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院感染的新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的新措施

一、防治医院内感染的新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杨士霞[1](2021)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护理人员415名,主要培训模式包括岗前培训、全体护理人员集中面对面培训、现场有针对性培训、信息传递形式培训、开展院感知识竞赛活动等。结果:护理人员培训后的院感知识各项评分均高于培训前,综合考试优良率也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2.9%(344/415),正确执行率为82.0%(282/344),培训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97.6%(405/415),正确执行率为98.8%(400/405),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岗前培训、全体护理人员集中面对面培训、现场有针对性培训、信息传递形式培训、开展院感知识竞赛活动等多元化培训模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降低医院感染率。

高文祥,吴刚,徐立聪,高钰琪[2](2021)在《高原肺水肿发生机制与临床转化的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是一种高原特发性非心源性肺水肿,病情重,病死率高。目前认为HAPE的发生机制主要为低氧性肺动脉压力过度增高、肺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水清除障碍、液体贮留及体液转运失调。本文综述了HAPE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针对其关键环节防治HAPE的临床转化现状与前景,为寻找HAPE防治新措施提供参考。

曲佳佳[3](2021)在《院内VTE防控体系下新发院内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防是当前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尽管多数医院已经开展了 VTE的预防工作,建立了系统化的防控体系,但仍有院内PE的新发病例。本研究目的即探讨院内VTE防控体系下新发院内PE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院内VTE新的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减少院内新发PE病例及提高院内PE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医院内新发的PE病例,共121例,以2018年1月该院建立规范的院内VTE防控体系为界,分为VTE防控体系前病例及VTE防控体系后病例。收集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本次住院病种及住院科室、手术患者所行手术名称及手术级别、住院期间VTE风险评分、PE病情危险度分层、预防措施、治疗措施、疗效及不良事件。统计新发院内PE的患者的人数,以同期全院住院总人数为基准计算新发院内PE的发生率,分析院内VTE防控体系建立前后院内PE发生率变化。比较院内VTE防控体系建立前后院内PE临床特点的不同,对比分析Autar评分、Caprini评分评估医院内VTE风险的效能。观察ECMO救治高危肺栓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初始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非高危PE患者根据后续口服抗凝药的不同分为低分子肝素序贯利伐沙班组(观察组)与低分组肝素序贯华法林组(对照组),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和出血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处理,设定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发院内PE发生率逐年下降。建立院内VTE防控体系前新发院内PE 69例(手术患者59例,非手术患者10例),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0.16‰;建立院内VTE防控体系后医新发院内PE 52例(手术患者47例,非手术患者5例),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0.11‰,体系建立后新发院内PE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2.VTE防控体系建立前后新发院内PE的患者年龄、性别、BMI较VTE防控体系建立前无明显差异,P>0.05。3.与院内VTE防控体系建立前相比,新发院内PE患者在体系建立后疾病结构发生了变化,盆腔及会阴腹股沟手术成为新发院内PE占比第一位原因,骨外科手术占比由第一位降至第二位。4.对于新发院内PE的手术患者,各级手术患者数占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对于106例手术患者,术后采用Autar评分,结果为发生VTE中高风险组86例(81.13%);而采用Caprini评分,则结果为中高风险组101例(95.28%)。Caprini评分在新发院内PE的预测效能方面明显优于Autar评分,P<0.05。6.建立VTE防控体系之前高危患者23例(33.33%),建立VTE防控体系之后高危患者20例(38.46%),建立防控体系后院内PE总数虽减少,但高危PE患者所占比例相对增加,各危险分层患者所占比例在建立体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院内VTE防控体系建立后,新发院内PE患者中,有8例(15.38%)采取了标准预防措施,31例(59.62%)预防措施不充分,13例(25.00%)未采取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不充分为院内PE发生的主要原因。8.防控体系建立后有3例高危患者因呼吸心跳骤停,在心肺复苏时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抢救,其中 2 例患者同时给予溶栓,溶栓后分别发生失血性休克和穿刺处大出血致休克,后经抢救后好转出院。2例高危患者因行神经外科手术有颅内出血高风险,给予导管取栓获得成功。9.随访初始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的63例患者3-6个月,完成随访60例,失访患者3例,低分子肝素序贯利伐沙班组(观察组)抗凝治疗的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出血率与低分子肝素序贯华法林组(对照组)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院内VTE防控体系的建立可显着减少院内PE的发生。2.防控体系下院内PE发生率虽减少,但高危比例居高不下,不容忽视。3.在院内VTE防控体系下,院内新发PE患者以盆腔及会阴部手术为首要原因。其在Caprini评分系统中分值应由2分提升至5分。4.Caprini评分评估医院内VTE风险效能高于Autar评分,应采用Caprini评分。5.院内VTE防控体系下仍时有院内新发PE,主要原因为预防措施不充分。6.低分子肝素序贯利伐沙班(利伐沙班15mg每天2次,加上低分子肝素使用时间共21天后,改为20mg每天1次)抗凝方案治疗院内PE安全有效。7.ECMO是抢救院内PE的有益措施,但用ECMO期间溶栓应慎重。

