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土工布防治膨胀土路基基床病害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国涛[1](2020)在《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冻胀机理与轨道平顺性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对线路的平顺性有极高的要求,我国东北季节性冻土区特殊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冻胀作用下高速铁路平顺性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开展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机理与线路平顺性控制技术研究至关重要。相关研究能够为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的修建及运营提供支撑,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希望为季节性冻土理论的发展有所贡献。本论文以哈大、哈齐等高速铁路工程为背景,以微观和宏观不同角度,从研究填料的冻胀特性、冻胀机理出发,以现场调查、模型试验、现场测试、数值分析以及理论推导为手段,探明了粗粒土填料的冻胀特性。在此基础上,以寒区铁路路基-轨道结构体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冻胀对线路的影响,建立了路基冻胀的控制标准,提出了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冻胀改性方法,并对哈齐客运专线防冻胀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揭示了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冻胀机理。由于目前尚未系统的对粗粒土填料内在的冻胀机理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基于X-CT扫描及图像重构技术,对微冻胀填料结构状态与水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开展试验模型,研究了粗粒土冻胀的水热特征,并分析得到相应规律。细颗粒含量对冻胀量的贡献作用要大于含水量对冻胀的作用,且含水量的增加对冻胀的贡献依靠细颗粒的含量。(2)提出了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变形传递规律。基于路基冻胀-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轨道几何不平顺传递耦合分析模型,对冻胀时空分布曲线进行了预测,揭示了冻胀对无砟轨道各层平顺性及轨面不平顺的影响规律,评估了路基冻胀对行车安全、舒适性和线路运营可靠性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冻胀的波幅比(波长/幅值)增大时,轨道结构与路基变形趋于一致;波长一定时,冻胀对轨道板及底座板受力影响程度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3)建立了基于静、动态分析的路基冻胀控制标准。由于轨道的静、动态不平顺受不均匀路基冻胀局部变形影响显着,因此基于冻胀对结构及行车的影响,将冻胀程度通过两条临界曲线划分呈3个区域,冻胀程度位于区域I时,可通过《高速铁路轨道几何状态验收管理标准》中的幅值允许偏差对轨道不平顺进行控制,冻胀程度达到区域Ⅱ时需着重检查冻胀位置处板下离缝并做小范围修补,区域Ⅲ内冻胀需立即采取措施保证线路安全。(4)提出了高速铁路基粗粒土填料冻胀改性方法。由于仅依靠扣件自身的调整量可能无法满足冻胀的控制要求,因此在应对冻胀变形问题时,需要研究路基基床自身防冻胀特性。本文研究了颗粒级配、水泥掺量对级配碎石冻胀性能、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得出当水泥掺量为3%时,试样的冻胀率显着下降,相较未改性填料,改性粗粒土填料冻胀率降低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当水泥掺量达到5%时能明显提高材料的抗冻胀性能。并提出级配建议:无渗水性基床要求填料选用3%细粒土含量、3%水泥掺量的级配碎石;有渗水性要求的,宜去除0.5mm以下颗粒、选用3%~5%水泥掺量的级配碎石。(5)评估了防冻胀水泥稳定碎石基床的服役特性。由于改性后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床在实际工程的防冻胀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估,因此本文基于静态路基变形冻胀监测和动检车动态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防冻胀水泥稳定碎石基床防冻胀特性进行评估,并对特殊冻胀地段应急处理措施进行了说明。评估结果表明,采用防冻胀水泥稳定碎石基床能够有效抑制冻胀,能够满足不均匀冻胀控制标准要求。
高俊杰[2](2020)在《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路基养护修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路基在我国铁路干线铁路中占有比例很大,其建设时间跨度长,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差异大,而且受铁路不间断运营影响,铁路路基发生病害后,在治理方案选择上往往对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铁路路基养护维修中,土工合成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土工合成材料不仅能满足多种工程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有效利用材料资源,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以达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实践中土工合成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价格差异大,应用方式不断创新,因此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养护维修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论文从铁路路基养护维修的实践出发,以现场为依托,结合现有的工程理论对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养护维修中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具体问题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土工合成在路基养护维修应用的工作机理和所发挥的作用。