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利用方向探讨

菠萝利用方向探讨

一、木菠萝的利用方向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姚娜[1](2022)在《基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明清时期纸质文物科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西汉纸的雏形到现今已有两千多年造纸历史,造纸原料种类丰富,历经从麻、构皮、桑皮、藤皮、竹及草类纤维等的发展。常用的纸质文物纤维原料鉴别方法是根据纤维形态特征来鉴别,但遇到老化严重及同类原料的纤维时,难以根据纤维形态进行鉴别。另外,目前关于含墨的拓片、蜡笺纸等复杂材质的纸质文物的科学研究还非常薄弱。纸张主要由植物原料构成,不同种类的植物原料具有特殊的化学特征物,通过纸张的成分分析可确定纤维原料的特征化合物,进而对纸张纤维类型进行鉴别。另外,通过成分分析也可识别纸质文物中纤维原料以外其他材料信息,如纸张上书写或印刷墨、墨中胶结物和添加剂、蜡笺纸文物中蜡等。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方法是分析混合有机化合物非常好的一种手段,所需样品量少,样品前处理简单,适合文物样品分析。本文将Py-GC/MS方法应用到纸质文物研究中,以期达到纸质文物纤维原料及其它相关材料科技认知目的。本研究首先建立Py-GC/MS方法在纸类材料分析方面的最佳条件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裂解温度、升温程序和分流比的选择,直接热裂解分析方法与在线热辅助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的应用对比,以及数据分析中选择离子分析方法的应用。将优化的Py-GC/MS方法应用到造纸用植物原料(亚麻、黄麻、桑皮、构皮、青檀皮、狼毒草、稻草、龙须草和葛藤)的研究中,归纳和总结各原料的热裂解特征化合物,根据原料特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可区分不同原料种类。将优化的方法和造纸用植物原料特征物的数据应用到明清时期纸质文物的科学分析中,确定了明清时期几件纸质文物中所用纸张纤维的植物来源及其相关材料信息:包括竹纸、桑皮纸、构皮纸、亚麻纸、青檀皮与稻草混合而成的宣纸等;使用的墨有松烟墨和油烟墨;墨中胶合材料有动物胶和鸡蛋及其混合材料;蜡笺纸上使用的蜡为蜂蜡。纸质文物中检测的特征物有部分减少和丢失,其原因应与造纸工艺相关。另外,通过Py-GC/MS方法对样品特征物的分析,可解决对老化严重文物样品因纤维断裂、破碎和变形导致纤维形态模糊不清而无法进行原料类型鉴别的难题。总之,通过优化和建立纸类材料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和总结原料特征物数据,并将其应用到明清时期纸质文物样品的分析中,通过少量样品一次分析,可同时确定纸质文物纤维原料、墨、墨中胶结物和添加剂等相关材料信息。该研究不仅丰富人们对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并且为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也可为纸质文物的科技分析提供新的方法和研究思路。