程显扬[4](2020)在《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健康,不仅是关乎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健康良好的国民群体是任何国家实现发展与繁荣的坚固地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九大报告中同样写明:“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在开篇即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国民对于健康的需求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对于健康需求的层次同样在持续上升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健康服务业是21世纪的新兴医疗体系,通过革新医疗模式而构建的以健康为核心而非以疾病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包括先进理念、前沿技术、标准培训认证和管理运营组成的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工程。正如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1世纪的医学是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微生态的平衡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性化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身心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健康生活方式)作用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生命质量为中心发展,以延长生命绝对值向以延长有生产力的健康寿命和青春寿命发展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医学服务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以人民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也是新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宏观环境的变革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民生福祉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凡意义。中国的健康服务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其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与发展成就进行相对系统完整的梳理,在总结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重大机遇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同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尝试提出中国健康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与相关建议。首先,本文以两份关键性政府文件作为分界点,将中国健康服务业划分为初创发展阶段(1949—2013)、规划阶段(2013—2017)和快速发展阶段(2017至今)。借助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规模和分类两个角度对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叙述。同时,总结了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所取得的六大基本成就,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路径逐渐清晰;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扩大,重心下沉渐成趋势;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产业链初步形成;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幸福产业焕发活力;区域健康服务业高地初显,示范效应良好。并揭示了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所存在的五项基本问题,即医疗服务结构与总量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健康保险服务发展乏力且存在壁垒;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与政策保障;科技创新转化难且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其次,本文在充分考量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健康服务业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将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人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14岁以下人口比重、65岁以上人口比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以及是否实施了新医改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上述各变量皆有利于推动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而且,收入水平、个人医疗消费支出、政策规划与人口老龄化对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影响因素在中国的客观现实,针对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规划、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和疾病谱变化对于中国健康服务业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影响方式进行了深入说明。最后,本文系统论述了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条件下,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即后疫情时代防控常态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新基建与双循环格局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人口老龄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红利。并且,在对国际经验进行比较总结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李宁[5](2020)在《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文中提出教会医学是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产物,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消亡,历经近百年崎岖波折又波澜壮阔的历史。“齐鲁医学”曾经是中国教会医学的一张“名片”,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齐鲁医学”的发展历程几乎贯彻整个山东教会医学从起源到消亡的全部过程,代表着山东教会医学的最高水平,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与“北协和、南湘雅、西华西”等国内三大头牌医学齐名,并称为“东齐鲁”,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齐鲁医学”品牌由英美加中四国共同缔造和培育,其人员和经费至少由四个国家的十三个基督教组织供给,亦是洛克菲勒基金会重点资助的医学机构之一,其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对不同势力态度的矛盾性恰好为研究“齐鲁医学”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提供了绝佳机会;三是“齐鲁医学”由教会医学向“人民医学”转型的过程异常复杂,经历了南迁福州、内部分裂、派系争斗、与美决裂、思想改造等多重洗礼,最终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完成蜕变与重生,其过程既具有全国教会医学转型的通性特征,又有独特的发展脉络,对于整个教会医学转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齐鲁医学”的转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开始。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势力的怂恿和西方差会的鼓动下,齐鲁医学院做出了南迁福州的决定,大部分医学教授和本科生由山东济南迁往福建福州,齐鲁医院和少部分师生继续留守济南。不久,医预科随文理学院南迁杭州。一时间国内出现三处齐大校区和两个领导核心,形成南北对峙。南迁不仅造成“齐鲁医学”的内部分裂和派系对立,更为后来被新政权认定为“落后”和“反动”埋下了伏笔。随着杭州和福州的相继解放,齐鲁医学院在南迁一年之后选择回迁济南,“齐鲁医学”在形式上实现了合体和统一,但是南迁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旧有矛盾的积累效应下被扩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旧两派势力之间的校权之争。以吴克明为代表的亲国民党守旧势力与以杨德斋为代表的亲共产党新晋势力为获得学校控制权展开了激烈博弈,最终新派势力在新政权的支持下两次挫败“倒杨”运动,赢得校权之争的胜利。随后,“齐鲁医学”开启了行政体制方面的改革,在齐鲁医院建立第一支党小组,不断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积极向新政权靠拢。自1949年底收回校权到1952年院系调整,“齐鲁医学”随着齐鲁大学同步启动了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开始了艰难而又深刻的历史转型。思想政治方面的改革是新政权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其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针对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宗教氛围浓厚、“亲美”“崇美”思想严重、政治意识淡漠、片面强调专业技术等状况,新政权以齐大行政管理层和共产党工作小组为媒介,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通过开展爱国爱党教育、常规思政教育、亲苏学苏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齐鲁医学”广大师生和医护人员增加了对新政权和共产党的了解,提高了思想政治意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转向全面控诉美国侵略和爱国主义教育,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情绪逐渐改造为反美仇美排美情绪,通过鼓励学生参军参干、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等实际行动与美国划清界限,将全体师生团结在爱党爱国拥军的旗帜下,为后来的院系调整打下了思想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的同时,“齐鲁医学”其他方面的转型改革亦在同步进行。在教学育人方面,齐鲁医学院积极响应新政府提出的“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指导方针,在招生对象、招生名额、入学资格、培养目标、学制学时、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不断满足新中国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社会服务方面,齐鲁医院主动参与灾区医疗救灾、疫病防治服务、公共卫生教育,将发挥专业优势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方面,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齐鲁医学院及齐鲁医院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中外教会拨款的传统方式,积极争取新政府的资助,通过有条件地接受捐赠、开展资产清查运动、增产节约运动等多种途径拓展筹资渠道,最终与外国教会彻底割裂经济联系,完全实现了经济自立。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既体现了新政权和新执政党对“齐鲁医学”提出的外在要求,也体现了“齐鲁医学”人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调适和努力。1952年10月,齐鲁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走向消解,包括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在内的原有组织被撤并重组,随之而来的是“齐鲁医学”在性质内涵和组织属性方面的根本性变化。齐鲁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医学院,附属齐鲁医院则成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齐鲁医学”从此涅盘重生,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虽然“齐鲁医学”在名称、性质和归属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其优秀的文化基因和传统的人文根脉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并最终发展成当今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齐鲁医学”发展史实际上也是教会医学与山东地方社会的互动史,二者互相影响、相互形塑而又彼此同化、趋于融合。“齐鲁医学”在西方传统与中国文化之间、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之间、外国资源和本土力量之间、现代化转型与传统惯性之间不断寻求某种平衡,并以彻底本土化、中国化的结局完成转型使命。