论文在对目前国内外土工合成材料的产品种类、性能、力学指标等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路基养护维修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新问题。总结了路基养护维修要点,增加完善了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排水养护维修、路基基床养护维修、浸水路堤养护维修中的应用场合和方式、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相关机理分析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养护维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王隽峰[3](2018)在《膨胀岩(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建议》文中认为新建云桂铁路南百段膨胀岩(土)地区开通运营后陆续发生了一些典型的膨胀岩(土)病害,甚至造成行车限速。为此,介绍了该段工程设计、工程措施试验研究及运营后发生的病害情况,通过分析工程病害产生的原因及设计工程措施的效果,提出了膨胀岩(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设计建议。
杨果林,段君义,邱明明,周胡波[4](2018)在《新型防水层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在铁路基床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有效地解决膨胀土地区铁路基床反复出现病害的问题,通过对膨胀土基床病害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以砂与土作为骨架系统、橡胶与乳化沥青为改性组分、水泥及纤维为增强组分的新型防水层复合材料。以中低弹性模量、强抗渗性及高韧性为目标,借助试验分析各材料组分掺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给出新型防水层复合材料的配合比及力学指标控制要求,并通过激振试验对新型防水层复合材料应用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砂与土质量比约为1时,新型防水层材料的抗压与抗折强度均达到最大;适当掺入橡胶粉、乳化沥青及聚丙烯纤维可以提高其抗变形能力,但会降低材料强度;在干燥与浸水条件下,新型防水层能有效地隔断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水上升路径,达到较好的防水隔水效果,且能加速基床内动土压力的衰减和保持良好的抗疲劳性能。研究的新型防水层复合材料可应用于治理膨胀土地区铁路基床病害。
徐庆辉[5](2017)在《铁路膨胀土(岩)路堑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膨胀土(岩)在土体中杂乱分布的裂隙及反复胀缩变形造成强度衰减的特性,常常给人类的工程建筑带来严重破坏,造成许多地质灾害。新建云桂铁路与既有南昆铁路地质条件相同,路线采取了“尽量绕避”的选线原则,无法绕避地段尽量拉高坡度以桥通过,但由于受曲线半径、线路坡度、站位等诸多因素控制,新建云桂铁路线仍有较多地段不得不通过膨胀土(岩)地段。要求在这些特殊地段采用合理的处治措施和施工技术方案,以达到良好的工程效果。方法: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是膨胀土(岩)路堑地段新型改性水泥基防水结构层施工技术和膨胀土(岩)路堑边坡柔性生态减胀护坡加固施工技术。新型改性水泥基防水结构层是膨胀土(岩)路堑全封闭基床结构防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水结构层施工前必须完成换填层填筑、盲沟和钢筋混凝土带翼板侧沟的浇筑。在防水结构层正式摊铺前要进行预拌合,将准备好的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按配合比投入拌合设备,确定合理的搅拌时间、含水率等指标。防水结构层现场摊铺时先用平地机或者推土机进行粗平,然后利用人工精平,再用双缸式压路机进行慢速碾压,碾压遍数在5次为宜,可根据现场碾压效果进行适当调整。新型改性水泥基防水结构层施工结束后,利用复合土工膜覆盖其表面,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3天。养护结束后钻孔取芯,检验防水结构层厚度、材料组份分布均匀性、强度和抗渗性等指标。柔性生态减胀护坡中使用的生态袋、联结扣、土工格栅、复合土工膜等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生态袋内装土为中粗砂和粉质粘土混合料,保证袋内种植土的长期肥效作用。联结扣的定扎,要保证联结扣连接相邻两个袋体,为了保证联结扣连接牢固,采用橡胶锤轻轻敲打,将棘爪刺入袋中。向上垒砌过程中要,要层层夯实,在袋体夯实过程中要保证袋体有棱有角,达到内实外美的整体效果。柔性生态减胀护坡坡面植被的根在植被护坡中的作用相当于锚杆,坡面的绿化可采用植草、插枝或液压喷播、客土喷播等方法进行坡面植被防护。结果和结论:采用新型水泥基防排水结构层后,减小了路基开挖工程量、相应的边坡防护数量,堆放弃土的临时用地也相应降低,经济、环保、有利于土地的节约;结构层组成材料购买方便,施工单位可利用现有水泥搅拌站现场搅拌,采用路堤填方工程的压实设备压实,施工方便,质量更好控制;结构层在长期的列车荷载作用下变形小,不会出现类似柔性材料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在轨道下方形成水囊,长期防水效果好;新型水泥基防排水结构可连续施工,施工接缝少,减少了地表水下渗通道。柔性生态减胀护坡结构整体性强,柔性结构允许变形可吸收墙后坡体膨胀土(岩)变形的能量,有利于坡面的排水和坡体排水,阻隔地表水下渗及干湿循环作用。柔性生态减胀护坡利用挖方或者隧道弃碴作为填料,减少了路基、隧道弃方及弃土用地,护坡坡面绿化更易实现、效果好,较之刚性防护更加环保。植被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利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噪音、减少强光反射、吸收灰尘、调节道路周围温度和湿度,从而使得交通环境更加舒适。
