铋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铋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一、Bismuth Ⅲ型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黄长文[1](2021)在《腹腔镜在围肝门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微创理念的推广,腹腔镜手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技术。但对于围肝门区胆管肿瘤,由于肝门区结构复杂、解剖变异多等原因,关于腹腔镜技术在围肝门区肿瘤中应用的报道较少。结合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对腹腔镜在围肝门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分析表明腹腔镜技术在围肝门区肿瘤的手术治疗上确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BismuthⅠ、Ⅱ型肝门胆管癌及早期的胆囊癌的治疗中,但由于腹腔镜手术对术者的要求较高,目前仅少数中心的专家能开展此项手术,对于手术患者也需要严格的筛选和评估,因此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围肝门区肿瘤外科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学习。

刘辉[2](2021)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手术治疗中的近期疗效差异,初步评估腹腔镜在围肝门胆管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2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围肝门胆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肝功能情况(TBIL、ALT、AST、AL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漏、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n=28)和腹腔镜组(n=24),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结果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分级、术前肝功能各项指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肝门胆管癌21例(Bismuth分型I型10例,II型7例,III型3例,IV型1例),侵犯肝门的胆囊癌2例,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1例;开腹组肝门胆管癌24例(Bismuth分型I型8例,II型5例,III型7例,IV型4例),侵犯肝门的胆囊癌2例,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2例。对比围术期相关指标,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392.12±75.00min vs 317.22±47.27min),而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245.29±133.23ml vs 444.45±277.81ml;3.29±1.35d vs 4.11±1.21d;11.59±1.66d vs14.26±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胆漏腹腔镜组2例、开腹组3例;腹腔出血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2例;术后肺部感染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3例;术后肝功能衰竭腹腔镜组1例、开腹组1例;腹腔镜组无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而开腹组有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发生腹腔感染。其中胆漏、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以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而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率要显着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1、3、7天TBIL、ALT、AST、ALB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的治疗中可以达到和开腹手术同等的近期治疗效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等方面,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

李传涛[3](2021)在《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收集近10年在我科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前血常规及术后病理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肝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以及术前NLR和PLR是否对T分期有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肝门胆管癌的10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止值,由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来确实术前NLR和PLR对T分期是否有预测价值。结果由ROC曲线可知,NLR和PLR的最佳截止值分别为4.12和184.56。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NLR与肿瘤位置(χ2=5.622 P=0.018)和T分期(χ2=8.501P=0.004)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术前PLR与T分期(χ2=9.350 P=0.002)、肿瘤大小(χ2=4.720 P=0.030)和淋巴结转移(χ2=6.692 P=0.010)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位置、TNM分期无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NLR与T分期(OR=2.999,P=0,026)和肿瘤位置(OR=0.346,P=0.032)有关联;术前PLR与T分期(OR=3.635,P=0.007)和肿瘤大小(OR=1.728,P=0.031)有关联,与淋巴结转移转移无相关性,P>0.05。术前NLR和P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95%CI 0.727-0.894,P<0.01)和0.794(95%CI0.708-0.880,P<0.01),表明术前NLR和PLR对不同T分期有预测价值。结论术前NLR和PLR是一种简单、便捷、实用的检测指标,可以用于术前对肝门胆管癌病理特征的评估,同时对不同的AJCC T分期有预测价值。

