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侨商热心在家乡投资创业(论文文献综述)
郑巧榕[1](2020)在《泉州市梅山镇侨务工作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镇基层是侨务工作最前线,是地方侨务工作的基础。优化乡镇侨务工作,更好地发挥乡镇基层直接面对华侨的优势、提高基层侨务工作的效率质量、夯实基层侨务工作基础,是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梅山镇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北部中心城镇,为闽南着名侨乡之一,研究梅山镇侨务工作的在侨务工作研究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本文以梅山镇侨务工作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作为研究方法,通过走访基层侨务一线工作者和侨胞侨眷,收集资料、统计数据,对梅山镇的侨务现状的深入分析,发现当前梅山镇侨务工作存在侨务工作模式不完善、侨务资源断层、侨联作用逐步弱化、轻诉求重引资、侨务工作方式单一等问题,并对问题逐一剖析,主要是:未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及权责不对等、海外新侨务资源拓展难度增大、镇侨联未形成充分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维权服务意识薄弱和法律依据空白、工作理念保守等产生问题的原因。再结合其它地区侨务工作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要进一步优化梅山镇侨务工作,应该从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与扩大镇政府权限、确保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切实加强侨联组织作用、主动服务诉求与维护合法权益、创新工作思路等方面入手。
卢泽楷[2](2020)在《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文中提出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鼓浪屿逐渐成为福建归侨侨眷的主要聚居地,成为会通东南亚各国的金融服务网络及跨国经贸网络的重要节点。鼓浪屿华侨留下的丰富的华侨建筑遗产、充满正能量的华侨精神与华侨故事,共同构成了鼓浪屿华侨文化的基本要素。鼓浪屿华侨是20世纪初鼓浪屿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撑,是近代鼓浪屿公用、文教事业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主力军,是近代福建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有力促进了鼓浪屿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最终形成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福建、厦门和鼓浪屿的近代化发展历程中发挥主导力量。因此,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将梳理鼓浪屿华侨文化曲折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兴盛和衰弱的原因,研究其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形成与发展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分析当前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在申遗过程中,鼓浪屿华侨文化没有得到重视,出现了质疑其是“殖民地文化”的声音。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鼓浪屿的华侨文化有望再次扮演重要角色。未来鼓浪屿应吸收广东省开平市与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通过教育传承优秀华侨文化;坚持“文化景区+文化社区”定位,充分挖掘华侨文化内涵;立足福建海洋文化,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借助福建自贸区及海丝核心区的区域优势,打造世界华侨华人和海丝文化中心;通过讲好华侨故事,举办寻根谒祖活动,加强同海外华侨的联系;搭建以鼓浪屿为中心的“海丝”旅游线路,让华侨文化走出去,从而实现鼓浪屿华侨文化的永续传承以及在海丝建设中的再发展。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在现实层面上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在观念层面上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
刘纯一[3](2019)在《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中国侨务政策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领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将华侨华人问题视为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侨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休戚相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由之前的革命手段转变为政府行为,侨务政策也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及中国政府在外交策略的考虑着眼,做出了相应的历史性调整,国内以安置归侨侨眷工作为主,国外则将处理好与华侨住在国的关系摆在首位。“文化大革命”期间,侨务领域遭遇重创,海内外广大侨胞因此蒙上一层深重的心理阴影,中国国家形象、国民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在结束“文化大革命”之后,国内各领域逐步开展“拨乱反正”的工作,中国共产党亦重新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进行确定,以“改正错误、重聚人心”为指导,更是对以往的政策失误进行了系统的纠偏,而恢复侨务工作、落实侨务政策也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毫无疑问,侨务政策的制定依据及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华侨华人、归侨侨眷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同时对于促成与之形成新团结、新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大幕的开启,侨务工作作为中国政府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成为了中国总体发展布局的战略性工作,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得益于邓小平等中央高层的关于“‘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的一系列表态,为侨务工作冲破“文化大革命”的思想禁锢,在改革开放中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与遵循。