桂彬,王勇,王月中,马永政[6](2017)在《南百段膨胀土路基病害概况及防治措施》文中指出膨胀土地区的路基基床经常出现路基变形、翻浆冒泥、道渣基床土挤出等病害问题。目前,对于膨胀土基床病害的治理主要采用传统方法从设计和施工方面降低膨胀土干缩湿胀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中路基封闭宽度不足、换填深度不够以及换填改性土质量差等问题是采用传统方法整治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南昆铁路线南百段沿线的气候、水文气候条件、膨胀土特性、列车荷载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膨胀土地区铁路路基基床病害的原因,并在整治中使用粉煤灰石灰黏土制作了改性土分层碾压,用地蜂窝固砂,加大土层封闭宽度,侧沟下新修盲沟排水以及在强膨胀土路段用石灰桩处理下沉路基的方法,效果显着,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严志军[7](2016)在《普速铁路路基和基床病害整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积累,查阅了多年设备维修技术档案,对集通铁路工程地质特征的各类路基和基床病害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充分归纳与总结了整治工作中采取措施的利与弊,得与失,同时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生产实践中发现的规律,对彻底整治路基和基床病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及科学合理的建议。
顾宁[8](2015)在《浅谈青阜线膨胀土路基设计》文中提出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的特性,作为铁路路基填料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文章以青阜线徐楼至青町段增建二线工程为例,介绍了膨胀土作为路基填料的设计方法及施工要求。
徐亚斌[9](2014)在《云桂铁路中—弱膨胀土地基复合排水板基床动力特性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膨胀土是国内外广泛分布的一种特殊黏土,具有超固结性、多裂隙性、反复胀缩性,对湿热变化极其敏感等特殊工程性质,给铁路工程带来极大危害。当前高速铁路正朝着全面提速、重载和大密集度的趋势发展,膨胀土地基基床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问题成为制约高速铁路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列车运行时的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对膨胀土地基基床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开展膨胀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动力特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新建云桂铁路中-弱膨胀土地基路堑基床试验段为研究对象,依托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0G016-B)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499),通过室内试验和统计分析,对沿线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通过现场激振试验,对膨胀土地基路堑基床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复合防排水板的防排水效果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内容如下:(1)结合现场原状土试样,进行大量的室内试验,获得沿线典型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参数。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沿线广西、云南两段膨胀土常规物理力学指标,获得各指标的平均值,95%、98%的置信区间及各指标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对广西云南段中、弱膨胀土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膨胀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大体上可分为结构、强度与状态三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可用几个互不相关的指标变量来反应中、弱膨胀土的性质。(2)根据前期云桂铁路现场调研,选定典型中-弱膨胀土试验断面,介绍基床底层A、B组填料、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填筑工艺及检测标准;并阐述复合排水板在新建云桂铁路中-弱膨胀土试验段中的应用,包括其组成、主要指标参数、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及控制标准。(3)结合现场测试项目和设计要求,选定动测元器件和相应的采集设备;介绍了现场激振设备及加载参数,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激振试验方案。(4)结合新建云桂铁路典型中一弱膨胀土试验断面对路基动力响应特性进行测试,利用高速铁路路基原位动力试验系统(DTS-1),对模拟自然状态及降雨工况各激振100万次时路基动力响应进行采集及分析,获得动力响应随激振次数的时程曲线,动应力、振动加速度、振动速度沿路基深度方向、路基横向的衰减规律,同时得到路基面动位移。对激振试验降雨工况和经历雨季后路基中的湿度监测,得出地表水会经复合防排水板搭接缝渗入到基床中,因而中-弱膨胀土地基路堑基床不宜采用复合防排水板进行防排水。图80幅,表61个,参考文献138篇。
