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选购桑塔纳汽车配件(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军[1](2018)在《中国工匠》文中认为引言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也是称得起伟大的社会群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始于农村,农民不仅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首创者,还创办了开辟中国工业化新路子的乡镇企业,2.8亿的农民工群体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没有农民的创造与奉献,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浙江的一对农民兄弟,在北纬30°创造了中国制造业的传奇,书写下中国农民的梦想与辉煌。北纬30°是一神秘的纬度,也是盛产奇迹的纬度。它不仅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拥有金字塔、百慕大
陈光祖,杨与肖[2](2012)在《未尽的汽配人生》文中认为陈光祖参与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管理的最初阶段,见证了这个行业为何发展成今天光景的全貌"得零部件者得天下",这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在卧病期间为"百奇"所做的题词。百奇是当下一项针对中国零部件企业的调研活动,发起人是80余岁的中国汽车老人陈光祖。
张珊珊[3](2010)在《仿冒影响下汽车厂商生产策略和产品扩散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整体上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汽车销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递增。汽车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消费者购买汽车之后需要的汽车维修保养服务贯穿于产品的整个使用周期。汽车市场的壮大带来了汽车售后配件市场的膨胀。因此,在研究汽车市场上产品规律和厂商行为时,汽车配件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研究汽车市场上存在仿冒配件与不存在仿冒配件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下,汽车生产商的生产策略、汽车和配件产品的扩散规律以及汽车新产品的推广策略。从第一章到第五章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汽车产业、汽车配件市场的状况以及配件的仿冒情况,回顾了目前各行业仿冒现象、产品扩散模型以及系列产品厂商策略的研究情况,进而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章研究汽车售后配件市场上,出现仿冒配件的情况下,不同产量级别的汽车生产商采取的最佳生产策略。在对汽配市场上的仿冒配件和整车保有量的关系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总结正品商和仿冒配件厂商的三种关系模式:共生模式、压制模式、独占模式,并分析三种模式下配件市场中的仿冒情况。然后从加工方式的角度分析配件的成本与产量、质量与产量的关系,建立不考虑整车利润、考虑整车利润和考虑时间因素的这三种不同条件下,正品商利润的博弈模型。对不同产量级别的正品商和仿冒商的利润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两者的关系以及正品商的最佳利润点。并通过建模对汽车厂商进行车型换代与不换代的利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厂商在车型保有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进行车型的更新换代,比不换代更有利于正品商获得更大的利润。第三章研究以汽车及其配件产品为典型代表的配套产品的扩散规律。配套产品包括主产品和配件产品两部分。配套产品的典型特点是配件产品的潜在消费者数量依赖于主产品的累积采用者数量。同时,配件产品对主产品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分别建立考虑仿冒配件影响和不考虑仿冒配件影响的扩散模型,研究主产品和正品配件产品、仿冒配件产品的共同扩散规律。并使用汽车和配件这一典型的配套产品为例,结合凯美瑞车型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数据、奥迪A6车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进行模型参数模拟。分析扩散模型中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的影响,并对厂商的市场策略提出建议。第四章研究系列产品中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定价及相关性选择策略。站在系列产品的角度研究汽车新产品的推出策略。引入产品价格区间和价格重合度的概念,认为消费者按照价格分布。进而建立了两阶段的模型,第一阶段销售同系列的早期产品,第二阶段同时销售相同系列的早期产品和新产品。厂商在第二阶段开始时,根据系列产品中早期产品在第一阶段的销量情况来确定新产品的推出策略,分析在第二阶段总利润最大时新产品的最优价格及同系列产品之间的相关性。第五章总结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了本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并且就以上各个章节的研究内容,分析了研究工作中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内容的展望。本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实证基础上得出整车保有量和仿冒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将正品商和仿冒商的关系归纳为三种模式:共生模式、压制模式和独占模式。从不同批量对应不同加工方式的角度出发,对配件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与批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通过建模比较分析三种模式下应采取的不同产量策略,以及比较汽车厂商进行车型换代与不换代获得的不同利润。相关的结论能为汽车生产商通过控制整车的产量以及选择合适的换代时机来获得最大利润和抑制配件仿冒提供指导意见。2、以产品扩散理论为研究工具,分析以汽车及其配件产品为典型代表的配套产品的扩散规律。建立扩散模型研究主产品和配件产品的双向作用,结果显示正品配件和仿冒配件对汽车扩散和配件扩散都有促进作用。分析了产品扩散初期和后期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结论可以用于指导汽车厂商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宣传策略。3、深入分析系列产品中的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定价及相关性选择策略。引入产品价格区间和价格重合度的概念建立模型。结论有利于指导汽车厂商根据系列产品中早期产品的销量情况来制定新产品的推出策略。