其后,中国政府以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根据归侨侨眷、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点,认识到几千万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作用是中国大发展的“独特机遇”,进而不断调整侨务工作的整体性思路,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充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资金、智力资源,调动国内归侨侨眷的积极性,使侨务工作迅速打开新局面,并呈现出勃勃生机,中国的侨务事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中国侨务政策调整转变的历史进程,既有来自于国际环境的压力,更多的是与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变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的总体框架和基本思路是,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侨务政策的基本思想原则和内容进行考察,通过对过往政策历史的回溯,进而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侨务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宏观背景,阐明这一时期中国侨务政策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着重论述改革开放初期侨务政策的深刻内涵及其实践价值。从而深入挖掘侨务工作与改革开放的关联性,并从中分析阐明侨务政策规定内容及其在调整中和实践中的变动因素,继而试图从时代背景和形势发展中对这种变化予以合理的解释。笔者参考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注意理解把握侨务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探讨中央在制定出台侨务政策时的现实考虑,以及地方在执行落实侨务政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社会变迁、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三个维度探讨了改革开放后(1978-1992)侨务政策制定和执行产生的实际影响,思考侨务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为进一步改进侨务工作以使之更好地融入中国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提供参考意见。
李忠壹[4](2019)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和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时代。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所处新的历史方位、肩负新的使命任务赋予侨务工作新的时代使命,对侨务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特别是根据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侨务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与中国共产党的侨务工作科学理论一脉相承,并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在侨务工作理论与实践方面实现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以“中国梦”为目标导向,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侨务工作的主题、主线、本质、理念和作用以及侨务工作对象(侨胞)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释,对工作格局、工作重点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重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对于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体系,对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正确认识新时代侨胞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发挥侨务工作重要作用,凝聚侨心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创新侨务工作方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事业开创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阅读大量关于统一战线和侨务理论的文献,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社会调查法、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总结归纳。除绪论外,本文主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主要内容、时代要求、时代特征和当代价值五个方面展开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对该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提出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和依据部分。主要对侨务工作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对中国共产党侨务工作的历史经验和一般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概括,剖析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内外形势、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变化,赋予侨务工作新的时代使命和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从而论证侨务工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第三部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部分。在深刻认识和把握侨情变化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侨务工作的主题、主线、本质、理念以及海外侨胞地位、作用和侨务工作的重要作用。第四部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要求部分。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观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了新时代要求。本部分主要从新时代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建设“贴心人”“实干家”侨务干部队伍和侨务工作“三个坚持”的新时代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五部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部分。主要从“维度”和“原则”两个方面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从适应新时代实践要求的现实维度、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世界维度和以“中国梦”为目标导向的发展维度这“三个维度”,加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时代性。从加强党对侨务工作的领导的根本原则、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的政治原则、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导原则这“三大原则”,加以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特征。第六部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部分。