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病的风险因素分析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继,张垚,张秋月,赵英强[1](2021)在《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3859例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初步构建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为资料来源,回顾性抽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北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建档、资料保存完整、符合高血压病诊断的患者3859例,按是否并发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412例(10.68%)、非脑卒中组3447例(89.32%)。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筛选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该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空腹血糖、总胆红素、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性别、吸烟史、荤素均衡嗜盐、荤食为主嗜盐、素食为主嗜盐、气虚质是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可疑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BMI)、荤食为主嗜盐是高血压病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为Logit(P)=1.580-0.610×总胆固醇+0.52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075×BMI+2.064×荤食为主嗜盐(1="是",0="否"),模型诊断灵敏度为66.20%,特异性为54.70%,一致率为74.76%。结论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高危影响因素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荤食为主嗜盐,据此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可定量评估高血压病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
张旭[2](2021)在《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并掌握60岁以上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可行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治疗提供依据,以减少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抽取吉大一院干部病房2018年6月-2019年6月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目标人群。应用分层抽样的统计学方法抽取1317名住院患者的病历,按样本的性别和年龄段分组,分析样本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按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血管病史、超重或肥胖、吸烟史、饮酒史等危险因素分组,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与差异。按脑血管功能积分值高低分组,分析脑血管动脉硬化程度,来预判脑卒中发生的危险程度。了解脑卒中的患病率、发病率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超重或肥胖,脑卒中家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的暴露率依次为71.76%,52.87%,35.37%,34.05%,29.69%,26.74%,21.02%和9.99%。除了高血压和糖尿病外,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对不同的危险因素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除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史外,其他因素的暴露率根据年龄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P<0.05);除超重或肥胖以及脑血管功能积分值<75分外,其他危险因素男性和女性之间在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及体重指数上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男性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1)。脑血管功能积分值<75分的脑卒中发病率为2.30%,脑血管功能积分值≥75分的脑卒中发病率为1.10%。结论:1、60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史、心血管病病史、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吸烟和饮酒史,而高血压病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男性更容易暴露于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和饮酒。女性更容易暴露于心血管病史、血脂异常和卒中家族史。男性的平均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的脑卒中再发病率比男性高。其中女性、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史、糖尿病和体重指数,是脑卒中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水平逐渐升高,患脑卒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4、脑血管功能积分值低于75分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脑血管粥样硬化更重,脑血管功能下降的更明显,患脑卒中风险明显增加。
关旭东[3](2021)在《1140例大学生高血压危险因素中西医调查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并分析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变化趋势和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及中医症状,探讨中医症状与高血压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制定高血压病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便指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材料与方法:研究一采用历史常规资料分析法,收集2015-2019年辽宁中医药大学新生入学体检资料,选取部分体检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血压测量值、既往病史等信息,分别计算2015-2019每个年间大学生新生高血压病患病率,并对2015-2019辽宁中医药大学新生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在性别上的差异,组件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二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9年4月-6月选取沈阳大学与辽宁中医药大学两所高校,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两所高校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高血压病危险因素与中医症状的调查,描述大学生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分析其在性别、年级、学科门类之间的差异,并对中医症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中医症状与高血压常见证型的相关性,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1.2015-2019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生新生体检人数共8496人,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0.6%、1.5%、1.3%、0.9%、2.0%,总体患病率为1.3%,波动范围在0.6%-2%之间,2015-2019年大学生新生高血压患病率呈略微上升趋势(P<0.05),男性患病率为4.6%,女性患病率为0.