张淑秘,周冠丞[6](2020)在《基于2019冠状病毒(COVID-19)对严寒地区医院HVAC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室内污染源趋于多样化,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现代化综合医院规模庞大,来访人次剧增,尤其在疫情爆发期间,医院原有的HVAC系统难以满足对空气品质的卫生安全要求,大型综合医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疾病传染的重灾区。基于2019冠状病毒及其他传染性病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途径对医院现有HVAC系统进行调研分析,得出严寒地区医院HVAC系统在疫情期间应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并辅以冷壁下布置加热器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感染率的结论。在现有送/回风管段及HVAC系统末端加装离子、静电以及光触媒等对病毒和尘埃有不同侧重的净化过滤装置,在满足净化要求的条件下提高医院使用回风的安全性。对于新建医院HVAC系统应加强平疫结合的设计理念,在疫情爆发时通过转换密闭风阀等措施实现平疫转换,无需改造现有医院空调系统的布局与设施,能在较短时间实现疫情期间的正常接诊任务。

孔金娣[7](2020)在《医疗类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疏散设计研究 ——以彰武县中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建筑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场所之一,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聚集大量人群。为达到公共服务性质,其空间组成及功能较为复杂,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也种类繁多。不同使用性质的公共建筑,其内部的使用人群的特征也各异,致使引发公共建筑的火灾隐患多、发生概率大。而建筑作为火灾事故的载体之一,建筑的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防火设计宏观上的两个思路“散”“堵”,首先为保证人的生命安全,而且也是人在火灾发生时的第一反应,那么就要求在火场人能够快速、无阻碍的逃离到安全区域;其次要控制火势的蔓延,要求建筑构件达到一定的耐火极限,将墙体、楼板等围合的空间视为一个“盒子”将火“堵”在里面,在规范要求的耐火极限内保证其完整性、支撑性、隔热性。目前我国建筑防火设计是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这种处方式的方法进行设计的,那么就需要对条文概念有清晰透彻的理解。本文依据规范,从“堵”与“散”两个方面探讨防火本质,如防火分区的划分、疏散门和安全出口的设置、数量要求、人流股数与宽度要求、间距要求;疏散楼梯采取的形式;共用、借用安全出口。分析医疗建筑的功能组成及各部分的人群使用特点,火灾隐患,火灾发生时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平面布置这四个方面对疏散的影响。并通过优化疏散楼梯的位置,使疏散达到既合规又合理。在新冠性肺炎突发背景下,分析如何利用现有的公共建筑改造成“方舱医院”,及武汉火神山临时性医院的防火措施。最后以彰武县中医院院区内改扩建为例,解决新老建筑间防火间距不足,校核门诊楼防火疏散,两座建筑使用连廊连接部位的防火疏散措施,解决扩建后疏散距离超长的问题,及更换外墙保温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该论文有图56幅,表4个,参考文献50篇。

段雯婷[8](2019)在《公共卫生管理视角下医院感染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某儿童医院水痘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医院感染是患者和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大威胁和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和生命安全,也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重要手段。但在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我国医院感染防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多不足。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以公共卫生理论、危机管理理论和“木桶”理论为基础,对某儿童医院水痘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医院在传染病疑似暴发时的具体处置情况,并从医院感染暴发危机的事前、事发、事中、事末和事后五个方面反映出我国医院感染防控现存问题。