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花丛中寻找“绿”

在万花丛中寻找“绿”

一、万花丛中寻找“绿”(论文文献综述)

北野[1](2021)在《塞罕坝风物记》文中研究表明一塞罕坝多湖泊,蓝天白云之下,花木草地之间,冷不丁冒出一汪水来,大者如塘,小者如盘,且多在人迹罕至之处。于是水泽类福,水下便多生肥鱼大虾,岸边常走丽鸟灵兽;日里鸟啼鱼跃,兽语咻咻,是世上一幕稀见的繁华;夜里风吹草动,遍地水闪,把一团漆黑天地划成了条条块块。这水被当地人称为泡子,偶尔游到此处的人,

贺晓婕[2](2021)在《形式与意味 ——符号视域下艺术作品中的视觉隐喻生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视觉隐喻是视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隐喻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并与视觉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之前的隐喻研究集中在语言、修辞领域并以文字为载体,以相似性为基础,具有逻辑性和直接性,而视觉隐喻以图像为载体,形成从本源领域到目标领域的映射关系,将深刻的意味隐藏在形式之后。我们研究视觉隐喻,旨在重新唤回人们被日益增多的图像所麻痹的人文精神,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论文将范围集中在艺术界,以艺术作品为例,讨论视觉隐喻的生成机制并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视觉隐喻的构建机制,二是视觉隐喻的解读机制。在讨论视觉隐喻的生成机制之前,论文梳理了视觉、视觉性、视觉文化的含义并对比视觉隐喻与语词隐喻,为研究视觉隐喻奠定基础。视觉隐喻的构建机制以艺术家为中心,艺术家在自身认知、情感、经历以及外界客观因素如政治环境、社会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运用变形、色彩等艺术手段使常见的事物陌生化,将要表达的意味隐藏在形式中。艺术家在构建视觉隐喻时预设了隐含欣赏者,也可以称为第二个艺术家,同时艺术家要适当地营造审美距离,既不能完全陌生,也不能纯粹写实。视觉隐喻的解读机制以欣赏者为中心,欣赏者在看见视觉隐喻的基础之上,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对视觉隐喻进行阐释,这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欣赏者重构艺术家的过程。解读的过程不是全凭主观意志,欣赏者需要借助艺术史并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的同一视觉隐喻,为阐释寻找客观依据,尽最大可能还原艺术家的意图。经历以上两个动态过程,视觉隐喻最终生成。研究视觉隐喻生成机制,艺术作品中的某些被忽略却有意义的细节性的因素将被召唤回人们的视野,重新焕发活力,同时也使人们从两个方向、两种途径触摸到作为认知主体的艺术家和欣赏者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思维能力。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图像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人们容易流连于图像的形式层面,忽略其背后广阔的内涵世界。在被各式符号席卷的时代,让无意义产生意义,沿着“不可见”——“可见”——“不可见”这一视觉隐喻生成路径进行研究,揭示符号的隐蔽义,是意义的传达,也是当下呼唤人文精神回归的一个有力举措。

刘晨鸽[3](2021)在《论迟子建文学世界中的色彩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步入文坛以来,迟子建多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地勾勒着东北地域的自然风物、历史面貌、人伦情感,其文字中所特有的格调和气质禀赋之所以能够独立于思潮盛行、林立的当代文坛,也离不开文本叙事过程中的色彩铺陈。在迟子建的文学创作过程中,她笔下所展示的不仅是自然和人文世界的客观呈现,也对故事作品的意义进行了深刻揭示,所以色彩理论对迟子建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全新的文学审美视域。全文以色彩作为独立的视域来鉴赏和整理迟子建文学创作中的色彩意义的呈现,兼顾作者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时期的创作特征流变和不同色彩在文本中的特殊含义等内容对迟子建的色彩运用风格进行归纳和梳理。绪论部分依次交代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意义与价值,研究框架及方法。第一章主要迟子建的文学文本的具体内容中,整理并分析迟子建的色彩运用习惯和不同色彩的代表性特征。分别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人物风景等处呈现北中国独特的色彩世界,以及相关的象征和意义还有男女不同的性别视域下的色彩描写的角度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解构。第二章主要从迟子建的三个不同的创作时期的色彩美学透视的角度,对其早期《北极村童话》、中期《雾月牛栏》和近期《额尔古纳河右岸》三部文学作品,按照时间的顺序对迟子建的色彩运用进行辩证的思考,并且结合陌生化理论,在色彩文本呈现过程中通过增加难度与距离,来打破人们对色彩运用的思维定式,寻求色彩呈现的创新方法。第三章主要从影响迟子建色彩世界建构的背景因素的角度进行探寻。从北极村的童年寻根,到由乡到城的乡村礼俗与城市风貌相叠加的丰富人生经历,耳濡目染的俄罗斯文化和少数民地区的别具特色的图腾印记和萨满文化,都是迟子建的色彩创作的源动力,正是这复杂而又饱满的人生经历建构起了迟子建独一无二的色彩世界。