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2.本次调查共完成调查问卷1140份,男性358人(31.4%),女性782人(68.6%);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1.16±2.024)岁;医学类385人(33.8%)、理工类271人(23.8%),艺术类241人(21.1%)、经济管理类169人(14.8%)、文史类74人(6.5%)。本次调查大学生吸烟率7.4%(84人)、饮酒率15.5%(177人)、高盐饮食率15.7%(179人)、体力活动不足率65.0%(741人)、超重与肥胖294人(25.8%)、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发生率为16.6%(189人)。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5),吸烟在大一、大四年级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四年级较其它年级的吸烟率高,为11.6%,大一年级吸烟率最低,为4.5%,吸烟在医学类、文史类、艺术类专业的分布情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学类吸烟率最低,为2.1%,艺术类专业吸烟率最高,为14.1%。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高于女性(P<0.05);饮酒在大一、大四年级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四年级较其它年级的饮酒率高,为19.9%,大一年级饮酒率最低,为10.3%;饮酒在医学类、文史类、理工类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学类专业饮酒率最低,为10.1%,其中文史类饮酒率最高,为24.3%,其次为理工类19.6%。女性高盐饮食率高于男性(P<0.05),医学类大学生高盐饮食率最高,为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缺乏体力活动不足率高于男性(P<0.05),体力活动不足率在医学类、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超重与肥胖率高于女性(P<0.05);大一年级、大四年级、医学类、艺术类在超重与肥胖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率高于男性(P<0.05)。大二年级、大四年级、医学类、艺术类在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由高到低依次为急躁易怒104(9.1%)、失眠85(7.5%)五心烦热82(7.2%)腰膝酸软81(7.1%)嗜睡80(7.0%)呕吐痰涎62(5.4%)口苦60(5.3%)便秘52(4.6%)头痛46(4.0%)头晕46(4.0%)耳鸣37(3.2%)头如裹34(3.0%)盗汗34(3.0%)气短19(1.7%)心悸18(1.6%)夜尿15(1.3%)胸闷14(1.2%)畏寒肢冷14(1.2%)口干12(1.1%)健忘10(0.9%)。通过对频次大于等于20的中医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3类症状群:C1:失眠、急躁易怒、便秘、口苦、头痛;C2: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耳内鸣响;C3:嗜睡、头如裹、呕吐痰涎、头晕。结论:1.2015-2019年辽宁中医药大学新生高血压患病率呈略微增加趋势,应对大学生人群开展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2.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上,应加强对男性的关注。3.本次调查显示高血压危险因素在大学生时期呈现流行状态,不同性别、年级、学科门类之间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具有差异,应重视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防控。4.大学生群体中所表现的中医证候的倾向以肝火炽盛、痰湿壅盛、肝肾阴虚证为主,存在着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病理改变,具有高血压病的发病倾向。
郑楠[4](202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麻醉手术期较为合适的麻醉处理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择期行食道及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术后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采用KDIGO标准。本研究使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与术后发生AKI相关的围术期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623例,其中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有622例,腹腔镜下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455例,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546例。按照KIDGO标准,术后AKI发生率为3.5%(56/1623),其中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术后的AKI发生率为2.1%(13/622),腹腔镜下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的AKI发生率为2.4%(11/455),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的AKI发生率为5.9%(32/546)。根据统计学方法将术中液体量分成两组,第1组术中液体量≥12ml/(kg·h)术后AKI的发生率为3.15%,第2组术中液体量<12ml/(kg·h)术后AKI发生率为6.81%。采用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发生AKI组和未发生AKI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长、术中液体量≥12ml/(kg·h)、术中低血压、术后转入ICU、术后住院天数等参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纳入性别、年龄、BMI、ASA分级、高血压病等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19,95%CI为1.04-4.61,P=0.04),高血压病(OR=2.30,95%CI为1.28-4.15,P=0.006),手术时长(OR=1.72,95%CI为1.41-2.09,P<0.001),术中液体量[≥12ml/(kg·h)](OR=5.24,95%CI为2.24-12.26,P<0.001),术中发生低血压(OR=2.07,95%CI为1.16-3.69,P=0.013),术后转入ICU(OR=3.91,95%CI为1.93-7.94,P<0.001)。为排除手术部位对术中液体量的影响,根据手术目标器官将该患者群体分为两个部分:腹腔镜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和食管癌根治术。将腹腔镜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组的术中液体量分为3个亚组,1组术中液体量>9.0ml/(kg·h)的AKI发生率为2.3%(8/355),2组术中液体量≤6.0ml/(kg·h)的AKI发生率为4.8%(11/229),3组9.0ml/(kg·h)≥术中液体量>6.0ml/(kg·h)的AKI发生率为1.1%(5/469),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显示三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8)。