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型混凝土减水剂

SM型混凝土减水剂

一、SM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扬[1](2020)在《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是一种由水泥、石英砂、硅灰、高效减水剂、矿渣以及钢纤维所组成的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低脆性、优异耐久性等优势,是一种使用前景非常广泛的超高强度混凝土。由于其组分及力学性能与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OC)不同,故其构件承载力与刚度计算方法也必然不同于普通混凝土构件。基于此,本文对四根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开展足尺试验,研究其受弯性能,进而建立其承载力与刚度计算公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四根钢筋RPC简支梁进行受弯试验。考察不同配筋率、是否掺杂聚丙烯纤维等因素对钢筋RPC简支梁受力性能与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RPC简支梁受弯试验过程中裂缝出现及发展规律,获得其荷载-位移曲线。发现钢纤维RPC受压区极限压应变为4394~5200με,开裂应变为690~820με,均远大于普通混凝土。其次,推导了钢筋RPC简支梁的开裂弯矩、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刚度计算公式。由于添加了钢纤维,公式推导时必须考虑RPC拉区拉应力的影响,之后通过受弯试验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开裂弯矩、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刚度公式的计算值均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钢筋RPC梁的设计计算。最后,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RPC简支梁模型,对钢筋RPC简支梁受弯试验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模拟所得的挠度曲线趋势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且吻合度较高,数值模型的塑性应变区域与试验梁的裂缝出现区域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所建模型可用于钢筋RPC简支梁的模拟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钢筋RPC梁的设计计算,为RPC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和理论参考。

徐东明[2](2020)在《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羧酸减水剂是新一代高性能减水剂,近些年已经在各大建设项目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PCE具有减水效率高、结构设计性强、环保无污染等优点。但是研究发现聚羧酸减水剂受混凝土中泥的影响很大,随着含泥量的增加,PCE的性能骤降,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流动性能,主要原因是因为当体系中掺入泥土时聚羧酸减水剂会优先吸附到泥土上,使原本用来分散水泥颗粒的减水剂含量大大降低。因此,提高聚羧酸减水剂对泥土的耐受性已经成为行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采用自由基共聚方法,以异丁烯醇聚氧乙烯醚(HPEG)为大单体,丙烯酸(AA)为小单体,双氧水和抗坏血酸(Vc)为引发剂,巯基乙醇(ME)为链转移剂,β-环糊精、阳离子DAC、苯乙烯为功能单体,分别合成了具有良好抗泥效果的聚羧酸减水剂。首先探究了不同合成方法和不同β-环糊精投料比例对合成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效果的影响。通过大量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测试不同比例蒙脱土的掺加对合成减水剂抗泥效果的影响,最终合成了具有良好抗泥效果的聚羧酸减水剂PCE5。随后探究了不同合成方法及阳离子投料比例对合成的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效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抗泥效果,向体系中同时引入苯乙烯单体,最终合成了抗泥效果最好的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PCE7。分别对PCE5、PCE7进行实际应用性能测试,与普通聚羧酸减水剂PCE0进行对比实验,测定了在含泥量5%的C30、C50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抗压强度。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泥量下的C30、C50混凝土中,掺PCE5、PCE7的减水效果、分散保持能力、抗压强度均优于PCE0,可见,合成的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和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均有提高。最终测定了PCE5的饱和掺量为0.25%~0.30%,PCE7的饱和掺量为0.30%~0.35%。本实验按减水剂掺量为水泥和蒙脱土总质量的0.13%(折固)进行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均未达到两种减水剂的饱和掺量,证明本实验合成的两种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具备抗泥作用。

郭良[3](2019)在《铁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振动搅拌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发展迅猛,对混凝土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促进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搅拌是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制备的关键工序,对混凝土的性能以及生产效率都有着直接影响。而振动搅拌技术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化拌和方法,在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上仍处在初级阶段,国内如今还没有专门有效的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振动搅拌设备。本文通过新拌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振动搅拌试验,提出了适用于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机械振动与强制搅拌相结合的振动搅拌参数,为研制适应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振动搅拌设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设计参考。论文首先简述了高性能混凝土在铁路工程的发展以及振动搅拌对混凝土搅拌过程的影响作用,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正交试验结果确定60L双卧轴试验样机工作参数。为了研究振动搅拌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又在同等试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振动与非振动对比试验。出于合理节约材料、提高搅拌效率的目的还进行了混凝土减水泥试验与二次搅拌新工艺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试样样机采用振幅为1.51mm、振动强度为12g、搅拌时间为110s、搅拌线速度为1.7m/s的参数组合条件下搅拌效果较佳;通过振动搅拌作用,新拌不同型号混凝土的匀质性与流动性均得到有效改善,硬化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与耐久性也得到提高;水泥量减少12%的混凝土通过振动搅拌作用依然同于普通非振动搅拌下不减水泥的混凝土的性能;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最优搅拌工艺为先拌水泥净浆法。

