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例新生儿低钾血症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元惠,王皓洁,刘志杰,詹江华[1](2020)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发肠穿孔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伴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NEC伴发肠穿孔患儿(NEC伴发肠穿孔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110例同期收治的NEC未伴发肠穿孔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NEC伴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结果:NEC并发败血症(OR=2.557)、凝血功能障碍(OR=4.075)、低钾血症(OR=5.180)是肠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高胎龄(OR=0.884)为保护因素(P<0.05)。上述3个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对NEC伴发肠穿孔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为79.2%、81.8%。结论:NEC伴发败血症、凝血功能障碍、低钾血症是NEC伴发肠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NEC伴发肠穿孔有较高预测价值。
罗俊[2](2020)在《恩施州某三甲医院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恩施州某三级甲等医院早产儿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的构成比例、常见并发症的分布、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为临床诊疗和医保报销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NICU早产儿并发症调查表》,搜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出生且24小时内入住我院NICU的774名活产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1)早产儿男女性别比为1.2:1(男422例,女352例);按胎龄分为:<28周者16例(2.07%),28周-31+6周者119例(15.37%),32周-33+6周者182例(23.51%),34周-36+6周者457例(59.04%);按出生体重分为:<1000g者17例(2.20%),1000g-1499g者99例(12.79%),1500g-2499g者451例(58.27%),≥2500g者207例(26.74%);(2)早产儿在新生儿期排名前10位的并发症依次为:病理性黄疸381例(49.2%)、肺炎392例(37.7%)、贫血269例(34.8%)、颅内出血240例(31.0%)、NRDS 211例(27.3%)、低钙血症156例(20.2%)、低钾血症108例(14.0%)、新生儿窒息100例(12.9%)、喂养不耐受93例(12.0%)、凝血功能异常91例(11.8%);(3)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贫血、NRDS、低钙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各胎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各胎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肺炎、贫血、NRDS、低钙血症、低钾血症、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各体重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各出生体重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平均住院的时间为(15.53±13.43)天,平均住院费用为(27522.13±25750.35)元;(6)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其中R值为0.78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胎龄呈负相关,其R值分别为-0.543、-0.5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其R值分别为-0.504、-0.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各并发症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不同,提示在早产儿管理中应针对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开展早产儿并发症的防治工作;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住院费用越高,这为恩施州住院早产儿的医保报销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杨露[3](2020)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筛查及LRBA/CTLA4缺陷患儿阿巴西普治疗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筛查目的:本研究拟首先试点建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新生儿筛查体系,利用现行的干血片新生儿筛查体系,对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抗体缺陷实施T/B细胞抗原受体剪切环(TRECs/KRECs)定量PCR检测,从而提供我国不同胎龄、不同产重新生儿TRECs/KRECs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同时早期发现PID病患,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联合检测TRECs、KRECs以及管家基因RNase P的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039份新生儿干血片DNA进行检测,同时将该方法与国际现有的Roche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所采用的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高、线性范围广以及分辨率高等优点。与Roche相对定量PCR方法相比,该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对新生儿干血片DNA中TRECs和KRECs的含量进行绝对定量检测,并且该方法对KRECs的检测更为敏感。本次研究共纳入新生儿干血片5039份,新生儿的平均胎龄为39+2周,其中早产儿有174例、过期产儿有10例,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310 g,其中极低体重儿有1例,低体重儿有111例,巨大儿有205例。干血片DNA的平均浓度为11.4(3.4-23.3)ng/μL。新生儿TRECs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88和255 copies/μL全血;KRECs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87和156 copies/μL全血。