在理论方面,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侨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推动了侨务工作和机构深化改革,推进了侨务工作法治化进程,建设和完善了为侨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指导国外侨务工作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Mira Murniasari(米拉)[5](2017)在《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印尼华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印尼华人作为印尼多元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印尼与中国关系发展过程当中,在印尼不同时期、各个领域的建设发展中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论是独立前、旧秩序时期、新秩序时期还是当今改革时期,印尼华人通过他们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文化力量及其他方面的潜力,在印尼的独立斗争、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巩固印尼民族团结统一、弘扬印尼的中华文化,乃至促进印尼与中国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在印尼与中国关系发展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也促进了印尼与他们祖籍地的关系,为其祖籍地的建设发展也贡献良多。本文将使用多轨道外交理论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印尼华人在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作用。该理论共包括九个外交轨道,一是政府轨道;二是非政府组织或专家轨道;三是经贸外交轨道;四是公民个人轨道;五是研究、培训和教育轨道;六是行动轨道;七是宗教轨道;八是资金或融资轨道,九是传播媒介轨道。印尼华人在努力推动印尼与中国关系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比如印尼社会对他们并未给予充分的信任,部分人士一直怀疑他们的政治立场,质疑他们在推动印尼与中国关系中能否维护印尼的利益。不过另一方面,由于印尼华人拥有独特的优势,如在中国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懂中文以及同时了解印尼与中国国情民情等,印尼政府和民间许多人士认为印尼华人的这些优势是印尼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在促进印尼与中国关系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研究印尼华人在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印(尼)中两国政府和人民对他们的看法和期望,本文第四章将专门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的交流融合、友好往来是印尼与中国两国邦交的稳定基石。印尼华人不仅为促进印尼与中国两国政府间的关系牵线搭桥,也努力创造条件,大力推动“民相亲”,从而赢得了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民间大使”的美誉。
张涛[6](2016)在《改革开放以来闽籍侨胞对福建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贡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腾飞的贡献方面。本文则从国际关系领域的国际文化交流的角度,通过深入侨乡的实地调研,分析考察改革开放以来闽籍华侨华人在福建侨乡教育现代化及科技创新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对发挥华侨华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推动中国当前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性思考。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从国际关系视角出发,探讨华侨华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引出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与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论述主题;第三章分析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闽籍华侨华人通过捐资助学及推动侨乡教育国际化对侨乡教育发展所做贡献及其原因;第四章分析考察改革开放以来闽籍华侨华人对侨乡科技创新所做贡献及其实现条件;第五章为结语,通过总结闽籍华侨华人对福建侨乡教育现代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为发挥华侨华人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推动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性思考。本文试图提出的新观点为:一、过往的国际关系研究多重在国家及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跨国界民间和区域的交往多不被关注。本文以闽籍侨胞与福建侨乡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贡献,从“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这一命题出发研究华侨华人如何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进而影响国际关系。二、基于以上认知,本文通过对主要侨乡的实地调研,分析探讨闽籍华侨华人在福建侨乡教育现代化及科技创新中所扮演的“桥梁”角色及具体贡献,从实证角度论证跨国的区域和民间交流的现实性和价值。
孟春燕[7](2016)在《近代山东籍海外侨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对外交通便利,山东人出洋历史悠久,自古至今,由于经商、战乱、灾荒等原因使不少山东人侨居海外,特别是近代以来山东侨民足迹遍布五大洲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破产,百业凋零,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迫于生计,外出谋生,西方殖民者为了开发殖民地,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开始在中国东部沿海大肆掠卖华工,从而形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西方列强的入侵,加上天灾人祸不断,使社会矛盾加深,在人多地少的压力下,传统的农业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民生存的需求,山东百姓不得不寻求新的谋生之路,在灾害面前,对农民来说,被迫迁移是他们谋得生存一条出路。《荣成县志》记载:“地瘠民贫,百倍勤苦,所获不及下农,拙于营生,岁歉则轻去其乡,奔走京师辽东塞北。”(1)山东百姓不仅被迫迁移出省,而且越来越多的山东人走向海外。因此本文是在晚清及民国所处的历史背景下,介绍这一时期山东籍侨民的海外状况以及他们给祖国和侨居国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近代侨民政策之演变。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的侨民政策,从侨民政策中可以一窥晚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对华侨态度的变化,力求体现近代侨民政策的演变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不同历史条件下华侨政策的进步,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顺应历史潮流做出的理性选择。第二部分为山东籍海外侨民分布与身份职业。该部分具体分析了山东籍侨民走向海外的原因,其原因包括国内和国外两大方面,具体介绍了海外侨民在海外分布地区和职业状况,山东籍侨民典型代表人物则具体体现了侨民的海外境遇变化。第三部分为山东籍海外侨民活动及贡献。