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金结算中心”之于融资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腾[1](2021)在《公共受托责任视角下政府经管资产的确认计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财政部出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并于2019年实施,推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此次改革旨在拓展核算范围,更加全面地确认计量并报告政府资产与负债的情况,从而提升财政透明度。在多种新类资产被纳入核算的同时,伴生了“确认、计量”等一系列会计核算问题,其中,以“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等为代表的“政府经管资产”及其核算问题,引发了财政部关注。政府经管资产长期游离账外或挂账在建工程,需要确认并转为对应资产核算,虽然2013年至今财政部多次发文指导,但工作进展依旧缓慢。当前问题原因何在?是否应透过实务去研究入账主体意愿的影响?如何推动政府经管资产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鉴于当前学术界鲜有探讨,本研究将重点围绕经管资产的“确认、计量”问题,从技术和理论方面双向分析、演绎并论证问题,以提出解决方案。本文首先采用规范研究:通过归纳法,设计公共受托责任逻辑分类框架与理论分析流程框架。通过演绎法,确定公共受托责任为理论切入点,推测出问题的本质是政府没能完好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问题根源在于政府会计“管理目标”和“报告目标”的冲突,而受托方(行政事业单位)基于利己的“理性”选择,忽略“报告目标”,同时委托方(公民)受制度和代理因素的影响存在“搭便车”的心态,亦失去了对受托方的约束作用。本文同时借助调研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笔者访谈了济南市行政事业单位,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的山体公园、公租房、市政道路为案例,总结其核算现状和难点,获取并比较不同会计主体的核算意愿,分析问题并验证前文的理论演绎。最后,在实务层面,本文对政府经管资产“确认、计量”的技术性难点进行总结并提出核算建议;在理论层面,提出“政府会计高级目标优先、明确效益并加强监管、提高责任双方身份意识”的解决方案。理论措施可以扭转会计主体的消极意愿,技术建议可以推动实务工作顺利进行。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用于分析政府经管资产核算问题,促进游离账外的经管资产纳入政府会计核算,维护了政府会计改革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助力政府解除公共受托责任。
郭亚丽[2](2021)在《宁夏六盘山产业扶贫公司价值创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金鸣晓[3](2020)在《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各行业积极谋求发展出路,突破传统经济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全新经济增长点。随着最近几年我国提出普惠金融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各金融机构助力涉农企业发展。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指引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纷纷抢占农村金融先机,积极履行支农扶贫攻坚的新政策。本文以建行泰安分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与实际,利用多渠道集合信息数据,了解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农民及涉农企业主对银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的资金诉求,提出可行性应对方案,助力商业银行更好的帮扶“三农”。首先,是对建行泰安分行在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供求现状分析。本文在查阅权威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农民收入状况。同时明确建行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意义,阐释了其农村普惠金融业务的构成、功能、产品和营销策略。并设计调查问卷,一是针对金融机构员工调研普惠金融的供给情况,辅助以访谈对话,提炼其他金融机构的先进经验,为建行拓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借鉴。二是针对农户对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选取贷款需求、金额与获得途径,储蓄产品配置情况,网点服务等软硬件建设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对泰安市农业生产经济和农民持续增收有积极作用,而商业银行通过落实国家政策,在存贷款等业务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建设银行将普惠金融作为其发展战略,全力研发涉农金融产品。建行泰安分行积极响应号召,将上级行的普惠政策逐步渗透到泰安的各个乡镇和县域,但供给仍存在不足。与之相对应,泰安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量大,供求的不平衡对建行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之后,通过多元回归方程对影响建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服务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质量、担保方式、业务流程、产品适配、办理用时和网点数量这六个变量对建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服务满意度存在显着的影响,并通过每项变量对建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服务满意度的正负向影响,逐项分析当前建行农村普惠金融开展的制约因素。最后,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为建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提出建议,得出本文结论。从重视金融服务质量,拓宽押品准入条件、优化信贷审批流程、产品创新优化构想、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和整合代理服务点功能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设银行立足于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致力于为农民客群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金融权益,是建行任重道远,责无旁贷的重大工程。
张进[4](2020)在《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中国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仍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动力。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利好。但同时建筑业也面临着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对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经营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使建筑企业资金管控体系适用于当前建筑行业大环境的趋势要求、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将是本文探讨的核心话题。