杨泽煌[4](2021)在《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率低,发现时多已失去手术机会,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针对这部分已无手术机会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采用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EBS)或经皮经肝胆管支架置入术(PTBS)可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异常,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有着积极意义。但哪种治疗方式更佳目前知之甚少。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和对比EBS和PTBS两种方式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两种治疗方式作出客观评价,为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入院并接受EBS或PTBS治疗的87例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9例患者接受EBS治疗,38例患者接受PTBS治疗。分别收集和对比两组患者的退黄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TBIL、ALT、AST、GGT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肝功能程度上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BS组和PTBS组的引流有效率分别为为85.7%和78.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7)。2.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和36.8%,无统计学差异(P=0.413)。其中EBS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更高(P=0.043),PTBS组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更高(P=0.040),均有统计学差异。3.87例患者中共72例胆道引流有效,总体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0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2%和13.5%。EBS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43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5%和12.4%;PTBS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31天,3个月和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0.0%和15.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989,P=0.320)。支架数目是支架通畅率的影响因素(χ2=12.855,P<0.001),其中单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133天,双支架的中位通畅时间为160天。4.87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05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2%和8.3%。EB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0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9%和11.8%;PTB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时间为218天,6个月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4%和4.4%,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57,P=0.6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数目和胆道引流效果与总体生存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道引流效果(HR=13.375,P<0.001)为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胆道引流有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0天,胆道引流无效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0天。结论:1.对于Ⅲ、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及时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异常是延长其生存时间的关键。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BS)和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PTBS)两种治疗方式均可起到这一作用。两者在肝功能的改善程度、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差异。2.双侧支架相比单侧支架在支架通畅时间方面更有优势,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优先考虑行双侧支架引流。

李琮[5](2020)在《ERCP与PTCD姑息减黄对于晚期Ⅲ型及Ⅳ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肝门部胆管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大部分以黄疸起病,尤其BismuthⅢ型及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道肿瘤,发现时多已累及单侧或双侧的二级胆管分支,需要行半肝甚至扩大半肝切除术,往往面临术后残余肝脏体积不足的困境,存在周围淋巴结的转移和累及二级胆管及重要血管者,在诊断之初,就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1,2]。而对于存在手术机会的患者,其根治性手术的难度高,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复发率及治疗费用均较高,导致有些患者放弃根治性手术治疗。以上几类患者常常伴有梗阻性黄疸,若不及时处理,患者并不是因为肿瘤死亡,而是肝功受损导致的平均生存期常常不到3个月[3]。针对这部分无手术机会或者无手术意愿的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两种治疗方式均为解决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式,其与传统胆肠吻合内引流手术对比[4],其对麻醉的要求较低,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小,因此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研究目的:探讨BismuthⅢ型及BismuthⅣ型肝门区胆管恶性肿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通过实施PTCD及ERCP两种手术方式,研究对比减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种治疗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以及肝胆外科,收治的68例III型及IV型肝门区胆管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所收患者均经术前评估无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或者身体条件无法耐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以及拒绝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其中33例行ERCP支架置入治疗,35例行PTCD胆道外引流处理,通过收集并对比术前及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费用等客观指标,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RCP和PTCD两组患者术后ALT、AST、GGT、TBA、TBIL指标均明显下降,患者黄疸、腹痛、发热及皮肤瘙痒症状较术前显着好转,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转氨酶等与术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降情况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术后近期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术后并发症PTCD组明显高于ER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与PTC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RCP组与PTCD组住院费用对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对BismuthⅢ型和BismuthⅣ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PTCD和ERCP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达到解除胆道梗阻,缓解因为梗阻性黄疸造成的肝功能异常,但两者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针对BismuthⅢ型和BismuthⅣ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PTCD和ERCP两种治疗方案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RCP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PTCD组更低。3.ERCP治疗费用较PTCD明显增高,两者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ERCP和PTCD两种治疗方式均适用于BismuthⅢ型和BismuthⅣ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因为ERCP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PTCD患者,且患者无需终身带管,对于无手术机会的BismuthⅢ型和BismuthⅣ型胆管癌患者可考虑为首选方案。而PTCD可以作为ERCP的重要补充,针对操作失败、存在ERCP手术禁忌和无法承受ERCP费用的患者,可考虑行PTCD治疗。