王亮亮[10](2014)在《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及其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要: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铁路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278499)、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云桂铁路膨胀土(岩)地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0G016-B)、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高速铁路地基膨胀土临界动应力研究”(编号CX2012B062),依托云桂高速铁路建设工程,采用室内试验、理论研究、室内足尺模型动力试验和现场大型激振试验等方法,开展了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设计及其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开展了膨胀土室内土工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阳离子交换量分析。确定了云桂铁路南百段膨胀土的膨胀等级,获得了不同膨胀等级膨胀土的物理力学参数。(2)利用平衡加压法,在云桂铁路典型中~弱、中~强膨胀土路段,分别进行了膨胀土大型原位竖向膨胀力试验,分析了膨胀土在原位约束条件下竖向膨胀力与含水率增量、变形量之间的关系。(3)通过动三轴试验,获得了不同含水率和压实度条件下膨胀土的临界动应力,为基床结构设计和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提供参数。(4)针对传统铁路路基复合防水土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膨胀土路堑基床病害特点,开展了新型半刚性防水结构层的研发工作。通过大量配比优化试验,获得了中低弹模抗渗水泥基防水结构层。(5)利用强度控制、应变控制、微膨胀变形控制以及膨胀力平衡四种方法,开展了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优化设计。获得了不同膨胀等级膨胀土路堑基床的换填厚度建议值。(6)研究了防水结构层与接触立柱、侧沟以及其它基床附属结构接触位置的密封技术,设计了膨胀土路堑基床地表降雨全封闭防排水系统,并针对边坡裂隙渗流、毛细水渗流以及地下水发育等工况设计了相应的基底防排水系统,为膨胀土路堑基床的长期动力稳定性提供了保障。(7)基于土体微观结构球形颗粒简化几何模型,根据球形颗粒不同堆积状态,分别采用四尖瓣线和三尖瓣线方程描述毛细水的过水断面,建立了异形毛细管模型。通过引入初始水力梯度,结合毛细水力学,建立了异形毛细管模型时粘性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的计算公式。(8)设计并制作了铁路路基足尺动力试验钢结构模型箱(长×宽×高为9.2m×2m×4.6m),针对中~弱、中~强两种类型地基膨胀土,分别填筑了新型膨胀土路堑基床。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基床换填厚度、不同服役环境(干燥、降雨和地下水位上升)下,新型基床结构的动静特性、新型改性水泥基防水结构层的防水效果和抗疲劳性,试验成果为开展试验段填筑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9)在中~强、中~弱膨胀土路堑试验段,针对不同防水层类型和换填厚度,选取4个代表性试验断面,埋设速度计、加速度计、动土压力盒和湿度计,利用高速铁路路基原位动力试验系统(DTS-1),对每个试验断面在干燥和浸水两种极端服役环境下分别进行不少于100万次的激振试验,4个试验断面共激振1000万次。全面检验实践服役环境下膨胀土路堑基床降雨全封闭防排水系统的工作性能、研究新型基床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变形规律,为其在云桂铁路的全线推广提供数据支撑。(10)针对临界动应力法和振动速度法两种铁路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索和研究,提出修正临界动应力法和修正临界振动速度法评判准则,并分别利用两种修正动力稳定性评判准则对云桂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的长期动力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图158幅,表格55个,参考文献362篇。
二、应用土工布防治膨胀土路基基床病害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土工布防治膨胀土路基基床病害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冻胀机理与轨道平顺性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季节性冻土分布情况 |
1.1.2 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及高铁分布情况 |
1.1.3 我国季节性冻土区铁路冻害情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冻土的工程特性研究现状 |
1.2.2 细粒土冻胀理论研究现状 |
1.2.3 粗粒土冻胀特性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外铁路路基防冻胀结构设计研究现状 |
1.2.5 既有路基冻胀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
1.2.6 路基-无砟轨道相互作用关系及力学行为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2.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冻胀机理 |
2.1 级配碎石标准及冻胀分类 |
2.1.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标准 |
2.1.2 土体冻胀分类指标 |
2.2 粗粒土填料冻胀微观特性分析 |
2.2.1 粗粒体不同组分的存在状态分析 |
2.2.2 粗粒体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水分分布 |
2.3 粗粒土冻胀水热特征分析 |
2.3.1 温度变化特性 |
2.3.2 水分迁移特征 |
2.4 粗粒土填料冻胀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2.4.1 细颗粒含量对粗粒土冻胀的影响 |
2.4.2 水含量对粗粒土冻胀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冻胀层间传递规律 |