在纳入性别、年龄、BMI、ASA分级等相关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手术时长、术中发生低血压及术后转入ICU是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将食管癌根治术中液体量分为三亚组:(1)组术中液体量>6.8ml/(kg·h)的AKI发生率为7.0%(16/239)(2)组术中液体量≤5.5ml/(kg·h)的AKI发生率为8.8%(14/159)(3)组6.8ml/(kg·h)≥术中液体量>5.5ml/(kg·h)的AKI发生率为1.4%(2/148),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三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6)。在纳入年龄、手术时长等相关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手术时长和术后转入ICU是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男性、术前合并高血压病、手术时长、术中液体量、术中低血压及术后转入ICU是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2)根据手术部位将纳入的观察对象分为两部分进行分析提示,高血压病、手术时长、术中低血压、术后转入ICU是腹腔镜胃肠手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手术时长和术后转入ICU是食管癌根治术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吕双宏[5](2021)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 1.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2.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研究Ⅰ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19年8月-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病房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并同时纳入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0例作为对照。通过信息调查表的形式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参照朱文锋《证素辨证学》中的证候辨证素量表,遵循“据症辨证”的原则对证素做出诊断,并制作Excel表格将数据进行汇总、筛选,最终运用SPSS 24.0软件采用描述统计方法(频数分析)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的具体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Ⅱ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运用SPSS 24.0软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2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性别、年龄、BMI、SBP、DBP、心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分级、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吸烟史、饮酒史、性情、是否合并ASCVD、K、Na、Ca、CHOL、TG、HDL-C、LDL-C、GHB、FIB、GLU、CR、BNP、UA、PRO、e GFR、左室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F、IMT、ECG:ST-T改变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1)病位证素分布特征两组患者病位证素均以肝、心、胃为主,其次还涉及到脾、肾、肺,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位证素肾的分布比例较肺偏多,而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情况则相反。其中,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肝(68.8%)>心(40.4%)>胃(28.8%)>脾(18.5%)>肾(8.5%)>肺(8.1%);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肝(70.4%)>心(48.5%)>胃(25.0%)>脾(16.5%)>肺(9.6%)>肾(3.8%)。(2)病性证素分布特征两组患者实性证素均以阳亢、痰(浊)为主,其次还涉及到血瘀、气滞、火(热)、动风,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实性证素血瘀的分布比例较气滞偏多,未合并2型糖尿病血瘀与气滞分布比例一致;虚性证素方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血虚、气虚、阴虚为主,未合并2型糖尿病以血虚、气虚为主。其中,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性证素分布:阳亢(74.2%)>痰(浊)(28.8%)>血瘀(6.5%)>气滞(5.0%)>火(热)(4.6%)>动风(3.5%),虚性证素分布:血虚(44.2%)>气虚(34.6%)>阴虚(18.5%)>阳虚(3.5%);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性证素分布:阳亢(77.7%)>痰(浊)(31.9%)>血瘀(4.2%)、气滞(4.2%)>火(热)(3.5%)>动风(1.2%),虚性证素分布:血虚(46.5%)>气虚(39.6%)>阴虚(8.1%)>阳虚(1.5%)。(3)病位证素组合分布特征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单病位(140例,53.8%)以肝(35.4%)、心(10.0%)为主,双病位(73例,28.1%)以心+肝(12.7%)为主,三病位(28例,10.8%)以心+脾+胃(3.1%)、心+肝+胃(2.7%)、肝+脾+胃(2.7%)为主,四个及以上病位(19例,7.3%)以心+肝+脾+胃(3.5%)为主。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单病位(124例,47.7%)以肝(31.5%)、心(11.5%)为主,双病位(94例,36.2%)以心+肝(19.6%)为主,三病位(29例,11.2%)以心+脾+胃(2.7%)、肝+脾+胃(2.7%)、心+肝+胃(2.3%)为主,四个及以上病位(13例,5.0%)以心+肝+脾+胃(2.7%)为主。(4)病性证素组合分布特征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单病性(93例,35.8%)以实性证素阳亢(23.8%)占比最大,双病性(77例,29.6%)以虚实夹杂组合阳亢+血虚(8.1%)占比最大,三病性(47例,18.1%)以虚实夹杂组合气虚+阳亢+血虚(4.3%)占比最大,四个及以上病性(43例,16.5%)以虚实夹杂组合气虚+阳亢+痰(浊)+血虚(2.3%)占比最大。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单病性(82例,31.5%)以实性证素阳亢(20.0%)占比最大,双病性(87例,33.5%)以虚实夹杂组合阳亢+血虚(12.7%)占比最大,三病性(59例,22.7%)以虚实夹杂组合气虚+阳亢+血虚(6.9%)占比最大,四个及以上病性(32例,12.3%)以虚实夹杂组合气虚+阳亢+痰(浊)+血虚(5.0%)占比最大。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P<0.1的危险因素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1)气虚:性别P(0.001)<0.05、性情P(0.033)<0.05、ECG:ST-T改变P(0.001)<0.05、CHOL P(0.002)<0.05有统计学意义;(2)阴虚:性别P(0.002)<0.05、左室室间隔厚度P(0.008)<0.05有统计学意义;(3)阳亢:性情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4)痰(浊):BMI P(0.000)<0.05、高血压病程P(0.014)<0.05、TG P(0.002)<0.05、LDL-C P(0.003)<0.05、e GFR P(0.016)<0.05有统计学意义;(5)火(热):BMI P(0.008)<0.05、K P(0.010)<0.05有统计学意义;(6)血虚:性别P(0.000)<0.05、是否合并ASCVD P(0.008)<0.05有统计学意义;(7)血瘀: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P(0.006)<0.05、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P(0.042)<0.05有统计学意义;(8)气滞:相关危险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9)动风:Na P(0.026)<0.05有统计学意义;(10)阳虚:BMI P(0.015)<0.05、DBP P(0.030)<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 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具有一定共性和差异:(1)病位证素均以肝、心、胃为多见,其次还涉及到脾、肾、肺,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位肾比肺多见,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情况则相反。