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教学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闽,曾令辉,石丽琴[1](2021)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南宁师范大学思政课“三三制”微教学平台应用为例》文中指出疫情期间,为助力"停课不停学"举措,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三三制"教学平台为依托,结合在线教学理论与其他在线教学模式,构建了疫情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在线教学模式。该模式整体采用同步在线教学与异步在线教学相结合,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双向互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前异步教学、课中同步教学、课后异步教学,最终实现全时空教学、全过程互动、全课程育人的教学体系,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崔香倩[2](2020)在《概念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知识,语法在语言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有效地提高学习者尤其是初中生的英语语法水平是英语一线教师和外语教学研究人员多年来密切关注的问题。初中生处于语法初学阶段,若此时不能对某一语法概念有正确的理解,那高中阶段便无法对这一语法进行深化学习。因此,只有理解了语法的概念和意义,才能对语法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才能更恰当地运用语法。Lantolf(2011)团队提出的概念型教学法(Concept-based instruction)注重对概念的理解,是一个很新的教学流派。本研究尝试将概念型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对语法概念深入理解为基础,探索提高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和正确使用语法规则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本研究以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和意象图式理论(Image-Schema Theory)为基础,按照概念型教学法的五个阶段:解释、物化、交际活动、言语化和内化进行教学实验,旨在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概念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效果如何?(2)学生对应用概念型教学法教授语法持什么态度?本研究以山东省高青县某中学八年级两个班共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都是50人,分别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研究用到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对两个班进行前测,将成绩数据录入SPSS进行分析,以证明两个班级的英语语法水平无差异;然后进行教学实验,在控制班用传统的规则讲述、例句呈现、练习运用的教学法,实验班采用概念型教学法,其他所有条件包括课本、老师、上课时间长短都保持一致,实验时间为三个月;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进行后测,用SPSS26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比控制班成绩明显提升;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对概念进行讲解确实能加深他们对语法的理解,借用图式和交际活动也对学习语法有帮助,且概念型教学法教授语法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法水平,并且提高他们对语法学习的兴趣。本研究希望能够借助概念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证明概念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有效性,为语法教学挖掘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概念的解释是很复杂的,很难全面,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文化的要求较高,这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黎桓妤[3](2020)在《美国小学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与反思 ——以湖区国际语言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文沉浸式教学在美国发展至今,规模持续扩大,成效依然显着,但不可否认的是,脱骨于其他西方语言的沉浸式教学模式,中文作为孤立语以及独特的表意文字,在学习效果上依然留存下来一些问题,比如输出时词语、语法的母语负迁移,书写时笔画笔顺的随意性等等。此次依托湖区国际语言学校作为案例,通过对老师、助教、项目领导人、家长、学生等教学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访谈两种不同形式的调查以及对沉浸式课堂进行了深入的观察,我们在教学理念、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与利用、教学参与者的分工合作、教学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测试与评估上发现出一些问题,并反思和归根溯源地希望找到一些切实可行、能直接指导实践的改进措施。采取早期完全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湖区国际语言学校所暴露的问题如下:每个主课教师对教学理念有不同的自我理解,学校因缺乏成体系的汉字、词汇、语法大纲而浪费了教学和教师资源;学校采取中文课、数学课、PYP国际文凭三大主课并行的课程设置对学生中文水平的提升造成阻碍,教材的使用也不科学;中文沉浸式教师培训也未得到即时系统地开展;课堂教学内容局限、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校内校外教学环境还不够全面;中文沉浸式教学测试与评估体系十分简略。而这些问题在美国小学中文沉浸式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这些教学的各个方面一一进行分析。其中国内比较丰富的中文本体研究应该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更多优秀且经验丰富的国内外教师共同参与进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上作出改善的措施,在美国小学中文沉浸式教学当中应当找到那条独特的中文与英语以及其他科目间更契合之道,避开三者间的互相阻挠,发挥出三者优势的同时,才能让学生的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舒秋明[4](2020)在《美国“Engage NY”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互联网的爆炸式增长和信息通信技术成本的迅速下降,使得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中心之一。在我国举全国之力推动教育信息化时,又催生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另一股重要推动力,即数字教育资源。“互联网+教育”创新行动口号的提出,进一步掀起了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浪潮,以至于数字教育资源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逐渐得到落实并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现已成为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支撑着教育系统性变革。然而与其在建造方面的建树相比,其在教学应用中略显薄弱,服务能力不强是其发展不能规避的现实问题。美国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国,在其数字教育资源的发展中获得的成就各方清晰可见。