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海外侨民参与祖国和侨居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以及对祖国和侨居国做出的贡献,华侨在祖国与侨居国的关系上发挥巨大的桥梁作用,是中外友好合作关系的纽带。第四部分为山东籍侨民与闽粤侨民之比较。山东籍海外侨民与闽粤侨民同为中华民族历史画卷上不可或缺的一笔,该部分具体分析了出国原因、分布地区、侨民类型及侨民影响的异同。第五部分为山东籍海外侨民的历史地位及影响。该部分分别从山东籍侨民的发展与齐鲁文化的传承、山东籍侨民有坚忍的毅力和奋斗精神、山东籍侨民为侨居国做出了卓越贡献、山东籍侨民为山东做出了贡献以及山东籍侨民起到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等五方面来论述山东籍海外侨民的历史地位及影响。纵观近代山东籍海外侨民,他们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山东人走向海外。山东人吃苦耐劳、精明能干,在海外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海外山东人虽身居异国,但心系祖国和家乡,浓郁的爱国情结贯穿于整部山东华侨史,正是这数以千万计的海外山东人,把中国具有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同时又把海外文化的精华吸收进来,从而促进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高文克[8](2014)在《石狮引导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新华侨华人队伍不断壮大,影响力不断增强。与老华侨华人相比,新华侨华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些新特点使侨乡在开展新华侨华人工作时需要新的侨务政策。作为闽南着名侨乡的石狮当前正在大力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其在引导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有许多经验与问题都具有代表性,通过石狮引导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政策研究,能够为我国侨乡侨务资源的培育与利用侨资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推动侨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首先回顾了石狮侨乡发展历程及华侨华人的投资历史,根据石狮新华侨华人资源现状及呈现出的新特点,结合当前石狮二次创业现状、经济政策及侨务工作情况,认为新华侨华人能够在侨乡二次创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接着,利用外商投资理论对石狮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政策进行分析,认为专业人才回归、为石狮二次创业提供海外经济网络、参与二次创业本地人才培养、参与侨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实践等是石狮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有效方式,指出侨乡的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侨务工作未能与时俱进、对新华侨华人的感情维系不够、新华侨华人社团建设不足、新华侨华人人才引进平台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本研究对引导石狮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政策的建议有:树立服务理念,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新华侨华人的侨情调查,提高侨务工作;创新侨务工作方法,加强对新华侨华人的工作力度;弘扬传统侨乡文化,提高新华侨华人对家乡的认同感;改进工作机制,建立大侨务的格局;加强新华侨华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团建设;创造更多平台,引导新华侨多元化地参与二次创业等。
彭昳柔[9](2014)在《海外浙江人爱国爱乡行为研究 ——以《浙江侨声报》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我国重点侨乡之一,浙籍侨胞和港澳台胞,浙籍留学人员、劳务人员等海外浙江人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素来就有爱国爱乡的传统,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海外浙江人的爱国情感如泄洪之水涌入家乡。他们抒发这种情感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主要是通过捐赠、投资两种方式,近来,随着国内对海外人士回国参政议政权的重视,参政议政也成了他们爱国爱乡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本文以浙江重点侨报之一——《浙江侨声报》的报道为中心,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海外浙江人为浙江所作贡献的基础上,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浓浓爱国爱乡之情,介绍这一群体在表达爱国爱乡情感时的主要方式,提炼他们爱国爱乡行为方式特点,试图展示这一群体爱国爱乡行为的独特性,同时又把握其行为中的规律性。最后,分析其行为动机和意义,使其爱国爱乡行为得以升华,同时为浙江侨务资源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引发各家对“海外浙江人经济”发展的思考。
陈华[10](2013)在《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田县是我国着名的侨乡。欧洲是青田县人传统的移居地。改革开放后,青田新移民逐渐成为中国大陆新移民中令人瞩目的一支。欧洲青田新移民数量随之增多,主要集中于欧盟地区,新移民社团也顺势而生,成为欧洲华侨华人社团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为研究对象。首先,本文对欧洲早期的青田移民历史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对新移民社团产生的群体基础——青田新移民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其次,总结改革开放后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的类型与功能,以期对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再次,论述欧洲各青田新移民社团与祖籍国和住在国之间的往来、活动及影响;最后,总结前文,同时展望欧洲新移民社团的发展趋势。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采用历史学、计量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大量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与分析,试图对欧洲各青田新移民社团作一较为客观的研究。
二、上海侨商热心在家乡投资创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侨商热心在家乡投资创业(论文提纲范文)
(1)泉州市梅山镇侨务工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难点重点 |
一、创新之处 |
二、难点重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涉侨概念 |
二、侨务与侨务工作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 |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三章 梅山镇侨务工作具体实践及成效 |
第一节 梅山镇镇情与侨情 |
一、梅山镇镇情 |
二、梅山镇侨情 |
三、梅山镇侨联简介 |
第二节 梅山镇侨务工作的具体实践 |
一、积极开展引智引资活动 |
二、广泛开展交流互动 |
三、设法做好华侨服务工作 |
四、大力引导侨资捐赠 |
五、努力推进侨捐监管工作 |
第三节 梅山镇侨务工作已取得的初步成效 |
一、对侨情的掌握更为全面 |
