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械CAD软件大幅降价(论文文献综述)
唐佳[1](2020)在《创新认知属性对绵阳普思创新扩散影响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绵阳普思电子这样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一直以创新精神作为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每年都有很多创新项目得以成功开展,并取得了很多创新方面的成绩。然而,在某些方面却存在着创新难以扩散,技术落后的现状。通过对多个创新项目进行长达3年的、持续的观察,论文研究了发生在同一组织内的4个成功扩散和1个尚未实施的创新项目。从创新类型来看,这些创新包括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新设备导入和管理创新。论文主要研究创新扩散的原因、扩散的过程和项目本身的创新认知属性,分析在绵阳普思电子这一特定组织中,创新扩散与创新认知属性关系。论文访谈调查了绵阳普思电子的员工对这些成功推行的创新项目的主观认知,并分析这种主观认知对一个创新项目在企业内部的扩散所产生的影响。从论文的分析来看,在绵阳普思电子这一组织中,相对优势是一个创新项目扩散的必要条件。兼容性和复杂性通过决策者的偏好间接地影响创新的扩散,是可以克服的难题。与之相对的,可尝试性和可观察性则对创新的扩散起到了更为重要和直接的作用。论文发现在某一特定组织中,总是存在着一部分创新能又好又快地推行,而另一部分创新则推行缓慢,甚至难以实施,本文首次将其定义为“创新扩散偏好”。创新扩散偏好的定义是指:在特定的组织中根据5大创新认知属性对创新项目进行分类,管理者重视某些类型的创新,积极地促进创新的扩散,而对其他类型的创新却不太关注,从而导致组织在特定的领域丧失竞争力或处于不利的情况。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关于如何在企业避免创新扩散偏好的不利影响以及促进创新的扩散,论文依据创新五大认知属性来分析问题,提出了若干管理对策,并对论述的不足之处和结论的普适性进行了说明。
赵传统[2](2018)在《凌云软件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背景下,制造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2015年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战略中明确制造业须坚持创新驱动,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东莞是全球知名制造业基地,活跃着大量制造业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超过7800家,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达22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500家。在贸易战、消费升级、制造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大量制造业工厂由单纯的代工、OEM、转向以ODM、打造自主品牌的转型升级道路。而在制造业企业创新升级过程中,产品设计日趋复杂、数据急剧增长,对企业研发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让这些企业能够创建、仿真、发布和管理数据,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使产品快速、高效地投向市场。对于众多初创企业及小微企业来说,自身产品设计能力不足,对设计服务外包有一定的需求。经过对市场上CAD主流应用软件进行逐一调研,发现达索公司的SolidWorks软件契合东莞中小型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中的设计需求,而且易于做二次开发。结合作者在东莞从事软件、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多年从业经验及丰富的客户资源,成立凌云软件创业项目团队,以代理销售SolidWorks软件为基础并提供相关配套软件、二次开发和CAD设计服务。在此以该项目展开论证分析,形成本商业计划书。本计划书中运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及市场调查数据,全面分析一个以SolidWorks软件代理销售为基础,同时提供配套工业设计服务的创业项目。最终证明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收益可期、风险可控、整体方案具备可操作性并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
那飞宇[3](2017)在《X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内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国内的钢结构产品主要应用在工业厂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20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钢结构产量一直维持年均增长率10%以上。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动,钢结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也将间接促使我国钢结构技术、产量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2016年两会期间总理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和建筑,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住宅,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标准。中国钢结构行业“十三五”规划指出,力争到2020年钢结构用钢量由目前的5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占建筑用钢比重超过25%,这将推动国内对钢结构建筑产品的需求,未来几年国内钢结构建筑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庞大的市场空间。