杨传鑫,王伟,王坚[6](2020)在《肝门胆管癌肝切除范围的选择》文中提出目前肝门胆管癌手术方式是在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缔组织廓清的基础上,依据Bismuth分型,根据肿瘤侵犯肝门胆管的位置与范围,选择肝外胆管局部切除、半肝或扩大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或肝移植,其中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是主流术式。为减少无辜肝脏的牺牲,尽量保留余肝体积与功能,有学者提出了各种小范围肝切除。如何合理选择肝切除范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1肝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与手术的复杂性肝门胆管癌的大体病理类型分为浸润型(70%)、结节型(20%)和乳头型(<5%)[1],其生物学特性不同于胆囊癌和肝内胆管癌,主要在局部

李德宇,陶连元,潘玉进,余海波,董亚东,田广金[7](2020)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51~75岁。2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手术情况:25例患者中,15例Bismuth Ⅰ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Ⅱ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围肝门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 Ⅲa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 Ⅲb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左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 Ⅳ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2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88±118)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2 000 mL),术中输血6例。25例患者中,2例Bismuth Ⅲa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5 min、465 min,200 mL、1 000 mL,术中输血1例;3例Bismuth Ⅲb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0 min、465 min、501 min,300 mL、400 mL、450 mL,均未予输血;3例Bismuth 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5 min、560 min、600 min,300 mL、600 mL、800 mL,术中输血1例。(2)术后情况:2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Ⅰ级并发症4例,其中2例胆瘘(Bismuth Ⅰ型1例,Bismuth Ⅲa型1例),1例肺部感染(Bismuth Ⅳ型)和1例术后肝功能不全(Bismuth Ⅲa型),经保守治疗均好转。2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胆管腺癌23例,高级上皮瘤变2例;神经侵犯8例,淋巴结转移3例,无脉管癌栓患者。2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4 d(10~45 d),住院费用为9.4万元(5.3~18.7万元)。2例Bismuth Ⅲa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6 d、45 d,15.1万元、18.7万元;3例Bismuth Ⅲb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5 d、26 d、33 d,7.3万元、11.5万元、15.9万元;3例Bismuth Ⅳ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24 d、39 d、41 d,12.1万元、15.2万元、16.7万元。(3)随访情况: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25例患者中,18例无复发转移。2例Bismuth Ⅳ型患者出现腹腔广泛转移,1例Bismuth Ⅲa型患者出现Trocar孔转移。4例患者死亡。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根据Bismuth分型施行适宜手术。

蒋维香,周棱,胡雅娇[8](2020)在《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不同手术方案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患者108例,按照不同术式分为开腹组和腔镜组两组,各54例。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切缘阳性率、并发症等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肝功能等用■表示,采用独立t检测;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淋巴清扫数、切缘阳性率和2年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及AST术后均低于开腹组(P<0.05),Alb高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9%低于开腹组14.8%(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汤朝晖,张永杰,李敬东[9](2019)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操作流程专家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治性切除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唯一治愈性的治疗手段。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在国内已逐步开展,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得到国内部分同行的认可。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患者得到安全、规范的治疗及改善预后,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操作规范专家组和中华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相关专家,遵循肝门部胆管癌治疗原则和腹腔镜操作相应的规范技术,制定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操作流程专家建议,便于临床借鉴及规范化应用。