刘如如[2](2021)在《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水包油型乳液中的抗氧化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包油型(O/W)乳液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食品存在形式,易发生脂质氧化。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是天然脂质伴随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氧化作用。本团队前期研究表明,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不同介质中均存在抗氧化相互作用,且机理不尽相同,但在O/W乳液是否存在抗氧化相互作用,机理为何,尚不清楚,且O/W乳液是多相体系,抗氧化剂在其中的相互作用可能受极性、疏水性等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本论文采用高压均质制备稻米油O/W乳液,探究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O/W乳液中的抗氧化相互作用类型及机理。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采用高压均质制备单独和复配添加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O/W乳液,评价其对O/W乳液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浓度对乳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无显着影响(p>0.05),O/W乳液在15天内的理化性质稳定;与空白组相比,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均可显着提高O/W乳液的氧化稳定性(p<0.05),但对于脂质氢过氧化物的氧化滞留时间,α-生育酚无延长作用,只有γ-谷维素在浓度为240μmol/L时使其延长7天,对于己醛的氧化滞留时间,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分别使其延长8天和2天,证实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O/W乳液中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将二者复配添加后,O/W乳液中脂质氢过氧化物的氧化滞留时间并无延长,且复配后己醛的氧化滞留时间比单独添加α-生育酚时缩短了6天,这表明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复配后添加到O/W乳液中,其抗氧化效果较单独添加弱。其次,采用离心分离法探究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O/W乳液中的相分布规律,并计算其在O/W乳液中的相互作用类型。结果表明,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单独添加在O/W乳液中时,其分布在乳液中不同相,其中α-生育酚主要位于乳液界面或脂质液滴内部,而γ-谷维素主要位于水相;但二者复配后,α-生育酚逐渐向水相迁移,在水相中的浓度增加,γ-谷维素一直保留在水相中;进一步利用金氏Q值法计算O/W乳液中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相互作用指数,以脂质氢过氧化物为表征指标,四个浓度下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相互作用指数均小于1,为拮抗作用,且相互作用指数随浓度增大而显着减小(p<0.05),以己醛含量为表征指标,四个浓度下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相互作用指数接近零,拮抗作用明显,但浓度对于相互作用指数的影响不显着(p>0.05)。最后,采用荧光猝灭法、循环伏安法等阐释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O/W乳液中相互作用机理。荧光猝灭结果表明,在O/W乳液中α-生育酚的荧光强度随γ-谷维素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α-生育酚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em发生红移,红移程度与γ-谷维素浓度呈正相关,初步证实γ-谷维素与α-生育酚在O/W乳液中产生了相互作用,相互作用通过γ-谷维素与α-生育酚之间发生无辐射能量转移而引发静态荧光猝灭所致;氧化还原电位结果表明,因γ-谷维素的氧化还原电位高于α-生育酚,高氧化还原电位的γ-谷维素抑制低氧化还原电位的α-生育酚的再生,至O/W乳液中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产生无辐射能量转移,或因α-生育酚再生了γ-谷维素,导致相互之间发生拮抗作用;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氧化过程监测结果表明,α-生育酚存在时,γ-谷维素消耗量不变,而γ-谷维素存在时,α-生育酚的消耗速度加快,表明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之间的电子传递机制并非α-生育酚再生γ-谷维素,而是γ-谷维素抑制了α-生育酚的再生导致拮抗作用产生;电子自旋共振监测DPPH自由基结果表明,在单独α-生育酚自由基溶液中α-生育酚自由基再生为α-生育酚,至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升高,但加入不同浓度的γ-谷维素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着降低(p<0.05),证明γ-谷维素抑制了α-生育酚自由基再生为α-生育酚导致拮抗作用。综上所述,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单独添加在O/W乳液中,二者分别在乳液的不同位置发挥抗氧化作用。然而将二者复配后,由于氧化还原电位较高的γ-谷维素抑制了α-生育酚的再生,促使α-生育酚逐渐向水相迁移,消耗速率加快,从而产生抗氧化拮抗作用。本研究通过阐明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O/W乳液中的相互作用机理,为指导相关产品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李怡菲[3](2021)在《含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复合乳化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ctenyl succiniate anhydrate starch,OSAS)是天然淀粉经酯化反应而形成的一种改性淀粉,具有价格低、来源广、绿色无污染且乳化性好等特点,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使用广泛,尤其在食品乳液体系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单一OSAS用于制备乳液所需用量高,在均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泡沫,制得的乳液在贮藏期间易出现不稳定现象,这不利于它在食品乳液中的应用。因此可选用不同乳化剂与其互配,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OSAS为基质,选用两种类型的乳化剂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以及纤维素纳米晶(Cellulose nanocrystal,CNC)与其互配,制备了两种性能改善的复合乳化剂,分析测定了体系内分子间作用力以及复合乳化剂的界面、结构以及流变性质等,并进一步考察了复合乳化剂对水包油(O/W)乳液形成与稳定的影响。接着,将具有较好稳定性的O/W乳液用于运载γ-谷维素,探究乳液的运载效果以及γ-谷维素对乳液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简单的物理混合方式制备了OSAS-磷脂复合物,测定了不同质量比OSAS-磷脂复合物的结构、界面、流变性质,分析了该复合物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红外光谱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共同表明,OSAS与磷脂通过分子间氢键以及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物。相较于单一磷脂、OSAS,OSAS-磷脂复合物(OSAS/磷脂质量比=3:7)具有更强的降低界面张力能力(界面张力平衡值=6.5 m N/m),可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更厚的界面膜(105.0 nm),并且具有较高的表观粘度。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OSAS-磷脂复合物(质量比为3:7)可明显抑制单一OSAS制备乳液时产生的起泡现象,且制得的乳液贮藏14 d(25℃)后,仍具有较小粒径(201.3 nm)以及良好的分散性;除此之外,相较于磷脂乳液,该乳液在冻融过程中,展现出更慢的粒径增长,且未发生明显絮凝及相分离。这些结果证明,OSAS-磷脂复合物作为乳化剂能够抑制乳液的起泡现象,改善乳液的贮藏稳定性以及冻融稳定性,表明OSAS-磷脂复合物在O/W乳液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潜力。(2)制备了CNC-OSAS复合物,测定了CNC与OSAS之间的相互作用、CNC-OSAS复合物的界面及结构性质,并进一步探究了CNC-OSAS复合乳化剂对乳液形成与稳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NC与OSAS通过氢键、静电相互作用及范德华作用结合形成复合物。当CNC/OSAS质量比为2:8时,CNCOSAS复合物带有表面负电荷,可以吸附在油-水界面降低界面张力(界面张力平衡值=13.3 m N/m),促进乳液的形成,且具有一定的界面润湿性(三相接触角=58.6°),有利于乳液的长时间稳定。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CNC由于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三相接触角=38.2°),无法制得稳定的乳液;利用OSAS制备的乳液在25℃下贮藏30 d后出现了明显的乳析现象,而利用CNC-OSAS复合物(CNC/OSAS质量比=2:8)制得的乳液未出现明显外观变化,且粒径增长缓慢,具有较好的贮藏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0.3%(w/w)的CNC与1.2%(w/w)OSAS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备乳化剂配料的能力,可用于设计和制造长期稳定的“绿色”乳液食品。(3)基于概念密度泛函理论探究了γ-谷维素的分子结构性质,并进一步利用稳定的OSAS-磷脂复合纳米乳液包埋γ-谷维素,评估γ-谷维素对乳液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理论红外光谱数据与实验测得数据较为相似,表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可较好的研究γ-谷维素结构与性质,这可为γ-谷维素的有效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γ-谷维素酚羟基氢原子(H99)与酚羟基氧原子(O4)分别带有较高正电荷(0.352 a.u.)与负电荷(-0.378 a.u.),且两个原子附近分别存在着分子表面静电势极大点(53.580 kcal/mol)与极小点(-36.400kcal/mol),这表明H99易发生亲核反应,而O4易发生亲电反应。γ-谷维素具有芳香性,分子内部存在范德华力与位阻作用。将γ-谷维素添加到OSAS-磷脂纳米乳液中,当添加量为0.25%(w/w)时,γ-谷维素包埋率可达84.4%;该条件下制得的乳液具有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42.4%);可在4、25℃下稳定贮藏28 d;与未添加γ-谷维素的乳液相比,具有更低的过氧化值(POV)。这些结果表明利用OSAS-磷脂乳液可有效包埋γ-谷维素,且适量的γ-谷维素可抑制OSAS-磷脂乳液中亚麻籽油的氧化。

莫秀超[4](2021)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广西木菠萝产业发展路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全产业链是在产业升级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背景下产生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以消费者为导向,基于产业链源头进行的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模式,打造健康放心的食品产业链。广西木菠萝(也称菠萝蜜)产业是以木菠萝为核心,依托国内外市场和产品加工的需求,汇集多个方面的生产要素形成的网络结构。在全产业链视角下寻找水果产业的发展路径,是未来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论述了全产业链视角下广西木菠萝产业的发展优势,分析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发展路径。

何腾飞,闻奋亮,岳杨,隆小华,高秀美,周兆胜[5](2021)在《菊芋块茎发育期凝集素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文中认为凝集素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糖结合蛋白,通过特异识别不同糖基而介导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以‘南菊芋1号’为研究材料,克隆并鉴定了12个凝集素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这些基因编码蛋白的性质表明:等电点为4.96~5.23,偏酸性;依据其特异性糖基结合域归为三类:8个属于木菠萝家族(JRL),2个属于雪花莲家族(GNA),2个属于卫欧矛家族(EUL);其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三级结构主要构象成分为β片层。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根中HtJRL4/HtGNA2、茎中HtJRL3、叶中HtJRL1、初始块茎中HtEUL1/HtEUL2/HtGNA2和成熟块茎中HtJRL6的表达更为丰富。RT-qPCR分析显示,多数菊芋凝集素基因在块茎发育的中期和/或后期表达丰度显着高于前期,但各自又呈现较大的变化差异,推测其可能作为块茎的贮藏蛋白或参与信号转导和胁迫感知。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深入研究凝集素功能和选育优良菊芋品种提供科学基础。