X公司是美国家族集团公司在中国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其母公司是全球着名的金属辊压成型设备生产商,已经有六十年余年历史,拥有全球化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X公司运营十五年来一直致力于钢结构建筑辊压成型设备的制造和相关服务,国内钢结构建筑市场蓬勃发展,且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X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面临巨大压力,连续三年不能完成销售目标,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本文以X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解决X公司销售和经营困难为目标,研究其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首先,对国内钢结构建筑行业的宏观环境、市场环境、市场需求及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分析X公司的内部营销环境、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运用SWOT分析法得出X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再次,通过STP营销战略对公司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提出可以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最后,结合X公司的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运用4P营销组合分析公司营销策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X公司提高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X公司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策略可以帮助公司尽快解决困境,根据其产品特性和公司资源,研究并制定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公司的生存发展必须依靠适合理和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合理规划和完善策略才能使得企业适应变化的市场竞争和营销环境,把握公司的发展趋势和实现经营目标,找到影响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因素。本文对X公司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提出合理的建议,加强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控制机制,完善企业价格策略和营销渠道策略,增加其促销策略的方式,分析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模式,有效改进了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成果对X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其他类似公司也有借鉴意义。
姚晓娟[4](2012)在《PT软件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制造业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从处于国际供应链低端的粗放型的加工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对研发能力、设计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等关键环节的强化,促进制造业整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这些调整必然会拉动对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另外,由于行业分工的细化,制造业对该行业的关注重点从之前的独立的CAD、CAE、CAM、CAPP、PDM软件产品需求转为以服务需求为主。比如,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系统规划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将产品数据和系统集成到统一的平台下;中小型制造业有很多设计项目外包的需求。随着国内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服务商的逐渐成长,改变了之前由国外厂商垄断的市场格局,竞争也逐渐加剧。PT软件有限公司是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领域相关软件产品专业的渠道经销商,面对市场需求及竞争格局的变化,公司必须改变原来“受制于人”的软件产品提供商的定位,向能够带来差异化优势的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本文首先通过对PT公司产品、服务以及当前营销策略的介绍,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其次,进一步对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市场需求、外部环境、竞争者情况以及PT公司开展服务营销的内部资源和不足进行SWOT分析,确定PT公司开展服务营销应该抓住哪些优势和机会以及应该规避哪些劣势和威胁。从而确定企业的最优战略;再次,用STP市场定位理论,对PT公司所服务的市场进行明确的细分,确定PT公司应该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对PT公司的服务营销策略进行竞争性定位;最后,在目标市场上用7P服务营销组合理论,从服务的产品、人员、服务过程等各个方面制定具体的服务营销策略,确保战略和定位能够落实到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中。PT公司重新确定的服务营销战略重点为:(1)从产品型经销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2)调整现有的产品线,确保公司逐步向中高端制造业市场拓展;(3)向目标市场重点推广三维数字化设计(CAD/CAE)、数字化制造(CAPP/CAM)及数字化产品管理(PDM/PLM)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维持在二维CAD/CAE市场已经取得的竞争优势。由此,PT公司服务营销定位为:依托其十余年作为国内华北区产品创新数字化相关软件专业分销商所累积的成功经验及资源优势,以制造业客户需求为导向,向其提供贴身的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及数字化管理解决方案,力争五年后成为国内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中高端领域专业的解决方案服务商之一。PT公司具体的服务营销策略主要从服务的产品、人员、有形展示、服务过程策略、价格以及推广六个方面展开。从客户需求出发,打造系统的服务流程,来确保服务的质量,最大限度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使老客户不断回头。在服务的组织设计上,PT公司采用更能支持服务营销策略的流程化组织代替传统的职能化组织。在服务营销管理方面,强化目标管理和企业内部营销来激励员工不断向目标努力。另外,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平台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力武器。