蒋泽中[4](2015)在《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抗裂细观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混凝土是当前工程建设中使用率最高的建筑材料,而混凝土工程也是发生质量或安全事故率最高的分项工程。工程建设经验表明,混凝土自身性能往往在工程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混凝土结构作为各类建(构)筑物的主要承载体系,要求混凝土结构在抗温变、防蚀抗裂、耐久性等方面具有所改善,以满足其处于各种恶劣环境中带压工作时的正常使用要求,故各类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开发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热点、难点课题之一。本文结合铁道部科研研究开发科研项目(批准号:2010G007-K)、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308477)及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黔科教办[2012]43号)“隧道衬砌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抗渗细观机理研究”课题,依托成绵乐高铁、成渝高铁工程、成灌城际及两河口水电站,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外加剂为研究对象,研制了JX-HPC、JX-GBNHY、JX-CNH、碱骨料反应抑制剂等系列高性能混凝土高效外加剂,并从高性能混凝土微观结构、孔结构、热学性能及体积稳定性等方面对研制产品的效能展开分析,再对试验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试样进行超声波与CT试验,将常规试验与特色试验相结合,揭示了所研制高性能混凝土产品的开裂细观机理及损伤演化规律等,实现了对研制产品的全方位多角度检测与论证。最后,以两河口电站混凝土结构拱坝为载体,对抗蚀防裂高性能混凝土坝体结构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有限元分析与实用性验证。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微观结构特征,从高效减水剂及碱骨料反应抑制剂两方面着手,研制了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2)通过水泥净浆流动度、砂浆减水率、水泥适应性等系列试验,选用烯丙基聚乙二醇醚与马来酸酐为单体,添加引发剂和具有抑泡功能的烯丙基聚乙二醇(聚合度为25)丙二醇(聚合度为5)单体,在90℃的反应温度条件下,采用一步合成工艺,通过水溶液共聚合成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同时,在优化材料配比和聚合工艺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梳型接枝共聚物超塑化剂,并测试了该共聚物不同掺量对水泥净浆及对砂浆流动性能和流动保持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在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性能;3)配制了C40、C50及C60三个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并给出了含胶凝材料总量、矿物掺合料掺量、砂率、用水量及外加剂用量的混凝土配合比;对试制高性能混凝土热学性能试验分析表明:加入矿物掺合料后,早期水泥水化放热速率降低,且放热速率达到最高速率的时间后移,但单掺矿粉、双掺矿粉及粉煤灰只对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温升有成效,对后期无明显作用;4)基于虚拟仪器的声波探测平台,对同型号不同外加剂与不同型号相同外加剂的高性能混凝土分别开展超声波试验分析,验证了混凝土结构受载变化将经历原始裂隙压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及破坏四个阶段;对比时间-压力曲线,得出羧酸和抗裂材料均可提高C40型和C50型混凝土性能,但对C40型混凝土性能提高效果更佳;5)对高性能混凝土开展了CT试验,分析了CT图像、CT数及CT数方差,揭示了混凝土损伤、损伤率、体应变与CT数变化关系及裂纹扩展规律;利用CT试验结果,构建了混凝土内部裂纹扩展CT破裂模型;提出了混凝土在受压时最大设计值为体应变为零时的应力值,如果混凝土受到的应力值大于该值,则就有可能就会破坏开裂。6)对抗蚀防裂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掺合料TK-GFZ2对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强度、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与具体工程实例中,并对该工程实例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分析,检验了试验配制的抗蚀防裂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抗蚀防裂性能。

刘佳[5](2015)在《利用密云尾矿废石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开发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满足社会对绿色、高性能、高耐久性建筑材料的需求以及推动混凝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精细化综合利用为目标,采用铁尾矿和废石为主要原料依次研发出三种新型绿色高性能混凝土: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和极细铁尾矿粉混凝土。全部利用铁尾矿砂作为骨料制备出标准养护条件下28d抗压强度达到100MPa的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固废总利用率达到89.2%。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铁尾矿比例占60%,粉煤灰比例占12%,矿渣比例占14%,水泥熟料比例占10.8%,脱硫石膏比例占3.2%,PC高效减水剂用量为胶凝材料的0.23%,水胶比0.22。在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基础上加入废石作为粗骨料,制备出塌落度为136mmm,标准养护条件下28d抗压强度达98.54MPa的全尾矿废石骨料混凝土,其尾矿废石掺量达到72%,水泥熟料掺量仅为7.56%,固废总利用率达到92.44%,并且其在抗冻融和抗硫酸盐侵蚀等耐久性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通过XRD、XPS、IR、SEM, TG-DSC、水化放热规律和孔结构测试等分析手段可知,水化各龄期C-S-H凝胶和钙矾石是强度的主要来源。在全尾矿废石骨料混凝土的基础上,采用目前难以利用的极细铁尾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制备出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抗压强度为88.99MPa的极细铁尾矿粉混凝土,尾矿废石利用率达77.6%。并对极细铁尾矿中所含有的石英、钠长石、拉长石、绿泥石和黑云母五种主要矿物成分进行水化反应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养护条件下石英、绿泥石和黑云母反应活性较低,而钠长石和拉长石反应活性较高,其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类矿物,对水化硬化浆体的强度有所贡献。将铁尾矿和废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发中,不仅可以降低尾矿废石等固废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能减少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碳足迹,并且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沈雅雯[6](2014)在《高效减水剂对预拌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和预拌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特别是高效减水剂以其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改善生产施工方式等优点在工业化大规模预拌混凝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预拌混凝土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第五组分。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统计,2007年、2009年、2011年我国合成减水剂产量分别为284.54万吨、484.68万吨、645.36万吨,而厦门市预拌混凝土中几乎全部掺入了减水剂。近5年作者所在课题组对厦门市部分混凝土工程质量调查发现,90%已建和在建的混凝土工程出现了裂缝。裂缝的产生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预防混凝土构件开裂已经成为混凝土工程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混凝土裂缝的成因非常复杂,除了结构设计、建筑施工、环境条件和荷载受力等因素外,预拌混凝土日益复杂的材料组分和配合比设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相关研究显示:减水剂的大量应用是混凝土收缩变形增大、开裂现象严重的诱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混凝土其它组分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研究较多,然而,针对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很有必要。