾肾阳虚型加内分泌;肝郁化火型加肝、肝阳;痰瘀互结型加百灵2、胆、内分泌;心脾两虚型加胃、胆;阴虚火旺型加肝、内分泌;心胆气虚型加胆;高血压者加耳后降压沟。用探棒轻压选取穴位,寻找敏感点并作标记,75%酒精消毒,将王不留行籽贴贴好,3-5天两耳交替更换。每日辰时(9时)、午时(12时)及酉时(19时)按压耳豆3次,每次按压时间约3-5分钟,2周为1疗程,共做2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透析护理宣教。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生存质量量表评分(SF-36)及血液透析知识水平问卷进行测评。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SQI统计分析: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六个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1),睡眠时间方面有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四个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1),在睡眠效率方面亦有差异(P<0.05)。两组组间对照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方面有显着差异(P<0.01),日间功能方面有差异(P<0.05)。生存质量量表评分(SF-36)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等指标有显着差异(P<0.01),躯体疼痛方面有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等三个指标有显着差异(P<0.01),在生理职能、精神健康及健康变化等三个指标有差异(P<0.05)。组间对照:生理机能、情感职能指标有差异(P<0.05)。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得分干预后自身及组间对照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1)。自身对照: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后均有显着差异(P<0.01),而对照组干预后无差异(P>0.05);组间对照:舒张压有显着性差异(P<0.01),收缩压有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PSQI总分差值、收缩压差值、舒张压差值及血液透析知识水平得分差值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失眠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34.38%,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各中医证型分析,择时耳穴压豆对各证型总有效率均达80%以上,其中对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痰瘀互结型疗效尤为显着,总有效率均为100.00%。结论:1.择时耳穴压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尤对脾肾阳虚型、心脾两虚型、痰瘀互结型疗效更为显着;2.择时耳穴压豆对患者生存质量水平有明显提高且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水平,对舒张压降压效果更明显;3.通过应用微信平台健康宣教信息的推送,提高了患者对透析知识认知的水平,增加了对耳穴压豆治疗的依从性。两者联合应用可促进患者心身舒适,提高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质量。其优势在于:①突出中医护理特色技术优势,体现出辨证施护治疗与时辰的相关性,有事半功倍的特点;②目前此类研究临床较少,且操作简便易廉、无副作用,患者易接受,并能广泛推广。
文澍[10](2020)在《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属慢性疾病范畴,具有不可逆、终身性、病程长、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漫长的疾病治疗和适应过程其实也是患者不断和疾病较量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患者独特又现实的疾痛体验和疾痛经验。本论文围绕患者的疾痛体验和经验,探究他们到底经历着怎样的疾痛,这些疾痛又给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带来了何种改变,他们对这些改变的看法和理解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赋予这些疾痛和疾痛体验何种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以凯博文教授的“疾痛意义”为理论支撑,尝试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研和访谈,深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世界,倾听其疾痛叙事,探究其疾痛经验。第一部分从患者摇晃如摆渡般的身体状态入手,以身体状态的逐渐失控、重新控制和再度失控为时间线逻辑,来解读其疾痛意义系统的变化;第二部分通过描述其疾痛体验、疾病归因和疾痛隐喻,探究其复杂如缠丝般的治愈观念,建立其独特的个人苦难经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疾痛破坏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世界,并对其自我认同造成困惑,为了适应新的生活节奏,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管理;第四部分从生死及健康认识、寻找人生价值和感恩前行中探寻他们赋予疾痛的最终意义,就是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实现真正的向死而生。本研究得出了十四位患者的疾痛意义内涵,研究发现,患者适应疾痛的过程就是他们给疾痛赋予意义的过程。尽管疾病和疾痛给他们的身心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改变,但在严重的病残和死亡威胁面前,他们对生命和人生却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二、对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心理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心理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价 |
2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
2.1 糖尿病 |
2.2 睡眠 |
2.3 营养不良 |
3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干预措施 |
3.1 饮食干预 |
3.2 生活干预 |
3.3 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 |
3.4 血液透析护理 |
4 小结 |
(2)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尿毒症的概述 |
1.2 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概述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国外研究现状 |
2.2 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 操作性定义 |
4.1 主观幸福感 |
4.2 社会支持 |
4.3 自我管理 |
4.4 症状困扰 |
5 研究路线 |
第一部分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类型与抽样方法 |
2.2 样本量的确定 |
2.3 研究工具 |
2.4 调查过程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学方法 |
