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动脉导管未闭1例

哑动脉导管未闭1例

一、哑型动脉导管未闭1例(论文文献综述)

肖家旺,朱鲜阳,张端珍,韩秀敏,孟立立,王建铭,王琦光[1](2021)在《心血管外科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8年9月,我科收治的PDA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患者,根据主动脉造影情况选择合适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术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共26例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年龄(42.4±15.9)岁,介入治疗距离首次手术时间为(21.3±10.8)年,术前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平均压为26.33(24,36.67) mm Hg (1 mm Hg=0.133 k Pa),主动脉造影测量残余分流最窄处直径为4(4.6)mm。术中22例应用ADO-Ⅰ封堵器,4例应用ADO-Ⅱ封堵器。除1例患者发生封堵器脱落而急诊外科手术取伞外,其余25例患者均成功封堵,手术成功率为96.2%,术后即刻主动脉造影显示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2例少量残余分流。25例介入成功患者随访60.5(30.5,85.5)个月,3个月随访时复查心脏超声示残余分流均消失。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主动脉狭窄、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安全、有效,中长期随访效果好,可替代再次开胸手术成为此类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马新平,李青,赵娟[2](2020)在《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应用ADOⅡ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15例患儿。术中根据造影结果、心脏彩超结果选择合适的ADOⅡ封堵器。术后第1天行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如无异常及并发症,术后第2天出院。出院后1、3、6及12个月门诊随访。结果:15例患儿手术时间(42.12±18.57)min,X线曝光时间(3.39±2.16)min。造影结果显示:长管型13例,漏斗型1例,不规则型1例。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1.82±0.26)mm,长约(9.83±1.36)mm。主动脉发育良好无缩窄。封堵前后分别行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连续测压,未见明显压差。所有患儿均成功置入ADOⅡ封堵器。其中,12例即时造影完全封堵,3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h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形态正常。主动脉血流速度及肺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3例患儿残余分流消失。12例患儿完成1年随访,1例患儿术后3月后再无随访。2例患儿完成6月随访。随访结果良好。结论:ADOⅡ封堵器对婴幼儿中小型、长管状或不规则型PDA有比较好的封堵效果,但由于本研究所选病例数较少,研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可在今后工作中通过扩大样本研究数量,增加结果的准确性。

郑红艳,魏钟海,宋杰,马冬辉[3](2020)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经介入封堵治疗100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成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经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共100例成年PDA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封堵前各项检查结果(主要是超声心动图)。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规律随访至少6个月,获得患者的临床情况及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本组100例成人PDA均封堵成功。在介入封堵PDA后即刻,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术前显着下降[封堵后即刻比术前:(37.25±15.93)mmHg比(47.85±23.22)mmHg,t=8.791,P<0.0001;(18.37±9.98)mmHg比(23.04±11.48)mmHg,t=5.702,P<0.0001],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中期疗效,与封堵前比较,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下降[随访中期比封堵前:(33.72±15.64)mmHg比(42.92±22.28)mmHg,t=6.773,P<0.0001],左室射血分数升高(随访中期比封堵前:57.70%±5.10%比56.09%±6.35%,t=-4.522,P<0.0001),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情况改善(Z=-3.411,P=0.001;Z=-4.426,P<0.0001)。结论对于符合介入封堵适应证的成年PDA患者,可通过介入治疗闭合PDA,具有良好的临床获益。

杨思慧[4](2020)在《基于心导管检查结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分级治疗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缺乏统一标准。目的对93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根据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分为“PVRI<4 Wood.m2”组、“4 Wood.m2≤PVRI≤8 Wood.m2”组和“PVRI>8 Wood.m2”组。分别对三组的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组共93例,男36例、女57例;中位年龄51月;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38例、Ⅲ级33例、Ⅳ级3例;心胸比0.60±0.06;中位经皮血氧饱和度98%;肺动脉收缩压83.99±20.50mmHg、平均压59.64±16.34mmHg;中位PVRI5.86Wood·m2;中位Rp/Rs 0.34;中位Qp/Qs 2.37;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率10.91%。2、“PVRI<4 Wood·m2”组35例,34例直接关闭缺损,93.94%随访预后好。3、“4 Wood·m2≤PVRI≤8 Wood·m2”组共31例。“手术”组26例。随访“预后好”组13例(13/26,50%),“预后差”组13例(13/26,50%)。“药物-手术”组共5例。“手术”组Rp/Rs(0.37±0.13)较“药物-手术”组(0.62±0.22)低。“药物-手术”组术后随访预后好者5例(5/5,100%)。“药物-手术”组预后好率(5/5,100%)较“手术”组(13/26,50%)高(P=0.032)。4、“PVRI>8 Wood.m2”组共27例,直接关闭缺损15例,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58.33%患者预后好。采用“药物-手术”治疗方法5例,随访100%患者预后好。5、本研究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共15例。12例患者口服靶向药物治疗,随访肺动脉压力均下降。结论心导管检查及肺动脉造影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标准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阳性率为10.910%。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若“PVRI<4 Wood.m2”,可直接行手术关闭缺损;若“PVRI≥4 Wood.m2”,“药物-手术”治疗方法或可成为临床上的新一种治疗模式。靶向药物可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