资金管控体系作为建筑业持续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会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期望收益情况,通过集中的资金管控方式来加强和对全部资金使用的把控,使得资金使用处于平衡状态,提高企业全部的资金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以A建筑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了A建筑公司的基本情况,从预算、决策、执行三个系统及考核、审核、平衡机三种机制,分析了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的现状,最后从市场、管理手段、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出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能为A建筑公司提高资金管控水平提供决策参考,也能通过以对A建筑公司的分析,增加建筑行业对资金管控体系的研究样本,同时对建筑行业其他公司的资金管控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李有余[5](2020)在《浅谈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说明资金集中归口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的要求,对实现企业集团的长期战略,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效益和防范资金安全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金集中提升了资金预算管理水平,可避免预算外投资和挪用资金风险等,因此,实施资金集中管理非常必要。但因企业集团内成员企业的利益不一致和受限于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不完善,使得资金集中管控难度大。本文将针对资金集中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提出解决措施。
李世超[6](2019)在《T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现金池”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国内改革开放深化的环境下,我国国内跨地域、跨国家的规模型企业集团在“地球村”的时代下得到了极大的机遇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规模的扩张和外部市场竞争的加剧,集团规模企业在努力把握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金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是生存发展的生命之源,没有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将止步不前甚至导致破产清算。对于大型集团企业,资金问题更是掣肘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资金集中程度低、资金监管不足、资金难以合理高效使用等问题将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推向前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资金的集中管理出现了繁多的管理模式,论文通过对资金集中管理的传统模式和“现金池”模式进行阐述对比,突出了“现金池”模式的优越性。在“现金池”模式下,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合理的管理、使用资金;对资金的监管也更加及时有效。为了更直观深入地了解“现金池”模式,论文以T集团为例,分析了早期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出现的问题,并对集团实施“现金池”模式的准备工作,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发掘了集团在“现金池”模式实施后的管理效果以及集团在构建“现金池”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供了改进建议。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丰富学界对“现金池”模式的研究探讨,也为其他集团企业构建实施“现金池”模式提供借鉴作用。
林雪云[7](2019)在《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研究 ——以A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挑战与困难,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可以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资金需求,从而有效提高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采用电子信息化的手段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伴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内外关于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研究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目前并不存在某种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各单位由于所处的行业领域和业务特点的差别等原因,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多种问题。企业集团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对资金集中管理方面研究的深入,也在探寻适合自身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不断的修订,优化资金集中管理各方面的流程,使资金管理与企业集团的业务发展高度融合,达到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及时和充足的资金保障,促进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目的。本文以A集团为分析背景,通过对文献分析和访谈交流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发现A集团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继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提出了 A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资金预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资金归集程度不高、内部自有资金管控方式和外部资金融通能力亟待加强,信息化财务共享平台还需完善等。同时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相应提出了A集团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化方案,主要有:加强资金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力度、提高资金归集率、统一资金调配标准,优化融资渠道以及强化财务信息化平台管理。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对提高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水平有所帮助,借此可以为同类企业高管启发思路、提供正确的管理思路和可以借鉴的管理方法。
侯捷[8](2019)在《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命线”,完善的资金管理模式是企业稳定良好发展的基石。企业集团是多家成员企业聚合在一起的经济联合体,其规模化的经营管理特性决定了本身财务风险较高,故其对于资金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都对资金实行了集中管理,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并结合各自经营实际,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资金管理模式。此外,自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由求“量”到求“质”,我国的企业集团正站在风起云涌的改革潮头,面临着变革带来的巨大挑战。本文选取HH集团这一典型的混业经营的国企集团作为论述对象,由于其规模大,经营业务多元化,在企业集团中具有代表性,并且其资金管理较为成功的支撑了集团的运营及扩张,故希望能以此模式为正在探索资金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提供借鉴。本文采用了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总结法作为研究方法,力求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严谨的态度和充实的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本文经过分析与论证,最终得出如下结论:HH集团目前的财务公司模式是具有很强大的优势的,能够较好的满足集团稳定良好发展的需要,值得各企业集团进行参考借鉴。