通过对厦门市主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路桥翔通、华信、三航、华岳生产混凝土所用减水剂产品的调查,选取4种典型系列(萘系、脂肪族、氨基磺酸盐、聚羧酸系)、不同品牌(Point、宏发、江西迪特、路桥翔通、苏州兴邦)、不同类型(缓凝型、标准型、早强型)共计14种高效减水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工作:(1)打破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仅考虑工作性能和强度的局限,根据厦门地区原材料特点和环境条件,同时兼顾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对C40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创新设计,以期达到防控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目标。(2)通过测试C40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坍落度经时损失、硬化混凝土的不同龄期抗压强度及氯离子扩散系数、抗硫酸盐腐蚀系数等一系列技术指标,研究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3)采用非接触式位移测量法,分别在保持配合比不变和水胶比不变的条件下,将14种高效减水剂掺入预拌混凝土中,试验研究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得到在两种不同条件下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规律,编制《高效减水剂与预拌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关系图册》。(4)制备掺入不同高效减水剂的水泥净浆,养护3d后取样,通过扫描电镜对其早期水化情况进行观测,结合对各种高效减水剂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分析,探讨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李磊[7](2013)在《减缩防裂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程施工及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掺加减水剂混凝土的收缩、裂缝问题比普通混凝土更加凸显。掺减水剂会使得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增大,并且使收缩的时间提前。研究表明,采用掺减缩剂的方法在降低收缩率、减小裂缝的同时能够保持混凝土力学性能,改善拌合物性能和耐久性。本文通过对三种减缩剂分别进行干缩试验,得到一种减缩效果明显、力学性能改善显着的减缩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之后研究该复合外加剂对混凝土抗裂性能、新拌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现有干燥收缩测量仪器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一种立杆式收缩测量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精度高,而且适用于长期收缩的测量。2、在保持坍落度相同的条件下,对不同掺量的减缩剂A、B进行水泥胶砂干燥收缩试验,结合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得到减缩剂B减缩率高于减缩剂A的结论。3、相同条件下,对不同掺量的减缩剂B、D进行混凝土干燥收缩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量为1%的减缩剂B减缩效果最明显,且力学性能较好。4、对不同规范提出的圆环开裂试模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适用于不同骨料粒径的圆环试模尺寸。5、在圆环开裂试验中,掺加复合型减缩外加剂的胶砂圆环试件没有产生开裂,说明该复合外加剂抗裂效果良好。6、对比减缩率、力学性能及抗裂试验结果,相同种类和掺量的减缩防裂高性能外加剂效果呈现一致性。7、减缩防裂型高性能外加剂既能配成早强型混凝土又能配成缓凝型混凝土,以适应不同工程的实际需要。8、减缩防裂型高性能外加剂改善了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和孔径分布,因此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力学性能。

郑凯捷[8](2012)在《改性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以尿素代替部分三聚氰胺制备高效减水剂GX-SM,研究了其对水泥,自流平砂浆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X-SM硫酸根离子含量低,不含氯离子,对水泥,自流平砂浆和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减水分散作用;混凝土中掺量为0.8%时减水率达到23%,1d、3d、7d、28d抗压强度比分别为183%、175%、153%和145%;且早强效果特别明显,适合配制高强混凝土;GX-SM各项性能与进口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F10相当,但生产成本低于F10,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吴燮铭[9](2011)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工业合成及其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继萘系高效减水剂之后的新一代高性能减水剂,具有低掺量、高减水率、高分散性、高保坍性和生产中无污染等优点,可以配制高工作性、高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混凝土,以满足各种使用环境和施工条件下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然而,在目前对应用于预拌混凝土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研究中,很多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很难实现工业放大生产,从而阻碍其在预拌混凝土中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对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合成的工业放大和其在预拌混凝土中实际施工与应用的研究对推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1000)与甲基丙烯酸(MAA)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大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AA);再将酯化产物在引发剂过硫酸铵的作用下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采用IR和GPC对合成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合成产品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中间大单体MPEGMAA,主要讨论了阻聚剂品种及用量、酸醇比、催化剂用量、酯化时间及酯化温度对酯化率及掺减水剂复合胶凝材料净浆流动度的影响;使用自制的复合型高性能阻聚剂GXN-1具有良好的阻聚效果,在用量占MAA质量0.45%的较低掺量下,酯化率可达到98.5%;酸醇比在4.0~5.0范围内可达到较高的酯化率,且使得合成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减水分散性能以及分散保持性能达到最佳;最佳酯化工艺参数为:酯化温度120℃,酯化时间5h(先冷凝回流2.5h、后常压蒸馏2.5h);通过L933正交试验,优化了酯化工艺原料配比,其最优配比为:酸醇比nMAA:nMPEG = 5.0,高性能阻聚剂GXN-1的用量为0.45%,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为0.75%。通过L933正交试验,优化了聚合工艺,小试产品PC-XS的最优工艺为:引发剂APS用量为2.5%,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6h。通过工业中试试验,合成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C-ZS并检测其性能,其净浆分散性能和混凝土性能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及萘系高效减水剂,说明工业中试的生产工艺易控制,产品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生产实用性;PC-ZS在较低掺量(0.18%)条件下的混凝土减水率达到27.6%,各项性能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中高性能减水剂(缓凝型)的指标要求。