蔡林[4](2020)在《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始终存在着认知与情感的矛盾。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的深层次融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身处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的获取方便、快捷、高效,而人的情感却无处安放。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帮助他们幸福地生活。因而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稳定的情感品质。本研究以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对情感教学进行文献梳理,总结情感教学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通过文献研究,分别揭示出情感、情感教学、情感性课堂教学和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内涵,梳理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特征与模式:以《萤火虫》为例。以着名特级教师,情境教育理论创始人李吉林老师执教的《萤火虫》为例,分析、归纳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特征与模式。第一步通过教学案例归纳出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局部特征,分别是教师的教学语言特征、非语言行为特征、教师时刻关注的学生情绪、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润物无声的价值观传递,和多种途径创设和谐审美的课堂情境。第二步从教学案例整体出发,分析出情感性课堂教学两个整体特征:情感性课堂教学能够产生一个情感场,积极作用于师生;情感性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态的课堂教学,其中影响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指向教师的情感教学能力,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情感品质会随着教师情感教学能力提高而提高,随着教师正确教育理念的提升而提升,两者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第三步,根据以上的分析内容,梳理出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以便下一章节进行实践探索。第四部分,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爬山虎的脚》为例。笔者以《爬山虎的脚》为例,根据第二章的实施建议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情感性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分享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可以将情感教学落到实处的教学实践,它的出现能给师生双方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让生乐学,师乐教。但它的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情感教学能力,更新教育理念。

马翠红[5](2020)在《论汪国真诗歌的创作艺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新诗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汪国真的诗歌应运而生。诗人汪国真自登上诗坛之后,就饱受注目,其诗歌以轻快明朗的诗风而被关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汪国真关注现实,善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诗意,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融汇于诗歌当中。汪国真的诗歌视野广阔,内容丰富,情感多样。汪国真的诗歌语言上得益于狄金森诗歌的凝练,用词简练而又不失诗歌的哲理性,运用语言陌生化的理论,使得诗歌陌生新奇。在修辞手法上,善用比喻、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在韵律上注重音韵上的变化、节奏上的高低和情感上的起伏,使得诗歌具有音乐性;意象清晰明朗,意蕴丰厚,善用自然意象,注重刻画人物意象,同时,诗人也注重意象之间的相互组合。汪国真的诗歌在创作艺术上,有独特的追求与独到的见解。