刘光财[6](2020)在《1-MCP和乙烯利对菠萝蜜果实淀粉降解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菠萝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Lam)果实采收时富含淀粉,在其成熟过程中,果肉淀粉迅速降解是果实质地快速软化和风味品质形成的关键。果实采后淀粉降解是个复杂的过程,目前虽然对香蕉和猕猴桃果实中的淀粉有所研究,但是对菠萝蜜成熟过程中淀粉的降解研究较少,存在很多未知。淀粉酶是淀粉降解过程中的重要水解酶。本试验以‘海大2号’菠萝蜜为材料,采用0.5mg/L 1-MCP和1000 mg/L乙烯利处理,研究ETH与1-MCP处理对菠萝蜜后熟过程中果肉细胞显微结构的变化、果实品质、AMY活性、BAM活性、淀粉降解、Ahe AMY1/2/3和Ahe BAM1/3/6/8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菠萝蜜软化过程中,淀粉粒逐渐消失,细胞变得松散,细胞间隙增大,初生纹孔场数量增多,细胞壁逐渐变薄至后期裂开。ETH处理加速了菠萝蜜的软化过程,对细胞结构等方面无明显影响。1-MCP处理减缓了菠萝蜜的软化进程,在贮藏后期细胞中仍有少量淀粉粒存在。2、菠萝蜜属于淀粉转化型果实和蔗糖积累型果实,未成熟菠萝蜜果肉中总淀粉含量高达159.4 mg/g,其中支链淀粉约为直链淀粉的2.65倍;完全成熟的果实中蔗糖占糖类总量的74.3%。ETH处理加速了菠萝蜜果实软化,促进TSS和糖含量上升,使果实提前2 d成熟;1-MCP处理降低果实软化速率,抑制了TSS及糖含量的上升速度,延长了果实货架期7 d。3、本试验获得Ahe AMY1/2/3和Ahe BAM1/3/6/8共7个淀粉酶全长基因,长度分别为1269 bp、1212 bp、2718 bp、1791 bp、1608 bp、1683 bp和2019 bp,编码蛋白均为亲水蛋白,二级结构由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α-螺旋组成,其三级结构较为相似,均由氢键,α-螺旋,转角和β-折叠构成,含有典型的(β/α)8桶状核心。4、正常后熟果实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均呈峰形变化,在第3 d达到峰值,ETH与1-MCP处理均降低了α-淀粉酶的活性峰值,提高了β-淀粉酶活性峰。ETH处理加快了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降解速度,将α、β-淀粉酶活性峰的出现提前了2 d,1-MCP处理极显着延缓了两种淀粉的降解,抑制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升高。5、Ahe AMY1/2/3和Ahe BAM3在菠萝蜜果实后熟过程中表达量较高,ETH处理提前了Ahe AMY1/2/3和Ahe BAM3的表达高峰,且维持较长时间的高表达水平;1-MCP处理在贮藏前期抑制Ahe AMY1/2/3和Ahe BAM3的表达,贮藏后期提高了Ahe AMY1/2/3和Ahe BAM3的表达量。在CK与ETH处理中,Ahe BAM1/6/8表达水平低,但1-MCP处理上调了这3个基因的表达,延迟了出峰时间。6、相关性分析发现,菠萝蜜果实的硬度与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呈现极显着相关,与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之间呈显着负相关,ETH与1-MCP处理对其无影响。β-淀粉酶活性与淀粉含量之间呈极显着相关,1-MCP处理降低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而ETH处理对其无影响;Ahe AMY1/2/3与Ahe BAM3的表达之间呈显着相关,ETH处理降低了它们之间的的相关性。Ahe AMY1/2/3和Ahe BAM3的表达与α-淀粉酶活性之间呈显着相关,1-MCP处理降低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综上所述:淀粉含量是影响菠萝蜜硬度的重要因素,果实成熟过程中淀粉的降解是其硬度下降的重要原因。β-淀粉酶是淀粉降解的关键水解酶,而Ahe BAM3基因又是编码β-淀粉酶的重要基因,它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可能与Ahe AMY1/2/3基因之间存在某种协同作用。