3.1 CRTSⅢ型无砟轨道-路基冻胀分析模型 |
3.1.1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模型 |
3.1.2 钢轨及其他结构模型 |
3.2 路基冻胀时空分布曲线预测仿真 |
3.2.1 冻胀发展时间分布预测 |
3.2.2 冻胀发展空间分布预测 |
3.3 不均匀冻胀对CTRSⅢ板式轨道变形状态影响 |
3.3.1 冻胀位置对无砟轨道平顺性传递规律影响 |
3.3.2 路基冻胀-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平顺性传递规律 |
3.3.3 不均匀冻胀变形-板式轨道结构约束变形规律 |
3.3.4 冻胀下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及演变机理 |
3.4 不均匀冻胀对CRTSⅢ板式轨道受力状态影响 |
3.4.1 不同冻胀程度对轨道板受力影响 |
3.4.2 不同冻胀程度对底座板受力影响 |
3.4.3 不同冻胀程度下结构受力影响规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路基冻胀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动力学及控制标准 |
4.1 高速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模型 |
4.2 基于轨检数据的冻胀区车辆动态响应分析 |
4.3 冻胀区行车条件下车辆-轨道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
4.3.1 不同波长冻胀变形行车动力学性能分析 |
4.3.2 不同冻胀量冻胀变形行车动力学性能分析 |
4.4 季冻区无砟轨道冻胀控制标准研究 |
4.4.1 板式无砟轨道离缝发生临界曲线 |
4.4.2 不均匀冻胀临界曲线界定 |
4.4.3 基于静、动力分析的不均匀冻胀控制标准 |
4.5 本章小结 |
5.级配碎石基床表层防冻胀措施及改性试验研究 |
5.1 掺水泥级配碎石抗冻性宏观试验研究 |
5.2 掺水泥冻胀改性微观机理研究 |
5.2.1 水泥微观表征 |
5.2.2 微结构重构与3D模拟 |
5.2.3 水化过程模拟 |
5.3 粗粒土冻胀改性试验对比研究 |
5.3.1 粗粒土冻胀性能大直径试验装置设计 |
5.3.2 试验材料选择 |
5.3.3 试验方案设计 |
5.3.4 多次反复冻胀融沉性能分析 |
5.4 荷载作用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力学性能 |
5.4.1 冻深分析 |
5.4.2 动态响应分析 |
5.4.3 融沉位移过程分析 |
5.5 改性后粗粒土强度特性与渗透性能分析 |
5.5.1 无侧限抗压强度 |
5.5.2 渗透系数 |
5.5.3 试验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基于改性基床的路基防冻胀特性评估分析 |
6.1 基于静态监测的水稳基床防冻胀特性评估方法 |
6.1.1 静态监测方法 |
6.1.2 动态检测方法 |
6.2 水泥稳定碎石基床路基冻胀变形监测分析 |
6.2.1 路基变形监测试验段工程简介 |
6.2.2 路基冻深统计分析 |
6.2.3 冻胀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
6.3 水泥稳定碎石基床地段动态响应检测分析 |
6.3.1 不同时间对比 |
6.3.2 不同线路对比 |
6.4 特殊冻胀地段应急处理措施 |
6.4.1 调低型扣件及撤垫板措施 |
6.4.2 预垫板作业 |
6.4.3 预撤板作业 |
6.5 本章小结 |
7.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路基养护修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我国铁路路基养护维修现状 |
1.2.1 我国铁路路基养护维修组织管理 |
1.2.2 我国铁路基养护修理工作制度 |
1.2.3 我国铁路路基养护维修和大修 |
1.3 土工合成材料概况和应用现状 |
1.3.1 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 |
1.3.2 土工合成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指标 |
1.3.3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应用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排水养护修理中的应用 |
2.1 路基排水设施的养护修理 |
2.1.1 路基排水设施养护单元划分管理 |
2.1.2 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 |
2.2 在路基排水养护修理中的应用场合和方式 |
2.3 土工合成材料反滤机理 |
2.4 反滤材料设计准则 |
2.4.1 保土准则 |
2.4.2 透水准则 |
2.4.3 防淤堵准则 |
2.5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
2.5.1 反滤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
2.5.2 排水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
2.6 施工要点 |
2.7 本章小结 |
3 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基床养护修理中的应用 |
3.1 基床养护修理 |
3.1.1 基床在养护维修中常见病害 |
3.1.2 基床病害产生的机理 |
3.1.3 基床病害日常养护维系中常用的预防及修理方法 |
3.2 应用的场合和方式 |
3.3 土工格室高度设计 |
3.4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
3.5 施工要点 |
3.6 本章小结 |
4 加筋土工程在路基养护修理的应用 |
4.1 浸水路堤的养护修理 |
4.1.1 浸水路堤的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 |
4.1.2 养护要点 |
4.1.3 浸水路堤病害的防治 |
4.2 路基养护维修中加筋土工程的应用场合和方式 |
4.3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机理 |
4.4 浸水路堤稳定性检算 |
4.5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
4.6 施工要点 |