卢敏,史蕾[5](2011)在《国产CAD“突围”》文中指出国际巨头包围下,国产CAD厂商经过多年的积累,逐步开始突围。但是要想站稳脚跟,国产CAD厂商一方面需要建立统一战线,分工合作,另一方面在集聚合力的基础上,加强CAD中的协同设计,建立CAD企业服务新模式,抢占发展先机。价格、盗版、标准"三重门"
李婧伊[6](2011)在《情感设计在服装CAD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服装业已从传统的手工业发展成为集信息、设计、生产、促销、广告传媒为一体的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现代综合性产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在服装设计领域中也得到了推广,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企业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从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研制成功第一套服装CAD系统以来,新技术不断发展,至今由服装款式设计、纸样设计和放码、排料分系统、三维立体试衣系统组成的服装CAD系统已经覆盖了服装设计的全部过程。国外服装CAD技术中以美国的格柏(Gerber)公司系统最为着名。系统技术较为成熟的服装CAD在国外价格十分昂贵。国内大多数服装厂家是中小型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有限。因此,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将服装CAD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列入了“七五”国家星火项目。到目前为止,二维服装CAD技术方面比较成熟。随着现代服装CAD软件的层出不穷,每家软件设计者都会绞尽脑汁使得本家的软件区别于其他CAD软件并且优于以及独特于他们。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方面使人们可以迅速快捷地获取大量资讯;另一方面,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和冷漠。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压力之下,人们更需要一个温馨、舒适、符合情感需要的生活空间。这时情感化设计理论作为产品设计的指导性理论而广泛用于产品开发中。需要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不仅要具有使用功能,而且同时要具有精神的、文化的、思想的功能。于是服装CAD的开发者们就把目光集中到了软件界面设计、完善二维技术和开发三维技术的智能化层面上来,让产品对用户来说达到有效、易学、好记、方便和快捷的人性化程度。本篇论文研究的是情感设计在服装CAD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了解国内外服装CAD市场现状,分析中国与国外服装CAD的差异。集中研究各种不同品牌服装CAD开发的情感设计功能,总结出未来服装CAD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对中国服装CAD的开发有一定的帮助。
方圆[7](2010)在《中望CAD成国资委央企 集采首发品牌》文中研究表明记者近日获悉,中央企业正版软件集中采购针对CAD软件的谈判工作已经结束,中望CAD凭借良好的性能、优质的售后服务以及合理的价格,在谈判中拔得头筹,成为首款获得国资委推荐的CAD软件产品,该信息已经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的中央企业软件集中采购网上进行公布
冯全宇[8](2009)在《AutoCAD大幅降价 代理商将何去何从?——访北京锐和亚太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冯全宇》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10月14日全球设计软件巨头美国Autodesk公司在官网正式宣布,将在国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设计·飞越2010用户回馈计划",针对其基于AutoCAD平台的最新2010版系列设计软件采取大力度降价,其降价幅度最高达80%之多!作为当前全球使用最为普遍的CAD软件,AutoCAD此前在中国的售价一直比较稳定。Autodesk此举无疑是给整个
杨国兵[9](2008)在《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船业经过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船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但是同日韩等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由造船方式的落后带来的。很多产业的实践证明,模块化与模块化制造网络是应对复杂产品系统的组织与过程的有效方式。所以,转变造船模式,大力发展模块化造船是进一步提升我国造船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对世界船市供大于求且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途径。模块化造船方式的不断应用,将带来我国造船业产业组织范式的伟大转变,形成造船业的模块化制造网络。