肖艳[4](2007)在《伪劣汽配危害巨大时刻警惕“隐形杀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假冒伪劣配件引起的事故案例某消费者购买劣质横拉杆总成一套,使用中拉杆螺丝杆断裂,导致汽车转向失灵,冲入慢车道,造成一死一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尽管事后经销商和生产厂家均受到了工商及法律部门的处罚,但消费者蒙受的损失是没法弥补的。
张涛[5](2007)在《中国汽车市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择一个产业――汽车产业进行研究,将这一产业固有的特点作为实证分析的前提或背景,这不仅在分析逻辑上更具有严密性,而且可以避免多个产业分析中常出现的由各产业某些特点的差异性所致的分析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分析结果的低可靠性。就此而言,尽管有些结论是针对某个产业的,并不适合解释存在于多个产业中的普遍性问题,但这一结论至少是有充分依据而且很难证伪的。选择汽车产业进行研究,是因为汽车产业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产业关联效应,对其他产业部门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我国已加入WTO、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越来越显着的今天,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选择市场结构进行研究是因为市场结构是影响市场行为、进而影响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是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从内容上来看,本文对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较为综合的分析。虽然,目前关于汽车的报道不少,但大多是从新闻报道的角度介绍我国某一企业、某一车型或汽车产业整体的发展状况。而且,即使有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其论述也只是从某一角度进行阐述的,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尝试从产业组织学中市场结构的角度对我国迅速发展的汽车产业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理论及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比较,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问题,并运用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的理论,对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目标模式,及其实现的建议主张,对我国汽车产业政策的修改和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雷[6](2007)在《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研究 ——及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年来,存在于通信、电子、汽车等诸多产业间的纵向分拆现象日趋活跃。以汽车产业为例,在20世纪30年代,福特公司的纵向一体化模式成为全球工业生产争相效仿的榜样。该公司建立起一个自给自足的工业王国,业务范围几乎涵盖了汽车生产的所有环节:在匹兹堡的铁矿、在肯塔基的煤矿、在五大湖钢铁厂和船队、在宾州的玻璃厂、甚至还有专为生产汽车座垫而培育羊毛的牧场,等等。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福特式的一体化生产模式面临瓦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产业链上的某些环节分离出来,专注于某些核心业务的经营。2000年6月,福特汽车的零部件集团——伟世通(Vieston)被剥离出来,成为世界财富500强的新成员。在此之前,通用汽车也于1999年5月将零部件事业部门分拆,成立德尔福汽车系统(Delphi),开创汽车行业纵向分拆的先河。紧接着,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的马瑞利(Magneti Marelli)和德国奔驰—梅塞德斯汽车公司的海拉(Hella)等也被改造成独立的零部件企业集团。面对这些分合更迭,错综复杂的策略性行为,经济学理论可以做出怎样的解释?我们认为,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而言,从最初的创意设想,到最终的成品问世,都会经历从设计、采购,到生产、销售等连续性的经济活动,并由此形成了产业链上的纵向关系。而且,在不同的产业发展环境之下,这一客观存在的产业链纵向关系将受制于不同的关系治理模式:或为一体化企业内部的科层协调,或为纵向分离模式下的市场化交易,抑或居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治理。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内的分拆实践,正是对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重新选择。