邱韵涵[7](2020)在《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桑葚总多糖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桑葚总多糖(MFP)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肝细胞毒性的保护活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APAP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损伤,体外评价MFP对APAP肝细胞毒性的缓解作用。给予指定剂量的MFP后,腹腔内注射300 mg/kg的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通过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评价MFP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检测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含量。肝脏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HE染色法进行观察。为进一步研究其潜在分子机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亚基、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蛋白水平。结果:APAP诱导的Hep G2肝细胞毒性被MFP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与APAP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中ALT、AST和LDH水平以及肝脏内MDA、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均被MFP显着抑制,肝组织显微结构的病变也可被MFP明显改善。MFP组小鼠肝脏内GSH、T-SOD和T-AOC的水平较模型组亦有显着上升。分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FP可上调HO-1和G6PD的蛋白水平,抑制NF-?B p65的蛋白表达。结论:MFP可通过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反应缓解APAP引起的小鼠急性肝脏损伤。第二部分谷维素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APAP过量是全世界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谷维素(ORY)是阿魏酸酯和甾醇类阿魏酸酯的混合物,可从米糠油中提取。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估ORY对APAP诱导的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1.ORY化学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ORY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考察ORY对羟基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2.ORY对APAP诱导L-02细胞毒性的影响通过预实验摸索合适的APAP浓度建立L-02肝细胞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显微拍照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caspase-3活性测定评价ORY对APAP引起L-02肝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和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的蛋白水平。反转录PCR(RT-PCR)检测HO-1、NQO1、GCLC和GCLM的m RNA水平。3.ORY对APAP诱导小鼠肝毒性的保护作用(1)为了检测ORY单独作用对小鼠肝脏的影响,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ORY(7 mg/kg)组和ORY(14 mg/kg)组。分别用7和14 mg/kg剂量的ORY连续灌胃7天,每天一次。处死小鼠后使用相应试剂盒检测ALT、AST和LDH的活性变化。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AMPK、p-GSK3β以及核内Nrf2蛋白水平,RT-PCR检测HO-1、NQO1、GCLC和GCLM的m RNA表达。(2)为了了解ORY对APAP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PAP组、APAP+ORY(7 mg/kg)组以及APAP+ORY(14 mg/kg)组,通过灌胃连续给予7天的ORY(7和14 mg/kg,每天一次)。最后一次给予ORY处理后2 h,腹腔内注射APAP(300 mg/kg)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2 h后收集小鼠的血液和肝脏样品用于检测。计算小鼠肝脏指数,检测ALT、AST和LDH的水平。测定小鼠肝脏中MDA、GSH、T-SOD、T-AOC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为了评估ORY对APAP诱导的体内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对切片进行TUNEL和Hoechst 33258染色,并测定肝脏内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活性。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的显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AMPK/GSK3β/Nrf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RT-PCR检测HO-1、NQO1、GCLC和GCLM的基因转录水平。结合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IHC)等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以及炎症相关蛋白NF-κB p65亚基、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水平。(3)为了研究ORY对APAP肝损伤小鼠死亡率的影响,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PAP组、APAP+ORY(7 mg/kg)组以及APAP+ORY(14 mg/kg)组,连续7天灌胃给予指定剂量的ORY后腹腔注射致命剂量的APAP(900 mg/kg),记录48 h内小鼠的死亡率并制作生存曲线。结果:1.ORY化学特性由HPLC的分析结果知,ORY主要由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菜油甾醇阿魏酸酯、谷甾醇阿魏酸酯以及环米糠醇阿魏酸酯五种成分组成,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3.07%,41.69%,6.22%,2.18%和2.12%。此外,两种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ORY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2.ORY对APAP诱导L-02细胞毒性的影响我们发现ORY预处理可以提高肝细胞存活率,维持肝细胞的正常形态。并可抑制csapase-3活性,缓解肝细胞凋亡现象。ORY降低了APAP诱导的L-02细胞中ROS的积累。ORY在L-02肝细胞中促进了Nrf2的核易位并增加了Nrf2下游抗氧化酶HO-1、NQO1、GCLC和GCLM的表达,从而抑制了APAP引起的细胞内氧化应激。此外,ORY调节了在Nrf2上游起作用的AMPK/GSK3β信号。AMPK的抑制剂Compound C阻止了ORY介导的Nrf2激活和对APAP肝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这些结果表明AMPK/GSK3β/Nrf2通路的激活与ORY的肝细胞保护活性密切相关。3.ORY对APAP诱导小鼠肝毒性的保护作用(1)ORY单独作用对小鼠血清中ALT、AST、LDH水平以及肝脏显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且ORY具有在无肝毒性小鼠肝脏内激活AMPK/GSK3β/Nrf2信号通路的能力。(2)ORY(7,14 mg/kg)可以明显降低模型小鼠的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ALT、AST和LDH的水平,由APAP引发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也可以被ORY有效地缓解。研究结果表明,ORY可明显上调Bcl-2/Bax的比率,降低APAP小鼠肝脏中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活性。TUNEL和Hoechst 33258的染色结果也提示ORY可在体内抑制APAP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在暴露于APAP的小鼠肝脏中,ORY可以明显抑制MDA的含量,上调GSH、T-SOD和T-AOC的水平。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ORY可在体内调节AMPK/GSK3β/Nrf2级联,并通过提高HO-1,NQO1,GCLC和GCLM的m RNA和蛋白水平来对抗肝脏内的氧化应激反应。ORY下调了小鼠肝脏中NF-κB p65的核易位以及i NOS和COX-2的水平,APAP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NO的异常升高也可被ORY剂量依赖性减弱。(3)与模型组相比,使用ORY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肝损伤小鼠的死亡率。结论:综上所述,我们揭示了ORY能够减轻APAP诱导的体外L-02肝细胞毒性和小鼠急性肝损伤。AMPK/GSK3β/Nrf2信号通路的调节与ORY的肝保护活性有关。

何洋[8](2019)在《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复方龙芪汤是临床经验方,方中含有黄芪、桂枝、赤芍、当归、鸡血藤、地龙和桑枝,共7味药材,全方具有益气补血,活血通络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本文研究复方龙芪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作用,继而探索其相应的作用机制,并对复方龙芪汤化学成分做初步的定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研究采用高脂饲养兼链脲佐菌素(STZ)诱导Wistar大鼠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待大鼠血糖稳定4周后,按血糖将其分成模型对照组,木丹颗粒组,龙芪汤高剂量组,龙芪汤中剂量组和龙芪汤低剂量组,以复方龙芪汤的处方比例提取制备干浸膏粉作为受试物,共给药16周。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血脂水平;给药5周、9周后分别测定血粘度值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给药12周至14周,观测大鼠步态行为学。动物处死后,测定大鼠血清中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生化指标;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法观察大鼠视网膜血管网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可以减缓由糖尿病引起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下降(p<0.05),对降低血清中GSH-Px和胆固醇的作用明显,对降低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等有一定作用,但均没有显着性差异;视网膜病理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有不同程度改善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细线状态,减少毛细血管瘤的发生,减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减少。综合上述结果可认为复方龙芪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药效作用。(2)复方龙芪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的探讨使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法测定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能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和红细胞山梨醇的含量(p<0.01)。从大鼠晶状体组织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通过设定的酶促反应体系,考察不同浓度复方龙芪汤对体外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复方龙芪汤在一定浓度下,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作用。综上,复方龙芪汤具有抑制糖尿病大鼠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降低神经组织和红细胞山梨醇的含量。这可能是龙芪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作用途径。(3)复方龙芪汤的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联用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复方龙芪汤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与组方各单味药比对,对复方龙芪汤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和归属。结果从复方龙芪汤中共鉴定出70种化学成分,其来源于黄芪有25种、桂枝有5种、赤芍有25种、当归有8种、地龙有10种、鸡血藤有11种、桑枝有2种,有少数成分有多种来源。成分归属结果表明黄芪、赤芍在药方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本论文用整体研究的思路探索复方龙芪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的治疗作用,发现了复方龙芪汤主要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降低组织中山梨醇含量,改善坐骨神经的传导功能。此外,复方龙芪汤改善视网膜毛细血管,并在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氧化应激状态有缓和趋势。复方龙芪汤的成分分析为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线索。本文为复方龙芪汤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实验数据,为多层次、多靶点治疗特点的中药复方增添基础数据,为开发新的药物提供研究数据和新思路。