高玉杰[6](2020)在《迪士尼动画片《幻想曲》《幻想曲2000》审美体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动画是一个博大的世界,虽然是虚拟的,却包容万象。它是集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动画电影审美体验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研究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动画电影的审美体验是在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活动及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虽然动画电影的审美体验研究不是美学的新论题,但是当代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喜爱为何依旧居高不下?动画电影的画面与音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隐藏于动画电影中的文化特性和社会内涵是怎样的体现的?这些问题都值得不断反思和探究。本文以美国迪斯尼公司在1940年制作的动画电影《幻想曲》和在2000年制作的动画电影《幻想曲2000》为例,将重点从审美体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当年《幻想曲》和《幻想曲2000》两部作品都是以动画可“听”、古典音乐可“看”为宣传噱头。影片中音乐的选取都是西方经典名作,动画师也是站在全新的视角、以动画的形式来诠释这些音乐经典,使观众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在动画领域立足百年的美国迪士尼开创了动画的先河,作为动画界的大佬,美国迪士尼虽然一路走来并不完全顺畅,但生命力始终都非常旺盛,经过长期的发展,迪士尼动画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审美特点。动画电影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生动有趣,音乐悦耳动听,广受大众的青睐。动画师也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态度与情感,将自己审美的理念与文化取向传递给了观众。这两部动画电影不仅带给观众审美愉悦与享受,也展现了一种内在的精神美,这是一种让观众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审美体验。本文将从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三个层面来分析《幻想曲》《幻想曲2000》,从联觉、视野期待两个方面来肯定动画片《幻想曲》《幻想曲2000》的审美价值,从而通过这两部影片探讨其背后折射出的文化特性和社会内涵。

王雪花[7](2020)在《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创新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烙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传承和弘扬古诗词文化不仅是中职学生应当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南宁市卫生学校作为一所培养医护技能型人才的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历年来为广西及其他各省市输送大量的卫生技能型人才。提升南宁市卫生学校学子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而提升他们文化素养的有力方式之一便是加强古诗词的学习。在本篇论文当中,笔者从四个部分对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创新实践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讲述了古诗词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古诗词中能够看见各朝各代风俗文化烙印在字里行间的印记,也能在古诗词中获得灵魂的休憩和精神的慰藉,它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华的部分之一,必须不断传承并且发扬。古诗词中蕴含丰厚的精神文明,能够滋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灵,学生们在诗词中能够感受到古哲先贤的勇敢、自信、顽强、爱国爱家、舍生取义的人格魅力,这样的风骨和脊梁能够将学子培育成“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代优秀青年。古诗词教学创新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古诗词教学已经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只有不断变更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开展学习。古诗词教学创新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规律的发展要求,当前中职学生不再面临考试与升学的压力,且与初高中古诗词学习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必须创新古诗词教学。第二部分是对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情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笔者从学校一年级中挑选了四个专业共计360名学生,及8名专职或兼职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和原因分析,最后得出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出现学生怕学、教师怕教的尴尬境况。其一是学生方面的原因,既学生底子差,难以学习掌握古诗词;学生多秉持实用主义思想,忽视语文的学习;以及学生缺乏古诗词学习外驱力。其二是教师的原因,既学校语文教师本身古诗词功底和人文素养不高,古诗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缺乏一定的课堂掌控能力,同时他们身兼多职,在各项工作中疲于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其三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教材编排的不合理,学校对古诗词教学的支持度和家长对古诗词学习的支持度弱,同时校园文化氛围和网络文化氛围也不利于学校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第三部分讲述了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的创新策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一是创新学习目标,通过多样化设定教学目标、设定三维目标来推动教学的有效化;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在古诗词课堂引入“讲故事”、设置背景音乐、绘画、吟诵、歌唱以及情境表演等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领悟诗词大美;三是创新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教师成为课堂中“吹皱一池春水”的春风,最终达到师生共舞课堂的效果。在第四部分中,笔者选取了四个班级,并将它们分成两组进行古诗词创新教学和古诗词传统教学的实践对比,其中一组是在17学年开展实践教学对比,另一组在18学年开展实践教学对比。笔者通过设计教学目标,展示教学实践过程,以及分析教学实践效果,证实在南宁市卫生学校开展古诗词创新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和分析,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立足实际大胆设想,小心的求证,力求通过古诗词创新教学推动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