5039例样本中有2例DNA提取质量不合格,经过第二次打孔提取DNA后,RNase P仍低于2000 copies/μL全血,但该样本TRECs和KRECs拷贝数均正常。初次打孔检测提示TRECs异常的新生儿有7例,其中4例重新打孔检测后结果为正常。第二次打孔后TRECs仍异常的3例新生儿中,1例新生儿TRECs为0且已召回。初次打孔检测提示KRECs异常的新生儿有52例,其中46例重新打孔检测后结果为正常。第二次打孔后KRECs仍异常的6例新生儿中,1例已召回,其余因2019冠状肺炎疫情未能及时随访。早产儿TRECs的拷贝数低于足月儿,而不同出生体重的新生儿TRECs、KRECs、RNase P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二次打孔率要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对TRECs为0的新生儿进行淋巴细胞分类和精细免疫分型检测,结果表明其CD3+T细胞、CD8+T细胞及CD4+T细胞数量及比例明显降低,且CD8+T细胞和CD4+T细胞均以耗竭细胞和记忆细胞为主,CD19+B细胞和NK细胞数量正常,该患儿符合T-B+NK+SCID的免疫学表型。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对TRECs、KRECs和RNase P进行联合检测的三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高、线性范围广以及分辨率高,并且成本较低,可适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筛查。本研究首次在国内确定了新生儿TRECs和KRECs的参考范围,并筛查出一例TRECs为0、免疫表型符合T-B+NK+SCID的新生儿,为推动国内PID的新生儿筛查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经验。第二部分LRBA/CTLA4缺陷患儿阿巴西普治疗有效性研究目的:分析2例LRBA基因突变病人及1例CTLA4基因突变病人的临床、免疫学特点及治疗,随访患儿使用阿巴西普治疗前后的情况,为提高该类病人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经验。方法:以2例LRBA基因突变病人及1例CTLA4基因突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详细治疗过程,包括糖皮质激素、IVIG、免疫抑制剂以及阿巴西普的使用。对三名患儿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患儿及其父母的LRBA和CTLA4基因突变。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Treg细胞、CTLA4表达水平以及阿巴西普治疗前后的c Tfh细胞。结果:三例患儿均以慢性腹泻、低钾血症,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和低血球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患儿Treg细胞比例明显减少,CTLA4表达水平降低,c Tfh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尽管给予了免疫抑制剂和免疫球蛋白治疗,但患儿仍有反复腹泻。因此,患儿接受了靶向药物阿巴西普治疗。随访结果表明,患儿的肠病得到明显改善,消化道内镜检查提示炎性病变和滤泡增生有明显缓解。此外,使用阿巴西普治疗后c Tfh细胞的比例降低。结论:阿巴西普靶向治疗能有效缓解LRBA和CTLA4缺陷患儿的临床症状,尤其是肠病的表现。同时,c Tfh细胞可以作为随访疾病活动性和评价阿巴西普有效性的指标。
汪瑜[4](2020)在《新生儿ABO溶血病并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因素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ABO溶血病(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并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生情况,探讨可能的高危因素,为HDN防治并发NEC提供一定的依据。对象和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第一诊断为HDN为研究对象,共计纳入患儿817名。从性别、出生史、母亲产科合并症、新生儿合并症、治疗方法、相关辅助检查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根据患儿病程中是否合并NEC将病例样本分为NEC组和非NEC组,然后进一步分析两组HDN患儿的母亲围产期因素和产科合并症、新生儿并发症和处理方法、血常规和肝功能、IVIG(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应用等多方面的差异,总结HDN并发NEC的高危因素。相关因素先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筛选,然后将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从而得出HDN并发NEC的风险因素。结果:1.我院817例研究对象中发生NEC者为60人,未发生NEC者为757人;HDN并发NEC的发病率为7.3%。2.组间对照统计结果:出生史及母孕期合并症方面:NEC组患儿合并母非首次分娩史、剖宫产、出生羊水污染较非NEC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并发症方面:NEC组患儿贫血、低钾血症较非NEC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方面:NEC组患儿静脉营养、抗生素、静滴IVIG方面较非NEC组高,使用益生菌方面非NEC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检查方面:NEC组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较非NEC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患儿合并症及治疗方法方面,剖宫产、贫血、低钾血症、IVIG的回归系数>1,剖宫产(OR=2.681,95%CI:1.843-5.355,P=0.00)、贫血(OR=3.568,95%CI:1.802-7.065,P=0.000)、低钾血症(OR=2.497 95%CI:0.663-4.693,P=0.108)、IVIG(OR=3.861 95%CI:1.960-7.605,P=0.000)、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OR=1.180 95%CI:1.0.663-3.717,P=0.000)的OR>1,为增加新生儿ABO溶血病并发NEC的高危因素,益生菌回归系数<1(OR=0.749 95%CI:0.749-1.082,P=0.040),为HDN并发NEC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母亲非首次分娩、剖宫产、出生羊水污染、新生儿合并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低钾血症等情况的HDN患者,更容易并发NEC。我们应该及时采用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等支持措施。治疗过程中,如静滴IVIG,避免大剂量使用,建议母乳喂养,静滴IVIG时减少奶量,静滴IVIG后暂不增加奶量。对于有高危因素患儿,治疗过程中密观喂养耐受情况,减少HDN的发生,减轻发生的严重程度。