4.6.1 加筋土路堤施工要点 |
4.6.2 加筋土挡土墙施工要点 |
4.7 本章结论 |
5 土工合成材料在坡面防护设备养护修理中的应用 |
5.1 路基坡面的养护修理 |
5.1.1 路基坡面在养护维修中常见病害 |
5.1.2 路基坡面设备的养护 |
5.2 土工合成材料在坡面防护中的应用方式和场合 |
5.3 土工网(垫)植被护坡设计 |
5.4 土工合成材料石笼和沉枕设计 |
5.5 土工膜袋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膨胀岩(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1.1 膨胀土分布 |
1.2 膨胀土工程设计简介 |
1.2.1 前期方案比选 |
1.2.2 路基工程设计 |
1.2.3 桥梁工程设计 |
1.2.4 隧道工程设计 |
2 设计期间对工程措施的试验研究 |
2.1 新型水泥基防水结构层 |
2.2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 |
2.3 桩板墙 |
3 运营初期膨胀岩 (土) 地段工程病害及处理措施 |
3.1 病害情况 |
3.2 原因分析 |
3.3 整治措施 |
4 云桂铁路南百段膨胀岩 (土) 地段工程病害特征及《规范》存在的问题探讨 |
4.1 工程病害特征 |
4.2 存在的问题 |
5 对膨胀岩 (土) 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设计建议 |
(5)铁路膨胀土(岩)路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膨胀土处理措施的现状 |
1.3 现有常规处理措施存在的问题 |
1.4 路堑施工新技术所具有的优势 |
第2章 工程概述及问题分析 |
2.1 工程概述 |
2.2 防水结构层工点工程问题分析 |
2.2.1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
2.2.2 水文地质构造 |
2.2.3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
2.2.4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2.3 柔性生态护坡工点工程问题分析 |
2.3.1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
2.3.2 水文地质构造 |
2.3.3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
2.3.4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
2.4 工程在膨胀土地段存在的问题 |
2.4.1 边坡防护方面的问题 |
2.4.2 基床防护方面的问题 |
2.5 技术措施之前施工概述 |
2.6 小结 |
第3章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施工技术研究 |
3.1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初步方案 |
3.1.1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作用原理 |
3.1.2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设置原则 |
3.1.3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结构体系构成 |
3.1.4 边坡结构稳定性分析 |
3.2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技术研究 |
3.2.1 植被护坡作用机理 |
3.2.2 植被护坡工程技术 |
3.3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施工实施 |
3.3.1 路堑边坡柔性生态减胀护坡段开挖 |
3.3.2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材料主要技术要求 |
3.3.3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加固施工工艺 |
3.3.4 柔性生态减胀护坡质量控制 |
3.4 小结 |
第4章 新型防水结构层施工技术研究 |
4.1 新型防水结构层初步方案 |
4.1.1 新型防水结构层机理准则 |
4.1.2 新型防水结构层方案比较 |
4.2 新型防水结构层技术研究 |
4.2.1 原有防排水技术失效原因 |
4.2.2 新型防排水技术方案的提出 |
4.2.3 新型防水结构层复合材料概述 |
4.3 新型防水结构层施工实施 |
4.3.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
4.3.2 新型防水结构层施工工艺流程 |
4.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南百段膨胀土路基病害概况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地质地貌概况 |
1.2 病害情况 |
2 线路上膨胀土特征 |
2.1 矿物成分 |
2.2 化学成分 |
2.3 颗粒成分特点 |
2.4 物理参数 |
2.4.1 膨胀特性 |
2.4.2 天然含水率和干密度 |
2.4.3 液限 |
2.4.4 塑限Ip |
2.4.5 膨胀力Pp |
2.4.6 膨胀土的收缩性 |
3 基床病害原因分析 |
4 基床病害整治 |
4.1 K37+150—K41+650 |
4.2 K134+700—K140+100 |
4.3 林逢车站 |
5 结语 |
(7)普速铁路路基和基床病害整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2 地质特征 |
3 路基病害整治措施 |
3.1 路基边坡溜坍 |
3.2 基床下沉外挤 |
3.3 路基基床板结 |
3.4 路基宽度不足 |
3.5 路基冻涨 |
3.6 路基施工的建议 |
3.6.1 提高认识,健全管理机制。 |
3.6.2 大力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路基边坡稳定性。 |
3.6.3 探索新工、讲究新方法。 |
4 基床病害整治措施 |
4.1 基床的病害分析 |
4.1.1 基床土质的影响。 |
4.1.2 降雨的影响。 |
4.1.3 列车振动荷载的影响。 |
4.1.4 道床不足的影响。 |
4.2 基床病害的防治 |
4.2.1 强化基床表层。 |
4.2.2 改良基床土的性质。 |
4.2.3 设置封闭层。 |
4.2.4 疏导地下水。 |
4.3 翻浆冒泥的病害整治的成因及规律 |