因此,研究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文献阅读与整理的基础上,论文首先梳理了产业组织演化与产业集群理论、复杂产品系统理论、复杂性科学中关于演化的理论、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相关理论,并对产业集群、复杂产品系统、模块、模块化、模块化制造网络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从造船模式的转变、模块化网络出现的动因、我国造船业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面临的挑战以及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机理,对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FPSO的建造分析了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物质、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发生变化,制造网络也在不断地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是长期的,从而构成了制造网络的演变过程。从时间维度来讲,研究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发展主要就是要研究产业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演变。本文在纵向结构分析中,介绍了制造网络纵向组织的表现和纵向增值过程,以及产业链中的物流模型,建立了供应链战略选择及敏捷供应联盟盟员选择模型,并结合45000吨化学品船(成品油船)阐述了造船业纵向结构关系。在横向结构的分析中,分析了制造网络中的横向组织表现,产业中的竞争网络,以及产业中的竞争合作网络。从空间维度来讲,本文在阐述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造船业的产业集聚现象,并通过对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演变形态为产业集群。最后本文构建了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评价模型。首先设计了针对造船业的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规模与效益、产业运营效率、产业创新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四个方面的指标;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提出限制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的限制因素:造船业产业结构问题、造船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方面的问题、造船业的信息化能力薄弱问题、缺乏能力强的规则设计者或系统集成商的集成能力不足、军民无法统一限制了军用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提升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些相应对策。
蒲德红[10](2005)在《基于ObjectARX的挡土墙绘图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建设空前热烈,公路行业毫无例外的处于建设高潮。对于公路设计工程师来说,当前设计任务十分繁重,绘图工作量巨大,迫切需要能大幅提高设计效率的CAD 系统软件的支撑。在公路设计任务中,挡土墙作为公路路基的挡土构筑物,具有相当鲜明的特点:技术含量较低、绘图简单机械、绘图工作量大。这种情况迫使工程师们整天陷入简单机械的绘图工作中无法解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公路的路线方案的优化。因此,设计人员迫切需要一款造价低廉、容易上手、节省劳动力、提高功效的挡土墙设计绘图软件。本论文就是以此为契机,针对公路行业的这种需求,对挡土墙的绘图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利用VC++ 6.0 和ObjectARX 2000 SDK 为工具,以Accees 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在AutoCAD 2000/2002 环境中运行的ARX(AutoCAD Runtime eXtension)挡土墙绘图系统(DTQ2005)。首先本文在绪论部分进行了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对公路及其挡土墙CAD 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前景进行了探讨,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针对开发工具的选择、特点、功能及其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后对挡土墙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挡土墙的人工绘图方式抽象出了软件实现的方法与流程,对挡土墙CAD 的实现难点-挡土墙分段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模型;最后本文研究了实现软件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给出了源代码并展示了挡土墙绘图系统实现的架构和软件流程,在本文的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了总结并提出了课题后续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对公路行业的挡土墙CAD 设计是切实可行的,相对于以前的传统绘图方式,大大提高劳动效率。由于本软件系统的实用性和价格低廉,对于设计单位和个人用户都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此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笔者还希冀对建筑行业其他同类型的构筑物的开发有启迪和借鉴意义,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二、机械CAD软件大幅降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CAD软件大幅降价(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认知属性对绵阳普思创新扩散影响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案例研究法 |
1.3.3 访谈法 |
1.4 科学问题和创新点 |
1.4.1 科学问题 |
1.4.2 本文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创新的扩散 |
2.1.1 创新扩散理论 |
2.1.2 创新的认知属性与创新采用决策的关系 |
2.1.3 国内学者对创新认知属性的研究 |
2.2 同一组织中的创新扩散 |
2.2.1 同一社会体系内不同创新的采用率的研究 |
2.2.2 企业内的技术创新扩散 |
2.3 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性方面的研究 |