Engage NY平台作为美国创建统一标准的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的首批努力成果之一,在发展中已获得广大用户的支持与信赖,其在教学中产生的效果有目共睹,是美国数字教育资源深度融入教学的有力代表。Engage NY平台在资源开发和教学应用中所做的努力对我国实现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提高其服务力,促使其深度融入教学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主体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Engage NY平台创建的背景。首先是当前数字化的时代背景,给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带来强大冲击;其次是美国持续不断发布的数字教育资源政策为Engage NY平台的构建带来契机;最后美国传统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弊端与困境日渐凸显成为Engage NY平台建立的直接原因。第二部分简单介绍Engage NY平台的核心要素。一来介绍Engage NY平台的服务对象。K-12教师由于其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主角,因此是平台的核心服务对象。此外还包括具体包括K-12学校校长和学生家长。二来说明平台的核心设计理念;三来简述平台的功能定位。通过该部分的阐述,可以对该平台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第三部分论述了Engage NY平台的资源开发,着重关注资源开发环节中的开发主体、资源类型、质量保障、版权建设。通过这四个方面,使得该平台的资源质量有保障,成为平台得以推广的底牌。第四部分书写了Engage NY平台数字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在结合其与知识管理理论的契合点后,利用知识管理理论设计出该平台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路径,最后总结平台资源在教学应用中的成效与不足,为第五部分经验的探寻搭建桥梁。第五部分是Engage NY平台资源开发与教学应用对我国的启示,即我国基础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应尝试形成资源设计与课程标准并行;团队专业性与资源质量并重;版权保护与资源共享并举;资源反馈与资源再生并进;平台推广与资源融入教学并驾的发展道路,最终不断增强数字教育资源服务能力,推动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史秋雨[5](2020)在《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关键设备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对机器人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基于这种现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机器人相关课程,然而用于高校教学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严重影响了高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教学的质量。本课题开发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虚拟仿真平台,详细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虚拟仿真平台设计全过程,综合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建模技术、虚拟仿真、数字孪生与OPC UA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出一个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满足用户多层次、多角度认识和掌握工业机器人及其应用。以六角工作台为基础,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中的码垛、打磨、视觉、装配和仓储典型应用进行模块化结构设计。接着介绍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工艺仿真,分别设计码垛、打磨、视觉、装配和仓储五种应用的工艺流程,借助Robot Studio离线编程与仿真软件搭建仿真系统。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将优化后的程序导入定制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中并调试成功。然后开发出一套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对该平台的研究也是本课题的核心。基于Unity 3D虚拟现实引擎,搭建虚拟场景。为实现更加逼真的虚拟仿真效果,对游戏对象进行实时碰撞检测、对UI界面进行屏幕自适应处理,同时设计了丰富的操控功能。为多层次、多角度适用于教学需求,通过OPC UA协议实现工业机器人与PC端的通信从而实现真实工业机器人与虚拟工业机器人同步运动。最后通过离线交互测试和在线示教测试验证该平台服务于高校工业机器人教学的可行性。基于数字孪生完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虚拟仿真平台的研发。平台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借助人机交互服务于工业机器人教学,实现模型展示、结构展示、五种应用动画演示和教程测试;示教器控制真实工业机器人动作,同时实现工业机器人同步动作,两者具有实时性、一致性。该平台服务于高校工业机器人教学,将可视化操控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周海英[6](2020)在《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要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以广东B高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困生问题是高中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其现状堪忧。因为英语学困生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总体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可能影响学生自身的长期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表明,帮助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功转化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本文选取了“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要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的主要因素及转化策略。在本选题的研究中,以所学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二语习得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具体研究工具或手段,以广东B高中为例,首先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探讨了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调查结果显示B高中英语学困生有以下突出的致困因素: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当,缺乏策略意识,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力薄弱等内因;教师教学方式过度注重灌输性,教学评价方式偏向片面性,现有教材难度太大,乡镇学生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缺乏家庭教育等外因。其次,针对以上成因,广东B高中进行了英语学困生转化分层教学探索实践,B高中的老师们从教学方法入手,通过使用不同教材、不同测试内容和不同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可以发现,B高中高二冲刺班的学困生学习积极性有了显着提高,并且冲刺班整体英语成绩也了很大提升。