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MW汽轮机盘车装置结构及故障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宋志鹏[1](2021)在《12 MW抽汽凝汽式汽轮机液压盘车机构故障分析与处理》文中指出文章以乌兰浩特某化肥项目合成氨装置合成气压缩机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在首次顺利冲转完成后液压盘车机构出现无法盘车的故障为例,介绍了汽轮机的盘车机构在无人工辅助盘车下发生故障的过程及处理情况,以液压盘车的结构、原理以及现场拆检和试验过程为基础,对液压盘车机构的故障原因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分析研究,得出故障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张贵强[2](2019)在《350MW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及处理》文中指出某电厂350MW超临界机组启动调试阶段发电机5号、6号轴承轴振偏大,导致机组无法定速,经过对振动数据进行分析、诊断,确认了引起发电机5号、6号轴振偏大的原因为发电机轴承油挡碰摩、盘车螺栓盖板碰摩造成,现场对发电机轴承油挡、盘车螺栓盖板进行检修处理,机组再次启动后顺利定速,工作转速下机组轴系振动达到优秀水平。
周正强,郑宏晔,胡洁梓,周宇通,张小菊[3](2019)在《135MW机组低压末级叶片裂纹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某火力发电厂135MW机组2Crl2MoV钢低压末级叶片进汽边出现大量密集裂纹,通过成分、力学性能、金相检验以及断口形貌的分析,认为高频淬火硬化工艺致使低压末级叶片进汽边表面硬化区域完全淬透,淬火相变组织应力较高,塑性功低,是叶片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
孙小可[4](2019)在《面向汽轮机油膜涡动的润滑油参数改进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汽轮机滑动轴承转子振动故障是影响汽轮机长期运行的关键,作为汽轮机运行情况评价的重要指标,一直是汽轮机运行维护人员的关注重点。随着转子振动幅度升高,会造成转子和轴承之间发生碰摩,酿成设备事故甚至人身伤亡事故,因此需要对转子的振动来源及削减措施进行研究。油膜涡动是一种常见的转子振动异常增大的来源,在工程实践当中常使用提高润滑油温度的方法进行抑制,但是这样就提高了轴承表面的温度,可能会对轴承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油膜涡动的产生机理以及轴承在较高使用温度下的寿命变化进行研究,开发可以延长轴承寿命同时降低转子振动的工艺调控方法,节约汽轮机使用成本。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转子和润滑油的基础数学模型推导、转子振动计算机仿真以及轴承使用寿命校核等研究,并在典型汽轮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基于油膜涡动的产生机理及润滑油的基础数据,建立了油膜力数学模型及润滑油的粘度-温度、密度-温度特性数学模型,研究了油膜涡动故障的特征,获得了减小油膜涡动的措施及润滑油粘度-温度和密度-温度的公式,为后续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其次利用XLROTOR软件模拟汽轮机升速过程中的振动情形,输出时域波形图、频谱图、轴心轨迹图,并对这些图形加以分析,推断出是油膜涡动导致汽轮机振动增大。后续通过在软件中改变润滑油牌号及使用温度的方式,模拟不同润滑油使用条件下汽轮机转子振动的情况,观察振动幅值、频率成分等主要参数的变化,说明更改润滑油牌号的必要性。在改用TSA-32汽轮机油的情况下,观察继续改变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后的振动情况,研究得出润滑油在使用温度为60℃的润滑油使用条件下,汽轮机转子的振动可以稳定在较低的水平。然后根据对上文的提出的更改后的参数,从保证轴承正常使用寿命的目的出发进行校核。对油膜的承载能力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结合计算机仿真的结果,对轴承表面巴氏合金3年使用时间内的金属蠕变量进行理论推导,两者都证明了上文提出的改进后的参数不会对轴承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最后结合汽轮机实际运行情况对上文理论研究结果进行验证。介绍了汽轮机的基本情况和各部件基本情况和检修数据,描述了汽轮机在各零部件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试车的过程。结合试车过程中转子振动、轴承温度等数据,以及日常运行中润滑油检测数据、振动趋势,说明了按照上文理论研究成果的合理性,一方面保证了油膜涡动对汽轮机振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轴承没有因为较高的使用温度产生异常磨损。研究出了延长轴承寿命同时降低转子振动的工艺调控方法,达到了节约汽轮机使用成本的目的。
刘晓飞[5](2019)在《首秦35MW电站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35MW电站建设和电力工程建设两个方面阐述了研究背景,从理论和实际方面阐明了研究意义,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首秦35MW电站项目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实际投资效益,并总结了该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及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得到的教训。首先,本文阐述了研究意义和后评价工作的发展动态,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鉴于项目的局限性,文章只从项目的经济后评价和技术后评价两方面开展研究。