王建军,范文海,孙永红,崔维静,雷晓燕[5](2019)在《封堵治疗甘肃省高原、亚高原地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甘肃省高原、亚高原地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行封堵治疗的PDA患儿300例,年龄为6个月至3岁,其中高原地区123例、亚高原地区177例。术中封堵前经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根据PDA的形态选择适宜的封堵器,对有轻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行封堵治疗,对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则行试封堵治疗。术后1、3、6个月随访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右房室瓣反流速度评估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300例PDA患儿封堵前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缺损,缺损直径为1~10(4.5±2.8)mm。封堵后293例患儿无残余分流。299例患儿封堵手术成功,其中97例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均行吸高氧试验,对吸高氧后血氧饱和度<95%的21例患儿行试封堵治疗。235例患儿采用PDA封堵器进行封堵,53例微小动脉导管采用德国PFM医疗集团生产的Duct-Occlud弹簧圈,11例患儿采用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1例3岁患儿封堵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增高,其家属放弃进一步治疗。术后6个月299例患儿的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封堵治疗甘肃省高原、亚高原地区婴幼儿PDA成功率高;试封堵治疗是一种鉴定严重肺动脉高压性质非常可靠的方法;术中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械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张彦春,张雪,徐宏燕,张雯,潘迎,刘凯波[6](2019)在《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皮血氧饱和度(Sp O2)监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于生后2~48 h进行右上肢及左下肢SpO2监测。结果共监测10 231名足月新生儿,SpO2筛查阳性患儿870例,筛查阳性率为8. 50%,检出CHD患儿39例,其中严重性CHD (CCHD)患儿2例,分别为法洛四联症和主动脉狭窄。SpO2筛查对CHD的灵敏度为12. 82%,特异度为91. 51%,阳性预测值为5. 75‰,假阳性率为8. 49%,而对于CCHD的灵敏度为100. 00%,特异度为91. 89%,阳性预测值为40. 00%,假阳性率为8. 11%。SpO2筛查阳性病例中简单型CHD的检出率与阴性病例无明显差异。结论 SpO2筛查对CHD的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并降低死亡率,尤其对CCHD意义更重要。

扶剑,潘征夏[7](2019)在《外科手术与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我院胸心外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患儿38例为观察组(动脉导管未闭切断缝合术12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26例,男14例、女24例,年龄0.088.67岁)。随机抽取同期于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术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38例为对照组(均行介入封堵术,男17例、女21例,年龄0.505.42岁)。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情况均长于或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动脉导管未闭或者管径较小的患儿,行介入封堵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而对于低体重、早产儿、合并有其他心内畸形或导管粗大、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情况的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外科手术更加合适。