这表明,分层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通过探讨分析,本研究最后得出了如下研究结果:一方面,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是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家长以及教师与学校等外部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成因具有多元化。另一方面,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可以从教师、家长等方面入手,分层教学、课后个别辅导、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等是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李雪[7](2019)在《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研究是web 2.0时代下提高学生翻译水平的全新教学形式。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肇始于2013年,国内的慕课翻译教学研究起步稍晚,于2014年兴起,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探时期。目前,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征:第一,国内外研究的论文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第二,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都注重探究与翻转课堂和SPOC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形式,不同的是,国内研究侧重于对教学模式与口译教学的探析,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不够紧密,而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翻译教学。第三,国内的研究主题较为分散,被引文献之间缺乏相关性,而国外研究文献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第四,国内外均以论述性研究为主,采用文献法进行探究,但国外实证性研究文献的数量远超国内。第五,国内外研究都具有明显的语言学属性。基于现有研究,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式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理论,本研究旨在探析我国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江苏省三市五所高校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为研究工具,旨在回答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慕课平台下翻译教学的五大设计要素之间关系如何?第二,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与设计要素之间有何联系?第三,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第四,学生的性别、专业、语言水平在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上有何差异?数据分析后获得的主要发现有:第一,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存在差异性。首先,按均值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技术功能”、“教学组织者”。其次,这五大要素之间存在“权重”的极差性,其中,“教学资源”、“教学活动”与“技术功能”最为重要,其次为“教学评价”,而“教学组织者”最不重要。第二,学习意愿与“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与“教学评价”四大要素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与“教学组织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因此,“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技术功能”、“教学评价”设计的效果越精良,学生的慕课翻译学习意愿就越高。第三,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受“教师”因素影响最大,受“学生”因素影响次之,“环境”因素影响最小。从权重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影响是相当的,“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是最低的。第四,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的态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女生比男生更加能够认同“教师”、“学生”、“环境”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但是,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在学生的专业与语言水平上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差异(P>0.05)。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访谈了12名师生。访谈内容分析在进一步证实问卷结果的基础上,还能挖掘出目前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尚存在的问题。接下来,选取《英汉互译方法与技巧》慕课课程作具体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建议。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价值。首先,教师需考虑到不同设计要素的特点,明确教学设计各环节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从而,(1)重点优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关注讨论区学习氛围,鼓励生生互动,开展实时互动;(3)突破语言类慕课课程评价存在的局限性,提高作业完成率;(4)利用教育大数据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提供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从技术上提高学习的便捷性,从而提高学习意愿;(5)注重教师出镜、教师语言艺术、教师参与度在学生慕课学习中的作用,提高教师在学生翻译学习中的影响力。其次,教师需明确慕课翻译教学设计会受到自身、学生与环境的影响,从而,(1)重点加强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设计技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改善教学理念;(2)注重学习者分析,关注学习者态度,教学内容应符合学习者现有的英语水平与翻译水平;(3)需考虑到社会需求与课程大纲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在理论价值上,首先,本研究为慕课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其次,自行编制了“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量表”与“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量表”,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在实践价值上,本研究对教师厘清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要素与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为慕课翻译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真实、富有借鉴意义的现实启示。