(2)病性证素中实性证素均以阳亢、痰(浊)为多见;虚性证素方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血虚、气虚、阴虚为多见,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血虚、气虚为多见。(3)病位证素组合均以单病位肝、心和双病位心+肝为多见。(4)病性证素组合方面,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以单病性阳亢、双病性阳亢+血虚为多见,未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则以单病性阳亢、双病性阳亢+血虚及三病性气虚+阳亢+血虚为多见。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1)性情、ECG:ST-T改变与气虚呈正相关,性别、CHOL与气虚呈负相关;(2)左室室间隔厚度与阴虚呈正相关,性别与阴虚呈负相关;(3)性情与阳亢呈负相关;(4)BMI、高血压病程、TG、LDL-C与痰(浊)呈正相关,e GFR与痰(浊)呈负相关;(5)BMI与火(热)呈正相关,K与火(热)呈负相关;(6)是否合并ASCVD与血虚呈正相关,性别与血虚呈负相关;(7)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与血瘀呈负相关;(8)Na与动风呈正相关;(9)DBP与阳虚呈正相关;BMI与阳虚呈负相关。
张长达[6](2021)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D2)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D2)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加强术前风险评估并确定适当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合理的处理术后出血。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实验室结果包括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包括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术式(远端大部胃、全胃),应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D2)术后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筛选后共有343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13例(3.7%)患者出现术后出血。在这13例术后出血的患者中有3例(23%)为吻合口出血,10例(77%)为腹腔出血,腹腔出血中有1例左膈动脉出血(8%),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2例(15%),脾动脉出血2例(15%),网膜右动脉出血1例(8%),具体不详4例(31%)。其中术后出血男性12例(92.3%),女性1例(7.7%)。343例患者中高血压病77人(22.45%),糖尿病31人(9.04%),术前有体重下降54人(15.74%),远端胃大部切除205人(59.77%),全胃切除138人(40.23%)。出血后经保守治疗5例(38.46%),二次手术4例(30.77%),DSA 3例(13.04%),放弃治疗1例(7.69%)。治疗后顺利出院12例(96.31%),自动出院1例(3.6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7)、高血压病(P=0.01)、总清扫淋巴数(P=0.011)与术后出血有关,性别、BMI、糖尿病、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体重下降、术式、脉管侵犯、神经侵犯、肿瘤浸润程度(T)、淋巴结转移(N)等因素对术后出血无明显影响。多因素分析中发现总清扫淋巴数P=0.01(OR=1.15,95%CI:1.0~1.2)、高血压病P=0.01(OR=6.00,95%CI:1.60~22.55)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P=0.03(OR=10.79,95%CI:1.22~95.0)术后出血的风险较女性高。结论:我们的研究发现总清扫淋巴数、高血压病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术后出血的风险较女性高。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术前及围手术期血压的管理。对于可疑淋巴结转移数较多、手术范围较广的患者,术中应该精细操作,合理使用电刀及超声刀,尽量避免损伤血管壁。术后出血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应该根据临床表现、出血的部位及出血的分期不同而制定。
蔡琼娇[7](2021)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ASI、LVMI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的相关性,探索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分析不同证型的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左心室肥厚情况,同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医辨证及中医药防治老年高血压病、尽早地有针对性地干预动脉硬化及靶器官损害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中心、心血管科住院确诊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47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及动态血压的结果,并计算得出AASI及LVMI。参照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中心《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3月优化方案》辨证分型,将老年高血压病分为: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纳入的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涉及的中医证型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痰浊中阻证(28.5%)>气虚血瘀证(26.8%)>肝阳上亢证(25.5%)>肾精不足证(19.2%)。2.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共有男性224例,女性254例,男女比例约为1:1.13,四组证型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证型年龄从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间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年龄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年龄分层比较,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以60-79岁为主,肾精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以70-89岁为主。4.各组证型病程由长到短依次为:肾精不足证/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p<0.01)。5.各组证型血脂的比较:痰浊中阻证和气虚血瘀证的TG、TC数值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的LDL-C数值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气虚血瘀证明显高于痰浊中阻证(p<0.01);肝阳上亢证和肾精不足证的HDL-C数值均明显高于痰浊中阻证、气虚血瘀证(p<0.01)。6.