通过上述研究,笔者认为应从健全医院感染法律法规和增加资金投入、医院感染专业人力资源建设、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医院感染建筑布局、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医院感染暴发演练、感控文化建设以及改变保洁模式八个方面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杨超[9](2018)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新措施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induced oral mucositis,ROM)是指各种射线引起口腔的黏膜的急慢性损伤。它多数发生于恶性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或血液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骨髓移植前的大剂量照射时发生的常见的副作用。但是对于ROM的高发态势,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上对于ROM的防治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本论文主要通过研究FTY720和二甲基亚砜(DMSO)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护作用,并对其发生机制和靶点进行探讨,提出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新措施。方法:第一部分:FTY720对ROM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靶点研究:1、建立X线头颈部照射ROM小鼠模型,通过存活实验、1%甲苯胺蓝染色和HE染色判断FTY720的防护效应、摸索最佳预防方案、同类药物优效性;2、通过观察FTY720照后不同时间点病理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Ki-67和p63,观察角化上皮细胞和角化干细胞,探索防护机制;3、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FTY720对头颈部肿瘤ca127的影响;4、利用基因敲除小鼠:全身条件性敲除S1P1受体模式小鼠(UBC-cre/ERT2;Slprlflox/flox)和内皮细胞条件性敲除S1P1受体模式小鼠(VE-cre/ERT2;Slprlflox/flox)进一步验证FTY720防护作用的靶点和靶细胞。第二部分:DMSO对ROM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同第一部分,利用病理学手段确定DMSO的防护效应,最佳预防方案、同类药物优效性;2、利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照后角化干细胞变化以及DMSO对角化干细胞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损伤的影响,并和DMSO结构类似基团的化合物进行效应对比,判断其防护效应的有效基团;3、通过接种荷瘤小鼠实验检测DMSO对头颈部肿瘤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1、X射线头颈部照射ROM小鼠模型建立成功,FTY720预防给药,与照射对照组相比可以有效防止ROM发生,并提高小鼠存活达到100%,FTY720防护效应明确;2、FTY720预防给药有效时间窗在照前24h内,最佳给药剂量是1Omg/kg,但是FTY720照后治疗无效;3、免疫组化方法标记Ki-67和p63显示,FTY720可以显着促进角化上皮细胞的再生和角化干细胞的增殖,明显优于照射对照组;4、FTY720对头颈部肿瘤细胞没有保护作用,经FTY720干预后的非照射或分别经过3Gy、6Gy、8Gy照射后的Cal27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FTY720预防ROM的作用靶点是S1pr1,作用的靶细胞可能是内皮细胞,UBC-cre/ERT2;S1pr1flox/flox 和 VE-cre/ERT2;S1pr1flox/flox 模式小鼠分别在全身细胞和内皮细胞上敲除敲除S1pr1,在照射后都能防止ROM发生,明显优于S1pr1flox/flox小鼠,进一步确证其作用靶点和靶细胞。第二部分:1、DMSO对ROM有明确预防作用,照前6h内给药都有效,其照前1h给药防护效应最好,最佳给药剂量是6g/kg,但是DMSO照后治疗给药无效;2、DMSO减轻照后角化干细胞DSBs损伤。DMSO在照后早期对角化上皮细胞和角化干细胞有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照射对照组,并且在照后6h,DMSO组角化干细胞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3、DMSO对ROM起防护效应的基团是亚砜基。DMSO和二甲基砜、甲硫醚、四亚甲基亚砜进行效应比较,只有四亚甲基亚砜和DMSO效应一致,显示其有效基团是亚砜基;4、DMSO对头颈部肿瘤生长没有影响,接种Ca127细胞的非照射组和照射组荷瘤小鼠,DMSO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了 FTY720和DMSO对ROM的防护效应,一方面证明S1P1受体调节剂FTY720可能是通过拮抗内皮细胞S1P1受体改善干细胞微环境减轻干细胞损伤发挥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初步发现DMSO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轻角化干细胞的DSBs损伤继而保护角化干细胞发挥防护作用。