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C-ZS分子结构是带有聚氧化乙烯基、羧基和酯基等多种官能团的梳形结构共聚物,分子主链上接枝了聚氧化乙烯侧链。GPC测试结果显示,PC-ZS的重均分子量为62787,数均分子量为35182,分散性指数PI仅为1.78, PI值较小,分子量分布范围窄,有利于减水剂分散性能的提高。混凝土工程应用效果表明:应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C-ZS和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技术优化C30预拌混凝土配合比,保塑性能好,显着提高抗渗性能,混凝土收缩小、体积稳定性好,无肉眼可见裂缝,可以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需要;C30混凝土质量稳定,56d平均电通量为831C,混凝土耐久性能指标优异,完全达到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技术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通过比较,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C-ZS的每m3混凝土的原材料综合成本比掺萘系缓凝高效减水剂CSP-2的低1.271.47元/m3,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C-ZS配制C30预拌混凝土,综合技术性能优越,经济性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孙娜,裴梅山[10](2011)在《两性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马来酸酐(MA)、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聚合度分别为7,32,45,56)和甲基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新型两性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APC),并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合成条件。探讨了单体对APC性能的影响,并对Zeta电位和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单体摩尔比为n(MA)∶n(APEG)∶n(DMC)=3.5∶1.5∶0.5时,APC性能最优,混凝土减水率为40%。Zeta电位测试表明空间位阻作用是APC的主要作用机理。

二、SM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M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论文提纲范文)

(1)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RPC材料力学性能
        1.2.2 RPC耐久性能
        1.2.3 RPC构件受力性能
        1.2.4 RPC工程实例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筋RPC简支梁受弯力学性能试验
    2.1 试验概况
        2.1.1 原材料与配合比
        2.1.2 试件设计
        2.1.3 试件的浇筑成型与养护
        2.1.4 受弯试验方案
        2.1.5 加载方式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现象
        2.2.2 荷载位移曲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筋RPC简支梁设计与计算方法
    3.1 钢筋RPC简支梁开裂弯矩计算
        3.1.1 计算方法
        3.1.2 梁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的计算
        3.1.3 开裂弯矩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
    3.2 钢筋RPC简支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2.1 钢筋RPC简支梁受弯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
        3.2.2 RPC的应力-应变关系
        3.2.3 受拉区RPC的贡献
        3.2.4 梁正截面受压区RPC应力图形的等效
        3.2.5 梁正截面受拉区RPC应力图形的等效
        3.2.6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3.2.7 梁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以及配筋率限值
    3.3 钢筋RPC简支梁刚度计算
        3.3.1 刚度计算理论基础
        3.3.2 刚度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3.3.3 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筋RPC简支梁受弯试验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1.1 建模方法
        4.1.2 混凝土模型建立
        4.1.3 建立钢筋模型方式
        4.1.4 单元选择以及网格划分
    4.2 梁体荷载与约束的施加
    4.3 模拟结果分析
        4.3.1 简支梁变形云图
        4.3.2 钢筋变形云图
        4.3.3 塑性变形计算云图
        4.3.4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聚羧酸减水剂
        1.1.2 聚羧酸减水剂作用机理
        1.1.3 聚羧酸减水剂目前存在的问题
    1.2 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研究现状
        1.2.1 泥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
        1.2.2 泥土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作用机理
        1.2.3 抑制泥土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措施
        1.2.4 目前研究出现的问题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2 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主要原材料
        2.1.1 聚羧酸减水剂制备原材料
        2.1.2 性能测试原材料
    2.2 实验主要设备
    2.3 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测试
        2.3.1 宏观测试
        2.3.2 微观测试
3 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抗泥性研究
    3.1 引言
    3.2 原位合成法
        3.2.1 减水剂的合成
        3.2.2 原位合成法合成工艺图
        3.2.3 X射线衍射图分析
        3.2.4 最优合成方式探究
    3.3 原位混合法
        3.3.1 减水剂的合成
    3.4 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研究
        3.4.1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得减水剂的抗泥型研究
        3.4.2 采用原位混合法制得减水剂的抗泥型研究
        3.4.3 不同合成方法的抗泥性研究
        3.4.4 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稳定性测试
    3.5 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实际应用性能
        3.5.1 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
        3.5.2 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6 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的红外分析
    3.7 β-环糊精改性聚羧酸减水剂饱和掺量的测定
    3.8 本章小结
4 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抗泥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
        4.2.1 减水剂的合成