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体重指数(BMI)、左心房内径(LAD)均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血肌酐数值(SCr)高于肝阳上亢证(p<0.05)。各组证型间血尿酸(UA)、空腹血糖、射血分数(E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7.各证型间血压分级结果示,高血压3级占比最高,秩和检验示各证型间血压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分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阳上亢证。8.血压分级上,高血压3级的LVMI值和AASI值最高(p<0.05)。各证型间LVMI的比较: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异常率均高于肝阳上亢证(p<0.01),痰浊中阻证的异常率高于肾精不足证(p<0.05)。各证型间AASI的比较: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阳上亢证(p<0.01);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异常率高于肝阳上亢证(p<0.01)。9.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合并最多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79.70%)。各组证型间心脏疾病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中阻证、肾精不足证、肝阳上亢证。各组证型间糖尿病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各组证型间脑血管病、肾脏疾病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1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女性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大于男性(OR=8.492);HDL-C、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1.气虚血瘀证和肾精不足证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老年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病程进展,中医证型大致由实证向虚证演化。2.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指标异常率较高,可认为痰浊、瘀血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3.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3级占比最高,气虚血瘀证的血压分级最高。4.高血压3级的LVMI值和AASI值最高,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AASI、LVMI异常率最高,即气虚血瘀证和痰浊中阻证的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最高,AASI、LVMI可作为证型间辨证区别的依据。5.4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合并最多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合并心脏疾病、糖尿病的风险最高。6.性别、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女性发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大于男性;HDL-C、LDL-C、TG是老年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张俊鹏[8](2021)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估预测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危险性,探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依据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试行)》中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证候分型,分为4个证型(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同时分别运用WHO/ISH风险预测图、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在40~79岁之间)进行CVD短期风险评估(10年),并运用China-PAR模型对高血压病患者(经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风险处于中、低危水平且年龄在40~59岁之间)进行CVD长期风险评估,并分别计算短期和长期发病风险分层,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危险因素与不同中医证型与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纳入258例患者,其中痰瘀互结证110(42.64%)例,阴虚阳亢证86(33.33%)例,肾气亏虚证38(14.73%)例,肝火亢盛证24(9.30%)例。2.本研究258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0.45、13.60、14.73、11.52,P<0.05)。3.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判定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21.77,P=0.00),且阴虚阳亢证组高于痰瘀互结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短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6.05,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肝火亢盛证组、肾气亏虚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P<0.05);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评估CVD长期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Η=15.28,P=0.00),且痰瘀互结证组高于肾气亏虚证组、阴虚阳亢证组和肝火亢盛证组(P<0.05)。4.本研究258例患者,以WHO/ISH风险预测图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史、吸烟、年龄、SBP、TC呈正相关(rs=0.57、0.35、0.40、0.55、0.32,P<0.05);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44、0.39、0.37,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呈正相关(rs=0.52、0.41、0.50,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呈正相关(rs=0.49、0.57,P<0.05)。5.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短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27、0.25、0.20、0.27、0.4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27,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50、0.47、0.53,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28、0.39、0.42、0.24,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35,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短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49、0.42、0.48、0.47,P<0.05)。6.本研究258例患者,以China-PAR模型计算CVD长期发病风险,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痰瘀互结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TC、WC呈正相关(rs=0.38、0.32、0.47、0.44、0.39,P<0.05);肾气亏虚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糖尿病、年龄、SBP呈正相关(rs=0.77、0.61、0.51,P<0.05);阴虚阳亢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年龄、SBP、WC呈正相关(rs=0.30、0.48、0.39、0.3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s=-0.41,P<0.05);肝火亢盛证组患者CVD长期发病风险与吸烟、SBP、TC呈正相关(rs=0.76、0.73、0.73,P<0.05)。结论:本研究258例患者,经WHO/ISH风险预测图测得CVD短期发病风险分层,阴虚阳亢证组最高;经China-PAR风险评估模型测得CVD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分层,均为痰瘀互结证组最高。提示阴虚阳亢证和(或)痰瘀互结证可能是CVD风险较高的中医证型,在临床中需要重点关注。