2.3.1 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 |
2.3.2 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 |
2.3.3 组织创新性方面的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 管理问题 |
3.1 公司简介与行业背景 |
3.1.1 公司简介 |
3.1.2 行业背景 |
3.2 案例故事 |
3.2.1 人肉搜索引发的思考 |
3.2.2 图纸管理系统的推广 |
3.2.3 I型电感项目的研发 |
3.2.4 连接器产品的工艺创新 |
3.2.5 小单元生产方式的引入 |
3.2.6 小型波峰焊机的应用推广 |
3.3 管理问题总结 |
4 理论依据与案例分析 |
4.1 创新扩散理论概述及本文的理论依据 |
4.1.1 创新扩散理论概述 |
4.1.2 本文的理论依据 |
4.1.3 本文创新和创新扩散的定义 |
4.2 案例分析 |
4.2.1 相对优势是创新实施的必要条件 |
4.2.2 复杂性阻碍I型电感创新的扩散 |
4.2.3 兼容性影响双口连接器新工艺的实施 |
4.2.4 可尝试性有利于降低创新推广的风险 |
4.2.5 可观察性差不利于小单元生产线扩散 |
4.2.6 兼容性和复杂性是可以克服的难题 |
4.2.7 可尝试性和可观察性对创新的扩散更为重要 |
4.2.8 未成功扩散创新项目的反思 |
4.3 案例分析结论及对策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创新扩散偏好 |
5.2 管理建议 |
5.2.1 财务数据不应成为创新采用决策的唯一标准 |
5.2.2 提升预防性创新相对优势的感知程度 |
5.2.3 兼容性是可以克服的,不妨多尝试脑力风暴 |
5.2.4 多专业背景的人力资源配置 |
5.2.5 改善可尝试性对创新的不利影响 |
5.2.6 鼓励异质化交互,防止选择性认知 |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管理问题中主要人物组织关系图 |
附录B 访谈中创新认知属性的评分 |
(2)凌云软件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的对象和问题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创业及商业计划书 |
1.3.2 关于战略管理的文献综述 |
1.3.3 关于运营管理的文献综述 |
1.3.4 关于市场营销的文献综述 |
1.3.5 关于财务分析及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 |
2.1 CAD软件行业 |
2.1.1 CAD国际软件行业发展 |
2.1.2 CAD国内软件行业发展 |
2.1.3 CAD软件市场概况 |
2.2 SolidWorks公司概况 |
2.2.1 SolidWorks公司介绍 |
2.2.2 SolidWorks公司产品介绍 |
2.2.3 SolidWorks公司销售模式 |
2.2.4 SolidWorks公司中国区情况 |
2.3 项目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项目环境分析 |
3.1 外部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
3.2.2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3.2.3 顾客讨价还价能力 |
3.2.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5 替代品的威胁 |
3.3 市场分析 |
3.3.1 细分市场 |
3.3.2 目标市场 |
3.4 区域竞争对手分析 |
3.5 SWOT分析 |
3.5.1 优势 |
3.5.2 劣势 |
3.5.3 机会 |
3.5.4 威胁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营管理与营销策略 |
4.1 经营定位与经营目标 |
4.1.1 经营定位 |
4.1.2 经营目标 |
4.2 营销策略 |
4.2.1 产品策略 |
4.2.2 价格策略 |
4.2.3 渠道策略 |
4.2.4 促销策略 |
4.3 创业团队与组织 |
4.3.1 创业团队组成 |
4.3.2 组织结构 |
4.3.3 职能部门介绍 |
4.3.4 人力资源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财务分析与风险分析 |
5.1 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 |
5.1.1 项目投资估算 |
5.1.2 销售收入预测 |
5.1.3 投资回收期分析 |
5.1.4 内部收益率分析 |
5.1.5 财务净现值 |
5.2 风险分析 |
5.2.1 市场风险 |
5.2.2 管理风险 |
5.2.3 财务风险 |
5.2.4 技术风险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X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1.2.1 基本思路 |
1.2.2 主要内容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
2.1 PEST |
2.2 波特五力竞争模型 |
2.3 SWOT矩阵模型 |
2.4 STP目标市场定位理论 |
2.5 营销4P组合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X公司中国市场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科技环境 |
3.2 市场环境分析 |
3.2.1 钢结构行业特点 |
3.2.2 中国钢结构市场现状及发展 |
3.3 市场需求及主要客户分析 |
3.3.1 市场需求分析 |
3.3.2 典型客户分析 |
3.4 行业竞争与主要竞争者分析 |
3.4.1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竞争情况 |
3.4.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X公司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
4.1 X公司基本经营情况 |
4.1.1 X公司介绍 |
4.1.2 X公司战略与目标 |
4.1.3 X公司经营现状 |
4.1.4 X公司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 |
4.1.5 主要困难与挑战 |
4.2 X公司SWOT分析 |
4.2.1 优势和劣势 |
4.2.2 机会和威胁 |
4.2.3 SWOT分析小结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X公司STP分析 |
5.1 营销战略目标的制定 |
5.2 STP战略 |
5.2.1 市场细分 |
5.2.2 目标市场选择 |