其次,对项目后评价的基础理论做了综合叙述,介绍了项目后评价的含义以及项目后评价的时点和指标体系,对项目后评价的原理以及本文主要用到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阐述。再次,介绍了首秦公司35MW电站工程项目的建设背景,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又从项目位置、总体布局、设备及人员配置情况及等几个方面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概述。最后,从基本财务后评价和生产运营后评价两方面开展了项目的经济后评价,又从锅炉系统、汽机系统、电气系统和制水系统四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和实施效果的后评价分析,通过评价总结了项目建设及生产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改善经验。
夏泽华[6](2019)在《汽轮机油对汽轮机润滑系统磨损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是石化电力行业中大型汽轮机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工况的差异、结构的复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润滑油系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单纯地从机械外观等判断是无法找出问题所在的,这样就会给故障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对汽轮机设备及其润滑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识别和解决,那么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主流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以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油液监测技术和统计学中灰色预测理论研究汽轮机润滑系统的磨损等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分析了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对润滑系统中摩擦副的磨损类型和常见磨粒以及系统中常见的元素及主要磨损器件进行了分类和阐述;对油液监测技术中常用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并确定本课题所采用分析方法。2.对某电厂200MW汽轮发电机组的润滑油系统在油箱处定期取样,进行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理化性能分析、元素光谱分析和铁谱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各项分析结果显示数值正常,该润滑油系统无明显故障。实验表明多种分析技术结合检测能够对润滑油系统实现有效监控。3.对某电厂350MW汽轮发电机组的润滑油系统定期取样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通过理化性能分析、元素光谱分析和铁谱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结合实验结果对设备中的磨损以及故障进行判断,推测润滑系统中的密封件和轴类零件出现故障,经设备检修后发现判断结果与实际检修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多种油液分析技术结合应用的优越性。进一步说明机械设备定期维护的重要性。4.选取壳牌L-TSA 46#汽轮机油的理化表征数据和元素光谱数据为特征信息。针对元素光谱分析中的铁元素,确定了理化性能中水分含量为最大关联参数,为磨损预测奠定基础。另外,借助于MATLAB系统建立了基于GM(1,1)模型的铁元素含量预测模型,根据后验比和小误差概率对模型进行验证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为一级精度。除此以外,采用生成数列残差法对基础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并在原预测理论中引入修正因子?,建立修正的预测模型。确定最佳修正因子?为0.990,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
陈昀丛[7](2017)在《重型燃气发电机组轴系不平衡振动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燃气轮机作为蒸汽轮机、内燃机之后的新一代动力装置,在装备制造业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被发达国家列为保持工业竞争力的战略产业。近年来,我国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对国外燃机技术进行了引进,国内重型燃机快速发展。由于我国燃机工业起步晚,外方对燃机设计技术封锁等因素影响,我国燃机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未摆脱。燃机转子作为燃气轮机重要的运行部件,对其特性的掌握是实现燃机国产化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本文依据对两台引进型三菱M701F4G型燃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试运过程中的振动情况,采用先进可靠的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对机组振动信号进行全过程采集和详细的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不稳定振动信号,运用多种信号分析技术,对产生振动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对应的故障。通过对机组启动和正常运行各个阶段的振动情况结合燃机结构进行分析,总结燃机转子的振动特性,使其能对机组安装和生产水平做简要评价,对运行机组的振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进行指导。