郑晓艳[9](2021)在《豫中农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背景目前农村高血压患者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血压控制率仍偏低,这使得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了我国农村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豫中地区农村中青年(18-59岁)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该人群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血压控制率的相关因素,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及中青年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及体格检查,对豫中地区农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共发放17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04份,有效率为94.35%,其中男性患者1007人,占比62.78%,女性患者597人,占比37.22%。本次研究检出血压控制达标患者共计281人,控制率为17.52%。2.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影响因素分析:(1)吸烟(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达标组吸烟率低于未达标组(22.42%VS 35.75%);(2)饮酒:达标组饮酒率低于未达标组(8.90%VS 14.97%);(3)高盐饮食:达标组高盐饮食率低于未达标组(38.43%VS63.87%);(4)运动情况:达标组运动良好率高于未达标组(37.37%VS 20.03%);(5)高血压病家族史:达标组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数占比高于未达标组(50.18%VS28.50%);(6)服药依从性:达标组服药依从性良好比例高于未达标组(50.89%VS24.64%);(7)联合用药:达标组联合用药比例高于未达标组(54.09%VS 33.94%),P<0.05。3.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高血压病家族史(OR=0.232,95%CI:0.072~0.635)、服药依从性好(OR=0.213,95%CI:0.082~0.579)、联合用药(OR=0.205,95%CI:0.073~0.485)、运动良好(OR=0.458,95%CI:0.219~0.722),P<0.05;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高盐饮食(OR=2.346,95%CI:1.052~5.356)、主动吸烟(OR=2.251,95%CI:1.025~4.712)、被动吸烟(OR=1.706,95%CI:1.027~3.827)、饮酒(OR=2.187,95%CI:1.062~4.503),P<0.05。结论1.豫中地区农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2.高血压病家族史、服药依从性好、联合用药、运动良好等可能是该地区血压控制的有利因素,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可能是不利因素。
迪力努·帕日哈提[10](2021)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住院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相关因素,探寻缺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为缺血性中风复发的二次预防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住院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为复发组,另选105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及诊断标准选取研究对象,收集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吸烟、BMI)、实验室检验(血浆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辅助检查(脑白质变性、颈动脉斑块)、合并症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高尿酸血症、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及中医证型,通过比较两组的相关因素,了解两组间的差异性,为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价值。结果:(1)复发组的年龄分布在46-90岁,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68.81±10.40岁vs 61.48±12.46岁),两组间性别无统计学差异。(2)对照组中具有吸烟史的患者高于复发组。(3)复发组与对照组的统计资料进行对比,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脑白质变形,脑萎缩,合并感染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病(OR=3.479,95%CI:1.166,10.377),颈动脉斑块形成(OR=5.133,95%CI:0.722,13.245),脑萎缩(OR=3.308,95%CI:1.362,8.034)与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5)复发组的中医证型以风火上扰证(37.1%)占比最高,其后依次为风痰瘀阻证(35.2%)、气虚血瘀证(15.2%)、阴虚风动证(7.6%)、其他证型(4.8%),两组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气虚和血瘀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应倡导中老年患者定期复查随访。2.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形成、脑白质变性、脑萎缩、合并感染关系较为密切,建议及时干预上述因素,以防止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复发。3.伴有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形成者发生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更高。4.风火上扰证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型中占主要比例,其后依次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其他证型。
二、高血压病的风险因素分析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病的风险因素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3859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资料提取 |
2.2 体质判定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2 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与评价 |