刘贵行,赵世伟[8](2019)在《面向行业需求的导航系统实习课程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为满足我国民航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机载导航系统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开发了适应行业技术发展的教学设备,完善与优化了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手段。以甚高频导航系统为例,介绍模拟测试教学系统功能与特点,提出了双闭环模式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课程已在本科实践教学和行业培训中得以开展和推广。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课程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民航技能方面达到理想效果。
舒海燕[9](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研究》文中提出“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国家和地区六十余个,各国语言不同,文化差异也较大,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合作中沟通不畅的新困难和挑战,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重要国家之一也不例外。为了解决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沿线俄罗斯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反之俄罗斯国家对汉语言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加强。通过采用资料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践法相结合,作者就“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进行了研究。将汉俄语言文化对比分析,找寻汉俄语言文化存在的异同性及产生的原因;梳理汉语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历程,总结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现状特点,找出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传播存在的问题;结合汉俄语言文化对比和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历程,剖析“一带一路”倡议给汉语言文化带来的新机遇,从语言文化的传播方式分析新政策“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通过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调查研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尝试提出了在俄罗斯基于文化传播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解决“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合作项目中实际存在的语言和文化方面沟通交流不畅,现今在俄罗斯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注重语言要素方面的教授和文化教学忽视等问题,避免了汉语言和汉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失衡现象,确保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能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汉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使得中俄两国民心相通。
马梦露[10](2019)在《儿歌在泰国小学汉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皮塔西维特亚学校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汉语热”成为世界范围内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其中泰国更是将汉语课程列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学生们从小学习汉语。汉语在泰国中小学的普及,使得在泰的汉语教学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小学生又属于这一群体的主体,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外汉语教师们需要想方设法将汉语课堂趣味化,加以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几年,歌曲作为教学材料被引入对外汉语课堂深受关注,其中儿歌具有内容浅显、贴近生活、节奏明快且易于诵记的特点,这些特点迎合了泰国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通过儿歌寓教于乐地学习汉语是促进学生汉语学习的好方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首先从师资、学生、汉语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情况几个方面来叙述皮塔西维特学校汉语教学的现状,其次从儿歌的定义和特点、泰国小学生的特点、儿歌的应用符合泰国小学生的个性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的适用性;第四部分,从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教学实验来谈谈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的研究设计,并具体阐述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的教学实验。第五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儿歌应用于泰国汉语课堂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网络教学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教学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南宁师范大学思政课“三三制”微教学平台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疫情防控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实施过程 |
1. 在线教学实施前期准备 |
2. 依托“三三制”教学平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模式 |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实施的结论与思考 |
1.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师生共同助力推进线上教学 |
2. 多种举措确保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
3. 疫情防控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实施的成效显着 |
(2)概念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法教学研究 |
2.1.1 语法的定义 |
2.1.2 国内外语法教学的研究 |
2.2 概念型教学法研究 |
2.2.1 概念型教学法介绍 |
2.2.2 国内外概念型教学法的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社会文化理论 |
2.3.2 意象图式理论 |
2.4 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问题 |
3.3 研究工具 |
3.3.1 测试卷 |
3.3.2 调查问卷 |
3.3.3 访谈提纲 |
3.4 研究过程 |
3.5 数据收集与处理 |
3.6 教学案例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概念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结果与分析 |