本文主要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对于企业集团、集团资金管理的概念以及资金管理的三种模式进行了概括与介绍。第三章主要介绍了HH集团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在资金管理上的具体实践。第四章则主要分析了HH集团在资金管理上的实践成果以及遇到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五章则是针对所存在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以及从HH集团的资金集中管控实践中所获得的启示。第六章总结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HH集团作为混业经营中的大型集团,具有以下研究意义。首先,经过企业集团的经营实际,该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是切实有效的,能够很好的支撑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实现。其次,对于我国正在寻求资金管理模式转型的企业集团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最后,本文从案例分析的角度展开论述,对丰富学术界在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方面的理论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刘瑞[9](2019)在《ZB矿业集团转型时期资金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煤炭需求持续低迷,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供大于求,库存增加、价格下滑、效益下降成为新常态。煤炭行业业已进入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四期”叠加的局面。ZB矿业集团是以煤炭为主业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煤炭和非煤发展不平衡,省内矿井受资源枯竭和城市压煤影响,部分矿井濒临关闭或陆续进入衰老期,省外受各种因素影响,煤炭资源获取难度增大,煤业扩张发展受阻。非煤产业主导产品多处于充分竞争且产能过剩领域,能够支撑和左右形势的项目不多,产业做优做强、转型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受经济形势影响、煤炭市场剧变、去产能及环保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倍增。如何有效应对形势变化,在企业转型发展时期确保现金流稳定,降低资金成本,严控资金风险,实现企业资金正常运行,成为ZB矿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论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研究中发现针对煤炭企业集团特色的资金管理体系论述较少,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论文以ZB矿业集团资金管理为研究对象,以其转型发展时期的资金管理体系优化为视角,采用调查研究法,运用集权与分权、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内部资本市场等相关理论,结合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和资金管理特点,利用2014至2016年年报及相关财务数据,对ZB矿业集团资金管理进行多方位的阐述并深入分析,发现该集团存在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票据未实现集中管理、应收账款和存货(简称“两金”)占用资金较大、现代服务业资金风险较大、融资渠道单一及资金预算监控作用未有效发挥等资金管理的相关问题。通过深入分析,论文重点就ZB矿业集团资金管理中需要完善和提高的方面进行设计和优化,提出优化资金管理体系的思路和原则,并给出了优化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货款清收和存货管理、建立现代服务业资金风险防控机制、强化融资管理、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等优化方案,提出增强资金管理意识、完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运行环境及完善企业集团资金内部控制等保障措施。论文提出的优化思路及方案能为该集团的资金管理体系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对增强其资金集中管控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及防范资金风险有较大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论文的研究还能对我国其他国有煤炭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选择、资金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既丰富了理论研究的资源,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罗浩琳[10](2018)在《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提升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多元化扩张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通过并购和新设子公司的手段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企业集团。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仅依靠外部融资难以满足集团内部日益增加的资金需求,为了缓解外部的融资约束,集团企业可以对内部资金进行整合和再分配,从而形成了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团整体的财务资源是否实现了有效的整合。然而,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很多企业在不注重实际效率的情况下进行盲目扩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部分国有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还是很低的,所以,研究如何提升我国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在我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X集团及其纳入合并范围的七家子公司为研究对象,对X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及配置效率进行案例研究。在分析了其构建过程和运作方式的基础上,依据X集团及其子公司2014~2016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性系数法对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16年X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行为是无效的,2014年和2015年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尽管有效,但效率非常低,并且三年来配置效率是逐年下降的。本文结合X集团的具体运营情况,深入分析了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资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内部资本市场缺乏规范的运作平台、内部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内部资本市场存在平均主义和过度投资的现象。最后,本文基于效率低下的原因,从搭建内部资本市场运行平台、缓解集团内部信息不对称和以战略为导向调整内部资本配置策略三个角度提出提高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的方案。本文对于X集团乃至我国国有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资金结算中心”之于融资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金结算中心”之于融资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受托责任视角下政府经管资产的确认计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政府资产研究现状 |