5.2.3 市场定位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X公司营销策略分析 |
6.1 产品策略分析 |
6.1.1 现有产品策略 |
6.1.2 产品研发和升级 |
6.1.3 产品质量控制 |
6.2 价格策略分析 |
6.2.1 定价目标 |
6.2.2 定价方法和原则 |
6.2.3 付款方式和付款期限 |
6.3 渠道策略分析 |
6.3.1 直销模式 |
6.3.2 代理模式 |
6.4 促销策略分析 |
6.4.1 销售促进 |
6.4.2 公共关系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PT软件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框架及方法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文献 |
2.1 服务营销理论 |
2.1.1 服务的定义及特点 |
2.1.2 服务营销 7P 组合 |
2.2 软件行业服务营销理论发展 |
2.3 SWOT 分析 |
2.4 STP 理论 |
3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概况及 PT 公司经营现况 |
3.1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概况 |
3.1.1 有关概念解释 |
3.1.2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发展历程 |
3.1.3 国内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及市场格局 |
3.2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服务营销特征 |
3.3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服务发展的趋势 |
3.4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开展服务营销有利条件 |
3.5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开展服务营销的制约因素 |
3.6 PT 软件有限公司简介 |
3.7 PT 公司营销现状 |
3.7.1 营销战略 |
3.7.2 公司业绩 |
3.7.3 公司现有的服务内容 |
4.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
4.1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市场分类 |
4.2 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市场需求分析 |
4.2.1 市场对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产品方面的需求 |
4.2.2 市场对产品创新数字化软件服务方面的需求 |
5 PT 公司服务营销定位 |
5.1 PT 公司服务营销 SWOT 分析 |
5.1.1 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市场机会 |
5.1.2 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威胁 |
5.1.3 主要竞争者分析 |
5.1.4 PT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5.1.5 PT 公司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5.1.6 SWOT 分析 |
5.2 PT 公司 STP 市场定位 |
5.2.1 PT 公司服务市场细分 |
5.2.2 PT 公司服务目标市场选择 |
5.2.3 PT 公司市场定位 |
6 PT 公司服务营销策略 |
6.1 服务产品策略 |
6.1.1 服务内容 |
6.1.2 服务方式 |
6.2 价格策略 |
6.3 人力资源规划策略 |
6.4 服务过程策略 |
6.4.1 销售流程 |
6.4.2 虚拟样机服务流程 |
6.4.3 PLM/PDM 项目实施流程 |
6.4.4 ATC 培训流程 |
6.4.5 咨询投诉处理机制 |
6.5 有形展示策略 |
6.6 推广策略 |
7 PT 公司服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7.1 创建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营销组织 |
7.2 服务营销管理 |
7.2.1 实行目标管理 |
7.2.2 内部营销—人力资源激励的利器 |
7.3 借助信息化系统,更好的服务客户 |
8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国产CAD“突围”(论文提纲范文)
价格、盗版、标准“三重门” |
从Auto desk大降价说起 |
国产CAD陷窘境 |
打响“绝地反击战” |
物理“聚集”到化学“反应” |
免费不是重点 |
“生命力”是关键 |
标准,还是标准 |
(6)情感设计在服装CAD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课题主要目的 |
1.2.2 课题的主要意义 |
1.3 本课题及所属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的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系统分析与综合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学科交叉研究法 |
1.4.4 检索法 |
1.4.5 分类分析法 |
1.5 论文研究预期结果 |
第二章 服装CAD软件开发应用现状 |
2.1 服装CAD概念 |
2.2 国内外CAD系统整体发展概况 |
2.2.1 国外服装CAD发展情况 |
2.2.2 国内服装CAD发展情况 |
2.3 国内外服装CAD的差异分析 |
2.4 服装CAD应用调查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情感化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3.1 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形成 |
3.1.1 用户中心的提出 |
3.1.2 情感化设计概念的发展 用户中心设计的发展 |
3.1.3 情感化设计理论的确立 |
3.2 情感化设计趋势的必然性 |
3.2.1 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看必然性 |
3.2.2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必然性 |
3.3 情感化设计在各领域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3.3.1 工业产品设计 |