4.1.1 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4.1.2 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
4.2 学生对概念型教学法的反映 |
4.2.1 关于概念型教学法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2 关于概念型教学法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果 |
5.2 教学启示 |
5.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前测试卷 |
附录Ⅱ 后测试卷 |
附录Ⅲ 调查问卷 |
附录Ⅳ 访谈提纲 |
致谢 |
(3)美国小学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与反思 ——以湖区国际语言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三、文献综述 |
四、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
第一章 中文沉浸式教学 |
一、概况 |
二、理论基础 |
(一)内隐习得与语言关键期假说 |
(二)输入与输出假说 |
三、中文沉浸式在美国的发展情况 |
四、明州模式 |
第二章 湖区国际语言学校的中文沉浸式教学 |
一、概况 |
二、具体情况 |
(一)课程时间表 |
(二)教材选择 |
(三)教师 |
第三章 中文沉浸式教学的研究 |
一、问卷与访谈的设计 |
(一)主课教师问卷 |
(二)助教问卷 |
(三)学生问卷 |
(四)家长问卷 |
(五)中文沉浸式项目领导人访谈 |
二、课堂观察的实录、总结 |
(一)中文课 |
(二)数学课 |
(三)PYP单元课 |
三、问卷材料分析 |
(一)主课教师问卷 |
(二)助教问卷 |
(三)学生问卷 |
(四)家长问卷 |
第四章 中文沉浸式教学的反思 |
一、问题 |
(一)教学理念不清晰,教学大纲体系的匮乏 |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不科学 |
(三)教学各方参与者的问题 |
(四)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过于传统,不重输出 |
(五)语言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
(六)教学测试与评估体系的缺失 |
二、建议 |
(一)明确教学理念,建立统一专业的教学大纲体系 |
(二)研发不同情况下的对应教材,设置更多样的科学课程体系 |
(三)协调教学各参与者,建立、实施专业师资培训体系 |
(四)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需与时俱进 |
(五)完善更科学全面的教学环境体系 |
(六)建立并逐步完善教学测试与评估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问卷以及访谈实录 |
附录2 :实施教学实验 |
(4)美国“Engage NY”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Engage NY平台的创建背景 |
(一)数字时代猛烈抨击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 |
(二)美国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的政策导向 |
(三)美国传统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发展遭遇瓶颈 |
二、Engage NY平台的核心要素 |
(一)Engage NY平台的服务对象 |
(二)Engage NY平台的设计理念 |
(三)Engage NY平台的功能定位 |
三、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发 |
(一)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主体 |
(二)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总体类型 |
(三)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质量评估 |
(四)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版权建设 |
四、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教学应用 |
(一)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路径 |
(二)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教学应用成效 |
(三)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教学应用不足 |
五、Engage NY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对我国的启示 |
(一)资源设计与课程标准并行,明确资源建用取向 |
(二)专业团队与资源质量并举,保障资源服务能力 |
(三)版权保护与资源开放并进,驱动资源交互共享 |
(四)反馈机制与资源再生并重,焕发资源优化活力 |
(五)简易流程与资源应用并驾,引领资源融入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情况 |
(5)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机器人技术概述 |
1.3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
1.4 机器人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1 国外机器人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2 国内机器人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架构 |
2.1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 |
2.1.1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设计 |
2.1.2 工业机器人选型 |
2.1.3 工业机器人具体应用选择 |
2.2 总体技术研究路线 |
2.3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结构设计 |
2.3.1 建模规范 |
2.3.2 建模过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工艺仿真 |
3.1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的工艺设计 |
3.2 Robot Studio介绍 |
3.3 工业机器人坐标系的研究 |
3.3.1 工具末端坐标确定 |
3.3.2 工件坐标确定 |
3.4 Robot Studio编程与仿真设计 |
3.4.1 导入模型 |
3.4.2 生成系统 |
3.4.3 创建Smart组件 |
3.4.4 设置I/0 信号 |
3.4.5 编写RAPID程序 |
3.5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工艺仿真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虚拟仿真平台研究 |
4.1 平台功能分析设计 |
4.1.1 平台需求分析 |
4.1.2 平台功能设计 |
4.2 平台开发工具的选择 |
4.3 Unity 3D场景搭建 |
4.3.1 场景组成结构 |
4.3.2 模型导入 |
4.3.3 光源设计 |
4.4 实时碰撞检测 |
4.4.1 碰撞检测分类 |
4.4.2 常见包围盒对比 |
4.5 屏幕自适应设计 |
4.5.1 UI用户界面选择 |
4.5.2 屏幕自适应技术 |
4.6 操控界面功能设计 |
4.6.1 虚拟场景手动漫游设计 |
4.6.2 虚拟场景自动漫游设计 |
4.6.3 文字提示设计 |
4.6.4 测试功能设计 |
4.6.5 机器人动画仿真设计 |
4.6.6 场景跳转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数字孪生的实现 |
5.1 数字孪生应用准则 |
5.2 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的连接 |
5.2.1 OPC UA技术 |
5.2.2 物理系统数据采集设计 |
5.2.3 虚拟模型系统驱动设计 |
5.3 平台测试 |
5.3.1 测试指标 |
5.3.2 离线交互测试 |