2.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3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具体分析 |
第3章 经管资产确认计量问题的理论演绎 |
3.1 经管资产确认计量问题的产生 |
3.2 公共受托责任下经管资产建造管理分析 |
3.3 委托方和受托方角度的根源分析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案例简介——济南市经管资产核算 |
4.2 案例选择及现状 |
4.3 确认计量的技术性问题分析 |
4.4 公共受托责任视角下的演绎验证 |
4.5 理论层面的解决方案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总结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说明 |
附录二 调研与访谈记录 |
调研与访谈记录(一) |
调研与访谈记录(二) |
调研与访谈记录(三)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6.1 创新之处 |
1.6.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普惠金融 |
2.1.2 农村普惠金融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村经济增长理论 |
2.2.2 农村金融理论 |
2.2.3 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理论 |
2.2.4 金融创新理论 |
3 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供求现状分析 |
3.1 建行泰安分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性 |
3.1.1 建行泰安分行开展涉农服务的原因 |
3.1.2 建行泰安分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
3.2 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供给现状 |
3.2.1 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构成与功能 |
3.2.2 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介绍 |
3.2.3 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营销策略及典型案例 |
3.2.4 泰安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供给的调研分析 |
3.3 农户普惠金融需求的调研分析 |
3.3.1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
3.3.2 农户样本调查分析 |
3.3.3 农户贷款需求的样本分析 |
3.3.4 农户资金结算的样本分析 |
3.3.5 建行软硬件建设需求的样本分析 |
3.4 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供求失衡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服务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
4.1 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服务满意度的实证模型 |
4.2 变量间相关分析与研究假设 |
4.2.1 变量选取 |
4.2.2 变量间相关分析 |
4.2.3 研究假设 |
4.3 建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模型构建 |
4.3.2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服务满意度提升的建议 |
5.1 重视金融服务质量 |
5.2 拓宽押品准入条件 |
5.3 优化信贷审批流程 |
5.4 产品创新优化构想 |
5.5 建立绿色审批通道 |
5.6 整合代理服务点功能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普惠金融下农村小额信贷调查问卷(金融机构版) |
附录二:普惠金融下农村小额信贷调查问卷(客户版) |
致谢 |
(4)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资金管控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构成要素 |
2.1 企业集团资金管控体系的理论基础 |
2.2 资金管控体系的构成要素 |
2.2.1 资金管控目标 |
2.2.2 资金管控原则 |
2.2.3 资金管控模式 |
第三章 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体系的现状 |
3.1 A建筑公司的基本情况和资金管控的组织架构 |
3.2 A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的目标及原则 |
3.3 A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控体系的现状 |
3.3.1 公司的资金预算控制系统 |
3.3.2 公司的资金决策控制系统 |
3.3.3 公司的资金执行控制系统 |
第四章 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预算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预算流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
4.1.2 预算执行人员存在的问题 |
4.1.3 预算配套软件存在的问题 |
4.1.4 预算执行环境存在的问题 |
4.2 决策系统存在的问题 |
4.2.1 资金决策流程存在的问题 |
4.2.2 资金决策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4.3 资金执行系统存在的问题 |
4.3.1 资金执行流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
4.3.2 资金执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
4.3.3 资金执行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体系的改进 |
5.1 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的目标和原则的构建 |
5.1.1 目的 |
5.1.2 原则 |
5.2 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体系的改进 |
5.2.1 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的改进 |
5.2.2 资金决策控制系统的改进 |
5.2.3 资金执行控制系统的改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5)浅谈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集团实施集中管理模式 |
1.1 财务公司 |
1.2 资金结算中心 |
2 集团实施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
3 加强集团公司资金集中化的管理措施 |
3.1 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并予以宣传和培训 |
3.2 寻找合作银行,并保持良好关系 |
3.3 定期向资金集中的职能管理部门呈报资金计划和预算 |
3.4 优化结算平台和丰富金融产品 |
3.5 实施考核奖励 |
4 结语 |
(6)T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现金池”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与基础概念 |
2.1 相关基础理论 |
2.1.1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2.1.2 交易成本理论 |
2.1.3 产融结合理论 |
2.1.4 优序融资理论 |
2.1.5 委托代理理论 |
2.2 资金集中管理的传统模式 |
2.2.1 报账中心模式 |
2.2.2 结算中心模式 |
2.2.3 内部银行模式 |
2.2.4 财务公司模式 |
2.3 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之“现金池”模式 |
2.3.1 “现金池”模式概述 |
2.3.2 现金池模式与传统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对比: |
第三章 T集团早期资金管理状况分析 |
3.1 企业基本情况 |
3.2 组织框架图 |
3.3 T集团早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银行账户混乱繁多 |