3.3.2 用户界面设计 |
3.3.3 家具设计 |
3.3.4 软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服装CAD软件的智能化发展 |
4.1 服装CAD的发展趋势 |
4.2 智能化的服装CAD系统是服装CAD发展的必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化服装CAD软件中情感化设计的体现 |
5.1 操作功能方面(情感化设计的行为水平层面) |
5.1.1 款式设计系统 |
5.1.2 样板设计系统、放码系统、排料系统 |
5.2 界面美观方面(情感化设计的本能水平层面) |
5.2.1 色彩 |
5.2.2 布局 |
5.2.3 图标 |
5.2.4 触觉和配乐 |
5.2.5 风格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展望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9)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模块化和模块化制造网络研究现状 |
1.2.2 模块化造船的研究动态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相关基本理论 |
2.1 产业组织演化与产业集群理论 |
2.1.1 产业组织演化理论 |
2.1.2 产业集群理论 |
2.2 复杂产品系统理论 |
2.2.1 复杂产品系统的提出 |
2.2.2 复杂产品系统的特点 |
2.2.3 复杂产品系统的供应网络 |
2.2.4 复杂产品系统制造给产业组织带来的挑战 |
2.2.5 复杂性科学中关于演化的理论 |
2.3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相关理论 |
2.3.1 模块的定义 |
2.3.2 模块的分类 |
2.3.3 模块化的内涵 |
2.3.4 模块化制造 |
2.3.5 模块化制造网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成因分析 |
3.1 造船业造船模式的发展 |
3.1.1 舰船设计原则的变化 |
3.1.2 造船业造船模式发展的五个阶段 |
3.1.3 世界先进国家的造船模式分析 |
3.1.4 我国造船模式的发展情况 |
3.1.5 船舶模块的层次划分 |
3.2 模块化及模块化网络出现的动因分析 |
3.2.1 模块化的价值分析 |
3.2.2 模块化网络对生产成本的降低 |
3.2.3 模块化造船的优越性 |
3.3 我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 |
3.3.1 世界造船业的供求关系将发生逆转 |
3.3.2 我国造船业与日韩的差距 |
3.4 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 |
3.4.1 传统的资源整合模式及其缺陷 |
3.4.2 造船方式模块化与组织模块化 |
3.4.3 模块化制造网络形成分析 |
3.5 造船业FPSO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 |
3.5.1 FPSO的含义与发展历程 |
3.5.2 FPSO的构成 |
3.5.3 FPSO模块化制造网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组织结构与模式分析 |
4.1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演变模式分析 |
4.1.1 制造网络演变的RAA模型 |
4.1.2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组织模式分类 |
4.1.3 模块化制造网络中集成商整合的方法 |
4.2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纵向结构分析 |
4.2.1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纵向组织 |
4.2.2 制造网络的纵向增值过程 |
4.2.3 产业链中的物流 |
4.2.4 纵向模块化组织的供应链战略选择 |
4.2.5 敏捷供应联盟盟员选择模型 |
4.2.6 45000吨化学品(成品油船)纵向供应链的构成 |
4.3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横向结构分析 |
4.3.1 制造网络中的横向组织 |
4.3.2 产业中的竞争网络 |
4.3.4 产业中的合作竞争网络 |
4.3.5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横向结构例证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空间演变的集群分析 |
5.1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 |
5.1.1 产业集群的特征与组织结构分类 |
5.1.2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空间演变形态为产业集群 |
5.1.3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 |
5.1.4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分析 |
5.2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集群组织分析 |
5.2.1 造船业的产业集聚现象 |
5.2.2 船舶产业集群结构与特点分析 |
5.2.3 长江三角洲船舶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评价 |
6.1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6.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 |
6.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含义 |
6.2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网络绩效评价的BP网络模型 |
6.2.1 BP网络模型结构 |
6.2.2 BP网络的计算原理 |
6.2.3 BP网络学习算法 |
6.3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的模拟评价 |
6.3.1 训练样本数据 |
6.3.2 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及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及对策 |
7.1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
7.1.1 我国造船业产业组织结构方面的限制分析 |