车芬芳[9](2019)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大米米糠油中的γ-谷维素及两种标准物质的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稻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目前对于水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产量,对于在碾米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米糠等副产品的研究并不深入。大米米糠主要作为饲料被动物食用,未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科学研究表明,米糠的营养价值极高,研究其营养成分并分离纯化,加强米糠的综合应用,能够使米糠变废为宝。高速逆流色谱作为一种新型的液-液分配色谱,具有分离范围广、分离纯度高等诸多优点,本文将结合高速逆流色谱对大米米糠油中的γ-谷维素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同时,标准物质在科研、生产、生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制碱性嫩黄、对香豆酸标准物质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因此本文就这两方面展开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大米米糠油的粗提工艺以及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结合离子液体分离纯化大米米糠油中的γ-谷维素四种主要成分(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菜油甾醇阿魏酸酯和谷甾醇阿魏酸酯)的方法。考察了 3种不同比例的正己烷-二氯甲烷-乙腈溶剂体系对四种目标化合物分配系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离子液体对四种目标物质逆流色谱分离效率的影响。最终采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乙腈-[C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0:1:10:0.15,v/v)的溶剂体系,成功从400mg大米米糠油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0.7 mg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11.9 mg 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1.6mg菜油甾醇阿魏酸酯、3.1 mg谷甾醇阿魏酸酯,其纯度分别为 96.98%、93.39%、94.11%和 95.47%。(2)研制碱性嫩黄的国家二级标准物质。以纯度为80%的市售标准品为原料,采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四大谱图定性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值分析、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考察,8家实验室定值,最终确定碱性嫩黄的纯度为97.02±0.36%。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对碱性嫩黄样品中的杂质进行多级质谱分析,通过元素分析以及精确的质量数计算,推断杂质的分子式为C16H20ClN3,即4-(亚氨基(4-(甲基氨基)苯基)甲基)-N,N-二甲基苯胺盐酸盐。(3)研制对香豆酸的标准物质。以甘蔗皮中经pH-区带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得到的对香豆酸粗品为原料,经重结晶进一步纯化后,利用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四大谱图定性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值分析、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考察,8家实验室定值,最终确定对香豆酸的纯度为99.87±0.22%。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甘蔗皮渣中对香豆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的国家标准。对香豆酸在4.0-2000 μg/mL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甘蔗皮渣试样取样量为1 g,确定检出限为0.33 mg/kg,定量限为1.09 mg/kg,对香豆酸含量为13292.88 mg/kg。

吴如慧[10](2019)在《灿球赤壳属和假芝属所致海南热区林木根腐及茎腐病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根腐及茎腐病是海南省热区林木的重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灿球赤壳属所致热区林木臭根病和假芝属所致热区林木根腐病及茎腐病的田间调查及症状观察,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和室内药剂筛选研究。采集到样本的地点为海南省海口市、保亭县、五指山市、儋州市、三亚市、澄迈县、文昌市、临高县、万宁市、琼海市、定安县、东方市共12个市县。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在海南省各个市县共采集臭根病样本10份,其中从橡胶树上采集6份,木菠萝1份、荔枝1份、小叶榕1份、油茶1份;从海南省各个市县的病树或死树头上采集到灵芝科假芝属样本共19份,其中二孢假芝15份,假芝4份。2.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橡胶树臭根病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引起橡胶树臭根病的病原菌为匐灿球赤壳菌(Sphaerostilbe repens Berk.&Br)。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表面黄白色,致密,背面呈深褐色至浅黄色,后期会产生黄褐色菌索和孢梗束;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34℃、pH 7~9,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28℃、pH值为8、甘露醇为碳源、牛肉浸膏为氮源、完全黑暗,且在黄瓜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50g/L苯甲·丙环唑、根康和250g/L戊唑醇抑菌效果较强,其半致死浓度EC50均小于1μg/mL。3.通过对海南种植的木麻黄上发生的茎腐病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确认引起海南木麻黄茎腐病的病原菌为二孢假芝[Amauroderma subresinosum(Murrill)Comer]。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黑暗可以促进菌丝生长,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6.0,蔗糖和大豆蛋白胨为最佳碳源和氮源。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150g/L苯甲·丙环唑、根康和250g/L戊唑醇抑菌效果较强,其半致死浓度EC50均小于 1 μg/mL。4.对海南台湾相思上一种假芝属真菌所致根腐病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鉴定和SSU序列分析,确认引起海南台湾相思此种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假芝[Amauroderma rugosum(Bl.et Nees)Torrend]。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可以促进其菌丝生长,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5.0,D-果糖和酵母浸膏为最佳碳源和氮源。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根康、250g/L戊唑醇、5%硫磺·三唑酮、150g/L苯甲·丙环唑、30%吡唑醚菌酯和75%十三吗啉抑菌效果较强,其半致死浓度EC5o均小于1μg/mL。5.田间调查发现,引起热区林木茎腐病的假芝属担子果受地理及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在不同地区生长的同一种担子果或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生长的担子果,在形态和颜色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喷过除草剂的担子果则会发生严重畸形。