3 调查结果 |
3.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
3.2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现状 |
3.3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
3.4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 |
3.5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现状 |
3.6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
3.7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症状困扰、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
3.8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
4 讨论 |
4.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 |
4.2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 |
4.3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
第二部分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1 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
2 结构方程模型基本原理 |
2.1 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变量类型及含义 |
2.2 结构方程模型分类 |
2.3 结构方程模型表达方式 |
3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过程 |
3.1 模型设定 |
3.2 模型拟合 |
3.3 模型评估 |
3.4 模型修正 |
4 结果 |
4.1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初始模型的构建 |
4.2 模型拟合结果及评价 |
4.3 模型中各相关因素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5 讨论 |
5.1 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 |
5.2 自我管理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效应 |
5.3 症状困扰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文献回顾 |
1.6 理论依据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学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2.7 伦理学考虑 |
2.8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情况 |
3.2 研究对象症状经历的现状 |
3.3 研究对象心理一致感现状 |
3.4 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现状 |
3.5 研究对象症状经历、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
3.6 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的多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
4.2 研究对象症状经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 研究对象心理一致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
4.4 研究对象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4.5 研究对象症状经历、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
4.6 MHD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
4.7 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主要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 B调查问卷 |
附录 C(已发表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研究背景 |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现状 |
1.2 照顾者在患者饮食中的作用 |
1.3 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
1.4 Roy适应模式 |
2.主要概念 |
2.1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 |
2.2 主要照顾者(PC) |
3.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1.MHD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 |
1.1 问卷的初步构建 |
1.2 德尔菲专家咨询 |
1.3 初始问卷形成 |
1.4 预调查 |
1.5 统计学方法 |
2.研究对象 |
2.1 样本量选择 |
2.2 患者的诊断标准 |
2.3 患者的纳入标准 |
2.4 患者的排除标准 |
2.5 患者的剔除、脱落、终止标准 |
2.6 PC的入选标准 |
2.7 PC的排除标准 |
3.干预方法 |
3.1 试验方案 |
3.2 成立研究小组 |
3.3 对照组 |
3.4 试验组 |
4.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 |
4.1 观察指标 |
4.2 评定方法 |
5.质量控制 |
6.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问卷编制结果 |
1.1 函询结果 |
1.2 预调查结果 |
1.3 正式问卷的形成 |
1.4 信度分析 |
1.5 效度分析 |
2.基线资料 |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
2.2 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 |
2.3 ALB和 HGB值 |
2.4 生活质量、照顾者饮食知信行、营养状况、饮食依从性得分 |
3.基于RAM的评估结果 |
4.患者适应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4.1 内部因素 |
4.2 外部因素 |
5.目标制定结果 |
6.强化教育结果 |
7.饮食方案干预结果 |
7.1 两组患者ALB值 |
7.2 两组患者HGB值 |
7.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 |
7.4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得分 |
7.5 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得分 |
7.6 两组主要照顾者饮食营养知信行得分 |
第四章 讨论 |
1.问卷编制分析 |
2.基线资料分析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患者测量指标分析 |
3.基于RAM下的饮食方案制定过程分析 |
4.干预效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1.研究结论 |
2.创新性 |
3.局限与展望 |
3.1 研究的局限 |
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病人提供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 |
附录2 肾脏病生活质量量表(KDQOL-SFTM) |