蒋文星,陈丽萍,周敏丽,胡清华,李红,杨琳,吴冰冰[5](2019)在《Bartter综合征Ⅳa型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一例Bartter综合征新生儿的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确定其分子病因,结合临床表现提高Bartter综合征的诊疗水平。方法采用新生儿遗传病基因Panel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相关基因测序及数据分析。结果先证者为胎儿期开始发病,生后表现出高度腹胀,疑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因顽固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行基因检测,发现BSND基因在1号外显子22位点存在纯合错义突变[c.22C>T (p.R8W)],导致氨基酸改变。患儿父母均为该突变的杂合携带者。结论结合临床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软件预测,患儿BSND基因突变为Bartter综合征Ⅳa型的致病变异,其临床表现补充了BSND突变表型。当新生儿存在腹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表现时需考虑Bartter综合征,并完善分子基因检测,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李雯[6](2019)在《儿童Bartter综合征:26例单中心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Bartt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期间我院收治的26例Bartt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儿童Bartter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生长发育迟滞、呕吐、多饮多尿、乏力、纳差,实验室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患者经静脉或口服补钾、螺内酯、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儿童出现生长发育迟滞、低钾低氯代谢性碱中毒时需考虑Bartter综合征,该病依靠临床表现可进行临床诊断,最终确诊需行基因检测。患者经补钾、螺内酯、吲哚美辛等治疗后患儿症状可明显缓解,总体预后良好。
李略[7](2018)在《影响NICU住院早产儿体重增长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初步探讨影响NICU住院早产儿体重增长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者通过合适的干预手段使早产儿保持良好的体重增长状态,促进早产儿生后正常生长发育,提高近期及远期预后,改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造福社会。方法:1.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早产儿。入选标准:(1)符合早产儿标准:即胎龄小于37周;(2)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出生,出生后24小时内入住NICU,且住院时间≥14天;(3)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4)病例资料完整,有完整的定期体重记录单及医嘱单;肠内喂养采用相同配方奶。排除标准:(1)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及住院期间行各种外科手术者;(2)外院出生,或出生后超过24小时入住我科,或住院时间<14天;(3)自动出院或转院;(4)出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2.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早产儿病例资料。计数资料:孕母因素(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甲状腺疾病,胎膜早破);患儿因素(双胎,辅助生殖,使用机械通气,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脑损伤,肺出血,新生儿黄疸,感染性疾病(败血症、肺炎),贫血,产瘤、头颅血肿,低蛋白血症,低血糖症,低钾血症)。计量资料:出生体重,住院期间每天体重,出院体重,胎龄,胎次,产次,孕母年龄,住院时间,开奶时间,喂养持续时间,肠内能量摄入情况。3.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P75-P25)表示。体重增长情况相关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体重增长速率为因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对计数资料进行赋值(有=1,无=0),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进入水准α=0.05,剔除水准β=0.1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调查共有158例早产儿符合标准入选。其中男婴91例,女婴67例,单胎105例,双胎53例,辅助生殖儿28例,胎膜早破92例,机械通气50例,孕母有合并症的共45例,其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例,妊娠期糖尿病16例,合并贫血2例,合并甲状腺疾病4例。早产儿合并窒息3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98例,肺出血1例,早产儿脑损伤15例,黄疸156例,感染性疾病(败血症、肺炎)28例,贫血60例,产瘤血肿21例,低蛋白血症18例,低血糖症41例,低钾血症71例。平均出生体重(2015.60±465.97)g,平均胎龄(33.49±1.65)周,平均住院时间(20.51±6.75)天,孕母平均年龄(30.2±5.43)岁,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速率(4.94±3.52)g/(kg?d)。(2)影响生后第一周平均体重增长情况的相关因素:出生体重、黄疸、孕母年龄、早产儿脑损伤、第一周肠道内能量、胎龄对应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出生体重、黄疸、孕母年龄、早产儿脑损伤与生后第一周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呈负相关(B=-0.004、-17.903、-0.206、-6.774,P均<0.05);第一周肠道内能量、胎龄与生后第一周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呈正相关(B=0.113、1.430,P均<0.05)。另外,胎龄对生后第一周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影响最大(Beta=0.339)。(3)影响生后第二周平均体重增长情况的相关因素:出生体重、开奶时间、早产儿脑损伤、第二周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第二周感染性疾病、胎龄对应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出生体重、开奶时间、早产儿脑损伤、第二周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第二周感染性疾病与生后第二周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呈负相关(B=-0.004、-0.468、-1.718、-2.203、-1.856、-1.125、-2.809,P均<0.05);胎龄与生后第二周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呈正相关(B=0.457,P<0.05)。