二、木菠萝的利用方向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菠萝的利用方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明清时期纸质文物科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与研究目标、内容、意义及创新点
    2.1 纸质文物科技分析概述
        2.1.1 造纸原料及不同历史时期原料的应用情况介绍
        2.1.2 造纸植物原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2.1.3 古纸原料种类的鉴定
        2.1.4 造纸工艺的鉴别
        2.1.5 纸质文物研究使用的主要技术手段
        2.1.6 小结
    2.2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纸质文物研究方面的概述
        2.2.1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介绍
        2.2.2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应用于纸质文物研究现状
    2.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意义及论文创新点
        2.3.1 研究目标
        2.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3.3 研究意义
        2.3.4 创新点
3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纸张分析的方法优化
    3.1 色谱柱升温程序
    3.2 EGA多功能裂解炉逸出气体分析系统
    3.3 不同裂解温度比较
    3.4 不同分流比比较
    3.5 直接热裂解与在线热辅助甲基化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3.6 数据处理中选择离子分析方法应用
    3.7 小结
4 应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造纸植物原料分析
    4.1 麻类造纸用植物原料
        4.1.1 亚麻
        4.1.2 黄麻
    4.2 桑科造纸用植物原料
        4.2.1 桑树皮
        4.2.2 构树皮
    4.3 大麻科青檀皮造纸用植物原料
    4.4 瑞香科狼毒造纸用植物原料
    4.5 禾本科造纸用植物原料
        4.5.1 稻草
        4.5.2 龙须草
    4.6 旋花科葛藤皮造纸用植物原料
    4.7 各类原料之间萜类特征化合物的对比与讨论
    4.8 小结
5 应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明清时期纸质文物分析
    5.1 明代纸质文物的分析
        5.1.1 程安花鸟图书画文物的分析
        5.1.2 明代经书的分析
    5.2 清代纸质文物的分析
        5.2.1 三藏圣教序碑拓片文物的分析
        5.2.2 李之锴行书七言对联蜡笺纸的分析
        5.2.3 陈子兴隶书文物的分析
        5.2.4 伊兴额纸本虎字中堂文物的分析
        5.2.5 梁山舟行书联和虚谷行书六条屏书法文物的分析
        5.2.6 藏纸写经文物的分析
    5.3 小结
6 纸质文物中特征物保留与造纸工艺相关问题及两种原料鉴别方法的对比与讨论
    6.1 纸质文物与植物原料中检测的特征物对比
    6.2 当代造纸工艺对植物原料特征物的影响
    6.3 纸张纤维的成分分析方法与传统纤维形态特征鉴别方法对比
    6.4 小结
7 结语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湖北江陵九店东周战国墓出土墨的分析
附录B 半加工毛竹原料的Py-GC/MS法分析
附录C 当代常见几类手工纸的Py-GC/MS法分析
附录D 四大类手工纸纤维形态特征图
附录E 毛竹与莱芜古籍中检测的特征化合物对比图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水包油型乳液中的抗氧化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1 绪论
    1.1 水包油(O/W)乳液
        1.1.1 O/W乳液
        1.1.2 O/W乳液中的脂质氧化
    1.2 脂质伴随物在O/W乳液中的抗氧化作用
        1.2.1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抗氧化作用
        1.2.2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O/W乳液中的抗氧化研究进展
    1.3 O/W乳液中的抗氧化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3.1 O/W乳液中复配抗氧化剂的相互作用机理
        1.3.2 O/W乳液中相互作用机制的评价方法
    1.4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立题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脱除伴随物稻米油的制备
        2.2.2 O/W乳液的制备
        2.2.3 O/W乳液理化性质的测定
        2.2.4 O/W乳液氧化稳定性的测定
        2.2.5 脂质伴随物在O/W乳液中相分布的测定
        2.2.6 相互作用指数的评价
        2.2.7 荧光猝灭机制的测定
        2.2.8 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2.2.9 氧化分解情况的测定
        2.2.10 ESR监测DPPH自由基的变化
        2.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O/W乳液中的抗氧化作用
        3.1.1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对O/W乳液理化性质的影响
        3.1.2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对O/W乳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3.1.3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复配对O/W乳液理化性质的影响
        3.1.4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复配对O/W乳液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3.2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O/W乳液中的抗氧化相互作用
        3.2.1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O/W乳液中的相分布规律
        3.2.2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之间相互作用类型的评价
    3.3 α-生育酚与γ-谷维素的拮抗作用机理研究
        3.3.1 α-生育酚与γ-谷维素之间的荧光猝灭机制
        3.3.2 α-生育酚与γ-谷维素之间的电子传递机制
        3.3.3 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的氧化分解情况
        3.3.4 γ-谷维素抑制α-生育酚的再生机制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3)含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复合乳化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乳状液
    1.2 乳化剂
        1.2.1 天然小分子乳化剂
        1.2.2 生物大分子乳化剂
        1.2.3 固体颗粒
        1.2.4 复合乳化剂
    1.3 复合乳化剂对乳液的影响
        1.3.1 大分子与小分子乳化剂
        1.3.2 多糖与固体颗粒
        1.3.3 相互作用分析
    1.4 γ-谷维素研究进展
        1.4.1 γ-谷维素的分子结构性质
        1.4.2 γ-谷维素的应用
    1.5 立项依据和研究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和内容
        1.6.1 研究技术路线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磷脂复合物的性质及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OSAS-磷脂复合体系的制备
        2.3.2 OSAS-磷脂复合物性质的测定
        2.3.3 OSAS-磷脂乳液的制备
        2.3.4 OSAS-磷脂乳液的性质
        2.3.5 分子模拟
    2.4 数据处理
    2.5 结果和分析
        2.5.1 OSAS-磷脂乳液的稳定性
        2.5.2 OSAS-磷脂复合物的性质
        2.5.3 OSAS与磷脂间相互作用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纤维素纳米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复合物的性质及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CNC-OSAS复合体系制备
        3.3.2 傅里叶红外光谱
        3.3.3 动态界面张力
        3.3.4 粒径、PDI及 Zeta-电位
        3.3.5 乳液微观结构观察
        3.3.6 三相接触角
        3.3.7 CNC-OSAS乳液
        3.3.8 CNC-OSAS乳液的稳定性
        3.3.9 CNC-OSAS乳液的流变特性
        3.3.10 分子模拟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和分析
        3.5.1 CNC-OSAS复合物的性质
        3.5.2 CNC-OSAS乳液
        3.5.3 CNC-OSAS乳液的稳定性分析
        3.5.4 CNC-OSAS乳液的流变性质
        3.5.5 CNC与 OSAS间相互作用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γ-谷维素的分子结构性质分析及其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磷脂乳液的影响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4.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3 试验方法
        4.3.1 γ-谷维素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4.3.2 包埋γ-谷维素纳米乳液的制备
        4.3.3 包埋γ-谷维素纳米乳液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5.1 γ-谷维素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4.5.2 包埋γ-谷维素纳米乳液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全产业链视角下广西木菠萝产业发展路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全产业链视角下广西木菠萝产业的发展优势
    1.1 自然资源优势
    1.2 区位优势
    1.3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
2 全产业链视角下广西木菠萝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挑战
    2.2 产业链衔接问题
3 全产业链视角下广西木菠萝产业的发展路径
    3.1 全产业链理念下的产业体系建设
    3.2 市场化的营销网络
    3.3 发展规模与市场导向下的产业规划
    3.4 有效推进技术推广工作
4 结束语

(5)菊芋块茎发育期凝集素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菊芋凝集素家基因的克隆与命名
    1.2 菊芋凝集素的理化性质
    1.3 菊芋凝集素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及进化
    1.4 菊芋凝集素基因在块茎发育期的表达模式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基因引物设计
    3.3 RNA的提取以及c DNA的合成
    3.4 基因克隆和测序
    3.6 组织表达分析
    3.7 生物信息学分析
    3.8 数据处理