马瑞洁[8](2020)在《陈元龙及《爱日堂诗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元龙是清代浙江海宁地区着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学者,出生于清代名门望族之一的海宁陈氏家族,他一生着述颇丰,编写了类书《格致镜原》,总集《历代赋汇》,着有《爱日堂诗集》二十八卷,共收录诗歌作品两千余首。本文将对陈元龙的家世、生平、着述、交游等方面进行梳理,以《爱日堂诗集》为基础,分析研究其诗歌的内容题材、诗学思想以及艺术风格,概括陈元龙在清代的影响与地位。本文以陈元龙及其《爱日堂诗集》为研究对象,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重点与难点、研究方法四个部分,对陈元龙及其诗歌的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综述,通过材料的整理,论述了关于陈元龙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人们对陈元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其书法、类书《格致镜原》、总集《历代赋汇》的研究,而对于陈元龙的生平与诗歌还缺乏详细的研究。研究难点主要在于陈元龙的《爱日堂诗集》尚无点校版发行,并且陈元龙的交游详情与诗歌方面可供考证的文献极少,这些就增加了研究难度。陈元龙的家世、生平与着述部分,笔者通过整理陈元龙的传记、族谱以及其他史料文献,并且通过对陈元龙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例如:陈元龙的祖辈、父辈、平辈以及子侄等相关人物的研究,反映其家族对陈元龙的影响。生平方面通过对陈元龙的传记、族谱以及墓志铭的研究,对其生平进行梳理研究。着述方面介绍了陈元龙编纂的类书、总集与其诗集《爱日堂诗集》。陈元龙的交游部分,笔者从与陈元龙的传记、诗歌内容、诗集序言、诗歌序文等方面着手,以与其有过诗歌唱和的诗人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陈元龙的交游状况,以及交游对其产生的影响。陈元龙诗歌题材部分,笔者通过对《爱日堂诗集》所收录的诗歌进行整理分类,将陈元龙的诗歌分为咏物题画诗、写景纪游诗、酬唱赠答诗、应制扈从诗、纪事述怀诗以及其他题材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陈元龙的诗学思想与诗歌的艺术风格部分,通过对陈氏家族中着名学者的诗学思想进行研究,结合陈元龙的诗歌内容,分析得出陈元龙诗歌中以宗杜为主、温柔敦厚的诗学思想,并从其诗歌的语言特征、风格特点、写作手法、写作方式四个方面研究其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元龙及其诗歌的价值与影响部分,从陈元龙的着述与政绩两方面着手,分析了陈元龙诗歌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并总结了陈元龙对后世的影响。结语部分在正文的基础上总结了陈元龙的成就,并阐述了陈元龙及其诗歌研究的重要意义。

方松华[9](2019)在《血色赌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异域寻父,医生误闹泼水节;一见钟情,花妖罔顾女儿尊。池鱼遭殃,狭路逢匪,意外获巨赌石;蛊毒突发,财宝惹祸,荒野命在旦夕。艳女倾心偕私奔,古寨尽缠绵;恶婆复仇暗买凶,绝境又逃生。归来人去楼空,再逢人面桃花;仗义还石救险,师徒浪迹天涯。三载淬火,练成绝世手;赌场纵横,鬼神亦低头。人性恶,投怀送抱皆阴谋,予取予求俱苦肉;赌场黑,一日富贵一日丐,今朝兄弟明日敌!

潘雪焕[10](2019)在《“色与情”—周春芽《桃花系列》中的意象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周春芽作为一个“50后”画家的特例,其艺术的灵感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个人情感的宣泄与多彩生活的体悟。他的作品不同于以反应历史题材与政治题材的艺术家强烈的理性绘画,而是以自身感性思维进行构思和创作。受西方印象派、德国表现主义、新表现主义以及中国画的影响,绚丽的色彩、生活情感的累积构成其艺术绵延不绝的动力与素材来源,这是与他同时期的艺术家截然不同的地方,更是其作品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其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通过他作品的题材直观的体会到:藏族题材、山石题材、绿狗题材、桃花红人题材、豫园题材。不同的题材反映着艺术家当时的心境与生活状态。“桃花系列”正是他情感经历和生活状态的一个阶段的反映。相较于山石、绿狗和之后的豫园系列,桃花系列更加明显、直接的反映出艺术家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生活极大的诠释与向往。桃花作为一种易获得之物,不仅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便利,其颜色、相貌以及丰富的内涵更能直接反应出艺术家的情感。因此,本文从“色与情”的角度出发,研究周春芽《桃花系列》中的意象表达,分析其艺术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本文分五章对周春芽《桃花系列》中的意象表达进行研究,分析“桃花系列”作品归纳总结周春芽的桃花意象。结合“桃花”作品中“色与情”的联系以及“色与情”的表达方式,“桃花系列”产生的原因,探讨周春芽桃花意象与传统桃花意象的联系及其油画艺术的现实意义。在绪论中,笔者将从研究缘起及意义、研究现状、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三方面进行概述。第一章,梳理传统桃花意象,熟悉和了解传统桃花意象的内涵,为第五章第一节研究周春芽的桃花意象在传统桃花意象上的承接与延伸做铺垫。第二章,从第三次婚姻情感浓度的变化出发分析整理出五点周春芽的桃花意象。第三章,通过对“色”的分析,“色与情”的联系以及“色与情”的表达方式剖析《桃花系列》中“色与情”的意象表达。第四章,论述周春芽桃花意象产生的因素,分别从周春芽的个人经历和所处时代背景分析、浓厚的东方情节和审美意识变迁、幸福情感的宣泄与生命体悟、巴蜀地域环境与地方艺术文化、西方新表现主义油画风格的借用与开放的性观念意识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析。第五章,分析周春芽的桃花意象与传统桃花意象的联系与其油画艺术的现实意义。