相应地,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对于产业链上的主导(领导)企业而言,应当如何选择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以协调产业链纵向关系,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治理模式的确定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是否可以得到产业实践的检验?对产业发展及其政策制定的启示何在?这些都是理论研究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鉴于此,在第二章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在第三章中提出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三个研究层次:即“买还是做”的二元基本型,引入中间型模式的拓展型一,对中间型进一步细分的拓展型二,以及在不同模式层次上的理论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通过对美国汽车产业演变历史的一般性考察,表明在特定产业发展背景下,受某一和某些因素的影响,产业链的纵向关系治理将趋于某一模式。在确立了全文的理论分析框架之后,在第四章至第七章中,以中国的汽车产业为例,借助于相关数理模型或实证分析,探讨在改革开放之前、合资之后、以及放松规制等关键时间节点上,分别受有限需求规模、国产化产业规制、关系专用性投资和日趋激烈的下游横向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汽车产业链的纵向关系治理模式体现为纵向一体化、纵向分拆或中间型治理模式。之所以选择我国汽车产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原因在于,作为一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汽车产业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井喷式”增长,为产业经济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素材和契机,加之全球汽车工业巨头依次对零部件事业部门实施纵向剥离的重大决定引人深思。因此,从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的视角,探析中国汽车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演变历程、未来调整与创新的方向,应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鉴于此,在第八章和第九章中,进一步地分析了在后WTO时代,在面向全球化生产的大背景下,对于正在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零部件工业而言,应如何协调与处理产业链上的纵向关系,推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第八章主要是论述不同层次的零部件企业,应当结合各自供应零部件产品的特性,通过识别并嵌入到拓展型二的五种治理模式,融入到全球性生产网络,实现产业在产品、过程、功能等水平上的升级。相应地,产业发展的主管机构可以针对供应商在嵌入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提供对应的政策支持,以加快产业升级的进程。在第九章中,则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在肯定各种治理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出以转变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为依托,推动产业升级。并从降低交易的复杂程度,促进对交易信息的编码化处理,提高供应商能力等方面,提出可供零部件企业、产业协会和政府产业发展主管部门等参考的策略主张和政策建议。最后,第十章对全文结论予以简要回顾,提出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亢秉刚[7](2006)在《假货之害》文中研究说明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IOCU)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项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以来,世界各国都普遍建立和加强了有关立法和监督,强化了对商品的检验和标准化检测,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然而,要在全球范围内彻底铲除假冒伪劣商品还须进行长期的努力。这一点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显得更为重要。透过假货的危害,人们也看到许多影响社会公正秩序与人际和谐的东西。假货害人,假货误国,此种说法绝非危言耸听……
兴华[8](2004)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前照灯不能买》文中认为
吴修义[9](2001)在《真假配件同登场 明白选购最重要》文中研究说明 汽车配件是个真假难辨的产品,很多人买配件都是稀里糊涂的。有人说,其实不怕贵,也不怕假,就怕买的东西货价不符。如何能明明白白去选购?这里说点小经验以备后用。 汽车配件市场有着自身的规律,虽说产品有千万种,真真假假说不清,但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就是正厂产品,是汽车生产厂家选定的配套厂生产的,即原厂部件供应商
李仕卿,田进旗[10](2001)在《如何选购桑塔纳汽车配件》文中研究说明 随着桑塔纳轿车的大量使用,其维修量和配件的消耗量迅速增加,配件市场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但也随之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配件,使车主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车辆事故。为此,在选购桑塔纳轿车配件时一定要认真判别,择优选取。 一、原厂配件 原厂配件是指在质量、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与新车上所装的配件一样。其中某些特殊需要的配件,在具体尺寸上作