韩立争[8](2016)在《汽轮机低速盘车装置故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某火电站汽轮机低速盘车装置出现的故障,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并提出了尚存在的问题与处理建议,对类似问题的分析、处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魏江[9](2015)在《东汽齿轮盘车装置自动投入逻辑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常见齿轮盘车装置自动投入逻辑及电磁阀自动逻辑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常见盘车系统问题,提出逻辑优化几点建议。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冗余度,加强设备运行的可控性。在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设备的自动化。
韩小栋[10](2015)在《汽轮机闷缸状态下温度场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汽轮机组朝着大容量、高参数的方向不断发展,其故障后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大。研究汽轮机故障后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并进行科学合理优化,不仅可以提高故障机组的维修效率,而且可以提高机组的经济效益。汽轮机闷缸是指为了避免机组在上下缸温差作用下发生变形,将汽轮机上的各个疏水阀、进汽阀以及轴封处的漏汽进行封堵,隔绝汽轮机内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蒸汽交换的一种措施。研究闷缸过程中汽轮机的温度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有利于了解和预测汽缸本体以及其他结构在闷缸过程中的变形、应力等变化情况。本文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电厂600MW汽轮机高中压缸及其转子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建模,针对实际换热问题,建立了包括辐射换热在内的汽轮机高中压缸换热模型。通过与有限的实际测量温度数据相互校验的方法,获得了了汽轮机故障停机过程中缸体与外界的实际对流换热系数。文中首先进行了热稳态分析,得到了汽轮机停运时刻的整体稳态温度场分布,然后以此作为初始条件,进行闷缸后换热过程的瞬态分析,最后分析了高中压缸1#、2#轴承内的轴瓦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变化情况,提出了发电机故障后及时恢复备机的措施,为发电机故障后提前停盘车装置并进行发电机维修提供了理论参考。通过上述研究,为以后进行汽轮机高中压缸及其转子应变分析、动静碰摩分析以及内部结构的应力分析提供了参考,并且为发电机故障后制定措施完成维修提出了可操作的建议。
二、200MW汽轮机盘车装置结构及故障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MW汽轮机盘车装置结构及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12 MW抽汽凝汽式汽轮机液压盘车机构故障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盘车机构结构及工作原理 |
1.1 机械传动部分 |
1.2 控制逻辑部分 |
2 盘车机构故障情况 |
3 盘车故障问题原因分析及排除措施 |
3.1 机械故障 |
3.2 控制故障 |
3.3 操作故障 |
4 结语 |
(2)350MW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
1 转轴摩擦振动机理 |
2 转轴摩擦振动的特征 |
3 机组及振动情况介绍 |
4 机组振动诊断及处理 |
5 结 论 |
(3)135MW机组低压末级叶片裂纹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
1 理化检验 |
(1)化学成分分析 |
(2)金相组织 |
(3)力学性能 |
(4)断口分析 |
2 分析与讨论 |
3 结 语 |
(4)面向汽轮机油膜涡动的润滑油参数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在本领域相关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2 油膜涡动情形下的转子-轴承系统相关理论分析 |
2.1 油膜涡动现象的产生机理与故障特征 |
2.1.1 油膜涡动的产生机理 |
2.1.2 油膜涡动现象的常见故障特征 |
2.1.3 减小油膜力对转子运行的扰动的措施 |
2.1.4 油膜涡动的振动频谱特征分析 |
2.2 转子及润滑油相关模型的建立 |
2.2.1 转子的力学模型 |
2.2.2 润滑油的粘度-温度模型 |
2.2.3 润滑油的密度-温度模型 |
2.2.4 润滑油的温度分布 |
2.3 本章小结 |
3 转子运行情况的计算机仿真 |
3.1 仿真软件的选择及相关基础理论 |
3.1.1 仿真软件的选择 |
3.1.2 仿真软件相关基础理论 |
3.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3.2.1 转子模型的建立 |
3.2.2 轴承及润滑油模型的建立 |
3.3 汽轮机转子在不同润滑油使用条件下振动的计算机仿真 |
3.3.1 升速阶段的振动情况 |
3.3.2 改变润滑油温度对油膜涡动的影响 |