二、万花丛中寻找“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万花丛中寻找“绿”(论文提纲范文)

(1)塞罕坝风物记(论文提纲范文)

(2)形式与意味 ——符号视域下艺术作品中的视觉隐喻生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符号学与视觉隐喻:异质同构
    第二节 视觉隐喻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视觉隐喻生成机制:构建与解读
第一章 从隐喻到视觉隐喻
    第一节 从视觉到视觉文化
    第二节 视觉隐喻的特殊性
第二章 视觉隐喻的构建机制
    第一节 形式的重要性
    第二节 艺术家构建视觉隐喻的动机
        一、主观动机
        二、客观动机
    第三节 如何构建有意味的形式
        一、寻找相似性
        二、运用陌生化手段
第三章 视觉隐喻的解读机制
    第一节 看见:可见之物——形式
        一、视觉行为——“看”
        二、“看见”——“看”的特殊结果
    第二节 如何阐释:不可见之物——意味
        一、阐释的无利害审美路径
        二、阐释的融合路径
    第三节 从“看见”到“阐释”
        一、联想能力
        二、想象能力
第四章 视觉隐喻构建与解读机制的对应关系
    第一节 隐含欣赏者
    第二节 重构艺术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3)论迟子建文学世界中的色彩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色彩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二)色彩视域下的文学作品研究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框架及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迟子建笔下的北中国的色彩世界
    一、色彩世界的多样化呈现
        (一)五彩缤纷的自然环境
        (二)浓墨重彩的社会生活
        (三)皴擦点染的人物心理
    二、色彩的作用与象征意义
        (一)色彩视域下的精神世界与生命认知
        (二)色彩视域下“黑白红蓝”的象征蕴含
    三、色彩运用与性别书写的相得益彰
        (一)色彩视域下女性的成长与自我救赎
        (二)色彩视域下男性的执着与自我反思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迟子建文学世界中的色彩美学透视
    一、不同创作时期色彩美学的潜移默化的特征
        (一)《北极村童话》的色彩天成
        (二)《雾月牛栏》的生动写意
        (三)《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绚丽呈现
    二、文学世界中的色彩陌生化表现
        (一)色彩词语陌生化的成因
        (二)传统色彩的多样化使用
        (三)色彩与事物的反常搭配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迟子建作品色彩描写的影响因素
    一、原乡记忆绘就的北中国的色彩世界
        (一)遥远的北极村的冰雪是色彩的根芽
        (二)由乡到城的北国之旅是色彩的积淀
    二、俄罗斯文化影响下的精神印记
        (一)植根于广袤森林与草原的文学作品
        (二)陶醉于多彩而又沉静客观的绘画作品
    三、文化沉淀下的生命色彩勾勒
        (一)萨满文化与图腾崇拜的色彩追溯
        (二)乡村礼俗与伦理道德的色彩演化
    四、本章小结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一)顺应时代的教学变革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迫切需要
        (三)超越“教书匠”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情感教学
        (二)国内情感教学
        (三)总结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情感
        二、情感教学
        三、情感性课堂教学
        四、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朱小蔓情感教育理论
        二、卢家楣情感性教学理论
        三、生布朗芬布伦纳态系统理论
第二章 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特征与模式:以《萤火虫》为例
    第一节 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局部特征分析
        一、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语言
        二、巧用情感性的非语言行为
        三、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
        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评价的情感性处理
        六、润物无声的价值观传递
        七、多种途径创设和谐审美的课堂情境
    第二节 情感性课堂教学的整体特征分析
        一、基于情感场的情感性课堂教学
        二、基于生态平衡的情感性课堂教学