4.3.1 道床不厚度不足。 |
4.3.2 养护不当。 |
4.3.3 排水不良。 |
4.3.4 土质不良。发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的基床土质多数为黏性土、粉黏土、或易风化的软弱岩体。 |
4.4 整治措施 |
4.4.1 增加道床厚度。 |
4.4.2 铺设砂垫层。 |
4.4.3 铺设土工布。 |
4.4.4 铺设土工格室。 |
4.5 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 |
5 总结与展望 |
(8)浅谈青阜线膨胀土路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气候及地质条件 |
3 路基设计基本要求 |
4 路基设计 |
4.1 基床 |
4.1.1 换填渗水土 |
4.1.2 石灰改良土 |
4.1.3 其他有关措施 |
4.2 路基边坡 |
4.2.1 土工格栅 |
4.2.2 骨架护坡 |
4.2.3 坡脚加固 |
5 施工要求 |
6 结语 |
(9)云桂铁路中—弱膨胀土地基复合排水板基床动力特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膨胀土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路基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路基防排水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云桂铁路膨胀土地区物理力学性质统计分析 |
2.1 概述 |
2.2 SPSS软件简介 |
2.3 试验方案 |
2.3.1 取样方法 |
2.3.2 实验内容 |
2.3.3 实验方案 |
2.4 南段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规律 |
2.4.1 云南段膨胀土物理力学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 |
2.4.2 云南段膨胀土物理力学指标探索性统计分析 |
2.4.3 云南段膨胀土物理力学回归分析 |
2.5 广西段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规律 |
2.5.1 广西段膨胀土物理力学描述性统计分析 |
2.5.2 广西段膨胀土物理力学探索性统计分析 |
2.5.3 广西段膨胀土物理力学回归分析 |
2.6 广西云南两段膨胀土共性分析 |
2.6.1 膨胀土物理力学指标综合统计 |
2.6.2 对膨胀土指标的聚类分析 |
2.6.3 对膨胀土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3 云桂铁路中-弱膨胀士试验段施工技术 |
3.1 概述 |
3.2 施工材料介绍 |
3.3 路堑开挖 |
3.4 基床底层A、B组填料的施工技术及检测标准 |
3.4.1 施工准备 |
3.4.2 施工阶段 |
3.4.3 验收阶段 |
3.5 复合防排水板的施工工艺 |
3.5.1 铁路路基防排水措施调研 |
3.5.2 复合防排水板的应用原理及主要参数指标 |
3.5.3 复合防排水板在云桂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
3.6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和检测标准 |
3.6.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施工工艺 |
3.6.2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施工检测 |
3.7 本章小结 |
4 中-弱膨胀土试验段激振试验现场概况 |
4.1 概述 |
4.2 试验段工程概况 |
4.2.1 试验段工程地质 |
4.2.2 试验段设计概况 |
4.3 元器件的布设,埋设及注意事项 |
4.3.1 测试内容及元器件的选用 |
4.3.2 元器件布置情况 |
4.3.3 元器件的埋设及导线保护措施 |
4.3.4 数据采集与观测 |
4.4 现场动载试验 |
4.4.1 现场激振设备简介 |
4.4.2 加载参数的确定 |
4.5 试验工况与试验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5 云桂铁路中-弱膨胀土基床动力特性分析研究 |
5.1 概述 |
5.2 动应力测试结果及分析 |
5.2.1 动应力幅值随激振频率的变化规律 |
5.2.2 不同深度处动应力沿路基深度方向、横向分布规律 |
5.3 振动加速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1 加速度随振动频率的变化规律 |
5.3.2 不同深度处加速度沿路基深度方向、横向分布规律 |
5.4 振动速度测试结果及分析 |
5.4.1 振动速度与振动次数对应关系 |
5.4.2 不同深度处速度沿路基横深度方向、横向分布规律 |
5.5 路基动位移规律 |
5.6 复合防排水板的效果评价 |
5.6.1 基床中湿度计数据统计 |
5.6.2 复合排水板在膨胀土基床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10)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及其动力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膨胀土膨胀性判别和膨胀力测试 |
1.2.2 动力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有砟轨道高速铁路基床结构型式及其防排水措施 |
1.2.4 铁路路基动力反应特性研究现状 |
1.2.5 铁路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现状 |
1.2.6 膨胀土路堑铁路基床处治措施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云桂铁路路堑段膨胀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
2.1 膨胀土常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2.1.1 膨胀土膨服性判别 |
2.1.2 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2.2 膨胀土竖向膨胀力原位试验 |
2.2.1 试验方案简介 |
2.2.2 试验结果 |
2.3 膨胀土动三轴试验 |
2.3.1 试验简介 |
2.3.2 试验结果分析 |
2.4 小结 |
3 膨胀土路堑基床防水结构层材料研发 |
3.1 概述 |
3.2 膨胀土路堑基床新型防水结构层设置位置 |