(6)1-MCP和乙烯利对菠萝蜜果实淀粉降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淀粉降解研究进展
    1.2 α、β-淀粉酶参与植物淀粉降解的研究进展
    1.3 1-MCP在果实贮藏保鲜上的研究进展
    1.4 乙烯在果实成熟衰老中的研究进展
    1.5 菠萝蜜果实中淀粉降解的研究进展
    1.6 本论文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及取样
    2.2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临时装片制作
        2.3.2 果肉硬度、TSS测定
        2.3.3 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测定
        2.3.4 支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测定
        2.3.5 RNA的提取和c DNA第一链的合成
        2.3.6 菠萝蜜果实AMY、BMY家族基因全长克隆及检测
        2.3.7 液相色谱
        2.3.8 q PCR引物设计及q PCR程序
    2.4 数据分析
        2.4.1 菠萝蜜生理数据处理
        2.4.2 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菠萝蜜果肉淀粉降解过程中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菠萝蜜果实品质指标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菠萝蜜果实TSS含量和硬度分析
        3.2.2 不同处理菠萝蜜果实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分析
        3.2.3 不同处理菠萝蜜果实AMY和 BAM活性分析
        3.2.4 不同处理对菠萝蜜果实各糖分含量的测定
        3.2.5 不同处理菠萝蜜果实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析
    3.3 菠萝蜜Ahe AMY1/2/3 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3.1 Ahe AMY1/2/3 的克隆
        3.3.2 Ahe AMY1/2/3 蛋白特征序列和理化性质分析
        3.3.3 Ahe AMY1/2/3 蛋白的生物活性位点分析
        3.3.4 Ahe AMY1/2/3 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
    3.4 菠萝蜜Ahe BAM1/3/6/8 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4.1 Ahe BAM1/3/6/8 的克隆
        3.4.2 Ahe BAM1/3/6/8 蛋白特征序列和理化性质分析
        3.4.3 Ahe BAM1/3/6/8 蛋白的生物活性位点分析
        3.4.4 Ahe BAM1/3/6/8 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及亚细胞定位
    3.5 不同处理对AMY家族和BAM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3.5.1 AMY家族和BAM家族基因荧光引物的筛选
        3.5.2 不同处理对Ahe AMY1/2/3 表达的影响
        3.5.3 不同处理对Ahe BAM1/3/6/8 表达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对菠萝蜜果实各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3.6.1 硬度与淀粉、糖含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6.2 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与淀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3.6.3 Ahe AMY1/2/3、Ahe BAM1/3/6/8 表达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处理对菠萝蜜果肉淀粉降解过程中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4.2 不同处理对菠萝蜜果实品质指标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4.3 Ahe AMY1/2/3 全长分析
    4.4 Ahe BAM1/3/6/8 全长分析
    4.5 不同处理对AMY家族和BAM部分家族成员基因表达的影响
    4.6 不同处理对菠萝蜜果实各指标相关性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桑葚总多糖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1 前言
    1.2 材料
        1.2.1 动物
        1.2.2 药材与试剂
        1.2.3 仪器
    1.3 方法
        1.3.1 MFP的制备
        1.3.2 细胞活力测定
        1.3.3 动物实验方案
        1.3.4 生化指标检测
        1.3.5 HE染色
        1.3.6 免疫印迹分析
        1.3.7 统计分析
    1.4 结果
        1.4.1 MFP改善APAP诱导的Hep G2 肝细胞死亡
        1.4.2 MFP对 APAP急性肝损伤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1.4.3 MFP对 APAP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1.4.4 MFP对 APAP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内氧化应激的影响
        1.4.5 MFP对 APAP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内炎症反应的影响
        1.4.6 MFP 对 APAP 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内 HO-1、G6PD 和 NF-κB p65表达量的影响
    1.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谷维素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第一章 前言
        1.1 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谷维素的质量控制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2.1 材料
        2.1.1 化学药品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方法
        2.2.1 谷维素的主成分分析
        2.2.2 谷维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3 结果
        2.3.1 谷维素的主成分分析
        2.3.2 谷维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4 讨论
    第三章 谷维素对对乙酰氨基酚致L-0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3.1 材料
        3.1.1 细胞来源及培养
        3.1.2 试剂
        3.1.3 仪器
        3.2 方法
        3.2.1 谷维素毒性考察与APAP剂量筛选
        3.2.2 细胞活力测定与细胞形态学分析
        3.2.3 细胞凋亡检测
        3.2.4 caspase-3 活性分析
        3.2.5 胞内ROS水平测定
        3.2.6 免疫印迹分析
        3.2.7 反转录PCR(RT-PCR)
        3.2.8 AMPK的作用研究
        3.2.9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谷维素毒性考察
        3.3.2 APAP剂量筛选
        3.3.3 ORY缓解APAP引起的L-02 肝细胞毒性效应
        3.3.4 ORY减轻APAP引起的L-02 肝细胞凋亡
        3.3.5 ORY下调APAP处理的L-02 肝细胞内caspase-3 活性
        3.3.6 ORY抑制APAP诱导的L-02 肝细胞内ROS积累
        3.3.7 ORY激活L-02 肝细胞中AMPK/GSK3β/Nrf2 通路
        3.3.8 CC抑制ORY对 L-02 肝细胞中AMPK/GSK3β/Nrf2 通路的激活作用
        3.4 讨论
    第四章 谷维素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4.1 材料
        4.1.1 动物
        4.1.2 试剂
        4.1.3 仪器
        4.2 方法
        4.2.1 动物实验方案
        4.2.2 生化指标检测
        4.2.3 HE染色
        4.2.4 TUNEL分析
        4.2.5 Hoechst33258 染色
        4.2.6 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 活性分析
        4.2.7 免疫印记分析
        4.2.8 反转录PCR(RT-PCR)
        4.2.9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ORY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4.3.2 ORY对小鼠肝脏内AMPK/GSK3β/Nrf2 级联的影响
        4.3.3 ORY对 APAP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4.3.4 ORY对 APAP肝损伤小鼠肝组织损伤的影响
        4.3.5 ORY对 APAP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4.3.6 ORY 对 APAP 肝损伤小鼠肝内 caspase-3,caspase-8 和 caspase-9活性的影响
        4.3.7 ORY对 APAP肝损伤小鼠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4.3.8 ORY对 APAP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4.3.9 ORY对 APAP肝损伤小鼠AMPK/GSK3β/Nrf2 通路的影响
        4.3.10 ORY对 APAP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4.3.11 ORY对 APAP肝损伤小鼠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3.12 ORY对 APAP肝损伤小鼠死亡率的影响
        4.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谷维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附录 B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8)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及术语简表
摘要
ABSTRACT
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学研究
    第一节 复方龙芪汤对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复方龙芪汤对STZ诱导2型糖尿病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复方龙芪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的探索
    第一节 坐骨神经及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复方龙芪汤体外抑制醛糖还原酶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复方龙芪汤化学成分分析
    第一节 复方龙芪汤干浸膏粉总糖苷的测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UPLC/Q-TOF-MS分析复方龙芪汤化学成分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图表
致谢
个人简历