胡杨科,王珂,吴胜东,黄静,陆才德[10](2019)在《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门胆管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起病隐匿导致疾病发现晚,即使有手术机会,但因手术难度大、根治率低、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因素,5年生存率不足30%。肝门胆管癌作为胆道外科的重难点病症,近年来在临床诊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术前减黄的标准、手术范围的选择、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收益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二、Bismuth Ⅲ型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ismuth Ⅲ型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2)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术前准备
        2.4.1 术前检查
        2.4.2 围术期准备
    2.5 手术方法
    2.6 术后病人管理
    2.7 资料收集
    2.8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对比
    3.2 围术期资料对比
    3.3 围术期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3.3.1 围术期TBIL变化情况对比
        3.3.2 围术期ALT变化情况对比
        3.3.3 围术期AST变化情况对比
        3.3.4 围术期ALB变化情况对比
第4章 讨论
    4.1 术前胆道引流
    4.2 围术期结果分析
        4.2.1 手术时间
        4.2.2 术中出血
        4.2.3 R0 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4.2.4 术后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
        4.2.5 术后并发症
        4.2.6 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4.3 手术难点讨论
        4.3.1 围肝门区的处理
        4.3.2 胆肠吻合
        4.3.3 尾状叶切除
        4.3.4 血管切除重建
    4.4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腹腔镜技术在围肝门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3)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术语和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4)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1.4 肝门部胆管癌分型标准
        2.1.5 肝门部胆管癌不可切除的诊断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数据收集方法
        2.2.3 术后疗效定义
        2.2.4 并发症定义
        2.2.5 观察指标
        2.2.6 随访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肝功能指标比较
    3.3 引流有效率比较
    3.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5 支架通畅时间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
    3.6 生存时间比较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ERCP与PTCD姑息减黄对于晚期Ⅲ型及Ⅳ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ERCP组
        1.2.2 PTCD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ERCP组与PTCD组一般资料的比较
    2.2 手术结果
    2.3 两组患者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对比
    2.4 两组患者手术后费用及住院时间对比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内镜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6)肝门胆管癌肝切除范围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肝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与手术的复杂性
2 大范围肝切除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2.1 有利于提高R0切除率
    2.2 有利于降低肝内复发率
    2.3 有利于受侵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处理
    2.4 有利于提高胆肠吻合的精准度
3 小范围肝切除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4 肝移植在肝门胆管癌中的作用
5 尾状叶切除的重要性
6 结语

(8)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不同手术方案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手术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2.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和生存率分析:
讨 论

(9)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操作流程专家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术前诊断及术前评估
    1.1 术前诊断要点
    1.2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分型和分期重要性
    1.3 术前评估
2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适应证和治疗原则
    2.1 适应证和禁忌证
    2.2 治疗原则
3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医院资质、人员配备、手术设备要求
4 手术流程(图2)
    4.1 对于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操作孔建立
    4.2 术中腹腔镜探查的具体内容
    4.3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区域性淋巴组织清扫和神经丛廓清
    4.4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R0切除技术要点
    4.5 处理尾状叶的技术要点
    4.6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中切肝技术要点
    4.7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肝管-空肠吻合技术要点
    4.8 术中肝断面处理、引流管放置及标本的取出注意事项
    4.9 对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涉及血管重建时的观点
5 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
6 小结

(10)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CCA分型与分期
2 术前评估
3 术前胆道引流(PBD)
4 增加剩余肝脏体积
5 手术方式
    5.1 Bismuth I型和II型肝门胆管癌
    5.2 Bismuth III型和IV型肝门胆管癌
    5.3 门静脉与肝动脉切除重建
6 肝移植
7 总结与展望

四、Bismuth Ⅲ型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在围肝门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J]. 刘辉,黄长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8)
  • [2]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围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比较[D]. 刘辉. 南昌大学, 2021(01)
  • [3]术前NLR和PLR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T分期的关系[D]. 李传涛.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4]EBS和PTBS治疗Ⅲ型或Ⅳ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对比分析[D]. 杨泽煌.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5]ERCP与PTCD姑息减黄对于晚期Ⅲ型及Ⅳ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研究[D]. 李琮. 河北大学, 2020(02)
  • [6]肝门胆管癌肝切除范围的选择[J]. 杨传鑫,王伟,王坚. 肝胆外科杂志, 2020(04)
  • [7]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J]. 李德宇,陶连元,潘玉进,余海波,董亚东,田广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05)
  • [8]Bismuth-Ⅰ型肝门胆管癌不同手术方案疗效对比[J]. 蒋维香,周棱,胡雅娇.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01)
  • [9]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操作流程专家建议[J]. 汤朝晖,张永杰,李敬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11)
  • [10]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进展[J]. 胡杨科,王珂,吴胜东,黄静,陆才德.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10)

标签:;  ;  ;  ;  ;  

铋Ⅲ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