另外,出生体重对生后第二周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影响最大(Beta=-0.430)。(4)影响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情况的相关因素:出生体重、第二周贫血、第二周感染性疾病、胎龄、第一周肠道内能量、住院期间喂养持续时间对应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出生体重、第二周贫血、第二周感染性疾病与整个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呈负相关(B=-0.003、-1.468、-1.862,P均<0.05);胎龄、第一周肠道内能量、住院期间喂养持续时间与整个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呈正相关(B=0.642、0.065、0.245,P均<0.05)。另外,住院期间喂养持续时间对整个住院期间平均体重增长情况影响最大(Beta=0.461)。结论:影响NICU住院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因素存在一定时间差异,早期肠内能量摄入、喂养持续时间、胎龄、出生体重是影响早产儿体重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对早产儿日后体重增长产生一定影响,此外,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及医院内感染也是影响早产儿体重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肠内喂养,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及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早产儿体重增长。
王晓娇,王亚娟,邵芳,杨学芳,何建平,王慧欣,顾松,杨彩云,钟雁,林影,刘颖[8](2016)在《新生儿黄疸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黄疸患儿行换血前后血常规和血液生物化学等指标的变化,为提高临床换血的安全性提供借鉴与帮助。方法选取1996至2013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并进行换血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换血前后血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结果。对换血前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自1996至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共收治换血患者111例,对85例资料完整的换血病例进行资料分析,在85例换血患儿中,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81例(95.3%),其中Rh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71例(87.7%),ABO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9例(11.1%),Rh合并ABO系统血型不合溶血病1例(1.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共1例,占1.2%;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共3例,占3.5%。经换血治疗后,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8.0%,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47.8%。换血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与白蛋白比值(bilirubin/albumin,B/A)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换血前后小时胆红素进行分析,换血前小时胆红素均位于高危区域内。换血后,低危区33例(38.8%),低中危区22例(25.9%),高中危区16例(18.8%),仍位于高危区域14例(16.5%)。本研究中,换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共77例,占90.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血糖症61例(79.2%)、低钙血症46例(59.7%)及低钾血症33例(42.9%),血小板减少症28例(36.4%)及代谢性酸中毒15例(19.5%)发生率也较高。结论换血疗法对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肯定,能有效地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因为换血疗法对血液内环境的变化有影响,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应严格控制换血指征,换血后需严密监测各项指标。
杨雪钧,李秋[9](2014)在《儿童Bartter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Bartt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中表现为生长发育迟滞14例(93.3%),纳差12例(80.0%),呕吐7例(46.7%),腹泻5例(33.3%),多饮多尿5例(33.3%),乏力4例(26.7%)。15例患儿均有低氯血症、低钾血症,其中重度低钾血症10例,12例患儿出现代谢性碱中毒。15例患儿中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10例、新生儿型Bartter综合征3例、变异型Bartter综合征(Gitelman综合征)2例。15例患儿均给予大剂量补钾等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口服螺内酯、布洛芬悬液及卡托普利后,症状基本控制。结论儿童出现不明原因持续性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及生长发育迟滞时需警惕该病可能,结合临床表现及氢氯噻嗪试验基本可诊断,基因诊断是最可靠的方法。目前主要以补钾、补镁、醛固酮拮抗剂、前列腺素拮抗剂等综合治疗为主,需终生治疗。
江翠婵,梁洁芳[10](2013)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深部真菌感染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护理。结果 26例患儿中,痊愈21例,显效2例,放弃1例,死亡2例。不良反应为:16例出现呕吐,12例出现拒奶,10例出现发热、寒战,9例出现局部静脉炎,7例出现低钾血症,3例有肾功能损害。结论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20例新生儿低钾血症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例新生儿低钾血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发肠穿孔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 |
2.2 围生期及母孕期因素对NEC是否伴肠穿孔的影响 |
2.3 NEC诊断至肠穿孔期间合并症对是否伴发肠穿孔的影响 |
2.4 NEC伴发肠穿孔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5 多种危险因素联合对NEC伴发肠穿孔的预测 |
3 讨论 |