二、进一步深化华侨对家乡的情感 |
三、侨资助力城镇转型的成效开始显现 |
四、初步搭建梅山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平台 |
第四章 梅山镇侨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
一、工作模式不完善 |
二、侨务资源断层 |
三、镇侨联作用逐步弱化 |
四、轻诉求重引资 |
五、工作方式单一 |
第二节 原因剖析 |
一、未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及权责不对等 |
二、海外新侨务资源拓展难度增大 |
三、镇侨联缺乏充分开展工作必要条件 |
四、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及维权依据空白 |
五、工作理念保守 |
第五章 泉州其它乡镇侨务工作的典型做法及其启示 |
第一节 南安市洪濑镇和码头镇基本侨情 |
一、洪濑镇基本侨情 |
二、码头镇基本侨情 |
第二节 南安市洪濑镇和码头镇侨务工作的典型做法 |
一、洪濑镇侨务工作的典型做法 |
二、码头镇“码头经验”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
第三节 南安市洪濑镇和码头镇侨务工作的有益启示 |
一、网络健全与镇村两级侨联彰显作为 |
二、落实经费与人员到位是基本保障 |
三、适应变化与重视新侨是侨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
第六章 梅山镇侨务工作优化对策 |
第一节 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与扩大镇政府权限 |
一、设置专职工作机构 |
二、专款立项侨务工作预算 |
三、精简涉侨投资审批流程 |
四、扩大镇政府侨务工作权限 |
第二节 确保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 |
一、拓宽工作方式储备侨务资源 |
二、营造优良制度环境 |
三、精确建立新侨信息库 |
四、强化相关政策执行力度 |
第三节 切实加强基层侨联组织作用 |
一、提高社会各界对侨联的认识 |
二、依法引导侨联独立开展工作 |
第四节 主动服务诉求与维护合法权益 |
一、提高服务侨资企业效率 |
二、改善和保障辖区侨界民生 |
三、积极反馈实际工作难题 |
第五节 创新工作思路 |
一、多渠道把握工作切入点 |
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
三、针对性推介梅山特色品牌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2)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来源、意义 |
一、选题来源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鼓浪屿研究国内综述 |
二、鼓浪屿研究国外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五节 论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鼓浪屿华侨文化发展与衰弱 |
第一节 鼓浪屿华侨文化快速发展时期:1903-1941 |
一、华侨大量移民鼓浪屿的原因及鼓浪屿归侨侨眷聚居地的形成 |
二、华侨对鼓浪屿建设的贡献 |
三、对鼓浪屿生活社区形成和对厦鼓文教事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
四、民主革命和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 |
第二节 鼓浪屿华侨文化衰落时期:1941-1978 |
一、鼓浪屿华侨资源衰落的原因 |
二、鼓浪屿华侨资源在1941-1978年间的变动情况 |
第三节 总结鼓浪屿华侨文化的特点 |
第三章 申遗与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第一节 申遗前鼓浪屿华侨文化的恢复与重建 |
一、改革开放后鼓浪屿华侨文化发展的背景 |
二、改革开放后鼓浪屿华侨文化的影响 |
第二节 申遗过程中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
一、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
二、申遗期间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措施 |
第三节 申遗后华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一、申遗后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利条件 |
二、申遗后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
三、开平市与日本等地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验 |
四、申遗后鼓浪屿华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路 |
第四章 海丝背景下鼓浪屿华侨文化的再发展 |
第一节 海丝背景下鼓浪屿未来的功能和定位 |
一、海丝背景下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
二、坚持“文化景区+文化社区”定位,充分挖掘华侨文化内涵 |
三、立足福建海洋文化,打造世界华侨华人和海丝文化中心 |
第二节 鼓浪屿华侨文化在海丝建设中实现再发展 |
一、在海丝建设中促进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传承 |
二、在海丝建设中不断实现自身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中国侨务政策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旨趣 |
(一) 选题缘起 |
(二) 研究旨趣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说明 |
(一) 时间跨度选取 |
(二) 中国侨务政策 |
1. 政策对象 |
2. 政策内容 |
三、研究现状及理论背景 |
(一) 研究现状 |
1. 系统全面的梳理侨务政策体系及思想理论 |
2. 某一领域侨务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演进情况 |
3. 关于各类具体侨务政策的执行情形的研究 |
4. 落实侨务政策对地方发展变迁影响的研究 |
(二) 理论背景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1. 历史文献分析法 |
2. 社会史研究方法 |
3. 口述史研究方法 |
五、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之前侨务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之前侨务政策的主要内容 |
一、吸引海外知识分子回国报效 |
二、成立运行侨务工作机构组织 |
三、土地改革中考虑侨胞特殊性 |
四、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 |
五、鼓励侨胞兴学捐赠 |
六、妥善安置归国华侨 |
七、辅导华侨回国投资 |
八、大力保护争取侨汇 |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侨务政策遭冲击破坏 |
一、海外侨务工作被否定 |
二、侨务机构组织被撤销 |
三、归侨侨眷被歧视迫害 |
四、侨捐侨资工作的倒退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之后侨务政策的恢复调整 |
第一节 侨务领域的“拨乱反正” |
一、驳斥“海外关系复杂论” |
二、“建庙”与“请菩萨” |
第二节 侨务政策内容的调整 |
一、侨务政策的关涉范围更为全面细致 |
二、侨务政策的重心更加倾向经济工作 |
第三节 国内侨务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一、国内侨务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
二、全面恢复归侨侨眷的政治权利 |
三、保障归侨侨眷的合法经济权益 |
四、鼓励归侨侨眷同海外正常联系 |
五、推进华侨农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
第四节 国外侨务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一、国外侨务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