        4.2.2 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路线
    4.3 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
        4.3.1 内掺法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
        4.3.2 外掺法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
        4.3.3 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小结
    4.4 抗泥性研究
        4.4.1 内掺法合成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抗泥性实验
        4.4.2 含苯环聚羧酸减水剂的抗泥性实验
        4.4.3 不同合成方式的抗泥性对比实验
    4.5 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实际应用性能
        4.5.1 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
        4.5.2 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6 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的红外分析
    4.7 两性型聚羧酸减水剂饱和掺量的测定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铁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振动搅拌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铁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简介
        1.1.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1.1.2 铁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
    1.2 混凝土搅拌新概念与搅拌设备概述
        1.2.1 传统意义的搅拌目的与搅拌新概念的提出
        1.2.2 混凝土拌合设备概述
    1.3 国内外振动搅拌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外振动搅拌技术研究现状
        1.3.2 国内振动搅拌技术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和理论分析
    2.1 混凝土搅拌过程理论分析
        2.1.1 混凝土搅拌过程混合料颗粒运动分析与水化反应简述
        2.1.2 高性能混凝土搅拌过程的功率变化分析
    2.2 混凝土的均匀性分析与振动搅拌的作用机理
    2.3 振动搅拌对搅拌过程的影响分析
    2.4 影响振动搅拌质量的具体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的振动搅拌试验研究
    3.1 铁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材料选用要求
    3.2 试验样机准备
        3.2.1 样机外形结构及工作原理
        3.2.2 试验样机的工作参数与振动参数表
    3.3 试验方案设计
        3.3.1 试验仪器
        3.3.2 试验制度
        3.3.3 试验内容
    3.4 试验配合比设计
        3.4.1 试验材料选取
        3.4.2 配合比参数及选用
        3.4.3 配合比的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搅拌参数优选试验安排及结果分析
    4.1 最优参数的选择试验具体安排
    4.2 搅拌装置参数优选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4.2.1 振动强度(因素A)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4.2.2 振幅(因素B)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4.2.3 搅拌线速度(因素C)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4.2.4 搅拌时间(因素D)对各项指标的影响
    4.3 最优搅拌参数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较优搅拌参数下其余试验安排与结果分析
    5.1 振动搅拌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性能改进试验安排与结果分析
        5.1.1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振动搅拌对比试验安排
        5.1.2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振动搅拌对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5.2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试验安排与结果分析
        5.2.1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试验安排
        5.2.2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5.3 二次搅拌新工艺试验安排与结果分析
        5.3.1 二次搅拌新工艺试验安排
        5.3.2 二次搅拌新工艺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抗裂细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分析
        1.1.1 研究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主要研究目标及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线路
第2章 高性能混凝土微观结构及其外加剂研制
    2.1 高性能混凝土微观结构
        2.1.1 胶凝材料基体的微观结构
        2.1.2 水泥浆与骨料间过渡层的微观结构[77]
    2.2 JX-HPC外加剂研制与分析
        2.2.1 减水剂的制备
        2.2.2 高效减水剂研制方案
        2.2.3 JX-HPC型高性能特种外加剂分析
        2.2.4 研制的JX-GBNHY型外加剂性能分析
        2.2.5 结果与分析
    2.3 碱骨料反应抑制剂试验成果与效果分析
        2.3.1 评定碱活性抑制效果的经验与本次研究思路
        2.3.2 原材料检测结果
        2.3.3 碱活性抑制试验成果与初步评定
        2.3.4 下一步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性能混凝土热学性能与孔结构特性试验分析
    3.1 试验主要原材料
        3.1.1 水泥
        3.1.2 粉煤灰
        3.1.3 外加剂
        3.1.4 粗集料
        3.1.5 细集料
        3.1.6 水
        3.1.7 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
    3.2 试验混凝土配制原则及配合比
        3.2.1 主要配制原则
        3.2.2 混凝土配合比
    3.3 试验方法
        3.3.1 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方法
        3.3.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3.3.3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3.3.4 混凝土长期及耐久性试验方法
    3.4 高性能混凝土热学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原材料试验结果评价
        3.4.2 热学性能试验分析
        3.4.3 混凝土的孔结构特性试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性能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能分析
    4.1 超声波及超声探测原理
        4.1.1 超声波的形成
        4.1.2 超声波类型和传播速度
        4.1.3 超声波换能器的声场
        4.1.4 超声波的吸收和衰减
        4.1.5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试样的原理
    4.2 基于虚拟仪器的声波探测平台
        4.2.1 虚拟仪器的构成
        4.2.2 虚拟仪器的功能
        4.2.3 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的比较