二、如何选购桑塔纳汽车配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选购桑塔纳汽车配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工匠(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1. 利用绍兴县及浙江省所给予的优惠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及地理条件, 建设具有一流国际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汽车配件及应用其制造技术而制造的各种工业用零配件的销售、维修服务及相关业务先进工厂, 为提高中国生产效益和改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
2. 使用先进技术及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 努力使在下一条款项所定义的产品质量、性能、设计等方面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 |
3. 改善和提高包括材料、零部件在内的中国汽车配件、纺织机械配件及应用其制造技术生产的工业用零配件和纺织机械零件及应用其制造技术的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谋求促进代替汽车零件的进口, 促进中日两国经济技术合作, 同时获得合资当事人所能满意的经营效益。 |
(3)仿冒影响下汽车厂商生产策略和产品扩散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序 |
表序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关于仿冒现象的研究 |
1.3 关于产品扩散理论的研究 |
1.4 关于系列产品的研究 |
1.5 本文内容框架 |
第2章 仿冒影响下的产量策略研究 |
2.1 配件仿冒率和整车保有量的关系 |
2.1.1 网络调查 |
2.1.2 合肥市调查 |
2.1.3 调查结果分析 |
2.2 正品商和仿冒商的三种关系模式 |
2.2.1 共生模式 |
2.2.2 压制模式 |
2.2.3 独占模式 |
2.3 质量、成本和批量的关系 |
2.3.1 产品质量与生产批量的关系 |
2.3.2 生产成本与生产批量的关系 |
2.4 正品商和仿冒商的两方博弈模型 |
2.4.1 建模基础 |
2.4.2 正品商和仿冒商的博弈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汽车及配件产品扩散规律研究 |
3.1 研究内容简介 |
3.1.1 关于配套产品 |
3.1.2 文献回顾 |
3.1.3 研究内容 |
3.2 配套产品扩散模型 |
3.2.1 不考虑仿冒配件影响下的配套产品扩散模型 |
3.2.2 考虑仿冒配件影响下的配套产品扩散模型 |
3.3 考虑仿冒配件的影响下汽车与配件产品扩散模型修正 |
3.3.1 模型基础及模型描述 |
3.3.2 模型建立 |
3.3.3 参数拟合和分析 |
3.3.4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车型系列产品最优市场策略研究 |
4.1 系列产品介绍及新产品策略 |
4.2 模型主体及分析 |
4.2.1 产品之间的相关性和创新性 |
4.2.2 成本 |
4.2.3 系列产品的价格区间和价格重合度 |
4.2.4 消费者 |
4.2.5 模型建立和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5)中国汽车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1.1 近年来我国轿车的消费状况 |
1.2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特点 |
1.3 影响轿车需求的主要因素 |
第二章 我国汽车市场分销渠道模式 |
2.1 我国汽车市场分销渠道模式 |
2.2 汽车市场分销渠道模式的建议 |
第三章 汽车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
3.1 品牌战略分析 |
3.2 品牌专营是轿车市场的主流渠道模式 |
第四章 汽车市场网络化经营 |
4.1 汽车网络化经营的概念 |
4.2 汽车网络化经营的优点 |
4.3 我国汽车网络化经营的发展 |
4.4 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和网络化经营的构建 |
第五章 在WTO 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 |
5.1 在WTO 架构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 |
5.2 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市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6)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研究 ——及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全文框架与基本安排 |
1.5 创新与探索 |
第二章 企业及其纵向关系理论的文献回顾 |
2.1 企业理论的古典观点:分工理论 |
2.2 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势力观 |
2.2.1 基于经济效率论的纵向一体化 |
2.2.2 基于市场势力的纵向圈定理论:延伸还是重建? |
2.2.3 简要述评 |
2.3 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观:交易成本 |
2.3.1 企业的纵向边界理论 |
2.3.2 实证研究:以汽车产业为例 |
2.3.3 简要述评 |
2.4 企业能力理论 |
2.4.1 企业能力理论体系 |
2.4.2 企业能力与企业边界 |
2.4.3 简要评述 |
2.5 其他相关因素 |
2.5.1 政府规制政策 |
2.5.2 产业发展阶段 |
2.5.3 技术因素的影响 |
2.6 小结 |
第三章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及其决定因素:一个分析框架 |
3.1 引言 |
3.2 产业链纵向关系及其治理 |
3.2.1 产业链纵向关系的内涵 |
3.2.2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 |
3.3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的模式及其决定因素 |
3.3.1 基本型:“买还是做”的两种极端情形 |
3.3.2 拓展型一:引入中间型治理模式 |
3.3.3 拓展型二:对中间型治理模式的进一步拓展 |
3.4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的五种模式 |
3.4.1 市场化治理 |
3.4.2 模块化治理 |
3.4.3 关系型治理 |
3.4.4 领导型治理 |
3.4.5 科层式治理 |