7.1.2 造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缺乏良好的产品平台 |
7.1.3 我国造船业的信息化能力薄弱 |
7.1.4 系统集成商的集成能力不足 |
7.1.5 军民分割限制了军用技术与舰船的发展 |
7.2 推动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的对策 |
7.2.1 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业 |
7.2.2 加强自主创新、强化船型开发、塑造自主品牌 |
7.2.3 加快中国造船业的信息化步伐 |
7.2.4 尽快建立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结构 |
7.2.5 大力支持区域船舶集群发展 |
7.2.6 切实加快我国造船企业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步伐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ObjectARX的挡土墙绘图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公路CAD 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
1.1.1 国外公路CAD 的起源和发展 |
1.1.2 国内公路CAD 研究和开发概况 |
1.1.3 挡土墙特点及其CAD 的研究现状 |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1 课题来源及背景简介 |
1.2.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1.3 本章小结 |
2 基于 AutoCAD 平台的开发基础技术 |
2.1 AutoCAD 2000/2002 的开发系统 |
2.1.1 为什么使用AutoCAD 开发系统 |
2.1.2 AutoCAD 2000/2002 的开发系统 |
2.2 ObjectARX 应用程序的特点和功能 |
2.2.1 ObjectARX 应用程序的特点 |
2.2.2 ObjectARX 应用程序的功能 |
2.2.3 ObjectARX 程序的安装和运行环境 |
2.3 建立ObjectARX 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 |
2.3.1 创建项目文件 |
2.3.2 编辑应用程序 |
2.4 本章小结 |
3 挡土墙设计的研究与软件开发 |
3.1 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分析 |
3.2 挡土墙设计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
3.2.1 挡土墙设计的基本内容 |
3.2.2 挡土墙设计的基本方法 |
3.3 挡土墙强度及稳定性分析 |
3.3.1 挡土墙整体稳定性验算 |
3.3.2 挡土墙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验算 |
3.3.3 挡土墙截面强度验算 |
3.4 挡土墙设计的软件开发 |
3.4.1 挡土墙截面模型定义 |
3.4.2 挡土墙的立面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 ARX 的挡土墙绘图系统的研究 |
4.1 利用AutoCAD 请求加载启动挡土墙绘图系统 |
4.1.1 驱动ObjectARX 应用程序的方法分析 |
4.1.2 挡土墙绘图系统的驱动 |
4.2 利用COM 编程接口实现挡土墙绘图系统的菜单 |
4.3 利用ObjectARX MFC Support 实现工具栏 |
4.4 挡土墙标准图的数据管理与ACCESS 数据库 |
4.4.1 挡土墙标准图数据管理 |
4.4.2 使用ADO 对象操作ACCESS 数据库 |
4.5 挡土墙立面图与挡土墙类 |
4.6 挡土墙平面图与平曲线类 |
4.7 挡土墙设计图的数量表类 |
4.8 本章小结 |
5 基于 ARX 挡土墙绘图系统的实现 |
5.1 挡土墙绘图系统的体系结构 |
5.2 挡土墙绘图系统的软硬件需求 |
5.3 挡土墙绘图系统概述 |
5.3.1 系统概述 |
5.3.2 系统启动 |
5.3.3 软件系统基本流程 |
5.4 基于ARX 挡土墙绘图系统的主要模块及实现 |
5.4.1 项目管理 |
5.4.2 数据输入模块 |
5.4.3 标准图-数据库模块 |
5.4.4 挡土墙绘图模块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四、机械CAD软件大幅降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认知属性对绵阳普思创新扩散影响的案例研究[D]. 唐佳.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9)
- [2]凌云软件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D]. 赵传统.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3]X公司中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那飞宇.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4]PT软件有限公司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 姚晓娟.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 [5]国产CAD“突围”[J]. 卢敏,史蕾. 软件和信息服务, 2011(04)
- [6]情感设计在服装CAD软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D]. 李婧伊. 天津科技大学, 2011(04)
- [7]中望CAD成国资委央企 集采首发品牌[N]. 方圆.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
- [8]AutoCAD大幅降价 代理商将何去何从?——访北京锐和亚太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冯全宇[J]. 冯全宇.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9(24)
- [9]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研究[D]. 杨国兵.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6)
- [10]基于ObjectARX的挡土墙绘图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蒲德红. 重庆大学,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