3.3 新型防水结构层研发 |
3.3.1 新型防水结构层基本要求 |
3.3.2 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试验方法 |
3.3.3 配比优化试验 |
3.3.4 新型防水结构层研发成果 |
3.4 小结 |
4 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防排水系统 |
4.1 概述 |
4.2 接触缝和施工缝防水关键技术 |
4.3 侧沟与侧沟平台、基床防水结构层衔接位置防水关键技术 |
4.4 膨胀土路堑边坡裂隙渗流防排水措施 |
4.5 毛细水上升时基底防排水措施 |
4.5.1 毛细现象及其机理 |
4.5.2 毛细作用主要影响因素 |
4.5.3 毛细管-液-气弯曲界面的力学分析 |
4.5.4 毛细管模型及毛细水上升高度 |
4.5.5 基于异形毛细管模型的粘土毛细水上升高度分析 |
4.5.6 毛细水渗流时基底防排水措施 |
4.6 地下水发育的松软膨胀土路堑地段 |
4.7 小结 |
5 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换填厚度确定 |
5.1 概述 |
5.2 基于强度控制确定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
5.2.1 路基面设计应力幅值 |
5.2.2 动应力沿基床深度的分布规律 |
5.2.3 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确定 |
5.3 基于应变控制确定基床换填厚度 |
5.3.1 基于应变控制确定基床换填厚度的步骤 |
5.3.2 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
5.4 基于膨胀力平衡确定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
5.4.1 大面积全封闭防水层对膨胀土湿度变化的影响 |
5.4.2 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
5.5 基于微膨胀变形控制确定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厚度 |
5.6 膨胀土路堑换填厚度综合分析 |
5.7 膨胀土路堑基床地基承载力基本要求 |
5.8 小结 |
6 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足尺模型激振试验 |
6.1 概述 |
6.2 试验方案 |
6.2.1 模拟对象 |
6.2.3 监测元器件布设 |
6.2.4 试验加载方案 |
6.3 中~强膨胀土路堑基床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6.3.1 不同换填厚度基床动力特性分析 |
6.3.2 不同服役环境下基床动力特性分析 |
6.4 中~弱膨胀土路堑基床模型动力试验结果 |
6.5 膨胀土路堑基床防水效果检验 |
6.6 基床动力参数受服役环境影响内因分析 |
6.7 基于足尺动力模型试验成果的基床换填厚度优化 |
6.8 小结 |
7 云桂膨胀土路堑基床现场激振试验 |
7.1 概述 |
7.2 试验段概况与主要研究内容 |
7.3 改性水泥基防水结构层施工技术 |
7.4 试验加载方案 |
7.4.1 加载参数 |
7.4.2 数据采集 |
7.4.3 试验工况和试验过程 |
7.5 试验结果分析 |
7.5.1 不同工况下基床动应力分析 |
7.5.2 不同工况下基床振动速度分析 |
7.5.3 不同工况下基床加速度分析 |
7.5.4 基床沉降变形规律 |
7.5.5 不同基床防排水措施隔水效果分析 |
7.5.6 改性水泥基防水结构层抵抗自然营力作用性能检验 |
7.6 小结 |
8 膨胀土路堑基床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 |
8.1 概述 |
8.2 修正临界动应力法评价膨胀土路堑基床动力稳定性 |
8.2.1 修正临界动应力法评判准则 |
8.2.2 膨胀土修正临界动应力法动力稳定性评价参数 |
8.2.3 基于室内动力模型试验的稳定性评价 |
8.2.4 基于现场激振试验的稳定性评价 |
8.3 修正振动速度法评价膨胀土路堑基床动力稳定性 |
8.3.1 膨胀土干湿循环效应研究现状 |
8.3.2 考虑干湿循环效应的膨胀土振动速度评判准则 |
8.3.3 膨胀土全封闭路堑基床动力稳定性评价 |
8.4 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四、应用土工布防治膨胀土路基基床病害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冻胀机理与轨道平顺性控制研究[D]. 杨国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2]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路基养护修理中的应用研究[D]. 高俊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膨胀岩(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的建议[J]. 王隽峰. 路基工程, 2018(06)
- [4]新型防水层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在铁路基床中的应用[J]. 杨果林,段君义,邱明明,周胡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 [5]铁路膨胀土(岩)路堑施工技术研究[D]. 徐庆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17(03)
- [6]南百段膨胀土路基病害概况及防治措施[J]. 桂彬,王勇,王月中,马永政.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7(02)
- [7]普速铁路路基和基床病害整治措施[J]. 严志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09)
- [8]浅谈青阜线膨胀土路基设计[J]. 顾宁. 西部交通科技, 2015(02)
- [9]云桂铁路中—弱膨胀土地基复合排水板基床动力特性试验[D]. 徐亚斌. 中南大学, 2014(03)
- [10]高速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结构及其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 王亮亮. 中南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