二、积极保护保障华侨的正当权益 |
三、发扬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传统 |
四、促进华侨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 |
五、鼓励华侨自愿加入住在国国籍 |
六、教育华侨遵守尊重当地法律习俗 |
七、协助华侨华人发挥“桥梁”作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侨务政策执行所反映出的社会变迁 |
第一节 侨务政策落实带来的社会关系调整 |
一、落实政策的“不得刁难” |
二、适当照顾是否“开后门” |
三、“调动”一切积极力量 |
第二节 广东福建落实侨房退还的社会影响 |
一、侨房退还问题的历史成因 |
二、侨房退还政策执行的难度 |
三、侨房退还工作的显着成效 |
第三节 一桩纠结的侨房退还案的政策因由 |
一、政策“鼓励”下的申诉 |
二、政策执行上的“无奈” |
三、久拖未决中的“困惑”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挥侨务政策优势与助推经济发展 |
第一节 发挥“侨”的作用来搞活经济 |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
二、“门路要多一点” |
三、“不要丧失机遇” |
第二节 如火如荼发展起来的“侨”企 |
一、举足轻重的侨资企业 |
二、蓬勃兴起的侨属企业 |
三、紧跟政策的自办企业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侨界的政治参与程度及其影响效度 |
第一节 侨界与统一战线工作 |
一、华侨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颇有渊源 |
二、侨界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构成 |
三、侨胞积极推进祖(籍)国的统一大业 |
第二节 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 |
一、正视侨务工作的外交特性 |
二、华侨华人与中美关系改善 |
三、华侨华人的影响日益增强 |
第三节 侨界参政议政的选择 |
一、政治环境的认知差异 |
二、制度机制的有效保障 |
三、文化情感的认同归属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目的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
2.1 侨务工作相关概念 |
2.1.1 侨务工作 |
2.1.2 侨务工作对象 |
2.1.3 侨务工作机构和组织 |
2.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 |
2.2.2 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 |
2.2.3 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
2.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历史依据 |
2.3.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侨务工作 |
2.3.2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侨务工作 |
2.3.3 爱国统一战线的侨务工作 |
2.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
2.4.1 新的历史方位赋予侨务工作新的时代使命 |
2.4.2 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侨情侨务新变化 |
2.4.3 历史使命的新担当提出侨务工作新任务 |
第3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3.1 侨务工作的主题和主线 |
3.1.1 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侨务工作主题 |
3.1.2 “根魂梦”的侨务工作主线 |
3.2 侨务工作的本质和理念 |
3.2.1 侨务工作本质是解决人心和力量问题 |
3.2.2 侨务工作树立“大侨务”观念 |
3.3 海外侨胞的地位和作用 |
3.3.1 海外侨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力量 |
3.3.2 中外友好、祖(籍)国和平统一、传播中华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
3.4 侨务工作的重要作用 |
3.4.1 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
3.4.2 推进国家和平统一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
3.4.3 促进中外友好合作发挥独特作用 |
3.4.4 涉侨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
第4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要求 |
4.1 构建新时代“大侨务”工作格局 |
4.1.1 树立“大局观”意识和“大战略”思维 |
4.1.2 构建“大侨务”体系和“全方位”开展侨务工作 |
4.2 明确新时代侨务干部的重点工作 |
4.2.1 坚持胸怀全局 |
4.2.2 坚持为侨服务 |
4.2.3 坚持改革创新 |
4.3 建设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侨务工作队伍 |
4.3.1 建设一支忠于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队伍 |
4.3.2 建设新时代“贴心人”“实干家”的侨务工作队伍 |
第5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特征 |
5.1 三个维度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性 |
5.1.1 适应新时代实践要求的现实维度 |
5.1.2 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世界维度 |
5.1.3 以中国梦为目标导向的发展维度 |
5.2 三大原则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人民性 |
5.2.1 加强党对侨务工作全面领导 |
5.2.2 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 |
5.2.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第6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
6.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
6.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 |
6.1.2 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侨务理论 |
6.1.3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6.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
6.2.1 侨务机构和工作改革不断深化 |
6.2.2 侨务工作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 |
6.2.3 为侨服务公共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
6.2.4 国外侨务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5)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印尼华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相关理论 |
三、学术研究现状 |
四、论文结构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难点及不足 |