3.3.1 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
3.3.2 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 |
1)风险预测模型拟合优度: |
2)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准确性: |
4 讨论 |
(2)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脑卒中流行病学 |
2.1.1 脑卒中发病率 |
2.1.2 脑卒中死亡率 |
2.1.3 脑卒中患病率 |
2.2 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2.2.1 高血压 |
2.2.2 血脂异常 |
2.2.3 糖尿病 |
2.2.4 心血管病史 |
2.2.5 超重或肥胖 |
2.2.6 卒中家族史 |
2.2.7 吸烟 |
2.2.8 饮酒 |
2.2.9 脑血管功能积分值 |
第3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
3.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方法 |
3.2.3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老年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 |
4.1.1 筛查人群的年龄特征 |
4.1.2 调查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 |
4.1.3 调查人群平均年龄、血压水平、体重指数综合指标比较 |
4.2 脑卒中发病资料分析 |
4.2.1 脑卒中再发病结果报告 |
4.2.2 脑血管功能积分值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
4.2.3 脑卒中发病影响因素的多Cox回归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 |
5.1.1 高血压对脑卒中的影响 |
5.1.2 高脂血症对脑卒中的影响 |
5.1.3 糖尿病对脑卒中的影响 |
5.1.4 心血管病史对脑卒中的影响 |
5.1.5 超重或肥胖对脑卒中的影响 |
5.1.6 卒中家族史对脑卒中的影响 |
5.1.7 吸烟、饮酒史对脑卒中的影响 |
5.1.8 脑血管功能积分值对脑卒中的影响 |
5.2 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防控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1140例大学生高血压危险因素中西医调查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大学生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4)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样本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 |
1.5 其他相关诊断标准 |
2.研究内容 |
2.1 研究工具 |
2.2 数据分析 |
结果 |
1.患者一般信息 |
2.术后AKI发生率 |
3.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分析 |
3.1 术后发生AKI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2 术后发生AKI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腹腔镜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分析 |
3.3.1 腹腔镜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AKI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3.2 腹腔镜下胃肠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AKI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3.3 腹腔镜下胃肠恶性肿瘤术中低血压时间与术后AKI发生关系的分析 |
3.4 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分析 |
3.4.1 食管癌根治手术后发生AKI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4.2 食管癌根治手术后发生 AKI 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
讨论 |
1.术后AKI的发生率 |
2.术后发生AKI的围术期危险因素 |
3.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部手术的围术期液体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研究Ⅰ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 |
1.3 糖尿病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证素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观察指标及相关病例信息调查表 |
2.3 证素的确定方法 |
2.4 病例纳入及数据整理 |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资料一般情况 |
4.2 病位证素分布特征 |
4.3 病性证素分布特征 |
4.4 病位证素组合分布特征 |
4.5 病性证素组合分布特征 |
5 研究小结 |
研究Ⅱ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 |
1.3 糖尿病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证素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观察指标及相关病例信息调查表 |
2.3 证素的确定方法 |
2.4 病例纳入及数据整理 |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危险因素赋值情况 |
4.2 各病性证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
4.3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病性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5 研究小结 |
讨论与分析 |
1 中医证素研究的必要性 |
2 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
3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的优势 |
4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研究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 |
1 理论渊源 |
2 病因病机 |
3 中药治疗 |
4 针灸治疗 |
5 其他疗法 |
6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病理机制 |
2 相关危险因素 |
3 代谢组学研究 |
4 基因、分子、炎症因子水平 |
5 治疗 |
6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D2)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略缩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收集 |
1.3 手术步骤 |
1.4 术后出血的定义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术后出血发生情况 |
2.2 术后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
2.3 术后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
2.4 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情况 |
3 讨论 |
3.1 性别及BMI因素对术后出血的影响 |
3.2 总清扫淋巴数对术后出血的影响 |
3.3 年龄与高血压对术后出血的影响 |
3.4 术前Hb与ALB对术后出血的影响 |
3.5 术后出血治疗探讨 |
3.5.1 术后出血的非手术治疗 |
3.5.2 术后出血的手术治疗 |