陈维迪,陆亚君,毛利君[10](2017)在《预防控制医院内传染病传播的措施》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预防控制医院内传染病传播的措施,为减少医院内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及其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以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及其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传染病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的院内被传染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院内传染病传播的危害,建立完整的预防和治疗传染性疾病体系,从而有效地防控传染病在院内的传播。

二、防治医院内感染的新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治医院内感染的新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2)高原肺水肿发生机制与临床转化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低氧性肺动脉压力过度增高
    1.1 HAPE肺动脉压力增高的机制
        1.1.1 低氧直接刺激肺血管平滑肌收缩
        1.1.2 血管活性物质失平衡
        1.1.3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1.2 HAPE肺动脉压力过度增高的防治现状与前景
        1.2.1 吸氧和转运至低海拔地区
        1.2.2 吸入NO气体
        1.2.3 氨茶碱
        1.2.4 降低肺动脉压的药物
2 肺血管通透性增高
    2.1 HAPE肺血管通透性增高发生机制
        2.1.1 炎性损伤
        2.1.2 VEGF
    2.2 HAPE肺血管通透性增高防治的现状与前景
        2.2.1 抗炎治疗
        2.2.2 抗感染治疗
3 肺水清除障碍
    3.1 HAPE肺水清除障碍发生机制
        3.1.1 ENaC功能障碍
        3.1.2 AQPs表达降低
        3.1.3 钠-钾-ATP酶(Na+/K+-ATPase)活性降低
    3.2 HAPE肺水清除障碍防治的现状与前景
4 液体贮留
    4.1 HAPE液体贮留的发生机制
    4.2 HAPE液体贮留防治的现状与前景
5 HIF-1低氧信号感知与HAPE
6 展望