    第三节 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一、实施原则
        二、实施流程
第三章 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以《爬山虎的脚》为例
    第一节 教学准备
        一、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二、学生情感基础分析
        三、情感性课堂教学目标分析
        四、情感性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第二节 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外文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5)论汪国真诗歌的创作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难点与创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丰富多样的语言艺术
    2.1 语言简洁凝练
    2.2 语言陌生化
    2.3 语言生动形象
    2.4 语言鲜活新奇
3 情韵和谐的节奏艺术
    3.1 诗歌当中的音乐美特征
    3.2 情绪起伏的诗歌节奏
    3.3 内节奏和外节奏的融合
4 意蕴深厚的意象艺术
    4.1 明晰深厚的意象
    4.2 哲理思辨的意象
    4.3 诗歌的意象艺术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迪士尼动画片《幻想曲》《幻想曲2000》审美体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目的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
第一章 动画片《幻想曲》《幻想曲2000》的介绍
    第一节 动画片创作缘起
    第二节 影片中的音乐
第二章 《幻想曲》《幻想曲2000》中的审美层次
    第一节 《幻想曲》《幻想曲2000》中的艺术语言
    第二节 《幻想曲》《幻想曲2000》中的艺术形象
    第三节 《幻想曲》《幻想曲2000》中的艺术意蕴
第三章 《幻想曲》《幻想曲2000》中的审美体验
    第一节 《幻想曲》《幻想曲2000》中的联觉
    第二节 《幻想曲》《幻想曲2000》中的期待视野
第四章 动画电影审美中的文化特性及社会人文内涵
    第一节 迪士尼动画片中的文化特性
    第二节 从迪士尼动画片中看社会人文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创新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创新及研究方法
一、古诗词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一)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不断传承
    (二)古诗词蕴含丰厚的精神文明,能滋养青少年健康心灵
    (三)古诗词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四)古诗词教学创新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规律发展的要求
二、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
        2.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二)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1.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
        2.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三、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
    (一)创新学习目标,推动教学有效化
        1.多样化设定学习目标
        2.三维目标的有效化
    (二)创新教学方式,领悟诗词大美
        1.“讲故事”,了解诗人生平与创作背景,移情入诗
        2.“入声画”,为诗词教学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3.“诵吟唱”,在诗词音律中领悟诗意真情
        4.“扩外延”,多措并举生发创新,学以致用
    (三)创新教学过程,师生共舞课堂
        1.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四、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一)古诗词创新教学实践方案
        1.古诗词学习目标
        2.古诗词教学方式的选择与利用
        3.古诗词教学过程
        4.古诗词推荐自学篇目
    (二)古诗词创新教学实践过程
        1.导入
        2.初步感知古诗词
        3.深入探究古诗词
        4.古诗词学习能力迁移
    (三)古诗词教学实践效果
        1.学生学习古诗词情况调查与统计
        2.古诗词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