3.6 本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的并发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ASI、LVMI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方案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样本量估算 |
1.3 诊断标准 |
1.4 入选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的采集 |
2.2 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2.老年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一般情况比较 |
2.1 不同证型性别的比较 |
2.2 不同证型年龄及年龄分层的比较 |
2.3 不同证型病程的比较 |
2.4 不同证型血脂的比较 |
2.5 不同证型BMI的比较 |
2.6 不同证型空腹血糖的比较 |
2.7 不同证型LAD和EF的比较 |
2.8 不同证型SCr和UA的比较 |
2.9 不同证型血压分级的比较 |
2.10 不同级别高血压LVMI和 AASI的比较 |
2.11 不同证型LVMI和 AASI的比较 |
2.12 不同证型LVMI和 AASI异常发生率的比较 |
3.老年高血压病不同证型并存临床疾病的比较 |
3.1 不同证型间并存心脏疾病的比较 |
3.2 不同证型间并存脑血管病的比较 |
3.3 不同证型间并存肾脏疾病的比较 |
3.4 不同证型间并存糖尿病的比较 |
4.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
4.1 LVH相关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4.2 AS相关危险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老年高血压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布情况 |
2.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一般情况及指标的关系 |
2.1 与性别、年龄及年龄分层、病程的关系 |
2.2 与血脂的关系 |
2.3 与BMI、LAD、SCr的关系 |
2.4 与血压分级的关系 |
2.5 与LVMI和 AASI的关系 |
3.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并存临床疾病的关系 |
4.老年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动脉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老年高血压病与AASI、LVMI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表1 老年高血压病临床调查表 |
附表2 中医辨证分型依据 |
致谢 |
(8)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调查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临床资料采集 |
1.6 调查方法 |
1.7 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 |
1.8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258例高血压病患者一般资料研究 |
2.2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危险因素分析 |
2.3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危险度分层情况分析 |
2.4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2种风险预测模型短期与长期发病风险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3.1 高血压及其危险性的研究现状 |
3.2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特色 |
3.3 风险评估的意义 |
3.4 本研究高血压中医证型判定依据说明 |
3.5 本研究结果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
3.6 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
3.7 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CVD发病危险分析 |
4 结语 |
4.1 结论 |
4.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高血压病患者CVD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研究进展 |
1 CVD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 |
2 CVD短期风险评估与长期风险评估 |
3 CVD风险评估模型 |
4 高血压是导致CVD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
5 高血压风险评估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研究现状 |
1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现状 |
2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相关危险因素 |
3 高血压病中医证候与靶器官损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9)豫中农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血压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择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2.研究内容 |
2.1 观察指标 |
2.2 质量控制 |
2.3 统计方法 |
3.流程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因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四、高血压病的风险因素分析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压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3859例回顾性研究[J]. 杨继,张垚,张秋月,赵英强. 中医杂志, 2021(10)
- [2]老年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D]. 张旭. 吉林大学, 2021(01)
- [3]1140例大学生高血压危险因素中西医调查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D]. 关旭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D]. 郑楠.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5]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征及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吕双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D2)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D]. 张长达.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7]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AASI、LVMI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D]. 蔡琼娇.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病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评估研究[D]. 张俊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豫中农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 郑晓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10]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研究[D]. 迪力努·帕日哈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