(2)恩施州某三甲医院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3)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筛查及LRBA/CTLA4缺陷患儿阿巴西普治疗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筛查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LRBA/CTLA4 缺陷患儿阿巴西普治疗有效性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
(4)新生儿ABO溶血病并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
1 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资料收集 |
2.1.1 基本资料 |
2.1.2 记录患儿及母亲的资料 |
2.2 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 |
2.3 分组 |
2.4 治疗方法 |
2.5 研究内容 |
2.6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
3 结果 |
3.1 新生儿ABO溶血病NEC组与非NEC组一般情况 |
3.2 新生儿ABO溶血病NEC组与非NEC组出生史的比较 |
3.3 新生儿ABO溶血病NEC组与非NEC组母亲产科合并症的比较 |
3.4 新生儿ABO溶血病NEC组与非NEC组患儿合并症的比较 |
3.5 新生儿ABO溶血病NEC组与非NEC组患儿治疗措施的比较 |
3.6 新生儿ABO溶血病NEC组与非NEC组患儿辅助检查的比较 |
3.6.1 新生儿ABO溶血病NEC组与非NEC组患儿血常规方面比较 |
3.6.2 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资料 |
3.6.3 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生率及分度分析 |
3.6.4 两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比较 |
3.6.5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程度与HDN合并NEC的关系分析比较 |
3.7 新生儿ABO溶血病并发NEC患儿使用IVIG情况的比较 |
3.7.1 HDN患儿使用IVIG组和非使用IVIG组基础资料基线比较 |
3.7.2 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使用IVIG与 NEC发生情况比较 |
3.7.3 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使用IVIG情况比较 |
3.8 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使用IVIG喂养情况分析 |
3.8.1 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使用IVIG奶量变化比较 |
3.8.2 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使用IVIG后奶量变化比较 |
3.9 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喂养方式分析 |
3.9.1 HDN患儿NEC组和非NEC组基础资料基线比较 |
3.9.2 新生儿ABO溶血病喂养方式分析 |
3.10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否合并NEC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儿童Bartter综合征:26例单中心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影响NICU住院早产儿体重增长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选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 |
2.2 评价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新生儿黄疸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 1 研究对象 |
1. 2 方法 |
1. 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 1 基本情况 |
2. 2 换血前后观察指标变化 |
3 讨论 |
(9)儿童Bartter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讨论 |
(10)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深部真菌感染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 果 |
2.1 治疗效果: |
2.2 不良反应观察 |
3 护 理 |
3.1 一般护理: |
3.2 心理护理: |
3.3 不良反应的护理 |
3.3.1 消化系统症状: |
3.3.2 电解质紊乱: |
3.3.3 局部静脉炎: |
3.3.4 畏寒发热: |
3.3.5 肾功能损害: |
4 讨 论 |
四、20例新生儿低钾血症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伴发肠穿孔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 王元惠,王皓洁,刘志杰,詹江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05)
- [2]恩施州某三甲医院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研究[D]. 罗俊.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3]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儿筛查及LRBA/CTLA4缺陷患儿阿巴西普治疗有效性研究[D]. 杨露.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新生儿ABO溶血病并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因素回顾性分析[D]. 汪瑜.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5]Bartter综合征Ⅳa型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 蒋文星,陈丽萍,周敏丽,胡清华,李红,杨琳,吴冰冰. 江西省第十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9
- [6]儿童Bartter综合征:26例单中心临床分析[D]. 李雯. 浙江大学, 2019(04)
- [7]影响NICU住院早产儿体重增长的相关因素分析[D]. 李略. 皖南医学院, 2018(11)
- [8]新生儿黄疸换血疗法对新生儿内环境的影响[J]. 王晓娇,王亚娟,邵芳,杨学芳,何建平,王慧欣,顾松,杨彩云,钟雁,林影,刘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6(02)
- [9]儿童Bartter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J]. 杨雪钧,李秋. 临床儿科杂志, 2014(08)
- [10]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深部真菌感染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 江翠婵,梁洁芳. 广州医药,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