3.3.3 改用TSA-32 汽轮机油后的各温度下转子振动情况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滑动轴承使用寿命的润滑油使用温度校核 |
4.1 基于油膜承载力的润滑油温度校核 |
4.2 基于轴承表面巴氏合金蠕变的润滑油温度校核 |
4.2.1 巴氏合金蠕变数学模型 |
4.2.2 仿真软件简要介绍 |
4.2.3 使用仿真手段计算最大油膜力 |
4.2.4 求解巴氏合金层蠕变的情况 |
4.3 本章小结 |
5 典型汽轮机组运行实验验证 |
5.1 汽轮机组定转子系统及其监测设备详细介绍 |
5.1.1 汽轮机整体情况介绍 |
5.1.2 汽轮机转子介绍 |
5.1.3 汽轮机滑动轴承介绍 |
5.1.4 汽轮机润滑系统介绍 |
5.1.5 汽轮机转子振动、轴承温度监测系统介绍 |
5.2 汽轮机启动前检查 |
5.2.1 汽轮机转子检查情况 |
5.2.2 滑动轴承检查情况 |
5.3 汽轮机试车 |
5.3.1 启动前准备 |
5.3.2 汽轮机的启动 |
5.3.3 汽轮机试车过程中的运行状态 |
5.3.4 汽轮机升速过程中的振动频谱分析 |
5.4 汽轮机日常运行情况评价 |
5.4.1 滑动轴承磨损情况分析 |
5.4.2 汽轮机日常振动情况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首秦35MW电站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项目后评价理论 |
2.1 项目后评价的相关定义 |
2.1.1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 |
2.1.2 项目后评价的时点 |
2.1.3 后评价的指标与指标体系 |
2.1.4 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中评价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
2.2 项目后评价的原理 |
2.2.1 系统理论 |
2.2.2 反馈控制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
2.3.1 层次分析法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首秦公司35MW电站项目概况 |
3.1 项目建设背景 |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3.3 项目建设概况 |
3.3.1 项目位置及自然环境 |
3.3.2 项目建设情况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首秦公司35MW电站项目经济后评价 |
4.1 本项目经济后评价内容 |
4.1.1 基本财务后评价内容及指标分析 |
4.1.2 生产运营评价内容及指标分析 |
4.2 项目基本财务后评价 |
4.2.1 项目投资情况 |
4.2.2 财务收益与费用情况 |
4.2.3 35 MW电站项目的基本财务后评价 |
4.3 项目生产运营后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首秦公司35MW电站项目技术后评价 |
5.1 技术后评价内容 |
5.2 锅炉系统技术后评价 |
5.2.1 锅炉本体技术后评价 |
5.2.2 煤气燃烧及输送系统技术后评价 |
5.2.3 配风及烟气系统技术后评价 |
5.3 汽轮机系统技术后评价 |
5.3.1 汽轮机本体技术后评价 |
5.3.2 辅机设备系统技术后评价 |
5.3.3 调节控制系统技术后评价 |
5.4 电气及自动化系统技术后评价 |
5.4.1 发电机系统技术后评价 |
5.4.2 输变电系统技术后评价 |
5.4.3 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系统技术后评价 |
5.5 制水系统技术后评价 |
5.5.1 预处理系统技术后评价 |
5.5.2 反渗透系统技术后评价 |
5.5.3 EDI系统技术后评价 |
5.6 技术综合后评价 |
5.6.1 技术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5.6.2 技术后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
5.6.3 项目指标权重的确定 |
5.6.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35MW电站建设项目技术后评价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汽轮机油对汽轮机润滑系统磨损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汽轮机油概述 |
1.3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概述 |
1.4 汽轮机润滑系统常见磨损 |
1.4.1 磨损理论介绍 |
1.4.2 磨损机理 |
1.5 汽轮机润滑系统常见磨粒 |
1.6 汽轮机润滑系统中常见元素 |
1.7 油液分析技术 |
1.7.1 理化性能分析 |
1.7.2 盘棒电极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
1.7.3 铁谱分析技术 |
1.7.4 各分析技术比较 |
1.8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8.1 油液分析技术研究动态 |
1.8.2 油液性能和设备磨损研究动态 |
1.8.3 灰色理论在油液分析中应用研究动态 |
1.9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10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油液监测技术的200MW汽轮发电机组润滑系统实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监测对象 |
2.3 取样要求 |
2.3.1 取样点选择 |
2.3.2 取样时间确定 |
2.4 实验药品与仪器 |
2.5 实验操作 |
2.5.1 粘度测试 |
2.5.2 酸值测试 |
2.5.3 水分含量测试 |
2.5.4 元素光谱分析测试 |
2.5.5 铁谱分析 |