七、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一章 近十年来印尼华人发展的新特征 |
第一节 中国人移民印尼的历史其影响 |
一、社会文化方面影响 |
二、经济方面影响 |
三、政治方面影响 |
第二节 近十年来印尼华人新特征:变化与困扰 |
第三节 印尼华人的形成与分类 |
第二章 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印尼华人 |
第一节 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福建人 |
一、福清人 |
二、闽南人 |
三、福建人其他群体 |
第二节 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广东人 |
一、客家人 |
二、潮州人 |
第三节 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海南人 |
第三章 印尼华人在印尼与中国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和有利因素 |
第一节 制约因素 |
第二节 有利因素 |
第四章 两国官方和民众对印尼华人在两国关系中发挥作用的看法和期望 |
第一节 两国官方的看法和期望 |
一、印尼官方的看法和期望 |
二、中国官方的看法和期望 |
第二节 两国民众的看法和期望 |
一、印尼民众的看法和期望 |
二、中国民众的看法和期望 |
第五章 对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印尼华人的思考和分析 |
第一节 对印尼华人在印尼与中国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分析和思考 |
第二节 对印尼华人在印尼与中国关系中发挥作用面临的一些问题和障碍以及必须改正的一些做法分析和思考 |
第三节 对印尼华人在印尼与中国关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和看法以及必须纠正的一些偏见分析和思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改革开放以来闽籍侨胞对福建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相关概念界定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华侨华人-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华侨华人 |
2.1 国际关系中的华侨华人 |
2.2 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华侨华人 |
2.2.1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2.2.2 引入海外现代文化 |
本章小结 |
第3章 闽籍华侨华人与福建侨乡的教育发展 |
3.1 改革开放前福建侨办教育历史发展历程回顾 |
3.2 改革开放以来闽籍侨胞与福建侨乡教育发展 |
3.2.1 捐助资金规模显着扩大 |
3.2.2 奖教奖学基金会不断涌现 |
3.3 搭桥教育交流合作,推动侨乡教育国际化 |
3.3.1 搭桥对外合作办学、助推侨校国际化发展 |
3.3.2 引进海外优质智力资源,完善侨校师资队伍 |
3.3.3 招收和培养海外留学生,优化侨乡学校生源结构 |
3.4 闽籍侨胞热心侨乡教育事业原因分析 |
3.4.1 新时期中国侨务政策转变,实行多项鼓励华侨捐赠政策和法规 |
3.4.2 海外侨胞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闽籍富裕华商群体的崛起 |
3.4.3 闽籍海外华资在侨乡的大规模投资与捐资兴学的互动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4章 闽籍华侨华人与福建侨乡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
4.1 引进优秀闽籍科技专家、助推侨乡创新发展 |
4.1.1 招揽优秀侨胞专家,创建专业咨询智库 |
4.1.2 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回乡投资创业 |
4.1.3 资助高校科研发展与学生科技创新 |
4.2 巧用“侨智”,助推侨乡产业升级 |
4.3 发挥侨智,推进侨乡创新发展的条件分析 |
4.3.1 侨乡各项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与措施 |
4.3.2 海外留学人才群体持续增大、回流率迅速攀升 |
4.3.3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高端人才需求缺口大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语:多元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华侨华人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
5.1 21世纪,海外华侨华人的多元文化认同与中国的国际化进程 |
5.2 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外侨胞人才环流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近代山东籍海外侨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
1.选题原因 |
2.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1.关于华侨史研究 |
2.关于山东籍华侨研究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1.近代 |
2.山东籍侨民 |
(四)论文重点难点及创新 |
1.重点 |
2.难点 |
3.创新点 |
一、近代侨民政策之演变 |
(一)晚清时期侨民政策 |
1.转变对待华侨态度 |
2.订立保护侨民条约 |
3.颁布国籍条例 |
4.访问海外华侨社会 |
5.华侨回国投资优惠政策 |
6.建立海外总商会和鼓励华侨教育 |
(二)民国时期侨民政策 |
1.北洋政府时期 |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二、山东籍海外侨民分布与身份职业 |
(一)山东籍侨民走向海外之原因 |
1.国内原因 |
2.国外原因 |
(二)山东籍侨民海外分布地区 |
1.东亚 |
2.东南亚 |
3.南亚 |
4.欧洲 |
5.美洲 |
6.非洲 |
(三)山东籍侨民海外职业状况 |
1.劳工 |
2.经商 |
3.求学 |
(四)山东籍侨民典型代表人物 |
1.华商代表—毕务国 |
2.华工代表—马伯声 |
3.留学生代表—徐镜心 |
三、山东籍海外侨民活动及贡献 |
(一)投身国内政治运动 |
1.参加辛亥革命 |
2.积极支持抗日战争 |
(二)参与国内经济活动 |
1.投资实业 |
2.支援家乡建设 |
3.侨汇输入 |
(三)参与侨居国各种活动 |
1.民俗、宗教与信仰 |
2.侨社建立与活动 |
3.参与当地政治、经济活动 |
四、山东籍侨民与闽粤侨民之比较 |
(一)出国原因之异同 |
(二)分布地区之异同 |
(三)侨民类型之异同 |
(四)侨民影响之比较 |
五、山东籍海外侨民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
(一)山东籍侨民的发展与齐鲁文化的传承 |
(二)山东籍侨民有坚忍的毅力和奋斗精神 |
(三)山东籍侨民为侨居国做出了卓越贡献 |
(四)山东籍侨民为山东做出了贡献 |
(五)山东籍侨民起到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
结语 |
附录一:《请豁陈旧禁招徕华民疏》 |
附录二:《大清国籍条例》 |
附录三:《国民政府公布侨工出洋条例》 |
附录四:《国民政府公布侨工合同纲要》 |
附录五:《惠民公司招工条款》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后记 |
(8)石狮引导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综述 |
1.3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理论依据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石狮华侨华人参与侨乡建设的调查分析 |
2.1 我国侨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措施 |
2.1.1 侨务工作机构建设 |
2.1.2 华侨华人权益保护 |
2.1.3 招商引资政策 |
2.2 石狮侨乡发展历程 |