3.3.2 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资金分散程度高 |
3.3.3 资金管理理念落后 |
3.3.4 融资成本高居高不下 |
3.3.5 T集团的资金缺口 |
3.4 T集团实施“现金池”的必要性 |
3.4.1 外部环境分析 |
3.4.2 内部环境分析 |
第四章 T集团“现金池”模式构建及实施 |
4.1 T集团“现金池”模式的准备工作 |
4.1.1 资金集中管理目标的确立 |
4.1.2 T集团选择“现金池”模式的动因 |
4.1.3 改革机构的设立 |
4.2 T集团“现金池”的施行 |
4.2.1 合作银行的选择 |
4.2.2 资金账户管理 |
4.2.3 “现金池”内资金管理 |
4.2.4 内部借贷管理 |
4.2.5 资金预算管理 |
4.2.6 资金结算业务流程 |
4.2.7 投资、融资管理 |
4.2.8 其他相关维护管理工作 |
第五章 T集团“现金池”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应用启示 |
5.1 T集团实施“现金池”模式的效果 |
5.1.1 账户数量精简,助益集团管理工作 |
5.1.2 增强了集团对成员单位的监管 |
5.1.3 资金集中程度显着提高,获得规模效益 |
5.1.4 优化内部资金配给,补全周转资金缺口 |
5.2 “现金池”模式的应用启示 |
5.2.1 企业实施“现金池”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
5.2.2 企业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研究 ——以A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研究 |
第二节 国内研究 |
第三节 简要评述 |
第二章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理论框架 |
第一节 资金管理相关概述 |
一、资金集中管理内容 |
二、资金集中管理目的 |
三、企业集团集中管理资金的弊端 |
第二节 集团资金管理模式概述 |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常见模式 |
二、克服企业集团集中管理模式弊端的可行措施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交易成本理论 |
四、集权与分权理论 |
第三章 A集团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A集团概况 |
一、A集团简介及组织结构 |
二、A集团资金管理现有模式 |
第二节 A集团结算中心模式实施情况 |
一、资金集中管理机构设置 |
二、资金集中管理运行现状 |
第三节 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资金预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
二、资金归集程度不高 |
三、资金管控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
四、资金融通能力亟待加强 |
五、信息化的财务共享平台还需完善 |
第四节 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一、全面预算指标设置不合理 |
二、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 |
三、缺少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 |
四、财务信息系统集成度较低 |
五、财务组织形式分散 |
第五节 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优化的必要性 |
第四章 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优化实践 |
第一节 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方案设计原则及思路 |
第二节 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一、加强资金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力度 |
二、提高资金归集率的策略 |
三、统一资金调配标准,优化融资渠道 |
四、强化财务信息化平台管理 |
第五章 A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优化保障措施 |
第一节 将资金预算工作落到实处 |
第二节 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
一、强化全员资金集中管理的内控意识 |
二、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
三、建立内控和业务高度集约化流程 |
四、建立有效的内控考评和奖惩机制 |
第三节 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素质教育 |
一、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
二、加强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
三、管理层必须重视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 |
第四节 完善资金集中管理信息化功能的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 |
1.2.2 国内文献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概述 |
2.1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内涵及原则 |
2.1.1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概念 |
2.1.2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内容 |
2.1.3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原则 |
2.2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必要性 |
2.2.1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作用 |
2.2.2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是政策所趋 |
2.3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及比较分析 |
2.3.1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模式 |
2.3.2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比较分析 |
3 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实施现状 |
3.1 HH集团发展概况 |
3.1.1 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
3.1.2 集团治理及组织结构 |
3.1.3 集团财务管理基础 |
3.1.4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的发展历程 |
3.2 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具体内容 |
3.2.1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体系 |
3.2.2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实践 |
4 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实施总结 |
4.1 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实施效果 |
4.1.1 盘活沉淀资金,调剂资金余缺 |
4.1.2 成员企业众多,监控水平提高 |
4.1.3 集团规模增长,财务结构稳中向好 |
4.1.4 融资渠道丰富,授信额度充足 |
4.2 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下的问题 |
4.2.1 风险积聚有待防范 |
4.2.2 资金监管有待完善 |
4.2.3 人才建设有待加强 |
5 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的启示与建议 |
5.1 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改进建议 |
5.1.1 加强综合风险防范能力 |
5.1.2 加大监督力度,提升总部资金管理能力 |
5.1.3 加强高素质复合型资金管理人才建设 |
5.2 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模式的启示 |
5.2.1 切合集团实际,选择恰当模式 |
5.2.2 明确范围与程度,分步实施资金集中管控 |