陈兰兰[8](2019)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封堵术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儿童心脏结构及功能、肺动脉压力变化及不同动脉导管直径的差异,以及经皮介入封堵术后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成功实施经皮介入封堵术的306例PDA儿童人口学、心血管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纳入有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身高、体重及超声心动图随访队列。结果:1.306例动脉导管未闭儿童年龄3月15岁,四分位年龄2岁1月(1岁1月,3岁9月),动脉导管直径0.810mm,四分位动脉导管直径3.3(2.3,4.8)mm。按动脉导管直径大小分为3组,分别为直径≤2mm(n=52)、2mm<直径<4mm(n=137)、直径≥4mm(n=117)。动脉导管直径增大,各腔室Z值相应增大,发生心脏增大的比例越高,并发肺动脉高压比例越高,直径≤2mm者几乎无心脏增大和肺动脉高压,直径≥4mm者,89.7%心脏增大,56.4%合并有肺动脉高压。术前有心脏腔室增大者151例(49.4%),左心室增大比例最大。术前并发肺动脉高压者32.7%,右心室增大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年龄大、肺动脉压力高的PDA儿童右心室更易增大。随DA直径增大,LVEF先增大后减小。术前超声心动图测得动脉导管直径大于心血管造影测得动脉导管直径。2.有术后完整TTE及体表面积PDA儿童112例,术后各腔室Z值逐渐减小;术后6个月80%以上心脏大小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全部恢复正常。术后左心收缩功能下降,至术后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天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术后1年仅1例肺动脉高压未下降至正常,此例儿童年龄大,动脉导管直径大,肺动脉压力高。3.术后增大的心脏不同腔室逆转的比例在术后同一时间点无差异。DA直径大,增大心脏逆转慢;年龄大,增大心脏逆转慢。结论:PDA儿童左心室增大比例及增大程度最大;年龄大、肺动脉高压程度重者右心室更易增大;DA直径≥4mm儿童心脏增大和合并肺动脉高压比例高,应加强随访、早期手术。术后12个月增大的心脏全部恢复正常,术后1天肺动脉高压几乎完全恢复。

刘西平[9](2019)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CHD合并IE患者临床特点、基础先心种类、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等,更新对本病的认识,对降低死亡率及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06年6月-2018年6月先天性心脏病合并IE的临床表现、基础先心种类、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的48例患儿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8:1;年龄中位数为5岁5月。其中大于3岁患儿29例,小于3岁患儿19例。本研究患儿有38例有发热,中高热为主,24例体温大于39.0℃。其他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咳嗽(33例)、气促(22例)、乏力(11例)、呼吸困难(3例)、心悸(2例)。最常见的体征为心脏杂音(33例,68.8%),其次为肝脏增大(31例,64.6%),脾脏肿大(11例,22.9%),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功能不全(18例,38.8%)、镜下血尿或蛋白尿(10例,20.8%)、栓塞事件(10例,20.8%)。48例患儿中基础先天性心脏病占比最大的是VSD(10例,20.8%),其次是VSD合并ASD(8例,16.7%)。超声心电图阳性40例(83.3%),赘生物大小范围为0.8mm-36.6mm,平均大小为(10.6±5.5)mm,19例患儿赘生物>10mm。血培养阳性18例(37.5%),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5例,27.8%)。本研究患儿单纯抗感染治疗22人,余26例在体外循环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随访期内复发8例,失访4例,存活35例,死亡9例,死因主要为严重心力衰竭、肺栓塞及严重感染。对本研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功能不全、栓塞、手术治疗及C反应蛋白>100mg/L与死亡的发生相关(P<0.05),心功能不全是CHD合并IE患儿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总结纳入的48例CHD合并IE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示VSD为CHD合并IE最常见的基础先心病种类,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心功能不全、栓塞、手术治疗及C反应蛋白>100mg/L;其中心功能不全为独立危险因素。CHD合并IE早期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结合早期外科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积极分析IE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耐药性以尽快创造手术条件,根据死亡危险因素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对CHD合并IE患儿的诊治有重要的意义。

杨礼睿,梁勤,何炯红,刘漫霞,蔡登华[10](2018)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动脉弓离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离断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手术、心血管造影及双源CT证实的主动脉弓离断的超声特征。结果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1例(68.75%)均为A型;误诊5例(31.25%),其中3例IAA-A型,2例IAA-B型;主动脉弓离断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之间的连续性中断,升主动脉发育不良,肺动脉明显扩张,明显增宽肺动脉通过未闭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连接。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主动脉弓离断的首选方法,在超声检查中发现肺动脉明显扩张,升主动脉发育不良,并且肺动脉高压与心内畸形不匹配者,应警惕主动脉弓离断可能,仔细探查主动脉弓,若主动脉及分支显示不清,联合MRI、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二、哑型动脉导管未闭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哑型动脉导管未闭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心血管外科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封堵器与封堵方法
    3.封堵术后及随访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手术前后一般情况
    2.随访情况
讨论

(2)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ADOⅡ封堵器及型号选择
        1.2.2 手术方法
    1.3 随访
2 结果
    2.1 术中造影结果
    2.2 术后封堵效果
    2.3 随访结果
3讨论