(3)院内VTE防控体系下新发院内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医院相关VTE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1.3.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1.3.3 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1.4 文章结构与研究思路
        1.4.1 文章结构
        1.4.2 研究思路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不足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1.2 健康服务业的政策研究
        2.1.3 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健康服务业的基本界定
        2.2.2 健康服务业的现状研究
        2.2.3 健康服务业的政策研究
        2.2.4 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2.3 研究评述
第3章 健康服务业发展理论分析
    3.1 基本概念
        3.1.1 健康
        3.1.2 健康服务业
    3.2 相关理论
        3.2.1 健康需求理论
        3.2.2 健康人力资本理论
        3.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3.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3 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
        3.3.1 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3.3.2 理论模型构建
        3.3.3 指标体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4.1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4.1.1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初创发展阶段(1949—2013)
        4.1.2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规划阶段(2013—2017)
        4.1.3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17至今)
    4.2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基本成就
        4.2.1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规模
        4.2.2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分类
        4.2.3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取得的基本成就
    4.3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4.3.1 医疗服务结构与总量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4.3.2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4.3.3 健康保险服务发展乏力且存在壁垒
        4.3.4 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与政策保障
        4.3.5 科技创新转化难且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5.1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1 模型构建
        5.1.2 变量选取
        5.1.3 结果分析
    5.2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深入说明
        5.2.1 经济发展水平
        5.2.2 政策规划
        5.2.3 人口年龄结构
        5.2.4 城镇化水平
        5.2.5 科技创新
        5.2.6 疾病谱变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6.1 世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概况与背景
        6.1.1 世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6.1.2 世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6.2 主要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经验
        6.2.1 美国
        6.2.2 德国
        6.2.3 加拿大
    6.3 对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6.3.1 坚持政府引导,加强规划引领
        6.3.2 突出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6.3.3 加快集群发展,增强辐射带动
        6.3.4 优化要素配置,补齐发展短板
        6.3.5 支持开放发展,融入国际分工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与对策建议
    7.1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
        7.1.1 后疫情时代防控常态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7.1.2 新基建与双循环格局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7.2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7.2.1 多渠道并用与多元化并重,缓解医疗服务总量与结构矛盾
        7.2.2 以提高生存质量为主线,构造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生态体系
        7.2.3 实施构造完备的监管与政策,消除相关机制体制障碍
        7.2.4 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问题,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融合
        7.2.5 推动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彼此联动
        7.2.6 转变既往思想观念,树立积极老龄化的观念
        7.2.7 促进传统中医药学科思想复兴,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5)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史料与文献回顾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第一章 南迁福州与北归济南:转型的时空背景
    第一节 南迁福州
        一、酝酿南迁:三派势力博弈
        二、选址福州:各方推进南迁
        三、南下福州:顺利完成迁移
        三、福州一年:勉强恢复教学
        四、留守济南:艰难维持残局
    第二节 北归济南
        一、山东情结:回归原动力
        二、校产羁绊:难舍的家业
        三、协商回济:积极的态度
        四、顺利回迁:各方的帮助
    小结
第二章 校权之争与行政改革:行政上开启转型
    第一节 校权之争:新旧势力的博弈
        一、留济齐大校务:旧权把持
        二、校权回收运动:大势所趋
        三、两次“倒杨”运动:斗争不止
    第二节 行政改革:运转机制的蜕变
        一、软弱的齐大校政
        二、积极的行政改革
        三、齐鲁医院的调整
        四、争取“国立”运动
    小结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与医疗服务:业务上推行新政
    第一节 教育改革
        一、招生改革
        二、教学改革
    第二节 公卫服务
        一、参与医疗救灾
        二、疫病防治服务
        三、公共卫生教育
    第三节 支援战争
        一、踊跃参军参干
        二、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
        三、收治志愿军伤病员
    小结
第四章 经费改革与资产管理:经济上实现自立
    第一节 美国经济封锁
        一、教会拨款的限制
        二、进口设备的限制
    第二节 拓展筹资渠道
        一、有条件接受捐赠
        二、向政府申请补助
    第三节 改革资产管理
        一、资产清查:奠定改革基础
        二、资产纠纷:化解资产矛盾
    第四节 增产节约运动
        一、“三自”革新运动
        二、医院经费改革
        三、“三反”“五反”运动
    小结