    4.3 试验介绍
        4.3.1 试验仪器及设备
        4.3.2 试验内容
    4.4 高性能混凝土超声波试验结果分析
        4.4.1 传播速率-压力图特征及分析
        4.4.2 同型号混凝土不同外加剂的声波特性分析
        4.4.3 不同型号混凝土相同外加剂的声波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性能混凝土开裂性能CT实时观测与分析
    5.1 实验原材料及配合强度
        5.1.1 试验方法及原材料
        5.1.2 配合比
        5.1.3 外加剂对混凝土的作用机理分析
    5.2 高性能混凝土CT试验
        5.2.1 CT技术简介
        5.2.2 CT检测基本原理
        5.2.3 单轴压缩混凝土CT试验
    5.3 高性能混凝土CT试验结果分析
        5.3.1 CT图像分析
        5.3.2 CT数分析
        5.3.3 感兴趣区域CT数分析
        5.3.4 不同强度混凝土CT数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性能混凝土开裂细观机理分析
    6.1 高性能混凝土CT试验过程损伤演化规律
        6.1.1 CT数与损伤变量、损伤演化率的关系
        6.1.2 CT数与体应变关系
    6.2 高性能混凝土裂纹扩展分析
        6.2.1 裂纹尖端应力场分布
        6.2.2 裂纹尖端微裂区扩展模型
        6.2.3 基于CT技术的破裂模型
        6.2.4 CT模型计算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抗蚀防裂高性能混凝土试验及其应用
    7.1 抗蚀防裂增塑剂(TK-GFZ2)试验成果与效果
        7.1.1 研究思路
        7.1.2 原材料检测
        7.1.3 大体积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
        7.1.4 初步结论
        7.1.5 下一步建议
    7.2 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三维坝库流固耦合动力分析
        7.2.1 流体运动基本方程
        7.2.2 流固耦合边界条件
        7.2.3 三维流固动力耦合体系有限元方程
        7.2.4 流固耦合方程的求解
    7.3 工程算例
        7.3.1 工程概况
        7.3.2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7.3.3 计算分析参数的确定
        7.3.4 计算结果分析
        7.3.5 有限元法静力计算分析
        7.3.6 拱坝基础处理设计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利用密云尾矿废石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铁尾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2.1.1 铁尾矿的基本性质
        2.1.2 铁尾矿的综合利用现状
        2.1.3 铁尾矿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2.2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研究现状
        2.2.1 粉煤灰的形成及性质
        2.2.2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2.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2.3.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2.3.2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2.3.3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设备
    3.4 试验测试手段
    3.5 参照标准
4 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的研究
    4.1 制备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的原料分析
        4.1.1 铁尾矿
        4.1.2 其他原料
    4.2 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4.2.1 粉煤灰细度对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2.2 粉煤灰和矿渣配合比对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2.3 铁尾矿掺量对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2.4 高效减水剂用量对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2.5 水胶比对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3 养护方式对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4.4 铁尾矿细骨料混凝土水化产物SEM分析
    4.5 小结
5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5.1 制备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料分析
        5.1.1 废石的矿物组成分析
        5.1.2 废石的压碎指标分析
    5.2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工艺研究
        5.2.1 胶凝材料用量对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5.2.2 粉煤灰掺量对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5.2.3 细骨料对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5.2.4 砂率对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5.2.5 用水量对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5.2.6 高效减水剂用量对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5.3 养护方式对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5.4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5.4.1 全尾矿废石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5.4.2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性
        5.4.3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5.4.4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5.4.5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5.5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化反应机理与微观结构
        5.5.1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水化过程研究
        5.5.2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孔结构分析
        5.5.3 全尾矿废石骨料高性能混凝土骨料界面结构分析
    5.6 小结
6 极细铁尾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
    6.1 极细铁尾矿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原料研究
    6.2 极细铁尾矿粉的比表面积对其粒度分布的影响
    6.3 极细铁尾矿粉比表面积对胶砂试块抗压强度的影响
    6.4 极细铁尾矿粉作为掺合料制备混凝土的配合比研究
    6.5 极细铁尾矿粉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硬化机理分析
        6.5.1 水化产物XRD分析
        6.5.2 水化产物XPS分析
        6.5.3 水化产物SEM分析
        6.5.4 水化产物IR分析
    6.6 小结
7 密云尾矿中单矿物的标准养护反应过程研究
    7.1 铁尾矿中单矿物的原料特征
    7.2 单矿物标准养护反应试验结果与分析
        7.2.1 石英标准养护反应过程研究
        7.2.2 钠长石标准养护反应过程研究
        7.2.3 拉长石标准养护反应过程研究