2.6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6.1 粘度变化分析 |
2.6.2 酸值变化分析 |
2.6.3 水分含量变化分析 |
2.6.4 元素光谱分析 |
2.6.5 分析铁谱试验结果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油液监测技术的350MW汽轮发电机组润滑系统实验研究 |
3.1 监测对象 |
3.2 取样要求 |
3.2.1 取样点选择 |
3.2.2 取样周期选择 |
3.3 实验药品与仪器 |
3.4 实验操作 |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1 粘度变化分析 |
3.5.2 酸值变化分析 |
3.5.3 水分含量变化分析 |
3.5.4 元素光谱分析 |
3.5.5 分析铁谱试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汽轮机润滑系统磨损灰色预测 |
4.1 前言 |
4.2 关联度分析 |
4.2.1 关联度概念及计算 |
4.2.2 原理与方法 |
4.2.3 油液监测数据关联分析 |
4.3 灰色预测 |
4.3.1 灰色理论概念与特点 |
4.3.2 模型优化 |
4.3.3 最佳修正因子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
(7)重型燃气发电机组轴系不平衡振动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燃气发电机组 |
2.1 燃气轮机原理及特点 |
2.1.1 燃气轮机原理 |
2.1.2 燃气轮机结构 |
2.2 燃气发电系统及其运行维护 |
2.2.1 燃气发电系统 |
2.2.2 燃气发电系统运行监控 |
2.2.3 燃机维修服务 |
2.3 轴系保护及故障诊断系统 |
2.3.1 燃气轮机监测保护系统(TSI) |
2.3.2 燃气轮机瞬态数据管理系统(TDM)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燃气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特性测量分析 |
3.1 概述 |
3.2 启停机过程振动特性分析 |
3.2.1 1 号机组升速过程中的幅频相频特性 |
3.2.2 2 号机组升速过程中的幅频相频特性 |
3.3 燃机带负荷过程中振动特性分析 |
3.3.1 1 号燃机带负荷后振动稳态分析 |
3.3.2 2 号燃机带负荷后振动稳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燃气发电机组轴系不平衡振动分析及消除 |
4.1 概述 |
4.2 不平衡机理 |
4.3 不平衡现象分析诊断 |
4.4 现场动平衡措施及效果分析 |
4.4.1 现场动平衡措施 |
4.4.2 现场动平衡后效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汽轮机低速盘车装置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自动投入困难 |
2 “啸叫”与喷油 |
3 结论 |
4 存在问题与建议 |
(10)汽轮机闷缸状态下温度场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汽轮机闷缸状态下的换热问题 |
2.1 闷缸状态下的辐射换热理论 |
2.2 闷缸状态下的对流换热理论 |
2.3 闷缸状态下的导热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高中压缸及转子有限元建模 |
3.1 有限元理论 |
3.2 高中压缸及转子换热模型 |
3.3 网格的划分 |
3.4 本章小结 |
4 闷缸状态下汽缸温度场模拟和分析 |
4.1 汽轮机闷缸前的停机方式 |
4.2 基本假设以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4.3 高中压缸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闷缸过程中轴瓦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 |
5.1 边界条件 |
5.2 轴瓦温度的变化规律 |
5.3 轴瓦温度对发电机维修的影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6.3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200MW汽轮机盘车装置结构及故障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12 MW抽汽凝汽式汽轮机液压盘车机构故障分析与处理[J]. 宋志鹏. 化工管理, 2021(19)
- [2]350MW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及处理[J]. 张贵强. 汽轮机技术, 2019(06)
- [3]135MW机组低压末级叶片裂纹原因分析[J]. 周正强,郑宏晔,胡洁梓,周宇通,张小菊. 汽轮机技术, 2019(06)
- [4]面向汽轮机油膜涡动的润滑油参数改进设计[D]. 孙小可.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7)
- [5]首秦35MW电站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D]. 刘晓飞. 燕山大学, 2019(03)
- [6]汽轮机油对汽轮机润滑系统磨损影响研究[D]. 夏泽华. 东南大学, 2019(05)
- [7]重型燃气发电机组轴系不平衡振动特性分析[D]. 陈昀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8]汽轮机低速盘车装置故障分析[J]. 韩立争.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9]东汽齿轮盘车装置自动投入逻辑优化[J]. 魏江. 机械工程师, 2015(11)
- [10]汽轮机闷缸状态下温度场数值模拟[D]. 韩小栋.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