第五章 抗美援朝与思想改造:政治上实现新生
    第一节 建国初期师生思想状况
        一、宗教色彩浓厚
        二、亲美思想严重
        三、政治意识淡漠
    第二节 抗美援朝教育运动
        一、保卫和平签名运动
        二、控诉美国文化侵略
        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四、全面驱离美籍教师
    第三节 革命政治教育
        一、常规思政教育
        二、爱国爱党教育
        三、亲苏学苏教育
    第四节 思想改造运动
        一、原有问题及改造过程
        二、改造效果和影响
    小结
第六章 院系调整与明确隶属:全方位完成转型
    第一节 院系调整:完成转型的直接推动力
        一、全国院系调整的背景与过程
        二、齐鲁大学的调整
        三、齐鲁医院的归属变更
    第二节 山东医学院的调整适应
        一、原山东医学院基本情况
        二、调整初期的混乱情况
        三、初步的改革调整
    第三节 齐鲁医院的改革调整
        一、院系调整初期的混乱现象
        二、齐鲁医院的全面改革
    第四节 明确归属:步入新的起点
        一、医院承担医学教学任务
        二、行政体制上的关系不明确
        三、明确隶属与管理关系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医疗类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疏散设计研究 ——以彰武县中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疏散门疏散楼梯及防火分区的相关理论概念
    2.1 疏散门及疏散楼梯的设置
    2.2 首层共用、借用安全出口
    2.3 防火分区
    2.4 本章小结
3 医疗建筑火灾隐患及影响疏散的因素
    3.1 医疗建筑功能组成
    3.2 医疗建筑火灾隐患
    3.3 疏散受火灾发生时人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3.4 平面布置对疏散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医疗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及疏散案例分析
    4.1 安全疏散的设计原则
    4.2 案例分析
    4.3 公共卫生应急范畴内的医疗建筑改扩建
    4.4 临时性传染病医院防火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彰武县中医院改扩建防火设计实践
    5.1 城市及医院背景分析
    5.2门诊楼2#改扩建
    5.3门诊楼1#防火疏散校核
    5.4门诊楼1#与附属用房间增设连廊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公共卫生管理视角下医院感染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某儿童医院水痘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重点、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院感染
        2.1.2 医院感染暴发危机
        2.1.3 医院感染防控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卫生理论
        2.2.2 危机管理理论
        2.2.3 “木桶”理论
3 公共卫生管理视角下医院感染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医院感染防控体系介绍
        3.1.1 背景及组织构架、运行机制
        3.1.2 医院感染防控内容
        3.1.3 2009年-2019年6月全国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3.2 某儿童医院水痘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案例分析
        3.2.1 危机事前
        3.2.2 危机事发
        3.2.3 危机事中
        3.2.4 危机事末
        3.2.5 危机事后
    3.3 医院感染防控存在的问题
        3.3.1 经费支持力度薄弱
        3.3.2 专业人才缺乏
        3.3.3 危机评估缺失
        3.3.4 防控能力不足
        3.3.5 硬件设施缺乏
        3.3.6 宣传教育不到位
        3.3.7 清洁外包管理问题
4 改善医院感染防控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增加资金投入
    4.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4.3 做好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防患于未然
    4.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防控能力
    4.5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实施分类建设
    4.6 加强重视和文化建设,提高思想觉悟
    4.7 改善医院保洁模式,打好防控基础
    4.8 强化信息化建设,优化监测预警系统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9)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新措施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S1P受体调节剂FTY720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第一节 S1P受体调节剂FTY720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护效应研究的阶段总结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S1P受体调节剂FTY720对放射性黏膜炎防护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FTY720对头颈部肿瘤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FTY720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靶点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二甲基亚砜(DMSO)对放射性黏膜炎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第一节 DMSO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护效应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DMSO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DMSO对头颈部肿瘤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致谢

(10)预防控制医院内传染病传播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防治医院内感染的新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临床意义[J]. 杨士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1(22)
  • [2]高原肺水肿发生机制与临床转化的现状与展望[J]. 高文祥,吴刚,徐立聪,高钰琪. 生物医学转化, 2021(02)
  • [3]院内VTE防控体系下新发院内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D]. 曲佳佳. 山东大学, 2021(12)
  • [4]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D]. 程显扬. 辽宁大学, 2020(07)
  • [5]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D]. 李宁. 山东大学, 2020(06)
  • [6]基于2019冠状病毒(COVID-19)对严寒地区医院HVAC系统的研究[J]. 张淑秘,周冠丞. 上海节能, 2020(07)
  • [7]医疗类建筑改扩建下的防火疏散设计研究 ——以彰武县中医院为例[D]. 孔金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8]公共卫生管理视角下医院感染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某儿童医院水痘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为例[D]. 段雯婷. 重庆大学, 2019(05)
  • [9]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新措施及其机制研究[D]. 杨超. 苏州大学, 2018(04)
  • [10]预防控制医院内传染病传播的措施[J]. 陈维迪,陆亚君,毛利君.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12)

标签:;  ;  ;  

预防医院感染的新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