(3)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经介入封堵治疗10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封堵器材料
        1.2.2 介入和治疗方法
        1.2.3 主要观察指标
    1.3 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术后即刻疗效
    2.3 安全性评价
    2.4 术后随访
3 讨论

(4)基于心导管检查结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分级治疗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和分期
    1.2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
    1.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方法
        1.3.1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指征
        1.3.2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方法
        1.3.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
    1.4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经皮血氧饱和度
    2.4 心导管检查方法
    2.5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AVT试验)
    2.6 封堵试验
    2.7 经导管介入封堵缺损手术方法
        2.7.1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堵闭术
        2.7.2 经导管动脉导管堵闭术
        2.7.3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堵闭术
    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组临床资料
        3.1.1 研究组一般资料
        3.1.2 研究组基础状态下心导管检查参数
    3.3 “4 Wood·m~2≤PVRI≤8 Wood·m~2”组
        3.3.1 “4 Wood·m~2≤PVRI≤8 Wood·m~2”组临床资料
        3.3.2 “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随访资料
        3.3.3 “手术”组和“药物-手术”组治疗前资料比较
        3.3.4 “药物-手术”组临床特征
        3.3.5 “手术”组和“药物-手术”组随访资料
8 Wood·m~2”组'>3.4 “PVRI>8 Wood·m~2”组
8 Wood·m~2”组临床资料'>3.4.1 “PVRI>8 Wood·m~2”组临床资料
8 Wood·m~2”组的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3.4.2 “PVRI>8 Wood·m~2”组的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心导管检查的必要性
    4.2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的应用
        4.2.1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率
        4.2.2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意义
    4.3 直接关闭缺损的治疗效果
        4.3.2 “4 Wood. m~2≤PVRI≤8 Wood.m~2”组
8 Wood.m~2”组'>4.3.3 “PVRI>8 Wood.m~2”组
    4.4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
    4.5 “药物-手术”的治疗效果
        4.5.1 “4 Wood. m~2≤PVRI≤8 Wood. m~2”组
8 Wood.m~2”组'>4.5.2 “PVRI>8 Wood.m~2”组
    4.6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封堵治疗甘肃省高原、亚高原地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器械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与随访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与治疗情况
    2.2 治疗效果
    2.3 术后随访
3 讨论

(6)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仪器
    1.3 检查方法
    1.4 诊断标准
    1.5 监测CHD亚型
    1.6 监测方法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CHD的类型
    2.2 CHD的筛查率
    2.3 CHD的检出率
    2.4 经皮SpO2与超声筛查结果
3 讨论

(8)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封堵术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案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术前资料分析
    2.3 术后随访资料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儿童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9)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IE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CHD合并IE的临床特征
    2.2 CHD合并IE的治疗
    2.3 CHD合并IE的预后
    2.4 CHD合并IE患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CHD合并IE临床特征
    3.2 CHD合并IE治疗
    3.3 CHD合并IE预后
    3.4 CHD合并IE患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动脉弓离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仪器和方法
2 结果
    2.1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弓离断及其分型结果
    2.2 超声心动图特征
3 讨论

四、哑型动脉导管未闭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血管外科动脉导管未闭外科结扎术后残余分流介入治疗[J]. 肖家旺,朱鲜阳,张端珍,韩秀敏,孟立立,王建铭,王琦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1(07)
  • [2]ADOⅡ封堵器治疗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J]. 马新平,李青,赵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06)
  • [3]成人动脉导管未闭经介入封堵治疗100例临床分析[J]. 郑红艳,魏钟海,宋杰,马冬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03)
  • [4]基于心导管检查结果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分级治疗结果分析[D]. 杨思慧.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封堵治疗甘肃省高原、亚高原地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和安全性[J]. 王建军,范文海,孙永红,崔维静,雷晓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9(09)
  • [6]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价值[J]. 张彦春,张雪,徐宏燕,张雯,潘迎,刘凯波. 中国妇幼保健, 2019(14)
  • [7]外科手术与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对照研究[J]. 扶剑,潘征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9(07)
  • [8]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及封堵术后的影响[D]. 陈兰兰.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9]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分析[D]. 刘西平.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10]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动脉弓离断中的应用价值[J]. 杨礼睿,梁勤,何炯红,刘漫霞,蔡登华. 医学信息, 2018(18)

标签:;  ;  ;  ;  ;  

哑动脉导管未闭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