附录3 饮食依从性量表(RABQ) |
附录4 第一轮专家函询 |
附录5 第二轮专家函询 |
附录6 正式问卷 |
附录7 营养物质的饮食交换表 |
附录8 主要食物成分表 |
附录9 医院伦理材料 |
附录10 知情同意书 |
文献综述 综合饮食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影响的Meta分析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自我概念、智谋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和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在校期间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五、附表 |
(6)透析间期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实验流程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回顾实验 |
2. 运动实验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居家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改善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维持行血液透析患者现存问题 |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问题 |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营养干预现状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护理干预现状 |
6.研究目的及意义 |
7.研究路线 |
第一部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饮食自我管理体验质性研究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访谈资料分析 |
2.研究结果 |
2.1 主题一:饮食相关知识学习体验 |
2.2 主题二:饮食信念和态度形成体验 |
2.3 主题三:相关行为管理体验 |
3.讨论 |
第二部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 |
1.对象与方法 |
1.1 条目池构建 |
1.2 德尔菲专家函询 |
1.3 预调查 |
1.4 问卷条目筛选 |
1.5 问卷信效度评价 |
2.结果 |
2.1 条目筛选 |
2.2 问卷信度评价 |
2.3 问卷效度评价 |
3.讨论 |
3.1 构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的意义和必要性 |
3.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的评价 |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的构建流程合理 |
3.4 局限性 |
第三部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初步应用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指标及工具 |
1.3 调查过程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得分情况 |
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得分与营养学相关指标相关性 |
2.4 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
2.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2.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得分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相关分析 |
3.讨论 |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现状 |
3.2 维持行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
3.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相关性分析 |
3.4 局限性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维持性血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与评价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相关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中西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认识 |
1.中医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
2.中西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工具 |
3.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研究进展 |
1.透析充分性的概念 |
2.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方法 |
3.透析充分性的影响因素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研究目的 |
2.研究资料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病例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资料收集 |
3.3 中华生存质量评分量表评估 |
4.统计方法 |
5.质量控制 |
5.1 设计阶段 |
5.2 实施阶段 |
5.3 资料整理阶段 |
6.研究结果 |
6.1 MH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与透析充分性的分析 |
6.2 MHD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与中华生存质量的分析 |
6.3 MHD患者透析充分性与中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分析 |
讨论 |
1.MHD患者透析充分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
1.1 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概述 |
1.2 MHD患者一般因素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
1.3 MHD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对透析充分性的影响 |
2.MHD患者的中华生存质量评价研究 |
2.1 中华生存质量的形、神、情关系概述 |
2.2 MHD患者的中华生存质量概况 |
3.对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的体会和临床工作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中华生存质量量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回顾 |
1 终末期肾脏病流行病学 |
2 血液透析临床应用 |
3 失眠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
4 失眠的测量 |
5 MHD患者失眠的研究现状 |
6 缓解MHD患者失眠的重要意义 |
7 MHD患者失眠西医研究概况 |
7.1 MHD失眠的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
7.2 MHD失眠的西医治疗 |
8 MHD患者失眠中医研究概况 |
8.1 失眠(不寐)之中医病因及病机 |
8.2 中医治则治法 |