2.2.1 侨乡的形成 |
2.2.2 建国以来发展与变化 |
2.2.3 石狮建市后发展与变化 |
2.3 石狮华侨华人参与侨乡建设主要方式 |
2.3.1 侨汇与侨批 |
2.3.2 投资各类产业 |
2.3.3 捐资公益 |
2.4 石狮新华侨华人的发展 |
2.4.1 近年来石狮侨情的变化 |
2.4.2 石狮新华人华侨分布情况 |
2.4.3 石狮新华人华侨的新特点 |
2.4.4 新华侨华人是重要的侨务资源 |
3 石狮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分析 |
3.1 石狮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
3.1.1 石狮产业现状 |
3.1.2 石狮现行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政策 |
3.2 石狮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问题分析 |
3.2.1 二次创业以来石狮经济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
3.2.2 近年来石狮引进外资情况 |
3.2.3 石狮二次创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4 石狮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分析 |
4.1 石狮新华侨华人参与二次创业的主要方式 |
4.1.1 参与侨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实践 |
4.1.2 专业人才回归 |
4.1.3 为石狮二次创业提供海外经济网络 |
4.1.4 参与二次创业本地人才培养 |
4.2 石狮新华侨华人参与二次创业主要优势 |
4.3 当前石狮引导新华侨华人参与二次创业的主要工作 |
4.3.1 回归工程 |
4.3.2 成立新华侨华人社团组织 |
4.3.3 培养侨商人才 |
4.3.4 建设海外侨胞在石会所 |
4.3.5 开展特色联谊活动 |
4.3.6 加强侨联组织及同乡会建设 |
4.3.7 打造海外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回归平台 |
4.2.8 做好侨资企业的转型升级 |
4.2.9 大力发展电商服务平台 |
4.4 石狮引导新华侨华人参与二次创业工作的问题 |
4.4.1 侨乡的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
4.4.2 侨务工作未能与时俱进 |
4.4.3 对新华侨华人的感情维系不够 |
4.4.4 新华侨华人社团建设不足 |
4.4.5 新华侨华人人才引进平台不足 |
5 加强引导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建议 |
5.1 加强引导对新华侨华人的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主要思路 |
5.1.1 挖掘人脉资源,服务民企“二次创业”,助力经济发展 |
5.1.2 开展海外联谊,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培育新华侨华人资源 |
5.2 加强引导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工作建议 |
5.2.1 树立服务理念,优化投资环境 |
5.2.2 加强对新华侨华人的侨情调查,提高侨务工作 |
5.2.3 创新侨务工作方法,加强对新华侨华人的工作力度 |
5.2.4 弘扬传统侨乡文化,提高新华侨华人对家乡的认同感 |
5.2.5 改进工作机制,建立大侨务的格局 |
5.2.6 加强新华侨华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团建设 |
5.2.7 创造更多平台,引导新华侨多元化地参与二次创业 |
6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海外浙江人爱国爱乡行为研究 ——以《浙江侨声报》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2、 研究现状 |
3、 “海外浙江人”的界定 |
一、 浙江侨情及《浙江侨声报》 |
1、 浙江侨情概况 |
2、 《浙江侨声报》简介 |
二、 海外浙江人爱国爱乡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
1、 捐赠表现及其特点 |
1.1 捐赠主体的多层次性 |
1.2 捐赠形式的多样性 |
1.3 捐赠规模的差异性 |
1.4 捐赠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 |
1.5 捐赠活动的连续性 |
2、 投资表现及其特点 |
2.1 投资热情逐渐高涨 |
2.2 投资领域既广泛又渐变,且有地方特色 |
2.3 投资地域具有不均衡性 |
2.4 投资主体由老一辈向新一代转移 |
2.5 投资与捐资的交叉性 |
3、 参政议政表现及其特点 |
3.1 参政议政形式多样化 |
3.2 参政议政主体精英化 |
3.3 参政议政内容创新化 |
三、 海外浙江人爱国爱乡行为动机 |
1、 爱国爱乡情怀的牵引 |
2、 自身经济实力的支撑 |
3、 地方党政部门、侨务机构工作的引导 |
4、 个人价值利益的驱动 |
四、 海外浙江人爱国爱乡行为的作用 |
1、 潜移默化地推动浙江经济发展 |
2、 集思广益促进浙江政治发展 |
3、 众志成城改变社会面貌和精神风貌 |
五、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
(10)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欧洲青田华侨华人移民的简要历史回顾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欧洲青田移民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后青田新移民的出国背景 |
第二章 近 30 年来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 |
第一节 青田华人社团在欧洲的发展轨迹及类型 |
第二节 欧洲主要国家的青田新移民社团概况 |
第三章 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的活动及影响 |
第一节 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在居住国的活动及影响 |
第二节 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与祖籍国之间的互动往来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上海侨商热心在家乡投资创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泉州市梅山镇侨务工作优化研究[D]. 郑巧榕. 华侨大学, 2020(01)
- [2]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D]. 卢泽楷. 华侨大学, 2020(01)
- [3]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1992)中国侨务政策之研究[D]. 刘纯一.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5)
-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D]. 李忠壹. 辽宁大学, 2019(01)
- [5]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印尼华人研究[D]. Mira Murniasari(米拉). 厦门大学, 2017(08)
- [6]改革开放以来闽籍侨胞对福建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贡献[D]. 张涛. 华侨大学, 2016(02)
- [7]近代山东籍海外侨民研究[D]. 孟春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8]石狮引导新华侨华人回乡参与二次创业的研究[D]. 高文克.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9]海外浙江人爱国爱乡行为研究 ——以《浙江侨声报》为中心[D]. 彭昳柔. 温州大学, 2014(03)
- [10]欧洲青田新移民社团研究[D]. 陈华. 暨南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