5.3.3 在线示教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6)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要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以广东B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框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学习困难 |
2.英语学困生 |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一)理论基础 |
1.掌握学习理论 |
2.最近发展区理论 |
3.二语习得理论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情况 |
2.国内关于学困生的研究情况 |
3.先行研究述评 |
二、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行动研究法 |
2.个案研究法 |
(四)研究思路 |
三、B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要因 |
(一)学生因素 |
1.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学习兴趣 |
2.学习方法不当,缺乏策略意识 |
3.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力薄弱 |
(二)教师因素 |
1.教学方式过度注重灌输性 |
2.教学评价方式偏向片面性 |
3.师生交流方式欠缺互动性 |
4.学困生辅导欠缺针对性 |
(三)课程因素 |
(四)家庭因素 |
四、B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实施过程 |
(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实施方案 |
(二)第一阶段研究 |
1.研究方案与计划 |
2.研究的实施过程 |
3.第一阶段研究的考察 |
4.第一阶段研究的反思 |
(三)第二阶段研究 |
1.研究方案或计划 |
2.研究的实施过程 |
3.第二阶段研究的考察 |
4.第二阶段研究的反思 |
(四)转化个案研究 |
(五)研究小结 |
五、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一)正视差异,分层教学 |
1.实施教材分层设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2.实施教学目标分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3.实施教学测试分层,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
4.开展教学评价分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
(二)艺术教学,激发兴趣 |
1.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
2.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 |
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交际活动 |
4.增强课堂活动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5.重视学生的情感呵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
(三)个别辅导,有的放矢 |
(四)家校合作,共促转化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局限性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7)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缩略词、术语与人名英汉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及界定 |
2.2 我国翻译教学研究回溯 |
2.3 国外翻译教学研究评述 |
2.4 国内外慕课翻译教学研究的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 混合式学习理论 |
3.3 教学设计理论 |
3.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四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 |
4.1 问卷设计与预测 |
4.1.1 问卷设计 |
4.1.2 预测数据收集与分析 |
4.2 研究问题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工具 |
4.5 数据收集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1.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之间的差异性与重要性 |
5.1.2 设计要素与慕课翻译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
5.1.3 慕课平台下影响翻译教学的因素 |
5.1.4 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
5.2 讨论 |
5.2.1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 |
5.2.2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学习意愿之间的关系 |
5.2.3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
5.2.4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影响因素在性别、专业和语言水平上的差异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慕课翻译教学设计要素的效果与启示 |
6.1 慕课翻译教学的设计要素效果分析 |
6.1.1 教学组织者的设计 |
6.1.2 教学资源的设计 |
6.1.3 教学活动的设计 |
6.1.4 教学评价的设计 |
6.1.5 技术功能的设计 |
6.2 对慕课翻译教学实践的启示 |
6.2.1 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提高教师影响力 |
6.2.2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便利性 |
6.2.3 开展多元互动合作,促进实时互动 |
6.2.4 突出形成性评价,创新评价方式 |
6.2.5 健全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便捷性 |
6.2.6 积极转变角色,成为自主型教师 |
6.2.7 分析学习者特征,优化学习效果 |
6.2.8 考虑社会需求,实现模块化教学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7.1 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对慕课翻译教学设计的启示 |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7.4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问卷调查量表 |
附录Ⅱ 访谈提纲与访谈资料编码结果 |
附录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8)面向行业需求的导航系统实习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需求与实习现状分析 |
2 开发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 |
2.1 系统硬件模型 |
2.2 系统软件模型 |
3 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
4 结语 |
(9)“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本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思路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2.汉语言文化和俄罗斯语言文化对比分析 |
2.1 汉俄语言文化的共同性及其原因 |
2.1.1 汉俄语言文化的共同性 |
2.1.2 汉俄语言文化共同性产生的原因 |
2.2 汉俄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及其原因 |
2.2.1 汉俄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