5.2.3 构建财务信息化平台,统筹资金运营 |
5.2.4 制定科学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资金集中管控有效运营 |
5.2.5 维持良好三方关系,健全完善风控机制 |
6 结论与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后记 |
(9)ZB矿业集团转型时期资金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 |
1.2.2 国内研究文献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理论概述 |
2.1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特征论述 |
2.1.1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特征 |
2.1.2 我国煤炭企业资金管理特征论述 |
2.2 企业集团进行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
2.2.1 调剂集团内部单位资金余缺 |
2.2.2 提高企业集团的信用等级 |
2.2.3 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
2.2.4 降低企业集团资金风险 |
2.2.5 增强企业集团应对融资环境变化能力 |
2.3 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1 集权与分权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委托代理理论 |
2.3.4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第3章 ZB矿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ZB矿业集团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ZB矿业集团组织结构 |
3.1.3 ZB矿业集团近三年业绩情况 |
3.2 ZB矿业集团资金管理现状 |
3.3 ZB矿业集团转型时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 |
3.3.2 票据未实现集中管理 |
3.3.3 “两金”占用资金较大 |
3.3.4 现代服务业资金风险较大 |
3.3.5 融资渠道单一 |
3.3.6 资金预算监控作用未有效发挥 |
3.4 ZB矿业集团转型时期对资金管理的要求 |
第4章 ZB矿业集团转型时期资金管理体系优化 |
4.1 转型时期资金管理体系优化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
4.1.1 总体思路 |
4.1.2 基本原则 |
4.2 转型时期资金管理体系优化方案的构建及优化 |
4.2.1 优化资金集中管理 |
4.2.2 加强货款清收和存货管理 |
4.2.3 建立现代服务业资金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
4.2.4 强化融资管理 |
4.2.5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
第5章 转型时期资金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
5.1 增强资金管理意识 |
5.2 完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运行环境 |
5.3 完善企业集团资金内部控制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资本市场的内涵 |
1.2.2 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 |
1.2.3 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论 |
1.2.4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因素 |
1.2.5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算方法 |
1.2.6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分析 |
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 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价值创造理论分析 |
第3章 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X集团概况 |
3.1.1 X集团简介 |
3.1.2 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构建过程 |
3.1.3 X集团经营状况分析 |
3.2 X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方式 |
3.2.1 集团内部借贷 |
3.2.2 集团内部担保 |
3.2.3 集团内部股权转让 |
3.2.4 集团内部资产租赁 |
3.3 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测算及评价 |
3.3.1 X集团内部资本统计 |
3.3.2 运用现金流敏感性系数计算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 |
3.3.3 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评价 |
3.4 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
3.4.1 内部资本市场缺乏规范的运作平台 |
3.4.2 内部资本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 |
3.4.3 内部资本市场的过度投资和平均主义 |
第4章 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提升的方案设计 |
4.1 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提升的思路 |
4.2 搭建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运行平台 |
4.2.1 X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具体方式的选择 |
4.2.2 设立资金结算中心 |
4.3 整合内部信息资源提升内部资本决策效率 |
4.3.1 对内部子公司的业绩考核中加入非财务指标 |
4.3.2 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整合集团整体信息资源 |
4.4 以战略为导向调整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策略 |
4.4.1 出让不符合集团战略安排的低效率子公司 |
4.4.2 相关多元化下促进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资金结算中心”之于融资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受托责任视角下政府经管资产的确认计量问题研究[D]. 张腾. 山东大学, 2021(02)
- [2]宁夏六盘山产业扶贫公司价值创造研究[D]. 郭亚丽. 宁夏大学, 2021
- [3]建行泰安分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研究[D]. 金鸣晓.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4]A建筑公司资金管控体系改进研究[D]. 张进.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浅谈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李有余. 中国商论, 2020(08)
- [6]T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现金池”模式的研究[D]. 李世超.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19(07)
- [7]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研究 ——以A集团为例[D]. 林雪云. 厦门大学, 2019(02)
- [8]HH集团资金集中管控案例研究[D]. 侯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9]ZB矿业集团转型时期资金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刘瑞. 山东大学, 2019(09)
- [10]X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提升研究[D]. 罗浩琳. 湖南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