(9)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大米米糠油中的γ-谷维素及两种标准物质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大米米糠油
        1.1.1 大米米糠油简介
        1.1.2 γ-谷维素简介
    1.2 高速逆流色谱
        1.2.1 简介
        1.2.2 原理
        1.2.3 溶剂体系的选择
        1.2.4 溶剂的洗脱模式
        1.2.5 应用
    1.3 标准物质
        1.3.1 标准物质的概述
        1.3.2 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
        1.3.3 标准物质的应用
    1.4 选题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大米米糠油中Γ-谷维素分离纯化的研究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内容
        2.2.1 大米米糠中活性物质的提取
        2.2.2 大米米糠油粗提物的液相检测方法
        2.2.3 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的选择
        2.2.4 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过程
        2.2.5 离子液体的去除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大米米糠油粗提物的液相检测方法
        2.3.2 HSCCC溶剂体系的选择
        2.3.3 离子液体对HSCCC的影响
        2.3.4 离子液体的去除
        2.3.5 四种目标物质结构的确定
    2.4 小结
第三章 碱性嫩黄标准物质的制备及杂质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内容
        3.3.1 标准物质样品制备
        3.3.2 定性分析
        3.3.3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建立及确认
        3.3.4 碱性嫩黄样品的分装
        3.3.5 碱性嫩黄标准物质的均匀性与稳定性考察
        3.3.6 碱性嫩黄标准物质的定值
        3.3.7 碱性嫩黄样品的杂质鉴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2 定性分析
        3.4.3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3.4.4 均匀性检验
        3.4.5 稳定性检验
        3.4.6 碱性嫩黄标准物质的定值
        3.4.7 不确定度评价
        3.4.8 杂质鉴定
    3.5 小结
第四章 对香豆酸标准物质的制备及甘蔗皮中的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内容
        4.3.1 标准物质样品制备
        4.3.2 定性分析
        4.3.3 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建立及确认
        4.3.4 对香豆酸样品的分装
        4.3.5 对香豆酸标准物质的均匀性与稳定性考察
        4.3.6 对香豆酸标准物质的定值
        4.3.7 甘蔗皮渣中对香豆酸的HPLC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的建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对香豆酸标准物质的制备
        4.4.2 定性分析
        4.4.3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4.4.4 均匀性检验
        4.4.5 稳定性检验
        4.4.6 对香豆酸标准物质的定值
        4.4.7 不确定度评价
        4.4.8 建立甘蔗皮渣中对香豆酸的HPLC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其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及其导师简介
附件

(10)灿球赤壳属和假芝属所致海南热区林木根腐及茎腐病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灿球赤壳属和假芝属
        1.1.1 灿球赤壳属的概况
        1.1.2 假芝属
    1.2 海南省热区林木概述
        1.2.1 海南省热区林木概述
        1.2.2 橡胶树概述
        1.2.3 相思树概况
        1.2.4 木麻黄概况
    1.3 灿球赤壳属和假芝属所致热区林木病害概述
        1.3.1 灿球赤壳属所致橡胶树臭根病及其研究进展
        1.3.2 假芝属所致相思树病害及其研究进展
        1.3.3 假芝属所致木麻黄病害及其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供试病样
        2.1.2 接种植株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主要试剂
        2.1.5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研究方法
        2.2.1 田间调查
        2.2.2 菌株分离与菌种保存
        2.2.3 接种体的制备
        2.2.4 致病性测定
        2.2.5 子实体诱导
        2.2.6 形态学鉴定
        2.2.7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2.2.8 生物学特性测定
        2.2.9 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2.2.10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的采集
    3.2 5种热带林木臭根病症状
        3.2.1 橡胶树臭根病
        3.2.2 木菠萝臭根病
        3.2.3 荔枝臭根病
        3.2.4 小叶榕臭根病
        3.2.5 油茶臭根病
    3.3 橡胶树臭根病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3.1 橡胶树臭根病症状和田间发病特点
        3.3.2 橡胶树臭根病菌的致病性测定
        3.3.3 橡胶树臭根病菌形态
        3.3.4 橡胶树臭根病菌的分子鉴定
        3.3.5 橡胶树臭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3.3.6 橡胶树臭根病菌的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3.4 环境对假芝属所致热区林木发病情况及担子果的影响
        3.4.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对热区林木发病情况的影响
        3.4.2 不同地区担子果形态差异分析
    3.5 木麻黄茎腐病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5.1 田间病害症状描述
        3.5.2 致病性测定
        3.5.3 病原菌的形态观察
        3.5.4 病原菌的rDNA-ITS序列比对和发育树构建
        3.5.5 生物学特性
        3.5.6 木麻黄茎腐病菌的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3.6 台湾相思假芝根腐病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6.1 台湾相思假芝根腐病的田间症状
        3.6.2 致病性测定及担子果诱导
        3.6.3 病原菌的形态特征
        3.6.4 病原菌的rDNA-SSU序列比对
        3.6.5 生物学特性
        3.6.6 台湾相思假芝根腐病菌的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4 讨论
    4.1 橡胶树臭根病
    4.2 木麻黄茎腐病
    4.3 台湾相思根腐病
5 结论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木菠萝的利用方向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的明清时期纸质文物科学研究[D]. 姚娜. 北京科技大学, 2022
  • [2]α-生育酚和γ-谷维素在水包油型乳液中的抗氧化相互作用研究[D]. 刘如如. 江南大学, 2021(01)
  • [3]含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复合乳化剂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D]. 李怡菲. 西南大学, 2021(01)
  • [4]全产业链视角下广西木菠萝产业发展路径探讨[J]. 莫秀超. 山西农经, 2021(04)
  • [5]菊芋块茎发育期凝集素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J]. 何腾飞,闻奋亮,岳杨,隆小华,高秀美,周兆胜. 分子植物育种, 2021(04)
  • [6]1-MCP和乙烯利对菠萝蜜果实淀粉降解的影响[D]. 刘光财.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7]两种植物活性成分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 邱韵涵. 中南民族大学, 2020(08)
  • [8]复方龙芪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药效学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D]. 何洋.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9]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大米米糠油中的γ-谷维素及两种标准物质的制备研究[D]. 车芬芳.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10]灿球赤壳属和假芝属所致海南热区林木根腐及茎腐病的探究[D]. 吴如慧. 海南大学, 2019

标签:;  ;  ;  ;  

菠萝利用方向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