        3.古诗词教学实践效果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陈元龙及《爱日堂诗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重点与难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陈元龙的家世、生平与着述
    第一节 陈元龙家世
        一、曾祖父陈与相
        二、伯祖父陈祖苞
        三、伯陈之遴、陈之问父陈之暗
        四、堂兄陈诜、陈訏
        五、母陆氏、妻宋氏
        六、子侄陈邦直、陈邦彦、陈世倌
    第二节 陈元龙生平
        一、初入朝堂时期(1678—1711)
        二、广西任职时期(1711—1718)
        三、在京任职时期(1718—1733)
        四、回乡修养时期(1733—1736)
    第三节 陈元龙的着述
        一、《格致镜原》
        二、《历代赋汇》
        三、《爱日堂诗集》
第二章 陈元龙的交游
    第一节 陈元龙与查慎行的交游
    第二节 陈元龙与查嗣瑮的交游
    第三节 陈元龙与励廷仪的交游
    第四节 陈元龙与黄之隽的交游
第三章 陈元龙的诗歌内容
    第一节 咏物题画诗
        一、咏物诗
        二、题画诗
    第二节 写景纪游诗
        一、写景诗
        二、纪游诗
    第三节 酬唱赠答诗
        一、送别诗
        二、赠答诗
        三、留别诗
    第四节 应制扈从诗
        一、应制诗
        二、扈从诗
    第五节 纪事述怀诗
        一、纪事诗
        二、述怀诗
    第六节 其他诗歌
        一、游仙诗
        二、祝寿诗
        三、悼念诗
第四章 陈元龙的诗学思想与艺术特色
    第一节 陈元龙的诗学思想
        一、以宗杜为主
        二、温柔敦厚
    第二节 陈元龙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平淡质朴的语言特征
        二、清淡俊逸的风格特点
        三、豪放飘逸的写作风格
        四、以典入诗的写作手法
第五章 陈元龙及其诗歌的价值与影响
    第一节 陈元龙诗歌的文学价值
    第二节 陈元龙诗歌的史料价值
    第三节 陈元龙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色与情”—周春芽《桃花系列》中的意象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分析
    (三)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传统桃花意象
    (一) 桃花隐喻春天
    (二) 桃花与女性的联系
    (三) 情义、理想生活的代表
二、周春芽的桃花意象
    (一) 暖昧情绪的表露
    (二) 情色欲望的偾张
    (三) 理性情感的显现
    (四) 美好生命的隽永
    (五) 伊甸园式大同世界的愿望
三、周春芽《桃花系列》中“色与情”的表达
    (一) “色与情”的联系
        1. “色”的两种意象—颜色与情欲双关
        2. 情感的两面性左右色彩的变构性
    (二) “色与情”的表达方式
        1. 亮丽奔放的玫红、绯红—激情燃烧的情欲本真
        2. 浅淡浪漫的粉红色—暧昧躁动的精神诉求
        3. 幽雅静谧的蓝紫色—孤独无奈的现实折射
四、周春芽“桃花”意象产生的因素
    (一) 周春芽个人经历及所处时代背景分析
    (二) 浓厚的东方情结与审美意识变迁
    (三) 幸福情感的宣泄与生命体悟
    (四) 巴蜀地域环境与地方艺术文化
    (五) 西方新表现主义风格的借用与开放的性观念意识
五、周春芽的桃花意象与传统桃花意象的联系与其油画艺术的现实意义
    (一) 周春芽的桃花意象在传统桃花意象上的承接与延伸
    (二) 周春芽油画艺术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万花丛中寻找“绿”(论文参考文献)

  • [1]塞罕坝风物记[J]. 北野. 小品文选刊, 2021(11)
  • [2]形式与意味 ——符号视域下艺术作品中的视觉隐喻生成机制研究[D]. 贺晓婕. 山东大学, 2021(02)
  • [3]论迟子建文学世界中的色彩意义[D]. 刘晨鸽.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小学语文情感性课堂教学探索[D]. 蔡林. 喀什大学, 2020(07)
  • [5]论汪国真诗歌的创作艺术[D]. 马翠红.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0)
  • [6]迪士尼动画片《幻想曲》《幻想曲2000》审美体验研究[D]. 高玉杰.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南宁市卫生学校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创新实践研究[D]. 王雪花.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8]陈元龙及《爱日堂诗集》研究[D]. 马瑞洁.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血色赌石[J]. 方松华. 今古传奇(单月号), 2019(06)
  • [10]“色与情”—周春芽《桃花系列》中的意象表达研究[D]. 潘雪焕.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在万花丛中寻找“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