3.5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变革:以美国汽车产业为例 |
3.5.1 纵向关系治理模式变革与组织创新 |
3.5.2 美国汽车产业的早期经验 |
3.5.3 美国汽车产业纵向关系治理的近现代创新 |
3.6 结论与启示 |
第四章 有限需求下的规模不经济与强制一体化:中国轿车工业的早期考察之一 |
4.1 引言 |
4.2 有限需求与固定价格下的供给:一个模型分析 |
4.2.1 有限的需求规模 |
4.2.2 固定的供应价格 |
4.2.3 自主零部件企业的供应决策 |
4.3 非意愿供给与强制一体化安排 |
4.4 实证研究:以上海轿车工业为例 |
4.4.1 上海轿车工业的诞生 |
4.4.2 上海牌轿车的生产组织形式 |
4.4.3 强制性一体化生产的绩效评价 |
4.5 结论与启示 |
第五章 国产化产业规制与部分一体化:中国轿车工业的早期考察之二 |
5.1 引言 |
5.2 “以市场换技术”:一个产业决策模型 |
5.3 合资生产均衡与纵向一体化分解 |
5.4 实证研究:桑塔纳国产化配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5.4.1 桑塔纳国产化配套体系的建立 |
5.4.2 桑塔纳国产化配套的产业关联效应 |
5.5 结论 |
第六章 中间型治理模式中的关系专用性投资——超越交易成本理论的解释 |
6.1 引言 |
6.2 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的长期契约与专用性投资 |
6.2.1 关系专用性投资的涵义 |
6.2.2 专用性投资与长期契约的关系 |
6.3 长期契约与专用性投资:超越交易成本理论的解释 |
6.3.1 基于动态效率的观点 |
6.3.2 承诺机制的建立与维护 |
6.3.3 长期契约中专用性投资的自我实施循环 |
6.4 国外及国内汽车产业的实证研究 |
6.4.1 日本汽车产业中的长期契约关系与专用性投资 |
6.4.2 上海大众与零部件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
6.5 结论与启示 |
第七章 面向产业链下游横向竞争的纵向关系安排 |
7.1 引言 |
7.2 文献回顾 |
7.3 下游竞争与纵向关系安排:一个选择模型 |
7.3.1 基本假设 |
7.3.2 三种备选纵向安排方式 |
7.3.3 三种备选方式下的利润所得 |
7.3.4 三种备选方式下的利润比较 |
7.3.5 模型结论与启示 |
7.4 国际经验与上海汽车产业重组的新动向 |
7.5 结论与启示 |
第八章 全球化生产下的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嵌入式发展 |
8.1 引言 |
8.2 全球化生产与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的意义 |
8.2.1 汽车工业的全球化生产格局 |
8.2.2 后WTO时代的中国汽车产业 |
8.3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选择与产业升级 |
8.3.1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的五种模式 |
8.3.2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与产业升级 |
8.3.3 治理模式类型与产业升级差异 |
8.4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嵌入式发展与升级 |
8.4.1 全球化生产背景下的零部件企业类型 |
8.4.2 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特性与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 |
8.4.3 嵌入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政策内涵 |
8.5 结论与启示 |
第九章 中国汽车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转变及其政策涵义 |
9.1 引言 |
9.2 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
9.2.1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与现状 |
9.2.2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
9.3 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的转变 |
9.3.1 治理模式转变的动因 |
9.3.2 治理模式转变的方向 |
9.4 基于治理模式动态转变的政策内涵 |
9.4.1 提高企业能力的策略安排 |
9.4.2 产业协会的辅助性作用 |
9.4.3 政府产业政策支持 |
9.5 结论 |
第十章 结论与思考 |
10.1 主要研究结论 |
10.2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
后记 |
四、如何选购桑塔纳汽车配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工匠[J]. 朱晓军. 江南, 2018(06)
- [2]未尽的汽配人生[J]. 陈光祖,杨与肖.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2(10)
- [3]仿冒影响下汽车厂商生产策略和产品扩散规律研究[D]. 张珊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09)
- [4]伪劣汽配危害巨大时刻警惕“隐形杀手”[J]. 肖艳.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7(06)
- [5]中国汽车市场研究[D]. 张涛. 吉林大学, 2007(03)
- [6]产业链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研究 ——及对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实证分析[D]. 张雷. 复旦大学, 2007(06)
- [7]假货之害[J]. 亢秉刚. 企业标准化, 2006(03)
- [8]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前照灯不能买[J]. 兴华. 汽车研究与开发, 2004(05)
- [9]真假配件同登场 明白选购最重要[J]. 吴修义. 汽车与配件, 2001(25)
- [10]如何选购桑塔纳汽车配件[J]. 李仕卿,田进旗. 汽车维修,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