        7.2.4 绿泥石标准养护反应过程研究
        7.2.5 黑云母标准养护反应过程研究
    7.3 小结
8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高效减水剂对预拌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预拌混凝土
        1.2.1 预拌混凝土定义与特点
        1.2.2 预拌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1.2.3 裂缝的定义和类别
        1.2.4 裂缝问题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防治的意义
        1.2.5 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与开裂的关系
        1.2.6 裂缝现有解决办法和措施
    1.3 四种系列高效减水剂简介
        1.3.1 萘系高效减水剂介绍
        1.3.2 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介绍
        1.3.3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介绍
        1.3.4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介绍
    1.4 本文研究内容、意义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2.1 原材料与性能指标
        2.1.1 水泥
        2.1.2 砂、碎石
        2.1.3 水
        2.1.4 矿物掺合料
        2.1.5 减水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混凝土工作性试验方法
        2.2.2 混凝土强度测定方法
        2.2.3 早期变形(非接触式位移法)
        2.2.4 RCM抗氯离子试验方法
        2.2.5 抗硫酸盐试验方法
        2.2.6 微观试验方法
    2.3 试验设备简介
第三章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说明
    3.2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1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标
        3.2.2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第四章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
    4.2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
    4.3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4.3.1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4.4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经济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
    5.1 萘系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
    5.2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
    5.3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
    5.4 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
    5.5 不同系列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比较
        5.5.1 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比较
        5.5.2 标准型高效减水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四种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6.1 萘系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6.2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6.3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6.4 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影响混凝土收缩变形的作用机理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7)减缩防裂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混凝土高性能外加剂的发展
        1.2.1 高效减水剂
        1.2.2 引气剂
        1.2.3 膨胀剂
    1.3 减缩剂
        1.3.1 减缩剂的发展历程
        1.3.2 减缩剂的减缩作用机理
    1.4 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的影响
        1.4.1 混凝土收缩的类型
        1.4.2 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因素
        1.4.3 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减缩剂对水泥胶砂和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
    2.1 试验内容
    2.2 试验仪器和设备
    2.3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2.3.1 试验原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4 A/B减缩剂对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配合比设计
        2.4.2 A与B减缩剂水泥胶砂干燥收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2.4.3 A与B两种减缩剂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2.4.4 减缩剂筛选结果
    2.5 D/B减缩剂对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2.5.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5.2 D与B减缩剂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2.5.3 D与B减缩剂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2.6 复合外加剂的减缩作用机理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复合外加剂对水泥胶砂开裂性能的影响
    3.1 试验内容
    3.2 试验仪器和设备
    3.3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3.3.1 试验原材料
        3.3.2 试验方法
    3.4 水泥胶砂圆环开裂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3.4.1 水泥胶砂配合比设计
        3.4.2 减缩防裂外加剂对水泥胶砂抗开裂试验结果及分析
        3.4.3 效果一致性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减缩防裂外加剂对混凝土拌合物及抗渗性能的影响
    4.1 试验内容
    4.2 试验仪器和设备
    4.3 试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4.3.1 试验原材料
        4.3.2 试验方法
    4.4 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4.4.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4.2 外加剂对混凝土新拌性能的影响
        4.4.3 缓凝型外加剂对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改性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2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性能测定
    2.3 合成工艺
3 结果与讨论
    3.1 GX-SM物理性能
    3.2 GX-SM对水泥净浆减水分散作用
    3.3 GX-SM对水泥自流平砂浆分散性能的影响
    3.4 GX-SM对混凝土的减水增强作用的影响
4 结论