9 子午流注学说 |
9.1 子午流注理论及其作用机制 |
9.2 子午流注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
1.4 意外情况处理 |
1.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确定 |
2.2 分组法 |
2.3 标准化 |
2.4 方案实施 |
2.5 耳穴贴压频次及疗程 |
2.6 微信平台应用 |
2.7 对照组健康宣教时间及内容 |
2.8 观察记录周期 |
3 研究工具及评价指标 |
3.1 临床研究观察病例(CRF) |
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
3.3 生存质量量表 |
3.4 血液透析知识水平问卷 |
3.5 失眠疗效判定标准 |
4 质量控制 |
4.1 研究前质量控制 |
4.2 研究过程中质量控制 |
4.3 研究后质量控制 |
5 统计方法 |
6 伦理考量 |
6.1 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原则 |
6.2 遵守保密原则 |
6.3 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
结果 |
1 MHD失眠患者的患病率 |
2 MHD失眠患者一般资料 |
2.1 性别及年龄分布 |
2.2 透析龄及中医证型分布 |
2.3 原发病分布 |
2.4 透析方式分布 |
3 干预前后结果比较 |
3.1 两组MHD失眠患者年龄及透析龄比较 |
3.2 两组MHD失眠患者PSQI得分比较 |
3.3 MHD失眠患者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
3.4 两组MHD失眠患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得分干预前后比较 |
3.5 两组MHD失眠患者透前血压值干预前后比较 |
3.6 两组MHD失眠患者各项指标干预前后差值比较 |
3.7 两组MHD失眠患者干预前后疗效比较 |
3.8 MHD失眠患者干预后中医证型间疗效比较 |
3.9 MHD失眠患者干预后年龄段间疗效比较 |
3.10 MHD失眠患者干预后性别间疗效比较 |
3.11 两组MHD失眠患者干预后透析龄段间疗效比较 |
3.12 两组MHD失眠患者干预后原发病间疗效比较 |
4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MHD患者失眠的中医病机 |
2 择时耳穴压豆能改善MHD患者失眠 |
2.1 耳穴压豆改善MHD患者失眠的病机 |
2.2 取穴原则 |
2.3 耳穴处方穴解 |
2.4 择时按压的中医机理 |
3 MHD失眠忠者一般资料分析 |
3.1 择时耳穴压豆有效率与患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 |
3.2 择时耳穴压豆有效率与患者透析龄成正比 |
3.3 择时耳穴压豆对不同原发病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
4 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MHD失眠患者的影响 |
4.1 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明显改善MH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 |
4.2 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能明显改善MHD失眠患者生存质量 |
4.3 微信平台宣教明显提高患者对血透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 |
5 择时耳穴压豆与微信平台宣教联合应用对MHD患者失眠疗效具有叠加效应 |
5.1 择时进行耳穴压豆可事半功倍 |
5.2 微信平台宣教对择时耳穴按压有促进作用 |
5.3 择时耳穴压豆与微信平台宣教联合应用丰富了临床护理手段、推广性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六、研究内容 |
第一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摆渡般的身体状态 |
第一节 症状的出现和加剧:逐渐失控的身体状态 |
一、主观感受的表层征兆 |
二、客观检查的医学体征 |
第二节 身体状态的控制:两种替代治疗方式 |
一、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 |
二、手术治疗:肾脏移植 |
第三节 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再度失控的身体状态 |
一、长年血透引发的并发症 |
二、肾脏移植引发的并发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缠丝般的治愈观念 |
第一节 疾痛体验:产生对未知和死亡的惧感 |
一、疾病认知的茫然心理 |
二、必死性意识的侵入 |
第二节 疾病归因:可控的个体和不可控的宿命 |
一、内源性归因:形色各异的个体因素 |
二、外源性归因:神秘的外部力量作用 |
第三节 疾痛隐喻:疾病隐喻和道德隐喻 |
一、作为隐喻的疾病 |
二、疾病的道德隐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 |
第一节 人生进程的破坏 |
一、终身伴随的时间禁制 |
二、不断压缩的活动空间 |
三、持续加剧的孤独感 |
第二节 自我认同的困惑 |
一、身体影响自我认同 |
二、“病人”和“正常人”的身份转换 |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
一、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 |
二、一个观察实例:Y先生的自我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意义赋予 |
第一节 正视死亡,向死而生 |
第二节 健康重要,身体第一位 |
第三节 重振旗鼓,寻找人生价值 |
第四节 常念感动,负恩前行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四、对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心理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展[J]. 何莉. 现代养生, 2021(16)
- [2]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D]. 康雄.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经历、心理一致感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D]. 高士红. 延边大学, 2021(02)
- [4]基于Roy适应模式自制饮食计划对血透患者的影响[D]. 刘明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血液透析患者感知压力、自我概念、智谋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 姜伟.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6]透析间期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 宋书朋.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知信行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D]. 许远.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8]MHD患者中华生存质量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研究[D]. 叶可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9]择时耳穴压豆联合微信平台宣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D]. 刘慧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D]. 文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