2.2.2 汉俄语言文化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
3.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历程及特点 |
3.1 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史 |
3.1.1 清末明初前(1917 年以前) |
3.1.2 民国时期(1917-1949 年) |
3.1.3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9 年) |
3.1.4 改革开放后(1979 年以后) |
3.2 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
3.2.1 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现状特点 |
3.2.2 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传播存在的问题 |
4.“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 |
4.1 “一带一路”倡议给汉语言文化传播带来的机遇 |
4.1.1 中俄关系是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推动力 |
4.1.2 孔子学院和课堂为汉语言文化传播搭建平台 |
4.2 “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方式 |
4.2.1 传播者和传播对象 |
4.2.2 传播内容 |
4.2.3 传播路径 |
5.基于文化传播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
5.1 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分析 |
5.2 基于文化传播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 |
5.2.1 教学模式的构想 |
5.2.2 教学内容 |
5.2.3 教学方法 |
5.2.4 考核与评价 |
5.3 教学范例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儿歌在泰国小学汉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皮塔西维特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原因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 资料收集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对比研究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的汉语课堂的理论基础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视听法理论 |
三、情感过滤假说 |
第二章 儿歌在泰国小学汉语课堂上应用的前期分析和研究设计 |
一、前期分析 |
(一) 师资情况 |
(二) 学生基本情况 |
(三) 汉语课程设置情况 |
(四) 教材使用情况 |
二、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的适用性分析 |
(一) 儿歌的定义和特点 |
(二) 泰国小学生的特点 |
(三) 儿歌应用于汉语课堂符合泰国小学生的个性 |
三、研究设计 |
(一) 课堂观察 |
(二) 问卷调查 |
第三章 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儿歌《头和肩膀》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
(一) 教学目标 |
(二) 教学内容 |
(三) 教学过程 |
(四) 教学评价 |
二、儿歌《Family Members in Chinese Learning Song》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
(一) 教学目标 |
(二) 教学内容 |
(三) 教学过程 |
(四) 教学评价 |
三、儿歌《我是女生》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
(一) 教学目标 |
(二) 教学内容 |
(三) 教学过程 |
(四) 教学评价 |
四、儿歌《我是老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
(一) 教学目标 |
(二) 教学内容 |
(三) 教学过程 |
(四) 教学评价 |
五、儿歌《水果歌》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
(一) 教学目标 |
(二) 教学内容 |
(三) 教学过程 |
(四) 教学评价 |
六、整首《水果歌》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
(一) 教学目标 |
(二) 教学内容 |
(三) 教学过程 |
(四) 教学评价 |
七、儿歌《动物歌》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
(一) 教学目标 |
(二) 教学内容 |
(三) 教学过程 |
(四) 教学评价 |
八、儿歌《我的一天》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
(一) 教学目标 |
(二) 教学内容 |
(三) 教学过程 |
(四) 教学评价 |
第四章 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的教学测试 |
一、测试目的 |
二、测试对象 |
三、儿歌教学实验的时间 |
四、测量工具 |
五、测试时间 |
六、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儿歌应用于泰国小学汉语课堂的总结、反思和建议 |
一、总结 |
二、反思 |
三、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前测后测考试试卷 |
附录3: YCT(一级)样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四、网络教学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南宁师范大学思政课“三三制”微教学平台应用为例[J]. 刘艳闽,曾令辉,石丽琴.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17)
- [2]概念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崔香倩.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美国小学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与反思 ——以湖区国际语言学校为例[D]. 黎桓妤.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0(07)
- [4]美国“Engage NY”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D]. 舒秋明. 西南大学, 2020(01)
- [5]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D]. 史秋雨.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0(01)
- [6]高中英语学困生形成要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以广东B高中为例[D]. 周海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基于慕课的翻译教学设计要素与影响因素研究[D]. 李雪.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8]面向行业需求的导航系统实习课程改革与实践[J]. 刘贵行,赵世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08)
- [9]“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言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研究[D]. 舒海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10]儿歌在泰国小学汉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以泰国皮塔西维特亚学校为例[D]. 马梦露. 广西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