(9)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工业合成及其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概述
    1.2 减水剂的发展概述
        1.2.1 普通减水剂
        1.2.2 高效减水剂
        1.2.3 高性能减水剂
        1.2.4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的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1.3 减水剂的减水分散作用机理研究概述
    1.4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方法
    1.5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工程应用及存在问题
        1.5.1 工程应用方面
        1.5.2 存在问题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意义
        1.6.1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制思路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意义
        1.6.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试验技术与测试方法
    2.1 主要试验仪器与原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合成试验用原材料
        2.1.3 性能测试用原材料
    2.2 合成试验装置
    2.3 减水剂结构与物化性能的测试
        2.3.1 酯化率的测定
        2.3.2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2.3.3 红外吸收光谱(FTIR)测试
        2.3.4 pH 值的测定
        2.3.5 减水剂固含量和密度的测定
    2.4 水泥净浆和混凝土的性能测试
        2.4.1 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净浆流动度及净浆流动度损失的测定
        2.4.2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检测方法
        2.4.3 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2.4.4 混凝土收缩变形性能检测方法
        2.4.5 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检测方法
        2.4.6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试验检测方法
第三章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合成工艺及工业中试研究
    3.1 引言
    3.2 中间大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
        3.2.1 合成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酯化反应
        3.2.2 酯化反应工艺
        3.2.3 阻聚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3.2.4 酸醇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3.2.5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3.2.6 酯化温度和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3.2.7 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酯化配比
    3.3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研究
        3.3.1 反应原理
        3.3.2 合成工艺研究
        3.3.3 引发剂用量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3.3.4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
        3.3.5 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聚合工艺
    3.4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产品的工业中试
        3.4.1 中试合成工艺
        3.4.2 中试产品性能检测及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PC-ZS 的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4.1 PC-ZS 的红外谱图
    4.2 PC-ZS 的的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GPC)
    4.3 PC-ZS 的性能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工程应用
    5.1 引言
    5.2 混凝土配合比优选试验
    5.3 混凝土生产中试
    5.4 混凝土生产及质量验收
    5.5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在预拌混凝土中应用的经济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两性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实验部分
    1.1 高效减水剂的合成
    1.2 水泥净浆流动度的测试
    1.3 Zeta电位
    1.4 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试验结果
    2.2 MA对APC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的影响
    2.3 DMC对APC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的影响
    2.4 APEG对APC分散性及分散保持性的影响
    2.5 Zeta电位的测试
    2.6 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试
3 结论

四、SM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筋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研究[D]. 张博扬.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2]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徐东明.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3]铁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振动搅拌试验研究[D]. 郭良. 长安大学, 2019(01)
  • [4]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抗裂细观机理研究[D]. 蒋泽中.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4)
  • [5]利用密云尾矿废石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研究[D]. 刘佳.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6)
  • [6]高效减水剂对预拌混凝土早期收缩变形的影响研究[D]. 沈雅雯. 厦门大学, 2014(08)
  • [7]减缩防裂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的试验研究[D]. 李磊.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8]改性磺化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的性能研究[J]. 郑凯捷. 广东建材, 2012(09)
  • [9]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工业合成及其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工程应用[D]. 吴燮铭.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10]两性型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合成与性能[J]. 孙娜,裴梅山. 上海塑料, 2011(01)

标签:;  ;  ;  ;  ;  

SM型混凝土减水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